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普及(个人认知向,不靠谱)

鉴于最近萌新很多,和,确实想扯清楚一些事情,并且自己也确实有很多疑问……
所以,扯一些事情,也欢迎讨论,但也请引出典故。
并且,我只讨论古代的书论,现在书法家谁谁谁写的多好怎么样怎么样的,因此他怎么说怎么说……都,不在本次探讨范围之内。
另,不要拿没有逻辑的思维来说事情,我愿意讨论,却不欢迎把一己之见说出来而又经不起推敲、并且不愿意推敲的所谓的思想,那些东西只不过是你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如此而已

1,笔锋是什么?
2,笔锋在硬笔书法里面有体现嘛?如何提现?
3,粗细是什么?怎么来的?
4,粗细很重要嘛?
5,格子和字的关系是什么?
6,为什么要先写楷书?
7,不写楷书直接学行书可不可以?
8,古代行书和硬笔行书的区别在哪里?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18:00 +0800 CST  
1,笔锋是什么?
笔锋,这个词首先是毛笔开始用的。
那么,就古代书论而言,笔锋解释有很多。
那么,回归到最原本的地方,魏晋,和唐朝,魏晋时期,看看这个时候的人是如何说的。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22:00 +0800 CST  
首先,笔锋笔锋,笔,就是毛笔,那么锋是什么?
那么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作者萧衍,提到了一个锋字。
平(谓横也。)
直(谓纵也。)
均(谓闲也。)
密(谓际也。)
锋(谓端也。)
力(谓体也。)
轻(谓屈也。)
决(谓牵掣也。)
补(谓不足也。)
损(谓有余也。)
巧(谓布置也。)
称(谓大小也。)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23:00 +0800 CST  
那么,这个“锋(端之谓也)”,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嘛?
很少,那还有没有别的呢?或者说别人对于这个的解释呢?
有,张旭,便是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之中,提到了这个,原文如下:
又曰:“锋谓末,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末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
长史曰:“然"。
那么,总结出这段话的大致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呢?
个人总结如下:
端谓之锋
然锋谓端(一作末)也,子知之乎
岂非墨已成画,使锋健乎
末端灌力,方为笔锋
那么,涉及到的一个,是端字,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那么一作末,则端和末在这里是可以想通的,或者说是有一个共通点能将之贯穿的。
那么就哲学来说,如果一个东西能把多者统辖,这个东西所代表的便绝不是偶然,甚至有可能是所指关键之物。
那么就这个端和末,在毛笔上指向的是什么?
毛笔,本身由笔杆、笔毛组成。
那么,会是笔杆嘛?应该不会,锋和杆扯不到一块去。那么现在关注到后面的一句话“末端灌力,方为笔锋”,那么也就是说,无管之前的末、端有什么意义,他们指向的是毛笔的一个部分。
那么末端既然和笔杆没有关系,指向的应该就是笔毛的笔尖部分了,因为和笔杆相接的部分称为笔根,所以自然不可能是那个部分,只能是笔尖。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36:00 +0800 CST  
OK,知道了是毛笔笔尖以后,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笔尖就是笔锋?
我觉得应当不是的,古人不会那么无聊,一个好端端的东西给他无故命名了两次,或许有别名,但是肯定有原因和来由。
那笔尖是什么?似乎也不用多说,要么是指整个笔头,要么是这个笔头尖的的部分,叫做笔尖。
那么笔锋呢?
锋是什么?这个字,本身所指的大概是尖锐的,能够伤人的东西,如刀剑的锋等,有这个意思。
那笔尖何以能伤人?何以能成为笔锋?
那么,上文所言,“末端灌力,方为笔锋”便已经是告诉了我们,如何能将笔尖变成笔锋。
那只是单纯的用力就可以了吗?
不,还有一句,“墨已成画,使锋健乎”,说明,你要把毛笔笔尖的健的性能使出来,它才是笔锋,而并非单纯的用力和单纯的指笔尖。
那么,大致总结如下:
意思是笔端要像锋一样。
要很健,意思是毛笔笔毛本身是软的,你要能把他用的像刀锋一样,能够力灌笔端,末端你能够灌出来力的时候,这个才能叫笔锋,不是我拿了一个毛笔的笔尖就叫笔锋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51:00 +0800 CST  
2,笔锋在硬笔书法里面有体现嘛?如何体现?
类似的问题很多见于新人君,即“怎么样写字能有笔锋”?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2:56:00 +0800 CST  
那……笔锋是什么,我们已经说过了,那么,就按照这个思维往下走,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用笔锋。
说也简单,也就是中锋侧锋藏锋的问题。
那……这样的各种用锋方式,出来的会怎么样呢?
单就这个永字而言吧,出自兰亭序第一个字,永和九年的永字。
这个字,首先点,是顺势一落的,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个所谓藏锋的状态,他一一个侧势的笔锋入纸然后侧锋走下来的一个状态。
那么横折勾呢,横也是类似于露锋的直入状态然后没有多余的动作而是直接硬折下去,所以他的这个折线是不明显的
那么,右边的短撇呢?他很挺拔,为什么那么有力度那么挺拔呢?源于他是有一个逆锋,由于笔势是逆锋过来,毛笔下压,使得右边已经变形,因此也没有出来一个很干净的折现的形状。
那么,这个,说明一个问题。
我们说的毛笔字,或者成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都应当是笔锋写出来的,也就是说,不是逆锋露锋侧锋等起笔动作才用到了笔锋,而是说,整个字,都是要笔锋去写的,他是用笔锋在行笔。
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人就以为这个笔画前面有一点尖,以为那个就是所谓的笔锋了,但是实际上不是,那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笔锋去写字,只是在用笔锋写字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个结果。但是往往有人把这两者搞混,甚至有人以写出尖端部分的粗细以为有笔锋或者写出粗细以为有笔锋,都是错误的认知。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3:32:00 +0800 CST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原本的问题来了。
1,笔锋在硬笔书法里面有体现嘛?
我觉得是有的,形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但是你要是说能够完全的提现嘛?不可能的。他体现出来的只有可能是一个类似于用毛笔笔锋写字的一个形,而无法真正的将之体现,不然的话,硬笔和毛笔有什么区别?
2,那,如何提现?
通过粗细的变化。
比如说这三张图,当然,我写的确实丑,我承认。
但是,你想写成有粗细的东西,为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知道这个字帖他原本是用这个方式去写的,然后才有了我们能够看到的他的形,因此我也想写成有粗细变化的东西。
当然自己随手写的也就是后面那个没有任何粗细变化的字字了区别涉及后面几个问题,OK,进入下一个话题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3:45:00 +0800 CST  
3,粗细是什么?怎么来的
粗细,更多指的是构成这个字的笔画或者线条产生渐变从而营造的效果,这个可以算作粗细,比如说上一层楼放出的四张字,前三张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营造出了和第四张图片单纯的没有粗细的字的不同的氛围,更像是“毛笔写出来的字”。
单就硬笔来说,分钢笔,中性笔等,很多。
那么,现在很多写出粗细变化追求于原毛笔字帖完全一致的,更多使用中性笔,或者说大部分是中性笔,当然钢笔也有,但是所占数量还是少数。
如何出现这些粗细变化呢?
有几种方法,一一列出。
①,自然而然的快速书写。
当我们对于一个字的运笔方式熟悉到一定程度能快起来的时候,属于硬笔的牵丝方式和粗细方式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这个方法下的粗细变化是不需要考虑的,很自然。
当然,对于用什么笔其实也没有太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只要不断熟悉结构和运笔就好了,更能日用。
②,放慢速度,练字先练笔画,将笔画写精致。
这样的做法就是楼主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做法呢,好的一面,是你能够表现丰富的粗细变化,坏的一面,你甚至快不起来,你要为了下一笔到底是粗是细而考虑,当然,除非你非常的熟悉这个东西,你是可以下意识做到的,我也不否认有人能做到,但是这样的,我们说是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用这个意义的书写,单单纯纯的是为了书法而书法了,并且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的就是你用这个方式写楷书还可以,学行书草书就得用钢笔,因为这个粗细变化更多是0.7或者1.0的中性笔才能写出来,钢笔容易洇开或者能力不够便不好控制,所以行书的时候,最好是用钢笔学。
大致是这两种方法,能够出来粗细的变化,当然,个人推荐第一种,虽然自己是第二种方法,但是我的日用是按照手势和一定结字规律走的,所以也不会太差,因此才会一直用第二种方法。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5:40:00 +0800 CST  
楼上所说的第二种方法里面的,钢笔不好控制,是指的是就粗细方面没有中性笔那么方便,因此它更加的适合信手的挥洒。
那么,就楷书而言上述两种方式都可以,而行书草书呢?
本身是有一个速度上的要求的,并且更加的能够表现个人的独特风格风貌,这个是无关那种方法写出粗细,都要考虑到的问题。
那么,按照第一个方法写,本身是可以比较好的直接过度到行草书方面的,因为你的粗细只是一个因为书写而产生的一个现象,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而第二个方式去写呢?
就不好说了,可能行书、或者行楷书能够写的过去,但是行草书甚至草书,个人则不推荐继续用这个写法。
因为它本身会很大程度的减慢你的书写速度和降低你的书写激情,因此,换成钢笔去用第一种方式学习会更好。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粗细,很重要嘛?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5:54:00 +0800 CST  
4,粗细很重要嘛?
嗯,这个得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单就毛笔而言,很重要,涉及空白分布等等,所以与其说是字本身的粗细,不如说是字的空白分布,也就是留白问题,这个便非常复杂和重要了。
那么,在此举出一个例子,王羲之的得示帖里面第二行的首四个字“吾亦劣劣”四字,其本身临写的时候,他线条的粗细变化而导致的空白的不同和变化,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的空白非常的饱满,甚至能让人感觉到“明亮”,这个在毛笔临习的时候是非常要值得关注的,甚至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6:33:00 +0800 CST  
OK,那在毛笔里面,很重要,在硬笔里面呢?
确实,对此观点持意见的人很多,大概分为两类,二这两个分类,也是源自于上面所述的两种学习方法。
①,不重要,硬笔就是硬笔,首先他不是毛笔,他是硬笔,没有那么多的粗细变化给你用。
因为说实话,硬笔只是硬笔,如果真的想要写的和毛笔一样确实不如直接学毛笔字。
但是也可能会说,硬笔也有粗细啊!你看,图例里面田英章先生的那个横画,就明显的有起行收三个部分嘛!对吧!这个不就是粗细变化嘛,而且一根棍子一样的笔画,不是看起来很辣鸡嘛!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6:44:00 +0800 CST  
对,我不否认现在很多硬笔字帖的字都有粗细变化。
但是,你要知道,他是怎么样来的,他的书写者所提倡的是怎么样的书写。
那么田氏一门所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书写呢?
是实用,便捷的书写方式,他能够给你带来一手好字,一手能日用的好字。
那么,你也可能会说,那么田蕴章先生所提倡的临古帖或者临小楷,类似于灵飞经那种呢?
也是,也是建立在使用和不做作的书写方式下的临习。那么,在此我放出几张他人学习灵飞经的临帖作品,作品书写者为@gsgdog,他是个人目前所认识到的能够在灵飞经上结构把握最精确的人之一。
而他所使用的书写方式,也正是这种能够实用的书写方式。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6:51:00 +0800 CST  
因此,我们在说田楷或者别的现在的书法家所写的硬笔字中,他的字形有粗细的变化,是因为他是处于一个运笔、结构、技法都非常熟练的情况之下,自然的书写而产生的一个结果。
那么我们初学者在临习这样的字帖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原作者的书写方式,那么对于这个字帖的理解我相信是能够更上一层楼的。
因为如果说字帖是一个他们书写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他是怎么样写的,那么从字迹逆推用笔方法是一个办法,而更加深层的方法,就是研究这个书写者,这个书写者代表了什么?是什么成就了这个书写者,那么我如何能够成为这个书写者?或者说,我如何能够通过知道他是如何来的,我去借鉴这个办法来成就我自己,这个,才是真正的书法。
也就是现象学的一种研究方式。
类似于说,你苏格拉底厉害,对,我承认你厉害,但是我对你的研究是研究你是怎么来的,或者不成体系的说我是研究的是“前苏格拉底”,这个才有意义。
那么说回来,到草书阶段,会是什么样的呢?
正好,有一位个人心摹手追已久的前辈的字,我在此发出来,他的草书,个人认为,是老司机级别的。
因此,粗细,在硬笔来说,就这个“流派”的观点而言,是不那么重要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现象,和结果。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7:03:00 +0800 CST  
②,很重要,因为我临的帖,是古帖,我要和字帖完全一致。
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临兰亭,我就是看到了这个少字,他入笔的细微的变化,他左边折笔过去的粗细,和下面一撇的粗细变化,我既然看到了,我就得表现出来呀!你不能让我光看到不表现呀!你这样我也很绝望啊!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7:06:00 +0800 CST  
但是,我们这样去临帖,不说不可以,可以,你可以这样去临,但是,你面临一个问题,实用性呢?
当我们要写出粗细变化,上面也说过了
①,放慢速度
②,提按
但是这两个方式,对于书写速度的影响,很大,对于书写者的书写激情和欲望,影响也大,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你临帖还是可以的,创作呢?
实话说,很累。
因此,个人虽然是这个方法是实践者,但是如果就实用来说,个人更加的推崇的是第一种学习字帖的方式。
可是如果我们说,你想往古代经典法帖走,你想更高一层,那么是的,你可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确实会让你更加注意到一些今人字帖所没有的东西,包括笔法、字法、行法、章法、留白等,都会涉及。
所以,看取舍吧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7:12:00 +0800 CST  
休息一下,之后再更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7:18:00 +0800 CST  
5,格子和字的关系是什么?
格子更多用于楷书或者魏碑,或者篆隶,行草书是不用格子的。
当然,也有例外,李邕字势沉雄,行书入碑的成功典范,他的字配格子也可以。
武则天撰草书以格限之成为方格草,这个和李世民的温泉铭一个意思,皇帝老儿想干什么我们拦不住,但都不太成功。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9:47:00 +0800 CST  
那么,格子,是干什么的呢?
方格,米字格,九宫格,中宫格,很多,但是实际上除了方格以外,其他的格子的线都属于辅助线,在这里,我讲的是纯粹的方格和方格内字的关系,因为这个最简单也最原始,而且这个不仅方格适用,推到其他种类格子上,也适用。
那么,格子,就是四根线,既然我们明确了里面更多的是书写篆隶楷,那么我们不如看看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明翻刻欧阳询皇甫君和峄山碑。
那么,格子那四根线,有和没有,都要能够意识到他的存在。
在写的时候,第一笔落下去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他笔画和这个顶线之间的距离,如果不注意,字外的空白较大的话就会感觉到这个字他被压缩了,你再好的字,只要周围的空白一大,他就被压缩。
因此边白很重要,即,这个字的旁边,格子之内的地方他的留白有多少大。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9:56:00 +0800 CST  
那么,意识到这四个边线或者顶点,有什么用呢?
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写楷书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19:57:00 +0800 CST  

楼主:残缺基督之歌

字数:14084

发表时间:2017-02-20 20: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12 16:27:31 +0800 CST

评论数:1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