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你不曾见过的动物......



蓝马羚,非洲最早消失的大型哺乳动物,曾经生活在南非东南海岸的大草原上,19世纪灭绝动物之一。


蓝马羚最早被发现于1719年,但那时候已处在灭绝的边缘。当欧洲殖民发现它们时,其分布地已很少。瑞典自然学家卡尔·佩特·屯贝里记录着1774年已指蓝马羚数量很少。当时猎人及农民是为了它们的毛皮而猎杀它们,虽然其肉也很美味,但因不怎么肥美,一般都只是作为狗粮。


德国动物学家马丁·利希腾施泰因指最后的蓝马羚是于1799年或1800年间在斯韦伦丹被杀。


蓝马羚也成为历史记录以来在非洲灭绝的第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16 10:36:00 +0800 CST  


大海牛,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


1741年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在白令海峡发现,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而在仅仅过了27年之后,大海牛灭绝。


原因是:
在人类发现它们后不久,白令海地区拥入许多猎人,这些人的目标是捕杀生存于当地的海獭与北方海狗以获取毛皮,而为了补给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剧。他们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


部分学者认为,海獭的减少可能也是大海牛灭绝的原因之一,但是海濑的减少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捕杀而导致的。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16 10:40:00 +0800 CST  


大海雀,是一种不会飞的水鸟,曾广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个岛屿上,其外观与企鹅很像。


500多年前,欧洲的早期航海家们,在北极附近的一些岛屿上发现了它们。对于饥肠辘辘的船员来说,它们简直就是快餐店,人们开始大量捕杀大海雀,年复一年,成群的大海雀惨遭杀戮。


但是,这并不是大海雀灭绝的首要原因。实际上,人类在18世纪对大海雀的系统捕杀、才是导致悲剧的真正缘由。当时,人们出于一种特殊理由而长期居住在岛上,并四处屠杀这种海鸟。在欧洲人到达这里200年后,人类捕杀的动机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获取食物转向了羽毛。


它们的遭遇逐渐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与关注,稀少的大海雀成了人们努力搜寻的目标。而当时正处于一个搜集标本的黄金时代,一些自诩为绅士的人们都想拥有大量的自然收藏品,例如动物标本,鸟类标本,以及鸟蛋。与此同时,世界各大博物馆也对这样的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在大海雀日益走向没落的时候,人类疯狂地迷恋上了博物学,开始四处搜集不同物种。由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们由于无知、而将大海雀逼上了绝路。


于1844年左右,大海雀彻底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17 10:43:00 +0800 CST  




台湾云豹,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它们的身体两侧有云状的暗色斑纹,它们在丛林里生活,很不容易被人发现。


1940年以前,台湾地区仍然有几千只左右台湾云豹生存,之后由于人们发现云豹的皮毛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而且云豹的骨头也被人们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人们大量捕杀。


而且当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栖息地,终日食不果腹,许多被饿死,而有些则跑去偷食人类的家禽,因此很多被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台湾最后一只野外云豹的资料,则是出现在1983年,当时东海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在一个原住民猎人的陷阱中发现了一只已死亡的幼豹。之后再也没有过它们的踪迹,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台湾云豹已经灭绝。


但是后来一直有断断续续的消息说见到台湾云豹,只是一直未被证实。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它们可能还存活在深山里的某一个地方,但是人们却一直没发现它们的踪迹。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18 11:06:00 +0800 CST  


加拿大荒地盘羊,曾广泛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的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南北科他地区和怀俄明州。


19世纪中期,由于欧洲拓荒者不断涌入落基山脉,发现它们的肉味道非常鲜美,而且头上的羊角非常奇特,因此大量捕杀它们,加拿大荒地盘羊从此遭受到了灭绝的灾难,在拓荒者的眼里,加拿大荒地盘羊不仅仅是美味的肉食来源,巨大的羊角还是他们的荣耀,他们籍此炫耀自己。


到了1910年,加拿大基本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踪迹了。之后在1911年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19 12:48:00 +0800 CST  


斑驴是曾经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种马属动物,它们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草原斑马的亚种,后面才被证实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是17世纪灭绝动物之一。


斑驴曾经广泛的生活在南非的南部,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之一,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


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但是欧洲人并不象当地人那样喜食斑驴肉,而是看中了斑驴亮丽的皮毛。他们大量猎杀斑驴,剥下皮做成标本运回欧洲市场出售,当时欧洲人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倍感兴趣,于是许多人收购斑驴标本,一时斑驴标本价格昂贵。由于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来到非洲猎杀斑驴,使斑驴数量进一步大量减少。


19世纪70年代,斑驴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时欧洲人就捕捉活斑驴运回欧洲,试图人工饲养繁殖,但是由于不适应生存环境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


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在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动物园。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1 10:54:00 +0800 CST  


北美旅鸽,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为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北美地区的旅鸽曾经多达50亿只,如今,剩下的只有一个纪念碑,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17世纪之前,有多达50亿只旅鸽生活在北美地区,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


17世纪,拥有先进技术的欧洲人占据了美洲,他们砍伐森林造成旅鸽失去栖息,并且开始大量猎杀它们,旅鸽因为肉味鲜美,成为这些开拓者的食物,旅鸽的噩梦开始,在当旅鸽的肉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大规模的商业捕杀开始。


到了17世纪末期,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但是人类的枪声却完全没有停止甚至没有减少。虽然动物保护主义者开始呼吁保护旅鸽,在密歇根州通过立法,在旅鸽筑巢地两英里范围内不许使用捕鸟网,但这项法律却没有被严格执行。


1900年,在俄亥俄州派克县的郊外林地里,一位14岁的少年猎人用自己的气枪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鸽,这是至今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鸽的记录。


最后剩下的一对旅鸽在留下一个幼雏和几个未孵化出来的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给它们的幼雏起了一个名字叫“玛莎”,1910年,所有人工饲养的旅鸽陆续死去,只剩下“玛莎”独自活在世上。


1914年,玛莎倒在动物园的笼子里,这种曾经多达50亿只的鸽子,在人类的疯狂屠杀下,在短短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2 10:42:00 +0800 CST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岛,作为鸟类消失的典型,渡渡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7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


关于渡渡鸟的灭绝有两种说法。


1.人类活动导致之说


在15世纪以前,岛上的渡渡鸟数量非常多。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殖民者相继在毛里求斯定居之后,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不仅他们带来的猪、狗、猴、鼠等动物开始捕食渡渡鸟的卵和雏鸟,而且他们也开始对大片森林进行砍伐和对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进行大肆猎杀,开始时,欧洲人每天可以捕杀到几千只到上万只渡渡鸟,可是由于过度的捕杀,很快他们每天捕杀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时每天只能打到几只了。最后终于导致渡渡鸟于1690年前后绝灭。


科学家认为,打猎和任意猎杀是造成渡渡鸟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但是老鼠、猪和其他家畜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加速了渡渡鸟的灭绝。大鸟产在地面上的蛋和那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鸟很容易遭到攻击,变成外来物种的食物。另外,栖息地的破坏也是个关键因素。


2.自然灾害之说


最新的资料表示,由于科学家在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发现一个大型的渡渡鸟墓穴,这为解开渡渡鸟灭绝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科学家表示,现有的证据显示,这些鸟类动物可能是死于一场自然灾害,而当时人类尚未登上这个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一最新发现并没有对人类猎杀理论进行反驳,但科学家相信渡渡鸟的大规模死亡可能是由飓风或洪水引起的,而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要早于人类迁徙到该岛的时间。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3 10:39:00 +0800 CST  


基奈山狼,因只生活在美国的基奈半岛,因此也叫基奈半岛狼。曾经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近代狼亚种和犬科动物,比现存最大的犬科动物北极狼还要大和重。


16世纪之前,在基奈半岛生存着大约有2万只的基奈山狼,16世纪后期,英国人来到了基奈半岛,他们将狼其视为邪恶的象征并进行大量捕杀。在之后的300年之间,大约有3万余被人类捕杀。到20世纪初期,基奈山狼仅剩几十只,不幸的是,那时候基奈半岛开始涌起了一股淘金热,人们疯狂地涌进基奈半岛,促使更加大力度地打压和捕杀基奈山狼。


到了1915年,已经基本找不到基奈山狼的踪迹了,最终在1925年被认为完全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4 11:24:00 +0800 CST  


花袋鼠,曾经广泛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广阔的草原上,它是袋鼠中形态最美并且跑得最快的一种,奔跑时可达到50公里,而且耐力很强。


澳大利亚当地土著人虽然吃袋鼠肉,但是因花袋鼠奔跑速度快,它们比体型大的袋鼠更难捕捉,因此花袋鼠的数量一直很多。


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他们带来许多家畜,发展畜牧业,由于袋鼠会影响家畜的生存,于是当时的政府悬赏捕杀有袋类动物,每捕到一只奖励6便士。因此,这对于当地贫困的人们来说真是最好的赚钱方式,而且花袋鼠的皮毛华丽,十分珍贵,从此花袋鼠遭到毁灭性的捕杀,1910-1920十年间,野生的花袋鼠在人类的疯狂捕杀下只剩下了10几只。


到了1923年,当人们想到应该对花袋鼠加以保护时,却只有4只存活下来的花袋鼠。1927年,一只雌性花袋鼠在被狗袭击的时候被人们救了下来,但是它也在当年死掉了,成了最后一只丧生的花袋鼠,之后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5 10:41:00 +0800 CST  


阔嘴鹦鹉,也叫毛里求斯冕鹦鹉,是一种体型很大的鹦鹉,为毛里裘斯特有的种类。


由于对阔嘴鹦鹉没有太多的记载,只在一些生物学家的日记和通过一些图画记录了解到,毛里求斯冕鹦鹉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大量的猎杀,还有由于人类贸易带来的猪、长尾猕猴及大家鼠等动物掠食所致,于1650年销声匿迹,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7 11:10:00 +0800 CST  


巴巴里狮子,是近代狮子的第二大亚种,仅次于开普狮,曾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五国。


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巴巴里狮子被大量抓到古罗马斗兽场去当作斗兽,让几百名手持长矛、利剑和兽网的角斗士和这些狮子撕杀,供人们娱乐,虽然没有当时角斗士伤亡人数的记录,而当表演结束时,几百头雄狮已倒地而亡。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它们的数量大量地减少了。


随着人类对北非自然环境的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同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越来越大,20世纪初,除了摩洛哥境内寒冷的阿特拉斯山区残存着一个巴巴里雄狮种群外,数量不足600只,其余的都已灭绝,但人类仍然在无情地捕杀着它们。


到了1914年,巴巴里狮已经不到150只。


1922年,随着最后一只野生的巴巴里狮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在非洲北部生存了几千年的巴巴里狮终于在北非销声匿迹,巴巴里狮也随之宣告灭绝。


但1965年以后人们陆续在不少马戏团或动物园发现了很多血统不纯的巴巴里狮子。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8 10:30:00 +0800 CST  


粉头鸭,曾经分布在东印度、孟加拉国及北缅甸等地的长草森林低沼地及池中。


据记载,粉头鸭的消失可能是因栖息地的破坏,人类清除森林和湿地农业土地转化摧毁了大部分粉头鸭的栖息地。由于本来它们的种群数量就比较少,原因不明,加上粉头鸭被当作观赏鸟,遭到人们的大量捕猎,因此数量不断减少,最后一次于1935年被观察到,并被猎杀,标本存放于印度南部金奈的博物馆内。另外,一批粉头鸭曾于加尔各答被饲养及存活至1945年,但不知为何没有繁殖下来。


之后在1960年代有几次未证实的报告。1988年,有人指在雅鲁藏布江发现粉头鸭的踪迹,但却不足以将它们从灭绝的行列上除名。以往亦有报告指在迈立开江及亲敦江发现粉头鸭,但却未被证实。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29 10:49:00 +0800 CST  


墨西哥灰熊曾经是墨西哥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在墨西哥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19世纪,在墨西哥的森林中还随处可见灰熊,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开始扩张生活范围,于是大量砍伐森林建立农场,牧场。墨西哥灰熊因失去家园而无处觅食,不得不进入农田偷食农作物,因此受到人们的憎恨。


人类为了保住自己的粮食,开始了捕杀灰熊的运动,一时间,这项运动在全国上下迅速开展。


到20世纪50年代,短短的十几年间,墨西哥灰熊由于人们的大量捕杀,已经所剩无几。而此时贪婪的人类又注意到灰熊的胆、掌、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仅剩下不多的灰熊没能逃过人类新一轮的捕杀,虽野生动物保护者开始宣传保护灰熊,但是为时已晚。


1964年,墨西哥再也见不到了灰熊的踪迹,墨西哥灰熊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30 10:50:00 +0800 CST  


南极狼,是南美洲福克兰群岛唯一一种陆栖的哺乳动物。由于当地以畜牧业为主,因此遭到人们的大量捕杀,最终灭绝。它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已灭绝的第一种犬科动物。


在19世纪以前,南极狼生活于福克兰群岛上,由于影响到当地的畜牧业,牧民们开始捕杀南极狼。


1833年,英国政府对福克兰群岛的霸占更加速了南极狼的灭亡。英国人的侵入并没有使当地牧人停止对南极狼的捕杀,而是和当地牧民一起组成了强大的灭狼队伍。牧民们用英国人带来的枪支对付南极狼,之后,南极狼被当地的牧人和英国人彻底消灭了,于1875年宣告灭绝。


南极狼的灭绝,当地的食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迅速繁殖,数量日益增多。它们大量啃食,破坏草场,使原来丰美的草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失去草场的牧人不得不另寻他业,这也是人类自食其果。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5-12-31 10:57:00 +0800 CST  


留尼汪椋鸟,是留尼汪的原住民,生活在潮湿的沼泽森林及海岸山区树林中。


由于对留尼汪椋鸟的记录比较少,而它们减少的记录可以在19世纪自然学家的信中可以见到。


据记录,它们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大家鼠的入侵,而引入家八哥来对付蝗虫亦令它们大量减少。


加上它们以咖啡果为食以及肉质鲜美,因此被人类大量猎杀。19世纪初人类的活动造成森林的破坏致使它们栖息地的减少也导致种群数量的不断下降。最后的留尼汪椋鸟于1837年被猎杀,最终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6-01-04 10:59:00 +0800 CST  


爪哇虎,曾经广泛的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是除巴厘虎(也已绝灭)和苏门答腊虎(保护现状极危)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种虎的亚种。


20世纪初,爪哇岛上生存着近万只爪哇虎,荷兰殖民者来到印尼之后,为了得到老虎的皮毛和骨头,开始进行疯狂捕杀,致使爪哇虎的数量在40年内减少了8000多只。


20世纪中期,印尼宣布独立之后,爪哇岛上的人口猛增,虽然偷猎现象减少了很多,但是需要很大活动范围的爪哇虎和人类的活动范围冲突,爪哇虎数量不断减少,据记载,那时候剩余的数量不足50只。


20世纪60年代,爪哇岛上的爪哇虎已经所剩不足30只,而人工饲养下的爪哇虎这时还没有繁殖成功。


20世纪60年代末,数量不足20只的野生的爪哇虎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出现严重的种群隔离情况,相继在孤寂死去,或者被偷猎者杀害。


20世纪70年代,爪哇岛保护区里剩余的几只爪哇虎也相继死去,1979年,也是最后一次有人亲眼目击到野生爪哇虎,此后野生的爪哇虎便没有了任何消息。世界上最后一只野生的爪哇虎估计死于1982年。


20世纪70年代印尼爪哇岛的动物园还有4只爪哇虎,均为雌性。1983年6月,最后一只人工圈养的、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只年迈的雌性爪哇虎在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了。


印尼政府于1988年宣布爪哇虎灭绝。


迄今还不时有目击爪哇虎的传闻,但都未获得证实。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6-01-05 10:54:00 +0800 CST  


恐鸟,一种不会飞行的鸟类,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新西兰,在300多年以前,巨型恐鸟可称得上世界第一高鸟。18世纪初仍有几万只存活,在18世纪中期数量飞速下降,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


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大约700多年前,首批人类来到新西兰,他们是波利尼西亚人,发现新西兰岛上有一种无翅的鸟很容易捕杀,可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种鸟就是恐鸟。成年恐鸟高达3.5米,重达250公斤,肉多而鲜美,因此大量捕杀恐鸟,之后在六个世纪之内,恐鸟数量飞速下降,到了1800年代几乎踪迹全无,估计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

虽然一些人认为恐鸟的数量在人类到达前便已经开始减少,不过恐鸟的绝种主要还是认为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的猎捕和开垦森林有关。在人类抵达之前,恐鸟的主要猎食者是哈斯特鹰,世界最大的老鹰之一,也绝种了。

但是最新有研究表明,恐鸟在人类到达之前,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在1000年前,新西兰北部和南部的岛屿上生活着大约300万至1200万只恐鸟。人类约于1280年首次到达那里时,恐鸟数量已经不足15.9万只了。

研究人员提出几个可能的依据:

1.在新西兰北部岛屿中心的陶波湖周围,火山经常爆发,一而再再而三地毁坏当地恐鸟的生活区。

2.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已经有天敌了,如新西兰的一种巨鹰。

3.疾病流行,比如禽流感、沙门氏菌或者肺结核等病的传播,这些疾病是由候鸟从澳大利亚和其它地方带到那里的。这个也是比较有说服力解释。

但是,无论提出怎样的依据,恐鸟的灭绝,人类肯定难辞其咎。如果人类没有到达那个地方的话,恐鸟的数量是能够反弹的,由于人类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对恐鸟进行猎杀,使它们的数量进一步下降。科学家对恐鸟数量动态变化的模拟实验表明,当时成年恐鸟的死亡率很高,而出生率很低。死亡率高可能与天敌(人类是主角)对这种缺乏自卫能力的动物的大肆捕杀有关。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也有一定的责任。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6-01-07 10:48:00 +0800 CST  


德克萨斯红狼,曾经生活在墨西哥沿岸,暗红色的皮毛让它们看起来格外的显目。


20世纪之前,德克萨斯红狼曾经广泛的分布于墨西哥沿岸,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发展农业美国的农场主大量开荒造地。甚至大片的森林也被开垦出来,当地生态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德克萨斯红狼栖息地急剧减少,正常的繁衍与生存状态失去平衡。


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德克萨斯红狼成了美国农场主的死敌,它们不断被猎杀。由于德克萨斯红狼数量越来越少,在找不到同类的情况下,它们不得不同其他种类的狼,特别是北美郊狼杂交,从而引起种群特性消退。


1970年,最后一只纯种的德克萨斯红狼死在德克萨斯和墨西哥不远处的海湾,之后再也没有德克萨斯红狼的消息,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6-01-08 10:36:00 +0800 CST  


西袋狸,小型袋狸,跟袋狸属的东袋狸相似,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动物,据记录,从低地雨林和耕地至沙漠和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都有它们的踪迹。


西袋狸曾经是澳大利亚数量最多的袋狸,由于它们偶尔会食一些植物的根茎,因此往往会毁坏农田和花园。一直以来,人们把它们当作害兽大量捕杀。19世纪后期,随着人类活动的区域扩大,人们大量砍伐雨林和垦荒种田使袋狸的数量骤减,但人们的捕杀行动及破坏它们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停止。最终在1910年,西袋狸销声匿迹,宣告灭绝。


资料来源于动物笔记。

楼主 backpackerlin  发布于 2016-01-11 09:54:00 +0800 CST  

楼主:backpackerlin

字数:41309

发表时间:2015-12-16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1 09:51:29 +0800 CST

评论数:27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