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晋朝的那些事儿--请容我缓缓道来这本小说

总而言之无论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军事考虑,不管是趁火打劫还是趁机立威,司马师先生都肯定是要乘机出兵建功立业了。
只不过关键是在于——打哪里,怎么打。
这时候司马师的老基友诸葛诞横空出世了。其实诸葛诞先生说起来,还属于曹爽一党的男人。当年诸葛诞老兄和夏侯玄等人关系很铁,魏明帝曹睿老兄当然知道这帮人属于什么货色,要论文学当然很强,但是治国是绝对不行滴,所以并未重用,但是等曹爽上台以后,果断启用诸葛诞老兄,放他当了扬州刺史并且加封他为昭武将军。
按理来讲,这货在曹爽一党被清算的时候理应被一同处理,怎么会到了司马师先生上台还能出现在中央政府的名单之上呢?
首先,诸葛氏在当时可是名门望族。要说三国之中,诸葛氏的投机才华堪比司马氏,要是说司马氏属于长远型投资,那诸葛氏就属于风险投资的代表,在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下了注而且都位高权重。诸葛诞的族叔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诞的另一位族叔就是东吴重臣诸葛瑾,而诸葛瑾之子就是东吴太傅诸葛恪。
反正不管你们谁能一统天下,我诸葛一族都是最后的赢家。
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嘛,并不是这样。
第二点,之所以司马懿老兄没处理诸葛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司马懿先生是本着只问首恶的态度,并没有对曹爽部属穷追猛打,所以到后来征讨王凌的时候诸葛诞还被司马懿重用,假节都督扬州军事,成了曹魏对东吴的重要支柱。
第三,他有个好基友叫司马师。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2 21:29:00 +0800 CST  
话说作为司马师的好基友,诸葛诞先生的建议是进攻东吴的东兴大堤,当时东吴在东兴地区新修两城立足未稳,诸葛诞认为这是东吴在蚕食魏国,建议发动重兵出击将吴军彻底歼灭。
他提出应该由王昶和毋丘俭两人分别进攻战略重镇江陵和武昌牵制吴军,然后精兵直进,消灭东兴的吴军达成战略目标。
值得玩味的是,与此同时王昶 毋丘俭和胡遵也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破吴方略,但是司马师却都没有接受。
要知道,王昶先生可是司马懿亲自提拔的魏国对东吴大杀器,自从王昶老兄上台之后魏国对东吴连战连胜,就在不久前,嘉平二年王昶先生率军大败东吴施绩。而胡遵和毋丘俭都是司马懿的老牌亲信,当年征讨公孙渊之时,胡遵先生就是先锋,毋丘俭在和司马懿一起击破公孙渊之后也替大魏镇守北方多年,甚至讨伐高句丽一路杀到了俄罗斯境内,一度打破了我国古代对东北控制的记录堪称战功卓著。
然而司马师还是听了诸葛诞的计划。
估计在司马师的心里,这些父亲手下的宿将每一个都功高难治,虽然现在还离不开他们,但是他必须培养自己的亲信,自己想要建功立威就更不能使用他们的计策让他们再立新功。所以他选择了诸葛诞。
但是事实证明,诸葛诞先生的军事水平比起他的亲戚诸葛恪来那可是差多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2 22:10:00 +0800 CST  
公元252年11月,司马师不顾尚书傅暇的反对,动员15万人征伐吴国。
其中他弟弟司马昭担任名义上的主将。宿将王昶攻南郡,毋丘俭攻武昌作为策应,诸葛诞胡遵率领主力共七万人直攻东兴。
吴国太傅诸葛恪先生很快便有了反应,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救援东兴。
大战一触即发。
胡遵作为本役的主将在到达东兴之后立刻指挥进攻。魏军虽然在人数上属于优势而且已经占领了堤坝,但是东吴的新城地势很高而且很坚固,魏军属于仰攻实际上处于不利位置,魏军前锋的攻击十分不顺,久攻不下,士气受挫。
相反一向高傲的诸葛恪本次却十分冷静,他的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他听从了老将丁奉的正确意见,并且派出了他作为前锋,正是这个人事任命扭转了战局。
丁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也是各类游戏中的常客,不过说实话,丁奉的游戏数值被严重低估了。
丁奉先生已经堪称东吴三朝老臣了经验丰富,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他做出了极其敏锐的判断——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如果让他们站稳脚跟那占据将相当不利。
丁奉决定快速突进直奔魏军大营。
丁奉部队扬帆猛进,只用了两天便达到东兴地区并占领了徐塘。
然而这个时候,胡遵老兄却在大营喝酒吃肉,唱卡拉OK。
兵家有云:骄兵必败!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2 22:23:00 +0800 CST  
长江沿岸的冬天,有一种透骨的寒冷。
和北方不同,江南的冷伴着沉重的湿气,淡淡的雪花夹杂着的却是碎骨的凝重。
丁奉站立在船头,观察着对岸的魏军。
天空中飘散着小雪,飘落在这位老将的身上,他雄迈的身姿背后是三千江东子弟。
丁奉发现对岸魏军前锋兵力十分不足,在另一方面,丁奉发现魏军为了进攻修建了浮桥。
一旦击溃魏军,魏军必定进退无路溃不成军!
丁奉坚定了决心,那一刻,他看见了赤壁的烽火,看见了夷陵的雄狮,他心中的斗志再度被点燃了。“取赏爵封侯,正在今日!”丁奉一声怒吼,脱下了自己的盔甲,拿起了手中的短刀和盾牌。赤膊上阵,战场大忌,相当于放弃一切的防御,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鼓舞士气。身后将士们的热血也沸腾了,他们纷纷脱下战甲,赤膊上阵,杀声震天。
冰冷的冬雪,翻滚的长江,出鞘的宝剑——最纯粹的杀意,最可怕的斗志。
曾经,在江南的温柔乡里,除了杏花微雨也有过热血男儿啊。

对岸的魏军看着这些发了疯的东吴蛮子哈哈大笑。但是一会儿过后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吴军轻易上岸冲破前军,魏军根本不是对手阵型大乱,魏军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股不要命的狂徒,他们大呼竞进锐不可当,魏军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争相冲上浮桥逃跑,估计重量超过了浮桥的应力极限因而导致浮桥断裂,无数魏军掉落水中损失极其惨重。大将韩综桓嘉都死于乱军之中,惨烈非常。
我想起以前和日本友人吃饭,我问他对小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和我说:在冬天的时候,他们会脱光衣服在雪地里打雪仗。
我顿时觉得不寒而栗。
这样的民族,确实是打不垮的。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2 22:24:00 +0800 CST  
今天就更到这里了,明后两天不一定更新。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2 23:15:00 +0800 CST  
史书记载东兴之战吴国大胜,缴获车数千辆,牛马骡子也达到数千,物资器物更是堆积如山,《汉晋春秋》记载: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皆没,死者数万。
一共才七万人,死者就达到数万。尤其是折损了韩综,韩综先生是吴国降将对东吴知根知底,多年以来屠杀前队友把孙权气是的咬牙切齿,诸葛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韩综首级送到太庙祭奠孙权去了。
自从石亭之战以来,大魏还从没遭受过如此惨败。
此战之后,诸葛恪权倾朝野,掌握了吴国军政大权。心情可以说是相当之好。
然而,另外一边的司马师先生就没有那种好心情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4:51:00 +0800 CST  
第二卷正章 乱世的权谋家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4:51:00 +0800 CST  
魏国召开了愉快的总结(分锅)大会。
一般来讲,对于这种大败也就三种处理方式。
1 对主要责任人问责,这场战役的名义主帅是司马昭先生,实际总司令是司马师,担任佯攻的是王昶和毋丘俭,战役主将是胡遵和诸葛诞,诸葛诞老兄驻扎在西岸其实并未遭受什么损失,那这么来看司马师,胡遵,司马昭肯定是负主要责任。
一般来说,轻则降职,重则问罪,总而言之司马师的威望和实力肯定会大受影响。
2 往下面甩锅。一般来说这一招也是屡试不爽,比如东晋的桓温老兄,北伐失败就把过错甩到了袁真身上,结果导致袁真表示不服直接反了。
从当时来看,司马师先生要是这么做就算能避过罪责但是威望也肯定大受影响——大家又不是傻子,你以为这锅你甩给别人(柚子)大家就会信吗?就算信了会真的服吗。
而且若是如此行事必然丧失将领们的支持。
司马师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4:51:00 +0800 CST  
自己刚刚掌权不久,执意伐吴遭遇大败本身已经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后续事宜,肯定会威望尽失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搞不好会深刻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父亲的基业难道要断送在我的手中吗?
司马家族血液中的权谋基因再一次爆发了。司马师终于展现出了自己天才的一面。
他做出了令我至今仍旧叹为观止的一幕。
他首先将责任归于自己,“我不听公休(诸葛诞),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这句话堪称厚黑学经典。
从字面上来看,司马师老兄算是彻底认栽承认了自己的领导责任,而且外加不听忠言之罪。
但实际上,这是极其高明的一句话,堪称能载入史册的一句话。
记得有一个人说过,坑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以诚待人。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让别人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
这次战役就是司马师坚持己见发动的,本来无论输赢都是功过在他一人,最多加上他老弟司马师和司马家族的鹰犬胡遵先生,但是他这样说来,倒像是他替众将背了黑锅。
果然是杀人于无形之中啊。
司马师这句话还捞了一个人——诸葛诞。这个东兴战役的战役计划基本就是按照诸葛诞的计划实施的,但是司马师却说自己不听诸葛诞之言以至于失败,本来如果追究责任那诸葛诞恐怕是罪责难逃但此言一出,诸葛诞瞬间变成了怀才不遇的忠臣。
诸葛诞是自己的亲信,现在是必须保护的人,这样一来他也自然心领神会,更加忠于自己。
什么叫做好基友?什么叫做真爱?
也只有司马师先生这种天才权谋家才能如此自然的用出来。
但是事实是避免不了的,输了就是输了,你掩饰的再好也得吃这颗自己种的苦果。
然而司马师老兄的处理却很有意思。
他削弱了二弟司马昭的称号算是对得起大家,对换了主要参战将领的防区,其实只是换换称号,换汤不换药。一番动作下来,群臣表示信服。
关键在于他动了一大票人,唯独没动他自己。
知错,认错,改错。但是绝对不会降低自己的权威,绝对不会放弃一丝一毫的权力。
这就是44岁的司马师,司马子元。
那个能在偌大的洛阳豢养三千死士而不被人发现,能处变不惊有大将之风的司马公子,那个名重一时能在司马氏处于全面不利,周旋于曹爽等人周围最终反败为胜的司马子元终于展现了自己惊人的才华和惊人的权谋。“是以,人皆愧悦。”
他树立自己的权威,居然,是通过一场失败。
我服,我真的服。
当然,也有的是人是不服的。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5:59:00 +0800 CST  
总而言之,一番动作下来,司马师先生也算是浪大水深平安过关。魏国也是实力雄厚,虽然经此次大败连安排葬礼都成了问题(司马昭下令葬礼从简)但是也算是处理的众人平服。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羊欲静而狼不休。
嘉平五年三月,已经掌握了东吴重权的太傅诸葛恪同学发动二十万人气势汹汹杀奔魏国而来。
话说诸葛恪老兄确实也算是个人才,年少便负有盛名,多年来扫平山越 剪除异己 对外更是取得东兴大胜可以说俨然成了东吴版的司马懿。
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性格弱点—狂傲
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他认为自己必然成功的时候。
破曹大功,就在今朝!——三国杀语
用动漫术语来讲,这叫做FLAG
诸葛恪此次北伐可谓史无前例,发动了二十万大军,调集了东吴全部的国力,他这一次是把诸葛一脉的命运都赌上了——不成功,便成仁。
而且东兴的大胜迷惑了他,他坚信魏军是如此不堪一击,凭借东兴的余威,只要此次东西夹攻重兵出击则必定可以建立大功。
诸葛恪,你错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6:28:00 +0800 CST  
这次司马师终于明白了,基友诸葛诞老兄看来是确实不靠谱,关键时刻他想到了一个人——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
与他哥哥司马懿一样,司马孚也算得上是一代奇才。
早年司马孚先生就和二哥司马懿大哥司马朗等兄弟并称“司马八达”,才名显赫,时人称颂。
当年司马懿先生是是曹丕一党,而与此同时,司马孚则是曹植的文学掾其实也就是曹植的心腹。反正不管他们兄弟谁能最终继承魏王大统他司马氏一家都可以保住荣华富贵。如果说诸葛一脉做的是国际贸易,那司马氏做的就是国内霸盘。每次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都不得不感慨,司马家族的风险对冲也算是做出了摩根高盛的水平。
不过说起来曹植老兄确实也不是当老板的那块料,曹丕在储位争夺中明显处于上风,司马孚老兄深知曹植的虚实觉得估计形势不对,后来也转投曹丕当起了太子中庶子,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死后,曹丕老兄便承继了魏王大位,那这么看来曾经作为曹植心腹的司马孚先生的政治生涯估计要告一段落了。
但是司马孚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告一段落?一分钟都不行。
曹操死后司马孚老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曹丕要他不要太伤心,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
说起来这也不能算错,曹操死了曹丕最关键的自然就是要稳住朝政掌握政权了,当然不能在这里哭来哭去(演技惊人),关键是在于司马孚接下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整理禁军,准备丧仪等等,为曹丕继位铺平了道路,立下如此大功曹丕先生自然不好难为他了。
我只能说,这货反应真快。
到了曹丕先生死后,凭借着二哥司马懿如日中天的权势,司马孚也是一路顺风顺水,兄弟二人也是各有所长,司马懿先生任大将军统兵作战,司马孚老兄则是度支尚书管理大魏财政,兄弟二人一个管兵一个管钱堪称大魏的两大支柱。曹睿先生还特地表示过有了司马懿兄弟自己可是如虎添翼啊。
话说曹睿大神,你这不是如虎添翼,是养虎为患啊。
很快曹爽先生就领教到了这司马兄弟的厉害,在老哥司马懿装病的时候司马孚也放下权力伪装麻痹曹爽直到高平陵的雷霆一击。
然而司马孚最高明的地方并不在于此。
在我看来,他是最像司马防的男人。他最擅长的是趋利避害,最拿手的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到他精彩的表演。
司马家族这帮演员怎么不搞个男子团体呢?
名字我都想好了——SMBOYS
诶,好像哪里不对。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3 16:29:00 +0800 CST  
嘉平五年三月,司马孚督军二十万千万 应对吴国诸葛恪。
二十万对二十万,很公平。
诸葛恪的战略目标自然是攻略淮南地区,他的思路其实还可以,本来他打算耀武扬威一番,但是在属下劝谏之下,他转而打算包围新城然后来一个围点打援。
这一招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成功案例更是多如牛毛,比如人民解放军就是最善于使用这一策略,一旦敌人上钩就能很有效的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同时也能使得守军的心理崩溃。
可惜,他的对手是司马孚。

司马孚的部下果断提出要救援新城,但是作为一个内政专家和军事外行,司马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了这个问题。
诸葛恪发动二十万人,堪称倾国之兵来进攻魏国,他必然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钱粮。
打仗在很多时候打的就是钱粮。
司马孚老兄执掌魏国内政多年,自然深知这个道理。他判断吴国此次虽然势大但是依据吴国的国力肯定不能支撑很久,只要诸葛恪对新城久攻不下又不能歼灭魏国主力必然不战自退。
所以司马孚先生干脆就在寿春住了一个月坐看诸葛恪围攻新城。
我总觉得这招非常眼熟,没错,这招就是和他二哥司马懿的策略属于一个思路。
还真是亲兄弟啊。
不过,他这么一来,可就苦了一个人了——守将张特。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08:08:00 +0800 CST  
话说二十万人围攻新城确实不是盖的,在东兴之战中我们就能看出东吴军队还是相当勇猛的,对着新城日夜猛攻,诸葛恪这货在城外堆起了土山声势浩大。
其实关键在于新城守军只有四千人。四千对二十万,我打你妹啊!
不过古代攻城和今天那是非常不同的,首先新城是一座小城,二十万人不可能全部展开,再加上守城方在攻城战中明显处于优势,所以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攻不下来。而且古代攻城主要是按照城门数量派遣军队冲击,小城城门少自然更是难以攻克。
之前的诸葛亮,以后的黄巢 脱脱陈友谅大都如此。
林海雪原里面有一句话:大炮打苍蝇,你使不上劲儿。
但是毕竟是二十万人,50:1的军力对比,张特老兄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坚守了九十多天之后,看来新城的城防建设还是不错的,估计怎么说也不算豆腐渣工程,但是就算是二十万头猪攻城攻日夜猛攻九十天恐怕这城也要玩完了。城墙已经四面漏风,城内士兵也伤亡惨重,张特苦思冥想,只剩最后一个办法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采用诈降争取时间。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08:09:00 +0800 CST  
很快张特就拟定了计划,他对吴国人说自己愿意当带路党,但是无奈城里面有一堆人不愿意投降,自己可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先把自己的印信扔了出来作为证明。
诸葛恪先生迂腐的一面暴露无遗,他居然信了。
然后张特老兄连夜拆房子修补城墙,话说张特大神的属下简直是拆迁队,趁着吴国人没有进攻赶紧补了一番,到了第二天居然修补的七七八八了。
谁说美帝损管是神级的,我大魏损管也很牛好吗?
这下诸葛恪傻眼了,一夜不见眼前是一座满血的坚城。张特先生在城楼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你来啊,继续啊。”
“全力攻城,言退者斩!”
我估计这时候诸葛恪换个台词肯定更合适:“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出来!”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08:10:00 +0800 CST  
没有意大利炮的诸葛恪先生攻城不利,时值盛夏营中士兵爆发了瘟疫,尤其是卫生条件太差,维生素缺乏症大面积出现,东吴军队脚气熏天腹泻大增,死伤惨重,这下诸葛恪老兄也没了办法,营中将领也纷纷表示应该撤退,但是诸葛恪老兄表示要是就这样无功而返未免太没面子,所以还是固执己见不撤。
但是,对面的司马孚已经坐不住了。
诸葛恪比起司马师来在权术和情商上可是差多了,由于战局不利,诸葛恪和手下的将领发生了很深的矛盾,他高傲的弱点暴露无遗,由于老将朱异与他意见不同他不仅固执己见而且直接夺走了他的兵权。想让我退兵,没门!
我感觉诸葛恪先生当时就差大喊一句:我就是要出狂战斧!
诸葛恪的部下蔡林对他多次进言,诸葛恪都没有接受,这货看到诸葛恪党同伐异 刚愎自用干脆一怒之下投降了大魏。
诸葛恪的虚实瞬间暴露了。司马师在洛阳指挥司马孚 毋丘俭等人迅速进军讨伐诸葛恪。
司马孚这个老狐狸这个时候自然也知道是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发动全线进攻。
诸葛恪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所率部队被魏军进攻遭遇大败,只能退回吴国。
而在这之后不久,诸葛恪被孙氏宗室杀死,夷灭三族,诸葛家在吴国的投资彻底宣告失败。
早就跟你说了,不要乱立FLAG
此战把东兴之战的不良影响一扫而空,同时西线的姜维被陈泰稳住已经撤退,一场巨大的危机被司马师先生轻松化解。选贤任能,收放自如,西守东攻,运筹帷幄。
司马师真是颇得司马懿和魏明帝真传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09:04:00 +0800 CST  
此次作战司马师先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三大爷。总算是镇住了场子,搞定了气势汹汹的诸葛恪,而且还一举把自己在先前丢的面子都找了回来。
但是他并不知道,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
然而这一切,还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也许,当初的一切,就都是错的。
她的幸福,一直只是建筑在沙子上的城堡,从来就不曾稳固。
她是夏侯尚的女儿,夏侯玄的妹妹,从小极尽尊宠和优渥。
她很美,很聪明,但是古代的女子,从来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归宿。
但是她嫁给了一个同样聪明的男人。
在她心里那个男人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帅气,最高大的。
她爱上了他。
她为这个男人生了五个女儿,为他出谋划策,为他付出了一切。
这一切,都是自然的。
就像,那个男人终归容不下她。
她知道,那个男人的野心,她知道那个男人的一切。
那个男人的内心是疯狂的,他渴望着那至高的权利。
她已经成为了那个男人最深的阻碍。
终有一天,那个男人为她准备了一杯毒酒。
“你真的,要我喝下去吗?”
他静静的看着她,“这里有两杯酒,一杯有毒一杯无毒,你来选,我们一起喝。”
这是最公平的选择。
她哭了,“算了吧,两杯。。。都是毒酒。”
她知道,那个男人是爱她的。
她拿起两杯酒,一饮而尽。
她死了。
终究,还是错付了。
没错,她叫夏侯徽,那个男人,叫做司马师。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12:51:00 +0800 CST  
如果你读完以上的部分觉得楼主在意淫,没错,你和楼主保持了一致的思维方式。
而楼主这段话并非是空穴来风,完全改编自晋书。
根据晋书记载,司马师因为夏侯徽发现了自己一族图谋不轨,胸怀异志,所以就毒死了她。(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说实话,这又是晋书的一例孤证,比之前那个“俘斩万计”强不到哪去,楼主不才,翻遍了各类书目也没找到相关证据,但是存在即合理,让我们一起开启名侦探模式,不妨先假设这个事实是存在的,判断一下司马师杀害夏侯徽的是否能够成立。
真相只有一个
夏侯徽被杀侦探事件簿
一般来讲杀害自己妻子大致也就以下几个原因:
1. 夫妻感情不和
2. 夏侯徽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3.被人陷害
4. 夏侯徽真的发现了司马家不可告人的秘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15:45:00 +0800 CST  
顺便提一下,夏侯惇和曹操算从父兄弟,很近的关系。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15:46:00 +0800 CST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几条究竟都能否成立,第一条很明显是不成立的,夏侯徽女士很明显不可能说夫妻感情不和,除了和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之外,夏侯徽还是司马师的智囊,司马师遇到事情常常和她商量,两个人可谓是琴瑟和谐,感情很好。(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
第二条,从史书记载来看,估计也是不成立的。并无史料表明夏侯徽犯过什么大错以至于死,而且她地位尊贵,兄长是夏侯玄,父亲是曹丕重臣夏侯尚(夏侯渊之侄),母亲则是曹氏宗室女子,(当初曹丕先生因为夏侯尚宠爱自己的小妾而冷落曹氏还曾经赐死过那个小妾,搞得夏侯尚先生非常郁闷,看来深知闺怨痛苦的曹丕先生还真是个既狠毒又爱多管闲事的家伙)。夏侯家和曹家基本等于一家,众多因素之下投鼠忌器,司马师就算想杀她也得想想。
第三条,其实更是无稽之谈,当时司马师和她感情非常好,根本没有第三者,如果说小三陷害,那么后来的继室也是在夏侯徽死后才娶的而且很快被废,证明司马师先生肯定最满意的还是夏侯徽。
那这么说来,难道第四条真的成立吗?
难道夏侯徽女士真的是传说中的三国第一人居然能提前预知未来洞悉司马家族的阴谋吗?
难道说三国第一预言家要从刘晔和管辂变成夏侯徽了吗?
扯淡。
当时是青龙二年,司马师属于赋闲在家,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几个好基友谈玄说理,写诗作赋,顺便搞搞体育运动,和陪娇妻嘿嘿嘿,而当时司马懿先生则在大西北陪着诸葛亮喝西北风,喝着小酒,吃着小菜,龟缩在城池里穿着女装死活不出来。
你说他这时候想造反,皇帝是曹睿反正比司马懿可要年轻多了,魏国老臣大都还在,司马懿这时候要是胆敢轻举妄动我们今天肯定就能知道这样一段记载了:“青龙二年,司马懿反,帝遣王凌满宠等进剿,旬月破之,传首洛阳。”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15:47:00 +0800 CST  
也许有人会表示,也不一定现在就反,也许是现在就表现出来反意留待以后再反呢?
司马师老兄能潜藏三千兵马却没人知道,堪称战略欺骗大师,这种城府和谋略岂是一般人可比?他要是真的对夏侯徽没有防备,将自己的意向透露了出去,又怎么会毒死她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而且要是自己杀了她那岂不更说明自己心怀不轨还会遭到夏侯一脉的报复。
若说是夫妻之间的默契,那我想夏侯徽女士也只能峻平陵上无语对苍天了。
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事情我们伟大的房玄龄们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司马师先生还跑到大街上和吴起一样宣扬了一番不成,司马家最擅长的不久是隐藏消息吗?难道连晋书作者都知道的事情,夏侯一族的人能不知道吗?要是曹氏和夏侯一族知道了,还能安之若素和司马一族谈笑风生吗?
高导的新三国里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也许在很久以前曹氏就在司马氏的府邸里安插了一个奸细——夏侯徽,但是高希希导演都知道司马懿得买通稳婆通过难产的手段秘密的杀死她,不能被人察觉打草惊蛇啊!
综上所述,什么毒死夏侯徽,个人认为纯属子虚乌有。
那你为毛谈这么多呢?
因为这也许才是一切的开始。(我喜欢夏侯徽,我乐意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14 15:49:00 +0800 CST  

楼主:竹雅桃源

字数:348710

发表时间:2016-02-21 0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15:40:43 +0800 CST

评论数:6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