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可以先看看通玄真经

现代物质生活发达,人的精神外驰无法守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如此生活还怎能守神归心,自己无法守中,无法让精神归于心,很容易在这个物质时代迷失自己,更加迷茫在这个物质时代。学习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看清这些,以道合一,周知万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曰:本在于治身,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身乱而国治也。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道之所以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通玄真经》是文子所著,文子是老子的学生,文子在《通玄真经》中收录了很多老子的原话,但是比道德经中细化了很多,因为道德经是字字真言,每个字都非常的有玄机,《通玄真经》相当于是将道德经做了注解。先来了解一下通玄真经这四个字的意思。
通:行径、抵达的意思
玄:张衡的《玄图》就有非常详细的解释,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
真:在古文中真有匕、目、乚、八座构成,乚的意思是内心清净,去除耳目濡染及杂念的源头,因为道是无法从九窍所感知的。
经:真人真言,被验证过的真理,能治国安民的才能叫做经,而国外的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也会用这个经字来做为他们的书名,这是非常降格的一件事。
通玄真经合起来的意思便是:致虚极,守精笃通达天道的真经!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3:00 +0800 CST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通玄真经》的内容结构是,天道、守道、上德、下德,仁、义、礼。这就是道家的一种治理天下的结构,要知天道才能守天道,天道化万物行无言之教,天下万物莫不应道自化,使天下万物自然而然以天性生活,这种看似无情的仁爱,才是对天下最好的仁爱。
当天下失道,那么就以德来蓄养天下,失去了天道,君主只能人为的以天德来代天来府万物,百姓不能以天性自化,君主便需要效法天道来制定准则并以此来教化百姓。
当失德后,就用仁来治理天下,仁便是仁爱,也就是儒家的思想,通过人为的教导百姓要相互关爱,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都已经是人为的了,天下的百姓虽然会被教导要以人为的仁爱去待人会失去了天性的淳朴。义就是百姓能自觉的遵守最基本仁的法则,如果百姓都不遵守了,那么仁义也就无法再管控国家里。
当法制都没有办法治理国家以后,就只能用礼来治国理,人为的创造出法制来管控百姓了,做错了就要有惩罚,通过法制的威严来管控住国家,让国家保持安稳。
所以《道德经》中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通玄真经》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在告诉圣人君子要如何治理国家。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4:00 +0800 CST  
了解完题目和书本结构后就准备要开始了解《通玄真经》的内容了,了解内容之前我们先了解了一下第一章的题目:道原
道:在开篇第一段就有详细的描述和介绍,这里我们先不暂时不详细解说。
原:泉是原的本字,原是源的本字,原,水泉本也。
道原的意思就是到的起始。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5:00 +0800 CST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宇宙充满了鸿蒙之气;在天地未开之前;没有任何形态;幽暗深远;寂静无声;虚漠无形;无声无息;吾指“老子”只能用“道”来描述。
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泏泏,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
道;无形所以高不可及,深不可测;

天地万物莫不被道充满;
道虚静无形,如同源水一般源源不断,创造万物而却不会损耗自身;
道虚静无形,使天下清正,施:精气向外挥洒的意思,因为道无形,所以无时不刻的创造万物蓄养万物使天下清正而自身却不会有任何的损耗,如果道有形则会有所损耗,只有无形无象才会无穷无尽;
表:表象,天下万物无所穷尽,如果要认识一件事物就需要创造出一个规则,那么无穷无尽的万物是怎么样都没有办法认知的,因为虚无无形所以不盈,以道御万物则无一不通,无一不通就会天下之万事万物无所不通,如同掌握在手中;

去人文约束张天道,这里要特别的说一说,人道与天道,因为在后面的文章中有非常多这样的句子,大家先要了解清楚,才不会在后面的阅读中有所困惑,
天道:虚静无形,造化天下万物,以天德滋养万物,天道没有任何的感情,不会对谁特别好对谁特别不好,是非常公平的,天道创造出天地环境,使万物应时而生,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而然的自化,生而不有,危而不持,长而不宰生 ,这便是天道的玄德,
人道:人之道好积,会通过七窍来认知万物感知万物,以自己的伪智巧来御万物,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如果过度的使用或改造一定会有巨大的灾害,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例子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说人道好积,因为人之道的君主会认为把天下治理好了都是自己的功劳,谁对谁错都是自己说了算,将天下据为己有,那个个人的得失就会显得尤为的重要,贵重的难得之货,美人,权力便会是大家所向往的,所以才是要去人文约束张天道;
道为幽暗,去人道而复天道为明,复守天道为弱,笃守天道为刚,阴静阳躁,静为自然之静道,躁为君王之躁,静则能不躁,静才能统御天下,故含阴吐阳;
章三光,在古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帝王事物,章三光的意思是以乐测地气,来明日、月、星,并以日、月、星来定历法,帝王通过历法来指导百姓应时来做相关的农事活动,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5:00 +0800 CST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
这一段并不是描述山高水深,兽走鸟飞,麒麟走在郊外,凤凰飞在天空,这是非常鄙夷的一种注解,这一段是承接这上一段章三光,说的是古代的天文现象。
古代观星象以定四时,在古代农业生产时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活动,因为没有粮食国家百姓都会饿肚子,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就会出现偷抢,再接着就会演变成暴乱,暴乱国力则衰,国力衰离这个国家的灭亡也不会太远了,这样君主是没办法治理好国家的,所以观星象定厉法来确定四季及节气就非常的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粮食的收成,以及国家的稳定及国力。
在古代最重要的农耕节气就是春分,只有在最合适的时间播下种子才会在秋天的时候有最好的收成,在古代我们的先人以“二十八宿”星官体系来观察星象,“二十八宿”简单地说,就是先以历史上一些重点观测的恒星作为标准,然后再以线形联络起它近旁的部分星,如此构成一宿。全天共有二十八个宿,分为四组,称为东、南、西、北四官,即东官苍龙、南官朱雀、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东西南北各七宿,以这四象二十八宿为代表,携领囊括全天的所有星官。古人就是以这二十八宿来来定四季和节气。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并不是指山高水深,古人是在地球观星象定历法,所以山以之高指得是星球之多堆积在一起看起来如同高山一般,又多又连绵不绝,渊以之深指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如深渊一般看不到底。
兽以之走。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四个区域,东官苍龙、南官朱雀、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白虎七宿出现在西方,而中国最重要的节气就是春分,兽对应的就是西方的白虎,白虎七宿出现在西方天空的时候就是春分,兽以之走说明春分已经开始了这时候君主就可以告知天下的百姓,需要播种了,因为春分也是有时间段的,当白虎七宿开始移动,节气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百姓们要在这个节气做相应的事情到了相应的节气才会有最好的收成,。
鸟以之飞,鸟对于的是朱雀七宿,朱雀七宿出现的天空是南方,为什么说鸟之以飞呢?因为这四象是会运动的,秋分的四象对应的方向会刚好相反,所以秋分时候朱雀七宿正好移动到了北方,所以说兽之以走春分开始了,百姓们开始播种,鸟之以飞,秋分了,地下的庄稼也成熟了,百姓们可以将粮食收集起来准备过冬。
麟以之游,麟虫,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指星宿处在天球中比较低的位置如同潜入水中,凤以之翔指星宿随时节的变化从天球较低的位置开始升到高空,其实这都是星宿的运动所发生的变化,星宿运动变化则节气也在变化,星历以之行指的就是星宿的变化带来的时节变化,这一切都是道在运化。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6:00 +0800 CST  
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
以亡人道来取安居乐业,时代延续;

尊卑,这里先要解释一下,并不是尊贵和底下的意思,以天尊地卑来说明一下,天尊天以风雨日照来化万物,但是万物也没办法只靠风雨日照来生长存活,地卑,地载天的风雨日照来助万物生长,天创造这些条件给万物,地载天给予的这些条件来助万物,这样万物才是能够得到生长,没有天的气象,万物无法活,没有地载天的气象万物也没法活,这便是尊卑。以卑取是指要载天道来化万物,去人之道之尊。
以退取先,以退回天道取人道,这里可以再举个例子:车子都是年限越长开的时间越久就会毛病越来越多,因为车子在外与外物相接,有形碰有形自然会毛病变多,什么时候车子的状况是最好的呢,就是出厂的时候,如果车子返回到了出厂的时候毛病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退指的就是退回道天道之中。



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墆,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雨降,并应无穷,已雕已琢,还复于朴。
这一大段说的是上古时期三皇以道来治理天下,闭人之道,则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大段只需要把最后两句需要拿出来注解一下即可,因为前面的都已经概括。

已雕已琢,还复于朴。道化天下为大美,道造天下,天下有了不同的地貌和风景,其中不乏非常多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不已,而做这些对已道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而人之美都是以人之道而定之美,人道非天道,自然在怎么雕琢那都是人之道。天道无形无象所以要还复于朴,指的就是灭人道回归天道。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6:00 +0800 CST  
无为为之而合乎生死,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乎和,有万不同而便乎生。
以天道而为,合于天道自然,天有生也有杀,天生万物,也会杀万物,阴阳合则生万物,阴阳散则亡万物,万物只不过合乎天道自然而为罢了。

不以人道而为之才能以天德蓄养天下,道为根、德为本,要有根本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天下被邪僻妖妄所覆,那么天下还会安定吗?
泰然自得,不持天功,才能报道不离与天道相合,天人合一。
道化天地万物,不会去干涉万物的自化,以天覆之,以地载之,万物自然自化,道生而不持。


和阴阳,节四时,调五行,润乎草木,浸乎金石,**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兽胎不殰,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霓不见,盗贼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应时节而劳作,应时节而劳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五谷不绝百姓有余食也,以五行星象来定历法,则会风调雨顺。
下面的这一大段都是指以天德蓄养天下,天下则会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字面意思可以直译。
虹霓不见需要解释一下,天道无形无色,虹霓有形有色指的就是人道,只要以天道天德来统御天下,人道才会闭,天下才能太平。


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知其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益贫;
天道,生万物而不持,化万物而不宰,万物莫不是以道而生。
万物应天道自然而生,被天德所蓄养,而万物却不知道有德,如同鱼在水中游,只知游而不知水,人活在世上,只知呼吸而不会刻意去知道空气。
以天德所蓄养的万物,顺天命而所为,自然而然。
德之积为蓄,积天德之厚,而不积人德之富贵。天德施于天下万物而不会有用尽的时候。


忽兮怳兮,不可为象兮,怳兮忽兮,用不诎兮,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遂兮通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天道无形无象,人道才会有物象。无形无象创万物,而不会损耗自身。道鸿蒙未开之气,以虚无应化万物。只有道才能通达万物,以道虚静统御万物。最后这两句话,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可以通过《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本神》来理解一下,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段话指的就是养德,精神内守,去人之智,以天道相合,天人合一,笃守大道。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6:00 +0800 CST  
以上是道原的第一大段,很好的描述了“道”,欢迎大家指正探讨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17:37:00 +0800 CST  
明天或者后天更新第二段,到时候欢迎大家点评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6 21:00:00 +0800 CST  
老子曰:大丈夫恬然无思,惔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为车则无所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御之则无所不备也。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照明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归之。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通玄真经》第二段原话先附上,下面是自己写的注解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8 10:29:00 +0800 CST  
大丈夫恬然无思,惔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
大丈夫为笃守天道的君子,守道的君子泰然无思,以天道天德为内守,内心安然无虑。
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下一段会详细解释。
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为车则无所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御之则无所不备也。
以天道来治理天下,则无所不覆。
以地之厚德来蓄养天下则无所不载。
四时:“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以四时四季为天地之间的动力,使万物生长。
以阴阳二气来调和天地四时,使万物自然随道自化。
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照明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
精神内守,笃守大道,便可以神充身,以神游四方,便可无所不通,以神与万物所交汇,则能以一应万物。故谓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
聪明不损是指能分辨和绝弃人道的伪巧,明于天道之治。明天到来治理天下的圣人,必须要笃守大道而不离,要以天道来治理天下。洞察无形无象的道,抱道不离。
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归之。
所以天下之事不能以人道而治,不以人助天,不以人胜天,人道治理便会生伪智巧,人是很有欲望的动物,一旦欲望萌芽得到滋养,则会滋生灾祸,君主失道便会以人欲之积为重,以己身为重,那么君主就会以权谋私,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动荡,灾苦,天下就会大乱,人没有办法做到对天下都一样的公平,故不可为也,只有天道才会对天下绝对的公平,所以老子才会在文章中不断地提醒君主要笃守天道,行无为之教。
用天道的无言无为之教来治理天下,君主不以人胜天,不以人道妄为,以天道治理,天下则太平无乱,故谓,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下万物因天道自然而自然而化,万物的变化不可以人道去干预,应任万物随自然而变,就如同我们地球的环境,环境污染什么时候发生得最快最严重,在人类的工业革命之后,这些人为的创造使得地球的环境日益严重,而其他物种对环境的污染相较于人类而言微乎其微。
用天道自然而为,万物会自然而然的回归于大道。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8 10:30:00 +0800 CST  
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
所以圣人应精神内守,以天道修其身,以天道为根本。
不以人道之奇欲修身,要在人道奇欲萌发的时候就消灭它。
历其精神,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精神,精者,静也,太阴施化之气也。像火之化,任生也,神者恍惚,太阴之气也,间松云支体,万化之本也。历其精神指的就是,将精神内守,以精神之气充于身,以神来应万物。
不以人道伪智巧来观天下,治理天下,要以天道教化天下,圣人因天人合一,道德为一,无人道可生,天下万物常自然,则为无为,无不治。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无为者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那么当个圣人就太简单了,只要吃喝等死就能入天道了,无为前面也介绍了很多,指的就是不以人道来助天,胜天,治理天下。
万物莫不出于道,所以要以天道来统御万物,以道为先,而不以物为也。


无治者,不易自然也;
不以人道治天下者,不会离开天道,会抱道不离,不会以人道来害天,使万物自然应道而自化。
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以天道无为之教教化天下,济养万物,万物不失天,万物不相争。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28 10:31:00 +0800 CST  
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
以天道来教化百姓,百姓自然会因天道而自然自化,百姓会因天下而少私寡欲,自然淳朴。

道化万物,万物应道而自然自化、应道自而自然运作,以道御物则无所不通。


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耦也。故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象也。
道至上无极,生、化万物,资天地万物,令天地万物常自然,使天地万物因天性自然而为,这便是万物之化无不应也。
万物的生长变化都会随自然环境而变化,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随天地而变化,天地的变化都随道而变化,所以万物的变化无不耦合于道也。
所以圣人的表现会是
虚无:虚其人道好争好欲。
平易:谦逊平和,不以己之见曲道之全。
清静:虚静内守,抱神守一
柔弱:柔弱指天道天德
纯粹朴素: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外篇 ·马蹄第九》,没有被人道之私欲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
这五者便是道的形象。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30 08:59:00 +0800 CST  
虚无者道之舍也,平易者道之素也,清静者道之鉴也,柔弱者道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纯粹素朴者道之干也。
通达达到者无物至虚,舍人之道;谦虚平和回归自然本性;内心安定明静以天道统御天下;以天道自然无为教化天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以天德之厚蓄养天下。

反者:指的就是要去人道而返回天道。去人伪智巧复归于天道,虚静无为,并抱道不离。
柔:天德之雌,以慈蓄万物。弱:天道之柔弱,天道自然无为,为而不持,谓道之柔弱。天道天德因柔弱而使万物自然自化,万物不因人道而改变天性,笃守大道不离,这便是道之刚强,
没有被人道之私欲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这便是道的主干,有了主干的自然无为,枝干才会随主干一般自然无为,这样这棵“大树”才能长久健康的生机勃勃。
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不忧不乐,德之至也。

虚其人之道好欲好争之心;万物处其和、平天下不积人之道;不积人道之欲;处天道之虚,重积厚德;自然就会去除人道的伪智巧。

万物处其和;一而不变:一指的就是天道,一而不变指笃守大道,抱道不离;虚静内守,抱神守一;不通人道;合于天道;人道:有喜有忧,欲望得失便有喜忧,天道则虚静自然,无喜无忧。不忧不乐指的就是不以人道之欲来治理天下;要以厚天德来蓄养天下。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30 09:00:00 +0800 CST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乎公。
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弃人道之伪智巧。

灭人道之言说书文,遵循天道自然来废弃人道之智。
道化天地,天地造万物,民莫之命而自均,天道均天下,非人之命,而是天之命,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不以人道偏私天下,以天道均天下乃出乎公。
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贵欲,捐其思虑。
笃守与天道,抱道而不离;去人道之奇欲;去人道的名利诱惑;去人道的好积难得货物之贵;舍弃人道的思想。
约其所守即察,寡其所求即得,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牧之。
笃守天道,抱道不离,则能精神内守,合道而观天下。

与道相合,自然纯粹朴素,自然会少私寡欲,失去人道之强,自然能够复归天道。
天下万物同其一,圣人抱神守一,以契合天道来统御万物便是以中制外。
废人道,天道则兴,天道兴则万物遵循天道无为之教,自然百事不费,以契合天道来治理天下,以天德来蓄牧天下,自然国泰民安。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契合天道,与天道合一;少私寡欲自然五脏安宁;内心安然无虑;笃守天道之固;天人合一自然周知万物。

天道之宽广,包含于天地万物,天下万物莫不以道而自然运作,但是人道的兴起就会使天道衰亡。
所以离道不远的时候,要察大道,方而往返于大道。
一直往回走,才能追溯道天人未分的道术。
一直追溯到上古的道术,最终才能返回大道。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30 09:00:00 +0800 CST  
目前是注解完《通玄真经》道原第三段,有兴趣的通道可以先去看看原文。目前做了一个网站类似维基百科,大家可以一起看原文一起在原文上注解,等过一阵弄还以后也环境通道一起注经。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7-30 09:04:00 +0800 CST  
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
天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天下万物莫不因天道而自然自化,圣人治理天下百姓也应该是以天道无为而治之,所以圣人忘乎治人。

而先要先治自身,精神内守,天人合一。
圣人治理天下,不贪天之功,因为天下万物都是受道德而自然应化,而圣人只是代天做了一些事,所以圣人的功不过是天之功,所以贵忘乎势位。
圣人在乎的是如何寻道、知道、体道、报道不离。
抱道不离,以道治理天下,天下皆为圣人之道大。


乐忘乎富贵,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几于道矣。
不积难得之货,不积人道好争好欲。

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
大:天道,小:人道;知天道而闭人道,人道不见则为小,以天道治理天下而闭人道。
正因为圣人弃绝了人道,所以才是天道。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通达天道之虚静,抱天道而不离,万物的造化,以天道玄机老洞察万物。
至虚极,守静笃其实是非常高深的两句话,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却非常的难,这里可以扩展阅读,在《庄子》里有比较详细解答,这里也贴出来供大家参考阅读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8-01 08:31:00 +0800 CST  
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折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间也。
圣人以天道陶冶万物,抱天道而无形,寂静无声,无名而处于混混沌沌之中。
道大无边界,又小无可见,没有范围和空间,确实造化万物之始。


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
虚无:虚其人道好争好欲。
平易:谦逊平和,不以己之见曲道之全。
清静:虚静内守,抱神守一
柔弱:柔弱指天道天德
纯粹朴素: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外篇 ·马蹄第九》。没有被人道之私欲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
圣人守五者而抱道不离,不以人道治理天下,以天道天德来治理教化天下,这便是真人。


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为无为,事无事,知不知也,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
真人开天道,闭人道,笃守天道行不言之教,不以人道之物混而为一,不以人道好欲而乱于心。

天下功成,圣人则因退身而全道,当人道治理天下,天道失的时候,圣人则以天道灭人道,以天道治理天下,行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与道合一,去人复天。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段话指的就是养德,精神内守,去人之智,以天道相合,天人合一,笃守大道。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8-01 08:31:00 +0800 CST  
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万物玄同,无非无是。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伤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
去人道好争好积好欲则能返于天道虚静无形,则能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精神内守,厚积天德,与道合一。

这里并不是指人要把所有的欲望都去除掉,这和那些蛮夷学说是完全不同。而是要要以天性去自然而为,比如饿了吃饭,脏乱洗澡,累了睡觉,这些都是天性,不需要人为教导就会自然去做,如果是没钱抢盗,追求名利奢侈,贪图享乐,这便是人道之欲。人生而寂静,这是自然的本质,后天的燥便是以九窍来接物。这便是人道好争好积好欲之心。
人如果身体被寒暑燥湿所伤,则说明形穷,神闭塞。
人如果神被喜怒思虑所伤,则神尽,形有余,精神无存,余形虽在,难能持久。
故真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以其寝不梦,觉而无忧。
所以圣人用为天下之心,以纯粹朴素之性遵循天道,以天道御天下,才能慎终如始,致虚极、守静笃,内心无忧虑。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
孔子问什么是道?老子回答:
正汝行,天地为正,正已入天地之形。
一汝视,抱道以观天下,与道合一,与万物不争。
天和将至,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
摄汝知,掌握通明之知。
正汝度,以天道充于心。
神将来舍,神虑居于心。
德将为汝容,天德将无所不容无所不蓄。
道将为汝居,将会与天道相合,居于天道而不离。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8-01 08:32:00 +0800 CST  
瞳子,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眼睛,如同刚出生的小牛,直视而无知,以眼入心,不知其故,形体如同枯槁,心如死灰。
所以要以天道观天下,而不能曲道而全己之意来观天下,曲道全己则人道兴,人道兴则天道衰,天道衰则天下衰,天下衰则亡国亡民。
人道谋划得再精密也会有遗漏,天下之大,万物之多,人道是不可能统御得了的,如同再先进的操作系统,一样得不断的打补丁修复漏洞,可是这是没有穷尽的,人道是不可能胜天的,所以要以天道来统御提下,故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弊,与天合一,便能周知万物。
能以天道观之,便能无所不知。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8-01 08:32:00 +0800 CST  

楼主:Flowepig

字数:48727

发表时间:2018-07-27 0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0 22:53:36 +0800 CST

评论数: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