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郑成功》

382
经此六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官兵非死即降,仅主帅俞咨皋16一人乔装泅海,侥幸逃回。这个俞咨皋说来也非等闲之辈,他乃一代名将俞大猷之后,曾亲率水师渡海远征,将荷兰人赶出澎湖列岛。
福建水师乃大明王朝之精锐,历经几代辛劳,苦心经营百年乃成,各类舰船五百余艘,总吨位占全国海军一半以上,怎想眨眼间便灰飞烟灭,作为主帅,俞咨皋难辞其咎!时值改元之年,天启既殁,崇祯登基。新君朱由检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当即遣锦衣卫南下拘捕俞咨皋,将其押解回京,定为死罪,枭首示众,以示惩戒。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3:00 +0800 CST  
383
败军之将虽斩,可福建水师却无法起死回生。崇祯皇帝无奈,只得派熊文灿17巡抚福建,全权处理善后事宜,是剿是抚,可随机应变,自行决断。
明朝廷不得已将其招安,授予从三品游击将军武职。就这样,郑芝龙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身份转变之后,郑芝龙的野心急剧膨胀。不仅把屠刀指向其他海商,而且对“一官党”18进行大规模清洗。当年生死与共的战友,瞬间沦为敝履。此外,郑芝龙还不断排挤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几乎垄断了东海商路上的进出口贸易。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3:00 +0800 CST  
384
就这样,郑芝龙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就从寄人篱下的小角色,一跃成为茫茫东洋上数一数二的海商首领。日本幕府闻讯之后又惊又惧,赶紧撤销了对他的通缉,转而将其奉为上宾。此后,郑芝龙本人和他所属的船队频繁出入日本,权势直逼当年王直。
德川幕府同时撤销了对翁氏一族的管制。原来当年郑芝龙虽然逃了,可翁氏一家都被幕府缉捕入狱,受尽毒刑。好在翁家名声极好,在平户岛主松浦有信19和当地华人的多方营救之下,总算脱险,可只准在平户岛活动,人身自由遭到管制。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3:00 +0800 CST  
385
郑芝龙逃亡时,翁氏已有孕在身,后被捕下狱,历经折磨,又惊又惧,孩子险些流产。好不容易挨到出生,可依旧在狱中,缺衣少食,孩子营养不良,差点夭折。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是郑森。
对郑芝龙而言,翁昱皇既是自己的老丈人,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翁氏,则是自己生命中第一个女人,当年他一无所有,人家兀自以身相许,虽受尽委屈,仍旧不离不弃,生死相随;至于长子郑森,从小乖巧懂事,好学上进,乃是自己儿子们中最有出息的。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4:00 +0800 CST  
386
郑芝龙无法回避这些事实,但他更清楚,相比翁氏父女,颜思齐父女对自己的帮助更大。没有颜氏父女,就没有他的今天。
郑芝龙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之后,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能主了大事,便将翁氏和长子郑森接了回来。还有一子七左卫门过于年幼,不便接回,就过继到翁氏的哥哥名下,姓了日本姓,名曰田川七左卫门。连在澳门偷偷纳的小妾陈氏,也接了回来。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4:00 +0800 CST  
387
那颜氏自幼娇生惯养,颐指气使,长大后性格自然飞扬跋扈,泼辣霸道,遇事蛮不讲理,事事都由不得郑芝龙,全由她一人做主。她视翁氏母子和陈氏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他们百般刁难,欺凌虐待。不仅如此,颜氏还经常提起当年落难入赘之事,让郑芝龙十分窝火。
那陈氏受不了颜氏的明枪暗箭,她幸得没有子嗣,一气之下回了澳门,到教堂做了修女。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4:00 +0800 CST  
388
可翁氏却没有这般硬气。为了让郑森求学成材,将来在大明王朝走科举正途,出人头地,就算过的再艰难,她也忍了。
就这样,郑芝龙夹在中间,既为翁氏母子做不了主,又因此常遭颜氏羞辱。郑芝龙不胜其烦,被此事弄得焦头烂额。在他看来,这翁氏和郑森,已成为自己的包袱和累赘。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5:00 +0800 CST  
389
就在这两军恶战之际,也许是海盗天性使然,蓦然间郑芝龙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罪恶的念头:何不借着今日之乱,把这爷仨儿彻底剪除了,一了百了,永绝后患。
此时,郑森和郑渡两兄弟的座船,正好夹在两军之间,置身战场之内。炮弹破空,从船身两侧呼呼而过,惊险异常。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5:00 +0800 CST  
390
翁昱皇遥遥望见郑芝龙独立船头,举着远望镜朝这边看来,心中以为有救了,遂举旗招手,振臂高呼。眼见得旗舰临近,船上令旗闪动,定是来救无疑。
岂料他眼睁睁看着郑渡座船被郑芝龙舰队掩护撤走,脱离险境。而对咫尺之隔的“福江号”,郑芝龙却视而不见,弃之不管。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7:00 +0800 CST  
391
不仅不理,反倒见郑芝龙令旗舞动,旗语暗示,竟是要将“福江号”彻底击沉!那“福江号”乃他郑芝龙救命之船,供奉在军港中多年,终日相见,岂能不识?!他旗舰已至近前,况且手举远望镜眺望,船头祖孙三人,怎能不认得?!
大敌当前,胜负尚且难料,不去对付敌人,反倒把炮口对准自己的恩人、女人和亲生骨肉!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7:00 +0800 CST  
392
郑芝龙啊郑芝龙!就算要乘乱屠戮亲戚骨血,也不至于连借刀杀人都等不及,非得要自己出手才算痛快?人家虎毒尚不食子!你郑芝龙真比虎狼蛇蝎都歹毒!不愧为海盗中的魁首!恶匪中的极品!
翁昱皇先是惊愕,转而悲愤,泪花胀满怒目,似要迸出眼眶。顷刻间,旗舰与其后数艘战舰已至,众炮起鸣,炮火已如疾风暴雨般骤然疾至。船身震荡摇晃,登时千疮百孔,甲板船舱,一片火海。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8:00 +0800 CST  
393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颗炮弹化作火球呼啸而至,击穿船头护栏,势犹不减,钻进船艉高楼。只听得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好好一座艉楼登时化作木片碎屑,纷纷扬扬,满空狼藉。
宫不悔先是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肩,紧接着被强劲气浪掀起,抛向大海。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18:00 +0800 CST  
394
郑森见此情形,心急如焚,他情知宫不悔不习水性,当下不及细想,一跃奔至船舷位置,双脚在栏杆上用力一蹬,纵身跳入大海。
他双臂前探,眼看就要抓住宫不悔右手,可终究还是差了一点,宫不悔先坠入海面,郑森紧随其后,破水而入,眼前霎时一片漆黑……(注:此间省去的七年中发生的故事,将在《郑成功前传——西洋奇遇》为大家一一呈现,敬请关注。)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0:00 +0800 CST  
395
(任老师:此处重笔写船上其他人反映及结局,以渲染悲剧气氛,营造悬念,同时使情节完整)
(之所以如此结尾,主要是考虑到蒙太奇技法的运用,使第四回和第五回之间过渡自然。毕竟,在镜头一黑一亮的短短数秒内,要跨越整整七年的时间。这其中隐去的部分,将作为《郑成功前传》,安排在四部正戏之后,为整个系列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本回结尾部分,使用的是主观镜头,即郑森双目所见。他入水后,整个大荧幕登时变得一片漆黑,然后在浓浓的海雾中渐渐变亮,剧情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五回。这是一种常见的电影语言,在好莱坞大片中使用频繁,也是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学习和借鉴的方向之一。)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0:00 +0800 CST  
396
《郑成功》第四回《华夷争雄血战金门 蛟龙无义杀妻戮子》注释部分:


注释1:利玛窦——(公元1552年-1610年),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受耶稣会委托,来华传教。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化学、几何学、地理学、冶金、机械等最先进的西方科学和技术,同时也将汉文化传播到西方,是大航海时代中西方科技和文化交流的关键人物。
注释2:“法华汇”——今上海徐家汇。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十月初九,徐光启病逝,上海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先驱,将法华汇更名为徐家汇。
注释3:“颜柳”——“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二人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所写楷书皆骨力遒劲,气势磅礴,北宋名臣范仲淹极其欣赏这种风格,称其为“颜筋柳骨”。
注释4:艏艉(shǒu)(wěi)——艏指船的前端部位,艉指船的尾部。
注释5:大员——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公元1604年,大明政府在此设立大员安抚司,两年后即公元1606年,大员安抚司升级为大员宣慰司,这是大明历史上设立最晚的一个地方土司。
注释6:许心素——出生年月不详,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明朝末年著名海商,乃日本华商领袖李旦在福建的贸易代表。李旦逃离日本后,许心素改投在俞咨皋门下,企图依靠官府势力继续从事垄断贸易,并暗中与荷兰东印度公司通商。俞咨皋获罪被诛后,许心素在政治上失去庇护,因经济利益冲突,被招安后的郑芝龙擒获,于1628年斩杀于厦门。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1:00 +0800 CST  
397
注释7:郑芝龙的黑人卫队——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大批黑人随着西方殖民者东来。1554年起,澳门被葡萄牙窃据,成为中国最早对欧洲人开放的贸易口岸,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此杂居,大量黑人也开始定居澳门,由于黑人尽忠职守,英勇善战,很快成为葡萄牙殖民者重要的武装力量。这些黑人主要来自非洲,当然也有一部分来自印度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黑褐色人种。到明清交替时期,甚至出现了黑人职业雇佣军。据史书记载,郑芝龙的女婿把300多名黑人从澳门带到安平,组建了一支卫队,专门保护郑芝龙的安全。郑芝龙被清军掳往北京软禁后,这支黑人改投到郑成功门下,深受郑成功信任。在小说《郑成功》中,笔者对这段历史进行适当演义,特此说明。
注释8:远望镜——即望远镜,公元1608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望远镜。第二年即1609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对这项技术进行改进,研制出了40倍双镜望远镜,正式用于科学观测与航海实践。
注释9:双屿港——关于双屿港的确切位置,史学界至今争议不断,尚无定论,但大致可以肯定就在今舟山群岛六横岛上。最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直到明代中后期,六横岛仍未成型,而是分为上庄和下庄两大岛屿,两岛中间的天然港湾就是双屿港。双屿港位于东海主航道上,孤悬于海上,离陆地距离适中,成为民间走私贸易的理想场所。从明初开始,双屿港就逐渐兴起。到了16世纪上半叶,双屿港已成为东亚最大的国际性港口,以安徽人王直为首的中外海商聚集于此进行商品贸易,规模惊人。嘉靖二十七年(1548),巡抚朱纨率战船380艘、兵6000余,偷袭双屿港,屠杀中外商人近千人,其余岛民全被逮捕,并押解回大陆。不仅如此,朱纨还指挥手下用沉船、石头和木料将港口填塞。堂堂亚洲“世贸中心”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中国也因此与大航海时代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擦肩而过。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提及一下:仅在双屿港被摧毁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不知真相仍来贸易的中外商船,就达千艘以上。
注释10:烈港——即沥港,今舟山市定海区沥港镇,位于金塘岛西北角。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第四大岛,在历史上便是重要粮食产区,也是舟山群岛中唯一能够粮食自给的岛屿。
注释11:倭寇三岛——指平户、对马、壹岐三处大岛及其周边小岛。明朝嘉靖年间,全面闭关,严禁国人出海,严厉打击民间走私,使中外贸易遭受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华人海商集团无法在中国沿海立足,只得将主体撤往日本,以上述地区为大本营,从事国际贸易和海盗活动。史学界习惯上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称为“倭寇三岛”时期。
注释12:德川秀忠——(公元1579年-1632年),德川家康的第三子,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因德川幕府的治所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市,故德川幕府也被称为江户幕府)第二位将军,1605年-1623年间在位,统治日本长达18年,虽战功平平,但睿智守成,是德川幕府初创时期的关键人物。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2:00 +0800 CST  
398
注释13:海澄县——当年的海澄县,在九龙江下游,今漳州港口一带。新中国成立以来,出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漳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多次变更。1960年,海澄县与龙溪县合并,成为龙海县。1993年,经guowuyuan批准,撤县建市,龙海县成为县级市,行政上仍属漳州市管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明清史学研究中,福建省海澄县容易与广东省澄海县混淆。澄海县在广东潮汕地区,今属汕头市管辖,已撤县改区,成为市辖区。澄海区与海澄县分属粤闽两省,但在地理上十分接近,且都是著名的侨乡,自明朝末年以来,从这两个地区出发下南洋发家致富之人不胜枚举。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5:00 +0800 CST  
399
注释14:吕宋岛——位于菲律宾群岛北部,是菲律宾国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目前,吕宋岛面积10.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全省陆地面积;人口4622万,相当于我国浙江全省人口总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就位于该岛西南部。吕宋岛与我国台湾岛、海南岛隔海相望,从三国时期起,就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注释15:“十八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在颜思齐主持下,十八位华人海盗头目在台湾岛拜天结义。郑芝龙排名第一,其余十七人依次是杨天生、施大瑄、钟斌、李国助、刘香、李魁奇、洪旭、甘辉、杨六、杨七、何斌、郑芝虎、郑芝豹、郑芝莞、郑芝凤、郭怀一、陈衷纪。其中,郑氏五人为亲兄弟,杨氏三人也是兄弟。
注释16:俞咨皋——福建泉州人,抗倭名将俞大猷之子,字克迈,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中武举,历任平海卫指挥佥事,治军海坛岛(今福建平潭岛),官至福建总兵。1624年正月,俞咨皋率水师出海,一举收复被荷兰人窃据两年的澎湖列岛。
注释17:熊文灿——出生年月不详,因出生地因涉及卫所,至今未有定论,一说在四川泸州,一说在贵州关冷,一说在四川叙永。万历三十五年,熊文灿考中文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理五省军务。1628年担任福建巡抚期间招降大海盗郑芝龙,因此名噪一时。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五月,招降张献忠。但张献忠一年后重新起兵,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熊文灿因此获罪下狱,于1640年被崇祯帝诛杀。
注释18:“一官党”——郑芝龙政治商业军事集团复合体的总称,因郑芝龙表字“一官”而得名。“一官党”的叫法最早见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资料,我国史书并无此类记载。该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利用大明朝廷的政治影响,从事垄断贸易,再用所获巨额商业利润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注释19:松浦有信——日本平户藩第七代大名。从嘉靖年间开始,随着大陆海禁的不断升级,平户藩成为流亡华商大本营,也成为百年倭患的策源地。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5:00 +0800 CST  
《金门海战之后的剧情简介》

在金门海战中,“福江号”被郑芝龙下令炸得粉碎,众人尽皆落海。翁氏被钟斌救起。钟斌乃李旦旧部,十八芝结义兄弟之一。钟斌的年纪比翁昱皇要小,但比郑芝龙要大,在日本时就与翁家交好。他听说郑芝龙忘恩负义,战场屠亲,怒不可遏,带人出海搜寻,虽努力再三,却只救起翁氏一人。翁氏以为父亲和儿子都已遇难,自此之后,与郑芝龙断绝往来,一心要想日本。可郑芝龙封锁所有海港,坚决不让她如愿东渡。
钟斌在十八芝中排名第四,原是李旦集团的二号人物,本来也有一方势力,但因此受郑芝龙和颜氏忌恨,屡遭打击迫害,手下部属全被郑芝龙兼并(直到郑成功势力崛起后才分离出来),一家人潦倒难活,最终流落德化县,靠着瓷工锔瓷手艺,承包瓷窑,养家糊口。
后来,郑森和翁昱皇远赴西洋的讯息传回福建,翁氏得知二人尚在人间,重新点燃活下去的希望,索性去德化投靠钟斌。在德化,翁氏自己动手,靠着浮世绘工艺,为出口东洋的外销瓷绘图,丰衣足食不说,还为郑森攒了一些钱,预备着将来给他成家立业。
南宫敬和宫不悔也被沿海疍民救起,乘船北上,本打算逃亡到朝鲜,不想阴差阳错,鬼使神差,竟在鸭绿江口为清军俘获。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时皇太极励精图治,一改当年努尔哈赤残杀汉民的民族灭绝政策,而是招贤纳士,礼待来自大明的汉族人才。与努尔哈赤重在抢掠,无长远打算和战略布局不同,皇太极志向高远,野心极大,他从登基之日起,就将目光投向了关内的大明江山,重在驾驭汉人,恢复生产,不断增强国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宫敬和宫不悔不仅没有被清军屠杀,反而自此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尽管明朝厂卫贪生怕死,对辽东的渗透不是特别严重,但凭借这些特务组织,仍能与在长白山地区坚持游击抗战的汉族武装保持密切联系。满清朝廷由于没有自己的特务机关,因此在对大明王朝的暗战中力不从心,十分被动。在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人的极力推举和积极运作之下,皇太极参考明朝制式,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一套独特的谍报体系——大内侍卫制度。
最开始的大内侍卫共分五等:一等侍卫只设数名,官阶正三品,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指挥使;二等侍卫十几人,也叫侍卫领班,官阶正四品,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指挥佥事;三等侍卫数十名,官阶正五品,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领军千户;四等侍卫百余人,官阶从五品,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副千户;蓝翎侍卫数百人,官阶正六品,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领军百户。
为了进一步完善侍卫制度,清廷于入关前后,专门设立高规格特务机关——“侍卫处”,统一管理各级侍卫的日常事务。“侍卫处”也称“领侍卫府”,最高领导名叫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武官京职,乃清朝武官的最高品级。另设内大臣六名,从一品武官京职,另有从二品散秩大臣若干名。
“侍卫处”直接对皇上负责,由领侍卫内大臣统管,平时值卫宫廷大内,随时受皇帝差遣,外出执行特殊任务。各级侍卫论功行赏,提拔晋级,不受朝廷制度所限制。如此一来,满清的大内侍卫制度成为兼具政治保卫、社会调查、情报搜集与情报分析、间谍与反间谍、策反与反策反等多项职能的综合皇权维护体系。
满清朝廷入关之前,中央集权统治尚未形成,皇子亲贵大多开牙建府,培植自己的势力。因此,在大内侍卫体系建立后不久,以铁帽子王为代表的各王府,纷纷构建起自己的特务系统,并最终形成听命于各路亲王和郡王的另一套情报体系——王府护卫体系。
王府护卫共分三等,级别较大内侍卫略低:一等护卫,官阶从三品;二等护卫,官阶从四品;三等护卫,官阶从五品。
这样一来,皇帝直接掌握各级带刀侍卫,王爷直接掌握各级带刀护卫。在内政稳定时期,大内侍卫和王府护卫互相配合,协同工作,联手对抗前明势力,剿杀抗清志士;在内政动荡时期,大内侍卫与王府护卫之间,以及不同的王府护卫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清廷内部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内耗。
后来,战事日渐稀少,皇权统治也日益稳固,特别是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悉心整饬,经过十三年半的改革,封建集权专制统治达到了自秦始皇以来的极致。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内侍卫制度,也逐步丧失了最初的特务职能,最终蜕变为八旗子弟入仕升官的捷径天梯。而与中央皇权严重冲突的王府护卫制度,则最终走向消亡。
与明朝特务机关不同,清朝统治者坚持自己直接掌握特务组织,而不是依靠宦官内侍。清朝入关之前,皇宫和王府也有类似于太监的被阉割的奴仆,但是这些人都是地位卑贱的奴才,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宦官组织和宦官制度。直到1643年,监军太监吴良辅随洪承畴被俘后,清廷宦官制度才有所发展。
然而终清一代,宦官始终不得干政,太监地位卑贱,特务组织完全由皇帝亲自掌握,太监无权干涉。而在明代,自永乐大帝之后,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总管,都得行叩拜礼。平时锦衣卫中的各级人员,东西厂总管太监都有权调拨。可在清朝,一等侍卫乃皇上亲信内臣,地位堪比封疆大吏,出自八旗的文武大臣,大多都有担任侍卫的经历。如明珠、索尼、索额图、隆科多、曹寅、和珅、肃顺等。
再说郑森,他和翁昱皇、智通大师三人被葡萄牙人曾德昭救起,结伴南下西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路过漳浦,郑成功收拾了行李,把茅屋中书籍全部带上,并托人把消息捎给翁氏。自古学而优则仕,众人对郑森抱有很大期望,西洋路上,文韬武艺,丝毫没有荒废。
海战过后,郑芝龙收兵回港,那黄道周跑到郑芝龙帐中,对着郑芝龙狠狠呸了一口唾沫!道:“郑芝龙啊郑芝龙!你弑妻屠子!禽兽不如!老夫若与你这等人同朝共事,终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说罢转身拂袖,愤然而去。
不想此言竟一语成谶!
十二年后,公元1645年底,隆武朝廷建立,二人同朝共事。郑芝龙阴险奸诈,反复无常,卖主求荣。满清大兵压境,郑芝龙坐拥大军二十万,却不发一兵一卒。国难当头之际,黄道周带着亲属家丁,另招募乡勇三千人,赴仙霞关孤军御敌,全军尽殁。黄道周被俘后被押解到南京,拒不接受洪承畴的劝降,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三月初五英勇就义。在刑场上,他写下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的千古名对。黄道周虽死,但死得其所,成为明清交替之际汉族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楷模,激励了无数抗清志士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正所谓“一代名臣,青史流芳;大明忠魂,万古尊隆。”
而郑芝龙,却连个贰臣也没有做成,他先遭清廷欺骗,被软禁在京长达十六年,后被孝庄皇太后处以极刑,一家十一口,惨死在北京菜市口。他卑鄙卖主自作自受的悲惨结局,与长子郑成功的民族英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6:00 +0800 CST  
《郑成功》第五回

雾夜重夺马六甲 乱局偶遇竺岚成
经年阔别弹指间,梦回中土夜难眠。
九死一生天涯困,子卿终守心志坚。①
——《忆归途》

楼主 独孤燕8  发布于 2016-01-02 10:27:00 +0800 CST  

楼主:独孤燕8

字数:93759

发表时间:2015-11-08 07: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2 22:36:06 +0800 CST

评论数:6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