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一些民族人物问题

开个帖子,慢慢整理,有些问题很大众,也略有意义,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三国演义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04:00 +0800 CST  
安利一下各位大神,欢迎关注:@祭奠你给的未来@遗梦失梦@蔿敖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04:00 +0800 CST  
1、乌桓触


乌桓触出场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内容如下:分三路进攻幽州;一面使李典、乐进会合张燕,打并州,攻高干。且说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乃弃城引兵,星夜奔辽西投乌桓去了。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乌桓触先言曰:“吾知曹丞相当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斩。”依次歃血,循至别驾韩珩。珩乃掷剑于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缺矣!若北面而降操,吾不为也!”众皆失色。乌桓触曰:“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韩珩既有志如此,听其自便。”推珩而出。乌桓触乃出城迎接三路军马,径来降操。操大喜,加为镇北将军。


以上是乌桓触这一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部分,而该人物在后文未曾再次出场,于是引出如下疑问


1)乌桓触为何会是幽州刺史?

2)乌桓触是否就是焦触?
3)乌桓触是何意思?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11:00 +0800 CST  
先说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袁绍鼎盛时期掌握四郡,冀青幽并,青州袁谭,幽州袁熙,并州高干,袁尚留守冀州,那么幽州刺史显然应该是袁熙,而不是所谓的乌桓触,袁绍也不可能让一个外人掌握自己领土的大权。所以可以断定,乌桓触的冀州刺史不是袁绍所封。


既然不是袁绍所封,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自立了,这一点,三国演义中没有任何记载,三国志袁绍本传中倒是有一段相关记录,这个可以看作是三国演义33回中事件的历史原型:
熙、尚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陈兵数万,杀白马盟,令曰:“违命者斩!”众莫敢语,各以次歃。至别驾韩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义阙矣;若乃北面於曹氏,所弗能为也。”一坐为珩失色。触曰:“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励事君。”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17:00 +0800 CST  
由此可以引出上述的第二个问题,有些读者,甚至编书者,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的前言部分都以此断定,乌桓触是自立为幽州刺史的,乌桓触就是袁氏的部将焦触。三国演义的作者,因为对历史事件的不了解,所以出现了此处的错误


但是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理由有如下两点:
第一、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一直有七分实,三分虚之称,焦触自立的事件就记载于三国志袁绍本传,并不是很生僻的内容,很容易看到,而三国演义的作者(整理者)尤其是毛宗岗,应该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看到这一部分很容易


第二、三国演义中的焦触这一人物,还是有着完整的出场事迹以及结局的,经过改订整理后的毛本,出现前后矛盾的可能性极小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24:00 +0800 CST  
我们来看一下焦触在演义中的记载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记载:忽有一彪军来到,乃袁熙部将焦触、张南也。操自引军迎之。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操封为列侯。


本回又记载:操曰:“忠臣也。”问郭嘉,嘉曰:“可使袁氏降将焦触、张南等自攻之。”操用其言,随差焦触、张南、吕旷、吕翔、马延、张顗,各引本部兵,分三路进攻幽州


正因为有曹军攻打幽州之事,才引出了后来乌桓触的自立降曹事件,很明显,乌桓触和焦触并不是一个人,焦触投降后被封为列侯,而乌桓触被封为镇北将军‘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32:00 +0800 CST  
焦触此后还有出场:分别是长坂坡阻挡赵云, 最后在火烧赤壁之前战死


个人认为【乌桓触并不是焦触,乌桓触只是作者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并且借鉴了历史上焦触的一些事迹,他的冀州刺史应该是自己自立。但三国演义中,对焦触的定位不高,只是一名普通的河北降将,龙套人物,后续事迹也是历史上没有的,作者并不想把取幽州这种大事,安插在一个龙套人物身上,所以虚构了一个乌桓触。作为一部小说,本身也没必要完全符合历史,既然焦触的结局可以不按照历史记载,那么乌桓触这个人物,完全也可以不按照历史自己虚构,所以说,不能把这个问题当做简单的作者错误来对待。】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43:00 +0800 CST  
那么为何叫做乌桓触呢?我想应该是以下原因


第一:本身历史上做此事的人是焦触,但是作者不想把事迹安插在焦触身上,故此保留了焦触的名,也就是触


第二:东汉末年,袁绍和北部乌桓交往密切,据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载: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以单于印绶。


也就是因为袁氏和北部乌桓的关系密切,乌桓也曾对袁氏加以援助,所以说三国演义的作者虚构出一个乌桓贵族,以族为姓(或为代称),在幽州有一定的实力,也可替代焦触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50:00 +0800 CST  
--------------------------第一个人物完结-----------------------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17 18:52:00 +0800 CST  
2、蹋顿


出场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三国演义一书中,关于蹋顿的内容如下:


【且说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乃弃城引兵,星夜奔辽西投乌桓去了。。。。


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田畴引张辽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操。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操谓张辽曰:“敌兵不整,便可击之。”乃以麾授辽。辽引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大乱。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袁熙、袁尚引数千骑投辽东去了。】


由三国演义可知,蹋顿当为辽西乌桓首领,袁尚和袁熙丢失幽州后投奔蹋顿,后败于曹操,为张辽所杀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20 22:44:00 +0800 CST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以前后功封高陵亭侯,邑三百户。


由此可见,擒斩蹋顿之功尚有争议


关于蹋顿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辽西有丘力居者,众五千余落。。。。。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少,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瓚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击瓚,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以单于印绶。后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犹秉计策。


本段史料交代蹋顿始末,蹋顿为辽西乌桓丘力居侄,辽西乌桓首领为楼班,蹋顿为实际掌权人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20 22:51:00 +0800 CST  
关于乌桓各部,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载:


1、灵帝初,乌桓大人上谷有难楼者,众九千余落,辽西有丘力居者,众五千余落,皆自称王;又辽东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延,众人百余落,自称汗鲁王



由此可见:乌桓分为上谷乌桓,辽东乌桓,辽西乌桓等,当然不止这几部


2、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斩之,首虏二十余万人。袁尚与楼班、乌延等皆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并斩送之。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云。


由此可见:辽西乌桓,右北平乌桓等均被剿灭,斩首20余万


3、三国志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馀遗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由此可知:曹操北征乌桓,消灭辽东辽西右北平乌桓,取其精锐为骑兵,三郡乌桓为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此即各郡来历)


4、袁绍与公孙瓚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瓚,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


由此可知,乌桓在袁绍公孙瓒之战中,多曾出力,且被袁氏厚待。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20 23:02:00 +0800 CST  
---------------------------------第二个人物结束,蹋顿部分,也基本遵从了历史记载----------------------------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6-20 23:06:00 +0800 CST  
3、北番左贤王


北番左贤王指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该回提到:干到单于界,正迎北番左贤王。干下马拜伏于地,言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左贤王曰:“吾与曹操无仇,岂有侵我土地?汝欲使我结怨于曹氏耶!”叱退高干。


根据《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故此此处北番应该指匈奴



《三国志·卷6·董二袁刘传》提到:
十一年,太祖征幹。幹乃留其将夏昭、邓升守城,自诣匈奴单于求救,不得,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捕斩之。


由此可知高干确实曾经求救于匈奴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4 11:01:00 +0800 CST  
根据《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单于呼厨泉,兴平二年立。以兄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抄。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韩暹等待卫天子,拒击李傕、郭汜。及车驾还洛阳,又徙迁许,然后归国。

兴平二年为公元195年,故此官渡之战,曹操平定河北时期,单于为呼厨泉,右贤王为去卑


而根据《晋书·载记第一·刘元海载记》:於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於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


关于刘渊先祖,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刘渊为南匈奴贵族,也有观点认为其为屠各。如晋书载机记录准确,呼厨泉时期,匈奴左贤王当为刘豹。即三国演义中斥退高干人物的原型。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4 11:12:00 +0800 CST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此回提到:今邕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原来操素与蔡邕相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左贤王惧操之势,送蔡琰还汉


根据《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而阿尔丁夫先生有《蔡文姬被“虏”考――同林干教授商榷》一文,认为此事系子虚乌有,此文载入阿尔丁夫先生的论文集《匈奴史研究暨其他》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4 11:18:00 +0800 CST  
----------------------------------------第三个人物,北番左贤王结束----------------------------------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4 11:19:00 +0800 CST  
4、鲜卑首领轲比能


出场回目: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本回内,司马懿建议五路伐蜀,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


三国志魏书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馀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馀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馀骑,驱牛马七万馀口交市,遣魏人千馀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於天子。我与素利为雠,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陈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钞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钞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馀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围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於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於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传: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水在今营州北。饮燕毕,然后配合。又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


东汉时期起,鲜卑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被史料记载。乌桓鲜卑均起源与东胡,故此三国演义说辽东鲜卑国国王轲比能,辽东尚无错误,但鲜卑尚未建国,也无所谈国王。鲜卑居东,起辽西羌兵,让人匪夷所思。此处为演义是谬误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5 09:31:00 +0800 CST  
三国志中,蜀汉诸葛亮出祁山,曾与鲜卑轲比呼应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记载:
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於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为节将见围,不可拘於吏议,自表辄行。又并驰布羽檄,称陈形势,云当西北掩取虏家,然后东行,会诛虏身。檄到,豫军踊跃。又遗一通於虏蹊要,虏即恐怖,种类离散。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比能复大合骑来,到故平州塞北。招潜行扑讨,大斩首级。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议者以为县远,未之信也。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时比能已还漠南


因鲜卑地处辽东,与曹魏联系交流作战更多,鲜卑不同于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安居平五路时,又言: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


此处演义将辽东鲜卑与西羌混淆,上文的辽东变为了西番,不知是何道理,或因作者本身知识盲点,或在为小说情节进行一定的虚构。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5 09:40:00 +0800 CST  
-------------------------------------轲比能部分完,这个人物演义里只是提了一下,龙套都算不上----------------------

楼主 白马将军上官迪  发布于 2016-07-05 09:47:00 +0800 CST  

楼主:白马将军上官迪

字数:37

发表时间:2016-06-18 02: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7 05:20:44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