【长篇连载】《拉丁源流史》(世界民族史专著)



拉丁人


拉丁人,古代罗马人的前身。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现在的意大利,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了拉丁人。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这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建立在氏族基础上,即家庭团体,父亲的权威至高无上。至少现知的罗马社会最古老的城邦就是如此构成的。因此公社由几个家族组成,家族之间分享土地,但并不是所有土地。大部分的土地是公有的,属于公社所有成员所有。氏族内部,每个家庭都占有房屋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世代相传,用于种植蔬菜,那时人们的主要食物有蔬菜,猎物,和猪肉(猪圈养在树林里)。还有几片种植小麦的田地,但它们是公有财产。很明显,我们所面对的这个社会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游牧社会,但已经慢慢开始了定居生活。
氏族里的年轻人成年后要到远方开垦新的土地,这也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促使这些民族一直迁徙到拉丁姆地区的原则。有时,这种年轻人的迁移是自觉地,一个野心勃勃的少年带领同伴到远方寻找财富;有时,它又带有宗教意识的色彩,“祝祷的春天”的仪式。为了躲过某种灾祸,比如结束瘟疫,或者是一场持续太久的战争,氏族里的“父亲”们决定把当年出生的所有生命都献给青年和春天之神玛斯。新生的动物成为了祭品,而年轻人到了独立的年龄时就会被派往别的地方建立新的村庄。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祝祷的春天”的仪式。这个习俗对鼎盛时期的罗马人也并不陌生。我们可以认为,年轻人(仅限于男性,女性被排除在外)的远征通常情况下是严格的父权体制的产物,在父权体制下,儿子必须完全听从父亲。
父权的传统在罗马城邦中依然十分明显,延续了很长时间,引发了数次危机,但也是罗马法律的源头,并因此在欧洲的司法历史中留下了一笔。长久以来父权带来的结果就是限制了集体对所有隶属于家族的事务的干预,极大的限制了国家的权威。罗马人对于中央权力始终持怀疑态度,不管它以何种形式出现,他们一律指责它会导致专政的结果。事实上,他们认为一个人凌驾于其他家庭首领之上会损害“自由”,实际上也就是家庭集团的自主权。
在古老的拉丁人的村庄里,国王扮演的其实是祭司的角色,是神权的行使者(罗马历史上,建国者Romulus之后的第二个国王Numa仍然如此)。集体生活以宗教仪式为特征,这些仪式旨在保证一年四季的风调雨顺。后来的罗马历法保留了很多此类节日,比如四月二十一日的Parilia节,是牲口的净洗日(后来成为了罗马的建国日),还有依次的播种节,小麦生长节,成熟节和最后的收割节。还有同样的葡萄酒的一系列节日,葡萄酒被看作圣酒,有神奇的力量,受到众神之首,一切事物的仲裁者天神朱庇特的保护。其他节日的目的是获取某种来自自然的力量,并使它为公社所用。还有各种比赛,其中最主要的是赛马,获胜的马匹将被供奉给诸神,它充满能量的血液则归国王的家庭所有。
从这个最早的拉丁社会(罗马建国之前)向我们展示的所有内容来看(诚然,通过某些假设和重构),它的统一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宗教,而不是社会结构。相反,后者则促成了以“家长委员会”为标志的联邦主义的出现。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1-30 11:25:00 +0800 CST  
伊特鲁里亚人


伊特鲁里亚人,亦称伊特鲁斯坎人(Etruscans),是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生活在亚平宁半岛中北部的一个民族,位于罗马北部。
1、简介
在罗马崛起之前,伊特鲁里亚人在亚平宁半岛上建立起兴盛先进的文明,具体位于亚平宁山以西及以南台伯河和亚努(Arno)河之间。在习俗,文化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对古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最终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完全被罗马同化。
早期罗马曾长期被伊特鲁里亚人所主导。公元前616年,伊特鲁里亚的老塔克文甚至成为罗马的第五任国王。
目前仍然缺乏有关伊特鲁里亚人起源的历史记载,但是有几个关于其起源的猜测。有说他们是佩拉司吉人(Pelasgi),也有人说他们是吕底亚人。希腊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他们是源自小亚细亚的一支古希腊人。
有历史学家说他们是从小亚细亚渡海过来的;也有另一派学者坚称他们是从内陆南下意大利半岛的。虽然学者们对伊特鲁里亚名族的出处意见分歧,但他们一致认为,伊特鲁里亚人早在西元前九世纪时就已经知道铁器的制造方法了。
特鲁里亚人属于一支魅力四射的古代文明的早期成员,这支文明的中心位于意大利第勒尼安海一侧的亚诺河和台伯河之间。伊特鲁里亚人给罗马人留下了一份丰富而又活生生的遗产,然后又通过罗马人将这份遗产传给了整个西方文明。从来都没有一个文明曾经如此辉煌而又消失得如此之快。有许多人对已不复存在的伊特鲁里亚人感到困惑不解,一个对意大利文化,尤其是对罗马文化作出过如此之多贡献的民族,怎能竟会在突然之间从欧洲的文化版图上消失了呢?令整个意大利闻名的伊特鲁里亚民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用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话说,处于权力巅峰时期的伊特鲁里亚“占据了整个意大利,从阿尔卑斯山脉到西西里海峡都有它的盛名。”但伊特鲁里亚人不仅仅是由于当时的权力才名垂青史的,伊特鲁里亚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文明。
伊特鲁里亚人是第一流的工程师,他们以修筑公路、建造桥梁和构筑宏伟的水利工程而著称。他们的陶器工匠、金属制造工匠和金匠的技能以及他们应用的革新技术都得到了当时各国的广泛承认。
伊特鲁里亚人是一个生活充满激情和自由浪漫的民族,在他们的艺术中,从丰盛的宴会、体育运动到娱乐游戏,处处体现着人们享受日常生活的快乐。他们喜爱美食,生活奢华,无论在家中或是野外,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他们总是会带着各种用于享乐和奢华生活的昂贵艺术品。伊特鲁里亚人的晚会是具有高度审美标准的盛会,在盛大的场面中,衣着华美、珠光宝气的聚餐者躺在装饰精美的睡椅上,手中拿着一把把美味佳肴,尽情享用,召唤着仆人再往他们的酒杯中添一些葡萄酒,以便再干一杯。这样的盛会可能在室内举行,用青铜制的枝状大烛台照明;也可能在户外举行,置身于挂满丝带和花环的绿树中,欢聚在颜色绚烂的遮阳篷下。这些场景在出土的伊特鲁里亚建筑上的装饰板和有雕刻的瓮上都有描绘。
伊特鲁里亚人非常喜爱音乐,即使是在他们最枯燥的日常活动中,都会有笛声和琴声相伴。根据罗马作家埃连纽斯公元3世纪的著作,伊特鲁里亚人还在打猎时用音乐引诱猎物,他们从隐藏的地方发出音乐,引诱牝鹿和野猪。他写道:“诱捕的网向四面铺开,各种各样的陷阱排列成一个圆。随后,一位技艺精湛的吹笛手,开始演奏双头笛所能奏出的最甜美的乐曲,避免任何刺耳的音符。乐曲声在宁静的树林中回荡,飘进所有动物的窝和栖息地。起初,动物们被吓坏了,可是后来,它们被音乐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愉悦征服,就像是着了魔一样,逐渐被音乐的魔力所吸引,忘记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它们被音乐的魔力所控制,慢慢向音乐的源头靠近,最后全部落入陷阱,成为悦耳曲调的俘虏。”
伊特鲁里亚是一个夫妻之间保持亲密和平等关系的社会,伴侣之间相互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在地中海世界与其相邻的其他社会都是无与伦比的,这一点令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家感到惊讶不已,他们曾为此写下长篇巨作。伊特鲁里亚的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一个家族的坟墓里,妇女安息的地方与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一样显要。妇女在结婚后还保留着她们的名和家族的姓,这与罗马的主妇不同,罗马妇女的姓名都在他们丈夫的姓名中淹没了。伊特鲁里亚的妇女也不会像一位希腊的好妻子那样,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壁画中,就有画面表现她们的社交活动,她们与男子一样享受生活,与男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她们安闲舒适、无拘无束地躺在睡椅上,旁边陪伴着男伴,这与她们后来的罗马姐妹不同,罗马的妇女应邀参加聚会时,只端庄地、直直地坐在椅子上。
伊特鲁里亚人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罗马共和国建立前对其统治的结果。从人们礼仪场合所穿的宽外袍和罗马的数字到古罗马代表权力的束棒,这些过去曾被普遍认为是罗马标志性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流传下来的。伊特鲁里亚人还把自己对不朽艺术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占卜术都传给了罗马人。
但最后,早熟的学生超越了自己的老师,罗马帝国把伊特鲁里亚归到了自己的统治之下。从公元前4世纪起,罗马开始逐步攻克伊特鲁里亚的城邦。到公元前89年,整个伊特鲁里亚都被并入了罗马帝国,甚至他们的语言也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在罗马帝国衰落很久以后,寻宝者、考古学家和学者们开始发掘那个曾被罗马帝国的辉煌所掩盖的充满生机的时代。多年以后,他们的发现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伊特鲁里亚人是一个“比其他民族更热衷于宗教习俗的民族”,这表明在他们的思想中,神的力量决定人类命运的宿命论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就是说伊特鲁里亚人相信宿命论,愿意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当罗马帝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时,伊特鲁里亚人毫不动摇地相信历史长度是注定的,相信生命存在轮回,终于等到了回报的这一天。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最后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能向罗马人学习该如何成为罗马人。
2、来源传说
伊特鲁里亚的来源据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一书中写到:“吕底亚人风俗习惯和希腊人的风俗习惯是很相似的……据我们所知道的,他么最初铸造和使用金银货币的人,他们又是最初经营零售商业的人。依照他们自己的说法,那些在他们和希腊人中间通行的一切游戏,也都是他们发明出来的,他们说他们发明这些游戏,正是他们在第勒塞尼亚(Tyrrhenia)志敏的时候。关于这件事他们是这样讲的:在玛涅斯(Manes)儿子阿杜斯(Atys)王当政的时代,吕底亚的全国发生了严重的饥馑。起初的一段时期,吕底亚十分耐心地忍受这种痛苦,但是当他们看到集锦持续下去毫无减退的迹象时,他们便开始筹划对策来对付这种灾害。不同的人想出了不同的办法。骰子、羊蹠骨、球戏以及其他所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全都发明出来的他们便用这些发明来缓和饥馑。他们在一天当中埋头于游戏之中,以致不想吃东西而第二天则只是吃东西而不游戏。他们就这样过了18年。但是饥馑的痛苦仍然是压在他们身上,甚至变得越来越厉害了。最后国王祗得把全体吕底亚人分开,叫这两部分人抽签决定去留,而他讲继续统治抽签留在国内的那一半人。移居国外的人则归他的儿子第勒塞诺斯(Tyrrhenus)领导。抽签之后,应当移居的人就到士麦拿(Smyrna)去,造了船舶,把他们一切可以携带的日用财物放到船上之后,便起程寻找新的生计和土地去了。直到最后,在他们驶过了许多民族的土地以后,他们到达了翁布里亚(Umbria)。他们就那里建立了一些城市,从此定居下来了。他们不在称自己为吕底亚人他们按率领他们到此地来的王子第勒塞诺斯的名字,而称自己为第勒塞尼亚人。”
3、语言
非印欧语系。(罗马人属拉丁人种,印欧语系)只有零星文字记录,但无具体成章的。采用希腊字母,但无法解读。目前能够获取的文字是从存世的近千块石碑上取得的。在罗马历史里对这些文字基本无记载,仅在部分宗教仪式里,采用了部分文字,后逐渐也消失了。在埃及发现了一块用来裹木乃伊的亚麻布上有整篇的伊特鲁里亚文字书写的文章,然而由于没有相应文字对照,依旧无法辨识。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1-31 09:52:00 +0800 CST  
伊特鲁里亚文明


伊特鲁里亚文明是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于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文明。该文明的全盛时期为前6世纪,其后因古罗马的强盛而衰落,最后更被同化。
1、民族起源
①东方起源说(西亚或亚欧交界处)
A. 根据:希罗多德曾在《历史》中提出,称其为吕底亚人(今土耳其地区),在特洛伊战争中,迁徙至意大利西北部。
B. 爱琴海岛屿根据:当地有相似文字石碑出土(BC6世纪)
②希腊早期人种(培拉斯基人),被希腊人驱逐后,迁移至亚平宁半岛。
③意大利土著人种根据:采用火葬方式;从阿尔卑斯山北边迁徙而来。
2、语言
非印欧语系。(罗马人属拉丁人种,印欧语系)只有零星文字记录,但无具体成章的。采用希腊字母,但无法解读。目前能够获取的文字是从存世的近千块石碑上取得的。在罗马历史里对这些文字基本无记载,仅在部分宗教仪式里,采用了部分文字,后逐渐也消失了。在埃及发现了一块用来裹木乃伊的亚麻布上有整篇的伊特鲁里亚文字书写的文章,然而由于没有相应文字对照,依旧无法辨识。
3、王国历史
有国王,亦有执政官。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公元前7世纪迅速发展,并对外扩张,曾经一度占领罗马,并迦太基合作占领部分希腊在亚平宁半岛上的殖民地;在公元前6世纪达到鼎盛;之后开始衰落,在公元前3世纪被罗马人赶出领地,并成为罗马殖民地。共和时期,马略军事改革时,还曾提到伊特鲁里亚人,随后便销声匿迹了。据推测,伊特鲁里亚人没有统一中央政府,而是由十一个类似于自治市组成的。
4、衰落原因
①伊特鲁里亚人太过于享乐,奢侈过度。
②希腊的海上力量强大,无法与之长期抗衡。
③伊特鲁里亚各个城市没有核心政府统治,缺乏团结,因而最后被罗马各个击破。
5、文明特色
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相互交融。他们有与希腊相似的神祇。并在雕刻与绘画中有明显模仿希腊艺术的痕迹。他们的宗教仪式、建筑、城市设计、风俗,甚至文字等又影响了罗马文明。伊特鲁里亚人遗留文物之特色主要留下的是大量的坟墓及其随葬品。由此可以看出:
一、注重饮食文化在大量壁画、石棺上有宴会场面;有各种器皿出土;盛产各种粮食与水果;食用动物品种繁多,母牛、绵羊等;开始使用香料为佐料,还食用野味;金枪鱼、是最常见的食用鱼类,并食用乌**;出土大量烤具,如烤炉、铁夹、铁钎、炖锅等;吃法:用手抓,用面包擦手去油,并用浸过香料的水洗手;能常见到斜靠着,或躺着吃饭的姿势。常常开宴会,有音乐、舞蹈伴奏,因而有各种乐器出现。喜酒民族,有各式酒器出土,并喜欢喝凉酒,采用深埋来保持酒的新鲜。
二、服饰男:长袍式,并有披肩;女:长袍、束腰,并有斗篷,面料轻盈带绉折。鞋的种类繁多,带有帽子。今日的TOSCANY地区还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服饰。珠宝首饰制作工艺发达,技艺精湛,是当时世界上最富丽的。
三、宗教伊特鲁里亚亦是个迷信的民族,宗教仪式及祭祀仪式周密繁复。采用的方式:
①解读自然现象
②建立祭坛、神庙等
③用动物的内脏获得预言
④人的生老病死等法则
⑤已开设有专门培养占卜人士的机构。
四、哲学观伊特鲁里亚人认为宇宙是个十字架,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有各自的吉凶。东方为吉(东北最吉)南方为土地神、自然神西方为阴沉的地狱(西北地区最凶)伊特鲁里亚人非常宿命,认为人无法战胜自然。人有七次十二个周期,无法超越这个年限。因而对死后世界非常着迷,有来世信仰。但是他们却采用了火葬的方式,叫人非常费解。有些采取骨灰瓮形式安放,有头盔形、房屋形、人形等。有些还用石棺(集中在伊特鲁里亚地区中部及南部,TOSCANY地区),初期采用陶土制,后采用石料。棺上有盖,盖上塑人像,斜靠状,石棺上有浮雕,多记载宴会歌舞场面,或是神话故事。坟墓内有壁画,内容与石棺上相似。并发现正规墓区,有规则、秩序。
6、艺术
伊特鲁里亚人艺术的特色受希腊文化影响深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与希腊地区的商业往来有关。比如用自己的丰富矿产与希腊交换。本民族特色:
A. 著名的布凯罗陶器(BC7世纪出现,BC5世纪后期为最盛,多出土于TOSCANY地区)
①精器 陶胎很薄,有光泽,可进行雕刻。
②重陶(BC6世纪) 有一定分量,陶胎很厚,不光滑。并有专制浮雕模子。
B. 青铜器发达代表作:罗慕路斯的母狼像
C. 乐器发达七弦琴、长笛、打击乐器等,但无乐谱存世。
其他
妇女社会地位很高,可以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可以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活动。水力技术发达,有完整的地下水、地下管道系统,发明了类似于水泵的装置,可以将水从低处引至高处。建筑业发达,神庙形制与希腊不同,长形封闭式,有列柱,但柱廊空间由实心墙填补。直接影响了罗马建筑的形式。伊特鲁里亚文明与希腊、罗马艺术坐落在第勒尼安海沿岸的伊特鲁里亚人王国,在BC7世纪末,北部疆域到达波河,南部疆域包括坎佩尼亚。BC6世纪末,伊特鲁里亚人占领今TOSCANY地区,其文明达到鼎盛。
今保存下来的大部分美术文物,多属BC6-5世纪初制品,这正是其深受希腊艺术强烈影响的时期。
7、文化区别与影响
(1)与希腊文化
希腊雕塑简述源起期:(东方时期)体形--埃及面部表情—两河流域(BC6世纪)
形成期:(古风时期)形态古朴、线条简洁,面带古风时期虚存的微笑。
成熟期:(古典时期)BC5世纪-4世纪BC490-450年,古典初期,即“严肃的风格”。(代表人物:米隆、波列克利特)BC450-410年,是古典最盛期,即伯里克利时代。(菲迪亚斯,雅典卫城)BC404-3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马其顿王国建立),古典晚期,社会矛盾的尖锐,直接影响创作风格,现实主义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哈利纳苏莫索耳陵墓,史珂帕斯,普拉克西特-抱着赫尔墨斯的阿波罗;列奥卡列斯-望楼的阿波罗)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反现实主义,脱离现实,高度理想化,风格化的列奥卡列斯派。这是一种艺术风格走到晚期所必然呈现的,希腊艺术亦不能逃脱。写实但同样富于想象。造型趋于理想化,善于捕捉瞬间动作所激起的视觉冲击和直面感受,追求形体和情感上的完美。面部表情也趋于严谨,淡化微笑。神庙山墙上群雕,又希腊雕塑的另一大特点,不忽视对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并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之间的有机关系。美学观:“态度沉着,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这是希腊古典时期世界观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人的道德品质的标准。”“在灾难中不要过分伤感,在幸福中也不要过分喜欢。不论是幸福还是灾难,都要善于勇敢地在心里承担。”马其顿王国建立后,便进入希腊化时期,这里不再赘述。伊特鲁里亚人对希腊艺术的模仿主要是在形式上,由于缺乏系统的艺术观及艺术理论,因而其作品往往能够达到技术上的完美,但不具有希腊艺术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在雕塑、绘画上。雕塑方面,BC6世纪作品大多比较接近希腊古风时期特色,人物布局、造型简单,面带古风式微笑。(比如维阿的阿波罗像)伊特鲁里亚人更加注重细节刻画,比如面部表情、服饰着装方面,强调视觉上的完美。而希腊艺术注重呈现作品的整体理想化状态,这是希腊雕塑最主要的特点。在细节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对衣纹绉褶的描绘,以此衬托完美的体态。这种雕刻手法贯穿了整个西方雕塑史。在取材方面,希腊雕塑多采用石料,而伊特鲁里亚人则多采用泥土或陶土。在题材方面,伊特鲁里亚人关心世俗生活,是典型的享乐主义。缺乏对神祇、宗教的热情,尽管敬畏它们。从而他们的艺术创作主要围绕着世俗生活展开,比如对宴会的描写,对石棺上人物、肖像的刻画,对生活饰品的制造热情,以及对周边其他生物的关注。这点在希腊艺术中,很少看到。希腊艺术始终“以人为本”,其他事物仅仅只是作为烘托人物的陪衬才予以描摹。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尽管伊特鲁里亚人也有非常精致的希腊红像、黑像式陶瓶出土,然而,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无法探及内在。两者对于精神和物质的看法及他们的世界观决定了这两种文明的根本区别。
(2)对罗马艺术的影响
伊特鲁里亚文明对罗马艺术的影响,罗马艺术的来源即伊特鲁里亚文化、希腊文化、本土文化。罗马艺术主要吸收了希腊雕塑艺术特色,并发展了自身高度写实风格,突出表现在肖像形式上。并几乎整体接纳了希腊神话体系。罗马艺术从伊特鲁里亚文化主要继承了建筑、城市规划以及占卜术。尤其是建筑,罗马的建筑风格受伊特鲁里亚的影响要大于希腊。比如伊特鲁里亚人的拱券、神庙布局、城市规划、下水道及排水系统的设计等等。随着罗马的强大,入侵最后吞并了伊特鲁里亚,因而伊特鲁里亚文明晚期也受到了罗马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写实主义的发展。古希腊的绘画如今我们基本只能从那些陶瓶中获得,而伊特鲁里亚及古罗马,我们尚能从墓室壁画及庞贝的湿壁画中看到。另外,建筑,也是这三者非常值得研究的方面,因为这三个互相影响、融合的文明,都呈现着各自的建筑特色。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1 11:05:00 +0800 CST  
罗马人


罗马人的历史从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开始:今天的历史学家推断罗马建国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而罗马形成真正的城市形态是公元前6世纪。罗马作为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台伯河洪水问题。一说到古罗马,它优秀的土木技术常常被人提到,这也许是跟解决洪水问题有关系吧。
1、历史
从罗马城市国家到罗马帝国: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放逐了伊达拉里亚人,建立了共和政体,以后,逐渐征服了近邻地区。罗马城市国家站在其他自治国家之上,作为城市联盟的盟主进行统治的传统,到罗马的统治扩大到地中海全部区域的历史时,罗马市不但是罗马帝国的首都,而且不要忘记是罗马城市建立了罗马帝国这个事实。
皇帝们的时代: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这位指挥罗马城市改造的皇帝为将砖造的罗马改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而自豪。帝政时期,以大圆形竞技场为开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对历代皇帝来说,建造规模宏大的建筑物,不仅能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威信,还能使很多人得到工作,达到财富再分配的目的。
作为教会国家的首都:罗马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繁荣发展的时代里,各种异族教派传到了罗马,发源于东方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就是这些异教派之一。法兰克王丕平于756年向教皇领地的开端。从此以后,罗马作为意大利中部教会国家的首都,他的命运与教皇权力的盛衰联系在了一起。 罗马的再生:罗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再次走向繁荣是15世纪后半期了。1450年圣年时大量朝圣物品涌向罗马,给教会和罗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罗马再次繁荣富强。
教皇时代:1471年就任教皇的西库斯托斯四世实行强化教会国家的强制政策,导致意大利的战乱。继承 了西库斯托斯四世建立强大的教会国家政策的是阿列库桑德尔六世和尤利乌斯二世。这两个年轻的教皇与艺术家使罗马的文艺复兴达到了最高潮。
2、共和制
这样的做法不同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不论是希腊的雅典、中国、印度、埃及………,这些民族大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只有和自己同宗同祖的人种才是最优秀的。这种思想体现出的结果是雅典只授予“父母一方为雅典公民的人”以雅典公民权(到雅典后期,甚至规定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印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中国、埃及也普遍存在歧视异族的思想。而令人惊异的是罗马人似乎生来就没有这种思想。罗马的同盟国或者是被征服地区的人,只要愿意就可以享有平等的市民权(当然,这只是指制度最宽松的时期)。而奴隶也可以通过“赎身”重获自由,虽然“被解放自由民”不拥有选举与被选举权,但他们的子女却有。奴隶的子女不一定就是奴隶,这恐怕是罗马人最不同于其他奴隶制国家的地方吧。
尽管希腊人在民主、哲学、数学方面的成就比罗马人更加辉煌,然而罗马人在军事、法律、建筑、交通方面的成就却更胜一筹。和希腊的雅典比较,你还会发现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虽然罗马人采用了共和制,但贵族这个阶层仍然存在,直到屋大维为共和制画上句号,这个本不应该属于“民主制度”的阶层都没有任何消亡的迹象。一方面,必须承认,罗马人在民主精神上和对“绝对自由”的渴望上并没有雅典人强烈。但另一方面,罗马贵族的“模范表现”成为了平民接纳他们的基础。
3、荣誉至上的民族
罗马的贵族仅仅意味着拥有荣誉,但与拥有财富则是毫无联系的。
公元前3世纪80年代,皮鲁斯大帝在接待罗马使团的时候得知团长非布利西阿在罗马颇有势力,但却很贫穷时,开玩笑式的说,如果非布利西阿愿意,就带他去伊壁鲁斯共享荣华富贵。而非布利西阿严肃的回答“国王啊,无论你的朋友也好,你自己也好,都不能夺去我的独立。我认为,我的贫**你们这些忧心忡忡的国王们所有的财富都更加幸福些。”(阿庇安<<罗马史>>上卷)
同时,贵族也没有夺取权力的野心。
共和制早期,一次外族入侵,由于情况紧急,根据罗马当时的制度,元老院决定推选一名独裁官(任期6个月,在此期间拥有全罗马唯一的,也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贵族肯奇那图斯接下了这一重担。他用了16天的时间击溃了敌军,然后解甲归田。连恩格斯都称赞他是一为“真正的公民美德和异常质朴而高尚的忘我精神的榜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罗马人很看重“廉洁”,我想也许当权力无法直接转化为财富的时候,人们对权力的追求就会大打折扣吧。
另一方面,虽然罗马早期的共和制对贵族有极大的“优惠”(这点在其后的时间里逐渐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义务。也许当时的罗马平民反而可以说是“无官一身轻吧”。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2 11:16:00 +0800 CST  
5、古罗马的民族融合
图蒙森的《罗马史》说,罗马人不是征服意大利,而是把意大利的所有民族统一成了一个国家。罗马人诚然是这些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但只不过是一支而已。蒙森的这个说法肯定了罗马人是古代意大利各民族中的一支,但在统一所有意大利人之前,罗马人是不是一个混合民族呢?
古代希腊的三大人类集团,按照顾准的看法,分别是指爱奥里斯人、伊奥利亚人和多里斯人。其中,爱奥里斯(或译伊奥利亚、彼奥提亚)人在希腊北部,伊奥利亚(或译爱奥利亚)人在中部,多里斯(或译多利安、多利亚)人在南部。这三大集团几乎分布在整个希腊半岛上,他们除了在希腊本土建立各自的城邦以外,还有各自的海外殖民地。
据希罗多德说,所有的伊奥利亚人都是起源于雅典的,他们在亚细亚建立了12座城市;爱奥里斯人在亚细亚也有12座城市。据修昔底德说,雅典人殖民于爱奥利亚和大多数的岛屿上,伯罗奔尼撒人(即多利亚人)建立大多数殖民地于意大利和西西里。 与希腊人相比,古意大利的原始人群似乎更多也更复杂,不过也能分出三大人类集团。按照蒙森的看法,这三大集团或种族分别是指拉丁人、萨贝尔人和埃特鲁斯坎人。这三大集团基本上定居在意大利半岛的中部,或在台伯河及其周围地带。其中,拉丁人在台伯河的拉丁姆地区,萨贝尔人(或译萨贝利人)在台伯河以东以南,埃特鲁斯坎人(或译伊达拉里亚人)在台伯河以西以北。
希腊人的三大集团分布在几乎整个希腊半岛上,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反过来看,古意大利的三大集团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大概也是古代意大利人的一个重要特点。至少蒙森认为,太古时候,拉丁姆平原已是自然界最伟大的斗争场所,这快土地就是以后解决谁主宰意大利的关键之地。 罗马人无疑属于拉丁人,然而罗马人的起源,实际上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涉及的问题是,罗马人究竟是一个纯粹民族,还是一个混合民族。具体地说,罗马人是否是由古意大利的三大人类集团所构成。
罗马最初只是一个城邦,或者是在国王统治下的城邦,罗马城创建于公元前753年,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因此,即使罗马人是由古意大利的三大人类集团所构成,也是指罗马人来源于这三大集团,不是指罗马城容纳了所有三大集团。但问题是,罗马人是否混合了这些不同的集团? 在古意大利的三大集团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拉丁人和萨贝尔人属于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或者确切地说,他们同属印欧移民,尽管他们又有各种不同的分支。比如在萨贝尔人中,最强大的一支是萨谟奈人。至于埃特鲁斯坎人,则被看作是更古老的非印欧人,他们的发展和扩张可能更早。无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何处,蒙森的如下看法似乎已被接受:埃特鲁斯坎人与拉丁人和萨贝尔族的意大利人大不相同。
不过,蒙森本人特别反对把罗马人视为混合民族的看法。他说,把罗马人看作是混合民族的人,用种种方法来证明远古的罗马是意大利的三个种族所构成,结果罗马人被变为由埃特鲁里亚人、萨宾人、希腊人等等民族组成的混合物。蒙森承认,这里确实发生过不同民族的混合,但他强调,不能因为罗马人容纳了其他民族而说罗马人是混合民族。蒙森的这个观点看来并未被人接受,在他之后的学者即使不说罗马人是混合民族,也不认为罗马人是纯粹的。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罗马人的部落包含有异族成分,而希腊部落则是纯种的。摩尔根所说的异族,主要是指埃特鲁里亚人。在他看来,拉丁诸氏族具有共同血统,而萨宾人等氏族与拉丁人都有亲戚关系,只有埃特鲁里亚人与之没有血缘关系。在罗马人的三个部落中,第一个部落的一百个氏族都是拉丁人,第二个部落的一百个氏族大多是萨宾人,第三个部落的成分都是异族人,包括埃特鲁里亚人。
按照摩尔根的看法,罗马人的三个部落,是在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后逐渐形成的。罗马的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约公元前576-前533年)开始改革时,这三个部落已经存在了。换句话说,罗马人形成国家或进入自己的政治社会之前,罗马人已经混合了古意大利的不同人类集团。摩尔根有关罗马三个部落包含了异族人的观点,似乎也没有被其他学者所接受,至少恩格斯在引用摩尔根的著作时并不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尽管如此,其他学者差不多都提到了罗马人与萨宾人的结合,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埃特鲁斯坎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罗马城的创建者罗木卢斯(他的名字有多种译法)自然是拉丁人,罗马起初是拉丁人的一个移民中心,或是拉丁人最早的首城阿尔巴的殖民地。这意味着,罗马首先属于拉丁城市或属于拉丁城市之一,罗马人首先属于拉丁人。此外,罗马城的创建者同时也是罗马的第一位国王,因此这第一位国王也一定是拉丁人。
看来,问题主要出在后来统治罗马的几个国王身上。 传说罗马总共有过七位国王,除了第一位国王之外,其他国王可能并不都是拉丁人。《意大利简史》的作者说,有人认为,罗马曾经分别为萨宾人和埃特鲁斯人所统治。在萨宾人统治时期即在第三任国王统治时,罗马摧毁了拉丁的都城阿尔巴并取而代之;在埃特鲁斯人统治时期,罗马则在拉丁姆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主宰权。按照这个说法,最初属于拉丁人的罗马人,即使不是一个混合民族,也不是没有可能融和其他的古意大利人。
不管罗马人是不是一个混合民族,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即罗马人能够融和或同化其他不同民族。假如像摩尔根所说的那样,罗马人的部落包含有异族成分,而希腊部落是纯种的,那就可以认为,无论最初的原因来自何处,罗马人一定很早就有了容纳其他民族的经历和意识。 从另一角度看,这似乎也是希腊人和罗马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至少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相信:保存古代公民的纯粹血统,不容任何外族血统掺入的政策,阻止了雅典与斯巴达的繁荣并加速了它们的灭亡。罗马人将不论发现于何处,不论来自于奴隶或外族人,来自于敌人或野蛮人的高尚品德和优点,全部据为己有,乃是一种更明智更光荣的行为。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3 10:39:00 +0800 CST  
罗马王政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又称为罗马王国,是指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1、概述
罗马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传统认为王政时代的罗马共有七王:罗慕路斯,努玛•庞皮留,图鲁•霍斯梯留,安库•马尔修,塔克文•普里斯库,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
2、历史
(1)罗马的创立
根据罗马传说,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的外公努米托尔及其兄弟阿穆利乌斯是从特洛伊逃出来的埃涅阿斯的后代。努米托尔当上阿尔巴朗格国王后不久,其王位被阿穆利乌斯篡夺,阿穆利乌斯强迫努米托尔的女儿雷亚•西尔维亚成为一个维斯塔贞女以防止其有后代。但是,战神玛尔斯来到雷亚•西尔维亚所在的维斯塔庙里和她发生了性关系,雷亚•西尔维亚生下了罗穆路斯和雷慕斯。阿穆利乌斯下令将西尔维亚活埋,将双胞胎抛弃到郊外,但双胞胎被一头母狼给养活了下了,后来阿穆利乌斯的一名牧羊人浮士德勒发现了兄弟俩并将他们带回家,浮士德勒和他的妻子阿卡•劳伦缇雅将他们带大。兄弟俩长大后杀回了阿尔巴朗格,让其外公恢复了阿尔巴朗格的王位。
阿穆利乌斯死后市内的情况逐渐稳定,市民要求罗穆路斯和雷慕斯做国王,但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的外公努米托尔还在世,他们决定只要他们的外公努米托尔在世他们就不在市内生活,这样努米特重获其国王的地位。兄弟俩决定在别处建立自己的城市,不过在他们离开阿尔巴隆加之前他们还带走了所有的难民和逃走的奴隶,以及所有想要重新起步的人。兄弟俩后来产生了争吵,罗穆路斯将雷慕斯杀死并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罗马,罗穆路斯成为罗马的第一任国王,罗马王国正式成立,这一年被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公元前753年。
(2)罗穆路斯时期
罗马王国成立后,罗马聚集了许多外来人,但是只有少数是女人,罗慕路斯决定必须使罗马的女人的数目增加,他举办了一个巨大的宴会并邀请邻近的萨宾人作为宾客参加。许多萨宾人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他们的女儿,罗马人在宴会中绑架了萨宾人的女儿,但是允许萨宾人男人逃离,约700名萨宾人妇女被俘和被带回罗马。后来萨宾人派兵来攻打罗马,就在罗马人和萨宾人作战时,被劫走的萨宾人女孩从罗马市内冲出来,奔向她们的丈夫和父亲兄弟,两军被这个景象惊呆了,他们为妇女们让位。萨宾妇女们恳求她们的罗马人丈夫和萨宾人父亲和兄弟接受对方,组成同一个民族,两军均被感动,这便造就了日后双方的融合。
(3)图路斯•荷提里乌斯时期
在图路斯•荷提里乌斯当王的时代,罗马和毗连的城镇阿尔巴朗格经常打仗,使得老百姓饱受困苦。罗马国王图路斯•荷提里乌斯和阿尔巴朗格的国王麦提乌斯•弗费提乌斯下决心要停止斗争,但是为了决定哪个城市的国王得到最高地位,麦提乌斯•弗费提乌斯提出了这样一个办法:让几个士兵搏斗,哪个城市的士兵获得胜利,那个城市的国王将成为最高君主。
恰好,罗马和阿尔巴朗格两个地方各有一对三胞胎,而且罗马的三胞胎(来自豪拉提乌斯家族)和阿尔巴朗格的三胞胎(来自库里提乌斯家族)同时出生。因此,罗马国王图路斯•荷提里乌斯和阿尔巴朗格的国王麦提乌斯•弗费提乌斯选了这两对三胞胎作为各自城市的代表。
比赛开始不久,两个来自罗马的成员已经死了,幸存的那个成员幸亏没有受伤,而阿尔巴•隆加的库里提乌斯三兄弟一个也没有死但各个受不同程度的伤。幸存的豪拉提乌斯装作逃亡,阿尔巴朗格的库里提乌斯兄弟中了他的计追赶他,但因为他们受不同的伤,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他们无法同时赶上豪拉提乌斯。因此豪拉提乌斯不必一对三和他们斗,他分开和每一个打仗,把他们逐一杀掉。
这样,罗马获得了胜利,图路斯•荷提里乌斯成为阿尔巴朗格的君主。
(4)安库斯•玛尔提乌斯时期
图路斯•荷提里乌斯去世后,安库斯•玛尔提乌斯成为罗马国王,他是一个萨宾人,是罗马第二代国王努玛•庞皮里乌斯的外孙。安库斯•玛尔提乌斯在位期间,罗马首次在台伯河上筑起了桥梁,并征服了台伯河口的奥斯提亚,罗马首次将触角伸向了地中海。
(5)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布里斯库斯时期
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布里斯库斯是一个伊特鲁里亚人,他凭借担任前一任罗马国王安库斯•玛尔提乌斯的王子的监护人的身份在老国王死后夺取王位。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布里斯库斯在位期间创设了罗马竞技会并修建了罗马城墙。
(6)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时期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也是一个伊特鲁里亚人,他在统治时期推行了改革,改革内容包括:
将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财产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供数目不等的军事百人队, 共计193个百人队。
创立百人队会议,取代了区会议的宣战、选举、审判权力。193个百人队均有一票表决权。
把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后来被自己的女婿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杀死,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成为了罗马国王。
(7)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时期
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也是一个伊特鲁里亚人,他当政后暴虐无道。公元前509年他因为强奸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科拉弟努斯的妻子卢克莱西娅而被罗马平民驱逐出罗马,为首的人是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的儿子。
罗马人民决定不再实行国王制,而是选出两名行政官(后改名为执政官)来治理国家,任期一年。第一任执政官是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和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科拉弟努斯,罗马共和国成立。
3、政治
传说罗马共有三百个氏族组成三十一个胞族(罗马人称之为库里亚)、三个部落(罗马人称之为特里布斯),他们的全体成员构成“罗马人民”(Popuius Romanus)。
“王政时代”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勒克斯(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三种。
①库里亚大会
是按胞族(即库里亚)召开的民众会议,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这一会议主要解决公社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勒克斯)、宣布战争、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出最后定夺等等。在通过决议时,三十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②元老院
即长老议事会,由三百个氏族长组成。它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因为它的成员都来自氏族显贵,所以实际上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勒克斯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③勒克斯(国王)
相当于荷马时代的“巴赛勒斯”,可能由选举产生。他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最高审判官。但还没有具备真正国王的权力,还没有掌握民政大权。自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250年间,传统认为罗马共有七个王,即罗慕路斯、努玛、图鲁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和小塔克文。据说第一和第三王为拉丁人,第二和第四王为萨宾人,第五、第六和第七王为埃特鲁里亚人。
他们引进了伊达拉里亚式的豪华与威严: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绝对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另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举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观。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当一个王去世时,城市就进入了一个空位时期。城市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一个人民的大会。如果这个人选被库里亚大会通过,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领导,但元老院掌控着整个过程。
4、经济
①总述
王政时代的罗马,由于铁器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冶金、制革、制陶等开始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交换比以前发达,交换的媒介物已不是牲畜,而是使用铜块衡量。
②贵族的形成
当时,部分富有宗族开始利用特权,霸占公有土地和财产,并且开始占有和使用奴隶,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氏族贵族。一般贫困破产的成员则往往求庇于贵族门下,接受他们保护,成为贵族的被保护人。他们从贵族那里获取份地,但必须为贵族服役和负担一定的义务,战时以亲兵身份随同出征。这样,在原先平等的氏族内部就出现了贵族和被保护人两大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
③平民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罗马的氏族之外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平民。通常认为他们来自氏族以外,有的系外来移民,有的则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因为这些人都处在旧的氏族、库里亚和部落之外,因而不是Populus Romanus,即不是地道的罗马人民。他们人身自由,可以占有地产,但必须纳税、服兵役。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既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也不能参与征服得来的国有土地的分配。一句话,即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所以,从一开始,平民和贵族之间就存在着矛盾。而罗马国家的形成实际上也是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④奴隶的残存
这时也有奴隶,但人数很少,其来源主要是战俘和买来的。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4 10:20:00 +0800 CST  
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拉丁文: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30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
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意为至尊•至高无上的意思。之后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宣告结束。
1、历史
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 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
前5世纪-前396,罗马与伊特鲁利亚城邦维爱进行了战争。最终维爱被灭,伊特鲁里亚人一蹶不振,罗马的领土却翻了一倍,成为了意大利中部强国。
前390-前331年,高卢人入侵并夷平罗马城,但后来被击败逐走。此后700多年罗马保持不被外族攻克。
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5 10:30:00 +0800 CST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缩写SPQR),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灭亡;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6 10:10:00 +0800 CST  
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分后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的概念,位处西部的即最后分裂的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成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国最后在480年东罗马皇帝芝诺册封意大利国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这段期间左右西罗马帝国已无足轻重。
西罗马帝国皇帝之位断断续续的在3世纪到5世纪间存在,随着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叛教者”尤利安(324~363年)迁都拜占廷后重新统一罗马,但是在狄奥多西一世在395年过世后又把帝国分割分别给两个儿子继承,八十五年之后芝诺体认识到西罗马帝国消亡的事实,故在西罗马帝国皇帝尼波斯过世后册封东哥特人迪奥多里克为意大利国王。
随着奥多亚塞于476年控制意大利全境后,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定于476年9月4日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塞威迫退位之时,或定于公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后,由于罗马帝国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
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被称作查理曼大帝以继承西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又多一个新的皇室,之后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所以之后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继承西罗马帝国皇帝自居。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7 09:14:00 +0800 CST  
古罗马文明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1、历史
(1)古罗马
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2)上古时期
根据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女神的儿子亚尼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根据现代的研究,亚平宁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脉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城所在地 ,居于帕拉提乌姆等山丘。与此同时或稍后,萨宾人居于邻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
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提乌姆为中心开始部落联合过程,由单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市国家的过渡。前5世纪末,高卢人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平原。这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3)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 - 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大会(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建立在城邦国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
(4)罗马共和国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公元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朱利斯•尤里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李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5)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史称罗马和平。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兴起,公元2世纪、3世纪迅速传播。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后,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建在原拜占庭建城君士坦丁堡。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争又起,予罗马帝国以打击。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统一的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统治亦日益减弱。410年8月24日,亚拉西哥特人里克一世攻陷了罗马城。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亚平宁半岛。455年6月2日,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并造成毁灭性破坏。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西哥特人人军队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宣告结束。
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4月13日由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恩里科•丹多洛率领下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攻陷和血洗;直到1261年才收复。但是一直延续至1453年5月29日,才终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所吞灭。其宗室的另两支摩里亚在1460年和特拉布宗在1461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东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8 09:33:00 +0800 CST  
拜占庭人


拜占庭人(Byzantine)因来自拜占庭(Byzantium)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I)在公元第四世纪重新命名它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并且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陪都。
1、简介
拜占庭(从476年到1453年)位于罗马帝国东方的部分,比西方的另一部分多延续一千年,它保护欧洲不受来自东方势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扰。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拥有坚固的城墙防卫,同时能够透过海路获得补给。在公元第七世纪的顶盛时期,拜占庭人收复了大部分原来属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只有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高卢(今天的法国)和英国没有收复。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东,但是他们的帝国版图还是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主要部分。
2、历史
第一个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复古罗马帝国,而且差一点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贝利沙鲁斯,是当时最伟大的将军,他率领帝国军队同时打败东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达尔人、意大利的东哥德人、巴尔干的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查士丁尼还建立一个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为帝国的未来奠下基础,并一直捍卫着基督教会。
数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拥有欧洲最繁荣的经济,因为君士坦丁堡在亚洲、欧洲、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国往西方的丝路上一个重要目的地。诺米西玛(重要的拜占庭金币)在八百多年里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标准货币。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战略位置,最终也引起了意大利城邦国家的妒忌和仇视。
3、优势
大体而言,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关键在于它优秀的军队。他们透过实战经验,融合了罗马、希腊、哥德和中东等国军事上的长处,其军队的核心是具冲击力的重骑兵,并以轻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备装甲的剑兵)做为支援。军队被组编成各个部队,并施以战术和策略的训练,军官则会接受军事史和理论的教育。虽然他们常常要面对数目庞大但未受训练的敌军,却能依靠出色的战术和优秀的训练屡屡赢得胜利。拜占庭的军队常透过间谍网络和秘密特工提供有关敌军计划的资料,并且会以贿赂或其他方法引开侵略者。
4、贸易
拜占庭的海军保持海路的畅通,一方面从事贸易,一方面维持补给路线,让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围,也不会因为资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纪,由陆路和海路攻击的阿拉伯人被一种秘密武器─「希腊火」所打败。这是一种由液态易燃物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详),由一个喉管把它喷出。阿拉伯的海军就是被「希腊火」所摧毁。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纪之间,阿拉伯占领了埃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从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夺去这些地区。1071年,土耳其人于曼奇克托取得胜利,导致帝国在小亚细亚一带的□物、牲畜、马匹和士兵等重要资源供应被切断。1204年,十字军诱使威尼斯的总督利用背叛者,让他们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纪时,土耳其人攻占亚得利亚堡,然后绕过君士坦丁堡侵略欧洲。1396年,他们在尼古博鲁斯打败大批的十字军,并安置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之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09 09:27:00 +0800 CST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国"(希腊语:Βυζάντιον Αὐτοκρατορία,英语:The Byzantine Empire)这一称呼。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0 10:46:00 +0800 CST  
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
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
1、拜占庭文化概况
拜占庭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在文化发展缓慢的中古欧洲发挥积极作用,直接促进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加速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
拜占庭文化还对周围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中古时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拜占庭文化为中古晚期的西欧提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进步因素,在学术和艺术领域留下的宝贵遗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世界。
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了冲击,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其间,拜占庭帝国虽然先后遭到伊斯兰势力的蚕食,保加利亚人的冲击,甚至同属基督教的西方世界的劫掠,但它在风雨飘摇中存在了一千年,这本身就已经颇为难得了。
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没有形成西方那种教权一度高于俗权,教会笼罩一切的局面,因此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这也为希腊文化的继续存留创造了氛围。可以说,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2、政府注重图书馆的建设
拜占庭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术研究重要条件的图书馆的建设。
建国初期,政府即拨专款用于收集和整理古代图书。在各大中城市建立国家图书馆.古希腊时代的许多作品即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整理。
查士丁尼时代推行的思想专制政策摧毁了一些图书馆,其中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雅典图书馆的藏书破坏最为严重。但是,民间的藏书仍然十分十富。教会图书馆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教堂和修道院均设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后来成为培养大学者的温床,它们至今仍是取之不尽的古代图书的宝藏。
拉丁帝国统治时期是拜占庭教育和学术发展停滞的时期,文化上相对落后的西欧骑上在争夺封建领地的战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拜占庭学校和图书馆,他们焚烧古书以取暖,其情形类似于4—5世纪时日耳曼人在罗马焚烧刻写罗马法条文的木板取暖。
在民族复兴的政治运动中,拜占庭知识界掀起复兴希腊文化的热糊。分散在各地的拜占庭文入学者纷纷集中到反对拉丁人统治的政治中心尼西亚帝国,在拉斯卡利斯王朝的支持下,开展抢救古代图书文物的活动,或游访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收集和抄写古代手抄本,或整理和注释古代名著,或建立私塾传授古典知识,组织学术讨论。这些活动奠定了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文化复兴”的基础。
3、拜占庭文化的艺术特点
拜占廷艺术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和扭曲性,这是基督教宗教观念和东方神秘主义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
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重视从自然中得到创作的灵感,把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视为美的源泉,真实、和谐、合乎自然的比例、人的天赋情感都作为美的标淮。
但是,拜占廷艺术却认为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真实自然的形体是第二位的,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和反映神圣的情感,艺术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宗教灵感。因此,写实艺术反倒得到拜占廷艺术家的蔑视,而质朴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的抽象意义受到重视。比例可以失调,因为比例应该让位于线条;色彩可以不丰富,因为单调的色彩能够更明确地表现抽象的含义。艺术品不是用来进行直观欣赏,而是用来启发思想,通过“不重要的”艺术品进行思索,使人们寻找有形的艺术品深层隐藏的无形事物。
基督教对拜占廷艺术的影响渗透到艺术构思中,使拜占廷艺术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在上帝至高无上、至善至美的思想指导下,现实世界成为罪恶的场所,人类背负着原罪和本罪的十字架,应该受到苦难的惩罚。因此,自然美变成现世丑,艺术美不是光明而是灰暗,不是微笑而是哭泣,不是和谐而是扭曲,不是平衡而是失衡,不是生动而是呆板,痛苦才是幸福和欢乐。
在这样的艺术原则指导下,拜占廷艺术品都笼罩在阴郁的基督教气氛和朦胧的神秘色彩中。拜占廷艺术的这些特点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原则。但是,由于它是在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还继承某些古典艺术的传统,例如注意营造庄严神圣的氛围、利用古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等。
4、对古典传统的保存
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1)文化历程
拜占庭文化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庭人均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
早在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古城拜占庭兴建“新罗马”,并从希腊和亚平宁半岛收集大量古代艺术杰作装饰首都时,拜占庭人即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该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代建筑。
古典建筑中流行的大理石屋面、阳台和柱廊使整个城市建筑群显得格外典雅庄重,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代名城雅典和罗马。最豪华的建筑大皇宫是由几个比邻的独立宫院、各种大殿、宫室、花园和柱廊组成的,它几乎就是古罗马城的翻版。
根据史家统计,在城区内集中了大量优美的古典建筑,除了大皇宫外,还有元老院议事大厦、公共学堂、大赛场、剧场、多座豪华公共浴池、百余个私人浴池、数十条沿街柱廊、囤粮谷仓、引水渠道、蓄水池、用于集会和法院公审的大厅以及贵族官邸,无不以古典建筑为蓝本。
可容纳数万人的大赛场也完全仿照罗马竞技场的式样建造,但比罗马的大赛场规模更大。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周围赢立着一大片公共建筑群、是公众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第一大中心。其中有十余阶大理石台阶的帝国议会和元老院是按古希腊建筑设计的。广场中心耸立着36.58米高的巨型花岗石圆柱,坐落在6.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圆柱的直径约3.2米,顶端是从雅典运来的巨大的阿波罗铜像。
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是举世间名的大理石柱庞大道,两侧有巍峨的市政厅.森严的将军府和国库.文雅的国家图书馆和优雅的贵族宅区。在这里,风格各异的罗马贵族庭院也按罗马城式样建筑,以便吸引各地名门显贵。“一言以蔽之,一切凡能有助于显示一座伟大都城的宏伟、壮丽的东两,一切合助于为它的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的东西,在君士坦丁这座城市的四墙之内无不应有尽有”。
此后,该城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整个地中游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携带大量古典文献和古代文物前往首都,这就为推动拜占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物质条件。发展国家图书馆,建立国家学府,学习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收集注释古典文史作品,研究古典哲学和文学,这些成为早期拜占庭文化发展的主要现象。除了君士坦丁堡外,亚历山大、安条克、雅典均成为当时研究古典之学的重镇。所谓“新亚历山大运动”实际上是将古典哲学遗产纳入基督教神学的学术活动。前述著名拜占庭学者弗条斯在其《书目》中,概括介绍了直到他那个时代以前所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家的主要著作,包括大量古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这份书目中的图书显然是用于他任教的君士坦丁堡学府,是为就学的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这种尚古之风一直保持到拜占庭历史的末期,只是其热烈的程度有所不同。11世纪拜占庭历史作家颇塞留斯曾自豪地写道,他在少年时代即可背诵《荷马史诗》。科穆宁王朝公主安娜撰写的《阿莱克修斯传》带有明显的希罗多德的写作风格,代表当时拜占庭历史写作的倾向。而拜占庭社会中、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包括国家官吏和法官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特别是希腊语言教育,以便使他们的口音“希腊化”。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许多立志复兴文化以救国的著名学者仍然致力于古典文化的传播,其丰富的古典学问和广博的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知识,使他们在意大利学校中指导的学生深感心悦诚服,大为敬佩。
(2)继承古希腊和罗马
从拜占庭人继承古典文化的内容上看,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文学,重视罗马的法律和工程技术。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济》胜友人口.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许多作家在引用时不加说明而不至产生误解。君士坦丁堡修辞学家科米达斯对照以前多种版本对《荷马史诗》进行重校,使之成为以后几个世纪最权威的版本,而该史诗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也是拜占庭学者完成的。像希罗多德这样伟大的古希腊史家,更是拜占庭作家学习效仿的核样,弗条斯在其案头必读书中就始终包括希罗多德的作品。据现代学者研究,拜占庭帝国教俗学术界一直热衷于古典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传抄,在众多的哲学流泥中,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学派受到特别青睐。
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他们不仅自称“罗马人”,而且在政治制度、基督教神学、法律和大型工程技术方面,忠实模仿继承,井有所发展创造。他们清除了古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度中保留的民主形式和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因素,发展出拜占庭帝国君主专制官僚制度,其中皇帝制度成为其政治生活的核心。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人对之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学中摆脱了古代哲学和犹太宗教的双重影响,并始终将它置于皇帝最高权力的控制下,利用东正教强化皇权统治和扩大拜占庭帝国的影咱,形成了保持至今的东正教世界。在法律方面,拜占庭人直接继承古罗马传统,其中查士丁尼一世的立法活动县具典型意义,他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该法典成为此后致百年拜占庭法律,如《法律汇编》、《六书》、《皇帝法典》等的蓝本,也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他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法律对于巩固皇权的重要性,他在《法理概要》中指出:一个好皇帝“应该不仅以其武力获尊荣,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必须是法律的有力捍卫者,也应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这种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来源于古罗马法律。至于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拜占庭人继承古罗马遗产就更为多样。拜占庭建筑样式最突出的风格是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即是在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拜占庭人在墙体、门面和内外柱廊方面是如何继承罗马建筑艺术的。此外,君士坦丁堡、塞萨格尼基等拜占庭帝国名城完善的引水果道、地下排污管道、苦水池等都直接借鉴了罗马城建筑成功的经验,而皇宫中半自动升降的皇帝宝座和宫殿中各种机械动物,如金狮和小鸟,都是拜占庭工匠学习继承罗马人实用工程和机械技术的成就。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1 09:38:00 +0800 CST  
(3)具体表现
拜占庭文化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其一,拜占庭人在比较全面系统接受古代文化过程中,不是全盘照搬,简单模仿,而是注意选择对拜占庭社会生活有用的东西。他们在整理古典作品时,着重了解和体会古典文化的审美观,学习和掌握创作古典杰作的技能和手段,在模仿中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态度,从而在将古典文化价值观运用到中世纪生活的同时,形成了始终贯穿其历史的尚古倾向,不仅为拜占庭文化打上了古典文化的烙印,而且位古典文化在拜占庭文化的特殊形式中得到保护。
其二,拜占庭人在积极主动吸收古典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创造,形成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在模仿古代作家杰作的过程中,将多种不同文化因素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从而使古典文化成为其基本素质之。逐渐发展出具有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内容丰富的文化体系。拜占庭文化不仅以文史哲和神学见长,而见在医学、建筑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
(4)历史背景
拜占庭文化的传统特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拜占庭帝国所在的地区曾是历史上希腊文化昌盛的中心地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使东地中海沿岸和西亚广大区域内的各个民族经历了“希腊化”的历史。因此,古典希腊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当地各民族中,获得了这些民族的认同。在拜占庭帝国,居民们大多使用希腊民间语,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均能熟练地使用古希腊语,这使古典文化通过希腊话这一媒介比较容易地传播,大量的古典文献得以世代相传。可以说,拜占庭文化吸收古典文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学术条件。另一方面、从4世纪以后兴起的拜占庭帝国虽然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地位,但是它与后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当长时间里,拉丁语仍然是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这样,拜占庭人对古罗马文化的继承就具有天然的责任感。可见,拜占庭文化的传统特征是拜占庭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5、对西欧文化的影响
除了影响斯拉夫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外,拜占庭文化还对西欧文化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强烈影响。
(1)起源和发展
中古时朗拜占庭文化主要通过拜占庭帝国在南意大利的属地对西欧发生影响。中古早期,意大利南部和东部长期处于拜占庭人势力范围,6世纪拜占庭人征服东哥特王国后,希腊居民大量涌入南意大利,希腊语和拜占庭文化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进入该地区。由于拜占庭文化保留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容易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同,伦巴德人在此后征服和统治竞大利期间也接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巴尔干半岛的动荡局势使更多希腊人移居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特别是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大批有教养的教土和修士逃亡到南意大利,他们对拜占庭文化在西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9—10世纪阿拉伯人对西西里的征服和统治使希腊移民集中到卡拉布利亚、拉文纳等希腊人积聚地区,形成有共同民族语言、同样宗教信仰、相同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人口密集的拜占庭文化传播中心。9世纪以后,在上述地区出现拜占庭文化传播的高潮,与西西里出现的阿拉伯人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潮相呼应,促进西欧人对古代光辉文化的了解。
拜占庭文化西传的历史早在5世纪已经开始,当时“新亚历山大学派”的作家以对古典文学深刻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阐述古典文学创作的原则,他们的作品在西地中海流传,具有广泛影陶。历史家尤西比乌斯在其模仿希罗多德文风的《教会史》和《编年史》中大量引用古代作家的作品,他的书被翻译为拉丁语和亚美尼亚话,流传于整个地中海世界和西亚地区。君士坦丁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写于526年前后的《文法》,成为中古欧洲虽权威的语言教材之一。6~7世纪拜占庭内科学、病理学专著和医疗教科书均对中古西欧医学产生重要影响。
拜占庭文化的西传出现过多次高潮,例如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大批流亡西欧的教士成为文化的传掐考。13世纪初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前后,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虽然这次战争对拜占庭帝国和中东地区造成极大破坏,但是,在客观上也使西欧各阶层民众亲身了解和接触到拜占庭文化。亲身参加过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法国骑士记载道:积聚在城下的西欧骑士们“不能相信整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富有的城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这个时期,从君士坦丁堡抢夺的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流传,“拉丁人的住宅、宫廷和教堂都用抢夺来的珍宝装饰起来”。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人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的高期出现在l 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动荡,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拜占庭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意义极为深远。当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新文化运动时,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不堪忍受异教的压迫和动乱的形势,纷纷逃亡到意大利。他们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影响着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这段历史值得后人认真研究。
(2)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位拜占庭学者是巴尔拉姆(1290-1348年),他曾在君士坦丁堡、萨洛尼卡和东正教圣地阿索斯游学多年,后来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市利亚修道,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统治时期,他作为东西教会谈判特使被派往西欧,争取西欧君主的同情和支持,以共同反击土耳其人入侵。他在阿维农教廷和意大利各地讲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知识。早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之一的彼得拉克(1304-1374年)怀着崇敬的心情谈到巴尔拉姆,称之为“激起我无限希望”和“使我加深理解希腊文化……的老师”,将他描写成“杰出的希腊演说者”,认为他思想丰富、思维敏捷。另一位对文艺复兴运动有重要影响的拜占庭学者是巴尔拉姆的学生利昂提乌•皮拉杜斯,他青年时往来于希腊和意大利各地求学,学成后回到意大利教授希腊语言和文学,彼得拉克和薄伽丘(1313—1375年)都曾是他的学生,后者在《异教诸神话系》中将他说成“最伟大的希腊文学活权威和希腊传说故事的取之不尽的档案”。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皮拉杜斯将《荷马史诗》从希腊语翻译为拉丁语,是为《荷马史诗》的新的拉丁语译本,对该书在意大利和西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巴尔拉姆和皮拉杜斯是早期念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拜占庭文化先驱。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最大的拜占庭学者曼努埃尔•赫利索罗拉斯、基米斯杜斯•普来松和贝萨隆等人,被后人誉为“拜占庭人文主义者”。赫利索罗拉斯(1350—1415年)为君士坦丁堡人,自幼饱学古书,后在君士坦丁堡任哲学、修辞学教授,由于其门下的许多意大利留学生回国后积极报身文艺复兴运动,使他在意大利名声远扬。后来,他受聘前注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等文艺复兴中心城市讲学,其学生中有许多人文主义者。由于他精通古希腊语和古希腊文学.故获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高度评价,极受尊重,他的神学论文、希腊语法教材及对柏拉图作品的译作在人文主义者中传阅,他们盛誉他是深陷在文化黑暗中的意大利升起的太阳,是“希腊语和哲学的王子”。普来松和贝萨隆是晚期拜占庭文化复兴热潮的领导人物,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也有巨大影响,前者在佛罗伦萨积极参与创建著名的柏拉图学院.并在该院讲授柏拉因哲学,对西欧学者复兴柏拉图哲学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贝萨隆在君士坦丁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对古希腊诗人、演说家和哲学家进行过研究,并在伯罗奔尼撤半岛的米斯特技修道院研究古希腊学术,后来担任尼西亚大主教。由于他具有精深的古希腊学问,受到意大利各界的广泛欢迎,定居罗马后,其住地便成为人文主义者聚会的沙龙。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贝萨隆苦心收集大量早期教父作品、神学论文和古代书稿,并将这些书捐献给威尼斯图书馆,它们构成该图书馆员珍贵的收藏。他本人的大量著作、神学论文和对古典作品的译作对复兴古典学术的热潮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对色诺芬、德谟斯梯尼和亚里士多德作品所作的翻译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好的拉丁文译本。现代学者对他高度评价,认为“贝萨隆生活在两个时代的分界,他是拉丁化的希腊人,……是保护学者的红衣主教,是捍卫柏拉图学说的学者型神学家,一位对开启近现代文化做出无与伦比贡献的尚古的学者”。
拜占庭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所作的另一个贡献是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提供大量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一方面流亡的拜占庭学者将包括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许多手稿书籍带往意大利,另一方面许多意大利学者前往君士坦丁堡收集古代书稿和文物,其中最突出的是乔万尼,他在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地区和爱琴海诸岛收集了许多古希腊文物书籍。这些图书文物对当时具有新文化观念的知识分子震动极大,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6、总结
总之,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拜占庭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在文化发展缓慢的中古欧洲发挥积极作用,直接促进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加速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拜占庭文化还对周围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中古时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拜占庭文化为中古晚期的西欧提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进步因素,在学术和艺术领域留下的宝贵遗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世界。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2 14:15:00 +0800 CST  
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意大利的主要民族,由古罗马拉丁民族为主体,由伊特鲁里亚人、拉丁人、伦巴第人(亦译伦巴底人、伦巴德人)、哥特人(包括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使用意大利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19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迁移国外,有部分分布在美国、阿根廷、法国、加拿大、德国 、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属欧罗巴人种,北部多为阿尔卑斯类型,南部多为地中海类型。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新教。教会影响很大。意大利人自古多以农、牧、渔业为生,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十分发达。自13世纪起,近代经济因素开始发展,但因国家长期被外国占领,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加快,现已成为发达的工业国。
1、特点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路德(SALUTE)!(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据说是因为欧洲曾有过因重感流行而置死人命的先例,感冒在意大利人眼中也如洪水猛兽般恐怖,因此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路德!”。
在意大利人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意大利人的守时和集体观念相对就差一点,宴会迟到20分钟左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意大利的婚丧嫁娶习俗,与欧洲其他国家相似,仪式多与宗教仪式相关。意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经过订婚(交换订婚戒指)、结婚(分为民政和教堂婚礼)两道仪式,3月、4月是意大利青年选择结婚高峰期。意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许离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决后,意大利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意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内。
意大利人完全以家庭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还有一个“最酷奶奶”的评选(最近的优胜者因赤脚跳快速旋转的塔兰台拉舞而击败了其他竞争者,在比赛中胜出)。
意大利也是欧洲长寿国家之一。这个生活在地中海地区的民族,之所以能健康长寿,是得益于一些特殊食品。
2、饮食
(1)葡萄酒: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一样喜爱葡萄酒。在意大利,如果一顿正餐缺了葡萄酒,纵使满桌美味佳肴,也会被认为是一顿“便餐”。因此,在意大利做东请客,选酒所费的功夫往往要大于订菜。餐前要来一杯清凉的香槟酒开胃,甘醇的白葡萄酒是佐食海鲜的首选,而绵和的红葡萄酒则是火腿、牛排的称心伴侣。很多学者认为,葡萄酒不仅可以饱人口福,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酒中的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促进内分泌,增强机体活力。意大利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喝葡萄酒。
(2)冷轧油:
从谷类、种子、坚果中提取的冷轧油,提供给了意大利人必需的抗氧化剂和不饱和多分子脂肪酸,它们对许多疾病进行防御,包括老化。冷轧油还可以溶解皮肤下的自由基,使得细胞富含水分,并使皮肤变得光洁,坚持食用,可以延缓衰老。
(3)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着“液体黄金”之称,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研究发现,意大利人饮食的橄榄油富含油酸等不饱和烹调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消化能力。橄榄油还能控制血液中的脂肪水平,降低胆固醇,使动脉变得更顺畅。每天食用1~2 汤勺橄榄油,便可预防疾病。这也是意大利人长寿的秘诀。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3 10:28:00 +0800 CST  
热那亚共和国(意大利海上共和国)


热那亚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di Genova,1100年-1815年),全名最尊贵的热那亚共和国,1798-1805年称利古里亚共和国,是一个大约在1100年开始建立位于意大利西北海岸利古里亚地区的独立城邦,至1805年被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吞并。虽然在拿破仑被打败后的1814年热那亚曾经复国,但热那亚之后只存在一段短时间,最终共和国被萨丁尼亚王国吞并。
1、简介
热那亚共和国,意大利西北部城市共和国。中心城市热那亚原为罗马帝国自治市,中古初期先后被东哥特王国、拜占廷帝国、伦巴德王国及法兰克王国占领。1100年建立市议会,标志着独立共和国的形成。1797年拿破仑•波拿巴占领意大利后,改名为利古里亚共和国。1805年被并入法国。1815年并入撒丁王国,1860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2、经济基础
热那亚经济的基础是对外贸易。11世纪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撒丁岛和科西嘉的控制权后,以武力在北非沿岸强索到贸易免税权。11世纪末参加十字军东侵,在巴勒斯坦建立商业殖民点。13世纪帮助拜占庭复国,又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获得许多特权。13世纪末~14世纪末,热那亚进鼎盛时期。1284年和1298年,相继在海战中击败其贸易竞争对手比萨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造船、纺织、建筑和银钱业也很发达。14世纪时,其造船业生产中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热那亚在黑海沿岸的商业殖民地全部丧失。新航路开辟后,其地中海贸易活动开始萧条,商业资本转向高利贷活动。15~16世纪,依赖从西班牙进口生丝曾维持丝织业的短暂繁荣,17世纪后彻底衰落。
3、发展历史
(1)兴起
热那亚共和国是源于12世纪早期,热那亚成为了旧意大利王国内一个自治的塞城。在早期的几个世纪,热那亚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只是仅次于威尼斯这个大城市。热那亚的重要贸易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它的主要对手是比萨,但最终被热那亚打败,在13世纪晚期从它手中夺取了科西嘉岛。在1283年西西里晚祷后安茹和阿拉贡王国的争夺西西里控制权的时候,热那亚的商人们幸运地选择了胜出的一方,并全副精力主导西西里经济、给予统治阶级贷款、及组织和控制糖和丝绸的生产。除此之外,因热那亚当地是无粮食出产的,所以热那亚要依赖西西里谷物去支持它的人口。因此商人们也垄断了西西里的谷物出口,但马格里布也需要西西里的谷物,所以热那亚以谷物与马格里布作交换,得到了非洲的黄金。
(2)衰落
热那亚因跟威尼斯共和国进行基奥贾战争(Battle of Chioggia)及经历了欧洲14世纪晚期及15世纪的经济紧缩而开始衰落。冒升中的奥斯曼帝国夺取了热那亚在爱琴海的商业活动,而黑海的贸易亦被挤压。在这段时间热那亚在大部分都被法国及米兰公国占领。由1499年至1528年,热那亚共和国经历了它的最低谷,在这段时间共和国差不多连续地被法国占领。西班牙人和她的盟友,热那亚的“旧贵族”们于热那亚背后筑起山城堡垒围困该市,并于1522年5月30日夺取了热那亚,并令热那亚置于残酷的掠夺浩劫之下。当热那亚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利亚(Andrea Doria)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驱逐法国人并维持热那亚的独立时,复兴的迹象开始了:1528年热那亚的银行第一次借贷给查理五世。
(3)复兴
此后,热那亚经历过成为西班牙帝国中地位较低的附庸国,热那亚银行家们于他们在塞维利亚的账房特别提出资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国王的外交行动。历史学家费尔南•布劳岱尔甚至称1557年至1627年的这段时期为“热那亚的时代”,“是一个文明开化、不为人知、历史学家们长时间忽略的盛世。”(Braudel 1984 p. 157),现代的观光者一但经过热那亚Strada Nova或via Balbi色彩艳丽的风格主义及巴洛克式的建筑前门,都不会不知道热那亚拥有着无比的财富。但这些财产并不是热那亚人所共享,事实上热那亚的财富是集中于一个组织严密的银行金融家圈子里,他们是真正的“风险资本家”。
热那亚银行的借贷活动是起源于155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宣布国家破产,令德国银行业务陷于瘫痪,完结了西班牙金融家支配银行业的时候。热那亚银行家给予周转不灵的哈布斯堡王室一笔流动的贷款和一笔可信定期的收入。为偿还贷款,他们让来源不可靠的美洲白银用船迅速地由塞维利亚运送到热那亚,提供资金予银行为他们作更长远的投资。17世纪西班牙的衰落也带来了热那亚的再次衰落,而西班牙王室屡次的破产,亦特别地令很多热那亚商人倾家荡产。
(4)灭亡
热那亚于18世纪继续慢慢衰落,在1768年因科西嘉岛发生地方叛乱而被迫将科西嘉卖给法国;但热那亚相当于同时期的威尼斯比较仍比较繁荣。1797年共和国被拿破仑的法国革命军占领,并推翻了以往热那亚历史中统治该市的领主,并以知名的利古里亚共和国代替。
拿破仑在夺取法国的权力之后,对热那亚颁布了更保守的法规,但利古里亚共和国只存在一段短时间---在1805年它被法国吞并,成为法国的亚平宁省、则尼斯(Gênes)省和芒特鲁堤(Montenotte)省。
当1814年春季拿破仑被打败之后,英军代表威廉•斑迪克勋爵(Lord William Bentinck)怂恿热那亚地区的领主们宣布恢复热那亚共和国,但热那亚在维也纳会议中决定给予萨丁尼亚王国。英军于1814年12月撤退,而热那亚于1815年1月3日被萨丁尼亚吞并。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4 12:24:00 +0800 CST  
比萨共和国(意大利海上共和国)


比萨共和国(意大利文:Repubblica di Pisa;11世纪─1406年,1494年─1509年)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立国家,位于今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的比萨市一带。当时比萨是商业枢纽,其商人在地中海和意大利贸易中占一席位,及至一个世纪后才被热那亚取而代之。藉着临海的优势,比萨在11世纪达至权力顶峰,成为海权强国,也是意大利历史上四个海上共和国(意大利文:Repubbliche Marinare)之一。
1、崛起
很久以前,比萨是非常重要的商业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地中海商舰和海军。1005年,舰队攻陷意大利南部的雷焦卡拉布里亚,以便扩张势力。撒拉森人以萨丁尼亚岛和科西嘉岛为基地,控制着地中海。比萨人亦与之冲突不断。1017年,比萨与热那亚结盟,击败撒拉森国王Mugahid,攻占萨丁尼亚。经过这次胜利,比萨获得了第勒尼安海的制海权。随后,比萨人把热那亚人逐出萨丁尼亚,两个海上共和国之间的竞争与矛盾萌芽。1030-1035年间,比萨在西西里的数个敌方城镇频频告捷,攻克北非的迦太基。1051年及翌年,舰队司令Jacopo Ciurini占领科西嘉,进一步激起热那亚人的怨忿。1063年,比萨人与西西里岛的诺曼人罗杰一世(Roger I)商讨联合攻打巴勒莫。当时,罗杰正带兵征服西西里,前后三十多年。罗杰因为有约在先,拒绝了请求。比萨在进攻上得不到土地支援,最终失败而还。
1060年,比萨与热那亚展战,首战的胜利巩固了其地中海的霸权地位。1077年,教宗额我略七世正式承认由比萨人提出的新“海洋法规及惯例”。皇帝亨利四世采纳元老院建议,授予他们领事任命权。就像现况那样,当时的侯爵已丧失权力。1092年,比萨获乌尔班二世赋予主权,治理科西嘉和萨丁尼亚,并升格为大主教管区。1088年,比萨攻陷突尼斯城市Mahdia。四年后,比萨和热那亚的船舰协助阿方索六世,把席德从巴伦西亚(Valencia)迫退。
2、衰落
1284年,梅洛里亚海战爆发。在与热那亚的交战中,比萨军舰尽毁,不少水兵被囚。1290年,敌方船舰攻击比萨港(意大利文:Porto Pisano),比萨受重创。
1399年,比萨成为维斯康蒂(意大利文:Visconti)的自治领,1402年售予佛罗伦斯。垂死反抗过后,比萨最终于1406年接受管治。
3、十字军东征
一支由120首船舰组成的舰队亦参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9年,比萨人协助占领了耶路撒冷。在前往圣地途中,船舰错过了攻陷拜占庭帝国一些岛屿的时机。大主教Daibert率领比萨的十字军战士出征,他后来成为耶路撒冷的宗主教。
比萨和其他海上共和国籍着十字军东征,在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等东岸地区建立商栈和殖民地。其中,比萨人在Antiochia、Acre、Jaffa、Tripoli、Tyre、Joppa、Latakia及Accone先后殖民。他们亦拥有耶路撒冷和凯撒勒雅(Caesarea),乃至位于开罗、亚历山大及君士坦丁堡的小型殖民地(有较小的自治权)。他们获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授予专用系船处和贸易权。在这些城市,比萨人享有特权和免税权,一旦遇袭则须竭力防卫。12世纪,君士坦丁堡东部的比萨地区增长至一千人。比萨击败威尼斯,成为拜占庭最重要的商业与军事同盟,历时数十年。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5 14:43:00 +0800 CST  
威尼斯共和国(意大利海上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意大利北部城市共和国。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始建于公元687年,1797年为拿破仑•波拿巴所灭。统治中心在威尼斯。
威尼斯原为一渔村,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从事东西方中转贸易,故5~7世纪时受匈奴人和伦巴德人侵扰的内陆居民纷纷迁移此地。687年产生第一任总督,建立共和国。建国初期隶属于东罗马帝国。10世纪末获独立,成为富庶的商业国,它协助拜占廷击退诺曼人的进攻,于1082年获准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建立商站免税行商。十字军东侵期间,威尼斯巩固了在东方和爱琴沿岸的地位,并乘机吞并拜占廷的大片领土,包括克里特岛、伯罗奔尼撒西南部及爱琴海上的许多岛屿。1298~1382年,同热那亚共和国间连续进行四次海战,击败这一贸易竞争对手,成为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强国,进入全盛时期。15世纪末,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遭到惨重打击。16世纪初,威尼斯被西班牙、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同教皇所结成的同盟击败,领土日蹙。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同威尼斯进行了延续二百余年的海战,威尼斯在巴尔干和地中海的殖民地丧失殆尽。1797年法国同奥地利争夺意大利的战争,给威尼斯最后致命的一击,拿破仑•波拿巴灭威尼斯后,根据《坎波福尔米奥和约》,将其割让给奥地利,从而结束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6 12:58:00 +0800 CST  
佛罗伦萨共和国(意大利城市国家)


佛罗伦萨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Fiorentina)成立于公元1187年,是意大利中部城市国家,共和国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简介
佛罗伦萨共和国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市国家。位于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
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434年美第奇家族建立僭主政治。15世纪洛伦佐•德•美第奇当政时,佛罗伦萨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名城。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入侵佛罗伦斯,当时的当政者皮耶罗二世•德•美第奇被流放,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被推翻。多明我会修士萨佛纳罗拉成为佛罗伦斯新的精神和世俗领袖。但是很快萨佛纳罗拉严厉苛刻的统治引起了不满。1498年,萨佛纳罗拉被推翻。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1532年教皇克勉七世任命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为佛罗伦萨世袭公爵,共和国成为佛罗伦萨大公国。
2、历史概况
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点。公元5世纪末臣服于东哥特王国。
6世纪中叶为东罗马帝国所统治。6世纪下半叶为伦巴德王国征服。8世纪末并入法兰克王国。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2世纪下半叶建立市政领导机构。1187年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其自治权得到承认,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4世纪开始对外扩张,先后征服皮斯托亚、沃尔泰拉和阿雷佐。15世纪初又征服比萨,获得经阿诺河到地中海的出海口,成为托斯卡纳地区霸主。1434年,美第奇家族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1494年法国侵入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逐 。1569年,美第奇家族依靠西班牙支持,建托斯卡纳大公国,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共和国历史结束。1739年起为奥地利所统治。1860年并入撒丁王国,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3、经济
佛罗伦萨的商业、手工业,尤其毛纺织业发达,铸钱业亦相当兴盛,
自铸货币佛罗林流通欧洲,13世纪初出现由银钱商和纺织业主控制的行会组织,包括羊毛商、丝绸商、呢绒场主、毛皮商、银钱商、律师、医生等7个大行会(肥人)和铁匠、泥瓦匠、鞋匠等手工业者组成的14个小行会(瘦人)。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会生产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1336~1338年,佛罗伦萨有200 多家呢绒纺织工场,大行会中的部分成员演变成早期资产阶级,而破产的师匠、帮工、学徒及失掉土地后涌入城市的农民则成为早期雇佣工人阶级。14世纪后,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其银行家有代教廷收税的权利。由于佛罗伦萨工商业主要依靠国外市场,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及英国抵制呢绒进口的政策,使佛罗伦萨的纺织业走向衰落。16世纪末工商业资本大量转向土地投资,大批失业工人向农村倒流。农村中对分制租佃关系中的封建成分增多,农民生活状况恶化。
4、国家政权
佛罗伦萨的政权初期被城市贵族(格兰德)操纵,吉伯林党和归尔甫党彼此争斗不已。1282年取缔原市政机构,建立执政团。执政团由8人组成,平民贵族皆可当选。1293年G.della贝拉任执政,颁布《正义法规》,剥夺格兰德担任执政的权力。法规规定,由大行会代表7人和小行会代表2人组成的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其首领名为正义旗手,同时又是城市自卫军指挥官。此后,共和国向民主政体发展。但实际上执政团完全操纵在七大行会手中,雇佣工人完全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在大行商的专横压迫和残酷剥削下,雇佣工人(又称褴褛汉)的经济政治状况十分悲惨。1378年 7月21日爆发的梳毛工人起义打击了肥人政权,推动了民主进程。15世纪初,中下层肥人进入执政团的比例比起义前增多。为维护上层肥人的利益,佛罗伦萨开始走向肥人寡头政治,其典型代表是大富豪阿尔毕齐和美第奇家族的统治。
5、文化艺术
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产生过诗人但丁、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画家达•芬奇,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历史与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布鲁尼、瓦拉以及天文学家伽利略等历史巨人。他们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其作品和理论至今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7 09:55:00 +0800 CST  
米兰公国(中世纪意大利封建公国)


米兰公国(意大利语:Ducato di Milano,1395年-1797年)是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北部以米兰为首府的封建公国。十二世纪初米兰建立起城市公社,十二世纪末在反抗神圣罗马帝国侵略的斗争中,维护了本身的独立地位。
1、简介
十四世纪起米兰城市贵族—维斯康蒂家族控制了政权,这个家族在伦巴底地区扩张势力,征服了许多城市。1386年,吉安•加莱阿佐•维斯孔蒂(1353~1402在位)成为米兰君主,对内整顿民政税制,对外以武力兼并领土,先后夺取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维罗纳 、帕杜亚、比萨、西耶那等城,使米兰成为可与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教皇国相抗衡的封建邦国。1395年,吉安•加莱阿佐被神圣罗马帝国文策斯拉斯皇帝册封为米兰公爵,米兰公国由此形成。1447年宣布为共和国。菲利波•马里亚•维斯孔蒂大公在位时期(1412~1447) ,国力迅速恢复 ,扩大北方领地 。吉安•加莱阿佐死后,国内混乱,各主要城市落入地方专制君主手中。1450 年,雇佣兵首领弗兰西斯科•斯福尔扎 (1401~1466) 夺取权力建立起斯福查家族的统治。维斯康蒂家族统治告终。米兰成为城市国。1494年米兰公爵邀请法王查理八世入侵那不勒斯,开始意大利战争,重建米兰公国,自封为大公。1535年,米兰公国沦为西班牙领地。
2、历史记载
1395年,公国由米兰领主祖安•加里西奥•维斯孔蒂所建立。1447年维斯孔蒂家族绝嗣,虽然根据条约,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是公国的合法继承人,但米兰仍宣布成立共和国。查理一世没法继承公国,但这个共和国却是一个短命的共和国。维斯孔蒂家族最后一个继承人的女婿,雇佣兵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于1450年夺取了米兰,并自行宣布成为公爵。
1498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他立即寻求成为米兰公国的继承人。1499年,他入侵米兰,并很快驱逐了当时的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法国统治米兰直至1513年被瑞士人驱逐为止,而瑞士人就将卢多维科的儿子马克西米连•斯福尔扎推上王位。马克西米连在位时间并不是太长。由弗朗索瓦一世率领的法军于1515年再次入侵米兰,并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打败瑞士人重夺米兰,并俘获了马克西米连。1521年法军又被奥地利驱逐,这次奥地利将马克西米连的弟弟推上王位,成为弗朗西斯高二世。
1525年帕维亚之战中神圣罗马帝国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查理五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军看似将会统治米兰,有见及此,弗朗西斯高联合威尼斯、佛罗伦萨、教宗、和法国组成科尼亚同盟对抗神圣罗马帝国。这导致弗朗西斯高立即被帝国军驱逐出米兰,但他仍能在公国的数个城市维持统治。他后来在1529年的康布雷条约中重新复归米兰。
1535年弗朗西斯高死后无嗣继承,所以公国的继承权又再次惹起争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法国国王都自称是公国的继承人,并因此爆发更多战争。查理五世最终掌控了公国,并将公国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的继承权最终于1559年的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中得到确认。
公国受西班牙管治直至18世纪末,发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公国被奥地利征服。1714年结束战争的巴登条约中将米兰公国割予奥地利。奥地利统治米兰直至1796年,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军推翻。1797年奥地利于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中将米兰割予法国,米兰成为新成立的奇萨尔皮尼共和国的中心部分。
拿破仑被打败之后,根据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中所作的决定,米兰公国未有重新成立,并将原公国的领土划归奥地利控制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这个王国的剩余部分1866年被意大利王国合并。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2-18 15:43:00 +0800 CST  

楼主:麟剑01

字数:111044

发表时间:2018-01-30 19: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0-22 10:14:43 +0800 CST

评论数:12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