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动物原型探究
首先说明,作为神话动物,现实中肯定是不存在的,但神话动物不可能由人凭空想象而产生,神话动物往往取材于现实动物,以现实动物为原型。
而研究一个神话动物的原型,就要去看最早的文献资料,去看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指的是什么,这样才有说服力。
搜集文献资料的时候,最好以古文字,或者“工具书”优先(比如甲骨文、《说文解字》、《尔雅》等等),因为这些古文字和工具书更具有权威性。
所以不用纠结于后世一些文献的描述,因为后世文献的描述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添油加醋的,很难保证没有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戏说”在里面。

而研究一个神话动物的原型,就要去看最早的文献资料,去看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指的是什么,这样才有说服力。
搜集文献资料的时候,最好以古文字,或者“工具书”优先(比如甲骨文、《说文解字》、《尔雅》等等),因为这些古文字和工具书更具有权威性。
所以不用纠结于后世一些文献的描述,因为后世文献的描述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添油加醋的,很难保证没有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戏说”在里面。

一、中国龙原型探究
“龙”字在甲骨文里面就有,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因此可以判断“龙”的传说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和《说文解字》、《尔雅》之类的工具书相比,甲骨文更接近那个年代,因此我认为甲骨文等象形文字是最有参考价值,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龙”字在甲骨文里面就有,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因此可以判断“龙”的传说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和《说文解字》、《尔雅》之类的工具书相比,甲骨文更接近那个年代,因此我认为甲骨文等象形文字是最有参考价值,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从甲骨文“龙”字可以看到,“龙”的字形像一条蛇,没有四肢。而从“虎”“豹”字形来看,都使用一种类似“冃”的结构代表头部。因此从字形判断,“龙”应该是一种凶猛的,长着血盆大口的大蛇。
而在“龙”的头上有个类似王冠的东西,有的是甲骨文“辛”字,也有的是倒置的“王”字,用来表示一种权威,一种威慑,或者代表同类中的王者。
可以参考一下甲骨文“宠”字,可以看出“宠”字为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类似于“宀”的结构,而下面有个蛇形结构,除了头上没有那个类似王冠的东西,其它地方和甲骨文“龙”字几乎一模一样。是否说明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可以豢养“龙”了呢?
不过我觉得不能单从这个“龙”有腿就说它是鳄鱼,从而否定是“蛇”,首先,这个“龙”的脖子比较细长,而鳄鱼的脖子很粗很短;其次,中国“龙”的形象是不断在变的,最开始是蛇形,而后才有了四肢、鹿角、鱼鳞、鹰爪等等,那么这条“龙”的腿,或许就是人为添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