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发】晋朝的那些事儿--请容我缓缓道来这本小说

在司马炎的思路当中,他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士族是不能信任的。
毕竟他爷爷是司马懿,这个假设我能理解。
但是,司马炎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还明白:这帮王爷也是不能完全信任的。
所以,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之中,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保持着政治平衡。
如果说政治平衡是走钢丝的话,司马炎走的,就是头发丝。
司马氏这帮人治国思路就异常诡异,总而言之一句话——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和元勋,也不信任自己的所有亲戚,只信任自己愿意信任的人
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司马炎也是如此。
所以,这帮人的子孙做出来的事情确实也差不多。
其实,限制大臣和元勋权力不一定非要建立什么藩国,但是这些人都选择了这条路,在他们看来血缘关系是最可靠的,所以疏不间亲,不任人唯亲难道要任人唯疏不成?
真是一错再错啊!
司马炎先生不止利用这些司马氏的王爷们替他防着士族,还授予他们许多人以军国大权让他们平衡朝廷中的士族势力,这构成了晋朝的二元政治结构——士族和皇族共治天下。
还好,至少目前司马炎给这帮人设置了四道枷锁。

处理完了封王的事宜,就得处理一下对群臣的赏赐了,司马炎先生大笔一挥,搞出了下面的 一张名单。
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为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岂页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
这些人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另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3-31 21:46:00 +0800 CST  
说实话,楼主写到这的时候心情是异常沉重的。
并不是因为这个话题是多么复杂和血腥,只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无聊了。
首先,西晋初年的十大士族政治势力大致可以分两拨。
比如石苞先生后来的张华先生都是属于寒门或者名气小的士族,根基不深还算是寒门权贵。另外就是我列举的琅琊王氏和平阳贾氏为代表的豪门大族,这帮人都是累世高官,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以下排名暂时不分先后)
首先是石苞先生闪亮出场,这位和邓艾老兄有一拼,都是司马懿先生在洛阳发现的人才,不同的是,邓艾老兄是放牛的,石苞先生是卖铁的。
司马懿老兄还真是慧眼独具发现了石苞,然后将他一路提拔,石苞先生的军事才华确实也是不可小视,在曹魏大败的东兴之战中只有石苞老兄的部队能全身而退,之后在东吴送经验送人头的包养之下,石苞老兄也是一路官运亨通,并且干起了诸葛诞的老位置——镇守淮南。
后来,他还真的差点搞了一个淮南四叛出来。
不过,作为西晋初年的权贵骠骑将军大司马石苞,堪称柱国级别人才。
第二就是贾充老兄了,贾充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这货为司马昭鞍前马后做了很多事,反正该做的不该做的,司马昭先生能做的,司马昭先生想做而不能做的他都做了,确实是元勋级别的大神,最关键的是,贾充先生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争夺储位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司马炎,这也对司马昭最后的决定形成了巨大的助推力,司马昭死时对司马炎说:“知汝者贾公闾也。”
堪称顾命大臣级别的人物。
第三就是陈骞先生了,作为东阳陈氏的代表人物,父亲陈矫是曹魏司徒(和陈群先生没关系)
陈骞老兄可是司马昭的心腹肱股,属于好基友系列,常年在外控制重兵,现在也是西晋最重要的门阀势力之一。
第四就是裴秀和他儿子裴頠从弟裴秀为代表的河东裴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在他们家族漫长的做官历史上,光宰相就出过五十九位,大将军五十九位,七品以上官员达到三千多人,堪称官场巨无霸,甚至包括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先生。
第五就是颍川荀氏了,颍川荀氏可谓是司马氏的老牌战略合作伙伴了,早在司马懿时期,荀氏就是司马氏的好朋友,西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勖老兄一开始可是曹爽的人,高平陵之后无人敢去给曹爽吊丧,只有这货大摇大摆过去给曹爽吊丧,所谓“荀氏八龙”可不是吹出来的,出将入相,在西晋朝廷也是呼风唤雨,子孙也在西晋朝廷出任重臣,堪称器重。在司马昭临死之时,荀勖先生和羊祜共掌机密,可谓器重。虽然荀勖先生历来被认为属于奸臣系列,不过他却做过一件堪称伟大的事情——校译《竹书纪年》
关于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
第六就是琅琊王氏了,这家虽然没有之后在东晋无与伦比的地位,但是已经堪称是豪门大族,后来征伐东吴的王叡先生,还有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先生,乃至后面的王敦王导先生,在那张名单里面任太保的著名孝子王祥先生,无论那一个拉出来都属于巨无霸级别的人物。
第七就是东海王氏了,其实这家子主要就靠一个人——王元姬,作为太后的母族,王朗 王司徒先生的后人在西晋一朝活的是相当滋润,最关键的就是——有钱。毕竟国库随便花。
著名的斗富精英王恺先生就是王元姬的弟弟,东海王氏的杰出(腐化)代表。
第八就是卫瓘先生为代表的卫氏一族,这帮人主要有一个特点:帅。卫瓘老兄是帅哥,他儿子是帅哥,他孙子是中国古代十大帅哥排名第二。除此之外,这帮人还是皇亲国戚,他儿子卫宣娶了晋朝公主成了驸马爷,卫瓘先生我们介绍过,属于司马昭的心腹,现在官高德厚,在这之后,他还当了太子司马衷的老师,也就是传说当中的帝师。
虽然,这个职位绝对对他这种绝顶聪明的人是个折磨。
第九就是以何曾和他儿子何劭为代表的何氏一族,这一家子也是累世公卿,说起来,何曾先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日后我们还会提到这帮人。
虽然,不是什么好事。
第十就是以皇后杨艳和其父杨骏先生属于在中国赫赫有名的超级大族弘农杨氏,至于这个门阀氏族究竟多么牛,我只要列出一张单子大家就全明白了。
西汉:(四世三公)杨震
隋朝:杨坚
唐朝:杨贵妃
北宋:杨家将
反正这帮人都是弘农杨氏出身。
《货币战争》那本小说天天吹罗斯柴尔德,跟弘农杨氏比起来实在是弱爆了。
其实除了我上述名单开出了十家之外,还有许多家势力,不过相比之下小了一些或者有些势力没能延续下去,我也就不赘述了。还有就是杜预先生和江东陆氏这些人属于后起之秀,之后还会加入这个利益集团。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如太傅郑冲先生,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没儿子又属于曹魏旧臣势力,我就没列进名单之中。当然,我还有一个人没说——羊祜。
十大家族外加二十七个王爷,这尼玛不出事都出鬼了。
这破朝代真是吃枣药丸
不过我也说了,司马炎在即位之初给诸侯王爷们设置了四道枷锁,正是这四道枷锁限制了诸侯王们的反叛能力,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晋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 限制他们回到封地,防止其发展自己的势力
2. 在朝堂中以士族限制他们的朝中势力
3 诸王之间互相牵制,并且重用老王爷血缘近的王爷,对血缘关系远的和野心勃勃的年轻王爷们少用或不予太大重用。
1.各地州郡兵马的牵制作用。
但是,当这四道枷锁都破裂的时候,西晋的丧钟也就敲响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1 09:37:00 +0800 CST  
司马炎之后按照五等爵位制度对士族们加官进爵,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司马炎的支持率明显上升,基本上继承了老爸司马昭的人才并获得了世家大族的信任和拥护,稳定了自己初期的统治基础,也为后来的励精图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封赏完毕,司马炎就要开始最后一项工作了。
改革法度与经济制度。

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推行一套新法与新的经济制度来表明与前代王朝的不同。
先来说一下曹魏的经济制度
曹魏时期实行屯田制,对屯田客实行分成制地租:使用官牛者,与官府四六分成;不使用官牛者,与官府对半分成。 对自耕农,于建安九年(204年)推行户调制:田租每亩纳粟4升,户调每户纳绢2匹,绵2斤。曹魏的户调制,废止了汉代实行的口赋,算赋等人头税,改以户为征收单位;改分成制地租为定额地租。
这种赋税是非常重的,要知道中国古代一般是十取一,也就是官府取一成,曹魏则是四六分成,乃至对半分成,户调制度下,每户两匹绢,太狠了啊,简直是吸血鬼。
以至于后来荆州人民一看曹老板来收租就逃跑,毕竟荆州没怎么遭受战乱,自然不买曹老板的帐,曹老板也不含糊,干脆迁移这帮人到北方,真是狠毒。
这和抢钱有什么区别?
战争时期,北方人民只要有口饭吃能安定下来就满足了,所以对如此重的赋税也能接受,但是到了西晋初年,北方基本是天下太平,人民明显要求要提高生活质量,这种竭泽而渔的重税很明显已经过时。
司马昭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
他废除了屯田制。
虽然,这是收取人心动机并不单纯,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大魏臣民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司马炎将父亲的政策基本延续了下来,在即位之初他还是表现出了励精图治的一面,自己亲自到籍田里面耕作显示重视农业,并且废除屯田制之后,并且减免了天下很大一部分的赋税,使得西晋人民明显富裕,另一方面司马炎也亲自督办兴修水利,建立粮仓。
但是,到了咸宁年间,世家大族们圈占人口和土地的情况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西晋的社会经济,外加上兵马和屯田客依靠这些门阀,使得接近半数人口不在耕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司马炎推出了门阀士族时代的终极经济制度——占田制。
而这一部分且留以后再表。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1 15:36:00 +0800 CST  
在司马炎的命令下,自泰始三年起,贾充 杜预 羊祜等人参考汉律与魏律制定了著名的《泰始律》。
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律法。
后来讲过杜预 张斐先生作注形成了完整的律法《杜张律》
《泰始律》又称为《晋律》,这部律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思想浓厚的律法,这部法律和前代对比有两个特点 :1.简明规范 2.量刑较轻
这套法律条文对比前代有了巨大进步,首先是条律很明确,篇目从十八到二十,体例的设置、条文的安排更为合理,用词也更确切。《晋律》将《魏律》的《刑名》篇分成了《刑名》和《法例》,放在首要位置,完善了《魏律》的刑法总则部分。此外,这套法律的理解也较为容易。《晋律》中的法律概念更加明确,而且第一次正确区别了律和令两个重要法律概念,将律解释为定罪量刑为主的法典,令则是规定国家制度的法典。律是固定性的规范,令是暂时性的制度,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从此以后,令便成为和律并立的法典。杜预在《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并且大大减少了字数,总字数从汉律的773万字减少到了12.6万字。如果当时有法律专业的童鞋的话,肯定会把这两位大神供起来。
老师终于划重点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2 09:08:00 +0800 CST  
总而言之,以前判刑得看好几车竹简,现在,终于可以变成一本书了。
另一方面,这套法律的量刑是比较轻的,犯罪应死刑者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于《甫刑》千九百八十九,其四百一十大辟,千五百耐罪,七十九赎罪。(《晋书刑法志》)也就是说有六百一十种死刑罪名,
并且提出了,“生罪不过十四等,死刑不过三,徒加不过六,囚加不过五,累作不过十一岁,累笞不过千二百,刑等不过一岁,金等不过四两。月赎不计日,日作不拘月,岁数不疑闰。不以加至死,并死不复加。”的原则,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知道,在当时,这样的思想不仅是超前的,而且是非常仁厚的。
除此之外,《晋律》重申了不恢复肉刑的原则,确实是善莫大焉,后代的隋唐律法普遍受到影响,这部律法堪称是贾充先生,杜预先生,张斐先生等人为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毕竟是封建刑律,这部律法也有很多搞笑和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不孝可以判死罪(晋朝特色,以孝治天下的产物)
可以靠花钱,免官等免罪(明显包庇世家大族和有钱人)统称为“杂抵罪”
乱穿衣服也判刑,要按照规定穿衣服,不许奇装异服(这条目测是针对那帮狂士的)
这套法律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夫律者,当慎其变,审其理。(《晋书刑法志》)判刑时会考虑亲疏远近的关系,还有财产纠纷也是如此,确实也是中国特色系列。
总而言之,还是要感谢先贤们的伟大智慧,他们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张斐提出研究律法要和研究易经一样严谨,要仔细分析。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晋书刑法志》)
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律法,反正楼主已经是看的天旋地转了,目测张斐先生和杜预先生放到今天,估计也是律师和检察官的好材料。
然而,杜预先生确实是一个天才,对于他来说,律法什么的是副业,他真正擅长的,是兵法。

总而言之,这样大搞特搞了一通之后,总算是算备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重敲锣鼓另开张,大晋王朝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2 09:08:00 +0800 CST  
第四卷 治宏四方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2 19:06:00 +0800 CST  
不管怎么说,“开国之君”司马炎先生确实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他即位之初十分节俭,并且轻徭薄赋,任用贤臣确实使得西晋朝廷呈现了吏治清明,欣欣向荣的景象。
你如果觉得楼主以上是在歌功颂德,那你就说错了,这确实是事实。
我确实觉得,司马炎即位之初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好皇帝,他亲自耕田,亲自颁布诏令发布了号召臣民的五项规则:“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为了显示要厉行节俭,司马炎和许多皇帝一样,去除了宫中的奢侈之物来表示自己要勤俭节约,发展国力,休养生息。泰始二年,司马炎甚至为了防止扰民停止了迁徙太庙范围内居民的决定,堪称仁义之举,估计放在今天,也有不少官员得去强拆一波。
除此之外,司马炎先生还做过一件非凡的事情——亲自决狱。
泰始四年,司马炎先生亲自去了洛阳监狱审决罪犯,这堪称关心民间疾苦的行为,作为一个帝王,司马炎先生去了监狱这个最能反映法治和吏治的地方,不管是不是面子工程,反正确实体现了他的决心,司马炎先生之后还数次前去监狱,为很多人减轻了罪行(帝临听讼观录囚徒,多所原遣),倒不是说司马炎先生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只是因为这个举动传递了一个信号——我西晋治国,法从宽,断从公,令从平。
其实,这个举动还包含着司马炎先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宽厚。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2 19:06:00 +0800 CST  
司马炎先生上台之后就做了一件让众人拍手称快的事情——为邓艾平反。
司马炎赦免了邓艾家人之罪,兴灭继絶,算是为邓艾先生翻案。同时也解除了山阳公刘康(刘协后人)的监禁,算是弥补了前朝的过失,堪称仁义之举。
司马炎先生确实很厚道,也很仁慈,在他漫长的执政生涯之中,他从没有杀过一个大臣,最多就是免职,即便是免职之后他也一般都能厚待,使他们安度晚年。
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司马炎先生,确实是一个好人。
但是一个好人,未必是好皇帝。
在政治上,司马炎先生也能虚心纳谏,即位之初就表示要臣下直言进谏,比如诏曰:"凡关言人主,人臣所至难,而苦不能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也。每陈事出付主者,多从深刻,乃云恩贷当由主上,是何言乎?其详评议。(《晋书武帝纪》)(当皇帝嘛,所谓伴君如伴虎,我知道大家都是很难滴,苦于皇帝不能听从你们谏颜,但是我和以前的那帮昏君是不一样滴,你们只管说,我肯定听)
右将军皇甫陶曾经顶撞司马炎,大夫郑徽建议治皇甫陶之罪,司马炎表示:“谠言謇谔,所望于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徽越职妄奏,岂朕之意。(尽忠之谏,是朕的意思,君王最怕的是臣子阿谀奉承,不和我说实话,你怎么能陷害忠良呢?郑徽越职参奏,不是朕的意思,(亲你别怕,尽管骂我说实话)。”
之后司马炎先生还免了郑徽同学的官位,以示自己纳谏之心。
司马炎先生用人方面虽然拮据,但是还是重用了山涛任恺张华这样的贤臣,这三个人都不属于世家大族系列,张华更是寒门出身,但是司马炎对他们非常信任,任恺是司马炎一朝有名的贤相,山涛先生更是不用说了——人事部长,张华先生也是能力超强的贤臣(唐代名臣张九龄的先祖,汉代大神张良的后人)。在豪门大族和皇族林立的西晋朝堂之中,这些人的存在,弥足珍贵。
但是,也就只有这些人了。
其实,看到这,我都忍不住大喊一句:皇上圣明。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先生的前二十年,比司马炎同学可圣明多了。
安禄山范阳一声炮响,他的一切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当帝王,最难的不是一时圣明,而是一直圣明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2 20:22:00 +0800 CST  
泰始年间司马炎先生除了努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之外,他还在谋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灭吴。为此,他启用了一个人——羊祜。
泰始五年,司马炎以羊祜坐镇荆州,节制东南军事,准备灭吴大计。不过在消灭东吴之前,司马炎先生先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北胡。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蛮族之间往往是战争不断,西汉武帝雄才大略,派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立下了赫赫威名,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大规模的对外征讨导致西汉国力受到了极大损害,海内虚耗,户口损失过半,导致了武帝末期的经济危机。
东汉和曹魏对北方蛮族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当时的主要蛮族是两家: 匈奴 鲜卑。
在东汉政府的不断打击之下,匈奴分裂成两部,一部外迁,一部选择内附,所以到了曹魏时期,鲜卑和羌族就成为了主要的打击对象,鲜卑在匈奴衰弱之后,基本取代了匈奴在北方草原的地位,鲜卑的领袖轲比能统一鲜卑各部对曹魏形成了很大威胁,但是自从鲜卑王轲比能死后,鲜卑各部基本处于分裂状态,基本上属于西晋的隶属部落,到了司马炎时期,鲜卑再度出现了一个领袖——秃发树机能。(这什么烂名字)
这货野心勃勃,准备对晋用兵。
在这里不妨提一下本人对鲜卑民族的一点愚见。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09:09:00 +0800 CST  
关于鲜卑一脉的来源,这是有待考证的,不过可以知道的是,鲜卑人和中原汉人有很大不同,特点是肤白身高五官深刻,属于东北亚白种人。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这帮人长得都比较帅。
比如后世的慕容冲先生,早年就是苻坚的娈童,姐弟两人宠冠后宫(捂脸),后来也被选进了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中。
不过古代人和现代人审美有很大不同。。。
鲜卑人和汉人是通婚的,比如后世的李世民先生,身上就有鲜卑血统。近年来也有不少神论,表示李世民先生不是汉族,是鲜卑族。
但是,在我看来,鲜卑族已经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五十六个民族里面,我们听说过鲜卑族和匈奴族吗?
首先,我们要看一个人是不是汉族,首先要看汉族的定义。
长久以来,汉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并不存在所谓的单一血统,从炎黄时期开始,汉族的民族主体汉人就是一个对外通婚的族群,只是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匈奴等少数民族具有区域的封闭性,但是鲜卑族在内迁以后,尤其是北魏孝武帝之后,已经开始了和汉族的民族融合。
首先,绝对不能认为鲜卑人种是属于欧洲白人系列,白人是有的,比如羯族就属于白人,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金发碧眼肤色白,但是鲜卑族属于东北亚白人,和现代新疆人有点像,五官比较深刻,有的还是金发,但是主体还是汉人的特征。

其实所谓的血统观念具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的特征,很多人在分析鲜卑血统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鲜卑人和汉人通婚。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人体有二十三对四十六条染色体,其中男女各有一组性染色体,在组合的时候是自由组合的,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的染色体组织都是父母各一半,母亲的基因还要相对多一些,因为男性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比女性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要少,女性还提供了线粒体里面的基因。
所以,母亲对人的基因贡献其实是比父亲要大一点的。
在一方面来讲,由于鲜卑人和汉人通婚,鲜卑男性娶汉人女性,那么经过数代之后,鲜卑血统必定被稀释融合,另一方面,由于汉人的人口基数是大于鲜卑人的,所以双方融合下来的结果必定是汉人特征占据上风,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鲜卑人和汉人在血液上已经融为一体,分不开了。
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人说汉语用汉字,南朝人士来到北魏完全看不出是出国,反而表示,这简直是来到了汉人国度,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字说汉语和汉族通婚并改变籍贯,你说他们是不是汉人?
虽然之后也有北周呈现出了鲜卑化倾向,但是隋唐以来,仍旧是汉化为主,到后来已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集合体,鲜卑人和汉人的融合后裔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上千年,所谓的华夷之辨本来就是属于儒家的偏见,当年季扎所处的吴越地区还是属于儒家眼中的蛮夷之地,到现在不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之乡了吗?
当年的蚩尤一脉属于东夷,也就是河南以东的部族,现在不也是属于中原地区,华夏文明之所在吗?
所以说,承认汉文明,全盘汉化的民族我们就应该接受他们已经成为汉族的事实,而不是舍本逐末的讨论什么血统,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白马非马,无理取闹。
所以一天到晚说什么李世民没汉人基因。。。既不科学又没什么理论依据,基因,你不查李世民基因组仔细判别就敢下结论?呵呵,真是强行人类学专家啊。
(上述结论不包括不和汉族通婚的满族等少数族群。)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09:10:00 +0800 CST  
但是司马炎时期,这帮人还没有和汉族融合,虽然表示隶属关系,但是由于日子实在苦(小冰河期)和晋朝还是战乱不断,不断跑来抢劫。
在这帮人的观念中,晋朝这边有钱有女神有吃的,凭啥不抢?
本着来晋朝发家致富的精神,泰始六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这名字一听就是蛮夷)起兵反晋,话说这帮鲜卑人虽然没什么战术,但是战斗力很强悍。而这次前往征讨的是我们的老朋友胡烈。
说实话,胡烈先生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年和姜维老兄也打过,但是估计长时间不打现在水平下降,从王者到青铜,居然连少数民族都打不过了。
其实这不只是因为胡烈水平下降,更是因为鲜卑族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普遍使用了铁甲劲弩,已经不是当年骨头箭头一身兽皮的匈奴可比了。
泰始五年六月,秃发树机能与胡烈战于万斛堆,胡烈孤军深入结果惨遭包围,秃发树机能杀死胡烈,并击破晋军上万。
邓士载,你看见了吗,胡烈这货终于死了。
泰始六年,秃发树机能再度出兵凉州,这次倒霉的是凉州刺史牵弘。
话说这货也是当年和邓艾先生入蜀的部将之一,后来被派去扬州防备东吴,但是他和上司陈骞先生相当不对付,陈骞先生素知这个货确实是个庸才,不堪大任,跟司马炎先生报告说:“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胡烈和牵弘这俩货有勇无谋,要出事)但是司马炎先生又不愿意无罪贬他,所以就把他派去了边关防守胡人。
结果这次,这货为了建功立业脑抽风,居然主动出击轻敌冒进被打的大败,自己战死了不说还连累了许多无辜的晋军将士。
这么来看陈骞先生还真是预言家级别的人物啊。
好吧,虽然是乌鸦嘴了一点。

眼看凉州地区要变成无政府状态,司马炎先生坐不住了,他先命令汝阴王司马骏都督西凉诸军事,坐镇关中,司马骏先生堪称司马家族的曹真,是司马家族内部公认的俊杰,能力很强,立刻稳定了局面,咸宁元年,司马骏率军击破秃发树机能,后者损失数千人被迫祈降。
但是,司马家族的这帮王爷们,都是属于统帅类型的,往往牛皮吹的震天响,要是真出了大事,他们也确实玩不转。
咸宁三年,这帮不识趣的胡人再叛,但是这次他们的对手又换了。
如果说以前他们的对手是人,那么现在,他们的对手是神。
文鸯先生再度闪亮登场。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10:09:00 +0800 CST  
自泰始四年开始,鲜卑屡屡犯境,西晋朝廷苦于没有得力大将难以征讨,虽然晋军战力很强,但是无奈将领都是一些无能之辈,确实是拿不上台面屡屡中计导致北疆形势危急,司马炎也是寝食难安。
还好,文鸯先生来了。
事实证明什么鲜卑战神秃发树机能之辈确实不是一打八千的战神文鸯的对手,咸宁三年,文鸯都督雍凉秦三州军事,尽起三州大军与鲜卑大战。
当年文鸯先生十几个人万军丛中过,如履平地,现在都督三州军事,战斗力可想而知。
话说虽然史书上对此战算是一笔带过,但是文鸯先生的战绩确实非常惊人。
文鸯先生和秃发树机能老兄大战,破敌无算,鲜卑方面累计投降达到二十万人,天下震惊,西晋北疆遂转危为安。要知道,这可是自汉末以来对北胡最大的胜利之一,司马炎终于能睡好觉了,不过这二十万人并不全是兵,少数民族一向是拖家带口,估计这里面也属于成分不明系列,但是不论如何,一次性损失二十万人对秃发树机能先生的打击非常巨大,但是这货明显不信邪,咸宁四年,秃发树机能再度攻破武威,斩杀凉州刺史杨欣。咸宁五年,秃发树机能先生攻破凉州,关中震动。
但是悲催的是,这次文鸯先生并没有出现。
上次文鸯老兄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光俘虏就俘虏了二十万鲜卑人,但是回朝献捷的时候,司马炎先生觉得文鸯先生长得丑,本来要授予他东夷校尉的职位,但是却临时反悔了,给了他别的官职。
其实,估计是看到他的那一刻,司马炎想起了他的叔父才是真的吧。
不过现在秃发树机能这货又来了,司马炎真是无语了,面对这货目前又没有可用之将,如何是好?这时候知道后悔了吧,晚了。
不过还好,就在司马炎先生愁眉不展的时候,又一位大神马隆闪亮登场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10:11:00 +0800 CST  
马隆,东平平陆人,本来是令狐愚(就是王凌先生的叛乱盟友)的门客,后来令狐愚死后这货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去给令狐愚收尸,也确实算是仁义之人。
早在之前,马隆先生就预言杨欣先生将败,这回,马隆先生主动请缨,表示要扫荡凉州,司马炎老兄问他:“爱卿啊,你打算如何讨贼啊。”
马隆表示:“陛下若能信任我,那么我本人自有破敌之策。”
“那爱卿啊,你要多少人?”
“只需三千五百人。”
马隆的对手虽然兵力不详,但是估计有四五万人。十比一的兵力对比堪称悬殊,朝中大臣表示马隆先生是在搞笑,就这点人也敢夸下海口,而且国家已经派出了军队,不应另行赏募。但是司马炎表示死马当活马医,此时不能因循守旧,所以他让马隆先生自选兵器甲胄,前去对付这帮鲜卑蛮族。
要是你们这帮人能打,我还用找马隆吗?

事实证明,马隆老兄虽然狂妄,但是他是一个有实力的人。
马隆先生首先进行了选人工作,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力气大。
要大到什么程度呢?
马隆先生定下了硬性标准,合格的人要能拉起三十六钧(约238公斤)的弩(估计可以用脚)和四钧(约26公斤)的弓。实在惭愧,楼主确实做不到。
不过西晋军队的能征惯战之士还是很多的,到中午就选出了三千五百个猛士。但是这些人并不认识马隆先生,虽然有一身蛮力但是训练很成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敌军,他们真的能行吗?
马隆表示,只要学会了哥的套路,剩下的,只有放箭就行了。
当年,大将霍去病第一次出塞,抛弃大军只率领八百轻骑远征大漠,杀敌两千,斩获无算。
现在,马隆先生似乎看见了当年霍去病窦宪这些英杰的身影,他知道,敌人并不可怕。
可怕的,只是恐惧本身。

面对马隆先生,这些鲜卑人采取了拒险而守的战术。这些人多年和晋朝军队交手,战术也有了一定提高,他们准备截断马隆的后路然后将他们一举歼灭。
马隆观察了地形,这是狭窄的山谷,鲜卑人占据了有利地形,自己还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十倍的敌军,险恶的地形,剽悍的蛮族,弱小的兵力。
这是惊人的不利局面。
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山路狭窄,对方虽然人多也不能全部展开。
“这里,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马隆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毕竟鲜卑人十分勇猛,他们看马隆兵力不多,自己占据巨大优势,所以干脆直接进攻,狂吼乱加冲了过来,仿佛一群失控的猛兽。
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
“变阵!”
这是鲜卑人第一次见识了木车阵。
对面的晋军从阵型后面缓缓推出了大量的木头车,这些车子挡在了他们的面前。
所谓木车,就是以大木车作为阻挡骑兵的武器,在狭窄的地方展开对骑兵的冲锋形成阻挡,后排的射手就可以从容放箭,后世的戚继光先生也曾采用这种方法。
个别心理阴暗者还会在木车挡板上放置尖刺之类的东西。
你冲吧,反正,你也冲不过去。
就在鲜卑军队表示这玩意属于没见过的科技的时候,马隆下达了命令。
放箭!
千箭齐发,飞蝗满天。
在这毁灭的箭雨之下,如此狭窄的路口,根本冲不破的木车大阵,他们能做的,只有留下一地的尸体和痛苦的哀嚎。
不是我军太无能,奈何晋军有高达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14:25:00 +0800 CST  
不过,毕竟人多,秃发树机能表示,把这帮人放到开阔处打,定能一举歼灭。
只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
到了开阔处,他们面对的是则是鹿角和车阵。鹿角填充了车阵的空当,他们仍然冲不过去。
当他们气势汹汹的骑马冲锋的时候,要么撞在厚重的木车上,要么被鹿角穿透全身。
而接下来的,仍旧是满天的箭雨。
他们只能听见划破长空的弓弦之声和痛苦的惨叫。
然而,他们遇到的更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
有很多人都被吸在了地面和周围,动弹不得。
鲜卑军队疯狂了,对面的晋军会妖术,对面的晋军不是人,是魔鬼,是神。
然而他们亲眼见证了晋军从车阵后面蜂拥而出,他们行走在这如同沼泽的地面之上却丝毫无碍,用锋利的长刀割下他们的头颅。
反正抢劫的欲望肯定是让位于保命的欲望,这些人一溃千里,马隆乘势追杀。
后来人们才知道,马隆的士兵穿的都是犀甲,而地上布满了磁石。
此一役,马隆转战千里,斩杀上千。捷报传至京城,朝野震惊。(《晋书 马隆传》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
司马炎表示,要是当初听了那帮人的话没有启用马隆先生,那估计秦凉就没了。(若从诸卿言,是无秦、凉也。)
“马公,你初经战阵,为何能用如此之法,大破十倍之敌啊?”
“此法非我所创,实另有其人也。”
“那此法乃何人所创?”
马隆看着遥远南方,“此乃诸葛武侯八阵之法,当年,我曾经学习过。”

在此之后,马隆先生与秃发树机能展开大战,终于在咸宁三年马隆斩杀秃发树机能,收服鲜卑部众数万,西晋北疆的祸患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对于司马炎来说,西北边疆的祸患,远不比上朝堂中的祸患来得可怕。
对于有总括四海之心的司马炎来说,统一全国是他毕生所愿,但是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极大地拖延了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14:25:00 +0800 CST  
第四卷 明争暗斗

西晋初年,朝堂之上最大的争斗不是来自于士族和皇族,而是来自于士族内部。
当时朝堂之上,士族中有两股势力大致还是势均力敌的。
除了我之前介绍过的十大家族为代表的门阀世系之外,还有另外一股平势力,我称之为名士派。代表人物就是:和峤 张华 任恺 庾纯 向秀秦秀这些人
这些人有许多是寒门出身或者是门第较低的出身,比如任恺先生就是曹魏太常卿任昊之子,和峤先生是曹魏太常和洽之子,张华是寒门,向秀先生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也属于寒门出身,秦秀先生是秦朗之子算是有些门第。
这里面有一个人比较特殊——庾纯,他出身于著名的颍川庾氏。庾纯先生肯定不会想到,在未来的几十年过后,这个家族将成为一股决定天下的力量。
总而言之,这些人都属于当时名士,特点是比较正直,名声很好,很多人能力很强,基本代表着儒家的传统思想和由明显的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属于清流集团。
另一派就是以贾充先生为代表的豪族派,代表人物:贾充 皇后杨艳 荀勖 冯紞华廙 还有一大批豪门子弟,这帮人的主要特点是,累世公卿,背景深厚,以贾充为代表。
比如皇后杨艳,就是弘农杨氏的代表,中书令荀勖自不必说,华廙是曹魏开国功臣华歆的孙子,冯紞父亲也是曹魏重臣,官至司隶校尉。
这些人也是同气连枝,枪口一致对外的利益共同体。
除此之外,这帮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名声比较差。
比如贾充先生,那堪称是人类公敌系列,由于杀了曹髦名声实在太差,很被士族看不起,庾纯先生曾经当着他的面大喊:“高贵乡公何在?!”搞得贾充先生无地自容。
弑君这件事实在是太黑,搞得贾充先生千百年来骂名不断,连吴主孙皓都上去踩了他一脚,其实说句公道话,贾充先生为西晋建立也是做了不少贡献的,弑君算是为好基友司马昭背了黑锅,不过,我仍旧忍不住说一句:“贾逵先生,贾充这么恶心你知道吗?”
另外一个名声很差的人就属荀勖先生了,荀勖先生出身颍川荀氏,他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当年卫瓘先生出任监军就是他的主义,后来更是掌管机密,堪称司马昭的心腹肱股之臣,荀勖先生最大的功绩无过于考订释译《竹书纪年》。
咸宁五年,一位叫做“不准”的盗墓贼盗取了魏王墓(不知道具体哪个魏王反正),这货挖着挖着突然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竹简。
反正估计不准兄也不识字,他这一洛阳铲搞出来的东西他肯定是看不懂的,反正没挖出来粽子,结果这货拿了金银珠宝就跑了。
但是,他根本不会想到,这竟然成为了一个特别重大的考古发现。
后来有人发现了不准盗取的魏王墓,并且立刻把里面的情况上报了西晋官方。
不准发现的竹简经过西晋官方的抢救性发掘发现竟然有数十车,司马炎先生非常重视,决定立刻派官方人员参与考订校译这数十车竹简。
他派去的人是荀勖和和峤。
说实话,这是个诡异的组合。
因为荀勖先生和和峤先生两个人实在是不对付,和峤先生因为讨厌荀勖先生甚至都不愿意和他坐同一辆车,也算是挺傲娇的。
反正这次皇命在身,两位大才子怎么着也得精诚合作一把,但是接下来的事情震惊了不只是他们两个人,应该说,天下震惊。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23:09:00 +0800 CST  
这数十车竹简包罗万象,但是里面有一套非常久远的编年体史书,作者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然而里面记载的内容和太史公的史记有巨大不同。
应该说,价值观就完全不同。
这套编年体历史被称为《竹书纪年》里面详细记载了上古时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包括大量的血腥政变和战争,这位作者用冷酷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一段鲜血淋漓的历史。
这和儒家的历史观完全是天壤之别。
当年,我还是一个孩子,曾经快乐的看着史记,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在学校的图书角看到了一个心理阴暗者捐献的《古本竹书纪年》,我的世界观崩塌了。
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没有一本书比《竹书纪年》里面给我带来的震撼更为强烈。
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以前啊,尧帝权力衰落,被舜所囚禁,舜囚禁尧于平阳篡夺了他的帝位,并且将其流放,并且舜还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使得他不能和父亲相见。
别烦我,我想静静。
说好的有德之君呢?说好的禅让制呢?我曾经天真的以为,中国也有像罗马五贤帝一样的时期,但是今天看来,难道王莽的篡位第一人的称号终于要易主了吗?
按历史记载的可信度来看,《竹书纪年》的成书时期是早于史记的,所以可信度应该是更高的,我凌乱了。
别问我这玩意是不是真的,只有天知道。
不过我只能说,这个舜可能才是真的舜,世界上的帝王为了权力,什么做不出来?

里面像这样恐怖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这一段:
太史公《史记》: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竹书纪年》: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这是完全相反的记载,太史公表示,伊尹先生是教导了商王向善之后把他再度立为商王,是个典型的贤相,但是竹书表示,伊尹先生囚禁了商王还自立了,结果后来被商王杀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司马懿先生就有人和他做伴了,中国历史上图谋不轨的四朝老臣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广为人知的贤相伊尹。
请让我冷静一下。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3 23:10:00 +0800 CST  
然而还好现代甲骨文发掘工作进展深入,通过发掘出的甲骨文记载,商代时期伊尹一族的地位是很高的,伊尹本人更是和历代商王一起祭祀地位尊崇,那么这样来看竹书中的记载可能是错误的。我还因此安心了很长时间。
然而,后来我去云南之后我突然发现了另一种可能。
云南大理段氏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云南的统治者,但是由于大权旁落,相国高氏把持朝政,但是段氏和高氏的关系虽然是互相猜忌,但是表面上仍旧十分尊崇。
高氏和段氏共治大理直到蒙元入侵为止。

也许,伊尹的儿子们创造了历史,他们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接管了父亲的权柄,所以才得以保全伊尹家族和父亲的名声。
这么看,上古历史还是充满了阴谋的味道呢。
真相,也许将永远掩埋在时间的沙漠之中。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4 11:05:00 +0800 CST  
总而言之,荀勖先生算是做了不少贡献,但是不幸的是,《竹书纪年》的原本已经遗失了,并且在宋代,荀勖先生和和峤先生校订编译的版本也丢失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是后人在当时的书目之中寻章摘句引用的竹书原文。
后来,人们在清华简和《竹书纪年》的共同比对之下,发现了所谓“共和元年”的真相。
总而言之,竹书中记载的事情也许是真的,但是,我不希望它是真的。
就留给我们后人一个关于上古时期美好的幻想吧。
尽管,是自欺欺人罢了。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4 11:07:00 +0800 CST  
言归正传,虽然荀勖先生有如此强的能力,但是这货的名声确实很差,当时很多名士嫌弃他阿谀奉承,没有骨气,就连大族一党的许多人都和他有点不对付,另一方面,荀勖先生掌管机密,所以很多人对他也有误会,认为此人玩弄阴谋诡计(确实也有),外加上荀勖先生这人确实私德有亏,所以和贾充先生也算是难兄难弟,被归类为奸臣系列。
贾充一党的那帮人大致是这样被后世认为的:不学无术 穷奢极欲 陷害忠良 祸国殃民。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归类方式很不可取,奸臣未必不能做事,清流未必就能治国,明末东林党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些表面上的清流实际上的庸才,误国最甚。
这不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在这朝堂之上,只有权力才是永恒。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4 19:00:00 +0800 CST  
泰始元年开始郑冲、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人相继以年老、有病要求辞职,司马炎特地优待他们,让他们不必前来朝会,派任恺去他们的府第咨询对重大事件的意见。这样一来,任恺先生便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之一,名士派开始日益壮大,在这种情况之下,贾充先生和任恺先生代表的两大集团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贾充先生先是向司马炎表示太子年少,任恺忠诚坚贞,气度宏达,应该去东宫辅佐太子。
其实,贾充先生这一手看上去是在夸奖任恺,但是实际上却是想让司马炎对任恺明升暗降,把他变成太子party调离中央权力中心。
结果,悲剧的是,司马炎先生听了贾充的话,任命任恺为太子少傅,但是出乎贾充意料,任恺先生是兼职,仍旧担任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第一回合贾充先生遭遇了惨败。
更让贾充没想到的是,名士派迅速发动了反击。
泰始七年,秦州雍州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叛乱,司马炎忧心忡忡,就在此时,名士派不失时机的发动了进攻。
裴楷对司马炎表示,“陛下之所以未能效法尧舜,就是因为有贾充这样的小人在朝堂之中,若陛下能削弱他的权力,任用清流,天下必能大治。”
任恺趁机表示:“陛下可以委任贾充都督两州军事,抵御蛮族。”
中书令庾纯先生表示附议。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进攻,目的很明确:把贾充排挤出中央。
司马炎先生是很清楚的他们的目的的,估计他也认为贾充权力确实太大,外加上贾充先生还是皇亲国戚,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打压一下贾充。

楼主 竹雅桃源  发布于 2016-04-04 19:01:00 +0800 CST  

楼主:竹雅桃源

字数:348710

发表时间:2016-02-21 0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30 15:40:43 +0800 CST

评论数:6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