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晋朝的那些事儿--请容我缓缓道来这本小说

贾充先生慌了,他知道,一旦被排挤出中央外任,那么恐怕自己的地位将要不保,这个时候他的好基友荀勖先生出手了。
荀勖先生对贾充表示,要想留在中央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你付出一样东西即可。
贾充估计此时连老婆都能给出去,“公曾兄,你要我付出什么啊?”
荀勖微微一笑:“女儿。”

贾充先生的一共有四个女儿,长女贾褒,次女贾裕,三女贾南风,小女儿贾午。
荀勖先生的意思是,让贾充把他的女儿嫁给太子司马衷,借婚事躲避外任。
这确实是一条妙计,但是,这个决定的后果是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的。
当时竞争司马衷太子妃的一共有两家,卫瓘先生的女儿和贾充先生的女儿都在竞争太子妃之位,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太子妃就是太子的正妻,将来的皇后所生的长子那就是嫡长子,也就是未来的帝王,这种地位自然是诸多豪族争取的对象。
由于是包办婚姻系列,一切还得司马炎先生拍板才算数,司马炎先生表示:“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卫瓘先生的女儿有五个好处,贤惠能生,貌美个高长得白,贾充的女儿善妒不能生,长得丑个子矮还很黑。)
说穿了就是白高美和矮矬黑的极致对比。
但是,由于皇后杨艳和荀顗荀勖先生纷纷表示贾充的女儿特别贤惠,所以司马炎架不住枕头风,还是决定选择贾充的女儿担任太子妃。
(请注意,那个貌丑说的是贾午)
历史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09:45:00 +0800 CST  
本来贾充选定的那个嫁给司马衷的女儿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但是由于出嫁那天,婚服太大,贾午年纪小穿不上,无奈之下贾充先生做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
“峕儿,你过来,替你妹妹出嫁。”
贾南风就这样顶替了她的妹妹嫁给了司马衷。
她的命运从此改变了,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运已经注定。
这一年,她十四岁,司马衷十二岁。
距离那场惊天巨变,还有整整三十年。

有趣的是,所谓貌丑的贾午小姐后来居然勾搭上了大帅哥韩寿,主动向韩寿表白,通过婢女穿针引线(西厢记的节奏)多次在家中幽会,最后成就了封建时代少有的自由恋爱,说实话女大十八变,当年贾午才十一岁,估计还没长开,从后面来看,贾午和韩寿算是一见钟情,估计贾午小姐也不会太丑,要不韩寿先生也不会如此坚定。贾充先生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一看女儿和韩寿木已成舟,为了避免家丑外扬他干脆就默认他们的恋情,不动声色的把贾午嫁给了韩寿。
这么来看,贾充先生也还算是个开明的父亲。

总而言之,通过把女儿卖给司马衷,贾充先生好歹算是躲过了去大西北喝风,司马炎把这个苦差事给了卫瓘先生,经过这次以后,贾充对任恺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很快,贾充定下了一个新的计划。
第二回合正式开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09:45:00 +0800 CST  
上述的司马炎评价的那段话经常被人用来当做说明贾南风丑陋的证据,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证据反而是明显的误读:
首先,正如我所说,就算指的是贾充的女儿那也是指的是贾午,不是贾南风,另外,其实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疑问,我怀疑司马炎根本就没见过贾充和卫瓘的女儿(史书并无记载,而且这段话很有问题),他的判断并不是根据他们女儿的样貌而是根据另外一样东西——她们的父亲。
卫瓘先生是有名的大帅哥,贾充先生则是矮挫黑,确实比不了,其中最关键的则是那句“少子”的评价,“少子”自然是指的不能生儿子(重男轻女),贾充的女儿们当时只有前妻李婉之女贾褒成婚很久,但是贾褒也有子嗣,这句话说的并不是贾充的女儿们“少子”说的其实是贾充少子,贾充先生到死都没有儿子,以致最后家业都无人可以继承。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2:47:00 +0800 CST  
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误解却很少有人出言辩驳呢?因为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罢了。
坏人就是丑陋的,好人就是美丽的,如是而已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2:48:00 +0800 CST  
其实,也许从更根本的地方来讲,评论古人美丑这件事情就是不严谨的。
因为美丑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主观的。
古代和现代的审美差距非常大,古代女性美的标准在各个朝代就有很大不同,比如汉朝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号称可以“掌上起舞”非常瘦,而唐代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则是丰满型的,所谓环肥燕瘦,各有不同。比如男性,帅哥一般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你得有一把好胡子,所谓眉目舒朗,看着顺心,比如关二爷,那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曹老板喜欢,看着气度好。
再比如李丰 夏侯玄,都是这种帅的类型,气质好,看着风神气度好类似陈道明,看起来浩然正气,光明正大。当然,古代也有类似现代类型的帅哥,现代有很多帅哥都是韩风,比如长腿高鼻 长相很偏中性化,就是走女性路线,比如潘安 卫玠就是这种,美少年俊秀类型,是很多女性心中的男神,少女少妇还是大妈老奶奶反正通杀,这是美人的判定已经很复杂,相对的,丑的判定就很难说了,比如非洲的美女或者卡戴珊那种,那肯定在古代就不受待见,再比如比较典型的舒淇这一类的女性,也不会被认定为美女,因为面部不均匀,古代比较典型的美女来讲,比如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和小乔的扮演者,陈红和何晴,这是比较类似古代美女的,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
最简单来说,我们现在的审美和红卫兵时期甚至二十年前,十年前都有很大不同,更别提千年前了,黑不一定就代表丑,连个画像都没有何从判断,就算是画像,历代帝王不也都画得差不多吗,难道他们都是一个妈生的吗?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帝王都那么胖,因为这叫帝王之相,富态有福,比如。。。三胖。
那楼主你的判断依据又从何而来呢?
因为帅的人有一千种帅的道理,既然有人觉得他帅,那么他就一定有帅的方面,更何况,我最推崇的不是长相而是心灵。
但是,要是真的客观来说,美丑这玩意我说了不算,要各位看官见过才说了算,而史书之言从美学角度来看,既不准确也不客观,您说谁长得好看长得丑至少也得描述一下五官啊,身高多少之类的,我也好判断,再不济,您也给点他人评价之类的啊。
比如潘安,至少还有几个典故不是,我也好吹嘘一波,这毫无根据的事情,我又怎么能妄下断言呢?
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2:49:00 +0800 CST  
插一句,总感觉讲西晋太艰难,要是我讲唐太宗李世民用高平陵一样的篇幅讲玄武门,估计也有人说我是唐黑。。。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4:39:00 +0800 CST  
之所以被称为晋吹估计还是讲黑历史的力度不够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4:40:00 +0800 CST  
本来贾充选定的那个嫁给司马衷的女儿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但是由于出嫁那天,婚服太大,贾午年纪小穿不上,无奈之下贾充先生做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
“峕儿,你过来,替你妹妹出嫁。”
贾南风就这样顶替了她的妹妹嫁给了司马衷。
她的命运从此改变了,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运已经注定。
天下的命运也已然注定。
这一年,她十四岁,司马衷十二岁。
距离那场惊天巨变,还有整整三十年。

有趣的是,所谓貌丑的贾午小姐后来居然勾搭上了大帅哥韩寿,主动向韩寿表白,通过婢女穿针引线(西厢记的节奏)多次在家中幽会,最后成就了封建时代少有的自由恋爱,说实话女大十八变,当年贾午才十一岁,估计还没长开,从后面来看,贾午和韩寿算是一见钟情,估计贾午小姐也不会太丑,要不韩寿先生也不会如此坚定。贾充先生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一看女儿和韩寿木已成舟,为了避免家丑外扬他干脆就默认他们的恋情,不动声色的把贾午嫁给了韩寿。
这么来看,贾充先生也还算是个开明的父亲。

总而言之,通过把女儿卖给司马衷,贾充先生好歹算是躲过了去大西北喝风,司马炎把这个苦差事给了卫瓘先生,经过这次以后,贾充对任恺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很快,贾充定下了一个新的计划。
第二回合正式开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7:13:00 +0800 CST  
这一次,又轮到贾充先生出手了。贾充毕竟是混迹朝堂多年老奸巨猾的权谋高手,他知道,如果下次再被排挤,自己估计就得把女儿再送给司马炎当妃子了,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为了体现自己父爱如山,贾充先生决意和任恺斗个你死我活。
为此,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接下来,贾充先生上演了厚黑学教科书般的政治筹谋。
他首先上书司马炎,表示任恺先生才能卓著,应该典选举事。
司马炎觉得贾充这个提议不错,任恺确实堪当此任,所以就听从了贾充的建议,任命任恺为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贾充的第一步计划非常顺利。
这是又一次的明升暗降之举,从此任恺就被调离了司马炎的身边。贾充趁机催动党羽大肆进谗,但是任恺先生为人正直,司马炎对他非常信任,根本不为所动。

在贾充和任恺的争斗之中,司马炎一直是洞若观火,他非常清楚,贾充和任恺之争其实是朝中两党之争,在他看来,若要治国这两派都必须要用,张华任恺等人都是能臣,而且私德良好,享有盛名,肃清吏治必须要靠他们,但是世家大族是统治基石,如果不用那么也是不行的,所以他一直充当和稀泥的角色,保证自己不被两派利用,居中持正,并且适当出手调和两派之间的矛盾,吃吃饭,喝喝酒,保证国家的发展。
不得不说,司马炎先生的政治平衡水平绝对是超一流的,任恺和贾充斗了十年,西晋朝廷国力却蒸蒸日上,丝毫没有因为党争而导致国家衰退。
但是,司马炎先生也不是没有弱点。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7:13:00 +0800 CST  
贾充知道,司马炎之所以不听那些诋毁任恺的话,只是因为还没有触及司马炎的死穴。
在司马炎心里,一直有一道不为人知的底线,一旦触碰,必死无疑。
任恺先生在吏部尚书任上十分公正,但是这种举动很明显就会得罪人。
毕竟是人事部门,太公平,你懂的。
但是,任恺先生身居高位又深受司马炎信任,想扳倒他那可不容易。
虽然打小报告的人不少,但是任恺先生却岿然不动。
不过,时间一长,司马炎先生难免会有所触动,毕竟三人成虎啊。

另一方面,贾充先生已经准备了一次准确的狙击,任恺的政治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而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小发现。
在贾充的授意下,和往常一样,荀勖先生和冯紞先生又来打小报告了。
“陛下,臣等要弹劾吏部尚书任恺。”
对这两个货,司马炎先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任公是国之重臣,你们不要总是妄加诽谤。”
但是,荀勖先生微微一笑,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给予了任恺致命一击。
“陛下,任恺骄奢逾制,擅用皇家器皿,其罪匪浅。”
司马炎惊呆了。
说实话,第一条不算是什么罪名,毕竟任恺先生吃饭奢侈(吃货)是出了名的,关键是第二条。
在古代,僭越就意味着图谋不轨,而司马炎心底里最怕的就是士族图谋不轨,对于他来说,这些人吃喝玩乐是能忍的,但是想要这个位子,绝对不行。
任恺,朕对你如此信任,你居然背叛朕!
司马炎的理智被击溃了,他下令任恺立刻免官,并加以严查。
经过调查以后,任恺先生确实是使用了皇室规格的器皿,但是那是前朝所赐,并非任恺擅自打造使用,但是,已经于事无补。
任恺的政治生命就这样完了,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在这之后,他也再也没能东山再起。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5 17:14:00 +0800 CST  
任恺就这样败了,贾充只用了一套餐具就把他打入了冷宫,但是这背后是司马炎颤抖的身影。
在那昏暗的宫殿之中,司马炎默默的坐在龙椅之上表情凝重,他看着下面的群臣,那几步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和孤独。
他紧紧的握着龙椅,瑟瑟发抖。
这。。。这是我的,你们不能。。。不能从我手里夺走它。
任恺就是这样败了,没有辩解的余地,没有反制的手段。他曾经所凭借的那些东西,再也没能保护他。人生四大靠不住,春寒秋暖老健君宠,最靠不住的就是君宠。
任恺并没有过错,但是司马炎已经怀疑了他,怀疑就是最大的过错。
君疑臣则臣死。
任恺知道,他已经触及了司马炎那个不能说的底线。
在这场斗争之中,豪族派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为了避免刺激到他们敏感的神经,司马炎只能牺牲任恺,再也不能重用他,在这之后贾充仍旧持续的打压任恺,任恺一辈子也没做到三公之位,而当年任恺举荐的那些人,已经位列三公。
当他再见到司马炎的时候,君臣都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我明白,你是懂我的。

贾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任恺败了,贾充先生用高明的手腕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博弈,他先将任恺和司马炎分开,使他们产生隔阂,然后持续的煽风点火,做坏任恺在司马炎心目中的形象,最后,在关键的时刻给予任恺致命一击。
这堪称是厚黑学的经典,环环相扣毫无破绽,直到最后的致命一击,任恺已经陷入了他的连环圈套之中。
虽然,他是赢家,但是,他也成了最后的输家。
任恺倒台,整个西晋王朝的名士派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张华 庾纯等人都被贬斥,豪族派彻底占据了西晋朝廷。
名士们是愤怒的。
任恺 和峤虽然敛财,但是确实善于治国和选拔人才,当年管仲治国奢侈无比,但是齐国人从不认为管仲贪婪,他们的治国才能确实能拿得起那样的工资。
他们的倒台,换得的却是一批更加贪婪的豪族,而那些人,不仅缺乏能力,荒淫无度,更缺乏另外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09:30:00 +0800 CST  
有一次,贾充先生宴请群臣,庾纯最后才到。贾充很不高兴,“你以前都是提前到,为何偏偏今天我请客你晚到?”(其实也是变相讥讽庾纯的出身)
庾纯立刻还击,“因为处理一点市井小事(贾充祖上为市井之徒)”
贾充很不高兴,我是主人又是当执,他竟敢如此不敬。
酒到半酣,贾充故意不接庾纯的敬酒,庾纯当即出言嘲讽:“老人给你敬酒,你敢不喝?”
贾充冷血:“你都自称老者,那你为何不回去奉养你的父亲?”
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庾纯先生明显受到了人格上的侮辱,“贾充,天下成了这样,都是你的罪过!”
“我贾公闾辅佐两代君王,平定巴蜀,才有这大晋天下,我又何过错?”
庾纯拍案而起:“高贵乡公何在?!”
贾充差点昏了过去。
这个时代最大的过错,就是彻底丧失了信仰。

其实,在任恺等人贬斥的背后,还潜藏着另外一个政治含义,他们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人——齐王司马攸。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09:30:00 +0800 CST  
第四卷 一统天下

西晋朝廷的内部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好歹司马炎先生心目中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始终不变——灭吴,在司马炎看来,灭吴是基本国策,完成天下一统四海归一是大晋利益之所在,天命之所归,但是灭吴绝对是一项大工程。
也许有人觉得,西晋朝廷对吴国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灭吴又有何难?
其实,非常难。
自古以来,剿灭南方政权看似容易,其实要满足许多条件。
举例而言,前秦征伐东晋兵马达到八十三万,堪称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最庞大军队,结果却是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军队大败,损失惨重以致于一蹶不振。
再比如后世的金朝对南宋的征伐,同样也是屡战屡败,在过江之前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夺去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但是过江之后金军是处处被动,被看上去不堪一击的南宋军队打的痛苦无比,差点被南宋反攻把河北都丢了。
再比如,蒙元征伐南宋,死了两位大汗,损兵折将超过百万,历时四十五年最后还是靠着汉人兵将才勉强击溃南宋军队,当然贾似道也是功不可没。
毕竟大元忠臣贾似道。
但是相比之下,隋唐和宋清的统一江南之路似乎很是容易,不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成功的案例。
先来说一下唐平南方之战,唐朝在南方的主要对手是萧铣,说实话此人的名气确实不大,主要是虽然他占据了西南的半壁江山,但是他心胸狭窄而且目光短浅,杀戮了自己不少功臣宿将,导致被唐军轻易击溃,唐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扫平了萧铣。
再比如北宋平定南方之战,当时南方十国割据,能和北宋抗衡的国家根本没有,外加上北宋对这些国家怀柔分化各个击破,北宋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包括江南国家,说实话,根本没算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
再比如清朝,南明朝廷内部不仅是纷争不断,根本不堪一击,外加上整个江南地区最开始处于无政府状态使得清军轻易就夺取了南京,统一了全国。
而在这些朝代之中,真正面对统一的南朝政权取得了快速胜利的,只有隋朝。
隋朝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迅速的消灭南陈一统天下,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隋朝掌握了灭江南的四大要素。
消灭南方政权战略上的四大要素我个人觉得是:
1. 夺取巴蜀,这样就能顺流而下势如破竹直取金陵
2. 夺占荆襄,这样就能三面进攻,并且保证下游的用兵畅通。
3. 南朝掌权者昏庸或者内乱,内部不稳才能有机可乘。
4. 要有得力战将统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10:22:00 +0800 CST  
我稍微解释一下,首先第一和第二个条件保证了战船可以顺江而下,夺取巴蜀和荆襄之后就控制了上游地区,上游嘛,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机动力不言而喻,最典型的战例就是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十三王几十万人围攻曾国荃的两万湘军却久攻不下,除了太平军自己的问题之外,关键就在于曾国荃可以通过长江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使得太平军的围困形同虚设,最后围攻南京之战,太平军更是无力抵挡,控制了长江的湘军彻底切断了南京的一切补给,使得南京彻底成为了孤城。
其次,进攻南方政权抱着毕其功于一役,妄图在某一地形成战略决战的心态是大忌,曹魏前期 前秦 金国 蒙元前期都是集结重兵重点进攻,结果分别在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采石之战 庐州之战之中被打的大败,损失都极其惨重,基本上丧失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能力,一般只能趁虚而入,红楼梦说的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比如南宋是自从贾似道当政之后便在对元战事中越来越力不从心,以至于后来损失十三万精锐一蹶不振,南陈之所以后来不堪一击与侯景之乱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后来的太平天国,前期也是势如破竹,战必克攻必取,然而天京事变之后,高级将领死伤惨重,军心战力一落千丈,最后被湘军彻底消灭。
反观成功的案例,隋文帝杨坚采取了八路进攻的策略,以绝对优势兵力全面进攻使得国力优势充分体现出来,避免的长江天险的阻碍,后世蒙元则是在形成战略包围之后发动进攻,最后攻灭了南宋,乃至最后解放军的渡江战役也是全线发动的。
而要全线进攻,就必须占领荆襄,只有占领荆襄之地才能控制长江中游地区,所以历代以来,这一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谁能拥有这四个条件,那么江南,唾手可得。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10:23:00 +0800 CST  
隋灭陈之战中,隋朝的贺若弼 韩擒虎都是当世名将,巴蜀地区早在北周时期已经被控制,荆襄地区也早就在隋朝掌控之中,南朝内部更是混乱不堪,陈叔宝不理朝政政治黑暗,兵疲将寡,整个国家早就陷入了内部危机之中,时人民谣:“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你过江,我快乐,你好我也好)
所以隋朝以摧枯拉朽之势击破隋朝也是在情理之中。
对于西晋来说,这四个条件也在逐渐成熟。
早在曹魏时期,荆襄地区的重要据点襄阳就已经落入曹魏的手中,而在司马昭时期巴蜀地区也落入了曹魏手中,西晋所缺的只是后两个条件罢了。
其实,大部分的北方王朝的内部问题都会大大拖延他们南征的步伐,在西晋解决北方鲜卑之前,东吴这帮人还是很安全的。
但是,他们其实离死也是越来越近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10:23:00 +0800 CST  
第四卷 吴宫风雨

自从孙权死后,整个东吴政权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内斗。
孙权死后,先是诸葛恪作为太傅掌握了东吴的军政大权,但是后来在新城之战中被张特先生击溃,以致于人心尽失,诸葛恪败军回国之后反而更加跋扈与孙氏宗室之间的对立日益严重,结果孙峻在宴会之时发动政变,杀死诸葛恪掌握了军政大权。
实际上,这是士族和孙氏宗室的二元政治格局的必然结果,在这次斗争之后,东吴的士族力量受到了极大削弱,再也无力与孙氏单独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孙峻兄弟开始极度膨胀,他们任用亲信统帅禁军,大肆内斗残杀异己使得东吴国力受到了极大打击,日趋衰落。
孙峻死后孙綝基本上继承了他的权力,并且跋扈日盛,已经形成了篡位之势。
其实,他们已经俨然成为了东吴内部的司马氏,孙峻孙綝兄弟没有司马师司马昭的能力,却有着猪一样的脑子,在他们执政时期,东吴堪称超级猪队友。
淮南二叛之时,孙峻掌权,毌丘检先生请求支援,孙峻表示哥们你等我来啊,我马上就到。
结果,毌丘检直到死。都没看到东吴的一兵一卒。
淮南三叛之时,孙綝先生执政,这货比起他哥哥更是愚蠢透顶,首先是诸葛诞先生求援之后,孙綝老兄表示没问题,这次吸取经验教训直接往上冲。
结果强行救援最为致命,导致本来是里应外合成了围点打援,名将朱异率领三万吴军进攻,结果被偷袭导致粮草被毁,按理来说此时应该退军,暂缓进兵。但是在表面上仍然应该佯攻给寿春城内以心理上的支持。
结果孙綝先生趁机杀了朱异,然后命令弟弟孙恩虚张声势,自己则退回了都城建业(今南京)。
大哥,你自己都回去了谁还信啊。
寿春城因此军心大乱,最后四分五裂。
东吴就此丧失了唯一一次问鼎中原的机会。
其实,当时东吴最好的办法是坐山观虎斗,采用清军山海关战役的策略,先按兵不动,声称援军将到,大兵压境逼迫诸葛诞出战,看诸葛诞和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等待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之时再率军杀出,此时寿春城中虽然兵多但是已经没有了粮草将不得不听命于东吴,另一方面司马昭久攻不下实力也必定大为损耗,此时出击事半功倍,若能成功里应外合,那么东吴就能一举消灭曹魏主力,瞬间占据战略主动扭转三国形势。
可惜,他没有这么做。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6 19:28:00 +0800 CST  
由于寿春战役的失败,尤其是擅杀名将朱异导致了东吴内部的极大不满,整个东吴上下弥漫着对孙綝的怨恨和反叛情绪。甚至连老牌东吴勋贵朱然之子朱绩都萌生了反意,表示愿意当带路党,本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精神,密谋勾结蜀汉接管东吴,消灭孙綝。(《三国志》:孙綝秉政,大臣疑贰,绩恐吴必扰乱,而中国乘衅,乃密书结蜀,使为并兼之虑。)
人混到这个份上,确实也就离死不远了。
不过作为一个作死小能手,孙綝先生还做了一件让他必死无疑的事情——废立。
这件事其实也不用多说,他废立的原因和司马师如出一辙,当时的东吴小皇帝孙亮是非常聪慧的,在孙綝在外征讨之时已经开始掌握权力,另一方面当时东吴宗室并不支持孙綝,以公主孙鲁班为代表的帝党势力也是非常庞大,完全可以和孙綝抗衡,面对日益跋扈而且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的孙綝,孙亮表示,哥已经长大了,哥不能忍。
这其实就是东吴版的司马师和曹芳。
不过说实话,孙亮和孙綝之间更像是康熙和鳌拜的关系,可惜的是,孙亮虽然很聪明但是却有着一帮猪队友,毕竟他当时才十五岁,他依靠的主要力量还是自己的皇后全氏一族,其实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讲,孙亮是有能力和孙綝拼死一搏的,但是悲剧的是队友实在不给力。
孙亮先生的岳丈先生是全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全尚,当时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好歹也是国丈,很有号召力,孙亮先生见孙綝已经日渐跋扈专权,明显威胁到了自己决心发动政变废黜孙綝,彻底夺回权力。孙亮将计划告知了全尚的儿子全纪,孙亮当时已经联合了全氏一族和将军刘承打算杀死孙綝,其实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是相当高的。
但是谁料全纪先生将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全尚老兄,全尚虽然是国丈按理来讲是可以信任的,但是他的智商确实不够用。
全尚先生居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孙峻的姐姐,孙綝的堂姐孙氏,孙氏一听自己老公要杀自己弟弟,在这个考验亲情和爱情的时刻,实践告诉我们包办婚姻害死人。
孙氏觉得还是弟弟要紧,她赶紧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孙綝,孙綝先生顿时大惊失色,连夜带兵回到建业抓捕了全氏一族并且宣布要废立皇帝。
这也太快了不是,至少也得准备一下做做政治宣传再说啊。
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其实,吴国内斗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上述的内容,从更久远的角度来讲可以追溯到孙权时期内部的斗争,在历史上,那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政治屠杀被称为:南鲁党争。
如果不知道南鲁党争的历史,就不能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么登上政治舞台的。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7 10:44:00 +0800 CST  
这实际上是三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党争,而且几乎毁灭了整个东吴朝廷。
三国时期除了蜀汉没有发生过立太子的斗争之外,曹魏和东吴都发生过旷日持久的立嗣之争,这三家之中尤其以东吴最为严重,危害最大。
孙权先生晚年时期,整个东吴上下都心知肚明,大帝已经是命不久矣,关于这个位置的继承大家也是各怀鬼胎,大致分成了两派:太子party和鲁王党,其实孙权先生的太子孙和看上去还是个不错的太子,首先这个人很低调而且这个人还是个和事老类型的人物,算是一个比较恭顺的太子,有一次,都督刘宝先生和中庶子丁宴先生互掐,孙和先生就充分发挥了和稀泥的特长,对丁宴表示你要理解人家(丁宴算是太子party)你们两个互相搞来搞去也没什么好结果,你们是不能在一起的,要体谅,要原谅对方。(似乎翻译的有点怪)
(《三国志》和谓晏曰:“文武在事,当能几人,因隙构薄,图相危害,岂有福哉?”遂两释之,使之从厚。)
总而言之,孙和先生是相当本分的,毕竟太子只要熬年头就能继位,也没必要兴风作浪,到时候等死自己老爸就行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孙权的儿子当中盯着太子这个位置的可是不少。
鲁王孙霸就是其中最有实力的代表。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7 10:46:00 +0800 CST  
大凡历史上能威胁太子地位的人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孙霸是孙和的同母弟弟,孙权非常宠爱孙霸,当年立孙和为太子之时就让孙霸和他处于同等地位,这埋下了巨大隐患。
杨广野心膨胀的开始就是他受封为晋王的那一刻。
孙霸的能力很强,为了谋取太子之位他广结党羽,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这股势力不仅几乎包括了东吴朝廷的许多官员还包括了对孙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全公主孙鲁班。
其实,这场斗争的解读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是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的斗争,但是实际上也是后宫之间的斗争,太子孙和的母亲是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在后宫中是公主孙鲁育和孙鲁班的母亲皇后步练师的情敌,也就是说,王夫人实际上是站在两位公主的对立面,但是两位公主在支持谁当太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孙鲁育支持太子孙和孙鲁班则支持鲁王孙霸。
她们是一母同胞,本当同气连枝,姐妹同心。
但是,政治斗争没有父子,更没有姐妹,所有的只有胜败,所争夺的只有权力。
一母所生的两位公主的动向尚且如此,那朝堂之中的分歧就更为广泛,,朝中大臣全部分为两派,除陆逊、顾谭和吾粲外,朝中骠骑将军朱据、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施绩、尚书丁密等都支持太子,但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吕据和中书令孙弘等都支持鲁王,于是全国官员、将领都分成两派。
这包括了东吴所有的豪门大族,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场继承人的风波,更是一场整个士族集团对东吴权力的争夺战。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7 10:49:00 +0800 CST  
三国时期,东吴的门阀实际上已经远超曹魏士族对朝廷的控制力,当时的东吴四大家族:
陆 顾 朱 张 (这四个家族暂时不分排名)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吴的权力系统,陆逊一门两相,张昭掌握东吴内政长达数十年家族遍布朝堂,顾雍先生也长时间作为东吴丞相掌握权力,朱家更是皇亲国戚,公主孙鲁育嫁给了丞相朱据,朱氏一族也是如日中天。
这四家不仅仅掌控内政最最关键的是,他们控制着东吴的军队。这些大家族“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孙权死后魏国邓艾就曾向司马师说道:“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这帮人都有私人武装,足以反叛)
《三国志》记载四大豪门中朱家的朱桓就有“部曲万口”。父死子代的领兵制是东吴特有的制度。孙权江东霸业的建立离不开江东大族的支持。加上江淮一带盛行的私兵制。东吴军队虽然实行和曹魏一样的世兵制,同时也实行独具特色的世袭领兵制。世袭所领之兵来自私家部曲和吴主授兵、给兵。东吴将领所领军队有世袭领兵权,但无所有权。故领军将领死后如无子弟或子弟有罪不得赦免时,东吴政权可将其世袭所领的军队收回。东吴将领所领世袭之兵占东吴军队总数多少目前无法考证,但估计比例应该很大。如《三国志·孙皓传》“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韩当传》“授兵两千,骑五十匹.”周瑜死后吕蒙领其部众四千。《全琮传》“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朱桓传》“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部曲万口。”陆逊死后其子陆抗领其父部众五千。东吴的这些豪门将领往往集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与曹魏的错役制不同,由于东吴采用世袭领兵制将领对士兵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士兵家属可以随军。东吴只需领军将领的家属作为人质就可以控制军队,而不像曹魏那样还需要士兵家属做人质。孙权就曾讥讽曹魏的错役制“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
说实话,东吴这帮人也没先进到哪去。
东吴在施行世袭领兵制、授兵制的同时还施行奉邑、复客制度。在授兵的同时还划定军赋食邑,赐赏有功将领私属佃客。如曾赐吕蒙“寻阳屯田六百人”。正是有了这些制度,东吴将领才非常热衷攻打山越、蛮夷等少数民族,不但可以扩充兵源,还可以增加奉邑和私人佃户扩大家族势力。所以诸葛恪先生对山越作战猛如虎也是有道理的。
打完了都是自己人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7 11:08:00 +0800 CST  

楼主:竹雅桃源

字数:348710

发表时间:2016-02-21 0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15:40:43 +0800 CST

评论数:6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