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英国并不一定要用暴力解决
在不少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看来,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是没有摸清楚清国的底细的,不然不会扯皮这么久才开战。但是事实上,大清朝的底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就被摸得一干二净了。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派商船阿美士德号来开赴中国,侦查沿海炮台的结构,并考察了这个国家的防务组织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是以敌人的身份来到这里,整只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7年之后英军的战争表现很好得验证了这一判断。①

楼主 芝加哥米尔顿  发布于 2017-11-04 20:04:00 +0800 CST  

1841年英军登陆广州
所以,英国人早就知道清军不堪一击,只需要不大的兵力就能打进北京城。而之所以不这么做,关键还是在于英国人在能够谈判的前提下,一般喜欢谈判解决,并不喜欢选择上来就直接动武。
实际上,当时英国人对于是否派兵,犹豫万分。
在此之前,英国政府小心谨慎执行的是一项旨在以和平方式争取与满清政府建立平等、直接外交关系的长期政策。
对于鸦片本身,英国人的态度其实很坚定的:“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甚至于后来在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给义律的训令还反复明确强调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英国人并非铁了心用暴力手段维护鸦片贩子。
另一方面,清朝虽然相对于英军面,其武力几乎等同于无,但是并非没有阻止战争的可能。②

楼主 芝加哥米尔顿  发布于 2017-11-04 20:04:00 +0800 CST  

九龙的中国堡垒
双方的三观不合导致谈判困难重重
和英国人一样,其实清朝方面也在极力避免战争。那么为何最后双方还是走下了谈判桌,选择在战场上刀兵相见呢?这其实和双方剧烈的三观冲突有关。
虽然同样是避免战争为终极目标,英国方面是出于建立国际秩序考虑,不喜欢一味蛮干。而清朝则是压根就不想多事。当时的清廷没有“国际观”,也不具备英国人那样的“知己知彼”的情报。直到在开战初期还把这事定性为传统的“边衅”。说穿了,清廷不想兵戎相见的本质是不想惹事,而非对和英国开战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③

哪怕是林则徐在本质上也没有跳出当时人的认知框架
而英国人承认中国对鸦片有处置权,是为了获得道义上的支持,毕竟发动鸦片战争,在英国国内其实有着不小的反对力量,为了几个毒品贩子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放在英国人自己的“三观”里,也是件不光彩的事儿,而最后决定性的投票票数,同意战争和反对战争的人也相差无几。
而清朝禁绝鸦片却不是为了什么国民吸食鸦片伤害身心,而是担心因此而产生的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林则徐一句“无可征之银,无可用之兵”已经把清朝为何要禁烟的动机说尽了,完全是从朝廷角度出发的。
事实上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其实清朝早年在鸦片贸易中抽取了不少的间接税。④而在鸦片贸易已经势不可挡的前提下,想的其实也不是和英国人谈判,换取对禁止鸦片的权力(从英国人的表态看完全能做到),而是“以土御洋”。何谓“以土御洋”?说白了就是自己干起了卖鸦片的生意,把洋人的生意给抢走。
可见清朝当局更关心的是怎么抵制洋人从大清国里拿银子,而非后人想象的那样是为了国民健康。更要命的是,“以土御洋”政策也从法律上宣布种植鸦片是合法行为。于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种植业在全国以空前规模发展;仅1906年,中国产鸦片种植规模就达到了1871万亩,约占全国耕地的2%,个别省份甚至占了农田面积的75%。⑤

鸦片吸食者

楼主 芝加哥米尔顿  发布于 2017-11-04 20:04:00 +0800 CST  







楼主 芝加哥米尔顿  发布于 2017-11-04 20:08:00 +0800 CST  
嘛司马du逼得我发图片,大家想要看纯文字版请关注我的微博 芝加哥的大老师http://weibo.com/5356095360/profile?topnav=1&wvr=6&is_all=1

楼主 芝加哥米尔顿  发布于 2017-11-04 20:09:00 +0800 CST  

楼主:芝加哥米尔顿

字数:1615

发表时间:2017-11-05 04: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4 22:35:36 +0800 CST

评论数:2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