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既非匈奴也从未横扫欧洲

在中国人中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汉武帝赶跑了匈奴,然后匈奴人一路西逃,最终跑到了欧洲,结果横扫欧洲成了上帝之鞭,于是中国(汉)>匈奴>西方。这个不等式是许多人民族自豪感的一大核心来源,我们不讨论依靠2千多年前的古人做的事情给自己找自豪是否妥当,我们先来讨论下,这个不等式真的能成立吗?


关于匈奴,中国人基本自小就有耳闻,不过大多数人以为是汉武帝赶走了匈奴,而实际上,根据后汉书,在汉武帝之后北匈奴的威胁依旧没有消失,真正彻底打败北匈奴,是到公元1世纪初汉和帝时期,南匈奴趁机北匈奴不备实施突袭,并由窦宪带汉军追赶逐亡所致。对于肆虐欧洲的那支游牧力量,一般中文称之为匈人(Hun),在其著名领袖阿提拉的带领下东征西讨肆虐一时。由于同样是游牧文化,同时匈奴和匈人名称上有相似性,因此具有蒙古人血统的匈人被人们怀疑就是从东亚迁徙而来的北匈奴。



匈人战士武器为弓箭和剑


匈奴匈人同族论由西方人提出曾是西方学术界定论


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这一论断首先是由西方人做出的。18世纪法国人德经在其著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鞑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之后是那本著名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采用了这一说法,从而将其扩展了整个学术界。后来是前苏联考古兼历史学家伯恩施坦在对有关中亚塔拉斯河谷上游kenkol河流域墓地调查后,发现四具尸骨中两具为蒙古利亚种的主人,另外两具为帕米尔—费尔干纳本地具欧洲人种特质的奴隶,再随着日本学者江上波夫、内田吟风的补充了墓葬随葬品考察研究,匈人就是匈奴这一观点几乎成为了定论。


在19世纪,这一说法传入中国,引起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注意,章太炎的《匈奴始迁欧洲考》中就写道“匈奴为汉所驱,皆转入欧洲”。所以,实际上匈奴和匈人同族论是由西方人提出,并首先在西方成为定论,而后才被介绍进中国,并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主流论断的。解放后,中国学术界对此话题在蒙古西迁路径方面做了诸多研究,进一步补全了匈奴西迁变为匈人的过程问题,西方也多有人赞成。这足以说明在匈人是否匈奴的问题上,西方人并不因为种族态度问题产生了什么偏颇。



日本学者江上波夫的另一个观点是日本皇室来自骑马民族


二战后同族论受到挑战被否定


然而随着讨论深入和考古的进展,质疑开始出现。20世纪40年代,原苏联学者首先对伯恩施坦有关kenkol河流域墓地调查的结论提出疑问,指出该地发现的四具尸骨在人种上并无太大差异,均为混有蒙古利亚血统的欧洲人种,而且伯恩施坦对墓葬的年代分期也有错误。


1945年,奥地利人曼辰·海尔芬发表论文《匈人与匈奴》(后来扩充研究编著为《匈人世界——历史与文化研究》一书),指出匈人与匈奴之间在人种、文化上的多种差异。到六七十年代,法国权威中亚学家韩百诗撰写《匈人和匈奴人》一文,系统阐述了匈人和匈奴的不同以及以往同族论证据或逻辑上的缺失,尤其指出在人种上,除了都属于蒙古人种这样一个大类之外,根据遗骨研究看来匈人和匈奴联系非常薄,很难支持同族论说法。90年,丹尼斯·西诺编著的《剑桥早期内陆亚洲史》中,进一步表明匈人匈奴同族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由此西方在匈人和匈奴是否同族的问题上基本趋向于否定。


而这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对于匈人问题已经失去了兴趣和关注,对于匈奴西迁也少有正经的学术研究,但依然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西域、中亚史权威余太山对此提出了质疑,在其《匈奴、Huns同族论质疑》一文中,从匈奴与匈人名称的语言学考察开始,系统的反驳了过往关于二者同族的证据。近年,华东师大历史系讲师刘衍钢在其论文《古典视野中的“匈”与“匈奴”》论证了匈奴与匈人之间没有关系,可以说,即使在现在的中国学术界,同族论也已然被否定。


西方人提出并论证匈人就是匈奴时,中国人从没有指责西方人是种族歧视云云,非常开心乐意的接受了这一说法。而后来等到更多证据出现,西方和中国学术界都开始否定这一论断后,中国人某些人,却跑出来指责西方种族偏见、西方中心主义等等。这种不顾证据和逻辑,只许说好不许说坏,连不说好都不行,一定要从祖宗身上找自豪的做派,实在让人汗颜。



图片:汉马踏匈奴石像中的匈奴人面孔究竟是欧罗巴人种还是蒙古人种是长期争执的焦点之一


匈奴和匈人间有数百年时间差


1世纪初,通过南匈奴的攻击和汉军的追杀,北匈奴撤离中国边疆。但匈人出现是什么时候呢?从文物和历史记载来看,匈人在3世纪末才在欧洲现身,也就是说,即使是算上一些难说可靠的边缘记载,比如《后汉书》所记述“(阳嘉)四年春(公元134年),北匈奴呼衍王率兵侵后部”,从汉击溃匈奴到匈人出现在欧洲之间,也依然有一二百年的时间差。


但无论迁徙也罢远征也罢,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可以告诉人们这一路需要的时间。比如蒙古西征从蒙古草原出发到东欧路上不过数月,而带着妇孺老幼一路被哥萨克骑兵拦截追杀的土尔扈特部从里海边上跑回中国,也只是1月出发6月即抵达,所费半年而已。如果匈奴真是一路杀去欧洲,哪里会花上一二百年的时间呢?这样漫长的时期,已经足够发生剧烈的力量变化,不具备作为不变的参照物的价值了。


否则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论证,8世纪中期的阿拉伯人在怛罗斯以劣势兵力大败唐军,从此唐朝势力被赶出西域,而7世纪其先知默罕默德的军队被拜占庭赶进沙漠逃亡,到十字军时代凑起来的十字军们就能洗劫君士坦丁堡,那么是否代表了西欧>拜占庭>阿拉伯>唐,西方远胜中国呢?


实际上,即使是持匈奴就是匈人观点的学者,在论证的时候也是以匈奴一边因为各种压力迁徙,一边慢慢融入当地为假设的,远远谈不上什么威风凛凛一路向西杀将过去。这压力最初来自汉朝,而之后则是来自匈奴西迁路上沿途的其他势力。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其迁移路线大致为穿越现今哈萨克斯坦,到达黑海以北。这一路沿途上并非空无一人,有数个古国存在,而且如康居等在3世纪依然存在,显然匈奴并没能征服他们。按照相同论观点的学者们所说,匈奴人在康居仅仅造成过一些压力,但自身也因为打击而又向北向西逃走了。但在康居之后,匈奴究竟怎样,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供证明。



康居所在区域


匈人战绩平平,进入欧洲正是匈奴等五胡乱华时期


以匈人在欧洲历史上短短的百年战绩来看,其战果和人们对“黄祸”的想象恐怕差距相当大。甚至可以说,匈人在欧洲的面目,从来都谈不上是罗马的什么了不得的大敌。4世纪匈人来到东哥特人地方,一个实际上还处于部落联盟状态的日耳曼人势力边缘,虽然双方有交战,但同时一些匈人也作为雇佣兵被东哥特人拿来对付匈人……


395年,匈人第一次大举入侵东罗马,从色雷斯一直冲到了叙利亚,但最终,面对罗马人和哥特人组成的军队,匈人还是乖乖退了出去。到400年,罗马帝国已经分裂,当东罗马的叛变将领逃来匈人控制权后,当时的匈人首领乌尔丁还为了向东罗马示好,将叛徒杀死交给了东罗马。406年时,乌尔丁帮助西罗马,击溃了叛离匈人的哥特军队,次年匈人和西罗马还结为了盟友,之后几十年中西罗马和匈人都合作打击哥特人,对于罗马而言,那时候哥特的威胁才更加严重……


在第一次大举入侵东罗马并退出后,匈人又入侵萨珊波斯,虽然一开始看似顺利,一路冲着波斯首都泰西封而去了,然而在波斯人的反击中,匈人不得不越过高加索山脉逃走。


匈人战绩最辉煌的时候,是在5世纪匈人完成了自身的统一,并迎来了自小在罗马长大并接受教育的阿提拉成为领袖之后。447年,趁东罗马发生饥荒和大地震的时候,阿提拉一路从巴尔干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面对修整一新的君堡城墙,只有少量攻城武器的阿提拉只能望城兴叹,最终撤去。后来东罗马皇帝逝世,新皇帝马西安军人出生,对匈人并不像过去那样喜欢采用收买、刺杀之类手段,从登基伊始就采用强硬姿态,而匈人也从此再没对东罗马产生过实质的威胁。



同时期的萨珊波斯重骑兵形象,甲胄防护相当完备


451年,阿提拉带领匈人大军,和西罗马进行了著名的沙隆会战。这场战斗其实是两个欧洲之间的对抗,一边是以文明世界西罗马为首,西哥特人、阿兰人为盟军,另一面则是在匈人及其号令下的东哥特人、勃艮第人等等部落。然而这决定性的一仗中,虽然西罗马内部烽烟四起,到处是蛮族和军团的独立小王国,兵力也处于绝对劣势,但依旧把如日中天的匈人打了个大败亏输。


452年,阿提拉为了报仇,打进意大利北部,一度接近罗马城,然而东罗马那位新上任的军人皇帝对潘诺尼亚地区的匈人势力展开了扫荡,受到威胁的阿提拉不得不撤军。到453年,一面是外来的大军威胁,一面是内部原来被征服的各族掀起反抗浪潮,匈人建立起的帝国分崩离析,匈人先是退守匈牙利,很快又继续东撤来到乌克兰,最终消失在欧洲历史舞台上。


而同时代的另一边,也正是中国所谓“五胡乱华”时代,4世纪初,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其子刘聪带着军队打下了洛阳和长安,相比从未拿下罗马或君士坦丁堡的匈人,对华夏文明的祸害要大得多。就算在欧洲,以对文明世界的冲击和威胁而论,匈人也远远不如哥特人。东西哥特人是农耕民族,在数百年里数次洗劫罗马城,就算君士坦丁堡也一度沦陷其手,这也就是为何匈人与罗马接触初期,罗马人与其结盟打击哥特人的理由,若不是匈人自己选择进攻,只怕很长时间内,匈人都不会出现在罗马的敌人名单之上。



图片:拉斐尔画作中被天上的圣保罗和圣彼得保护下的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阿提拉在罗马城外见面


匈人和匈奴差异巨大


最初学者因为匈人和匈奴名称的接近而认为二者是一家,后来中国学者们又从史料记载的匈奴迁徙路线上进行论证,再加上西伯利亚和周围许多游牧文化墓葬中出现了中国产品或有中国风格的物品,因而许多人认定匈人就是西迁的北匈奴。然而即使不说这些论证自身的漏洞,匈人和匈奴巨大的差异却完全无法支持这一论点。


汉朝对付的匈奴,从冒顿单于时代器就已经走出了部落时代,建立了以单于为首,左右贤王为辅的一整套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把原本部落势力重新整合。自然,走出部落的匈奴在战斗力上也由此突飞猛进。然而几百年后的匈人,直到帝国覆灭也没能建立起有效的官僚系统,因此才随着阿提拉的死亡导致整个统治迅速解体。没有任何理由能解释西迁的北匈奴放弃更高级的组织形式反而退回部落时代。


同样不同的地方在生产力上,匈奴在战国到汉的一系列征服中,已经学会了冶铁等等技术,在与汉代作战时,其装备的铁箭矢、铁刀甚至铁甲都非常常见,反而游牧民族早期常见的骨箭在汉代的匈奴墓葬中极为少见。就兵器这一块,其铁器普及水平甚至不弱于中国。而匈人呢?生活在匈人同时期的罗马学者马塞里努斯的《历史》一书中,写到匈人的箭头由“削尖的骨头”制成,当时无论东西方,冶铁都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按同族论的说法,匈奴西迁到欧洲,那么这一路上都是已经普及了冶铁的文明或国家,连哥特人都早就用上了铁兵器,如果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何以会抛弃了这一基本技术呢?


农业和建筑能力上也是如此,匈奴本是游牧,然而征服了其他农耕民族后立刻转入了农牧混合,毕竟农业能够提供更多的粮食供养人口和军队,其生成能力远非游牧可比,匈奴在东方不但学会了农耕,更建有城市。而西迁路上,康居之类自不必说,就算是哥特人,其搭建木屋的技巧连罗马人都赞叹,而农耕也早就进行了上千年了,可匈人出现后,却成了纯粹的游牧,更不懂得如何建造房屋。若匈人就是匈奴,岂不是在全世界都进步的时候,反而200年里越活越倒退了?



出土的匈人颅骨,有明显的缠头导致的畸形


甚至外貌上,匈人和匈奴也差异很大,西方记载了匈人奇特的面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匈人长长的头颅,仿佛怪物一般,高卢诗人Sidonius就说匈人从小时候就缠头导致颅骨变形,所谓“把头磨尖”。而在中国这边,记载中的匈人并没有什么外貌上的特异之处。


无论是极端落后的生成力,还是诡异的缠头风俗,欧洲历史上出现的这个匈人都和汉时的匈奴无法对上号,反过来,倒是和亚洲北方一些原始文化颇有类似。比如缠头风俗在西伯利亚一些古墓葬中也有出现。东亚的匈奴从出现后,随着对异族的征服,很快从单一民族/文化走向了多民族/文化状态,而各种文化之间互相渗透,到汉中后期时,匈奴早已不复早先的模样了。


匈人也是一样,从其出现在欧洲后,很快和其他民族产生了混血以及文化交流,连人种方面也从单纯的蒙古人种走向了蒙古和欧罗巴混合人种。然而问题在于,当他们刚刚出现欧洲人视野中的时候,他们依旧是单一民族的原始游牧部落文化,远不是一个吸纳了其他尤其是农耕文化的样子,在这个有记载有考古支持的前提下,硬要论证匈人=匈奴,只怕对任何学者都难以做到。


气候引发民族迁徙才是罗马、魏晋遭遇北部蛮族肆虐的根本因素


在汉朝、匈奴、罗马不等式中,还往往会加入日耳曼人这一环节,以匈奴压迫日耳曼人迁徙,日耳曼人导致罗马灭亡来论证汉之强盛。然而稍微考察一下日耳曼人历史,就会发现远在匈人出现之前,日耳曼人的向南迁徙就已经开始了。比如曾被视为因匈人而被迫迁徙的哥特人,1世纪时哥特人还在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耕,然而到2世纪中叶,根据中国史料北匈奴来到康居的同时,哥特人已经南下到了西徐亚人的地方,而且是战士和妇女儿童一起迁移。之后过了几代人,又再次向南行动,在3世纪初哥特人第一次对罗马展开了攻击。


而在此之前,也有日耳曼部落进行南迁。前1世纪,著名的罗马执政官凯撒对高卢地区进行征讨,就亲眼目睹了向南迁徙而来的日耳曼人,凯撒在自己的书《高卢战记》中说到“厄尔维几人对离开家乡他迁的计划仍旧毫不松懈的做着准备。最后,当他们认为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时,就烧掉自己所有的12个市镇、400个村庄以及其余的建筑……各自从家里带足够三个月用的磨好的粮食上路”。这个几十万人的巨大群落,要从瑞士迁徙到南边的法国地区,当时属于罗马的地盘。从而被凯撒阻挡。


结合地理史的研究,人们发现,三世纪时,罗马的温暖期结束,整个欧洲开始走向寒冷,在温暖期时,罗马领土上的粮食产出可以轻松供养罗马庞大的人口,然而这时却在罗马出现了所谓3世纪危机,帝国陷入几十年的内战。而这个时间,也正是欧洲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开始的时间。整个变冷时期从3世纪中期出现,经过漫长的200多年后,在5世纪中期达到顶峰,从此欧洲进入了漫长而寒冷的中世纪。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赫尔穆特研究认为,在公元250年之前,欧洲就已经进入寒冷潮湿的状态,中欧北欧全年平均气温下降到只有1摄氏度上下的水平,冰川增加而森林线却倒退了200米。



图片:200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出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这一场大迁徙和中国汉后期混乱以及五胡乱华发生在同一时期,“巧合”的是,气候恶劣化也出现在中国。根据《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的研究,过去2000年中,中国大致经历了4个寒冷时期,分别是公元210~350年,420~530年,780-940和1320- 1900年。其中前两个寒冷时期,就正好处于汉末到隋朝建立之前这个民族大迁徙大混乱时期。很显然,因为气候变冷,导致北部地区生存状况恶化,这才是北方民族南下的动力,而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和凶残,也显然是激烈生存竞争下导致的必然结果。


匈人问题无关尊严和自豪感


除了名称上的类似外,匈人和匈奴再难找出什么相关性,即便有一些出土的中国风文物,但那个时代从罗马到中国的贸易链条一直存在,西方产品也在中国墓葬中出现过,无法作为有效的证据说明同源性,而更多匈人和匈奴的不同之处,都显著的证明了二者即使有某些联系,也最多只能说是亚洲北部游牧远亲罢了,并非同一伙势力从东方来到西方。想用我爸爸打败过你爸爸这类逻辑构建自豪感心,若是小孩子倒也无伤大雅,但若是成年人也如此,除了贻笑大方外,结果自然也毫无可能得到其他人真正的尊重。说到底,尊严和自豪,只能来自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古人并没有任何关系。

楼主 天魂地鬼  发布于 2016-06-08 18:37:00 +0800 CST  

楼主:天魂地鬼

字数:6357

发表时间:2016-06-09 0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16 17:39:53 +0800 CST

评论数:2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