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晋朝的那些事儿--请容我缓缓道来这本小说

其实刨除上面的所有文字,我们也能说出一个结论——就算司马衷真的是个智障,我们也没权利说。。。。
别问我,我心里也很难过的好吧,就算我也认为这货智商有问题,但是我真的不能说。。。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0 22:23:00 +0800 CST  
好吧,请容许我最后说一句,妈的智障。。。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0 22:28:00 +0800 CST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首先,刘驰先生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司马衷同学绝对不能视为“白痴”应称为“愚鲁”,其实也就是比较憨厚,这是比较客观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司马衷先生其实是一个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这个简称居然是某著名解说的ID。。。)的代表性疾病。
司马衷先生的症状和孤独症简直一模一样,首先,他发育很慢,很自闭,其次,他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依赖,为了证明这一点,楼主我特地去孤独症康复中心当了一个月的义工。
那一个月对于我来说,是心灵的震撼,我的世界观崩溃了。
那是极端枯燥的一个月,极端无聊的一个月,我彻底崩溃的一个月,但是确实是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月。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着他们,陪他们做游戏,说是做游戏,其实就是重复某些动作,他们往往就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喜欢玩同一样东西,而且,往往有的孩子特别依赖一个人。那个人可能是父亲,母亲,是他的双胞胎兄弟姐妹,甚至其他人,但是特点就是他对那个人言听计从,一举一动都非常顺服。
那个人就是他们的心理支柱。
我最喜欢的那个小孩子我叫他小白,他特别可爱但是发育很迟缓,反应也比正常人慢半拍都不止,但是他非常听自己母亲的话,而且很有趣的是,小白其实看上去并不像患有孤独症,他非常擅长手工,感觉绝对是心灵手巧的孩子,我就询问了一位老资格的康复师,“小白这么聪明,怎么像患有孤独症呢?一般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不都是发育迟缓,智力感觉很低吗?”
她回答说:“你觉得小白有特长,这恰恰是很多孤独症孩子的表现。”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却无形中打开了一扇窗,好像还真是这样。
其实,我也问过他们,让他们判断司马衷是否患有孤独症,我觉得他的症状和孤独症非常像,发育迟缓,智商显得很低,反应慢半拍,但是情商却没有那么低,他明白人情世故甚至是比较复杂的,但是表达能力受到了限制。
然而,比较有趣的是,根据我的描述,他们觉得除了司马衷,还有一个人也非常像患有孤独症——天启皇帝朱由校。看来这个世界,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能被判定为智障的皇帝,但是还真不是司马衷,那个人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晋书安帝恭帝纪》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故桓玄之纂,因此获全。这段话意思很好理解,司马德宗先生连寒暑春秋的变化都分辨不了,从小到大不会说话,自己根本就啥也没干过。
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他老爸司马曜先生是个著名的酒鬼,酒精损害精子的活性和质量已经是医学公认的事实,比如。。。李白先生。
所以说,男人少喝酒,万事不用愁。。。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1 08:59:00 +0800 CST  
其实,司马衷这个人一向是深居简出的,要说他智商比较低这种事也不会人尽皆知,但是,不幸的是,司马衷先生还真是个悲催的孩纸。
《晋书惠帝纪》: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也就是说司马衷先生这货不能处理政务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那其实有一个问题,虽说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但是司马衷老兄为人确实低调,这事是怎么被别人知道的呢?
要说还得算他有个好老师——卫瓘。
卫瓘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作为大帅哥兼大才子,名声一向很好的卫瓘先生担任了司马衷的老师,司马衷先生可是太子,那太子少傅就是将来的帝师,这可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卫瓘先生自然不敢怠慢,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绝对是个让人无语的差事。
儒家讲究有教无类,卫瓘先生也算半个儒家,但是司马衷绝对不是什么好学生。“太子,今天我们讲《论语》。”“师傅,《论语》。。。是什么?”
“太子,《论语》是孔圣人的语录集,是圣人之言。”
“哦,能吃吗?”
“太子,圣人之言,不是吃的东西。”
“哦,师傅,那圣人之言是什么?”
“圣人之言就是圣人说的话。”
“哦,那圣人说的话是什么?”
卫瓘先生无语了。“太子,你还记得我们今天要讲什么吗?”
“师傅,我。。。不记得了。”
我有理由相信,卫瓘的内心是崩溃的。
尼玛我怎么会给这么一个玩意当老师啊!

卫瓘先生对于这个笨学生并没有多大耐心,但是无奈这是司马炎的皇命在身,他也没办法,只能教下去,但是卫瓘老兄还是变相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有一个司马炎先生开宴会,卫瓘老兄就忍不住了,就假装自己喝高了,指着司马炎的龙椅说:“臣有事启奏。”
司马炎先生就说:“爱卿啊,你想说什么?”
卫瓘老兄一脸无奈:“可惜啊可惜,可惜了这个好位子。”
司马炎先生当然也知道他的意思,干脆就回答他:“卫公啊,你真喝醉了吗?”
卫瓘老兄一看自己穿帮了,默默走了。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的身后还有一个人听见了这番话的意思——贾南风。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1 19:43:00 +0800 CST  
在卫瓘先生等人的大力宣传之下,司马衷老兄自然是恶名传千里了。
有人说,卫瓘先生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没当上太子妃,他这属于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因为卫瓘老兄位高权重,并且司马衷先生上台之后他是帝师,自然地位尊崇(其实也是司马炎变相补偿他没选上太子妃),让司马衷当不了皇帝对他而言就没什么好处。
卫瓘先生确实知道,司马衷老兄的智商确实不适合皇帝这个活,皇帝这个位置别说是一智力发育迟缓的人,就是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都得晕头转向,就贴吧那帮和楼主一样的键盘侠,估计上去没坐几天史书就得写上大大的一笔:昏君。
但是,奈何司马衷先生是嫡长子,我们之前提过司马衷老兄的老妈是杨艳女士,那可是司马炎的太上皇,司马炎虽然好色但是非常宠爱杨艳对这个大老婆是言听计从,选美都得人家过目,杨艳去世以后,司马炎先生悲痛欲绝,杨艳小姐在死前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太子失宠,哭诉着要司马炎立自己的堂妹杨芷为后,结果司马炎先生硬是娶了一对姐妹花皇后,要说杨艳小姐的选美工作确实到位,自己的堂妹杨芷虽然刚刚进宫,但是备受宠爱,杨小姐年方十八,正值妙龄,而且温柔体贴,司马炎是非常宠爱,结果已经已经四十多岁的司马炎先生还和她生了个孩子——渤海殇王司马恢。
有这位小姨在内保护,外加上嫡长子的身份,司马衷先生的太子之位如果说还不算稳固的话,他还有一道堪称铜墙铁壁的防线。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1 20:44:00 +0800 CST  
第三千条回复我自己承包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1 20:45:00 +0800 CST  
历代以来,太子之位的争夺一向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扑朔迷离但是往往有一件秘密武器一用出来,立刻就会柳暗花明,效果是立竿见影。
那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好圣孙。
太子的儿子如果给力,往往能在太子之争中起到决定性的效果,因为太子的儿子那就是第三国君,将来太子之后如果自己的这个孙子也是个明君那么就可保天下三代昌盛,立下万世不拔之基业。而且从人的情感上来说,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但是会对孙子异常宠爱,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很多帝王尽管对自己的儿子们不太待见,但是因为自己的孙子而传位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老兄是个残疾人,还肥胖,但是他儿子朱瞻基非常聪慧,所以最后朱高炽登上帝位。同样据说靠儿子上位的还有雍正先生,康熙帝非常宠爱他的儿子弘历,据说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过这两位和司马衷先生确实比不了,靠儿子上位,司马衷堪称第一人。
司马衷先生虽然智力有点问题,但是他的儿子司马遹同学却是个天才儿童。

司马遹的母亲谢玖本来是司马炎先生的才人(听上去貌似像武则天系列),后来司马炎先生看司马衷要纳妃,怕他不懂床第之事,让这个妹子去给他普及一下姿势,结果这妹子就怀孕了。(谁说司马衷笨的,这种事学的可挺快。。。)
谢玖女士生下的孩子就是司马遹。
司马遹都三四岁了,司马衷先生居然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其实吧,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司马衷先生这时候才十七八岁外加智商不够用,根本就不理解自己到底对谢玖女士做了什么。。。所以吧,司马炎先生干脆就把儿子领到司马衷面前和他说:“这是你的儿子。”
司马衷先生估计也认不出来,小孩子长得都差不多,那既然自己老爸说是,那就是吧。
司马遹先生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在宫里快乐的成长起来。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2 12:21:00 +0800 CST  
太康三年,深夜,宫中起火。
司马炎先生紧忙起身,他走上了宫楼远望,看着下面这一片熊熊烈焰,忽然,他感觉有人在拉着他的衣襟。“爷爷,爷爷。”
“沙门啊(司马遹小字沙门),爷爷在这。”
司马遹拉着他,“爷爷,跟我走。”
司马炎迷惑了,这孩子是要带他去哪啊?但是他觉得好奇,就姑且被自己的孙子牵着走。
没一会儿,两人到了暗处,司马遹非常坚定的看着司马炎先生:“陛下,夜里仓促之中,恐怕有歹人作乱,怎么能让火光照见陛下呢?”
司马炎惊了个呆,我的天啊,这孩子居然天生就有如此的城府,不愧是我司马家族的男人,天生就是权谋家,这句话确实精辟,如果此时有人作乱趁机刺杀司马炎确实危险。
这一年,他才五岁。
司马家族这帮人不是天才就是智障,我真的无话可说。

还有一次,司马遹先生和司马炎先生一起参观猪圈(别问我这算什么爱好),司马遹看了一会儿对司马炎说:“爷爷,你干嘛不把这些猪杀掉呢?”
“杀掉?干嘛?”司马炎不解。
“爷爷,杀掉这些猪,犒劳将士们啊。”
司马炎再一次蒙了。这孩子年纪如此之小竟然就懂得收买人心的道理了。
司马炎先生立刻表示,杀杀杀,犒犒犒,我大孙子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必然能兴旺我们司马家!”司马炎内心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天下交给自己的天才孙子。
要知道,司马炎先生曾经对群臣表示,司马遹像自己的爷爷司马懿,这在当时可谓是最高的评价,晋时人们对司马懿先生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所以实际上,司马遹才是司马衷最可靠的防线,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炎先生看来,虽然司马衷不行,但是只要自己的给他留下一个优秀的班底,反正他年纪也很大了,等到时候自己的孙子接班就行。
然而,他忘了,这么多年以来,正是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腕,司马炎维持了朝堂上名士派,豪族派,宗室王爷们的政治平衡,司马炎先生当老大,大家都听他的话,如果他一死,继承人不能维持平衡朝堂上的政治势力,那必然导致帝国快速的崩溃。

但是,就个人而言,弟弟毕竟不是自己儿子,论亲疏远近人之常情,对于这一点,东晋时期桓温先生就说:“立自己儿子,让弟弟治国,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品藻》: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把,有何不可!)
其实,不能立司马攸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立了司马攸,恐怕晋朝会灭的更快。
司马攸是齐王,但是司马炎封王达到数十,其中很多人都位高权重,野心勃勃,司马攸兄终弟及众人不服,尤其是豪族派不服,而且,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和司马攸先生的性格,他继位之后必然做出一件事——削藩。
削藩会导致什么,这,恐怕也不用我说吧。
更何况,历史没有如果,留给司马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2 12:21:00 +0800 CST  
太康三年,就在胜利灭吴之后不久,朝廷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事情——我们的老朋友贾充先生,死了。
这货的一生,我只能说,他有贡献,他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总而言之这货是个能臣,但是也堪称一代权奸。不过他死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齐王势力的崛起。
想当初咸宁三年之时,羊徽瑜女士不幸去世,其实要说这事虽然悲痛但是并不能掀起多大的波澜,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齐王司马攸的守制。
齐王爷是一个有两个爸妈系统的人,现在他后妈羊徽瑜死了,按照惯例他得守制三年,也就是在家放假三年,什么事也做不了。这个是古人定下的规矩,其实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不用守制的,那种情况学名叫做夺情,也就是皇帝陛下强制你在这呆着干活,可惜现在是晋朝,皇帝陛下以孝治天下,要想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除了舆论压力之外,还有一个人也不答应:贾充老兄。贾充先生表示,齐王爷还在这干嘛呢?赶紧滚回去守制。
司马攸先生表示了强烈的无语,以前我确实曾经是景皇帝的儿子,但是后来我又重新是文皇帝的儿子了啊,贾充这么说分明就是表示自己是司马师的儿子,内里的意思简直不要太明白。
不就是怕我继位吗?
贾充先生是太囘子囘党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女儿贾南风是太子妃,将来司马衷继位,他就是国丈爷,那他本人当然是齐王的对立面了。

齐王虽然贤明受人爱戴,但是无奈朝中反对力量太大,最后还是被迫守制三年,
司马攸心里很清楚,自己被迫守制背后其实自己的哥哥司马炎也在微笑。
齐王在朝中势力很大,虽然他的支持者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名士,但是实际上包括宗室王爷司马骏在内的很多实权派也是支持齐王上囘位的,司马炎对此心知肚明,齐王善于收买人心,自己如果公开打击他必定遭致非议,尤其是,支持齐王的实权派虽然不多,但是名士特别多,这帮人掌握着西晋的朝廷舆论,人言可畏啊。现在自己有这样的天赐良机,肯定抓囘住机会,晾他三年,齐王的实力也必定会大受打击。
果不其然,齐王守制期间,朝廷基本上算是没人提过立齐王爷的事儿,正经消停了很久。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3 09:07:00 +0800 CST  
下周断更一周,五一继续。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23 20:39:00 +0800 CST  
饿,实在对不住大家,我五月二号才能回去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30 22:57:00 +0800 CST  
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贾充先生死了,齐王势力必定回归,贾充的党羽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代表着名士派的齐王回归必然威胁自己的既得利益,胡汉三回来了!
荀勖,冯紞这些代表着世家利益的豪族派成员纷纷出动,一定要阻止齐王上位。荀勖这个狗头军师,当年就是贾充的好基友兼智囊,他这个人虽然人品确实不咋地,但是智商和政治水平确实是超一流高手,他清楚地知道,不管自己和名士派怎么折腾,其实都不如一个人说话来的好用——司马炎,司马炎内心是非常忌惮齐王的,把他封到齐国之地就是要让他远离中央,看似富庶豪华,实际上是排挤,司马炎从小就因为这个弟弟不太受父亲的宠爱,弟弟比他更孝顺,显得更仁爱,更聪明,更得人心。
司马炎的内心,不仅仅是嫉妒,更是愤恨。
潘多拉的盒子,只要打开,就肯定收不住了,荀勖只需要一把钥匙。

太康三年,就在贾充死后不久,荀勖发动了一次致命的攻势。
“陛下,太子。。。药丸。”
司马炎一惊:爱卿何出此言啊?
荀勖老兄故弄玄虚:“现在朝廷上下都支持齐王,太子恐怕,已经不行了。”
冯紞先生也表示:“是啊,现在朝廷上下都只知道齐王,不信陛下可以一试便知。”
司马炎先生虽然是明知道他们这么说估计是夸大其词,但是他也乐的顺水推舟,而且他也确实很想知道齐王爷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势力,所以就说:“那爱卿,朕该怎么办啊?”
冯紞奸声说:“诸王在外,唯独齐王在京,是何道理?”荀勖微微一笑:“若让齐王归国,便可一知深浅。”
司马炎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太康四年十二月,司马炎先是大肆夸奖了齐王爷,之后下令让担任大司马,总领青州军事。
这就是很明显的外放行为,朝野哗然,大家对司马炎的举动感觉到了猝不及防。征东大将军王浑先生上书劝谏,结果司马炎非但不听,反而表示这是属于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得插手,为何是家事啊?不就是因为司马炎忌惮自己这个弟弟嘛。
结果王浑先生被贬,不过相比之下,王浑同学还算是比较好的。
比如齐万党的中护军羊琇先生,此人是羊徽瑜的堂弟,掌握禁军是著名的齐王党,这货一看倒齐派如此凶猛,干脆打算发动兵变杀死杨洮(齐王离京的幕后推手之一)用以示威,结果吓得杨洮老兄不敢出门,司马炎得知之后干脆就废除了他的兵权,贬为闲职,结果羊琇先生抑郁而终,与此相似的还有著名的扶风王司马骏,作为司马氏的支柱之一,他也上书司马炎表示这样做是犯了弥天大错,结果司马炎先生根本不听,这位为大晋戎马一生的王爷居然就被活活气死了(当然,也有说法不是这样)。
总而言之,这是司马炎罕见的独断专行,目的只有一个——排挤齐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2 22:59:00 +0800 CST  
以下不是正文:半夜在广州白云机场写下了西晋武帝一朝最后的总纲,觉得也是感慨万千的,西晋卷实际上到太康十年就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结束了,接下来的百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长达百年的二元帝国,有时候我不禁感慨,人类历史的变化确实是变化莫测。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节点,伟大的罗马帝国和中国面对了几乎相同的问题——内迁蛮族起义和入侵,但是,结局却完全不同,西罗马的古典文明几乎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东罗马虽然部分保存了罗马文明但是却再也没能让它成为欧洲的主流,欧洲走向了分裂,再也没有一个能像罗马那样的政权再度如此统治这片大陆。
中国也分裂成了许许多多的部分,但是在这漫长的年月之中,中国文明却在分分合合之后再度走向了统一,延续了下去。
从几乎相同的节点,人类开始涌现大量元典性的著作和思想家,再到后来的毁灭和新生,冥冥之中,确有天意,还是,必然的选择。
我想,没人知道。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3 02:15:00 +0800 CST  
其实,在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齐王爷司马攸先生本人对此是心知肚明,但是他也确实无可奈何,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更加令他无语的事情。
司马炎先生虽然打算排挤齐王出中央,但是又不想把舆论搞得太僵,所以干脆就召集一帮人研究如何让齐王爷在青州也能体现出崇高的地位。
结果这帮人研究了半天,居然研究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应该把齐王立为辅政,和周公一个待遇。(从前周朝挑选德行高贵的大臣,辅佐皇家,周公、康叔、聃季,都被延揽主持国事,担任三公,但是他们留在中央时,责任重大;出守封国时,地位轻微。西朝时,亲王、侯爵的地位,超过丞相,在京师进入政府,兼任官职;但返回自己封国,官职即行取消,用不着再加任何官衔虚号,作为荣耀。如果你说齐王是一位贤能的人才,则他以皇弟的尊贵身份,不应该当一个像鲁国、卫国那种普通封国的国君;如果你说他不是一位贤能人才,就根本不可以在东方大海之滨,给他一大片土地。上古礼仪,三公没有一定的职责,只是坐在君王身旁,跟君王研讨国家大计方针,从来没有人去地方上独当一面。只有周宣王在时局最紧张的时候,才命召公出军讨伐淮河一带的蛮夷,所以《诗经》上说:徐方叛乱,君王说镇压它,早早凯旋。因为,身为宰相的人,不能长久逗留首都之外。现在天下太平,四海一家,正需要深入的探讨三件大事:如何敬畏上天,进修品德?如何开发土地,物尽其用?如何治理人民,使家给户足,接受教化?共同奠立万年不坠的基础。而竟把齐王逐出中央,到首都二千里之外,你的做法跟旧有的典章制度,并不符合。)
司马炎的内心不只是崩溃的,还是愤怒的——你们这是在搞毛?
这篇文章的作者包括:庾旉(庾纯的儿子)、太叔广、刘暾(刘毅的儿子)、缪蔚、郭颐、秦秀、傅珍。基本上都是名士派的代表,这帮人系统的反驳了中书令荀勖老兄的诏令,基本上体现了名士派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问题,司马炎先生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他立刻下令有关部门彻查此事,并且问责。
这里面最让他忍不了的一个人叫做曹志,此人是大名鼎鼎的临淄王曹植的儿子,他劝谏司马炎的话是相当过分:“从前如此,现在您也如此。”
TMD你把我比曹丕了!(司马炎内心OS)
司马炎大怒:“连曹志都不懂我,宝宝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立即下令将太常郑默免职,
各个相关部门长官一看司马炎确实怒了,而且大有杀一儆百的意思纷纷表示愿意重判,还好司马炎同学确实是个好人,看到相关部门上交的各类报告之后虽然这帮人纷纷喊打喊杀,但是司马炎想了七天以后还是决定放他们一马。在司马炎的思考当中,杀人并不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如果他动手大开杀戒,那婊子估计就当不下去了。
其实,在这场斗争中,我最关注的是一个人——庾纯。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5 08:30:00 +0800 CST  
庾旉先生是庾纯先生的儿子,当庾纯老兄得知了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之后,他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话说要是按照他老人家当年的性格,估计会大喊一句:“临淄王何在?”然后陪儿子一起闹事。
但是他没有,他选择立刻认罪,为儿子求情。
看上去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儿子还是最重要的,自己作死也就算了,儿子作死那自然是要维护的,但是实际上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的无奈和痛苦——多年和豪族派的斗争其实已经严重打击了名士派的根基,他们的气节和意志已经要被销噬殆尽,实际上自从灭吴之后,司马炎对待名士派的态度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反转,张华外放,任恺等人也早就受到打压,实际上在贾充死后,豪族派的势力虽然受到了削弱但是仍旧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齐王事件上的表现,双方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算了吧,斗不过,咱们别牵扯这趟浑水了,这个朝廷,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他们清谈,他们诡辩,他们自谋生路,他们明白,理想只是无用的废物。
什么叫做孝道,孝道就是为小家谋,为自己谋,为宗室谋,而不是为国家谋,为人民谋,为天下谋。以孝治天下,最后只能变成孝子贤孙,卖国求荣。
司马炎不懂这个道理——一个人的节操是要看对象的,小事不糊涂,大事必然糊涂。

齐王其实已经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现在根本没人敢帮助他,齐王何尝不想继承这大晋天下,但是现在他无论怎么样,其实都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机会了。
荀勖等人深知齐王对自己已经是深恶痛绝,要知道,齐王从骨子里来说是名士派,从政治上来说是自己的政敌,从利益上来说是世家的对立面,从根基上来说就不是一路人,要是齐王死灰复燃,那自己可就岌岌可危了,必须彻底消灭齐王势力才能高枕无忧。
尽管如此,齐王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司马攸知道,只要留在京城,一旦司马炎去世凭借自己的势力也能做最后一搏,太子司马衷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自己只要留在京城,就还有机会。司马攸干脆直接上书要为王元姬守墓——别管我什么理由,哥就是要留在洛阳。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5 09:31:00 +0800 CST  
也许是天意弄人,司马攸先生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居然病了,但是这个时候病了谁会相信呢?但是毕竟司马炎是他的亲哥哥,眼见着弟弟病了即便有点蹊跷他也是于心不忍,但是这样一来荀勖等人可坐不住了,万一司马炎一心软没有赶走齐王把他留在了京城,那么肯定是后患无穷。那么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齐王决不能病。
司马炎知道,弟弟病了请求留在京城看守文明皇后的墓地确实也是可歌可泣的要求,弟弟事亲至孝,现在他这么做分明就是提醒自己要记得王元姬临死的嘱托,多年以来弟弟为大晋也是尽心竭力,披肝沥胆,从没有违逆过自己的意思,在群臣之中更是有崇高的威望,尊崇胜于诸王,但是司马炎毕竟是个人,人都有私心。
弟弟和儿子谁更亲,那还用说吗?
司马炎此时对司马攸的病也是将信将疑,他派出了大批御医前去看望,目的有二:其一是照顾齐王以示兄弟和睦,尊崇齐王。其二是试探齐王,看看他的病是真是假。
结果那帮御医去了以后,倒是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齐王没病。
别问我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用脚后跟想都知道是荀勖老兄教他们的。
司马炎一听,呵呵,你居然装病骗我,弟弟啊弟弟,你真当你哥哥我是傻子吗?在司马炎老兄的默许之下,豪族派授意有关部门加速催促司马攸启程离京,司马攸彻底绝望了。
哥哥,你为什么对我这么狠!

离京的那天,洛阳很美。
盛开的桃花,华丽的衣裳,宏大的仪仗。
齐王衣冠楚楚,华服依旧,他俊美的面庞透露出一丝惨白,但是举止依然如常。
他恭敬的拜了拜自己的哥哥,“陛下,臣弟就要启程了。”
“去吧。”他淡淡的说。
司马炎默默的看着自己这俊美的弟弟。
好像父亲当年的模样啊,但是,他更俊俏些。
司马炎伸出了手指,想触碰他的容颜,但是,已经晚了。
他柔和的背影,渐行渐远。
当初,我们曾经说好要一起,君临天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5 20:52:00 +0800 CST  
斜阳牡丹,偏得是残落无人,叹世间英物,终不过,一曲琵琶怨恨深。
秋里芙蓉败落,便教的公子王孙,最是销魂。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5 20:55:00 +0800 CST  
太康三年,就在齐王离京不久之后,已经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齐王yé司马攸吐xuè身王,年仅三十六岁,他曾经是那么的帅气 谦和 潇洒聪慧。
但是,他已经不在了。
我从不为齐王叹息,因为,齐王sǐ了,真正需要叹息的是北方千千万万的百囘姓,他们的最后一扇窗其实已经被囘关上了,他们万万想不到,留给他们的太平曰子,也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司马炎得知消息之后悲痛异常,痛哭不止,其实吧,司马炎老兄虽然有点猫哭耗子的味道,但是毕竟是自己qīn弟囘弟,这戏必须得做足,冯紞先生当然明白司马炎老兄的心思,他默默说道:“陛下,齐王此人名过其实,今曰sǐ了其实是万囘民之福啊。”
冯紞这货sǐ了才是万囘民之福。
司马炎默默的看了看他,居然点了点头——算了,你说对了,哥就需要你这种给台阶的人。
司马炎啊司马炎,你是有多嫉妒你这个弟囘弟啊!
所以说,司马家那套孝道,他们自己都不信。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6 09:23:00 +0800 CST  
就在司马炎先生演戏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人来了——司马攸之子司马冏。
“冏儿(这名字好怪),你怎么来了?”
“陛下,我父王死得冤枉啊!”
司马炎故作镇定:“冏儿,何出此言啊?”
“陛下,我父王重病之时,御医偏要谎称父王没病,致使我父王急火攻心,最后才会早早仙逝啊!”
“有这等事?”司马炎故作愤怒。
司马冏怒不可遏:“陛下可请有司详查,便可知究竟。”
估计连司马冏都没有想到,怒不可遏的司马炎居然直接下令诛杀御医,在他的一生中,他罕见的杀人了,而且如此决绝。
看上去,司马炎真的生气了,其实实际上,说是杀人灭口还差不多。
司马炎当然知道是荀勖他们搞的鬼,但是齐王死了也算是称心如意,杀了这帮御医当替死鬼也就算了,这不是单纯的泄愤,这其实就是包庇。
司马炎始终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权力,他的父辈因为淮南三叛和党附曹魏的士族打的是你死我活,他自己对士族自然是不放心的,他其实也容不下自己的弟弟,容不下任何威胁自己位子的人,无论你是谁,只要你胆敢伸手威胁我的地位,那么,你就是我的敌人。
对于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来说,对于权位的迷恋和防备,不仅仅是代表着尊崇和荣华,更是生存,改CHAO换代往往伴随着的就是清洗和屠杀,自己的宗室和家族将被彻底消灭,自己的一切名位声誉都将被毁灭,权力问题其实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生存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只有生死成败,没有兄弟手足。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6 09:24:00 +0800 CST  
第四卷 杨柳依依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群人的故事。
这个人叫做左思,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三都赋》。
在西晋一朝的文化历史上,这个短暂的时代为我们带来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其中,《三都赋》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之所以称为杰出,最关键并不在于它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的结构,最关键在于它描绘的绚烂盛景和繁华盛世。
左思先生在文章中借助西蜀公子 东吴王孙 魏国先生之口,写出了三国三都的恢弘壮丽和各有不同,可以说,这是历史仅见的三国时期文化的交汇融合的产物,洛阳交汇通达,富丽堂皇,建业凭依形胜,帝王之都,益州人烟稠密,商业繁华。三都各有相同之处也各有不同,刨除那些华丽的词汇和句式,其实背后,三国末期的繁盛景象已经跃然纸上。
《三都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左思成文之后,洛阳人民纷纷购买纸张,以至于“洛阳纸贵”,左思的《三都赋》成功的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文章,基本上就和现在的流行小说差不多,其实在他的背后,代表着一股被称为“太康文学”的力量。
在建安之后,中国历史上再度出现了一股文化的浪潮,其中最杰出的就是以陆机 左思 “三张”为代表的太康文学,作为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文学流派,太康文学的辞藻较之建安时期华丽很多,朴实之气下降,但是文学艺术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值得一观。
诗尚雕琢,文崇骈俪,于是,有两个人就不得不提了。

公元675年,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来到了江西的滕王阁,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果这货本来是抱着蹭吃蹭喝的心态跑到人家那里最后却成了一个砸场子的。
这货叫王勃,至于砸场子的原因我们都学过,人家本来是想让女婿出出风头,结果最后王勃大神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神奇文章——滕王阁序。
话说,这时候的王勃按年纪来算绝对属于键盘侠级别,要是放到今天估计还会被贴吧大神嘲讽:你也会写赋?是谁给你的勇气?
在这篇到今天我们都得背的文章最后,王勃老兄大笔一挥加上了一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这其中的潘指的是潘岳,陆指的是陆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5-07 10:36:00 +0800 CST  

楼主:竹雅桃源

字数:348710

发表时间:2016-02-21 0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15:40:43 +0800 CST

评论数:6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