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汇评本三国演义

汇评本三国演义,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版本,现有市面上出版的几种,均以毛本作为底本,从文本价值来讲,并无突出之处。然而汇评本三国演义的最大价值则在于其收录各家批语的价值。其中有些批语较为精彩,有些批语则相对晦涩生硬,有些问题不同的评家看待问题的差异较大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2:57:00 +0800 CST  
关于汇评本,我们要了解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汇评本不是毛本,也不是各家评注者在毛本的基础上评点的。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
首先毛本的主要修订者毛宗岗大致生活年代为(1632-1709)年,属于清初人。而汇评本中收录的各家批语除了毛批之外,主要还包括李贽评本、李渔评本、钟敬伯评本。如果不存在托名批注问题的话,那么这三个人生活的年代均早于毛宗岗,有的还早不少,所以说他们很难在毛本的基础上加以批注。


其次,我们从现有汇评本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痕迹,举两例如下: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06:00 +0800 CST  
例1、劝降诸葛瞻
摘自毛本: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气已终,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

瞻看毕,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毛夹批:又极写一诸葛瞻。】【贽眉批 :此年以答他昔日三顾之恩也,一笑。O好儿子,好孙子。】【渔眉批: 诸葛尚以三顾问父,而父方醒司,可谓瞻有子,而亮无儿矣。】


小说的正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存在于批语之中,关于诸葛瞻拒绝邓艾劝降,此处毛,李贽,李渔三家均进行了批注。毛批倾向较为明显,赞诸葛瞻气节。李贽批也是在赞,而李渔批则匪夷所思【渔眉批: 诸葛尚以三顾问父,而父方醒司,可谓瞻有子,而亮无儿矣。】。如果我们仅仅只看毛本的原本,我们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诸葛尚的三顾,而李渔的批注称亮无儿,则是很明显的在指责诸葛瞻了,但是诸葛瞻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12:00 +0800 CST  
在对比了各种古本之后,我们发现其余版本中,这一段的文字是不同的,以嘉靖本为例:
征西将军邓艾,致书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窃观近代贤才,未得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王霸,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道已终,艾奉天子之命,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止有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垂照鉴。

诸葛瞻看毕,疑之未决。其子诸葛尚在侧,问曰:“父亲有意降魏乎?”瞻叱之曰:“吾为何而降耶?”尚曰:“儿见父亲有三顾之意,容魏使入寨,与之相见,一也;得其书而审来意,二也;见封琅琊王而不怒,三也。”瞻扯碎其书,曰:“吾不及吾子也!”叱武土立斩其使


从这段文字看,我们就不难明白上文李渔批注中,所谓的诸葛尚三顾,和诸葛亮无儿的指向所在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就说李渔所看到的底本是嘉靖本,毕竟这段话除了毛本之外,其余的版本并无差异。但是仅仅从这段文字来看,李渔和李贽,毛宗岗的底本,似乎有一定差异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18:00 +0800 CST  
例2、糜夫人之死
摘自毛本: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本回回末批:
【李贽总评: 天下妇人无不如蔡夫人者,今蔡夫人既得曹操杀之,我心甚快也。安得曹操再出,杀尽今日之所谓蔡夫人者,我心更快也。

甚矣,史官之无识也!竟以逼死主母,判断子龙。呜呼!子龙岂逼死主母者哉?三番四覆不肯上马,曹兵在后,阿斗在怀,势忙事急,不得不然,吾辈当设身处之,方知其难也。何可太平时节,吃饱闲坐,恣其

品阵平哉?况保得阿斗,糜夫人亦自瞑目也,何烦后人妄肆讥评乎?最可恨者,是议事之人,绝不知任事之苦,而妄肆其讥评也。】

【钟伯敬总评: 当阳救主,子龙绝世英雄。其于主母,三’回五次,不肯上马,曹兵在后,阿斗在怀,夺势危急,不得不然;况保得阿斗,糜夫人亦自瞑目也。史官谓其逼死主母,冤哉!】

无论李贽还是钟伯敬,在批语中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史官谓赵云逼死主母。但是这件事情,并不是历史上发生的内容,怎么会有史官来评论?毛本中本身也没有史官这个词出现。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24:00 +0800 CST  
而在古本中,同样以嘉靖本为例,此段如下,【】内容为嘉靖本小字,有版本非小字


糜氏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在将军身上,妾身委实不去也。休得两误!”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大喝曰:“如此不听吾言,后军来也!”糜氏听得,弃阿斗于地上,投枯井而死。赵云恐曹军盗尸,推土墙而掩之。【后来子龙不得入武臣庙,与子胥把门,盖因吓喝主母,以致丧命,亦是不忠也。】后来史官有诗赞糜夫人曰:


如果对照这段文字,就不难理解李贽和钟批的指向了。所以我们说,这两家批注所见到的底本,也和毛本有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由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渔,李卓吾,钟敬伯三人生活时代均早于毛宗岗,即使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家批语是后人托名所作,但三家在批注时所看到的底本,均与毛本有一定差异,只不过出版社为了整合评语,方便出版,才使用了毛本的底本。汇评本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版本,而是一个杂糅的本子,在阅读汇评本的时候,一定要参照其余的版本进行对照阅读,不可只读毛本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31:00 +0800 CST  
第二、各家批注者的立场和严谨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要举几个例子说明


例1、王经之死
摘自毛本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毛夹批:可与徐庶之母并传。庶母欲其子之忠汉,经母喜其子之忠魏,同一意也。】【贽眉批: 王母圣人也。】【钟眉批:王母大贤。】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贽眉批: 王经母子但知忠操,不知忠汉,余不取也。】【渔眉批: 王经母子可为千古后人称羡。】后人有诗曰:

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贽眉批: 贤哉王母,生死之际了了如此,非佛而何?如向雄、司马孚者,皆松柏也。可敬,可敬。】【钟眉批:但知忠操,不知忠汉。】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36:00 +0800 CST  
【李贽总评:王经母子世以王陵母子比之,余谓大不同也。王凌母子,汉之忠也;王经母子,乃操之忠耳,岂汉之忠乎?如何同类而共褒之山?春秋之义恐不如此。

又曰:今人辄言了生死,然生死何以了也?如王经老母谈笑而死,只为认得死处是生故也。若死而恐怖哀啼以求一生于万死者,又何以死哉?曰:“亦有凶顽甘心一死而不恐怖悲啼者,亦为了生死乎?”曰:“甘心一死正死也,何以了乎?”】

【钟敬伯总评: 王经母子,世以王陵母子比之,不知王陵母子,汉之忠也;王经母子,特操之忠耳,安可同类而共褒之?】

从上述各种批语可见,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毛宗岗,李贽,李渔,钟伯敬都对王经之母进行了颂扬,称王母为贤者
2)钟敬伯,李贽虽然都赞颂了王经之母的高尚,但是也认为王经忠魏不忠汉,并不足取,个人认为这里除了可以看出两家对待正统问题的倾向性之外,也觉得这种批注不够严谨,既然王经之母是贤人,又怎么能贬低贤人的做法呢?反而倒是一直以倾向强著称的毛宗岗并没有贬低王经母子。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41:00 +0800 CST  
例2、曹操杀伏皇后
摘自毛本: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李贽总评:操贼上弑伏后,神人共愤,今古同嗟,不必言矣。但当日伏后似亦自取,既不能安静以埃之,又不能周密以防之,立见祸害,亦可怜哉!】


【钟伯敬总评:既弑伏后,又杀二子,操贼奸恶,无所不至。当万世堕阿鼻地狱矣。】


例3、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摘自毛本: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华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毛夹批:此是家传奸诈衣钵。】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毛夹批:子效父之诈,臣导君以诈,真堪羞杀。】【渔眉批: 华歆真万古忘八禽兽。】


由如上两例,我们可知,其实并不是说毛宗岗贬曹,而是汇评本中收录的各家批注者都是此类观点,甚至在批注用词上,都比毛批更加强烈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3:50:00 +0800 CST  
但是我们要注意另一个问题,贬曹也不一定要捧刘,我们再看看这个例子,关于携民渡江,我们注意一下斥责华歆为禽兽王八的李渔和一直被称为尊刘贬曹强烈的毛宗岗: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渔眉批: 何异太公避?】玄德于船上望见,大哭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贽眉批: 豪杰作用如此。】吾何生哉!”【钟眉批:果是不忍。】欲投江而死,【毛夹批:或曰,玄德之欲投江,与曹操之买民心,一样都是假处。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为假。虽同一假也,而玄德胜曹操多矣。】【渔眉批: 纯假。】


再来看看刘备取益州:【毛夹批:不得已三字,亦是玄德实话。然古来以此三字解说者多矣。如重耳之杀怀公,小白之杀子纠,唐太宗之杀建成、元吉皆是也。兄弟之变至于如此,为之一叹。】【渔眉批:“不得已”三字虽是实话,然古今以此借口者多矣!如:重耳之杀怀公,小白之杀子纠,唐太宗之杀建成、元吉,皆是兄弟之变。为之一叹。】共入寨,交割印绶文籍,并马入城。


从以上两例可见:虽然是贬曹,也不能不说不尊刘,但是各家批语中,也并没有对刘备采取一种完全高大上和一边倒倾向的处理。包括对待李渔对待汉献帝,李贽对待伏皇后的批语,也不是完全的同情和可怜,更多的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4:02:00 +0800 CST  
第三、关于一些问题评价的差异


这里还是举几个例子
1、后主曰:“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毛夹批:活画一昏庸之主。】【贽眉批: 圣人,圣人,刘玄德乃有此子。】【渔眉批:写后主老实。】【钟眉批:此言不愧玄德之子。】


后主无故召回诸葛亮,对此的评价,我只觉得毛批比较客观一些,这个问题上,我看不出无言以对的后主有什么值得夸颂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老实呢?


2、 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毛夹批:有心人。】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渔眉批: 刺董卓何须七宝刀,其所以请七宝刀者,预为献刀计耳。曹操行刺胜丁管十倍。】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毛夹批: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贽眉批: 奸雄。】【钟眉批:囗(初)意恐未必如此。】


所谓贬曹的毛宗岗,反而最赞扬曹操,而曹操冒着极大的风险行刺,反而被李贽说成奸雄,被钟敬伯成称为初意非如此。李渔和毛宗岗赞曹,其余两家贬曹。造成这种评价的不同,也是批注者主管的心态有关。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4:11:00 +0800 CST  
批语毕竟是很主观的东西,古人可以批注,我们一样可以批注,不是说我们在阅读汇评本的时候,就一定要把各家批语奉为圣经,但是从各家的批语中,我们可以了解下批注者的主观倾向和一些细节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11-12 14:13:00 +0800 CST  

楼主:白马将军上官迪

字数:2869

发表时间:2016-11-12 20: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0 13:37:57 +0800 CST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