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的科普吧】扯扯姜维——粗有文武的蜀国大将军

一楼祭天,祭我维

楼主 降临于此CASTER  发布于 2015-10-24 17:38:00 +0800 CST  
姜维,三国后期为数不多的名人之一,不过可惜的是,他的一生并非顺风顺水,甚至乎到他死后,他仍是毁誉参半。
他有耀眼的光环,季汉历史上的大将军,以武官录尚书事,屡次率兵北伐,打出了洮西大捷堪称后三国为数不多的名将之一。
他也有不休的指责,他多次军事行动并未取得想象中的战果,反而将蜀汉拖进了入不敷出的困境,他本人虽然军略非常,但是为政却稀疏平常,并不能像诸葛亮一般做到“军农并兴,若行无事”,他对于钟会、邓艾等人军事行动的错误判断,埋下了蜀汉灭国的祸根,以至于史官评价他“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做为一个维迷,并不想为这位大将军做太多的辩护,他有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失败之处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只希望我们能“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首先,姜维并不是刘备、或者说蜀汉势力的嫡系部将,他是诸葛亮一伐的一个“战利品”,但就是这样的“出身”,他依旧为整个季汉大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姜维初时,很早的就死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幼时好学,算个积极向上的好小伙子【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在他长大后,他被郡县中辟为从事,加上他父亲战死的功勋,成为了郡中的中郎将,能参加郡县的军事。【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我记得当初易中天品三国时评价孙策周瑜,就是以周瑜年轻时就任命为中郎将,以此来表示周瑜少年得志,那姜维何尝不是?
之后诸葛亮在一伐的过程中将其收复,并且对姜维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或许是记载缺失的问题,在诸葛后面的四次北伐中都不见姜维的身影,只有在诸侯死后即将退兵之际,姜维秀了很漂亮的一战。【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在正史中,死诸葛走生仲达并非诸葛本谋,而是姜维随机应变,借用诸葛武侯的威名,吓跑了司马懿。
之后姜维就开始了自己的急速升迁史料。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需要解释的一点是,诸葛亮死后,姜维并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诸葛亮的继承人是蒋琬,而蒋琬死后,费祎继承,一直到费祎被刺杀,姜维才勉强掌控了蜀汉的大权。
而在蒋琬费祎时期,姜维的几次军事行动都被压制,而可惜的是,此时正逢曹魏政权剧烈变动之际“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姜维的出兵行动屡屡被费祎制止,要么就是压制姜维的兵力不超过万人。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在我看来,在费祎死前,也就是延熙十六年前的姜维北伐,要么是力度太小,要么是以防守为主,而且均不是姜维自己做主的北伐,故而于延熙十六年春开始的第六次北伐,才是姜维自己独立做主的战争。
而第六次北伐以粮尽退兵告终,此时的姜维刚刚开始全权掌控蜀汉,故而他在明年,也就是延熙十七年加督内外军事,彻底掌握军权。在他的第七次北伐中,先迫降魏军狄道守将李简,随后破徐质于襄武,并且拔三县民还汉中,可以说,姜维的此次军事行动还是相当成功的。
随后于延熙十八年的第八次北伐,更是打出了汉军的威风,【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卻住锺题。】
与夏侯霸一齐出兵,大破王经,魏军死者数万人,同时进位狄道,如果不是陈泰解围,当时雍凉的局势就非常危险了。不过也可以说是因为这一战,魏军加强了西线的防守,从后面的事件可以看出,洮西之战让魏国开始将西蜀做为大敌看待,司马家族也改变了自曹丕时代就开始的“西御蜀,东克吴”的策略,将战略中心放到了雍凉一代,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曹魏赫赫有名的名将,邓艾开始驻防西部。
第九次北伐,姜维惨遭失败,因为胡济的失期不至,导致姜维被邓艾破于段谷段谷,此战惨败,导致蜀国上下震动甚至到达了【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的地步,而后姜维效仿诸葛亮,自削官职,以前将军行大将军事。
第十次北伐,乘着曹魏淮南叛乱,姜维率众攻打长城,但是被魏大将军司马望和邓艾阻挡住了,粮尽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姜维率众出师,却被邓艾再次击败,此战之后,整个朝廷对姜维的军事行动议论纷纷,加上此时蜀国的政治已经非常昏暗,国力也急剧下降,按照东吴使臣薛珝的说法““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蜀国朝堂上有宦官黄皓欺上瞒下,下有小人阎宇官居高位,姜维却屡屡出兵在外,无暇顾及后方,董允在世时尚能制衡一二,但是董允死后,整个朝政已经趋于腐朽。
在此时,姜维的情况甚至到了【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此时蜀国的国情可想而知。

扯完姜维的生平,也扯扯我对他的看法吧。
坦白而言,姜维在整个汉末三国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人才,他有【不低的】军事造诣,【一定的】政治能力,但无可否认,他的缺陷也的确很大。
政治上最明显,他手握重权,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姜维,平尚书事的权力,可以说是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不及费祎的权势,但费祎死后也是无二的存在。
但也没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还在自身。
费祎死后,虽然陈祗已经有一定基础,但远不如姜维。此时姜维却没能抓住机会,导致被陈祗反客为主。
【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於维。】
“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看似合理的借口,可惜只是笑话。孔明常驻汉中,蒋琬常驻涪城,费祎常驻汉寿,蜀汉前三大掌权人都经常性的不在朝中,但哪个把政事耽误了?
姜维可以说自己把自己耽误了。
明明自己有足够大权力,却不断的放弃,最后屯田避祸。
最后又回到老话,刘禅信任姜维吗?
最后孤家寡人的姜维,能屹立不倒,没刘禅撑腰是不可能的。
军事上吧
【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
通过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早在钟会在关中治兵的时候,蜀国就已经得到消息魏军要大举进攻,然而姜维从年初到年秋,大半年过去了,明知道魏国要大举进攻,就是不回来布置防御。直到八月魏国大举进攻,廖化率援军支援姜维,做姜维的后援屯兵阴平,等了月余也就是九月份才等到“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与此同时汉中外围失守,仅有黄金戍还在。汉乐二城兵力太少,仅仅能坚守。姜维果断放弃支援汉中诸城,而去剑阁坚守。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
邓艾走阴平道,至江由,马邈投降,诸葛瞻退走,大战,瞻死,军破,至雒,刘禅降。



以上就是伐蜀一战的简略经过,可以分析一下,前后得失。
主要说说姜维的作为,
第一、其实蜀国尤其是姜维很早就得到消息了,姜维也上书刘禅了,既然知道魏国要进攻,为何姜维始终不回国亲自布置防御?姜维坐拥四五万军队几乎是蜀国军队的一半了,直到八月战争开打后的一个月九月才被邓艾从沓中打回蜀国,竟然是被打回来的~~~~是不是如果邓艾不去打,即使蜀国灭了姜维都不回来呢?如果司马昭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会很后悔为何要叫邓艾去打姜维。
第二、再说汉中防御,汉乐二城各五千人,加上诸卫戍,此时汉中不到万人,而且督汉中军事的胡济在汉寿,不在汉中郡内,这一切都是姜维弄的,如果说姜维改动汉中防御策略,还算有理有据,但在高明的策略也要有兵力来实行啊。如果姜维能在大战开始前就回汉中布防,总共近六万的蜀军无论是御敌于外,还是据点固守,伺机而动,都有足够的兵力来实行。然而姜维直到汉中大部分失守,钟会准备长驱直入的时候才被打回来,此时姜维只能靠剑阁来防守了。
第三、蜀汉军队战斗力的分级,如果把中央军战斗分为上中下三级,姜维所率的军队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战斗力最高,战斗力中级的部队分两次被廖化张翼等带去支援姜维和汉中,留在成都的是战斗力最低的。再说数量,总共成都的部队也不到五万,廖化带走一部分,张翼董厥又带走一部分,就算一次一万,还带走两万呢。总共诸葛瞻也就剩不到三万的部队了,而邓艾则是两万精锐。卫戍成都的中央军估计都没上过战场,而魏国的远征军则是从老兵精锐里挑出来的。再看将领诸葛瞻也没上过战场真真正正的第一仗,而邓艾则是老帅了,屡次打败姜维的人。等级又差太多了。兵力虽然蜀国多一点但似乎也才三万对两万,优势并不明显。结果自然也不出人意料诸葛瞻完败,不过【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这点倒是值得认可。

整理一下,就可以发现与其说后主听信谗言,然而魏国都要大举进攻,全国最高军事负责人姜维竟然都不回来布置防御,也难怪后主不信了。所以伐蜀战役蜀汉开局不利,还是姜维拥兵自重的原因。因为姜维拥兵自重,导致汉中兵力空虚,成都方向也因姜维的不及时回归,而派了2次援军亦带走大量可战部队和中高级将领,可以想象如果是廖化张翼这种久经战场的老将,会不会还犯诸葛瞻这种军事菜鸟所犯的一系列战术错误。诸葛瞻尚且有自知之明感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而姜维是否也有自知之明的感叹一下“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守汉中,前不退邓艾,后不逐钟会,吾有四罪”呢。

故而,我觉得对姜维这个人物,抱有3分同情,3分惋惜,2分叹息,1分前车之鉴,一分喜爱就好。
陈寿评价的粗有文武,已经是最中肯的评价了。

楼主 降临于此CASTER  发布于 2015-10-24 17:39:00 +0800 CST  
这个贴没诸葛亮那么长(姜维也写不了多长。。。)
仔细想了想,曹操袁绍争议大,东吴那块又不熟,要是前扯一个宇宙嘉,后来一个法可击,估计又是引战了。
翻一翻书,看见姜维,诶,就你了!
顺便一提,我是维迷我顶我维

楼主 降临于此CASTER  发布于 2015-10-24 17:46:00 +0800 CST  
突然发现这边“熟人”不少呀

楼主 降临于此CASTER  发布于 2015-10-24 19:45:00 +0800 CST  

楼主:降临于此CASTER

字数:4726

发表时间:2015-10-25 01: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8 17:54:55 +0800 CST

评论数:9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