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从匈奴到达靼的部落演变

一楼祭天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1 17:55:00 +0800 CST  
@我是个2501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1 17:56:00 +0800 CST  
昭皇帝讳禄官立,始祖之子也。分国为三部:
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
以文帝之长子桓皇帝讳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
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讳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
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是岁(294年),穆帝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


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过人,昭帝崩后,遂总摄三部,以为一统。
元年(308年),刘渊僣帝号,自称大汉。


——魏书卷一帝纪第一·序纪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3 18:27:00 +0800 CST  
司马炎时期有让晋人头疼的二虏...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3 18:41:00 +0800 CST  
事平,朝议封瓘。瓘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二将跋扈,自取灭亡,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除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寻迁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增封菑阳侯,以余爵封弟实开阳亭侯。
泰始初,转征东将军,进爵为公,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加征东大将军、青州牧。所在皆有政绩。除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
至镇,表立平州,后兼督之。于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卫瓘


二虏指的是刘务桓、拓跋力微虎死,子务桓代领部落,遣使归顺。

铁弗刘虎,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部帅刘猛之从子,居于新兴虑虒之北。
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为号。
猛死,子副仑来奔。虎父诰升爰代领部落。诰升爰一名训兜。
诰升爰死,虎代焉。
虎一名乌路孤。始臣附于国,自以众落稍多,举兵外叛。平文与晋并州刺史刘琨共讨之,虎走据朔方,归附刘聪,聪以虎宗室,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复渡河侵西部,平文逆击,大破之,虎退走出塞。
昭成(338-376)初,虎又寇西部,帝遣军逆讨,又大破之。
虎死,子务桓代领部落,遣使归顺。
务桓,一名豹子。招集种落,为诸部雄。潜通石虎,虎拜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铁弗刘虎
这个刘务桓应该不是晋初的那个刘务桓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3 19:01:00 +0800 CST  
段日陆眷是比较早兴起的东部徒何鲜卑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4 10:08:00 +0800 CST  
匈奴宇文莫槐,出於遼東塞外,其先南單于遠屬也,世為東部大人。其語與鮮卑頗異。人皆翦髮而留其頂上,以為首飾,長過數寸則截短之。婦女披長襦及足,而無裳焉。秋收烏頭為毒藥,以射禽獸。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匈奴宇文莫槐


宇文匈奴是髡发的。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似乎出现了乌桓人,但是看不清...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4 10:19:00 +0800 CST  
[泰始(265-274年)中]司隶校尉石鉴以宿憾奏预,免职。时虏寇陇石,以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骑百匹。
到长安,更除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属虏兵强盛,石鉴时为安西将军,使预出兵击之。
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悬乏,宜并力大运,须春进讨,陈五不可、四不须。
鉴大怒,复奏预擅饰城门官舍,稽乏军兴,遣御史槛车征诣廷尉。以预尚主,在八议,以侯赎论,其后陇右之事卒如预策。

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自并州西及河东、平阳,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
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
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数年,复拜度支尚书。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杜预


杜预传中秃发树机能和刘猛的记载...其实刘猛的出逃影响不小...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4 22:01:00 +0800 CST  
七分國人(魏獻帝拓跋鄰在兄弟中排第四,獻帝兄弟八人)
紇骨氏[(胡氏)獻帝拓跋鄰以長兄為紇骨氏]
普氏[(周氏)獻帝次兄為普氏]
拔拔氏[(長孫氏)次兄為拔拔氏]
達奚氏[(奚氏)弟為達奚氏]
伊婁氏[(伊氏)次弟為伊婁氏]
丘敦氏[(丘氏)次弟為丘敦氏]
侯氏[(亥氏)次弟為後氏]


拓跋十姓
拓跋氏[(元氏)拓跋嫡系]
紇骨氏[(胡氏)獻帝拓跋鄰以長兄為紇骨氏]
普氏[(周氏)獻帝次兄為普氏]
拔拔氏[(長孫氏)次兄為拔拔氏]
達奚氏[(奚氏)弟為達奚氏]
伊婁氏[(伊氏)次弟為伊婁氏]
丘敦氏[(丘氏)次弟為丘敦氏]
侯氏[(亥氏)次弟為後氏]
乙旃氏[(叔孫氏)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
車焜氏[(車氏)又命疏屬曰車焜氏]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4 22:38:00 +0800 CST  
https://www.douban.com/note/740222370/
罗新:游牧民族是如何参与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的?


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但是由于罗新先生暴论频频,所以看的时候(看他论文的时候)要理性分析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4 23:42:00 +0800 CST  
悦般人已经萨卡化了,剪发了。漠北的匈奴人都是留着长发...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6 22:07:00 +0800 CST  
话说爨龙颜的祖父已经统治南中了...爨龙颜是四世纪末期出生的
“”祖,晉寧、建寧二郡太守,龍驤將軍,寧州刺史。考,龍驤輔國將軍八郡監軍,晉寧、建寧二郡太守,追諡寧州刺史、邛都縣侯。
——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6 22:11:00 +0800 CST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0:24:00 +0800 CST  
燕武成王扩张也很厉害,辽东方面有成就,消灭貊国、驱逐朝鲜、入侵东胡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1:37:00 +0800 CST  
其实古代西域很多政权都是强行分割出来的,本来车师只有一个联盟的,姑师国...硬是被汉分割成了数个小国。
匈奴把不服从自己的部族和政权分割或者迁徙...
一开始匈奴进驻西域的时候西域只有二十六国
野猪朝变成三十六国....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1:45:00 +0800 CST  
"形夷而心华:墓志资料中唐代非汉人的王朝认同"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2:29:00 +0800 CST  
形夷而心华:墓志资料中唐代非汉人的王朝认同
裴恒涛
【摘要】:
本文结合若千方入居内地非汉人的墓志资料的个案考察,以及统计的近四百方非汉人墓志资料的综合分析,主要探讨了唐代入居内地非汉人对唐王朝国家的认同问题。非汉人墓志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如族源叙事模式、家族仕宦经历、族际通婚、宗教信仰、习儒科举及归葬合葬等,这些现象中表现了汉化的趋势,但不能用汉化来涵盖。
本文试图揭示出这些文化现象中非汉人的王朝国家认同意识。
入居内地的非汉人的王朝国家认同不同于当下的民族国家认同,而有其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内涵,其体现的是王朝国家层面的认同,表现为政治上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包括积极参与唐王朝国家的军事活动,担任宫廷侍卫武官,接受唐廷的赐姓,死后陪葬帝陵等,这种类型以西域胡人及北方突厥、契丹等入居内地相对较晚的非汉人精英为主,如研究中重点分析的西域疏勒人裴沙(644-724)、北方突厥人阿葛罗(688-726)等。
或者通过科举入仕的方式积极融入唐王朝国家的官僚体系,担任王朝国家中央及地方的各级官吏,这在入居内地较早数量可观的鲜卑人及月氏后裔等群体中表现明显,如元邈(808-844)及归葬洛阳的支竦家族。
另外,由于传统儒家文化及礼仪在唐王朝国家中的重要性,入居内地的非汉人群体对唐王朝国家的认同,亦体现在对这种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皈依与认同上,比如通过丧葬活动中一些礼仪观念如家族观念、风水观念的习得与实践,婚姻方面对传统中原士族门第观念的效仿,而倾向与传统高门大姓缔结婚姻等,籍贯保留自身的地域特色,族源上对华夏始祖黄帝及炎帝的攀附等,这些现象表达了入居内地非汉人对王朝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与认同。
此外,入居内地的非汉人王朝国家认同方面亦表现出多层次性,他们在对王朝国家政治忠诚和文化认同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自身族群的历史记忆和认同,他们在墓志中对自身族属或族望的追述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婚姻方面某些非汉群体如粟特、突厥人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内部婚姻现象,说明在当时多族群交往互动的环境中,尽管具有一定的汉化趋向,族群间的界限还是相对清晰的。
在本文的分析中,亦可发现入居内地非汉人对儒家文化及中国化佛教文化的吸收,逐渐改变乃至重组自身的集体记忆,这显示出认同是多层次的,具有可选择性和变化性。非汉人群体复杂多样,入居内地时间先后不等,既有汉代、魏晋时期进入内地的月氏、鲜卑等族后裔,也有主要在唐时期进入中原的突厥、粟特等非汉人群体,不同的经历和文化,亦影响到他们入唐后在内地的认同模式的差异。基于政治忠诚和文化归属的认同会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非汉人王朝国家认同主要体现在非汉人精英分子身上,他们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其对唐王朝国家政治及文化的认同是彼此双方力量互动与博弈的结果,双方力量的失衡及利益的变化都可能引发认同的改变。
文中对突厥人、契丹人的认同变化的分析即可说明这种现象,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的汉与非汉关系的微妙变化亦可说明。非汉人的王朝国家认同作为一种主观意识,不排除结合历史文献的合理想象与建构,它与王朝国家的相关制度政策及政治形势的演变存在一定关联,本文亦试图揭示这种关系并简要分析王朝国家层面对非汉人认同的影响。
为了说明和揭示清楚上面内容,本文的篇章结构如下:绪论,主要说明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学科研究现状,本研究涉及的认同、唐代非汉人及唐代王朝国家等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
个案考察部分共分三章,分别选取西域疏勒人裴沙墓志、突厥人阿葛罗墓志、粟特人安思温夫妇墓志及鲜卑拓跋后裔元邈墓志等,通过其相关问题的考释,如族属、仕宦、婚姻、丧葬等,指出其认同于唐王朝国家的具体方式,并厘清唐代非汉人汉化与文化认同,族群认同与王朝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
综合分析部分共分三章,结合搜集整理到的400余方非汉人墓志及上面的个案分析,进行综合性的考察,重点就非汉人丧葬中的归葬现象、族源上华夷共祖与族际通婚现象、科举入仕等现象进行分析,指明这些现象与族群认同及王朝国家认同之家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探讨影响非汉人王朝国家认同的因素及其历史演变情况。
最后是结语及余论,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特殊时期唐代非汉人王朝观念及认同的情况,以及唐末、五代及北宋非汉人王朝国家观念及其认同的演变。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2:41:00 +0800 CST  
http://www.sohu.com/a/222230374_199807
辽宁北崴遗址出土目前东北地区年代最早青铜剑


辽宁北崴遗址出土目前东北地区年代最早青铜剑
(2月)10日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人员在沈阳新民市境内发现北崴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青铜短剑。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5月开始对北崴青铜时代遗址展开考古发掘。该遗址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已发现了2座青铜时代房址、38个灰坑、2个竖穴土坑墓及5处瓮棺墓,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和甗、鼎、瓮、石斧、石镞等器具。考古人员在房址外侧发现了1把青铜短剑,经鉴定年代属西周时期。
据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剑具有锋利且精美的艺术风格,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中国东北地区青铜短剑的特点是剑身与剑柄分体组装,除了用于狩猎和征伐外,在当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北崴遗址为青铜时代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至3800年,也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剑。
同时北崴遗址出土的扇形铜斧石范证明当时已能大量铸造铜器,说明了沈阳地区是当时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辽河文明以其历史的连续性、地域性、典型性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考古发掘对于完善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了解当时民众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以及探寻辽河流域政治经济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摄影:钟欣)


(原文标题:辽宁北崴遗址出土东北地区年代最早青铜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可以关注搜狐网的“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有很多平民可以接触到的、免费的资料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2:45:00 +0800 CST  
由于匈奴到达靼都是草原的事情,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内亚和东北亚的事情...望周知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2:49:00 +0800 CST  


楼主 T1L2002  发布于 2019-12-07 22:52:00 +0800 CST  

楼主:T1L2002

字数:5774

发表时间:2019-12-02 01: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4 06:54:29 +0800 CST

评论数:203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