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南市区撤销归并黄浦区十周年纪念前

2000年,12月至今,原南市区被撤销归并黄浦区后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南市区三个字也已消失了十个年头,我们已渐渐淡忘,而原南市区在大上海的历史地位以及她的陈貌旧颜还有多少人去回忆、去记得、去光顾?当我们的眼球被这片土地上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吸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回忆、去记得、去光顾同样曾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辉煌过的、现在还存在着的、将来是否还会存在的:灰墙黑瓦板屋,弄深灯暗窗影?有一位朋友在网上发帖写道:“我出国十年回来,我的家乡南市区怎么没有了”?还有一位网友发帖写道:“我的祖辈,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老南市度过的,现在留下的只是回忆和感叹”。
被称为百年老城厢的上海市原南市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即使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由镇升为县算起,至今也有700多年历史,当时的县衙门就设在城厢内。因此,南市的旧城区是上海市区的发源地,是大上海的根。上海曾在1991年举行“上海建城700周年庆典活动”就是以老城厢为活动中心,彰显的是自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前,原南市区始终是上海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
原南市区地处上海黄浦江西岸的东南角,面积8.29平方公里。区内码头密布、商贾云集、人口密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名称的路、街、弄在最多的时候有450余条,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弄堂数以千记,为上海市各区县之首,区内密集的弹格路、棚户、石库门、本地人房子(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明清、欧式及各式老公房等建筑,夹杂在数以千记纵横交错而狭、小、短的路、街、弄内。如果多伦路名人街、南京路外滩被称为外国优秀建筑的博览会,那么,原南市区就是一个集明清建筑、贫民建筑、文人建筑、中西建筑的大拼盘、大杂烩且其民族性、地域性极强,其路、街、弄的名称起源与原南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其路名的民族性及追朔历史的文化价值也是全市独一无二的,绝对可以和号称有800年历史的北京胡同相媲美。
为什么要撤消南市区,据相关人士介绍:“上海自出现殖民租界以后,就把租界称为北市;而十六铺至高昌庙一段即旧上海的县城区域,在殖民租界以南,故称南市,因称为北市的殖民租界早已消失,与此相对应的南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这是有点不妥了,韩国的首都本来称为汉城,现在改为首尔,为什么?就是因为首尔与民族文化的历史有更深的历史渊源,韩国人对历史辉煌的追寻是出了名的,中国人自认为“端午节”是自己的,结果不是给韩国人抢注了么。
小时侯我们经常听到:“喂!到哪里去玩,”回答是:“到南市去”,或是“到城隍庙去”很少听到有去南京路或外滩玩的,这是因为原南市区是上海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那种历史渊源还缠绕在人们的脑海中,现在南市区归并黄浦区后,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上海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原南市区的老、土、旧被淹没在了现代化的光环里了。而且,南市区三个字在地图上的消失,割裂了人们对上海市区的发源地原南市区的回忆和认识,还极大的削弱了原南市区在宣传和普及上的便利及700年的辉煌历史地位。近十多年来,原南市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由于原南市区的街巷普遍短小、狭窄,老旧,因此,往往在某一个拆迁改造的地块上,会同时消失三四条或五六条老街巷,但我们不能从此就让这些老街巷在记忆中抹去。
北京的有800年历史的胡同世界闻名,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北京胡同消失在拆迁大潮中,这令多少人痛心疾首,上海也一样。现在,北京胡同四合院是北京进行观光旅游和保护宣传的重点,上海的保护重点是放在了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在殖民时期大量建造的欧洲连排式格局且往往是整条路一样结构的石库门里弄上,就是老城厢南市区,也只是城隍庙、上海老街而已,但我们知道了北京胡同,知道了上海的石库门且把和北京胡同有着差不多漫长历史的原南市区街、巷、弄忘记了。我们知道,旧上海在租界以前是没有以路称呼的地名的,明代中叶,上海的道路多以“巷”称之,清代道路多以“弄”“街”“巷”“里”“湾”“栅”等称之,如1832年6月20日作为上海开埠标志的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勋爵号”开进吴淞口时,此时南市就有27万人口,已有大小街巷60多条,其中有豆市街、花衣街、篾竹街、芦席街等,各地商贾云集在满街巷的各地会馆与行业公所之中,直到1846年英租界成立了“道路码头委员会”上海近代道路才由此产生,上海最为著名的南京路直到1865年才被命名。
在北京有“羊肉胡同”“油坊胡同”“船板胡同”“马厢胡同”“灯草胡同”“干面胡同”“豆芽胡同”等,在原南市区有“蹄胖弄”“面筋弄”“灯草弄”“筷竹弄”“猪作弄”“花衣街”“豆市街”“篾竹街”“芦席街”等。这些现在听起来具有浓厚农家气息的胡同名、街弄名及它们的街景人情和历史渊源恰恰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这座城市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起源地。如果中西合璧的石库门里弄可以称之为上海开埠以来的海派弄堂建筑,那么以传统街巷、传统民居为主的原南市区就是我们老一辈人所称的本地人弄堂房子,这些本地人弄堂房子往往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上海来说,享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是老上海在民居、民风、民俗方面的一个缩影。如要研究上海历史,原南市区占有极重要的分量,如要认识上海,我们就不能不去看顾一下享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如是到上海一游,不去原南市区逛一逛,就等于到了北京,不去胡同一样会遗憾。
新的,在不断更新,旧的,在不断遁去,我们要提倡的,不是要去怀恋向往老、破、旧,而是不能忘记今天的新面貌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曾经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大上海发展的历史脉络。大上海的根在那里,如果我们不知道,下一辈子的人也不知道,如果拆完了,改造完了,大家再也不知道这里曾经存在过的路、街、弄,这种对自己土地上的历史的遗忘,是一种缺憾,更是一种悲哀!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7-22 19:37:00 +0800 CST  
http://tieba.baidu.com/p/2678941949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2:43:00 +0800 CST  



http://tieba.baidu.com/p/3065288501
董家渡民宅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2:47:00 +0800 CST  

傅家街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2:51:00 +0800 CST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2:55:00 +0800 CST  

上海道衙门旧址—集贤邨 ,保护建筑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3:19:00 +0800 CST  


新普育堂在国货路,面南呈山字形,主楼在中间,就是这张照片。
1929年上海总商会举办中华国货展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3:22:00 +0800 CST  


1929年国货展览会主楼

楼主 上海知縣  发布于 2014-08-03 23:27:00 +0800 CST  

楼主:上海知縣

字数:2524

发表时间:2014-07-23 03: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13 09:00:11 +0800 CST

评论数:5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