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网络上盛传的宋朝人口一亿论

当今网络上宋朝的“繁荣”已经是个超越整个人类古代发展水平的中国各色网民的“共识”,这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犹如吹了气球一般以极速膨胀,无数宋朝的“经济神迹”在网上自然是快速飞奔,越飞越离谱,而学界的成堆关于宋朝的争议甚至是否定的话题在中国网络上干脆都已经变成了“定论”。而国内宋史学界对这种现象极速乃至已经失控发展的反应也是始料未及,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对此进行批驳。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学界对于网络飞速的发展反应慢了一拍,另一方面,也是网络上以知乎,天涯和绝大多数贴吧为代表的论坛里蹦出来的那些关于宋朝历史的观点大多实在太过荒唐无稽,学界几乎无法想象这些笑话一样的观点能如此迅速地传播开来,甚至发展到反向影响学界中的部分投机人群。

用魏峰在《宋代“GDP”神话与历史想象的现实背景》一文中的说法:“这些说法基本无科学性可言,学术界向来未予置评。”,只不过“考虑到它们经过一些媒体有欠慎重的广为传播,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误解,以致严肃的学术研究被娱乐化,下文略作回应。”

而用曾经在年轻时候放出过宋朝土地卫星,人口卫星等种种卫星的张邦炜对过去自己犯下的那些学术错误进行反思后所写的文章《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富民问题断想》其则认为:“愚意以为,上述种种说法大抵出自对有宋一代历史的误读………

提笔写此文,内心很犹豫。总算动笔了,主要出于两种考虑:第一,时下宋朝炒得太热,说得太玄乎,只怕应当泼点冷水降降温。物极必反,否则不要30年,宋朝“积贫积弱”论恐怕又将再度盛行于世。第二,某些片面的说法与笔者仿佛不无干系,如《宋代“剩男”的幸福生活:富绅争相“榜下捉婿”》、《宋朝之寡妇好嫁》一类的提法,有可能是笔者《宋代的“榜下择婿”之风》、《宋代妇女再嫁问题探讨》[12]等文的引申,笔者似乎有必要出面加以说明和澄清………”

不过尽管如此,给网络狂潮泼凉水仍然只有部分学者有所参与,虽说有些用处,但在这种疯狂的局面下也许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吧。

在这种当前盛行于中国网络的狂热“宋潮”下,也自然蹦出了无数奇奇怪怪的言论和角色,这里我就暂且以一个出现于此的一个可以作为当中代表参考的@秋兰菁关于宋朝人口的“一亿以上论”来直接谈谈,就这人口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

既然正好有人找上门宣布要挂我,我在这里就抽些空说说来回应一下吧,正好,此人几乎将网络大仙群体的神论给犯了一堆,足以作为标例。

尽管最近也够忙的,但要连冷吧都被这类奇怪的东西占满,那问题也就真得大条了吧。

好了,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秉持着绅士风度,对此进行条分缕析吧。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38:00 +0800 CST  
一,宋朝人口学界有清晰共识?

那么我们开门见山地说吧,宋朝人口在学界就是争议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而且是整个国际宋史学界都在吵,仅仅户数虚报问题,口数计量标准问题,丁数含义问题这几个就每样都存在数以十计的争议,要对此下结论,那一般不是大师就是无知者无畏,而出现在冷吧的这个叫@秋兰菁的自然不是什么大师,只是无数无知者无畏的“大仙”之一而已。

所谓大仙,自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开头第一句就是宋史学界已经对人口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清晰认识”,看下面他发言中这自信满满的态势,好像还真像那么回事啊,看来似乎还是有那个能力可以拿来忽悠下小朋友的╮(╯_╰)╭

宋史小白人口问题清晰谬论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38:00 +0800 CST  
那么,难道宋史学界真的如这类网络大仙所言那样已经有了“清晰认识”了?

那我们看看国内学者对这人口问题的较近争议是怎么说的。就让我们以何忠礼2014年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揭开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的说法为例来看看吧。

宋代户口数迷问题图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39:00 +0800 CST  
作为“悬而未决”,“尚未获得共识”的争议剧烈的“历史之谜”,宋代人口问题还真是有着学界的“清晰认识”啊。

像@秋兰菁这类网络大仙,这嘴巴一张就把宋史学界争议最激烈的问题之一给解决了,这真是让人倍感亚历山大,也无怪乎大仙在更早之前的帖子里能说出“指出史料取用问题的不是小白就是只能批小白”的神论,一句话把邓广铭,王增俞这些国内传统历史学者都打成了只能“批小白的小白”,顺便开口就暴打了日本东京文献学派,这类“超凡脱俗”的奇言说真的已经是让人无言以对。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0:00 +0800 CST  
二,宋朝人口记载中只记载的是男丁?

大仙,啊,不对,该叫上仙,甚至巨仙的@秋兰菁既然巨仙认为他已经解决了这个人口难题,那么巨仙的这解决思路是什么呢?巨仙这思路说起来也不麻烦,大仙@秋兰菁 虽然啰嗦了一大堆没用的和错误的,但简单总结其观点,即是其认为宋朝人口纪录统计的只是男丁,丁口纪录不分家,而《宋史》中有留有宋朝四千余万口的纪录,那么既然只统计了男人,自然宋朝人口可以直接×2,于是自然是有至少八千万以上,再算上黑户和漏口的,最后当然至少一亿以上喽。

那么作为大仙所有观点和“推演”基础的这宋朝人口纪录只统计的是男丁的纪录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直接看看大仙发言吧:

宋史小白人口统计只统计男不统计女发言图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1:00 +0800 CST  
哎呦喂,说真的,大仙这发言真的吓到我了,我说真的,这真是让我都感觉压力大破天了啊。

为啥?

因为大仙的这发言举的这句话一般都是拿来否定宋朝人口不计女性的观点,到了大仙这居然成了肯定的,这荒唐得简直就好像拿地平线来肯定天圆地方说一样,真是我了个天类。

好吧,我们下面就来好好看看大仙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个啥。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1:00 +0800 CST  
大仙@秋兰菁的这句话其实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的内容,原文如下:

始令诸州岁所奏户帐,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这话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宋朝人口统计,男人二十算为丁口,六十算作老人,女人则不需要再核定岁数。

对,你没看错,这话的意思不是大仙口中的人口统计不统计女人,只是说不需要核定女性岁数罢了。“通堪”指的是全面核定,勘定,而不是不记录了。

一般来说学界举这句话大多都是拿来否定“男口说”的,用来肯定“男口说”的,这还真是极为少见的一遭奇葩事情。

大仙的这句话事实上说明了其连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2:00 +0800 CST  
好吧,我知道了,有人肯定会打嘀咕了,这句话是不能肯定那好说,那为啥说他是拿来否定呢?

好,那我们就来稍微谈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男口说”在历史上其实是存在的,但在现在却已经是对之批判得都已经是“老生常谈”,而其的提出和批判更是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但作为论据的却不是大仙的这句话,而是来自《文献通考》的下面这句话:

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文献通考》户口考二)

所谓“男口说”是将这句话中的“女口不预”中的“不预”理解成“不统计”,而最早提出“男口说”这种见解的甚至也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极有名的英国汉学家翟林奈(lionel giles,这里放的是他取的汉名),但他提出宋朝人口统计男口说却不是作为一个专题而提,而只是顺便提到。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2:00 +0800 CST  
谈到翟林奈,就顺便稍微介绍下吧,因为其实说起来这哥们名声比宋朝“男口说”可大多了。

翟林奈这哥们年轻时是个大帅哥,风度翩翩得可以跟经济学家凯恩斯一拼,活到现在话能直接走偶像路线,他本身学识也相当优秀,曾经翻译过孙子兵法和论语,还从事汉语古文本编目工作,曾经编成过《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

或许也正是因为翟林奈这光辉的学术履历,他提出的这“男口说”才影响如此巨大,这事情起源于1928年翟林奈发表的《千五百年前之敦煌户口册与中国史籍上户口数之比率》的文章(该文国内有王庸译本)

在该文中翟林奈以上文中提到的马端临的那句话为最主要论据,认为宋朝不向女性收税,也无所谓对女性的财产统计,所以人口统计自然也不用统计女性,于是就得出了“男口说”的观点。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3:00 +0800 CST  
由于文言文中“预”的意思相当暧昧,具体到这句话本身,理解成统计也可,理解成堪校也可,所以严格说翟林奈的这话至少就观点本身不能说完全胡说,但是关于人口统计标准,却不止这一个资料,就如前面所说,《续资治通鉴长篇》中即有同类资料:

始令诸州岁所奏户帐,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而这句话即说明翟林奈的推测是错误的,因为两相对照即可发现这话说的意思是“不就女性岁数做勘定”,而不是“不统计女性”。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3:00 +0800 CST  
事实上当时吕思勉即对此如此评论:

《东方杂志》二十五卷第四册,载有《千五百年前敦煌户口册与中国史籍户口比率》一文,为英人齐尔士所撰,吾国王庸译。……齐尔士因此推论,吾国历代户口比率,尝在户四口弱至五口强之间。独赵宋则最多不足三口,最少且不及二户三口。……若谓口数仅指男了,则人口总数可假定为六千六百万,户、口比率,仍近一与四矣。王氏盛称之。谓吾国学者于此未能注意,即李微之、马贵舆亦未计及,直待数百年后,发之英人,岂不异哉?予谓宋世常行之法,李、马二氏无容不知。历代公家计帐,不合情理者甚多。此事不足深论。
(摘自《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转自吕思勉《中国社会史》,作者:李文博)

而且更凑巧的是传统“男口说”的关键核心,即宋朝女性的经济地位只是纯粹依附性与不值一提的说法尽管在当时缺乏足够研究驳斥,但随着国际宋史学界对宋朝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宋朝妇女权利方面在现代的研究成果已经是不再支持传统男口论了。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4:00 +0800 CST  
尽管牵扯到详细数据方面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数据统计的单位混淆和标准混乱等原因,毛病甚多,但在不牵扯定量问题的时候,国际宋史学界所得的结论却极具意义。

而根据相关研究,宋朝妇女的权利远比过去认为的大得多,尤其妇女的财产权之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博妮·史密斯(Bonnie Smith)在《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中即对此做出过评论:

史料表明宋代妇女有很大的财产权。从现存的法律判决看,每当判官被请去监督财产分割时,就会为女儿留出一份相当于儿子那一份一半的财产以作嫁妆。不仅如此,带嫁妆的女人婚后有生之年始终有相当大的权力控制着它们的使用和处置,再婚时甚至可以带走。(《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作者:博妮·史密斯(Bonnie Smith))

好了,既然如上所言女性可以控制自己的嫁妆甚至带走,你不统计女性状况,你官员去监督财产分割的时候你咋判断?更别提宋朝税务分配是按财产量来的,而女人还牵扯到免税问题,你人口统计为了税务的话不去算女人才叫莫名其妙了不是?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4:00 +0800 CST  
事实上连主张宋朝人口破亿的何忠礼在他的《揭开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中都认为男口说并不靠谱:

男口错误说图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5:00 +0800 CST  
尽管他的“丁口特别论”也同样不靠谱,但至少还知道掩饰下(等会稍微说说他问题)像大仙@秋兰菁这样的,实在是长年未见的奇葩一枚了。

也因此说在现在居然还能见到用这句话持男口说,还自我感觉如此良好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无言以对,这真是得奇葩到何等境界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6:00 +0800 CST  
三,宋朝人口记载只有口数记载没有丁数记载么?

中国网上的宋史大仙们大多秉持着宋朝史料记载中只有口数记载,没有丁数记载的观点,认为这与其他朝代不同,于是得出宋朝史料中记载的口数记载一定就是代表男丁数的丁数记载的奇特理论。

然而事实果然如此么?我们不妨看看下面《文献通考》中1080年,即北宋元丰三年关于户、口、丁三数的记载: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6:00 +0800 CST  
右以上系《国朝会要》所载户口数目,今考元丰三年(1080年),检正中书户房公事毕仲衍经进《中书备对》,内载天下四京、一十八路户口主客数目,微为不同,又有各路细数,今具录於后: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6:00 +0800 CST  
天下总四京、一十八路。户,主客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二千六百八十四。
主一千一十万九千五百四十二(内四十一万九千五百二十二户元供弓箭手,僧院、道观、山泾、山团、亻、典佃、乔佃、船居、黎户不分主、客、女户,今并附入主户数)。
客四百七十四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内一万五百二十二户,元供交界浮居散户、蕃部无名目户,今并附入客户数)。

口,主客三千三百三十万三千八百八十九。
主二千三百四十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四(内六十八万三千八百八十三口,元供弓箭手、山亻、童行、僧道、蜒船居、黎户,今入主口数)。
客九百八十七万六千八百九十五(内一万一百二十八口元供浮居散户,今入客户数)。

丁,主客一千七百八十四万六千八百七十三。
主一千二百二十八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内二十九万八千二百七十五口,不分主客)。
客五百五十六万二千一百八十八。(《文献通考》户口考二)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6:00 +0800 CST  
我们按如上记载,可得元丰三年所记载人口数据:

主客户数总共14852684户

主客口数总共33303389人

主客丁数总共17846873人

这户、口、丁可都分得清清楚楚,难道不是吗?

到这,如果不否认《文献通考》甚至《中书备对》,还能说口数只说的是男丁的,大概不是眼瞎便是过于习惯打滚,以至于都忘记正常话该怎么说了吧。

所谓不学无术,当指这类人吧。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7:00 +0800 CST  
四,为何宋朝人口每户人口稀少?

好了,谈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得打嘀咕了,这假如宋朝口数就是人口数,那每户人也太少了吧?

我们可以再看一遍上面元丰三年的数字:

主客户数总共14852684户

主客口数总共33303389人

主客丁数总共17846873人

户口数比例大约1:2.24,户丁数比例更是只有约1:1.2。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7:00 +0800 CST  
即使考虑到宋朝记口原则上除了少数时候一般不计幼儿(此条之后详谈,尤其是“少数时候”对应的数据),事实户口数比例相当于1:3左右,乍看之下似乎与当前家庭状况相当,但考虑古代中国的家族式结构,这也实在偏低,尤其是当我们参考如下几组地方而非整体数据的比例,就更会觉得违和:

棣州,上,乐安郡,防御。建隆二年,升为团练,俄为防御。大中祥符八年,移治阳信县界八方寺。崇宁户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七,口五万七千二百三十四。(《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霸州,中,防御。本唐幽州永清县地,后置益津关。周置霸州,以莫之文安、瀛州之大城来属。政和三年,赐郡名曰永清。崇宁户一万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保州,下,军事。本莫州清苑县。建隆初,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建为州,政和三年,赐郡名曰清苑。崇宁户二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口二十三万二百三十四。(《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楼主 缪斯_文森  发布于 2017-09-18 17:47:00 +0800 CST  

楼主:缪斯_文森

字数:30828

发表时间:2017-09-19 01: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07 23:25:20 +0800 CST

评论数:1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