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局炼钢的情况略述

一楼百度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09 20:04:00 +0800 CST  
常有人幻想北洋可以让江南制造局无偿的给北洋大量造速射炮,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是要注意一个现实,江南制造局制造4.7英寸速射炮是用自炼钢,而自炼钢产量很低,不能满足大量制造的需求。以下单就江南制造局自炼钢的情况做一个小小的讨论。







江南局1890年,光绪十六年九月,总办刘麒祥为造新式枪炮,申请自炼钢,称“唯造炮所需钢料、钢弹造枪所需钢管,必须购自外洋…”,申请“拟即购办炼钢并卷枪筒之机器、炉座各一副”,请示“所拟购买机器试炼钢料情形,是否有当…”。时任总督曾国荃同意照请办理。


刘总办和南北洋总督都提到了在此之前的情况“唯造炮所需钢料、钢弹造枪所需钢管,必须购自外洋…”。


另一文中,刘麒祥请造全钢后膛快炮,造炮所需“所需钢料酌数定购”。此时曾国荃去世,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同意。
这两文中,刘麒祥说得很清楚,光绪十六年九月之前,江南局造枪炮所需“钢料”必须进口,为节约经费同时避免受人制约,计划开始购买机器试炼“钢料”。未来计划仿造的快炮,也要进口“钢料”。




至光绪十八年闰六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奏汇报炼钢情况,提到“仿造前后膛大炮并后膛新式兵枪,业已渐著成效。唯需用钢料仍需取资外洋…”,“…现经购办炼钢机炉一分,并在湖南湘乡县购取矿石生铁…现只炼炉一分,年需生铁矿石各八百吨,并向外洋添购大炉一具以图扩充…”
刘坤一说明,仿造兵器已有成效,只是“钢料”仍要进口。目前买了一座炼钢炉,在湘乡县采购矿石和生铁,一年各800吨。已经向外国增购大炼钢炉一座。






光绪十九年六月,李鸿章等奏,其中提到“江南局…至枪炮所需钢料,购自外洋…”,“刘麒祥等复仿西法…炼成纯钢,卷成炮管…与购自外洋者无殊…”,可惜的是“…出钢尚不能多…”。
同日,李鸿章单独奏,赞赏刘麒祥“…即以创造新式枪炮及自炼钢料为己任…”,已“…能造成新式枪炮并炼就钢料…”。
李鸿章对刘麒祥是赞赏,提到此时情况枪炮所需“钢料购自外洋”,但刘总办以造新式枪炮自炼“钢料”为己任,已经能够造出新式枪炮并炼成“钢料”。







看下江南制造局记的统计,自光绪十六年设厂,十七年开始出“钢料”,直到光绪十九年,“钢料”产量都很低,总数不过百余吨,到光绪二十年,“钢料”产量出现一个提升,达到300吨级,为什么呢,看下江南制造局记,这一年,是起用了三座炼钢炉。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的“钢料”用途,“枪支钢料、小炮料、百磅四十磅快炮料…”。看下火炮的成本计算,成本分类统计是“工价、钢料、铜料、杂料”四个部分。

如此脉络就很清楚了。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09 20:11:00 +0800 CST  

某位网友幻想江南局无偿给北洋造炮,并说李鸿章不要江南局造速射炮是因为要拿回扣。回扣的暂时放一下。本人提醒江南局是自己炼钢造炮,产量低,不能大量生产。网友对我说炼钢能力有限,拿出江南造305炮来反问我知道不知道有多重……





接着发言说能造305炮,转为速射炮足够,又发言拿出1888年的9英寸炮出来说事……于是我就很纳闷了,江南局自炼钢是1890年设厂,1891年才炼了9吨多,造12英寸炮和9英寸炮是哪一年,这是打算穿越了么?





然后让我找出进口炮钢的证据,于是我找了两个奏折,简述了下…




网友回复发言,说我引述奏折里说的“钢料”是“进口外国生铁和废钢”……接着问“知道什么是精炼么”,反问“江南产能不足,一年三四百吨炼不出?”(评,真的炼不出,不信你看江南制造局记,甲午前3年“钢料”产量加起来才一百吨出头)。





若干天后,网友发言说,“江南局甲午后没多久一年出2000多吨钢”,说我连这个资料都不看就来洗地…呃……另有网友回复他,听说年产2000吨的是1897年,距甲午有3年了,貌似不能用“没多久来形容”…
某网友给出了惊奇的回复“需不需要而已”、“需要的话可以多炼,炼多了囤货…”江南局已经富裕到了产能过剩,需要闲置产能了?刘坤一和李鸿章奏折里都不是这么说的啊?







某网友又给出了惊奇的回复,刘坤一说的“钢料”是指炼钢的原料,李鸿章奏折是我“断章取义”,目的是给他“泼脏水”……


好吧,我简单找了一下,5篇奏折禀文加江南制造局记的部分内容,刘麒祥十六年申请设立炼钢厂时说的是“钢料”必须购自外洋,要试炼“钢料”;江南制造局记里说十七年开始试炼“钢料”;刘麒祥十六年禀仿制快炮时候说的是所需“钢料”酌数定购;刘坤一十八年说明要添加炼钢设备奏折里说的是唯需用“钢料”仍需进口;李鸿章十九年奏称枪炮“钢料”购自外洋;十九年再奏刘麒祥以自炼“钢料”为己任、炼就“钢料”;江南制造局记里炼钢厂制造的是“钢料”、快炮用的是“钢料”,就连产量表的标题也是《历年炼成钢料》。钢料在不同文字材料里意思有所不同???刘麒祥说必须购自外洋的“钢料”和自己要试炼的“钢料”意思不同?李鸿章说购自外洋的枪炮“钢料”和夸奖刘以为己任的“钢料”、炼就的“钢料”都不是一个意思???呵呵呵



网友说刘坤一折里的“钢料”其意难明,就连生铁都是进口的英国货。人家金陵机器局1891年说的很清楚,“唯闻现在炼钢所用之生铁矿石等件尚向外洋购买,而刘道加意精求丞思,将来全用中土物料”。刘坤一1892年奏折就说明了,此时原料从湘乡县买,“…现经购办炼钢机炉一分,并在湖南湘乡县购取矿石生铁…现只炼炉一分,年需生铁矿石各八百吨,并向外洋添购大炉一具以图扩充…”没进口。当然,因为原书页面的原因,我只贴了带“钢料”的那一句话,网友不明真相的发散了下思维是可以理解的,然后拿刘坤一1891年的札文去怼刘坤一自己1892年的奏折。


“钢料”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哈哈哈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09 20:18:00 +0800 CST  
热烈欢迎拿史料来打脸,谢谢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09 20:18:00 +0800 CST  
某网友继续狡辩,奇妙的“钢料”。顶帖顶帖。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11 15:22:00 +0800 CST  
再多讲几句,江南制造局记里记录了15生快炮的生产工艺和工序,其中加工炮管钢坯要用15吨钢块进行加工,套箍亦同法压出车竣截断…还专门注明炮箍紧固加工的技术光绪23、4年始精,此前不能造也。15生快炮炮身重4.5吨多,消耗钢材就要30吨以上了,钢材利用率只有15%。而15生快炮还有炮架7吨,炮罩约2吨,全炮14吨(都是江南制造局记的数字)。造一门15生快炮消耗钢材在40吨以上。
按照这个效率推测,12生快炮炮管钢坯至少要7吨钢材,全炮消耗钢材也在20吨以上。
具江南制造局记记录,光绪17、18两年钢料产量不过约70吨,勉强够供给10个120生快炮的炮管钢坯。炮箍、炮架、炮罩还全都没算。
江南制造局在光绪16年刘坤一到任后,炮厂最重要的任务是刘坤一下令的给南洋炮台生产大炮,刘麒祥申请仿造快炮的时候也说明了52吨和45吨大炮的生产任务优先于快炮。800磅(52、47吨)、250磅(9英寸)、180磅(8英寸)大炮自光绪16年至20年陆续生产。

光绪24年,江南局停止制造大炮,通过地亚士洋行,为生产15、12生快炮订购30套专用设备,英国洋员设计的生产线产能是年产150快炮8门,120快炮12门。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江南局并没有完整的专门制造快炮的设备。甲午前快炮的生效效率和材料利用率,比江南制造局记里的情况只能更差更低。并且缺乏炮管套箍紧固技术,炮管如何加工都很成疑问。


某网友提出战前江南局大量生产快炮,江南制造局记等史料对此提出众多疑问。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12 10:41:00 +0800 CST  
转述下张黎源先生的文章
北洋海军与克虏伯速射炮的殊缘恰好有一本新近发现的《克鹿卜快炮图说》可以印证。这本由北洋炮法教习瑞乃尔(Theodore H. Schnell)口译,武备学堂学生段祺瑞笔录的珍贵文献中记录,某年冬月二日,北洋海军曾在威海卫黄岛实验克虏伯公司送来推销的一门120毫米35倍速射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护军统领张文宣、总兵林泰曾、刘步蟾均参加。后又于同月十三日再实验一次,巩军统领刘超佩、护军统领张文宣等参加。第一次发射4发,用时38秒;第二次发射10发。瑞乃尔对发射速度并不满意,认为“炮手尚未熟练,倘用熟手装放,每分钟可放十出”。…这次实验的结果显然令北洋海陆军官员们非常满意,显然也是促成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购买18门舰用速射炮的重要原因。


别的不说,单克虏伯120速射炮用的是整装弹,这一点在射速上就已经比阿式4.7英寸的分装弹要高了。


克虏伯120速射炮1890年广东为广乙广丙进口6门,1892烟台炮台进口2门,福建为福靖兵轮进口6门,胶州湾炮台进口5门150速射炮,克虏伯速射炮甲午前在中国的应用远比江南厂广泛。
再说下价格,江南150快炮价22750两,按1894年汇率合68250马克,克虏伯150速射炮报价61150马克,合同列5%明扣,九五净扣(打95折),实记58092马克。江南炮比克虏伯产品贵了17.5%,贵出350发开花弹。这叫价格没有优势?江南的价格还是在光绪23、4年掌握技术,24年进口了30台专门设备的生产持续十年的情况下得来的。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12 20:47:00 +0800 CST  
我说过,钢材产量低限制快炮生产,另外江南局作坊式的生产也限制了


分别分析一下
你说日出3吨的炼钢炉可以每年出产千吨,我认为并非如此。
甲午战争最需要军火的两年,江南局钢材产量在15吨炼钢炉使用后,也没有达到你说的那种“理论产能”。光绪20、21年,炼钢坯动用外洋物料价值53900两,而制造枪炮子药动用外洋物料价值439200两。枪炮子弹,钢材都是非常重要的,产量有限,进口是必须的。3座炼钢炉也没达到你1座3吨小炉的“理论产能”。






光绪24年,江南局自己汇报,炼钢厂2000吨就是机器能力的界限了。而如果按你的算法,日出的15吨炉子一年300天就是4500吨了,而实际江南局此时炼钢炉至少4座。显然,产能不能像你那么计算。






再说一下加工能力。


因为缺乏专门设备,江南局快炮加工能力也很差,以致于海防吃紧的情况下,“督饬员匠,赶速加工,认真制造”,15生和12生快炮产量也上不去。也正是在这个咨文后,江南局花巨额资金进口36件生产设备,其中30件是用于15生12生快炮生产。使未来能够年产15生8门、12生12门。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13 00:32:00 +0800 CST  
你执着于原料问题,我挺奇怪。
对原料的讨论源自我说1892年还要进口炮钢,你说刘坤一说的钢料是炼钢原料。并找材料来试图证明。
我找了一堆“钢料”的材料出来,包括你引用江南局钢产量的统计表名称都是《历年炼出钢料表》,证明刘坤一等人说的钢料就是钢材。
探讨造炮消耗钢材情况,证明了1982年钢材不足。炮身重4.5吨的15生快炮炮管钢坯要用15吨钢块。采用完全相同制法、炮身重约2.5吨的12生快炮炮管钢坯要7吨钢块(且不管炮箍技术怎么搞),应该是差不多的。炮箍炮架炮罩全不算,1892年造的10门12生快炮,仅炮管钢坯一项就能把1891、92两年的钢材产量全部用掉。
而且相比炮管,炮架是制造难度更高的部件。15生快炮炮身4.5吨,制造完成后炮重7吨、炮架重7吨,合计14吨。12生制造完成后,连炮带架合计7吨应该是合理的,我前面推算12生快炮要消耗钢材20吨以上。1892年造10门12生快炮,除两年炼钢产量约70吨,自给率最多只有30%,不足的钢材只能依靠进口。也就是1892年刘坤一奏折里说的“唯需用钢料尚须取资外洋”。
就是这么个情况。
另外,江南局还制造了快炮钢弹,别说什么开花弹,一发炮弹,除了那么几磅火药加条引信剩下一坨钢。这都是要消耗钢材。如果1892年产63吨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有意为之控制产量,那刘总办加钢厂负责人消极怠工,杀头是跑不掉的。
所以,炼钢原料的讨论可以暂时搁置,以后有兴趣再另说吧。

楼主 多特蒙德fly334  发布于 2019-03-13 09:07:00 +0800 CST  

楼主:多特蒙德fly334

字数:2962

发表时间:2019-03-10 04: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2 13:40:03 +0800 CST

评论数:10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