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不可出国展出的国宝



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帖
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帖,作者为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为纸本,纵27厘米,横21.2厘米。《神仙起居法》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墨迹珍品。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人贾似道、手中,至明代被江阴葛惟善收藏(《清河书画舫》称曾被“郡入王氏所藏”,并经张徵、葛惟善、项元汴之手),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帖上钤有“绍兴”、“永兴军节度使之印”、“赵孟頫印”、“项墨鉴赏章”、“士奇之印”、“陈定平生真赏”以及“石渠宝笈”等鉴藏印。此帖内容为古代医学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全文为:“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祜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4-16 20:49:00 +0800 CST  


《自书诗》纸本。行书,纵30.2厘米,横3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系唐寅、沈寿卿等三人所联七律诗,书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 其书笔力精湛秀美,有温文而雅之书卷气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4-25 12:42:00 +0800 CST  


自书诗
1050年(北宋皇佑二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蔡襄自书诗》,作者:蔡襄,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行书,73行,884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4-25 12:57:00 +0800 CST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图为作品局部)为行书,纸本,纵43.6厘米,横223厘米。此卷没有具体书写年份,不能遽断具体写于何年。就文彦博现存的几件书迹看,书法水平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可能和他书写的时间跨度大有关系。就《三札卷》看,书风也不完全一致,可能也不是一个时期所书。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可谓官高爵显。其实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几起几落,这恰恰说明他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时,平息了王则起义,并将之擒获。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这是文彦博政治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第二年,行“青苗法”,然反对者颇多。文彦博与神宗论新法时提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论点,并借华山坍坏是为天意反对新法。熙宁六年(1073年),文彦博终因反对派构陷而被罢去。然而就在第二年,王安石自己也被罢相。崇宁时,蔡京为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佑党人”,刻元佑党人碑,禁止元佑学术。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被追复太师,谥忠烈。史称文彦博“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从书法史看,文彦博时代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苏、黄、米、蔡自不必说,薛绍彭、周越等也是当时著名的书家。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而兼擅书法者有叶清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吕公弼、赵抃、韩绛、王安石等。与上述这些人相比,文彦博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文彦博有书名,存世书迹有《祠部帖》、《三帖卷》、《得报帖》。清代《澄鉴堂石刻》中刻有他的行书题诗。1976年,洛阳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出土《王拱辰墓志》。此志由安焘撰文,苏辙书丹,文彦博篆盖。志立于元丰八年(1085年),文彦博已79岁,篆书尤严谨工整,很见功夫,可知文彦博不仅能行书、行草,足见他是一位“练家”。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4-25 13:03:00 +0800 CST  
说实话,对书画类的没兴趣,还是喜欢器物类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4-27 20:16:00 +0800 CST  


林逋《自书诗帖》这张图可能不对,仅供参考
中国宋代名人林逋墨迹。林逋 (967~1028)字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放游江、淮间,后隐居西湖孤山。卒后赐谥“和靖先生”。此卷为纸本、行书。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自撰并书诗 5首,笔法清秀挺劲,卷末自识:“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应是仁宗天圣元年(1023),时林逋57岁。本幅有苏轼、清乾隆两跋,卷后有王世贞王世懋、王鸿绪、董诰跋。钤“鸿绪”“俨斋秘玩”“济阳文府”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藏印。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23:00 +0800 CST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草书千字文》(图为作品局部),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此卷作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此时赵佶40岁,人到中年,可谓技艺娴熟。
赵佶草书取法何处?清人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称其“书法学怀素,而腕力弱甚”。以此作看,怀素确实是其取法的主要对象。他将怀素的那种绵延之势运用得自如、自在,尤其是对于圆转的运用,精熟之至,使得每个字形成一种包围之势,结构空间充满坚韧的弹性。若用挑剔的眼光欣赏,有些字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不免有点儿“过”。譬如此作中“晦魄”二字的处理方式,如能加入些方硬的折角也许更好。
说一句,宋徽宗真不该当皇上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33:00 +0800 CST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
注:密集恐惧症慎入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35:00 +0800 CST  


中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之一。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 )人。官至吏部员外郎。善草书、楷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北宋四大书家。此卷为纸本,大草书,纵33厘米,横 729.5厘米。《诸上座》原为五代金陵僧人文益语录的节录,通篇是“禅宗”的语言。此卷是黄庭坚为他的朋友李任道写的,款署“山谷老人书”,钤“山谷道人印”,运笔圆劲苍老,笔势雄畅。卷后有明代吴宽、 清代梁清标跋。钤 “内府书印”、“昭”、“兴”、“悦生”、“长”、“危素私印”、“华夏”、“李私印”、“周亮工散览”、“孙承泽印”、“鸿绪”、清乾隆、 嘉庆、 宣统内府诸藏印。《寓意编》、《钤山堂书画记》、《真赏斋赋注》、《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庚子销夏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36:00 +0800 CST  


《苕溪诗》是米芾中年的作品。书于元佑三年(1088年),当时已三十八岁。那时他在游历苏州、无锡,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37:00 +0800 CST  


游春图
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39:00 +0800 CST  


韩滉《五牛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韩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40:00 +0800 CST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
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引首清高宗弘历题“猗兰清画”四字。
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41:00 +0800 CST  


唐孙位高逸图卷
为唐朝孙位的书画作品。纵 45.2 厘米, 横 168.7 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孙位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画人物和龙,《唐孙位高逸图卷图》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也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几件唐代作品之一。画中表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目前画面仅剩四人,经考证是山涛、王戎、刘伶与阮籍。在技法上,孙位继承了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加成熟。线条的变化更丰富,人物造型刻画更真实细致。《高逸图》著录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里,画上钤印“宣和七玺”。《高逸图》上的七玺是全的,作品的装裱保留了北宋的形式。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45:00 +0800 CST  


南唐 王齐翰 勘书图
《勘书图》描绘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情景。画中文士白衣长髯,袒胸赤足,一手扶椅,一手挑耳,微闭左目,复翘脚趾,状甚惬意。其身后为三叠屏风,上绘青绿山水,屏风前设长案,置古箱卷册等物,身前为一画几,陈列笔砚简编等物。另有一黑衣童子侍立。画中人物神情精妙,衣纹则圆劲中略有转折顿挫。屏风上的山水也十分精到,上面山水并不勾皴,用落骨法,林峦苍翠,草木茂密,略用唐人遗法而写江南山水,亦有别于董源青绿山水。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05-18 15:46:00 +0800 CST  
大家期待的镇楼图——越王勾践剑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10-11 18:33:00 +0800 CST  





越王勾践剑(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2]
越王勾践剑的历史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10-11 18:37:00 +0800 CST  
没问题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4-12-06 17:50:00 +0800 CST  
想转的尽管转

楼主 初级提问者  发布于 2015-05-31 11:07:00 +0800 CST  

楼主:初级提问者

字数:40056

发表时间:2014-04-07 0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6 15:37:48 +0800 CST

评论数:14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