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藏族记载看藏族历史

很多人认为藏族历史是由吐蕃开始的,其实不是。类似于汉族,虽然唐朝是很强盛出名的一个朝代,但是要看起源,还要追溯到夏商周,藏族历史也是,吐蕃是藏族在东方比较出名的一个朝代,但不是起源。我在这里引用藏族历史记载,希望能和汉史相互借鉴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2:30:00 +0800 CST  
首先,由藏族起源开始,最先是神话时代。藏族最出名的起源传说是猕猴种传说。以下先阐述原版,最古老的时代,一只猕猴生活在青藏高原,其特征是面部白净,多毛,卷发,善良勇敢仁慈聪慧(基本上用上了所有的美好修饰词),后来来了一个魔女,其特征是面部赤红,毛发稀疏,邪恶残忍暴躁易怒(诸如此类的贬义修饰词),两者自愿结合,生出藏族先民,所以后代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但是大家听得最多的是由佛教影响了的版本,也是现在藏区通传版本,猕猴变成了观音的弟子,其特征加上了笃信佛教,吃素。而魔女则加上了贪吃肉的特征,还引申出了观音较其后代种植粮食的记载,明显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个传说隐约的表明了藏族是由两个族群融合而成,与现在藏族的体质分化相对应,此处不赘述,主要是阐述这个传说。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2:44:00 +0800 CST  
除此外,还有卵生说,认为藏族是由金翅大鹏鸟的一个卵孵化而来,藏族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鹏鸟崇拜,最多的图画就是以下这幅大鹏搏龙图(别问我为啥"龙"是一条蛇,在藏族和印度神话中,能行云布雨,腾云驾雾的生物,就是一条大蛇,和汉族传说中的龙有啥关系我也不清楚)。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2:50:00 +0800 CST  
还有藏族来自伊朗的说法。这种说法我个人以为是苯教的影响,根据藏史记载,苯教的佛祖来源自西边"达瑟"地区,现在一般把“stag gzig”译成“大食”。汉族学者张一纯在他的《〈经行记〉钱庄》中认为,“大食”就是藏文中的“stag gzig”,也就是指古波斯,今天的伊朗,我觉得这是值得斟酌的。朵桑旦贝尖参在《世界地理概说》中认为达瑟是“瞻部洲西北方向所有的地域”,这也说明达瑟并非专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西北方向的广大地区,即今天的西亚,中亚。这个我觉得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在象雄时期,藏族即西抵波斯,苯教和波斯沃教确实很接近,古藏人在吐蕃人发明藏装以前,也是着波斯服饰,吐蕃时代的链甲头盔都很类似波斯。今天藏族最西部分支是巴基斯坦东部的巴尔蒂人(操和古藏语接近的乌尔都语),和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人,根据朵桑旦贝尖参在《世界地理概说》的描述,古藏人居住的地区最西部"已被外族侵占",说明古藏人居住的地区比今天更深入中亚,和当时的波斯接壤。我个人认为"达瑟"在今天西藏以西,中亚或者西亚一带,但不是属于波斯,而是波斯和古藏人接近的地方。后来的苯教徒将藏族说成来自"达瑟",并且有人认为"达瑟"是古波斯,所以说藏族来自波斯。实际上是苯教来自"达瑟","达瑟"也不一定指波斯,这应该是某些苯教徒为了攀附宗教而产生的说法。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3:24:00 +0800 CST  
此外,还有受佛教影响的印度来源说,我个人是认为没什么可取之处,不过还是叙述一下。藏人的来历:据《胜天赞释》(脱准住杰等所著)说,是般茶王的五个王子和十二个极恶的仇敌军团交战的时候,汝巴底王领着他的军队约一千人,乔装为妇女,逃遁到大雪山丛中,逐渐繁殖起来的。”《西藏王统记》记:“间藏书《遗训首卷录》云:‘自天竺释迦日照族之法王阿育王出世,其后王裔世代相承至孪生子嘉森及马甲巴二人时,争夺王位不合,马甲王有三子,其最幼者,颇具德相,未得王位,乃遵神指示,令其改作女装,流放至于藏地云。’布顿大师之《善逝教法源流》,则谓此人乃拘萨罗国胜光王之五世裔。或谓系坚形王‘之第五世裔。或谓系勃萨罗国出光王之子。总之是一大圣哲具足德行者云。’以上诸说皆系同指聂赤赞普而言也。”《红史》根据喜饶郭恰大师所著《殊胜天神礼赞》的注释提及的《柱间史》说:“释迦种族的释迦钦波、释迦黎扎比、黎迦日所巴三支传到最后有名叫杰桑的国王,他的小儿子领着军队逃往雪山之中,后来世代为西藏的国王。《霞鲁教法史》中说,印度国王白沙拉恰切的儿子为聂赤赞普。”《雅隆尊老教法史》也记:“据《柱间遗嘱》所说:‘释迦隐士族后裔中,嘉森王与百军王生于同夜。两王不利时,百军王王后旦巴生一子,下眼睑盖上眼睑,眉如翠黛,齿若列贝,手指网鬘相连;布顿译师所著佛教史则说:‘乔萨罗国胜光王之五世子,或曰影胜王之幼子小力之五世子,或曰碑萨罗国出光王之子,下眼睑盖上眼睑,手指有蹼相连。’总之,此皆指捏赤赞普。”上述史籍引述之内容基本为后世藏文史书所承袭,如后来的《青史》、《贤者喜宴》、《汉藏史集》、《西藏王臣记》、《新红史》等书均录有此说。此说也成为后弘期以来以记述佛教为主要内容的“教法史”和“王统记”等类型的藏文史籍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3:42:00 +0800 CST  
以上是神话时代,我个人认为最原版的猕猴种传说中有可取之处,其他的版本不太有意义,不过还是叙述一下。无论最初是怎么样的,反正在藏族起源之初不久就分出了四大氏族,即色、穆、东、董。藏族史上称这四大氏为“原始的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也是藏族的四大姓氏,由猴维发展而来的色、穆、董、东四大族姓为内之四大种姓,由此四姓分成大部分的吐蕃人。色族人长黄头发,其寿命很长;穆族人财富殷足并具智慧;董族人之头、耳长得美,相貌非凡;东族人心思深远,而且肚量大喜吃喝,四族因而各得其名。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建立吐蕃的王室雅砻部落是起源自"恰"氏族,这一氏族一直被看不起,也不被认为和大多数古藏人同源,比如藏族有很多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恰氏族到穆氏族求取文明,请求到恰氏族传播文化与苯教。穆氏族的人讥笑"恰"氏族是黄马般大小的小矮人,一点都不高大勇敢。我觉得这也是为后来吐蕃崛起后,废除古象雄和其他氏族的苯教,废除古象雄文,发明新藏装,并且推行新藏语埋下了祸根,估计四大氏族根本没想过有一天没有文字没有宗教的小矮人"恰氏族"会崛起吧,还成为了藏族历史上最强的时代。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4:08:00 +0800 CST  
再分别叙述一下四大氏族后来的情况。董氏族,无疑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古藏史不止一次的叙述其高大英俊,面目俊美,骁勇善战。董氏族在最东边,与"加"相邻(现在藏语特指汉族,古代泛指东部,比如羌人,汉人,苗族,瑶族等都被泛称为"加")。藏史记载,党项,白狼,宕昌,白兰等即为"董"氏族之后,不过汉史将其记载为"羌之别种"。后来吐蕃扩张,党项,白兰,以及诸多董氏族又融入吐蕃,后来演化成康巴藏族。今天藏族三大区,将康巴藏区称为"人域康巴",显示其地方的人最为出色。可以说,董氏族是藏族中从古至今的高富帅氏族。《西藏王臣记》也记载,董氏族多出王者。藏族战神格萨尔王也出自董氏族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4:29:00 +0800 CST  
四大氏族之一的穆氏族,是财富富足,且具智慧。其后代开创了象雄王国,一统青藏高原,大力传播苯教文化,发明象雄文。根据对象雄遗址的考察,其文化特征兼具波斯北印度南疆(新疆南部)特点,又有独特风格,其古都"穹隆银城"具有很高水准的建筑技术,是很坚固的城堡。舞蹈音乐,艺术绘画都有很高的水平。后来"恰"氏族*丝逆袭,干掉了象雄,其分支"琼"氏族一支东迁,即四川加绒藏族。其余成为西藏西部北部的藏族,有些则进入了西藏南部。下面是一副象雄遗址出土的北印度风格的黄金面具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4:38:00 +0800 CST  
色氏族,其特点是长黄头发,其寿命很长。在后来色氏族还出现过,在战神格萨尔王的带领下,黑头藏人(就是高富帅董氏族)四处征战,打败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就是黄发碧眼)。其实色氏族也是很不错的,但是遇到董氏族这种天选之子,只有被吊打的分。也没有绝种,格萨尔王打到霍尔即返回,现在康巴地区的很多霍尔藏族就是"色"氏族之后,炉霍县还有霍尔王子的雕像(格萨尔王的对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在《喇嘛之国》(The Land of the Lamas)一书中,柔克义写道:甘孜是霍尔人之乡的重要城市。本地人称“霍尔卡昂”即霍尔五土司:孔萨、麻书、白利、朱倭、章谷。……这里的人,是我在藏区见到的最漂亮的人之一。他们的个子比北部和中部藏区的人较小,很少有粗眉大眼的,而鹰钩鼻、淡褐色眼珠和波纹型卷曲的头发则相当普遍。 其后,曾于1913年到康区游历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H.Edgar(叶长青)对康北霍尔人的描述再次印证了柔克义的观测:
“他们身体强壮,长着鹰钩鼻,淡褐色的眼睛,头发通常卷曲或呈波浪形”。霍尔藏族现在是康巴藏族的一个分支。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4:52:00 +0800 CST  
东氏族嘛,呃,,,我一点头绪都没有,完全不知道,有知道的人可以给我补一下课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4:53:00 +0800 CST  
然后的形成情况是,原始四大氏族——古代六大氏族——玛桑九兄弟——十二小邦——二十五小邦——四十个小邦。这里直接跳过,就用"诸邦国时代"称呼,到了诸邦国末期,天选之子董氏族把穆氏族一顿吊打,穆氏族含着眼泪跑到了西藏西部,克什米尔,以及可能还更偏西的地方。不过穆氏族"财富富足,具有智慧"的评价可不是吹的,凭借着中亚枢纽的地理位置,大量敛财,阿里出土的象雄遗址中,有北印度的器具,也有中亚器具,南疆的,还有中国的丝绸,后来还发明了象雄文字,大力发展苯教,推进文化建设。象雄由于与东方接触不多,所以很少被中国提到,只提到"羊同精兵八九万",但是不说与吐蕃鼎盛时期相比,比吐蕃一般时期可能是差不多。其搞定董氏族,加上西藏东部为下象雄,整个西藏西部腹地为中象雄,克什米尔,北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为上象雄,一时也是风头很盛,西藏南部的"恰"氏族更是三下五除二就搞定,成为象雄的一个小地区。不过不是很稳定的统治,其下还有很多小国,类似于联邦的性质。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5:17:00 +0800 CST  
之后就是吐蕃时期了,在藏史中最锉的"恰氏族"即将完成惊天大逆袭。在松赞干布的爷爷开始,雅砻部落就开始扩张,加上象雄衰落,东部很多国家氏族都事实独立,到了松赞干布时期,苏毗,党项白狼等等都自立了,象雄就剩个西部的一亩三分地,虽然还是最厉害的,但是已经衰弱。以后的事,汉史都记载得很清楚了,松赞干布将各个独立势力一一灭掉,取代象雄统一青藏高原。估计是因为古藏人对"恰"氏族千百年来的歧视压迫,吐蕃废除了古藏文(象雄文),废除苯教,推行新藏语,让吐蕃贤臣之一的女贤重新发明藏装,废除古藏装。我恶意的猜测,这可能是为了掩盖其"恰"氏族的出身,后来吐蕃王室自称出自印度,是佛祖一脉,并非雅砻部落土生土长,其实可能是为了掩盖"恰"氏族的身份。其第一代赞普,传说是外来的,而不是雅砻部落原住民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4 15:41:00 +0800 CST  
楼上很多人说汉藏同源,这个我来说说我的看法。藏族主体属于东亚北亚和其他人种混合的状态,吉林大学研究了吐蕃古墓后,发现藏族确实和古羌人,古汉人(现代北方汉人)有联系,不过不是像大家想的,是什么古羌人跑到青藏高原有了藏人,在很早几者就分开了,分开起码有6千年。情况是这样,在至少6千年前,藏族的某一部分祖先就离开了原始汉藏集团,后来古羌人也从中分离了出来。不过最先分离的那部分,又经历了和北亚人种以及其他人种的混血,形成了藏族。所以藏族和汉族羌人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这个例子。A君的亲哥哥和一个老外结婚生下了B君,从道德意义上来讲,A君和B君是亲戚,还很亲。但是,随便找一个A君同族的人,基因都比和B君近。藏族汉族古羌人都有更近的同源关系,有一部分在6千年前才分开,但是现在的DNA常染分析中,汉族日本韩国满族苗族这些典型的东亚人种永远会更接近。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5 09:50:00 +0800 CST  
哦,还有一点,现在大家都称呼象雄王国,吐蕃帝国,感觉吐蕃比象雄厉害无数倍。其实不是,从文化上看,象雄也是有宗教,有文字,最早的藏族医学也出现了(吐蕃时融入了中原和希腊医学知识),根据对象雄都城"穹隆银城"的勘察,城堡建筑是相当高的水平了。从范围看,象雄和吐蕃差不多,吐蕃后来攻占过河西陇右,控制过西域,以及控制过南诏,攻入过北印度,这些方面要比象雄强,但是吐蕃真正完全控制的区域和象雄差不多,就是今天的藏区,加上尼泊尔,印度的一部分,根据《世界地理概说》,象雄西边的领土要比吐蕃还远。二者国力差距不大。造成二者差距大的原因是,汉族记载"羊同"是"精兵八九万",也就是说常驻军队有八九万,加上战时动员,有个十多万左右差不多,由于当时中原和羊同没有利益纠葛,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而唐史记载的吐蕃,动不动就是带几十万大军,看起来远超象雄。实际上是唐过度夸大了吐蕃的兵力,因为象雄和吐蕃人口民族国土面积差不多,何来那么大区别?以松州之围为例,据范文澜先生编写的《中国通史》记载,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其军队划分为四如四十东岱,东岱就是千户所。当时四如四十东岱刚刚形成,每个东岱也就管理1000多户,每户出1兵,则其总兵力在4万至5万当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象雄苏毗正在大规模叛乱,吐蕃不可能出动超过全国一半的军队攻打唐朝,所以其出动的军队大概在2万左右。加上吐蕃在攻打土谷浑白兰党项时的损失和留在当地的镇压驻军,实际出动的军队大概还不到2万人,松州太守韩威在驻军不足万人的情况下主动出战,也说明了这个情况,要是吐蕃有数万人,换成哪个都不会出战的,后来其被吐蕃军队打败,也是从容逃走,剩下的军队还能守城,说明伤亡不大,没被全歼,吐蕃的军队人数当是没有很大优势的。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说有20万,这明显夸大了很多倍。后来象雄旧部,苏毗平定,董氏族党项白兰等部归顺,吐谷浑投降。吐蕃初期都能同时轻松打这些部族,他们加起来应该也不会超过吐蕃本部人口所以吐蕃四内族,吐蕃本部,阿柴(吐谷浑),木雅(包括党项白兰等),象雄苏毗加起来也就在十多万军队左右,和象雄半斤八两。《新唐书·党项传》:“又有白兰羌,吐蕃谓之丁玲,左属党项,右与多弥接。胜兵万人,勇战斗,善作兵,俗与党项同。”可见这些部族的军队都在万人左右,后期吐蕃控制的只有南诏的兵,根据南诏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十万,唐记载南诏出动三十万人,我是怀疑的,应该是有一些夸大,同时包括了很多后勤人员的,其实按照南诏的人口应该超不过十万。西域的别族军队也是在西域好用,其他地方不一定管用。所以,象雄吐蕃时差不多的,吐蕃因为在唐史中军队规模太大而被认为远远超过象雄,实际上,如果象雄和中原有联系,我觉得对象雄的评价不会下于吐蕃。而且,"穆"氏族富足的评价也是不假的,当时象雄的商业是远比吐蕃发达的,这一点无可否认。吐蕃胜在对外扩张,象雄胜在商业发达,两者的国力差距不回头太大。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5 13:36:00 +0800 CST  
吐蕃之后,我就不加以叙述了,吐蕃的情况唐史记载很完整了,这里不再说了。而且每次提到吐蕃总要有争论,这本非我所愿,所以还是跳过吧。反正后来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以藏族规矩,一般赞普前冠"赤"字,表示尊敬,在他前面冠的是"朗",意为牛,因为其灭佛的缘故,被传其头生两角,是牛魔投生,《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可能就是受其影响产生的)遇刺身亡后,其二子,云丹以伍如(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俄松以云如(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双方的支持者发生大规模交战,史称“伍约之战”。之后其后裔有些远走,建立了如同拉达克王国,古格王朝之类的国家。有些在本土建立了如同拉萨王系,雅隆觉阿、普兰、亚泽等王系国家,如此共七个,称为七王国。同时吐蕃奴隶在某些传承久远的家族带领下,发生大规模起义,被称为"温末起义",甚至这些家伙掘了历代王陵,其中松赞干布的陵因为其名声显赫,被分到的家族没敢挖。起义的家族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韦氏,尚氏,没卢氏与贝氏等,把整个吐蕃打得千疮百孔。"温末起义"除了吐蕃本部外,还有在青海河西的奴隶起义,后来形成了"角嘶罗政权"(不过其国王"宗喀王"是正统的吐蕃王室后裔,被邀请去当国王)。除此外,还有吐蕃东北部的边将混战,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5 20:44:00 +0800 CST  
吐蕃分裂后,虽然很混乱,但却是藏族历史上一个传奇的时代,简直是最有逼格的时期,各种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各种游侠豪客纵横江湖,佛教苯教各个教派百家争鸣。有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各种英雄传记,各个显赫家族的恩怨纠葛,各个宗派的对战,各个王系的混战,甚至还有民众选择国王,邀请骁勇善战,品德高尚的王族后裔来本地担任国王。《格萨尔王传》就在当时形成,其中就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格萨尔王赛马称王,迎娶珠姆公主,是如何潇洒自得,其中还有桀骜不驯的骑士,能言善辩的智者,善于表演的艺人,游走四方的说唱者,行游诗人,虔诚的苦行僧,狡猾的商人游走各国,邪恶的敌人掳走公主,各种荡气回肠的英雄传说,古灵精怪的神奇故事,无所畏惧的探险者。小时候听这些故事,真的很带感觉。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5 21:00:00 +0800 CST  
吐蕃崩溃后,分成了各个小王国,东北的河西青海奴隶起义,建立了角斯罗政权,以及吐蕃东北部边将混战,在汉史里都有记载。而西边的拉达克,古格则有传教士的记载(古格王朝的国王曾邀请天主教传教士传教,希望废除佛教,最后被灭国),中部的拉萨王系等则有很详细的记载,拉萨王系的拉加里家族传承至今尚在。但是这一时期一个藏族历史上最传奇的国家,藏区东部的"岭国"却没有详细的正史记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有"东方的荷马史诗之称"其中虽然包括了很多神话魔幻的成分,但是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历史事实。虽然《格萨尔王传》是英雄史诗,但是其包括的内容远不止格萨尔王的个人事迹,其传播十分广,在藏族,印度,尼泊尔,蒙古,普米族中皆有流传。在《格萨尔王传》中,背景是雪域妖魔四起,各大家族邦国征战不休,此时,天神之子格萨尔王降生,来平定雪域。当时岭国国王去世,王族只有珠姆公主,所以岭国决定通过赛马的方式,选取国王,并迎娶公主。由此,格萨尔王赛马称王,定都森周达泽宗,开始其一生的戎马生涯。但是里面的角色绝不止格萨尔王,比如格萨尔王身边的十三骑士,被称为十三畏马战神,在《格萨尔王传》里,每一个骑士都有自己的传奇英雄事迹,每一个都出身高贵,骁勇善战,品德高尚。再比如鹞、雕、狼三大统帅,每一个都是奇才,每一个人的大小战役以及生平事迹都十分清晰。有些在格萨尔王尚未称王之前便誓死追随。其中出现的人物极其众多,包括各个骑士,诸多贤人,诸多国家民族,以及无数贵族传承,其中的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关系复杂而饱满,绝对是有原型的,这部史诗应该是结合当时的历史,加上艺术创作而诞生的。在青海玉树和四川甘孜都有格萨尔王的遗址留存,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历史和年代与格萨尔王传的时间完全符合。根据以上资料,我们都可以确定在藏区东部,四川甘孜青海玉树西藏昌都附近存在过"岭国",由黑头藏人(董氏族)建立。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则需要分析一下《格萨尔王传》。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6 16:27:00 +0800 CST  
《格萨尔王传》中,有一个章节是霍尔白帐王来抢公主,被格萨尔王打败,今天的霍尔藏族还有这个传说。其中称霍尔藏族红色黄色头发,这和今天的霍尔藏族也是有相似之处,此类战役记载可能是真实的,反映了岭国的对外扩张。其中还有很多国家被格萨尔王打败征服的故事,但有两个值得关注,即"门域王"和"大食王",藏族的门域是对印度东北部地区的称呼,"大食"也就是阿拉伯,根据当时的历史,岭国不可能去打这两个地方,相差太远,这可能是后来的藏族将一些吐蕃时代发生的事加到了岭国身上,说明了当时还对吐蕃存有很大的记忆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6 16:33:00 +0800 CST  
其实藏族的历史如果整理一下,大概是这么个顺序,传说时代(猕猴变人,大鹏卵生之类)--四大氏族时代(其实应该算上"恰"氏族)--诸邦国时代--象雄--吐蕃--王系混战/西夏时代--岭国时代--蒙古帝国萨迦政权时代--帕竹王朝时代--仁蚌巴政权时代--藏巴汗时代--和硕特汗国--清朝驻藏大臣时代--被英国侵占--半独立时代--西藏自治区与诸多自治州县。其中以象雄,吐蕃,西夏最出名,然而三者很难被认为是一个传承,究其缘由,虽然三者血统相近,文化却不同。"穆"氏族为统治者建立的象雄信苯教,受中亚波斯文化影响,使用象雄文,"恰"氏族为统治者建立的吐蕃,信佛教,受印度文化影响,使用藏文,"董"氏族木雅人为统治者建立的西夏,信佛教,受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影响,使用西夏文。三者文化上联系很差,导致很多史学家忽略了其血统上的联系。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6 19:01:00 +0800 CST  
岭国之后,就是元朝时期,蒙古人称霸世界了。其实蒙古人也使用了武力的,在刚进入青藏高原时,有数百人与蒙古军队作战,结果被击败。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却让各大家族各大教派震惊,这是罕见的有人主动攻入青藏高原腹地,历史第一次,有人主张集结各家族教派联军反抗,这时候,一位改变藏族历史的人物出现了,就是萨迦派八思巴。本来前面选定的讲和之人是止贡派首领,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但是他比较腹黑,推荐让八思巴去。八思巴到了蒙古驻军处,这位智者敏锐的意识到,同为高原游牧民族的蒙古人能把分裂的吐蕃秒成渣,于是与阔端会面,先把阔端忽悠住,还给他灌顶,让他信仰了藏传佛教,停止了对藏出兵。然后他写信游说各派各系,不要去送人头,打不赢,于是成功把吐蕃诸部都说动,吐蕃归顺元朝。有人觉得这很简单,是吐蕃首领与蒙古人首领的谈判而已,实则不然,阔端可不是蒙古帝国决策者,他私自停止征伐进行等待可是有风险的,而八思巴也不是吐蕃首领,萨迦派当时虽然很强,但是也有很多家族教派是不鸟他的。八思巴的智慧口才可谓是极其惊艳的,才能做到西藏和平归顺,蒙古帝国历史上,怕是唯一一个没有武力解决的地方了。之后,由于八思巴的卓越表现,被蒙古帝国封为帝师,萨迦派实力大涨。这时就有人不服了,前面就说了,萨迦派当时还不是最强的教派,突然被封为帝师让其他家族和教派意识到,可能被坑大了。于是当时萨迦派的死对头止贡派就站了出来,当初要不是让八思巴去,也不会有他今天,表示很不爽,要打十个,结果反而被萨迦派吊打了。当时蒙古人也没管,都是佛教大佬,不好说,而且当时蒙古诸王各自信奉的教派不同,也有很多人信奉止贡派,不好插手。蒙哥汗在派人进藏清查户口后,将西藏分封给自己的兄弟,蒙哥汗得到前藏的止贡和后藏的藏郭莫(似即后来的曲弥万户),忽必烈得到前藏的蔡巴,旭烈兀得到前藏的帕竹、雅桑和汤卜赤,阿里不哥得到前藏的达隆巴,阔端一系保留了萨迦作为封地。这些蒙古王子在西藏得到封地,又与该封地内的主要教派联系,把其宗教首领奉为自己的上师,还把地方首领委派为自己的官吏。不过萨迦派可不服,也没那么多顾忌,硬是追着打,这下把止贡派打得无路可走了。止贡派于是干了一件天大的蠢事,病急乱投医,竟然向西部蒙古大汗求援,据记载是向伊儿汗国求救,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应该是察合台汗国才对,据载西部十万蒙古大军从中亚进入青藏高原,结果在阿里遇到了百年不见的大雪,没打就差不多全军覆没。忽必烈一听不得了,内战都能纵容,向其名为兄弟,实为敌手的西部蒙古诸王求救,不是等于叛乱吗?于是大军开进,灭了止贡派,萨迦派开始称霸雪域高原。八思巴更是地位尊崇,他引进给忽必烈的吐蕃人才桑哥后来做了元朝宰相,当时声名显赫的建筑大师阿尼哥也是八思巴从尼泊尔介绍来的。

楼主 骑士魁首  发布于 2018-01-28 21:28:00 +0800 CST  

楼主:骑士魁首

字数:12160

发表时间:2018-01-24 20: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30 20:57:57 +0800 CST

评论数:99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