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生贺】略谈VOCALOID的同人基因

初次见面,我是G。初音未来今天发售十周年,真是可喜可贺。在这个好日子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对VOCALOID圈子的一些观察和见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44:00 +0800 CST  
【一】在同人的田野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包装好的娱乐内容,而是希望以某种形式与作者进行互动。不只是购买CD,还要参加演唱会、各式各样线下活动,等等。可以说,在优质娱乐内容的前提下,互动方式是决定娱乐圈子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用最近热议的“老戏骨”和“小鲜肉”打个比方吧。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很高,但对年轻人来说太“高高在上”了,其吸引力自然就并不如新一代偶像们大;这种高高在上就是互动不畅所带来的,他没有条件营造一种亲和的氛围,所以尽管功夫过硬,却反而在市场竞争下占下风。
说回同人的话题。同人圈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受众和创作者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是别的娱乐圈子所没有的:那就是创作本身。二次创作,作为“创作者”和“受众”的特殊纽带,最大限度地模糊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使本来对立的两个群体融合成了一个复杂而模糊的娱乐共同体。
在同人圈里,创作的涵义也被无限的放大了。仅细数一下和VOCALOID有关的创作方式就有:写文、绘画、Cosplay、摄影、音乐创作、3D视频制作、视频剪辑、唱歌、跳舞、乐器弹奏;广义一些的还包括:翻译传播、字幕制作、オタ芸、特效弹幕等等。科教发展和信息流通使创作门槛一再降低、创作能力不断提高,几乎每一个同人受众都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个社区贡献创作力量。
(更进一步的,在同人界隈内,小到一个捏他、甚至一个表情包的传播,都会对圈子产生影响,都是这个共同体的文化记忆的一次自我认识。每一个参与者的行动都拥有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一个圈子的力量,这是更为广义的同人精神)
唱见A喜欢P主B的歌曲,他可以自己演唱后制作成视频投稿;而绘师C又可以以唱见A为题材创作绘画作品投稿。正是一条条复杂的再创作链条,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受众二元模式,使同人圈的人获得最大限度地浸润感。
尽管同人创作,尤其是二次创作未必有顶尖的水准,但这种自由、开放、高黏着力的环境仍然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或者说,这反倒契合了流行界一个永恒的悖论:老百姓就是喜欢俗的,制作水准比不上专业团队,反而更好,更有听头。这不是鄙视V听众的审美,这是普遍现象,要是当年大家都只吃高雅的交响乐,爵士、布鲁斯和整个流行圈现在还活在非洲。所以不要轻易瞧不起什么最炫民族风、什么小苹果,那说不定都有讲究。
VOCALOID正是在同人氛围浓厚的niconico起家的。可以说初音未来的身体里,潜藏的是同人的灵魂。当然,这不是全部,不过今天的主题只限定在同人这一领域里。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44:00 +0800 CST  
【二】你叫什么P?

VOCALOID圈曾经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那就是作者的名字反而是观众给起的。各位能报出多少P名呢?这看似简单有趣的现象,实际上在一个侧面反映了VOCALOID早期社群的风貌。
早期的VOCALOID圈,是一个极致的同人创作圈。通过nico的匿名弹幕,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观众的最真实反馈——不,更极端的说这些弹幕本身就构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观众给每一个P主起P名的这种颇为娱乐的行为,也是同人社区的风貌所决定的:因为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投稿者和他们一样,都是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看视频的人和投稿视频的人没有高下之分。P名只是区分社区里不同个体的一个带有很重揶揄味道的外号。
虽然大家可能司空见惯,但这一现象在非同人环境下其实是不可理解的。比如米津玄师出道了,突然有一个听众说要不我们管他叫ハチP吧!大家说行啊不错,后面出了新专辑,名义就这么写了,这显然于情理不通。因为艺术家的艺名在某种程度上是赖以吃饭的门面,精心设计都来不及,岂有随便乱定的道理。但在VOCALOID圈子里却发生了很多次,大家都习惯了。因为在当时,无论作者还是听众,没人真的把它当回事,都当个玩笑娱乐掉了。被起了个很搞怪的P名,本人还高兴得不行,觉得自己有人气了。当时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当时的作者们与观众之间,作者和作者之间,没有太大的隔膜。头一天好好的在上传自己的原创曲,可能第二天突然就去跟别人搞翻唱了,第三天又去做动漫MAD,这都是常态。因为包括V家在内这都是整个nico的同人娱乐的一部分,没有明显的区分。
超一流P主里面,最后一个继承了“观众定下P名”这个传统的的有可能就是じん(自然の敵P)了。从那以后,为P主定P名这一活动似乎就突然失去了市场,也很少有新人被冠以非常独特新颖的P名了。但至少到那附近的一段时间为止,VOCALOID圈子还是比较按照同人化的模式来运作的。
一个节外生枝的话题:VOCALOID和nico可以说是相生相伴,而nico就是当时最新锐的次文化集散地。可惜的是,nico站的同人创作传统却确实的正在逐渐消亡,或者说正在逐渐被套餐式的流行文化所替代。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提了。况且VOCALOID在形成了自己的同人次文化圈之后,也独自走上了和nico站不一样的道路;但是这个同人圈能够成立本身无疑确实是要感谢nicovideo这一平台的。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44:00 +0800 CST  
【三】“初音家族”,不存在的。

二次创作比原创方便的一点是,它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框架,使得你不需要为了讲述自己的故事从头搭建一个舞台。原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情节配置,均可以自由取舍(没错,你甚至可以舍)。一般而言,在作品优秀的硬件基础上,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适当宽松者,最适合二次创作者发挥;当这些条件不满足时,同人社群在二次创作时就会对原作适当改造使其满足这些条件。
两个同人巨擎——东方和舰娘,二者在这两个要点上符合的都比较好,从而积淀了一批优秀的二次创作设定(包括大小姐一地威严、辉夜是NEET、赤城的吃货属性等等)。这些二次设定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这就在原作的框架下提供了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度,从而进一步为二次创作提供了便利。
但是VOCALOID呢?人物性格一片空白,故事情节一片空白。这就有两条路线:一是在已有的叙事歌曲的剧情上进行创作;二是创造一个泛用的VOCALOID剧情平台。走第一条路线的很多,这对擅长叙事的P主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回忆一下前几年的小说化风潮吧!连恶P这种档次的作曲家,都能捧成百万大佬,更别提后来经过商业资本全副武装的150P和じん了。可见叙事歌曲在同人领域有多大的号召力。
当然走第二条路线的也不少,而且确实造出了一个还算像样的模子。
虚拟歌手们按照发行厂商分成几个“家庭”;Crypton的制品最多,MEIKO和KAITO是大姐和大哥,初音、镜音、巡音是一家人;隔壁I社发行较早的神威和GUMI也经常被纳入故事框架里;其他音源(包括UTAU等其他引擎)酌情纳入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发生了很多现在看来幼稚无比的事情,比如每一个新音库得找一个象征物,初音对应大葱、神威对应茄子、KAITO对应冰淇淋、巡音对应章鱼(!)等等,如数家珍。再比如,包括性转换角色在内,对所谓“亚种”抱有极高的热情,比如弱音(这位姐姐宝刀不老,至今还活跃在某站某区)、亚北以及其他亚种。我记得贴吧里数年前有人因为不堪大量问亚种的帖子,整理了大大小小约千余亚种,可以看出当时爱好者们在这方面下了多少过剩的努力。
这不就是小白们经常研究的所谓“初音家族”吗?
当然诸如“初音家族”和“VOCALOID家族”等都是特别没有水准的名词,但这个模糊而原始的泛用设定却切实的深刻影响了早期的VOCALOID同人圈。而这些看似幼稚的举动,正是早期VOCALOID民在艰难地开拓这一同人领域的各种尝试。有了这些尝试,那些包装盒上的二次元人物才真正变成了可以用于创作的同人素材。
对当时的创作者来说,这种程度的舞台,已经足以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才能,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45:00 +0800 CST  
【四】为谁而作?为谁而听?

人的创作欲望是无穷的。买了一款能唱歌的软件,就注定不可能反而被这个软件所束缚。上面提到的所谓“公认设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狂热和滥用之后,泡沫无可避免的会破裂。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随后而来替代它的东西是什么: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目光从初音这样的音源角色上转到P主本人身上。
在初音早期,像baker这种不依赖初音未来的角色特性的音乐作者还不多;但随着讲述自己独特价值观的优秀作者的不断加入,像wowaka、ハチ这种无视角色特性、反而彰显自己强烈个性的作者开始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VOCALOID圈的主流。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P主一方面的变化,而是听众群体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最早期的一批VOCALOID粉丝或多或少普遍都有二次元同人经历,因此在使用自己固有的思考回路来对待圈子;而随着初音的爆红,吸引了一批直接接触VOCALOID的听众。而随之引进的,则是一种新的模式,或者说,大家最熟悉的老路子。
听众的欣赏模式,在2009年开始从“整个VOCALOID生态圈“逐渐的向”自己感兴趣的P主和内容“开始演变。P主的地位从VOCALOID圈子的搬砖工逐渐拔高成了圈子的绝对核心,甚至开始形成自己的粉丝小团体。当然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关系,而只是一个大致的走向。这一变化体现的最剧烈的时期,是从GUMI的几大神曲霸占周刊开始,到VOCALOID3音源的大量推出和所谓”金克拉“三足鼎立的这一段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像mikuru396、くちばしP这种远古时期算颇为有名的大佬的P主现在已经鲜为人知,就是因为他没能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维护属于自己的势力和圈子;而“初音家族“式的歌曲创作也逐渐萎缩,最后能打的我记得好像就剩下一首铃酱闹。
创作者-听众的上下关系逐渐重新回到VOCALOID圈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曲绘和动画开始变得华丽和富有辨识度。用nico自己开发的简单视频制作工具制作的音乐视频,基本在曲绘PV这个大三角都有高水准(或者至少两个有高水准)的作品的打压下没有了生存空间。
随后发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随着点对面式的P主追捧风潮的到来,资本迅速全面介入VOCALOID圈,在几年时间里吸纳了大量的一线P主进行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与此同时,没有被资本眷顾的P主们有的各奔东西,有的仍然在鬼一样的再生数下坚持发歌。
这是不是好事?看官自行判断。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45:00 +0800 CST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50:00 +0800 CST  
【六】彷徨于后衰落时代

一直以来,衰落的诅咒作为幽灵萦绕在圈子的周围,人们或是戏谑或是当真,却总也绕不开这个话题。窃以为,探讨这个问题的人,都没有把自己视作VOCALOID的参与者。极端一点说,认识的P主都投稿了就复兴、都没投稿就衰落,那你听的其实并不是VOCALOID,而是你关注的那一块小天地而已。VOCALOID在早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变化,但他仍然延续到了现在,并还在不断给我们贡献优秀的作品。
现在VOCALOID的秩序显然已经不是过去那样了,你对一个2017年的V家厨说我控鱼葱或者茄冰,就算他听懂你在讲什么,估计也会对你的学历产生质疑。音源之间只保持最低限度的人设关系,P主的动态和周刊的趣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诚然,伴随着P主个性张扬和资本的大量引入,VOCALOID圈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把原本的VOCALOID同人泛大陆撕裂成了若干较大的圈子和星罗棋布的小岛。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其中一到两个圈子里,而当这些圈子的作者们渐渐离开V、而听众又不愿寻找新的大陆的时候,自然就会感觉到压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岛屿不存在,也不意味着这些小岛代表的作者对V圈不重要,亦不意味着没有新的优秀作品诞生,更不用说在“nicovideo音乐”这一类之外,VOCALOID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生存空间。
所谓衰落,只是因为人的视角不同而流变成的一个谣言罢了。
当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没有能力去观察全部VOCALOID投稿。这就又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作为一个同人圈子的参与者,我们能相互为别人做点什么?
偶然听到好听的歌曲、绘图或其他作品,和朋友们分享,这就是救圈。周刊是一个寻找良曲的好渠道,但不宜过于迷信,主要还是听曲子。
保持一个自己的审美观念,这就是救圈。
善待每一个同好,不忘初心,这就是救圈。
希望大家每天开心。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50:00 +0800 CST  
【七】后记

十周年本来什么都不打算做,但感觉不是很合适,就把以前记下来的一些见闻和思考挑出了几个,用“同人”这个线索贯穿起来,添了血肉缀成一篇不知道什么定位的东西。当然光着一条线索肯定不足以概括包罗万象的V家,但是再往下做可能就会失控,因此还是到此为止。
我在国内入V坑算是比较晚的一批了,而且中途亦没能全程保持密切关注,因此可能或多或少有些纰漏。而且这篇文章写的也有些赶,文法之类的细节错误可能也在所难免。总之希望各位同好参考。
另外放个卫星吧,我的其他想法在近期可能会整理成三篇左右跟这篇文章篇幅差不多的文字陆续发出来。也欢迎其他有想法的大佬,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有交流才能加深各自理解。
是亦不可以已乎?




PS 怎么7201年了百度还乱吃回复的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09:51:00 +0800 CST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46746837098758
微博链接,务必赏脸,有微博不转发的封号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8-31 10:03:00 +0800 CST  
什么时候你们学会不再用“踩”和“捧”这两种思维定式来评判一个事物,才能真的开始有所收获

楼主 GlaDOS_Nice  发布于 2017-09-01 01:01:00 +0800 CST  

楼主:GlaDOS_Nice

字数:5346

发表时间:2017-08-31 17: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1-17 16:47:42 +0800 CST

评论数:22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