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汉武外传】
汉武帝时代的故事是不是应该就此结束了呢!当然不是,本书说的是历史,不是帝王史,也不是战争史,更不是宫廷史。
说点张汤,这个人在汉武帝时期的地位相当重要。张汤是一代酷吏,冷漠,正直!这类官员不屈从权力,相当有自己的操守,他们只对一个人负责,那即是皇帝。
张汤,杜陵(西安)人!这个人可算不上好人,但是如果按照一个清官廉里的标准去看张汤,那可是个好官。没有多少钱,但在朝廷那是相当的威风,权力大的让丞相都肝颤。
张汤办过不少的大案冤案,比如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就是他主持的,还有阿娇姑娘的巫蛊事件,但是这个人相当的有骨气,人家和亲他说不,人家躲权臣他说no!
张汤虽然非常的狡诈,但也非常的耿直!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7:00 +0800 CST  
所以一个狡诈的人尚且为人讨厌,再加上一个耿直简直就没法活,在朝廷这种地方只有两种人能活下去,大奸大恶或者大忠大廉,貌似张汤都没有修炼到极致。
张汤在汉武帝时期那是混的风生水起,汉武帝特别喜欢他,因此给他的权力很大。
越是这样,张汤也就树敌越多,你权力那么大,你还这么不上道。
张汤的死,要从一个叫李文的身上开始,张汤和李文一直不对付。其实能和张汤对眼的也没几个人。
李文当了御史中丞之后,就基本上天天没事干就参张汤一本,张汤这种人内心很强大,你说什么我不管,我只知道,身为天下官,当管天下事,别人怎么说我不理会,好在汉武帝也是明白这是大臣之间闹矛盾,也就没管。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敌人的狗腿子,小弟。这类人都是想着法的上位,没事也要给你找事。动不动就我大哥他妈受气了,兄弟们抄家伙!实际上到底有多少的兄弟情义在其中也不好说。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7:00 +0800 CST  
张汤的这个小弟,也就是属官,叫做鲁谒居。他就受不了自己的领导受气,领导有事我扛着,领导放屁我兜着。
这回他要给领导出气。
于是这个鲁谒居一直诉状告上了朝廷说李文图谋不轨,然后就把李文干的见不得人的事都给抖了出来。其实告官是最容易的,因为谁的屁股都不干净,一查一个准,随便查,一个县长贪污两三个亿那是在骂人家清廉呢。
于是汉武帝就让张汤负责去查办此事。
这就是让耗子守粮仓,让张汤去办李文,不管有没有事都铁定的办死。
结果下来了,确有此事,李文就被杀了。之后汉武帝就问张汤 ,李文是怎么回事。张汤说估计是李文身边的人怨恨他。
但是张汤知道这事就是鲁谒居办的,所以他们很默契得演了一出双簧。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7:00 +0800 CST  
之后张汤很感激鲁谒居,觉得是自己的心腹,还到鲁谒居的家里给鲁谒居做了一个足疗。
这事被一个人盯上了,则个人就是赵王刘彭祖。这个刘彭祖可谓是啥大事都有他的身影,一到关键时刻就出手,这人可谓是相当的狠,之前我们讲过几件刘彭祖的事。
刘彭祖因为开采赵国境内盐铁的事情和张汤闹了好几次矛盾,这次是刘彭祖抓住了李文的事件,向汉武帝参了一本,说张汤和鲁谒居关系很好,张汤 还给鲁谒居做过足疗,李文的死完全是这俩人捏造的,他俩一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汉武帝说,还有这事,办。这次他交给了廷尉去办!
这个 时候鲁谒居已经病死了,但是鲁谒居的弟弟也参与这事,于是鲁谒居的弟弟被送进了大牢。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7:00 +0800 CST  
但是张汤没有事情,毕竟汉武帝还是非常喜欢张汤的,所以有一天这张汤就去监狱审讯其他犯人去了,正好看到了鲁谒居的弟弟整趴在监狱门上眼巴巴地看呢,唱着《铁窗泪》。这次张汤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演戏!他假装不认识鲁谒居的弟弟,其实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好在暗中帮助他,但是这鲁谒居的弟弟没有意识到,以为张汤翻脸不认人,想弄死他给来给自己洗清罪行。于是,鲁谒居的弟弟状告张汤和鲁谒居 合谋害死李文的事情。
李文可是御史中丞,你说弄死就弄死了,这案子得翻。
于是汉武帝让一个人去查办这个案子,这个人叫做减宣。
这个减宣的来头也不小。
减宣,山西洪洞县人,比较能干,最后掉到了河东太守府上当差,后来卫青打仗要买马,正好河东太守就排减宣去了,因为减宣的工作非常 令卫青满意,所以卫青就在汉武帝面前给减宣美言了几句。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7:00 +0800 CST  
减宣做事很公平,卫青看上的绝对不会是老奸巨猾的。减宣曾经办理过主父偃的案子还协助张汤办理过淮南王刘安的案子。
减宣一向就看不惯张汤的嚣张和不通人情,所以在办张汤的案子他也是以狠制狠,虽然减宣已经查明白了案子,但就是不上报。
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后来的事态发展中看出,减宣觉得这件事不足以弄死张汤,他在等到时机。
正好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偷钱案,就是汉文帝下葬时候墓室里的钱被盗了,这事不管是谁干的,但罪责肯定会落到朝廷的一二把手上。
汉武帝肯定有责任,他爷爷墓被盗了,他肯定有责任,但是他不能担责任,那剩下的就是二三把手了,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张汤。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这哥俩一商量,咱们一起去请罪吧,当时张汤 还答应的挺好,行,咱一起去 请罪。
结果,到了汉武帝的面前,庄青翟说,我有罪,我认错。然后走了!
汉武帝说,那张汤你来办这个案子吧,张汤立刻说这事丞相知道。
庄青翟吓得不轻啊,你说你这也太不仗义了,一起去请罪,结果你坑了我一把。
于是丞相府的三个长史看不下去了,长史就是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这三个长史分别是朱买臣,边通,王朝。朱买臣就是你小学的墙上挂着的“负薪读书”的那个朱买臣,他的典故和李密合称“负薪挂角”。
既然说到这里,那就顺便说说朱买臣吧。关于他的“覆水难收”的故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早些年朱买臣是个苦读的士子,但是总得不到赏识,家里穷的叮当响,她的老婆崔氏天天骂他,说她没出息,于是崔氏便跟村里比较富足的张木匠好上了,朱买臣不得已含泪写下了休书。后来崔氏当了太守,崔氏就去找他。挺搞笑的当时崔氏说的是就算你朱买臣以后当了丞相我是个乞丐也绝对不和你过。所以说不能相信一个出轨女人的话,因为对爱情尚没有坚守的人,怎么可能遵守诺言。崔氏去找朱买臣,朱买臣就在马上将一盆水倒了地上,你娘的,你给我收回来我就要你。这事八百多年前姜子牙就干过!结果这崔扒拉了大半天,弄了一手泥巴。开玩笑,朱买臣除了皇后搞不到,其他姑娘谁娶不上?所以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言归正传!张汤经常代理丞相办案,庄青翟手下的三个长史也就经常听张汤的使唤,张汤一向对谁都爱理不理的,不高兴没准还教训几句。
所以这次,三为长史打算给张汤点颜色看看。这是黄色,这是绿色,这是红色!
三位长史从张汤的好朋友田信那里得知,每次张汤都会把国家的商业秘密告诉他,所以田信挣了很多钱,这些钱和张汤五五分。
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于是汉武帝把张汤叫了过去,就说,每次我出新制度的时候,有些商人就知道了,知道囤积什么,处理什么,是不是有人把这事给泄露了出去。
这个时候的张汤还在装孙子,陛下,肯定有人知道这事。
其实我们想想,张汤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不正是我们经常做的吗,老师问你抽烟没,没有,然后老师问你烟味哪来的,你说肯定有人抽但不是我。
其实把一些行为设身处地的 想就很清晰明了了。
张汤这个时候的心理就是,我是你的宠臣,尽管你知道是我,但我不认,就会没事。
这个时候减宣出马了,他等的就是丞相府的人。
于是他把鲁谒居那一摊也全供了出去,一共八条罪状。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汉武帝大怒,带张汤。
张汤 看了一眼,立刻说,不是我,这事我没干。
来回审讯,张汤就是砂锅煮羊头,眼睛都冒黑水了嘴还硬着呢,这事就不是我干的。
后来汉武帝派同为酷吏的赵禹去审,赵禹说,你看,皇帝一直很其中你,所以他对你的案子十分重视,你别老是对证让皇帝为难了。
张汤说,我本来是一个刀笔小吏,承蒙皇帝错爱才有了今天的职位,但是我确实没有干那些事情,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害我。
说完就自杀了。
其实我觉得这事很有蹊跷,张汤至死不承认自己的罪状,而且张汤临死还说是谁害了他,很值得推敲。
这个案子还是我来办比较合适。
张汤为什么至死不承认罪状,我想很大的可能就是他真的被冤枉了。我要这么说,那很多人就觉得,张汤要冤枉就不可能从一个李文直接牵涉到这么多人卷进来。
要知道,张汤是汉武帝身前的红人,就算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汉武帝也可能会网开一面。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事实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李文之死和鲁谒居与张汤的勾结是真的,但是张汤是否泄漏了商业机密,这个很有可能是假的,而且田信还说他和张汤将得到的利益五五分成,这事是假的。
因为后来汉武帝抄他家的时候只搜出来五百金。一个正部级官员,还和商人勾结,五百斤这你不是在说他廉洁呢么。
所以泄露国家机密的罪状,是假的,张汤一生之忠于皇帝一人,这事他干不出来。
所以,一定程度上,张汤的案子,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冤案。
不过别着急,丞相府的人也不必沾沾自喜除掉了张汤,因为张汤是个死了还会杀人的人。
汉武帝派人去抄张汤的家发现家里只有五百金,立刻大怒,这他妈是一个泄露了商业机密就贪污了两千五百万块钱。这他妈是我赏赐给他的!
张汤下葬的,汉武帝说要厚葬,张汤的母亲说,张汤是被污蔑而死的,不能厚葬,棺材只有棺而没有椁。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8:00 +0800 CST  
行了,接下来就是给张汤正名了,三位长史被处决。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下狱,后自杀!
在最后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并非是真正的历史,正史中的记载是带有政治倾向的,而我说人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皇帝,臣子,百姓,商人,他们都是凡人,既然是凡人,你打他他会疼,骂他他会怒。只要带着人性的观点去看历史,就是历史的真相。
张汤可能是冤枉的,也可能不是冤枉的,历史那么长,我之希望有些事件我能还原,有些事件即使可以还原真相,但我不愿,因为,历史不是用来参考,也不是用来为镜为鉴的,它只有一个功能,就是让人们选择性地遗忘!
汉武帝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日后还会零零碎碎地提起,也不用遗憾,因为他奠定的江山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我们还在以一平米上万的人民币来买卖!这都是他们一枪一刀打下来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1 16:29:00 +0800 CST  
【可怜没娘的孩子——刘弗陵】
他懂事起母亲就被逼郁郁而终,而且逼死他母亲的人正是他的父亲。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但是现在,我还记得,在一个晚上,我的母亲问我,今天怎么不开心,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个漂亮的母亲......
刘弗陵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是重度的老年痴呆,但是汉武帝还是很喜欢这个孩子的,老年得子嘛!一个男人一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不怎么喜欢孩子的,因为他自己还畅想在美好的花花世界当中,等到了三十多岁四十多的时候,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失意和挫折,那个时候就知道疼爱孩子了,如果是老年得子,那比得到一座金山都兴奋,所以尽管已经到了人生最后几年的汉武帝是非常疼爱刘弗陵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2 22:47:00 +0800 CST  
但是汉武帝还是要照顾大汉的江山,主少母壮导致的结果不是败坏宫廷风气就是扰乱政治秩序,所以钩弋夫人是必死的角色,活不过两集。
其实刘弗陵能够成为太子也是万幸,写到这里,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汉朝的皇帝们除了汉景帝和汉惠帝是比较正常以太子身份即位的,其他的都是意想不到的,包括后边的汉宣帝还当了几天放羊娃。
公元前91,征和二年,爆发了汉朝最大的宫廷灾难——巫蛊之祸。皇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刘弗陵剩下的几位哥哥不是心怀不轨,被汉武帝骂了回去,就是四肢发达不懂政治,玩不转宫廷斗争。
刘弗陵最好的机会就是,自己的母亲死了,自己不能单独封王到封地去,所以就只能留在汉武帝的身边。由于刘据的死对汉武帝的打击太大,所以之后就一直没有封太子,直到他临死的前四天,弥留之际顺手身边一抓,抓住谁谁就是太子,于是就抓住个刘弗陵,皇太子那就是他了,不过也也抓不到别人。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2 22:47:00 +0800 CST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于是汉朝在继文景之治之后的第二个盛世就此来临,史上称为“昭宣中兴”!
历史上有很多我们叫的出名字的盛世,比如光武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万历中兴等等,但是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盛世的很少,像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这样的才算是真的盛世,什么之治这一类的都是胡扯,也就是没仗打了,风调雨顺,大家吃饱了也不造反了,就叫个什么之治吧,所以大家不要被历史误导,这些之治们没有那么邪乎!
刘弗陵即位的这一年,他已经八岁了,开始懂事了。汉武帝活着的时候怕刘弗陵年龄太小镇不住下边那群鬼灵精,于是就安排了四位托孤大臣——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上官粲(左将军),桑弘羊(御史大夫),金日磾(读jin mi di 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车骑将军)。
不得不说汉武帝还是老了,眼神不好就算了,眼光也差了很多,这四位托孤大臣最后有两位造反,一位在他死后第二年也去世了,另一位力挽狂澜,保住了刘弗陵!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2 22:48:00 +0800 CST  
【托孤之重】
古代的皇帝在下世之前,如有幼子,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托孤。比如说汉景帝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赵绾作为托孤之臣,刘备死的时候留下了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之臣。别说是皇帝了,就是村里你隔壁王大爷家大爷去世了,家里就剩一个儿子,也得在咽气之前嘱托你家一生,照顾一下他家儿子,没事帮给喂喂猪,拔点草什么的。
历代帝王对于托孤大臣的选择也是在自己没死的时候就早已经想好的人选,他们一要忠心,二要有权有能力,战时能打仗,闲时能抬杠。
但是汉武帝吧,这个人好像眼光怎么样,估计他选择托孤大臣就和选太子一样,身边有谁就抓谁,抓住谁算谁。
所以这四个人中,一个短命鬼,两个造反党,一个功高盖主。
先介绍个名气最大的——霍光!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3 23:43:00 +0800 CST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家也是一门双杰,霍光在历史上的名气一点也不比霍去病低,汉朝以前人们一说权臣就是姜子牙,汉朝以后一说乱臣贼子就是姜子牙再加一个霍光。所以霍光基本上就是权臣的代名词!但是吧,后来霍光的谋反,我觉得霍光多多少少是受了冤枉的。
霍光,字子孟,山西临汾人。霍去病死的时候是二十三岁,这个时候的霍光也就刚刚十几岁,历史上没有霍光的出生年份,所以也就这么大体的根据历史时间猜测了。霍去病打败匈奴得胜归朝,也就带着霍光一起进京了,让他做了自己的随身参谋,其实霍光还能参谋个什么,无非就是跟在自己的身边长长见识罢了。
结果,没多久霍去病死了,这把汉武帝难过的,天妒英才啊,出于对霍去病的喜爱和悼念,汉武帝就把霍光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一直把他扶上了权力的中心,霍光在汉武帝的身边,这么一呆就是三十年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3 23:43:00 +0800 CST  
汉武帝去世之前,遗诏中就有一条,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但是汉武帝决心要让霍光走上政治中心的决定,是在刘据死之后。刘据死了,汉武帝悲痛万分,伤心之余,给霍光拿出了一件东西。是一幅图画,这幅图叫做周公背负周成王。我给说说这个故事,周武王姬发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周成王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辅佐,这个周公就是解梦的那位,可见他是最姬昌百十来儿子中最像他的,周公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姬旦(鸡蛋)。后来周公相当于是掌握了周朝的实际权力,代替周成王执政。就是这么个事情!
汉武帝的意思就是我将来可能要把江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不要像周公那样,挖我大汉的墙角,薅我大汉的羊毛。这个有点像刘备,“你比曹丕有才十倍,刘禅要是块料你就辅佐,不是那才地,就取而代之。”意思就是我知道你诸葛聪明,但是别做乱臣贼子,有时候这种话你要反着听。
霍光当时肯定是感激涕零,汉武帝对自己这么好,从他后来的做事风格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在保护大汉的江山。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3 23:43:00 +0800 CST  
先简单说说,后边详细讲。
金日磾,这是位比较特殊的人,他不是中原人,他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公元前121年,也就是元狩二年,霍去病俘虏了浑邪王,还有休屠王,后来休屠王不想降汉,就想半路回到匈奴,结果被浑邪王杀了,于是年仅十四岁的金日磾就被浑邪王带着一起降汉了。他的这个姓就是因为霍去病找到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所以给金日磾赐了一个金姓。
但是汉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匈奴的小孩子将来会成为汉武帝的托孤之臣,而且这一家人,在未来的七八代人中,依旧效忠于大汉,直到西汉末。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3 23:44:00 +0800 CST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8-04 21:44: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