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饥饿战争录:中二跟随吕奉先怒怼曹公的那段日子



嘛,遥想当年,中二在汴军里面混的时候,就没少跟随全忠哥去怼兖州BOSS朱瑾,面对那个马槊高超到后来冠绝淮南军的骁勇角色,中二不由想起了吕布,也想起当年在追随玄德公之前也曾在吕奉先麾下作战,其中最回味无穷的就是兖州争夺战了,并州铁骑和青州兵的激烈互怼,真心回味无穷啊【其实中二小时候看三国故事,就对曹公屠徐州很不爽了,虽然后来中二在全忠哥麾下也没少干同样的事就是了】翻看过去的记载,中二发现影响兖州战局的有两个很重要的元素,一是饥荒,二是袁绍,因此先将收集到的资料分享上来,如有补充纠谬,不胜欢迎……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30:00 +0800 CST  


在开打之前,先看一下东汉时代兖州的地理情况,其疆域之大可不是后来朱瑾的兖州能比的……


兖州
治昌邑,辖5郡3国64县3邑1公国12侯国,也就是相当于8郡80县。后面能叛变到曹操只剩下3县的地盘,看来张邈和陈宫的影响力真心不是虚的然而兖州争夺战期间,曹操的手里可远不止三县,后面我们就会提到。

●东郡,治濮阳县,辖11县1邑1公国2侯国
1濮阳县
2燕县
3白马县
4顿丘县
5东阿县
6东武阳县
7范县
8博平县
9聊城县
10发干县
11谷城县
1临邑
1卫公国
1乐平侯国
2阳平侯国

●陈留郡,治陈留县,辖15县1邑1侯国
1陈留县
2浚仪县
3尉氏县
4雍丘县
5外黄县
6小黄县
7东昬县
8济阳县
9平丘县
10封丘县
11酸枣县
12己吾县
13考城县
14圉县
15扶沟县
1襄邑
1长垣侯国

●山阳郡,治昌邑,辖7县1邑2侯国
1东缗县
2巨野县
3湖陆县
4方与县
5瑕丘县
6金乡县
7防东县
1昌邑
1高平侯国
2南平阳侯国

●济阴郡,治定陶县,辖9县2侯国
1定陶县
2冤句县
3成阳县
4句阳县
5鄄城县
6离狐县
7廪丘县
8成武县
9己氏县
1乘氏侯国
2单父侯国

●泰山郡,治奉高县,辖7县5侯国
1奉高县
2博县
3嬴县
4莱芜县
5盖县
6南城县
7牟县
1梁甫侯国
2钜平侯国
3山茌侯国
4南武阳侯国
5费侯国

●东平国,治无盐县,辖7县
1无盐县
2东平陆县
3富成县
4章县
5寿张县
6须昌县
7宁阳县

●任城国,治任城县,辖3县
1任城县
2亢父县
3樊县

●济北国,治卢县,辖5县
1卢县
2蛇丘县
3成县
4茌平县
5刚县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36:00 +0800 CST  


●第一阶段:吕布、张邈兵变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夏,四月
曹操使司马荀彧、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灭。还,击破刘备于郯东。谦恐,欲走归丹杨。会陈留太守张邈叛操迎吕布,操乃引军还。
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张邈的字),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
操之前攻陶谦,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后还见邈,垂泣相对。
陈留高柔谓乡人曰:“曹操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恃陈留之资,将乘间为变,欲与诸君避之,何如?”
众人皆以曹、张相亲,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从兄幹自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张邈叛变】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
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
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
宫说邈曰:“今天下分崩,雄杰并起,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邈从之。
时操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潜迎布为兖州牧。布至,邈乃使其党刘翊告荀彧曰:“吕将军业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
【点评】此时吕布从河内太守张杨那里带兵过来,记得看过资料,那时候中原诸侯分为袁绍和袁术两大联盟阵营,袁绍联盟包括冀州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袁术联盟包括淮南袁术、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估计张杨就是袁术阵营的人,推测这也是吕布后来试图和袁术结盟的缘由……

【夏侯惇遭遇战】
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于濮阳;惇来,布遂据濮阳。
《三国志·夏侯惇传》: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
促召兵击持质者。
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济阴郡·鄄城
时操悉军攻陶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豫州剌史郭贡率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荀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点评】记得看资料,那时候豫州大部分都是袁术的地盘,因此有网友推测郭贡其实是袁术扶植的地方头领,不过估计立场并不坚定联想到袁术麾下那帮乌合之众的渣渣战斗力,郭贡没出手的原因之一估计也是自知战斗力不是曹军对手吧,毕竟袁术被曹操从战力上碾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了……

【固守三县】
是时,兖州郡县皆应布,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
吏民皆恐。

●东郡·范县
程昱本东阿人,彧谓昱曰:“今举州皆叛,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宜往抚之。”
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宜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
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允流涕曰:“不敢有贰心。”
时泛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自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东郡·东阿
昱至东阿,东阿令颍川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卒完三城以待操。
《三国志·程昱传》: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曹操回师】
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三国志·曹洪传》: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谷以继军。
《三国志·程昱传》:
魏书曰: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
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昱梦白太祖。
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
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三国志·太祖本纪》: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
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
兗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点评】从这里可看出,曹操回师时并非只有鄄城、范县和东阿三县之地,最起码东平国是在他手里的。不过因为军中高层的家属都被张邈劫持了,当时能跟在曹操身边的基本都是铁杆亲信了……

【济阴郡·鄄城之战】
吕布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45:00 +0800 CST  


●第二阶段:濮阳争夺战

曹操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东平国),断亢父(位于任城国)、泰山(泰山郡)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
乃进攻之。

●八月
【东郡·濮阳西之战】
《三国志·典韦传》: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
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
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
时布身自搏战【吕布都亲自上阵了,看来确实够玩命啊】,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
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
等人曰:“十步矣。”
又曰:“五步乃白。”
等人惧,疾言“虏至矣!”
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
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
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
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东郡·濮阳之战】
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操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
及战,军败,布骑得操而不识,问曰:“曹操何在?”
操曰:“乘黄马走者是也。”
布骑乃释操而追黄马者。
操突火而出,至营,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
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点评】这时粮食问题开始出现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一直贯穿着整场兖州战争,以至于曹操不得不遣散新招的士卒,吕布不得不到处抢粮这也是中二认为兖州战争基本都被限制成两边都只有一万人主力规模的原因就算兖州人再多,也养不起那么多兵马啊……


《三国志·太祖本纪》: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曹操)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三国志·夏侯惇传》: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
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三国志·于禁传》:从讨吕布于濮阳,别破布二营于城南,又别将破高雅于须昌(位于东平国)。
《三国志·乐进传》: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
《三国志·司马朗传》: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这位仁兄有个很著名的弟弟,叫司马懿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50:00 +0800 CST  


●九月
操还鄄城。
【济阴郡·乘氏之战】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三国志·李典传》: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冬,十月
【拒绝袁绍】
操至东阿。袁绍使人说操,欲使操遣家居邺。
操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之韩、彭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
操乃止。
《三国志·太祖本纪》: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三国志·曹洪传》: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
《三国志·任峻传》: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枣祗,后来的屯田达人)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三国志·程昱传》: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点评】从程昱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此时兵力至少有一万。另外曹洪传记里面明摆着是说曹操在濮阳大获全胜,然后转进原本就占据的东阿,莫名有种KMT的既视感啊另外有网上考据认为,从东郡的归属情况和后来的陈琳檄文来看,袁绍那时候其实是出兵帮助曹操了的,可能还直接将吕布、张邈赶出了东郡这块核心区域,因此后面曹操和吕布的战场,基本就没东郡神马事情了……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53:00 +0800 CST  


●第三阶段:曹操兖州大反攻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春,正月
【济阴郡·定陶之战】
曹操败吕布于定陶。
诏即拜袁绍为右将军。
《三国志·太祖本纪》: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
《三国志·曹仁传》: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位于济阴郡),拔之,生获布将刘何。
仁弟纯,英雄记曰: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
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
年十八,为黄门侍郎。
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从征战。
魏书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

●闰五月
【山阳郡·巨野之战】
吕布将薛兰、李封屯巨野,曹操攻之,布救兰等,不胜而走,操遂斩兰等。
《三国志·李典传》: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操军乘氏,以陶谦已死。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
荀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已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已收表,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先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惟将军熟虑之。”
操乃止。
《三国志·荀彧传》: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济阴郡·第二次乘氏之战】
《三国志·太祖本纪》
布复从东缗(位于山阳郡)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
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
魏书曰: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
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
引军屯南十余里。
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
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三国志·曹洪传》:山阳(山阳郡)、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三国志·于禁传》:从攻寿张(位于东平国)、定陶、离狐(位于济阴郡),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

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兵。
布初见备,甚尊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
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悦。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7:55:00 +0800 CST  


●八月
【陈留郡·雍丘之围】
曹操围雍丘,张邈诣袁术求救,未至,为其下所杀。

●冬,十月
以曹操为兖州牧。

●十二月
张超在雍丘,曹操围之急,韩曰:“惟臧洪当来救吾。”
众曰:“袁、曹方睦,洪为袁所表用,必不败好以招祸。”
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但恐见制强力,不相及耳。”
洪时为东郡太守,徒跣号泣,从绍请兵,将赴其难,绍不与;请自率所领以行,亦不许。雍丘遂溃,张超自杀,操夷其三族。
《三国志·臧洪传》:绍叹其(臧洪)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东郡·东武阳之围】
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
绍令洪邑人陈琳以书喻之,洪复书曰:“仆小人也,本乏志用;中因行役,蒙主人倾盖,恩深分厚,遂窃大州,宁乐今日自还接刃乎!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本州被侵,郡将遘厄,请师见拒,辞行被拘,使洪故君遂至沦灭,区区微节,无所获申,岂得复全交友之道,重亏忠孝之名乎!斯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投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而无闻焉!”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已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将吏士民谓曰:“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皆垂泣曰:“明府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升,请稍以为饘粥,洪叹曰:“何能独甘此邪!”
使作薄糜,遍班士众,又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者。
城陷,生执洪。绍大会诸将见洪,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
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洪,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同共戮力,为国除害,奈何拥众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
绍本爱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
洪邑人陈容少亲慕洪,时在绍坐,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
绍惭,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
容顾曰:“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也!”
遂复见杀。
在坐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三国志·臧洪传》:先是,洪遣司马二人出,求救于吕布;比还,城已陷,皆赴敌死。
【点评】不得不说,袁绍在东郡留下的主帅臧洪兵变,对袁绍将势力扩张到兖州一带是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再怎么说张超也是敌人阵营,袁绍不可能为一个敌人去攻打风头正盛的盟友曹操,于是死脑筋的臧洪就只能被消灭掉了……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8:00:00 +0800 CST  
顺道附上网友分享的袁绍参与兖州之战的考据,与君共赏……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8:02:00 +0800 CST  

【关于曹操的阵容】
从上述这些史料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夏侯惇的东郡留守部队(其中就有韩浩和典韦这两个猛人),曹操攻打徐州的主要将帅就包括曹仁、曹纯(后来的虎豹骑统领,估计跟着他哥哥曹仁带着骑兵开打)、曹洪、夏侯渊、乐进(最早在家乡阳平卫国招募了一千士兵,经常作为曹操的先锋出战)、李乾(被薛兰、李封杀死后,这支部队就由李整带领,而李典真正接管这支部队,已经是兖州战后的事情了)、于禁(原先是鲍信麾下的一个小兵,估计掌握的也是部分鲍信的原部)……
PS:嘛,从魏晋南北朝的陶俑来看,不得不说电影《赤壁》里面的曹军服饰简直是神还原……

【关于吕布的阵容】
记得《三国演义》里面曾经提到吕布麾下有八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不过臧霸是徐州豪强势力,那时候肯定不在吕布军中,倒是陷阵营猛人高顺可以替代他的位置。不过高顺虽然死忠,却感觉始终还不如吕布的姻亲魏续受信任郝萌估计是河内太守张杨的旧部,而曹性是郝萌的部下,在郝萌后来兵变时干掉郝萌成为那支河内部队新的长官成廉也是个狠角色,吕布在战场上开无双的时候,他和搭档魏越(有时都在想魏越和魏续是不是有亲戚关系,甚至会不会就是同一人)经常跟在吕布身边一起冲锋陷阵,估计是嫡系骑兵长官……
此外关于吕布的并州铁骑,《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被李榷、郭氾打爆时:“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就算有也不过数百人规模……


●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嘛,张辽后来在北面充当先锋,击破塌顿的乌桓骑兵;在南面与乐进、李典镇守合肥,大破孙权孙十万,与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并称五子良将,可以说是当时吕布麾下最猛的狠角色之一另一个能跟他相比的自然就是陷阵营高顺了……】


●成廉、魏越
《三国志·吕布传》: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
《三国志》: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


●郝萌、曹性
《英雄记·吕布传》: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
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
顺问:“将军有所隐不?”
布言:“河内儿声”。
顺言:“此郝萌也”。
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
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砍萌一臂。顺砍萌首,床舆性,送诣布。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
“谋者悉谁?”
性言:“陈宫同谋”。
时宫在坐上,面赤,旁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性言:“萌常以此问,性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
布谓性曰:“卿健儿也!”善养视之。创愈,使安抚萌故营,领其众。


●高顺
《三国志》: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英雄记·高顺传》: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不得不说,吕布麾下最有人格魅力的就是高顺了想当年中二就是在他的陷阵营里面当差,还一度跟随他打爆了玄德公,后来中二在下邳投降玄德公时,才被看中选入亲军的】


●宋宪、魏续、侯成
《三国志·吕布传》: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
九州春秋曰:初,布骑将侯成遣客牧马十五匹,客悉驱马去,向沛城,欲归刘备。成自将骑逐之,悉得马还。诸将合礼贺成,成酿五六斛酒,猎得十余头猪,未饮食,先持半猪五斗酒自入诣布前,跪言:“间蒙将军恩,逐得所失马,诸将来相贺,自酿少酒,猎得猪,未敢饮食,先奉上微意。”
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酿酒,诸将共饮食作兄弟,共谋杀布邪?”
成大惧而去,弃所酿酒,还诸将礼。由是自疑,会太祖围下邳,成遂领众降。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09:05:00 +0800 CST  


为防河蟹,这里顺道把楼上提到的《袁绍在兖州吕布之乱出兵拯救大兵曹操》原文贴出来吧……


一.前言
兴平元年(194年),袁绍在兖州吕布之乱之际,援救曹操的史料最先出于陈琳为袁绍写就的绍檄州郡文【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族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但由于陈寿三国志或是范晔后汉书皆未记载袁绍援曹之事,故采信之人甚少。
而唐朝学者李善为昭明文选版绍檄州郡文曾注引谢承后汉书【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特意指出【绍征吕布,诸史不载,盖史略也】。方诗铭先生在其著作三国人物散论中也认定是袁绍亲自援救了曹操,但理由仅是陈琳不会在檄文中为袁绍撒谎,并未给出论证,故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且檄文仅说明袁绍出兵,未明确袁绍是否亲自援救曹操。
其实陈寿在三国志里对于兖州之乱的多处记载呈现不合逻辑和夸张失实的现象,这已经是暗示袁绍出兵援救了曹操,而在魏书卷七臧洪传和魏书卷十四程昱传里更是留下了袁绍出兵援救曹操的铁证。当然陈寿这样记载无非是想在明面上掩盖曹操曾经是袁绍的部下,以及维护曹操那虚幻的【该韩、白之奇策】的形象而已。



二.陈寿在兖州之乱中不合逻辑和夸张失实的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馀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於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兗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祖至东阿。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
三国志荀彧传【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太祖乃止。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兗州遂平】。
三国志程昱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於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军食尽,将许之。时昱使適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兗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魏武故事载令【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祗深附讬於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兗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世语【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齐民要术【旋麦,三月种,八月熟】。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孙子曰【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后汉书虞诩传【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
兴平元年(194年),身为兖州刺史的曹操第二次进攻徐州陶谦,但张邈与陈宫勾结吕布叛乱,导致兖州八十县只有鄄城、范、东阿三县未叛乱,曹操不得不回师自救,开始围攻吕布于濮阳,但结合武帝纪、荀彧传、程昱传的记载来看,从当年夏到秋的数个月时间里,曹操虽然是围攻吕布,却屡次战败,可曹操遇到最大的困境并非战败,而是粮荒。最终,曹操因为粮草耗尽而撤回三县。
从魏武故事载令来看,曹操粮荒时依靠东阿令枣祗才得以维持,而【冬十月,太祖至东阿】很有可能就是曹操带兵跑到东阿去找枣祗解决粮荒问题。但从世语记载东阿人程昱【略其本县】不过【供三日粮】还需【杂以人脯】来看,东阿之粮也是杯水车薪,相当有限,勉强维持而已,魏武故事载令显然带有吹嘘枣祗功劳的痕迹。果然到了年底旱蝗,曹操治下开始【人相食】,甚至要【乃罢吏兵新募者】,苦逼到要裁员的地步。
根据荀彧传,【大饥,人相食】的情况要持续到兴平【二年(195年)夏】,而据齐民要术和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的说法,曹操至少要在当年夏五月芒种才能收获粮食,也就是说曹操在芒种农收前应该是惨淡度日,但匪夷所思的情况出现了。
兴平【二年(195年)春】,曹操居然开始【袭定陶】,从离定陶最近曹操未叛乱的鄄城县算起,距离至少一百五十里,以兵法日行【三十里】计算,从行军再到围攻城所花时间少说也要个把月,曹操出兵所需的大量军粮是从何而来?
而到了【二年夏】曹操击破巨野的李封、薛兰后,抵达乘氏时,周边还在【大饥,人相食】,曹操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俗话说【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曹操这种不顾吕布尚在兖州而想要进攻徐州的勇气是从何而来?
当曹操在兴平元年底困守三县时,程昱对曹操说【能战之士,不下万人】,到兴平【二年夏】荀彧劝止曹操进攻徐州时居然说曹操要是【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时隔不到半年,曹操兵力是如何从【不下万人】膨胀成荀彧口中【十万之众】?
曹操听从荀彧劝说后【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曹操兴平元年底还【乃罢吏兵新募者】,那【大收麦】前,这【十万之众】的募兵粮草又从何而来?
这些诸多问题的答案自然是因为曹操有着袁绍这个后台。袁绍不仅援助了曹操士兵和粮草,还出兵击破了陈宫、吕布,撕开了围困曹操三县的包围网。



三.袁绍出兵击破陈宫于东武阳
三国志武帝纪【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夏四月,卓还长安。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
绍檄州郡文曰【幕府唯强幹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
三国志程昱传【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
三国志臧洪传【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三国志夏侯惇传【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三国志吕布传【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兗州牧,据濮阳】。
三国志荀彧传【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后汉书吕布传【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令其将武阳人陈宫屯东郡】。
水经注卷五【河水又东径武阳县东、范县西,而东北流也。又东北过东阿县北,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西北径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池,他南故基尚存……门外有故台,号武阳台,匝台亦有隅雉遗迹。水自城东北径东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也,然则漯水亦或武水矣。臧洪为东郡太守,治此……今城四周,绍围郭尚存。水匝隍堑,于城东北合为一渎,东北出郭,径阳平县之冈成城西。又北径阳平县故城东】。
述征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
魏土地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
很多人都认为绍檄州郡文中的袁绍【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仅是袁绍集团的一面之词,其实在陈寿所记载的三国志臧洪传中,臧洪被袁绍【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恰是袁绍出兵援救曹操的铁证。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东武阳作为东郡太守臧洪的治所,在兖州叛乱之初在谁的手上。
结合武帝纪、夏侯惇传、吕布传、程昱传的记载可以知道曹操在初平二年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治所就在黄河以北的东武阳。在初平三年(192年)曹操成为兖州刺史后,夏侯惇被曹操任命为东郡太守,曹操东征陶谦前,夏侯惇留守东郡濮阳,【武阳人】陈宫也驻守在东郡,那陈宫是否掌控东郡东武阳呢?
在兖州集体响应吕布背叛曹操后,陈宫首先帮助吕布从夏侯惇手中夺取了东郡濮阳,随后便想渡过黄河夺取曹操残余三县之一的东阿县,但程昱及时派遣骑兵堵住了陈宫渡河必经之路,也就是黄河南岸的渡口仓亭津。从地图上来看,仓亭津恰恰就是在东武阳附近。
从水经注的记载来看,黄河往东流经东武阳县东边、范县西边,往东北流去。又往东北流过东阿县北边,河水从范县往东北流,就到仓亭津。水经注引魏土地记和述征记,仓亭津就在东武阳县东北七十里,东阿县以西六十里。也就是说陈宫想要从黄河南岸的仓亭津登陆进攻东阿,必须要从东武阳附近开始渡黄河。
通过水经注的记载,可以说从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起,直到陈宫背叛曹操并准备从东武阳处渡河,往仓亭津处登上黄河南岸而进攻东阿前,黄河以北的东郡东武阳地区的掌控权由曹操之手转移到了叛乱的【武阳人】陈宫的手上。
而臧洪被袁绍【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恰是在袁绍出兵援救曹操击破东武阳陈宫之后,只有这样袁绍任命臧洪担任东郡太守才能把治所放在东武阳。从水经注后面的记载来看,东武阳有故城、新城之分,新城在故城东南,而故城、新城之间的距离相当近,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而曹操和臧洪先后担任东郡太守,其治所就应该在东武阳故城、新城交替。
同时此前由于曹操被围困在三县,袁绍出兵击破东武阳陈宫的同时,也等于在围困曹操的包围网的北边撕开一个缺口,使袁绍辖地能够和曹操三县接壤。
那陈宫在东郡东武阳被袁绍出兵击破后撤往哪里去了呢?三国志荀彧传给了答案,【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原来陈宫从曹操鄄城、范、东阿三县的北面东郡东武阳区域撤到了其东面区域,也就是说大致在东平国附近。而陈宫能够神奇地从曹操三县以北,转进到以东,显然是袁绍进攻的关系,其撤退方向也恰好与袁绍的进攻方向对应一致。
谢承后汉书【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三国志程昱传【於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鄴】。
而曹操在此期间继续围攻濮阳,又被吕布击败后曾经投奔袁绍,而曹操能够投奔袁绍自然说明这投奔通道是由袁绍出兵占领东武阳后而撕开的缺口,袁绍出于同情【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至于袁绍为何能畅通无阻地【使人说太祖连和】的原因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既然东郡的黄河北岸东武阳县是由袁绍出兵收复的,那黄河南岸的濮阳县是否也由袁绍来收复呢?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20:01:00 +0800 CST  
四.袁绍出兵击破吕布收复濮阳
三国志武帝纪【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丘。秋八月,围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兗州牧。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兗州平,遂东略陈地】。
三国志吕布传【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
三国志夏侯惇传【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三国志曹洪传【太祖讨邈、布於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
三国志乐进传【从击吕布於濮阳,张超於雍丘,桥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
三国志于禁传【从讨吕布於濮阳,别破布二营於城南,又别将破高雅於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於雍丘,皆拔之】。
三国志李典传【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兗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三国志典韦传【太祖讨吕布於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在收复兖州的战争中,陈寿在整部三国志只字不提曹操如何收复曾经让其一爪红烧的伤心地濮阳,岂不怪哉?整合一下曹操及经历兖州之乱的曹操部下的相关行踪记载:
武帝纪根据先后顺序只提到了收复济阴郡的定陶县、山阳郡的钜野县、陈留郡的雍丘县,再以一句【分兵平诸县】一笔带过外就没有了。
夏侯惇传除了花大量笔墨记载夏侯惇被绑架事件,就是由先前的东郡太守变成陈留太守。
曹洪传记载【太祖讨邈、布於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搞笑地宣称曹操在濮阳击败吕布后占据未叛乱三县之一的东阿县,随后曹洪便转进到司隶诸县。
荀彧传记载【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曹操从未叛乱三县自东往西攻打濮阳吕布,结果只字不提如何收复濮阳,却奇怪地记载吕布往曹操的东面方向跑。
乐进传和于禁传都记载从攻濮阳,显然是曹操刚回兖州围攻濮阳的那段时间。此外于禁传还提及攻克东平国的须昌县、寿张县,济阴郡的定陶县、离狐县。
李典传也只一句【从平兗州诸县】带过,而典韦传未提及收复任何郡县。
从武帝纪到典韦传,收复的郡名分别有济阴郡、山阳郡、陈留郡、东平国。而在东郡十五县里,除了未叛乱的东阿县、范县外,当初战况最激烈的曹操伤心地濮阳县却未记载有收复,其余十二县在魏书诸传里也未见收复记载。虽说没有记载并不代表曹操没有收复,但这东郡沦陷十三县居然一县也没有收复记载,离中彩概率也相差不远了。
当曹操因为缺乏军粮而撤离濮阳退回三县,三国志吕布传也提及吕布在【少谷,百姓相食】的情况下离开濮阳【东屯山阳】,但是濮阳由于更靠近其盟友张邈的陈留郡和张扬的河内郡,对吕布来说十分重要,吕布完全可以一面据守濮阳,一面派部下到其它地方筹粮,而吕布却为何突然离开濮阳?
最为奇怪的当属无论是陈宫还是吕布,在离开东武阳和濮阳之后,如此空虚的情况下,居然也未见曹操从鄄城回师收复东郡濮阳及东武阳的任何记载。
个中原因显然是袁绍出兵击破了濮阳吕布。
首先从逻辑上来判断,能够让吕布【东屯山阳】或【东走】的原因并非是来自曹操从鄄城方向自西往东的进攻,而是袁绍从濮阳北面方向出兵的进攻才是让吕布【东走】的主因。吕布撤退方向与陈宫一样,又恰好与袁绍的进攻方向对应一致。
其次吕布在【东屯山阳】的过程中居然在乘氏被【县人李进所破】,战斗力下降那么多的原因显然是有吕布在濮阳被袁绍军队重创而被削弱的因素在。
其实荀彧传中曹操的【击布濮阳,布东走】的记载更像是曹操追随袁绍一起进攻濮阳,因此才没有曹操收复濮阳的字样。而根据武帝纪的记载,当吕布【东屯山阳】后,袁绍就【使人说太祖,欲连和】。这显然说明是袁绍先出兵击破东武阳的陈宫,再击破濮阳的吕布,收复了东郡,并把吕布赶往山阳,撕开了围困曹操三县的包围网,袁绍才能够派人与曹操联系。



五.破解陈寿的不合逻辑和夸张失实的记载

三国志袁绍传【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英雄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
在194年秋冬之际,曹操已经惨到打算接受袁绍的【连和】建议而【迁家居鄴】,但程昱以【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为理由劝说曹操拒绝了袁绍,可曹操此时【军食尽】,哪怕再有【龙虎之威】也不能当饭吃,军队没饭吃就不能打仗,而粮草作为军队的刚性需求而存在,不会因为史料的忽略而客观消失,因此袁绍的援助至关重要。
但是袁绍的援助并非是无偿的,所以袁绍任命臧洪取代夏侯惇成为新的东郡太守的事件,极有可能是曹操用以取代家属作为人质成为换取袁绍援助的条件。
当曹操迎接汉献帝以后,袁绍曾【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鄄城位于济阴郡,也是当初曹操兖州未叛乱的三县之一,与同未叛乱的北面东郡范县相连。袁绍既然命令曹操把天子迁到鄄城【以自密近】,显然说明鄄城附近就差不多是当时袁曹势力的交界处,北面东郡的范县和东阿县已经在袁绍的控制之下,否则袁绍完全可以令曹操把天子迁的再北一点来更【以自密近】。
此外袁绍弱冠时曾担任过濮阳县长,可以说东郡濮阳县对于袁绍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而沮授曾经对袁绍建议要【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东郡的东武阳部分又几乎就是兖州唯一在黄河以北的地域。可以说拿到东郡就能让黄河以北彻底成为袁绍的土地,完全实现沮授口中【横大河之北】的战略计划,因此曹操拿东郡取代其家属用来换取军事援助对于袁绍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陈寿不合逻辑和夸张失实的记载正是因为陈寿要在明面上隐瞒袁绍出兵援救曹操的事实。
有袁绍的援助,曹操当然可以在芒种农收前获得粮草出兵定陶。有袁绍军队在,曹操当然可以不顾吕布尚在兖州而去进攻徐州了。有袁绍大军在,兖州军队的数量才能被荀彧吹成【十万之众】,十万大军肯定是夸张,但五六万是少不了的,荀彧再能吹,总不可能当着曹操的面,把【不下万人】瞎吹成【十万之众】。
话又说回来,曹操兵力倘若只有【不下万人】,即使再加上袁绍的【给兵五千人】,又如何能够心无顾虑地想进攻徐州?



六.兖州之乱中袁绍援救曹操的时间表及结局
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二伐陶谦=====>吕布偷袭兖州,兖州只有三县未背叛曹操,响应吕布=====>曹操回师兖州,围攻吕布于濮阳,行使反间但火攻而败=====>袁绍出兵击破东武阳的陈宫,撕开围困曹操三县包围网的北边缺口=====> 曹操屡次围攻濮阳,曾经被吕布击破,通过缺口投奔袁绍,得到五千援兵。
秋九月,曹操缺粮回到鄄城=====>袁绍再次出兵击破濮阳的吕布,吕布被重创逃至乘氏被县人李进击破=====>袁绍在曹操快要粮尽时使人劝说曹操完全投靠自己,曹操在程昱劝说下拒绝了=====>冬十月,曹操到东阿找粮以解决燃眉之急=====>曹操由于极度缺粮开始裁军,可能以东郡为条件换取了袁绍的援助,袁绍任命臧洪取代夏侯惇担任新的东郡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春,曹操在得到袁绍粮草援助后开始有能力进攻定陶,反击吕布=====>同年夏天,曹操击破巨野的李封、薛兰,但跑到乘氏还是大饥,人相食,曹操想乘陶谦刚死刘备新继位之际进攻徐州,但被荀彧劝止=====>袁绍和曹操在兖州的军队已经达到数万之众,曹操在夏天芒种之际大收麦,再次于巨野击败吕布,开始收复兖州其余诸郡县。
袁绍出兵在东郡的东武阳和濮阳分别击破陈宫和吕布,替曹操解围,并开始援助曹操。陈宫从曹操困守的三县北面退往其东面的东平国附近,吕布则从濮阳退往山阳郡,途中在济阴郡乘氏县被县人李进击破,最后屯于山阳郡东缗县。在曹操击破巨野的李封、薛兰后,吕布和东北面东平国附近的陈宫汇合又于巨野与曹操交战,但被击败,于是吕布往东投靠刘备,曹操开始收复兖州其余诸郡县。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20:04:00 +0800 CST  
七.陈寿的暗示以及袁绍援救曹操的意义
袁绍在兖州之乱援救曹操这一事件只有陈琳为袁绍写的绍檄州郡文有过直接描述,从当时情况看来,这篇檄文是要昭告天下,宣扬袁绍讨伐曹操的正义性。而檄文会夸大敌方罪恶,炫耀己方的实力、功绩,但不至于凭空捏造自己未做过的事情,不然会使檄文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特别是袁绍出兵吕布这样的事件,陈琳不可能也不应该虚构,否则曹操完全能够有力反驳,从而不利于袁绍,这是袁绍所不能同意的(部分言论来源于方诗铭)。
陈寿在兖州之乱中夸张失实和违背常理的记载显然是在暗示曹操能够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是另有隐情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臧洪这一人物,他在汉末三国历史中并不是太起眼,但绝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他在曹操的崛起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臧洪作为袁绍的部下,不仅与吕布并无多大关系,而且与曹操也未有什么交集,但陈寿居然把他和吕布平起平坐地并传,显然能够把他们二人联系起来除了张邈、张超外,就是在暗示两点:
1,是曹操早年是袁绍的部下,共同点是都曾经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2,是兖州吕布之乱时,袁绍援救曹操击破东武阳的陈宫,以任命臧洪担任东郡太守的治所在东武阳作为证据。
三国志臧洪传【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
三国志董昭传【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於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
袁绍援救曹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出于自身利益而避免多线作战。
此时袁绍部将麹义与公孙瓒尚在北方幽州鏖战,其东面青州还有田楷、孔融,而冀州太行山的黑山张燕更是在袁绍腹地蠢蠢欲动,一旦吕布占据兖州,袁绍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这是袁绍所不能接受的。
何况此时曹操作为袁绍的部下,袁绍于情于理也应该施以援手。在【袁、曹虽为一家】的情况下,倘若曹操有难,袁绍近在咫尺而见死不救,那兴平二年(195年)秋冬之际,臧洪想要援救张超时,【众人以为袁、曹方睦】岂不成了笑话?
袁绍援助曹操及出兵击破吕布可以合理解释以下诸多奇怪的记载:
1,三国志里为何只字未记载曹操如何收复曾经的伤心地东郡濮阳县及其余沦陷十二县。
2,曹操要惨到何等程度而打算接受袁绍【连和】建议而【迁家居鄴】。
3,曹操从西往东进攻,而吕布为何奇怪地往曹操方向【东走】。
4,荀彧建议曹操【东击陈宫】时陈宫何以突然出现在曹操困守三县的东面。
5,以吕布军队的战斗力为何在主动东走的过程中于乘氏县被【县人李进所破】。
6,曹操在蝗灾人相食的情况下直到芒种收获季节前如何维持且有能力进行军事行动。
7,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曹操如何从【乃罢吏兵新募者】膨胀成荀彧口中的【十万之众】。
8,曹操为何在兴平二年(195年)夏莫名其妙地不顾吕布尚在兖州而想要进攻徐州。
9,曹操拒接袁绍的【连和】提议后拿什么条件换取了袁绍的援助。
10,兖州之乱的第二年兴平二年(195年)秋冬之际为何【众人以为袁、曹方睦】。
11,袁绍何以让曹操【徙天子都鄄城】就能觉得【以自密近】。



八.总结
袁绍出兵援救曹操的史料虽然极少,但谢承后汉书明确记载的【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是袁绍援助曹操的直接证据,绍檄州郡文【故复援族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是袁绍出兵援救的间接证据。(参考杨提督)
而陈宫欲渡黄河在东武阳附近的仓亭津被程昱所阻挡;袁绍任命臧洪取代夏侯惇担任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陈宫、吕布的撤退路线;曹操军队在旱蝗期间能够军事行动;及荀彧口中曹军兵力在几个月内从【罢吏兵新募者】突然膨胀成【十万之众】等等线索形成了袁绍出兵援救的间接证据链。
因此综上所述:
直接证据显示了袁绍在兴平元年(194年)底给了曹操及时且关键的粮草和兵力援助是板上钉钉的事,使曹操在缺粮裁员的困境之下得以军事行动并维持到来年兴平二年(195年)芒种收麦前。而间接证据链则充分证明了是袁绍出兵击败东郡的陈宫、吕布,援救了曹操,帮其恢复在兖州的统治。
不过袁绍却没有想到曹操得到汉献帝后就想摆脱控制,【自为大将军】并以皇帝的名义谴责袁绍,献帝春秋记载了袁绍愤怒之情【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听说后【大惧,乃让位于绍】,毫无疑问,袁绍对曹操想要背叛及背恩是极其愤怒的,当然,这纯属后话了。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4 20:05:00 +0800 CST  


【顺道转载一下知乎网友关于夏侯惇劫持事件的推测


夏侯惇传记载了这样一个很有趣的事,【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陈寿言辞虽然模糊,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很清晰的攻略态势,为方便理解,还是来看地图。
张邈叛乱,吕布由颍川入兖州,郡县皆应,唯独范、鄄城、东阿三县不动,濮阳在夏侯惇辖下,自然也不会动,于是曹操家小所在的鄄城必然成为吕布的首选打击目标,夏侯惇旋即引军救援,两军短暂接触之后,吕布转而进军濮阳并将之袭取。
首先,曹操家小既然在鄄城,那么鄄城的守备级别不会低,然后,荀彧不是傻子,鄄城、濮阳、范县正好构成三角形,要固防还是有优势的。再然后,夏侯惇也不是傻子,上面的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所以不会为了保护曹操的家小就抛弃了战略位置颇重要的濮阳,濮阳必然有足够守备的兵力。
那么大胆推测下实际的情况,濮阳必然有张邈的内应,但是碍于夏侯惇无法举事,于是吕布佯攻鄄城,然后夏侯惇轻兵驰赴,这正符合三角防御的攻其一则二应之的战略部署。然后吕布趁机在濮阳内应的帮助下袭取濮阳。调虎离山,声东击西。
再最后,夏侯惇被绑了肉票的事也算到了吕布的头上,仔细想的话怕也未必,这样看,敌军派出刺客或内奸掌控了我军的最高将领,接下来仅仅是要求钱财?别闹了~就算不以此为质要求我军放下武器投降,也得内外策应趁我军混乱展开攻击,最不济也得杀掉我军最高将领形成震慑。结果就要钱?还被一吓唬就把我军最高将领给放了求饶命?实际情况恐怕是夏侯惇军中发生叛乱,几个士兵或将领眼看兖州事变,情况不妙,把夏侯惇绑了打算要些钱回家当土财主去。考虑到这样实在不怎么光彩,这才算到吕布头上。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05 07:57:00 +0800 CST  

根据《太平御览》里记载的曹操《步战令》来看,当年中二对阵的曹公主力还是有些难对付的毕竟阵型纪律都摆在那里,不过装备就木有当时吾等在黄河以北遭遇的袁绍那么豪华就是了……


严鼓一通,步骑悉装。
再通,骑上马,步结屯。
三通,以次出之,随幡所指。住者结屯,幡后闻急鼓音整阵。
斥侯者视地形广狭,从四角而立表,制战阵之宜。
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不如令者斩。
兵若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陈。临阵皆无喧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麾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
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
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
临战,兵弩不可离陈。离阵伍长、什长不举发,与同罪。无将军令,妄行阵间者斩。
临战,阵骑皆当在军两头。前陷,陈骑次之,游骑在后,违令髡鞭二百。
兵进,退入阵间者斩。
若步骑与贼对阵,临时见地势,便欲使骑独进讨贼者,闻三鼓音,骑特从两头进战,视麾所指。闻三金音还,此但谓独进战时也。
其步骑大战,进退自如法,吏士向陈骑驰马者斩,吏士有妄呼大声者斩。追贼不得独在前在后,犯令者罚金四两。
士将战,皆不得取牛马衣物,犯令者斩。
进战,士各随其号。不随号者,虽有功不赏。
进战,后兵出前,前兵在后,虽有功不赏。临阵,
牙门将骑督明受都令,诸部与都督将吏士,各战时校督部曲督住陈后察,凡违令畏懦者斩。有急,闻雷鼓音绝后,六音严毕,白辨便出,卒逃归斩之。
一日家人弗捕执,及不言于吏,尽与同罪。





【袁绍军队装备(官渡之战时)】
《世语》:“绍步卒五万,骑八千。”
《军策令》:“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虽然袁绍直到199年【也就是兖州之战爆发后5年】才彻底消灭公孙瓒,此时的军事实力肯定是比不上官渡之战时的,不过从后来五万步卒中就有一万身披铠甲,八千骑兵中就有三百甲骑具装来看,袁绍的装备和士兵精锐程度真心没得说【不够强壮的士兵压根就没法穿着铠甲行动】,所以文中17、18楼推测的袁绍两次分别攻陈宫于东武阳、击吕布于濮阳属实的话,那吾等确实是相当难抵御的毕竟曹操的主力青州兵来源于被公孙瓒两万步骑在东关打爆的“百万黄巾”【据说被当场斩首三万】,而公孙瓒被袁绍打爆了,袁绍的军队精锐可见一斑……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8-10-20 16:07:00 +0800 CST  

楼主:反叛的中二病

字数:17231

发表时间:2018-10-04 15: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13 17:27:49 +0800 CST

评论数:13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