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晚唐五代李茂贞割据地域考述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2:00 +0800 CST  
滨州学院王凤翔 原载《兰州学刊》2011年第7期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3:00 +0800 CST  
晚唐以来,唐廷日衰,业已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藩镇林立,称霸一方。盘踞在关内道西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凤翔镇为中心走上割据道路,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偏霸政权,在北方俨然与梁、晋两大势力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晚唐五代多元政局中的重要一极。长期以来,学界对李茂贞割据并不重视,偏于一隅的李茂贞何以与咄咄逼人的梁、晋争霸,其割据地域及影响范围到底有多大,皆不甚所知。其实,李茂贞自光启三年(887)任凤翔节度使以来,势力不断坐大,先后吞并天雄、彰义、感义、武定、兴元、静难、保大、保塞、义胜、匡国、龙剑等镇,还曾染指东川、灵盐等地,势力波及四道十五镇四十余州,地域涉及今陕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一带。当然,随着时局变化和实力盛衰,李茂贞不同时期的势力范围也有所不同。今笔者试以贞观十道为地域标准对李茂贞割据地域进行考究,以期对晚唐五代多元政局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3:00 +0800 CST  
一、关内道大部


李茂贞以凤翔镇为基础,凭借位近京畿的的地理优势得以干政,将势力触角伸展到关内道各个角落。但关内一道势力交错复杂,由于李克用、朱全忠两大劲敌的干涉,李茂贞对关内道东部染指的时间并不长,其割据地域主要在关内道西部、北部一带。


(一)凤翔镇:凤翔镇辖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陇州(今陕西陇县)二州。乾宁二年(895),李茂贞据京兆奉天县(今陕西乾县),设乾州。【1】(720)之后,李茂贞在凤翔管内又增设良、应、信等三州,【2】(565-566)又以陇州华亭县置仪州。【3】(2531)天复元年(901),李茂贞在陇州置保胜军节度,后梁贞明二年(916)罢归凤翔镇。


自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七月,李茂贞一直实任凤翔节度使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四月,统治长达三十八年。后唐灭梁后,李茂贞称藩归国,但仍保持割据状态。李茂贞死后,嫡长子李从曮袭任凤翔节度使。在任期间,李从曮虽多次朝贡,又竭力供军伐蜀,但依然维持自治。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二月李从曮调任宣武节度使,正式标志着李茂贞父子割据凤翔近半个世纪的终结。虽然李从曮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再次出任凤翔节度使,直至后晋开运三年(946)十月终于位,又治凤翔十二年,但其性质却已不同,其自立色彩逐渐褪尽,已由一个割据枭雄演变为地方藩臣了。


(二)陇州保胜军:天复元年(901),李茂贞升陇州防御使为保胜军节度使,仅辖陇州一州。天复二年(902)七月,朱全忠命汴将孔勍攻取陇州。次年初,李茂贞又重新据之,以假子李继岌任节度使。后梁贞明二年(916)十月,蜀主王建伐岐,进击陇州,李继岌率众弃城降蜀。李茂贞遂废保胜军,将陇州并隶凤翔镇。之后,陇州在李茂贞父子的统治下直至后唐长兴元年(930)李从曮移镇,占据达四十三年之久。


(三)泾原彰义军:大顺二年(891)赐泾原镇号彰义军,领泾(今甘肃泾川)、原(今宁夏固原)、渭(今甘肃平凉)、武(今甘肃武都东南)四州。史籍对李茂贞兼并泾原的时间,语焉不详。据《旧五代史》李茂贞本传记载:李茂贞吞并山南西道后,“既而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今陕西西乡)节度使杨守忠、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刺史浦存(当为‘满存”),皆夺据其地,奏诸子弟为牧伯,朝廷不能制。”【2】(1738)李茂贞在景福元年(892)八月既攻克凤州、洋州、兴元等地,在此将“逐泾原节度使张球”并论,似李茂贞在同年就已取得泾原镇的控制权。其实不然,泾原自中和二年(882)张钧任节度使以来,一直为张氏所据,张钧、张鐇、张琏、张珂两世四人相继担任节帅。李茂贞在光化二年(899)九月才正式兼并彰义军。【4】(8527)笔者认为,《旧五代史》所云“泾原节度使张球”当为“张珂”之误。《旧五代史》所载很可能只是表示当时泾原张氏对李茂贞的依附。《新五代史》卷四十《李茂贞传》就载:“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邠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凤翔周围的邠宁、鄜坊等实力藩镇都依附于李茂贞,泾原亦当在列。不过其后时局也有反复,乾宁二年(895)彰义节度使张鐇和乾宁四年(897)张琏都曾奉诏对李茂贞进行过有名无实的征讨便是明证。


李茂贞吞并泾原后,一直兼领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909)末,背梁附岐的猛将刘知俊以长城岭大破梁军之功被李茂贞委任为彰义军节度使。贞明元年(915)十一月刘知俊降蜀后,李茂贞又以长子李从曮继镇泾原。后唐同光二年(924),李从曮袭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二子李从昶出任泾州两使留后。次年五月,后唐庄宗正式任命李从昶为泾州节度使,继续承认凤翔李氏对泾原的控制,直至后唐天成四年(929)李从昶奉诏移镇华州(今陕西华县)。至此,李茂贞父子统治泾原已达三十多年。


(四)邠宁静难军:唐光启元年(885)赐邠宁镇号静难军,辖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庆(今甘肃庆阳)三州。后李茂贞升邠州定平镇为衍州(今甘肃正宁西南)【5】(256)。乾宁二年(895)十一月,李克用克邠州,表苏文建为静难节度使。次年九月,唐廷又以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静难节度使,但并未至任。【6】(109)这表明在李克用退兵后不久,李茂贞就控制了邠宁,驱逐了苏文建。乾宁四年(897)七月,李茂贞正式表假子李继徽为节度使,将邠宁变为属镇。虽然天复元年(901)末李继徽被迫降朱全忠,但因邠宁仍由其统辖,故汴军势力并未渗入该地。天祐元年(904)正月,李继徽又重新归附李茂贞。后梁乾化四年(914)十二月,李继徽为其子李彦鲁毒死,李彦鲁自为留后。次年也即贞明元年(915)四月,李继徽假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留后,并以邠宁降梁。同年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夺回宁州,进围邠州,但梁署节度使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围攻半年不克。十一月,受到猜忌的刘知俊解围降蜀。贞明二年(916)十二月,庆州又重新叛梁附岐,为李继陟所据,李茂贞仍然控有除邠州之外的静难军。后梁随之派贺瓌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将兵相继攻克宁、衍二州。到贞明三年(917)秋,梁军又夺取庆州。至此,李茂贞彻底失去前后控制近二十载的静难一镇。


(五)鄜坊保大军:唐中和二年(882)赐鄜坊镇号保大军,辖鄜(今陕西富县)、坊(今陕西黄陵东南)二州。李茂贞后又于鄜城县设立翟州(今陕西洛川东南)。【4】(8707)景福元年(892)之后,鄜坊就依附于李茂贞。但保大节度使李思孝出身党项贵族,其兄定难节度使李思谏雄踞夏州,鄜坊对凤翔的依附关系并不稳固。果然,乾宁二年(895)李茂贞等三镇犯阙引起李克用入关干预,李思孝、李思谏都参与了正面进剿王行瑜、侧面打击李茂贞的战斗,从而引起李茂贞侧目。同年末,王行瑜败亡,李茂贞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非但实力未损,反而乘机占领邠宁。次年,李思孝在李茂贞的咄咄压力下只得表请致仕,以弟李思敬自代。乾宁四年(897),李茂贞以假子李继徽为静难节度使。邠宁与鄜坊相接,本已依附凤翔的鄜坊节度使李思敬也应为李茂贞所控。这从李茂贞于光化二年(899)调任李思敬为武定军节度使,同时任命假子李继颜为保大节度使既可得知。【7】(1191)鄜坊由附镇变为属镇。天复初,李茂贞又命从弟李茂勋继任保大节度使。至天复二年(902)十二月,李茂勋降汴,鄜坊落入朱全忠之手。天祐元年(904)六月,李茂贞、王建等传檄各镇合兵征讨朱全忠。朱全忠只得命保大节度使刘鄩放弃鄜坊,退屯同州(今陕西大荔)。李茂贞既命假子李彦博为保大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909)二月,保塞军内乱,梁将刘知俊趁机攻取丹、延二州,进逼鄜坊。四月,保大节度使李彦博、坊州刺史李彦昱皆弃城奔凤翔,鄜州都将严弘倚举城降梁,翟州守将亦降,保大军又陷于梁军之手。虽然,乾化二年(912)李茂贞曾趁朱友谦背梁之机,联军河中,攻占鄜州,但很快又被保塞高万金袭取。李茂贞自光化二年(899)至后梁开平三年(909)间实控保大军约十年。


(六)延州保塞军:唐中和三年(883)赐号保塞军,又有延州、卫国、宁塞、河西等称,辖丹(今陕西宜川)、延(今陕西肤施北)二州。《资治通鉴》卷二六○唐昭宗乾宁二年十二月条云:“(李)克用既去,李茂贞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又记载说:“(后梁开平二年八月)戊子,岐王所署延州节度使胡敬璋寇上平关(今山西石楼东北)。”又云:“(开平二年十一月),保塞节度使胡敬璋卒。”【4】(8704-8706)由此可知,乾宁二年(895)李茂贞所署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即指保塞节度使。需要指出的是,唐廷曾于乾宁四年(897)四月诏命静难节度使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而延州等地时为岐将胡敬璋所据,故李思谏并未实任宁塞节度使。


后梁开平二年(908)十月,胡敬璋卒,刘万子继镇延州。次年二月,因刘万子为政暴虐而失众心,静难节度使李继徽命延州牙将李延实趁刘万子下葬胡敬璋之时杀之,代镇延州。延州马军都指挥使高万兴与其弟高万金闻变,率所部降梁。三月,后梁太祖命刘知俊率兵攻保塞军,丹州刺史崔公实、延州刺史李延实皆不敌降梁。朱全忠遂以高万兴为保塞节度使。同年五月,镇守同华的忠武节度使刘知俊背梁附岐,保塞军的丹州也发生军乱,梁署刺史宋知诲被逐,李茂贞又重新占据丹州。七月,梁兵再次攻克丹州,岐将王行思被俘。至此,保塞军为梁所有,李茂贞实际控有保塞军约十四年。


(七)耀州义胜军:唐天祐三年(906)李茂贞所置,辖耀(今陕西耀县)、鼎(今陕西富平东)二州。据《新唐书》载:“华原,畿。……天祐三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耀州。美原,畿。……天祐三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鼎州。”【4】(8741)李茂贞置义胜军,治耀州,以假子李彦韬为义胜节度使。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二月,李彦韬以李茂贞势衰降梁。后梁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军为静胜军,仍以李彦韬为节度使。至此,李茂贞实际占有义胜军十年。


(八)同州匡国军:唐乾宁二年(895)赐号匡国军,领同州一州。天祐三年(906)废镇国军,以华州隶匡国军。后梁开平二年(908)五月改号忠武军。李茂贞早在唐文德元年(888)就表其兄李茂庄出任同州节度使。【7】(1141-1142)大顺元年(890),王行瑜之弟王行约继任节度使,为李茂贞附镇。乾宁二年(895),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入关,王行约战败,被迫放弃同州。年末李克用撤军之后,李茂贞势力复振,不仅控制了河西诸镇,还重新占据同州,以假子李继瑭为同州防御使。乾宁四年(897)四月,又以李继瑭为匡国节度使。同年九月,昭宗诏以彰义节度使张琏、静难节度使(未实任)李思谏等讨伐李茂贞。李继瑭闻讯而惧,镇国节度使韩建又从中摇之,李继瑭遂弃镇奔凤翔。十月,唐廷以韩建兼领匡国军节度。天复元年(901)十一月,朱全忠率汴军攻陷同州,守将司马邺降。自此,同州为朱全忠所据。后梁开平三年(909)五月,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叛梁投岐。七月,刘知俊在梁军的攻势下被迫弃镇,举族奔凤翔。乾化二年(912),朱友谦背梁,李茂贞联军河中攻同州,但因梁将牛存节固守,无果而终。


(九)华州镇国军:唐光化元年(898),唐廷升华州为镇国军。镇国节度使韩建长期依附李茂贞,是其政治和军事上的盟友与附镇。天复元年(901)十一月,朱全忠率军进抵华州,韩建不敌出降。天复三年(903)华州赐号感化军。天祐三年(906)废,以华州隶匡国军。后梁开平三年(909)五月,忠武节度使刘知俊降李茂贞,逐华州刺史蔡敬思,但华州随即失陷,刘知俊所任守将聂赏降梁。此后李茂贞势力向东始终没有超出华州。


(十)灵州朔方军:据《资治通鉴》卷二六七后梁太祖开平三年五月条载:朔方节度使韩逊向梁廷奏报攻克盐州(今陕西定边),斩李茂贞所署刺史李继直。胡三省注云:“唐末盐州奏事专达朝廷,不隶灵夏。至是,灵盐遂复合为一镇。”这表明本隶朔方军的盐州曾长期为李茂贞势力所据,韩逊至此方占有灵盐全镇。同年十一月,刘知俊率岐兵进围灵州,又夺回盐州。乾化元年(911)十一月,盐州又为保塞军高万兴兄弟所攻占。


除上述地区外,李茂贞在关内道还曾染指长安佑国军和夏州定难军等地区,只是因为统治时间较短或只占据了一部分州郡,而不为人所注意。如后梁开平三年(909)五月,刘知俊背梁附岐,生擒佑国军留后刘捍,岐军随后进据长安。但不久梁将杨师厚以奇兵取道南山,长安再次为梁军袭得。开平四年(910)七月,李茂贞联军河东共讨依附后梁的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进围夏州。朱全忠亲自率军西进救援,岐晋见势方解围而去。综上所述,李茂贞在关内道的势力几乎无所不至,充分体现了李茂贞以关中作为统治重心所在的核心战略。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4:00 +0800 CST  
二、陇右道东部


凤翔节度使自唐广德元年(763)开始一直兼领陇右节度;而且,大中四年(850)凤翔镇又曾兼领陇右之秦州。李茂贞担任凤翔节度使,同时兼领陇右节度使,故陇右道下诸州镇也是他名义下的属地。因此,陇右道是李茂贞兼并扩张的重点。但因陇右在唐中期之后陷于吐蕃,之后张议潮率众归国,陇右西部实际在归义军辖下。只有陇右道东部的秦州、成州(今甘肃成县)、阶州(今甘肃康县西)等地,才为李茂贞所据。


天雄军,也称秦成节度使或秦州节度使,实辖秦、成、阶三州之地。李茂贞担任凤翔节度使后,很快就将势力扩张至秦州。据《旧唐书》卷二十上记载,景福元年(892)正月秦州李茂庄曾上表讨伐兴元杨守亮,表明至晚在景福元年李茂贞亲兄李茂庄就担任了天雄节度使。又,李茂庄原任同州节度,大顺元年(890)王行约继任同州。李茂庄应在此时移镇秦州。故李茂贞实际控有天雄军的时间当是大顺元年(890)。《资治通鉴》卷二六一载:“以天雄留后李继徽为节度使。”【4】(8484)这条史料说明李继徽至晚在乾宁三年初出任天雄军留后。《唐方镇年表》云在乾宁二年(895),而李茂庄移镇山南的时间也在895年,故李继徽也应在此年出镇秦州。乾宁四年(897)七月,李茂贞以天雄李继徽为静难节度使。其后,唐廷虽委任孙储出任节帅,但并未实任。而天雄节帅的继任因史料缺载不得而知。《资治通鉴》卷二六五仅云天祐元年(904)七月李茂贞为其侄天雄节度使李继勋(当为李继崇)向王建求婚。史书虽未明载其任职时间,但笔者推测至晚在天祐元年(904)担任天雄节度使的李继崇应是李继徽的继任。这个推测的佐证是天复二年(902)五月,朱全忠派孔勍率兵绕道凤翔之南,先后攻取凤州、成州等地,唯独没有攻克秦州。秦州当时惟有在李茂贞嫡系势力的牢牢控制之下才有可能誓死抵抗兵锋甚盛的汴军,保住李茂贞一方辖境。李继崇任职直至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一月,他在王建的围攻下降蜀,李茂贞至此才失去天雄一镇,实际控有天雄军计二十六年。其间,虽然朱全忠曾经在天复三年(903)任命符道昭为天雄节度使,但因汴军撤围,李茂贞迅速收复失地,符道昭路遇岐军所阻而还,并未实任。【4】(8603)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4:00 +0800 CST  
三、山南道大部


李茂贞染指山南道不是偶然。从地理位置而言,李茂贞的老巢凤翔在山南道之北,南出散关即至山南,地域相接。若能控制山南道,不但可据汉中之险;更可趁势进军剑南,从而以攻代守,扩张势力。就个人因素而论,李茂贞在光启三年(887)正月就因护驾之功封授山南道之武定军节度使,并自此发迹。因此李茂贞对山南自有一种特殊感情。李茂贞占据的主要是山南西道。山南西道原辖州诸书记载不一。《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云有梁、凤、兴、利、通、洋、合、集、巴、蓬、壁、商、金、开、渠、渝等十六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山南道三》则记有梁州兴元府、洋、利、凤、兴、成、文、扶、集、壁、巴、蓬、通、开、阆、果、渠等十七州。而据《新唐书》卷六七《方镇表四》则有梁、洋、集、壁、文、通、巴、兴、凤、利、开、渠、蓬、果、阆等十五州。笔者认为,《元和郡县图志》叙事以宪宗元和年间为下限,不及唐末,如其所记的成州在唐大中六年割属天雄军。《旧唐书·地理志》所记政区沿革详于唐前期,后期则不及《新唐书》,如其所记的金、商二州在唐末光启年间升为节度,合、渝二州先是割属剑南东川,后又改属武信军。因此,《新唐书·方镇表》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唐末山南西道的辖州情况。晚唐的山南西道实际分为山南西道、武定军、感义军三镇,共计十五州之地。


(一)山南西道:山南西道辖梁(今陕西汉中)、集(今四川南江)、文(今甘肃文县西)、通(今四川达县)、巴(今四川巴中)、开(今四川开县)、渠(今四川渠县)等七州之地,又有兴元节度使之称。


唐景福元年(892)七月,李茂贞擅自出兵山南,相继攻克凤州、兴州(今陕西略阳)、洋州等地。八月,李茂贞攻克兴元,以假子李继密权知兴元军府事。然,朝廷并不愿让李茂贞继续坐大,趁机任命宰相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而改任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兼领武定节度。而李茂贞意欲兼领凤翔、山南西道,遂违诏抗命。朝廷只得在景福二年(893)十月诏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兼领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宁元年(894)七月,李茂贞又攻克阆州(今四川阆中)等地,正式吞并感义军、武定军和山南西道三镇之地。乾宁二年(895),李茂贞以兄李茂庄继任山南西道节度使【8】(675-676),但所属渠、通等州相继为王建所占。光化元年(898)五月,李继密由武定节度使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光化二年(899)巴州又失。天复二年(902)八月,西川节度使王建以“假道勤王”为名攻兴元。李继密不敌出降。自此,山南西道为王建所据,李茂贞实际控有该镇十年余。


(二)洋州武定军:唐光启元年(895)置,治洋州。大顺二年(891)增领阶、扶(今四川南坪东北)二州,景福元年(892)又增领果(今四川南充)、阆二州。不久,又割阆州隶龙剑镇,阶州隶天雄军。光化元年(898)又领蓬(今四川仪陇南)、壁(今四川通江)二州。【8】(1893)


李茂贞早在光启三年(887)正月就因扈跸之功授武定军节度使。同年七月,转任凤翔节度使。景福元年(892)七月,李茂贞借攻打诸杨之机夺取洋州武定军,“表其子弟镇之”【4】(8433)。次年十月,李茂贞以假子李继密为武定节度使。光化元年(898)五月,李继颜继任。次年,李茂贞将保大节度使李思敬和李继颜换镇。天复二年(902)九月,李思敬以洋州降王建。李茂贞虽挟天子之命,一人得兼己为凤翔、静难、武定、昭武四镇节度使,但已无济于事。至此,李茂贞实际控有武定军十一年余。


(三)感义军:唐光启二年(886)置感义军于兴、凤,治凤州。文德元年(888)增领利州(今四川广元)。乾宁四年(897)改感义军为昭武军,改治利州。景福元年(892)七月,李茂贞逐感义军节度使满存,占据兴、凤。乾宁二年(895)九月,王建派王宗侃率蜀军攻克利州,李茂贞所署利州刺史李继颙战死。不久,岐军又夺回利州。乾宁四年(897),李茂贞改感义军为昭武军,徙治利州。天复二年(902)二月,川兵进至利州,昭武节度使李继忠不敌,弃镇逃回凤翔。十月,王建又攻拔兴州,占有昭武镇大部。后梁贞明元年(915)八月,王建分兵两路攻岐,王宗瑶等攻克凤州。同年十二月,王建置武兴军于凤州,割文、兴二州隶之。至此,昭武军彻底为蜀所有。李茂贞实际控有感义军(昭武军)二十三年。


除上述三镇外,李茂贞还曾一度占有山南道之金州(今陕西安康)。金州旧属山南东道,唐光启元年(885)之后升为节度。史载:“李茂贞遣养子(李)继臻窃据金州,(冯)行袭攻下之,因授金州防御使。”【2】(210)又据《资治通鉴》卷二五八唐昭宗大顺二年十二月条:“初,李茂贞养子继臻据金州,均州刺史冯行袭攻下之。”可知李茂贞势力的确占有过金州之地,但其占据的时间却因史料残缺不得而知。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4:00 +0800 CST  
四、剑南道一部


李茂贞势力之所以能够进入剑南,乃是因为吞并山南西道之故。李茂贞为了稳固山南的统治,必须对勃兴于西川的王建进行打压。李茂贞以南下救援东川为契机,命令岐军进占剑南东川大部,与王建为争夺地盘不可避免地展开正面冲突。因为李茂贞的统治重心在关中,他个人又急于干政甚至挟天子令诸侯,所以在与王建的争夺中失利,对剑南道染指的时间也较短。


(一)剑南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唐末辖梓、绵、遂、渝、合、普、荣、陵、泸、昌等十州。【8】(1902)光启三年(887)正月为顾彦朗所据。其弟顾彦晖自大顺二年(891)九月继任,直至乾宁四年(897)十月,顾氏兄弟割据东川十一年。景福二年(893)正月,“东川留后顾彦晖既与王建有隙,李茂贞欲抚之使从已,奏请更赐彦晖节,诏以彦晖为东川节度使”。【4】(8438)而王建攻东川,顾彦晖求救于李茂贞。李茂贞认为这是扩张良机,遂出兵援救。他派李继密率军救援梓州,进驻东川。对于这次岐军进驻东川的过程,史籍并无明载。但从后来的史实可知,李茂贞命令部队接管或占领了许多州寨,如遂州(今四川遂宁)、合州(今四川合川)等州,并驻营梓州外围,在军事上与王建进行战略相持。乾宁四年(897)二月,西川军在梓州之西的玄武大败岐将李继徽。十月,岐将遂州刺史侯绍、合州刺史王仁威率众投降王建。至此,李茂贞在东川全线溃败,无奈只得撤军,退出对东川的争夺。李茂贞为争夺东川共进行了五年的努力。


(二)龙剑镇:唐光启二年(886)置,辖龙(今四川平武东南)、剑(今四川剑阁)二州。景福元年(892)增领利、阆二州,文德元年(888)割利州隶感义军,天祐三年(906)又罢领阆州。景福元年(892)李茂贞进占山南西道。八月,李茂贞进军龙剑,节度使杨守贞逃往阆州。乾宁元年(894)七月,岐军又攻克阆州,完全吞并龙剑一镇。因史料残缺,杨守贞之后继任的龙剑节度使失载。李茂贞与王建为争夺东川展开了激烈争夺,在蜀军的攻势下,岐军节节败退。乾宁三年(896)正月,龙州失陷,刺史田昉被杀;同年五月,又失剑州。光化二年(899)八月,王建又攻取阆州。至此,龙剑全部失陷于蜀。李茂贞实际控有龙剑镇七年。


综上可知,李茂贞割据政权所控地域一度扩展到关内道(凤翔、陇、乾、仪、泾、原、渭、武、邠、宁、庆、衍、鄜、坊、翟、延、丹、盐、耀、鼎、同、华等)、山南道(梁、集、文、通、巴、开、渠、洋、果、扶、蓬、壁、兴、凤、利、阆、金等)、陇右道(秦、成、阶等)、剑南道(龙、剑、遂、合等)等四道十五镇,势力至少达及四十五州之上。不过应该承认,李茂贞实际控制区域并不是始终稳定的,而是有所反复,具有动态的特点,这是与晚唐五代战乱频仍的时局息息相关的。


李茂贞割据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陕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一带。在这些地域之中,还包括李茂贞新置的乾州、义州、耀州、鼎州等州,这乃是晚唐五代割据政权之下的特殊现象,应引起格外重视。在学界长期对李茂贞及秦岐割据政权研究忽视冷落的境况下,在如此史实面前,我们不由不惊叹李茂贞割据政权之实力及其在晚唐五代多元政局中的巨大影响。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4:00 +0800 CST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薛居正. 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司马光. 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王溥.五代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吴廷燮.唐方镇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5:00 +0800 CST  
好耐冇正经转帖了


完。

楼主 koei184  发布于 2016-10-31 14:35:00 +0800 CST  

楼主:koei184

字数:9471

发表时间:2016-10-31 22: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6 23:56:41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