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晋朝的那些事儿--请容我缓缓道来这本小说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曹髦召集了自己的亲信: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这三个人并不知道,这个深夜将改变历史。
他们看着面前这个年轻的帝王,他身穿华丽的战甲,手持锋利的帝剑,略显稚嫩的面孔却充满了坚毅。“朕要杀了司马昭,你们去和我一起讨贼吗?”
这三个人惊呆了,皇帝一定是疯了,京城的武备全部掌握在司马昭手中,禁军全是他们的人这怎么可能成功?
尚书王经跪在地上,“陛下,昔日季氏专权,鲁昭公不能忍耐以至于失国被天下耻笑,陛下啊,今日大权旁落已久,陛下宫中宿卫太少如何是司马昭的对手,陛下千万不要如此行事啊。”
“卿乃忠臣,可是,朕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朕不能看着江山社稷拱手送与他人!
昔日我太祖武皇帝讨袁术,平吕布,破袁绍,灭刘表才有了这大魏天下,世祖文皇帝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四夷宾服,烈祖明皇帝恢拓四方,明鉴百官,征吴伐蜀。他司马昭父子三人世受国恩却不思图报,反而屠戮宗室,图谋篡位!若上天保佑朕能讨平逆贼,必当励精图治,恢复国政,扫荡九州,一统天下!”
他们看着眼前的这个人,他终日坐在龙椅上唯唯诺诺,从来就没人顾忌过他的感受。所以,所有人都忘了,他不仅仅是个少年,是个傀儡天子,他还是大魏的帝王,曹操的子孙。
“皇上,大将军父子三人为国尽忠,他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王经挡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君王,是他必须保护的人,必须效忠的人。
“陛下,陛下啊,千万不能去啊。”
“爱卿,朕知道也许朕回不来了,会死在逆贼的手里,但是,我必须去,作为大魏的天子,我要用我的血给后人一个警示,一个理由,天下必有英雄可平逆贼!”
曹髦一脚踹开了王经,将诏书仍在地上,他走出了这个金銮殿,这个华丽的牢笼,门外是全副武装的天子卫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曹髦扬起了天子旌旗,召集了宫中卫士直奔司马昭府上而去。
这是孤独的帝王之路,曾经,很多人都这样走过。
首先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率领着禁军挡在他的面前。
“陛下,请回吧。”
曹髦严厉的看着司马伷,大声说道:“你们想造反吗?”
禁军将士知道,这是他们的皇帝,这是大魏的君主,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勇气阻挡他的步伐。
片刻的沉默过后,司马伷让开了道路,士兵们也放下了武器。
曹髦驱车飞速向前,他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没有人能阻挡我,我将诛杀逆贼,恢复天子的威严。
可是,他错了,接下来出现在他面前的是贾充,贾充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2:53:00 +0800 CST  
曹髦依旧大声呵斥:“尔等身为魏臣,怎敢附逆叛国?”
这些人虽然是司马昭的鹰犬,是司马家的兵马但是名义上还是大魏的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今日如果曹髦执意要杀司马昭那也得听他的。
更何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们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司马家跋扈弄权靠阴谋诡计杀戮异己的确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
但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是贾充。
看着贾充凶狠的目光,他们反应过来,还是那句话最重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不上也得上啊。

曹髦的卫队和贾充手下的司马昭亲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曹髦人少兵弱根本不是司马昭手下那些骄兵悍将的对手,但是他们投鼠忌器不敢伤害曹髦,外加上这些卫队士兵异常勇猛,贾充手下的军队居然渐渐支持不住。
贾充已经杀红了眼,危机情势之下,他做出了一个让他自己追悔莫及的决定。
他找来了太子舍人成济,他抓住成济对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
成济是个粗人,立刻心领神会,冲上军前起长戈对着曹髦刺了下去。曹髦根本没有防备。
他就这么死了,缓缓的倒了下去,就像这大魏的江山一样。
周围的士兵放下了武器,他们也已经没有了战斗的理由。
陛下,我们尽力了。

曹髦死了,他才刚刚十八岁,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少年却被卷进了权力的漩涡最终死在了肮脏的屠刀之下,后世史官和那些儒生很多人批评他鲁莽,冲动以致身死。
竖儒懂个屁!
这些人面对强权只会缩头缩脑忍辱偷生,到头来也不过是苟且一辈子。
对于曹髦来说,哪怕顶着鲁莽身死的恶名,哪怕被天下所耻笑,他也一定要去,他要和乱臣贼子斗个你死我活,他明白自己可能会死,但是也可能会成功。
他是少年意气,他是不谙世事,但是他不是个孬种。
在那个夜晚,他俊美的身姿映衬在昏暗的火光之下,他手持庄严的帝剑在战车之上斩杀他的敌人,他只有十八岁,但是我佩服他,他有一个皇帝该有的尊严。
反观今日的那些富二代,他们哪有什么贵族的尊严可言?
说的也是,中国哪还有贵族了?只有跪族罢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2:53:00 +0800 CST  
曹髦的死讯传来,天下震惊。
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影帝表演时间。
首先是演员司马昭。
司马昭老兄一听皇帝被杀,瞬间作崩溃状倒在地上,实在是用力过猛,差评。
其次是影帝司马孚。
司马孚老兄一听立刻皇帝被杀吓得立刻跑了过去,不过要注意,这时候司马孚先生已经80岁了,司马孚老兄就算是耳不聋眼不花也是个八十高龄的老头子,要是从家里赶过来估计曹髦都得扑街好几个小时,而且他也跑不远,所以其实这货根本就离曹髦不远。
这位自诩为魏臣的老人家一直在作壁上观。
要说影帝就是影帝,司马孚把曹髦的头放在自己腿上,仿佛看着自己的小孙子一样大哭不止,“陛下被杀,是臣的罪过啊。”
这句话搞不好还算半句实话,你在旁边观战这么久玩脱了吧?人不就是你司马家杀的吗?你倒是以死谢罪啊。
由于老狐狸演技实在惊人,历朝历代还真有不少人被骗的晕头转向,以为这货还真是个大大的忠臣。其实司马孚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要撇清。早在司马懿灭了曹爽之后他就开始韬光养晦,反正当皇帝轮不上他了,他本人在家族里面地位又无人可及,一方面为了避嫌免得遭忌,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日后万一司马家败了会株连到自己,所以他很少参与政事。
但是这一次,司马孚彻底蒙了,自己这个侄子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弑君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此行事必遭天谴。司马孚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此祸。
楼主,也许他真的有几分悲痛呢?废话,那个影帝演戏不是三分真七分假的。
但是,有两个人,真的很伤心。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6:26:00 +0800 CST  
司马昭召开了哀悼大会,毕竟当了婊子也要立牌坊,司马昭先生的表面工作也得做好。
不过他发现有一个人没来——尚书左仆射陈泰。
陈泰先生是曹魏重臣,著名人士陈群之子,堪称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是士族人望。
陈泰不来就是态度,他愤怒了,他表示了不合作。
但是司马昭绝对不能忍,陈泰不来这出戏是演不下去的,无奈之下他动用了自己的老关系,他找了陈泰的舅舅尚书荀顗前去请陈泰先生,陈泰盛怒之下谁的面子都不给,而且直接骂了他的舅舅:“别人都说你比我强,今天看我比你强(老子是忠臣,你个反贼)”荀顗毕竟理亏,灰头土脸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是陈泰先生的家人可是怕了,你老人家是忠臣但是你这么做我们可就要惨了,要是大将军怪罪下来我们可能有灭门之祸啊。架不住家人的劝,陈泰先生仔细想了一下之后还是去了。
到了宫里,陈泰见到皇帝的灵柩再也控制不住痛哭流涕,陈氏一族深受大魏皇恩,才有今日之盛,但是今日主君被弑自己却毫无办法,陈泰感受到了深深地无力和痛苦。
司马昭看到陈泰来了赶紧迎了上去把他带到了密室,他知道现在最关键的是平息士族的愤怒,收拾局面。弑杀君主大逆不道,这些深受大魏国恩的士族是肯定不会答应的,陈泰是士族的代表,只要安抚了陈泰那么其余士族也就都能被安抚。
他牵着陈泰的手,饱含泪光的说道:“玄伯(陈泰字玄伯),我该咋办?”
陈泰已经悲伤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只有杀死贾充,才能稍稍谢罪天下。”
我仔细想过,陈泰老兄和贾充是没什么过节的,这不是挟私报复,这绝对是他的肺腑之言。陈泰这时候估计没说让司马昭自尽以谢天下就很不错了。
司马昭沉默了,贾充可是他的心腹,要是杀了贾充他可舍不得,他放开了陈泰的手,一个人走出了密室。
演个戏,你还当真了还。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6:29:00 +0800 CST  
虽然不能杀贾充,但是司马昭必须处理这件事情,在这之前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不少以下犯上的事情,但是敢于弑杀君主的,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弑杀君主的这还是第一次。
君主是天子,不是诸侯,魏室虽衰而未亡,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弑杀天子,天理不容!
这不仅是一个恶劣的先例,还是一次政治危机。
司马昭和他哥哥司马师在处理政治事件上的能力实在差太多了,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要是论政治上的影响自然是非常恶劣,不仅仅直接使得司马氏的统治变得非正义而且这种血腥的行为也让所有士族胆战心惊。
与后世的流氓王朝不同,此时的中国还是士族和皇族共治天下,在这些人的心中还是有一种贵族气质的,不仅仅是血缘关系和利益的问题,更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问题。
总而言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为了平复众人的愤怒,司马昭还是做出了一些措施,首先,他上书郭太后让她下诏废掉曹髦的帝位。这一招不可谓不毒。郭太后不得不和司马昭合作,毕竟现在受制于人,曹髦也不是自己亲生的,她其实也没什么损失,勉强可以接受。
如果曹髦帝位被废除,那么大义名分上自己就不算弑君。
司马昭,你是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果然,群臣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司马昭眼看局面恐怕要失控,看来必须得找一个替罪羊了。
纠结了二十多天以后,司马昭先生下令:“抓捕成济,诛灭三族。”
成济真是日了狗了。
成济先生就这样当了替罪羊,人是你的心腹贾充让杀的,皇帝是你司马氏要当的,关我毛事。
成济先生表示自己属于买凶杀人的杀人犯,极端不服。
可惜,司马昭的部队已经到了他家来抓他,成济和他兄弟干脆脱光了衣服爬上房顶大骂司马昭,屋下的军队一看这货出言不逊,身边又没有马粪塞到他的嘴里,干脆乱箭射死了他。
事实证明,有些事哪怕别人拿刀子架到你脖子上也是不能做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场闹剧。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8:45:00 +0800 CST  
曹髦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孚以及高柔等人上书破例以王礼下葬。
洛阳人民见到无不哭泣,悲不自胜。
国家如此,人何以堪!
虽然说是以王礼,但是司马昭的授意下,只有下车数乘,并且不设旌旐。这也能叫王礼下葬吗?真是演戏都不演全套啊司马昭。
人们很快就会淡忘,会在粗茶淡饭的日子中忘记这个曾经的少年,但是,总会有人记得。
后来,东晋明帝有一次让王导先生给他讲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王导先生就讲了司马懿和司马昭老兄干的这些好事,晋明帝听完之后以床掩面说道:“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千年之后的今天,有一群作家创造了一个世界叫九州,里面有一个王朝叫胤朝,胤末皇帝白鹿颜面对权臣威武王赢无翳选择了和曹髦一样的道路,一样的结局。
这些作家用自己的笔墨向曾经那年轻的王者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我们至今不忘,当年有一位君主选择了一条真正王者的道路!

正是从这件事情之后,司马氏再也不敢戴着忠臣的面具,他们开始恐惧,恐惧所有的人,官方思维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司马氏不敢言“忠”只敢言“孝”,司马师废立天子还算是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弑杀天子已经再也不能遮掩什么了,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氏一族究竟都是些什么货色。
其实,这件事之后最害怕的还是司马家自己的家的人。
比如司马昭的弟弟司马干,从这以后干脆就装疯卖傻,这货明明聪明绝顶偏要装成失心疯,面对自己这个二哥,他终日战战兢兢,甚至干了非常重口味的事儿具体实在是少儿不宜我就不讲了,反正这货只要对外证明——我是个疯子。
还有司马孚先生一看自己的这个侄子如此丧心病狂,干脆就再也不问政事。外加自己年事已高也就借口称病不出,司马孚这次也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为了避免遭人非议他终生都以魏臣自居。
司马家还有一个人,也许也始终记得这件事,只是现在还轮不到他出场而已——司马炎。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帝见威权日去,恐魏室终于己手,故尽起宫中卫士讨贼,事败被弑,贼矫诏去帝号,终年一十八岁,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
帝室之花,终将凋零。
帝王之血,终洒故土。
帝胄之魂,终得安息。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8:45:00 +0800 CST  
表演完了,司马昭就要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了。
他找来了王经。
那个夜晚,曹髦会见的那三个人中,王业和王沈都在听到曹髦的计划之后秘密的报告了司马昭,所以贾充才会到的那么及时,那么快,唯独王经拒绝了没有出卖自己的君王。
司马昭重赏了这两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召来了王经。
“你为何挑唆圣上出宫,诬陷重臣?”
“逆贼,你弑君叛国,罪在不赦!”
司马昭下令,对王经诛灭三族。
王经和他的母亲一起被抓进监狱,王经痛苦万分,“母亲,儿子今日连累你了。”
王经的老母亲曾经因为他擅离职守把他拖到衙门重打五十大板,也曾经对他说不要做高官要平平淡淡,但是今日她却丝毫没有怪罪自己的儿子。
“儿子,人终有一死,就怕死的没有价值,因为此事而死,值了。”
不管是不是所谓的愚忠,我佩服这对母子。
王经曾经丧城失地害死了几万将士的生命,他今日的所作所为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人格。

对于司马昭来说,王经没有投靠自己就必须死。他用王经的鲜血表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司马昭啊司马昭,你能要点脸不?
对不起,我司马家确实没有脸的概念。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常道乡公燕王曹宇之子十四岁半的曹奂为帝,改元景元。
不久陈泰在忧愤交加之中死去了,魏臣从此断绝。
别说司马孚是魏臣,我不认这个大晋安平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1 18:47:00 +0800 CST  
第三卷 名士的道路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2 19:03:00 +0800 CST  
曹髦死后,洛阳安静了许久。
桃花依旧,人事已非。
人们以为会如往常一样度过那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这乱世之中获得一份久违的宁静。
直到那一天。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2 19:03:00 +0800 CST  
囚车缓缓的推了过来,里面坐着一个人。
那个人看上去很邋遢,但是面对死亡,他却异常坦然,风度翩翩。
在他的两侧是三千名太学生,这些年轻的士子大多出身名门,但是却对眼前的这个人尊敬有加。他们集体情愿释放这个人并要求让他担任自己的老师。
他们的要求没有获得批准,这个人即将被处死。
面对死亡,这个人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很坦然。
他抬起头看了看日影,发现距离正午还有很久,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俊朗的中年男子对着自己的兄长轻声说道:“能不能给我一把琴?”
他的兄长含泪将琴递给了他。
这个人正了正自己的衣冠,露出了清秀而俊逸的脸庞,坐了下来将琴放在自己膝盖上。
缥缈凌虚,铮然浩荡。
琴声中透露着杀气,透露着侠气,更包含了孑然傲骨,一身正气。
曲毕,演奏者站了起来长叹一声:“昔日袁孝尼向我求教这广陵散,我没有同意,想不到,广陵散从今绝矣!”
他死了,他叫嵇康字叔夜。
我一般称他为六如公子。
关于他的故事还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2 19:04:00 +0800 CST  
嵇康出身在一个诗书礼仪世家,他本来不姓嵇,先人为了躲避仇家改名换姓躲入山林才改的姓氏,嵇康幼年丧父被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却博览诗书,才智过人。
很快嵇康成长为了一个翩翩美少年,身高一米八八仪表不凡,胸怀大志。
恩,他很帅,非常帅。
他娶了曹魏宗室女子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
看上去,他将前途无量,位列三公,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优渥的一生。
但是,他是嵇康。
正始元年开始曹魏的政治风向开始变得诡异,曹爽弄权,太傅司马懿和他明争暗斗,看清时局的嵇康放弃了官职,隐居竹林并且喜欢上了一项爱好——打铁。
话说楼主没打过铁,不知道打铁究竟有什么好玩的,不过我有充足的理由证明嵇康应该是有腹肌的,因为打铁绝对是技术活加体力活,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功,腰腹力量是关键,当然估计肱二头肌也能练出来。话说嵇康先生打铁还有个好基友——向秀,向秀鼓风,嵇康打铁,俩帅哥在那搞来搞去,画面很美。
嵇康打铁只是爱好,虽然清贫但是他却安然自若。
那是段无比快乐的日子。

嵇康先生和他的好基友们在这竹林之中,形成了一个七人集团,他们包括阮籍 山涛
向秀 嵇康 刘玲 王戎 阮咸,史称——竹林七贤。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七人名士集团,空前绝后。
与当时的主流正始名士们类似,嵇康等人也是崇信老庄,谈玄说理的,但是不同于何宴,王弼的“何王派”,竹林中人是淡泊的,他们终日清谈论道,说老庄,品周易,不问凡尘俗世的种种,他们既不沽名钓誉也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之中。
竹林派声望很快便传遍四方,各地的名士才俊无不仰慕,在正始年间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之中,竹林中人的淡泊宁静就仿佛是一缕清澈的阳光洒落在灰暗的谷底。
这七位大神也算是各有所长。
阮咸是阮籍先生的侄子,阮咸先生喜欢弹琵琶,话说喜欢弹琵琶的妹子我见过,喜欢弹琵琶的男生我倒是没见过,嵇康弹琴,阮咸弹琵琶,倒是相得益彰,有趣的很。
王戎老兄出身琅琊王氏,其实这货不太像竹林中人,反倒是汲汲于功名富贵,天天数钱,但是王戎清谈很犀利(也就是善于狡辩)所以和竹林中人关系还不错,不过要说王戎先生最厉害的还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背后的琅琊王氏。
王戎先生一族上下都是帅哥,时人有琳琅满目之称(一进王家看见的全是帅哥)而这一家子帅哥将主导我们未来几十年的故事。
作为未来的航空母舰,和后来相比琅琊王氏现在才算方兴未艾。
刘玲先生貌丑而矮小,据说只有一米五而且酷爱饮酒,今天还有一种酒叫做“刘伶醉”,但是刘玲的见识却超凡脱俗,嵇康阮籍和他关系很好,竹林中人是以思想会友并非以貌取人的俗物,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醒我独醉,刘玲,就是这样一个人。
向秀是山涛介绍来这竹林的,在这竹林之中他遇到了那个一生的知己——嵇康。向秀和嵇康在竹林之中锻铁为乐,向秀和嵇康的好友吕安关系也很好,有时候还去帮吕安先生弄菜园子。
看起来,向秀像一个山野闲人,但是实际上向秀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并不亚于前代的曹子建和后世的左思 陆机等人,向秀对老庄的分析更是精到,连嵇康都为之赞叹,但是除此之外,向秀还有一个恶趣味——刁难嵇康。嵇康先生写过一篇作品——《养生论》,向秀一看,干脆就写了一篇《难嵇叔夜养生论》这不仅让我想起前代的庄子和惠子,相遇相知又各有所见。
其实以上几个人都算得上是山野大贤(王戎勉强吧,虽然这货没干过什么实事儿)但是剩下的那三个人,则都是惊世奇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00:03:00 +0800 CST  
有人问过我魏末晋初第一战略家是谁?说实话,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强行要我说一个,我说,就是山涛。
完了,估计说完这句话,会有人说我是山涛吹。所以我确实得解释一下。
为什么不是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先生思考的大部分是具体的措施,也就是实干家就好比隆美尔,而山涛是战略理论家。为什么不是后世的羊祜杜预甚至邓艾也都是这个原因。
山涛是一个能够改变历史走向的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00:03:00 +0800 CST  
山涛字巨源,山涛先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早年家境贫寒但是他却聪敏过人,只不过在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度之下,山涛先生的上升十分困难,后来她认识了一个人——嵇康。
他和嵇康结为挚友,这段友谊保持了一生。
竹林中人中山涛年纪最长但是人缘很好,在竹林之中,山涛又结识了阮籍等名士,他们的声望迅速扩大,山涛因此有了入仕的机会。
但是山涛先生这个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而且只给了他一个河南从事的小官。
看起来山涛先生要甘居下僚一辈子了。
结果山涛先生和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有一天,山涛和好基友石鉴一起睡觉(恩,研究哲学♂问题)忽然大半夜山涛老兄醒了过来踹了石鉴一脚。
石鉴瞬间蒙了,你老人家半夜抽什么风。
山涛对他说:“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睡觉?你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是什么意思嘛?”(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
石鉴先生估计忙着睡觉,也懒得理山涛老兄半夜发神经顺口就说:“宰相老不来,给他点东西让他赶紧滚蛋不就行了(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
石鉴先生表示司马懿这老不死的不来朝廷上班又重病,赶紧给他安排一下养老退休的待遇就行了。
山涛先生瞬间表示了不屑:“呵呵,你到时候可别在马蹄下奔走啊。(等到时候你可别被司马太傅追着砍)。”
不知道山涛老兄是在梦里大彻大悟还是装神弄鬼心理疾病,反正第二天山涛先生就辞官归隐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两年后高平陵事件爆发,盛极一时的曹爽集团被彻底毁灭。
当时的山涛只是个小小的从事(地方办公厅附属官吏)山涛也并不了解司马懿,掌握的政治信息也是十分片面和不完整的,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山涛拨开迷雾立刻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看穿了司马懿的阴谋。这是曹爽何宴这些人这辈子都到不了的境界。
山涛并不是一个只会信口雌黄的沽名钓誉之徒,他是一个真正的高人。
既然知道司马懿要反山涛为什么不去告诉曹爽呢?哎,别的不提,就算他说了,曹爽会信吗?
曹爽啊曹爽,你早就没救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08:36:00 +0800 CST  
山涛老兄虽然再次闲云野鹤但是他也彻底丢了官职,山涛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渴望建功立业名扬天下。山涛曾经和自己的妻子说过,“有朝一日你还是要做三公夫人的呢。”(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说实话,虽然竹林中人鄙视这种态度,但是我觉得并不能因此就批评山涛是个国贼禄鬼,庸俗不堪之人,一个人希望自己变得优秀怎么说都不能算错。而且山涛想到自己年近半百还功不成名不就,估计也是非常不甘心,所以他决定求官。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很穷。圣人也得吃饭不是。
山涛先生这时候想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还好山涛先生的祖姑山氏是张春华的母亲算是攀上了司马家这条线,山涛无奈之下就去找了司马师,司马师立刻就知道了山涛的心思,他表示:“当世的吕望(姜子牙)是想出山做官吧?”然后直接让司隶校尉举山涛为茂才,山涛先生这才算重新出山,在司马氏的照顾之下山涛先生的仕途开始青云直上。
到后来,司马炎(这时候已经是大晋了)分配山涛先生做起了一项影响后世深远的工作——吏部尚书。人事部门的长官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山涛的眼光极准而且还有一个好习惯。
山涛一般一个位置都会推荐好几个人,这样剩下来的没用上的人才便成了战略物资,当时朝廷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门阀林立,这些人都是一群富二代富三代,很多人都不堪大用,国家的人才储备堪忧,所以山涛的工作是富有战略意义的,正是在山涛的主持下,西晋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勉强维持人力资源不会短缺。山涛这一做就做了十几年,山涛选人号称“山公启事”,不仅权威而且很有说服力。山涛知人善任朝野敬佩,做人事部门首长十余年虽然开始有人不解,但是后来朝内朝外咸服其识人之明。
山涛死后,西晋的人事体制快速僵化,走入了死胡同。
人才短缺是压死西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咸宁五年,司马炎先生决定伐吴,当时很多人反对反正阻力空前,朝中重臣包贾充统统反对,理由大致都是:准备不足 东吴很牛 出师无名兵骄将怠这一类。
山涛先生也反对,但是山涛先生提的理由却很好玩:留着吴国以后还用得着——居安思危。留着东吴算是留个对手(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
这算是养狼战术吗?
估计吴党听到以后心都要碎了,山涛就这么看不起我大东吴吗?居然要留着给大晋练手,作为晋朝君臣奋斗的动力来源。
别问我山涛先生这理论是为什么?别说当时估计放在今天也没几个人会同意,但是事实证明山涛是对的,攻灭吴国之后的巨大胜利使得西晋整个社会都快速腐化。
这是西晋灭亡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再后来,司马炎老兄要尽罢州郡兵马,全换成宗室诸王统兵,山涛再次表示了反对。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时刻,山涛先生说的是头头是道,司马炎表示山涛说的这番话是:“天下名言也”,但是他不听。
哥哥你自己都表示这是天下名言了,但是哥哥你还不听。
这破朝代真是吃枣药丸。司马炎如果听了,西晋搞不好还能多撑百余年,但是他没有。
尽罢州郡兵马换成诸王领兵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然而山涛做过的影响历史的事情还远不止如此。
有一次山涛先生和王戎先生一起玩,见到了琅琊王氏的一个小帅哥,真的很帅。
山涛感叹了一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什么样的老妇能生出这么漂亮的孩纸,然而这货可能要误了天下苍生啊)
那个小帅哥就是后来堪称中国第一帅哥(潘安党别打我)的王衍先生。
然而王衍先生。。。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再后来桓温先生望着中原想起了王衍老兄他们的作为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王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王衍这帮人尼玛坑死我辣)
山涛是人吗?你确定他不是穿越过来的。
他绝对看过剧本了。

如果山涛先生的政治主张都能实现的话,恐怕后来的一切都能避免。
可惜,并没有。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08:54:00 +0800 CST  
山涛先生既然如此有战略眼光那么为何历朝历代压根就没什么人提过他呢?反而不少人对山涛先生给出了差评。
这两点其实不难解释,首先,山涛先生特别低调。其次,是一封信的故事。
山涛在朝中多年虽然臧否人物,议定职位推举了包括和峤 羊祜这样的大神,但是他确实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后来即便官至司徒,所有人也只是把他当一个摆设来看。
毕竟竹林七贤的名头太大,这帮人看起来就是一帮文学家 哲学家 玄学家根本不实用。
人家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山涛先生就是传说中的大隐。
位列三公都没人知道他的底细,后来和别人谈论兵法,时人都认为山涛虽不学兵书却与孙吴暗合,要知道山涛老兄当时已经在朝中二十几年但是大家对他究竟会多少东西仍旧一无所知。
大隐之贤实至名归。
而山涛的差评大部分都来源于一封信,而给出差评的人大部分根本就没看懂那封信。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12:22:00 +0800 CST  
虽然山涛先生已经堪称是奇才,但是有趣的是,这最后的两个人连他自己都自愧不如。

山涛老兄的妻子是个花痴,听说山涛的基友都特别帅干脆就让山涛带来看看。
山涛一想也成,反正基友又只不是自己的得和老婆分享一下,干脆就把嵇康和阮籍叫到家里来了。他老婆就在墙上开了个孔人肉针孔摄像机看帅哥。
三个人高谈阔论了很久之后嵇康先生和阮籍先生就走了,山涛便问自己的老婆:“二人何如?”(这俩人怎么样?)他老婆想了一会儿和他说:“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 (你的才华和他们比不上,但是你的风神气度倒是和他们有一拼)说实话这是强行给山涛找回场子。山涛先生居然还挺不要脸的表示:“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他们也常常这么认为我的气度更佳)山涛,山巨源,你这么不要脸看来你家里人是知道的。
虽然以上是句玩笑话,但是山涛的才智也许确实比不上这两个人——嵇康 阮籍。

阮籍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狂士,反正狂的爆炸,狂的没边。
后世的什么郑板桥 徐文长 柳永和阮籍先生在狂的方面一比估计都得靠边站。
阮籍老兄的特点就是什么事情不靠谱他做什么,什么事情不正常他做什么。
当然,重口味除外。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18:44:00 +0800 CST  
阮籍大神不止看不起人物,连制度他都看不起,对待儒家那一套礼仪名教,阮籍根本就不屑一顾。在当时虽然属于中国历史上堪称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官方的思想钳制并不严格。主流的魏晋名士们也是嗑药喝酒天天乱侃,但是阮籍老兄的做法估计放到今天我们都不一定接受得了。
阮籍先生和王戎关系不错,这俩货经常去酒馆喝酒,喝醉了就睡在人家老板娘边上,这要是换一般人肯定受不了,但是还好老板回来一看是阮籍,知道这货就这习惯干脆就当看不见。
阮籍先生经常驾车乱跑,要跑的没路了就开哭,所谓“穷途之哭”,所以我也管他叫末路狂徒。那个世道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
当时的人对名士都是非常敬重的,社会文化也比较和谐,像阮籍这种人虽然狂傲但是大家也得尊敬他,但是阮籍大神还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货会翻白眼。
比如嵇康先生的哥哥嵇喜,此人比较庸俗,阮籍对他一看见就翻白眼,还有比如当时的名士裴楷来参加阮籍的母亲的葬礼,阮籍也是白眼相加。其实我觉得,对别人翻白眼一点都不可爱。还好当时没有竖中指,要不估计阮籍大神能对别人竖中指。
听上去,阮籍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实际上阮籍是难得一见的大才。
因为当时政坛黑暗,司马氏专权把持朝政,阮籍只能装疯卖傻,狂傲处世。
但是在他心中,却比谁都更加宁静。
他会因为年轻的生命逝去而悲痛难忍,他会因为母亲去世悲伤到甚至吐血,阮籍的生命所在就是不断用自己的生命对抗这黑暗的世界,他写的诗文没有悲愤,却满是悲愤,却胜过悲愤。
他的才华惊人,阮籍的咏怀诗堪称传世经典,词赋也是不拘一格为后世楷模。
但是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情怀和风骨,堪称魏晋风范的代表。
《世说新语》中阮籍名列竹林第一,他深知司马氏篡位之心已久,又急于收买士族之心,竹林七贤如此盛名当然是他们重点拉拢的对象,他们要借助竹林的盛名巩固统治。但是阮籍根本不想和这些国贼为伍,她是高傲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生活在司马氏统治的地方。
管宁先生倒是直接跑到辽东去了,但是阮籍不想这样。
辽东没有酒啊。
阮籍干脆就只当闲职但是又丝毫不理会司马氏的要求,无论是让他写劝进表还是想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统统喝的酩酊大醉就是不理你,司马昭先生为了和阮籍结为亲家费尽心机,谁料到阮籍老兄竟然连续喝的大醉60天,估计反正度数低也没酒精中毒,司马昭一看还是算了吧。钟会先生来看他,试探他对时局的看法。他也是扯来扯去说的是艰深晦涩,佶屈聱牙,总而言之一句话——任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你什么都别想知道。
这些人当然明白阮籍先生的意思,但是他们一方面不好说什么,另一方面,司马昭也是很清楚,阮籍是海内人望,虽然很多人很讨厌他,但是如果自己能保护他则能显示自己能够容人,所以司马昭对他也是多加保护没有加害。
但是,敢于如此藐视权贵的,又有几人?能够如此任性自然的,又有几人?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阮籍早年也是李太白一样的男人啊。
这诗与酒的生活,在剑与道中,在竹林的长啸中,他就像是魏晋的李白,天上的谪仙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3 18:58:00 +0800 CST  
在我心中,魏晋时期就像行走在光于暗的两面,黑与白只在一念之间。
虽然天下三分,政治上各国权臣秉政但是却也是贤能辈出的时期。
对比后世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跃时期,老庄盛行盖过了儒家,这个时期的名士不是后世的腐儒所能相比的,他们有才华有傲骨,有能力有胆量,后世的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低三下四之辈,奴颜婢膝之徒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纵论世间万物,悠游山川之中,却也胸怀大志有惊世之才。
这就是竹林中人,竹林中人出可匡扶天下,退可逍遥同游。完全是君子之交,完全是同道中人,虽然各执一词却又同气连枝,在这黑暗的世道之中,人们渴望着竹林的潇洒又贪恋着竹林之外的荣华,后世的那些人只知道把隐居当成终南捷径,妄图一步登天,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那份淡泊和宁静。
纵观历朝历代能如此飘逸,如此开放的时代又有多少?后世的满清朱明,只知道对文人诱惑以功名利禄,那些人皓首穷经埋头科举,有的连史记都没读过,只知道八股文章对治国一窍不通,往往又拿自己那点所谓的“傲骨”和竹林中人相比,真是可笑之极!一朝得志就鸡犬升天对人民大肆搜刮毫无廉耻可言。司马氏虽然无耻,但是尚且能尊敬士族,后世的那些明清帝王对知识分子高压政策,寻章摘句乱加罪名又岂在少数?动辄大骂杀头,反过来又说司马氏残暴无耻,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说的也是,就连那号称圣君的康熙先生对自己的儿子尚且骂他猪狗不如,又怎么能期待他对大臣的态度呢?
其实归根究底,司马氏敬重士族还是因为要依靠士族治理天下,而对于某清来说,士族不过是奴才是工具,杀了一批还有一批,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所谓历史的进步?呵呵。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4 10:23:00 +0800 CST  
后世之人一般以阮籍为竹林第一,嵇康为第二,山涛又次之为第三。
但是在我心中,我认为嵇康先生和阮籍先生应该并列第一。
我觉得他们会同意的。
在我心中,山涛是大隐之贤,阮籍是末路狂徒,而嵇康则是六如公子。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主人公李寻欢就有此号,人称六如公子。
李寻欢是虚构的而嵇康是真实的。
嵇康的这六如是:好锻如命 视名如土 爱友如己 视死如归 俊逸如仙 才高如神
古龙先生的小说是飘逸的,古龙的武学往往是一招毙命,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嵇康就仿佛是李寻欢一样飘逸的人物,李寻欢所谓的飞刀更像是一种境界,到后来李寻欢进入化境之后,摘叶飞花皆可伤人,叶孤城的天外飞仙,西门吹雪的一剑西来其实都不仅仅是一个招数而是一种境界,古龙先生笔下的人物他们就有竹林中人的影子,千面公子王怜花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美艳仿佛女子而又孤傲。李寻欢放浪形骸却始终放不下朋友,浪迹于江湖丝毫不醉心于名利却又被名利卷入其中。
嵇康就是这样的人,他仿佛是一个飘逸的公子,又仿佛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客,他像一个崇信老庄的清静无为之人,也像一个隐居世外的孤傲狂士。
他曾经立志于报国,但是他眼见司马氏篡权把持朝政,屠戮公卿,甚至杀害天子。他不屑于效忠这样的朝廷,所以他隐居,他在竹林之中逍遥,这是他的世外桃源。
嵇康的才华可谓罕见,他的画艺很高虽无传世之作但是唐人评价足以说明,他的诗歌笔锋犀利堪当后世之选,他的文章更是影响了之后的数代人,嵇康对庄子作注直接改变了老庄的研究方向,嵇康还是当时清谈之风的领袖人物见识高妙,超凡脱俗。
然而他最著名的,还是那一曲广陵散。广陵散描述的是一场华丽的刺杀,嵇康的才华就像是对自己进行的一场华丽的刺杀——道大难容,才高为累。
盛名之下必遭妒忌,更何况嵇康还是个傲世之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4 11:01:00 +0800 CST  
竹林的日子就像是一篇华丽的散文,形散而神聚,竹林之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雅,狂傲,艺术,情操。在中国重视经世致用的历史上,曾经也有一群人,他们淡泊名利,醉心老庄,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名士们已经不可重现,在现在这浮华的世道,容不下名士生存的那一片竹林了,偶尔存在也是那些俗人的作秀而已,我们没有信仰,我们不信奉老庄,不信奉儒家道家抑或是任何学派,我们相信的是名为科学的宗教,名为金钱的宗教,但是科学远不是万能的,金钱也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没有金钱和利益有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空壳,所谓的奋斗,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了一份工作,为了生存,生命从来就是艰难的,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满足了,人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我知道的是:世上竹林仍在,但是已经没有了这样一群人。
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有了。

竹林七贤的解体仿佛是一个寓言。
虽然王戎和山涛相继离开,阮籍也在司马师手下做起了闲职,但是嵇康和向秀 刘玲都没离开。他们就想在竹林里面逍遥一辈子再也不用管外面的波涛汹涌,明枪暗箭。
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是华丽的车马,少有的尊贵,车子上走下来一个服饰华美的公子,他叫钟会。
这时的钟会已经是朝廷重臣,地位尊贵,但是他却来了这人迹罕至的竹林之中只为了一个人。
他望着那个在打铁的男人,那个人衣衫褴褛,满面尘色但是却仿佛是世外的散仙。
钟会恭敬的望着这个只比自己大两岁的男人,钟会曾经写过一部书想让这个人看,怕他因人废书还偷偷地扔进他的家里,但是现在自己已经是声明显赫的重臣,朝野内外都是自己的爪牙,这个人已经故我,根本不理睬他。
“为什么?”钟会也许根本不理解,也许理解,也许还是不理解。自己已经如此显赫他居然连看都不看一眼。
钟会是愤怒的,是无奈的,他永远也不能理解。
在竹林中人眼里,名利根本一文不值,道不同不相为谋。
钟会看了很久,终于准备离开了。但是嵇康先生却说话了:“你来看到了什么?你来听到了什么?(何所见而来,何所闻而去)”
钟会冷冷的回答:“听到了该听到的,看到了该看见的。(闻所闻而去,见所见而来)”
钟会明白这个人根本不可能和他合作,不可能正眼看他一眼,钟会愤怒了。
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是个毒士,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质疑他的才华。
一个自负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别人在他最擅长的地方藐视他。
钟会的敬仰变为了嫉妒,最终变为了仇恨。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24 17:22:00 +0800 CST  

楼主:竹雅桃源

字数:348710

发表时间:2016-02-21 0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15:40:43 +0800 CST

评论数:6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