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河——一个小姑娘的诗世界

大抵春山和恨长。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1:02:00 +0800 CST  
我有几万里的山光和几千年的月色,我想把它们都说给你听。
总想开一个长长的帖子,记录一路的诗词和感悟,就这里吧,就现在吧。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1:04:00 +0800 CST  
有一首诗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在巴山楚水凄凉地,夜夜听雨呀。
小楼下种了许多鱼尾葵与蒲葵,像棕榈,又像蒲扇,叶面硕大,尤其招摇。雨本无声,润物有声,张耒有诗就说:“手种芭蕉为雨声”,雨打庭叶,点点滴滴,在寂静的夜里回荡,真教人幽思绵长。
还好这里没有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岂不是更加凄凄惨惨戚戚。
现在刚好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候,流光抛人,而今再也不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啦。
但我还是要过儿童节,哼唧。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1:14:00 +0800 CST  
上课讲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时,我走神了。
老师问:在座的,有谁是完整的看过一场落花流水的?
我呀。
花从树上飘落,掉在水里,被水卷走。
于是我想起在山里生活的那一个个片段,美得不像话。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时候,玩水。寒风凛冽老树枯瘦的时候,看雪。
十岁出头的时候,和冉冉在山脚发现了开的好看的紫薇花。冉冉是我的表妹,“冉冉孤生竹,涓涓水绕山”的冉冉。只记得我们在山腰,指着远处的山林,激动地跟她讲“看,看那里,氤氲迷蒙,好看极了!”我俩像智障一样兴奋地叫着笑着,然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洗礼,雨毫无征兆地从头顶浇下来,两个豆蔻年纪的小姑娘慌了神,泥泞的,陡峭的,湿滑的山路,一路狂奔下山,回家挨了骂。但是回想起来,在山间看到的不远处的氤氲迷蒙的世间绝美之境——大概是雨云笼罩的地方,那里正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然后雨云在瞬间飘来,我所处的地方也开始下雨。这是我认为的我经历的最美最可遇不可求最难得的奇遇,我们在高处,以天的视角,目睹了人间飘雨有多么美,虽然只有片刻,但我想我们比绝大多数的世人都幸运。
那时房子后面便是深涧,溪流潺潺而过。溪边总有浣衣女,我们也在其中。但我们不同,没有生活的役使,我们只有欢乐。小小的人儿洗不来衣服,两个姑娘便有模有样的洗叶子。以石为搓衣板,以叶为被洗之衣,一起背着诗,说着天上地下的事儿,把叶子洗了又洗。
还有秀美的瀑布,有无波的古井,有宽广的湖面,有环绕的群山,有将熟的板栗,有鲜妍的杜鹃,有数不清的朝暮。
十五岁那年的农历九月,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那时碰巧在山里,和冉冉裹上衣服便上了山,大雪封山,鹅毛那样的大雪纷飞着,天地茫茫都是一片白,湖面枯瘦,也盖了一层雪,除了岩壁——岩壁是挂不住雪的。那天穿了一件红袄,天地之间我像一个特殊的点。大概雪是有消音效果的,万籁俱寂,世间好像只有我和妹妹的说笑声,以及踩在雪上的咯吱声,踩到埋在雪里的枯枝断折声。
还有星星呀。
尝从房顶上铺了垫子席地而坐,加上表弟,三个人看着满天的星子,一直唱啊唱。以及七夕的夜,依旧是房顶,星光月色里,给妹妹瞎跳一支舞。
还有庭院的荷花。下雨的时候总会跑去看雨打荷叶,凝成一粒粒的水珠,汇在叶中央,水积地多了,便把荷叶压弯,雨水又顺着滑走,不留一丝痕迹。雨后再捡几片打落的荷花花瓣,盛了水玩。每个清晨都会跑去看莲蓬,一起等着分莲子…
我们在一起,是少不了歌声的。也是十几岁的年纪,两个女娃娃在湖边石岸上拍水,一首接一首,扯着嗓子唱啊笑啊,阳光明媚极了,水波像音符一样一声一声推出去,泛着鳞鳞的光。歌罢,都累了,不料隔岸传来催唱的呼喊…但其实两个都是跑调跑到找不着的人,偏偏凑在一起就爱互相折磨耳朵。
我们的老姥爷,就是我们妈妈们的爷爷,有一个岁月静好的小院。小院里有一个天然形成的落水洞,算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像井一样。水很平。小院里半是竹子,风吹沙沙响。还有无数的花花草草,像木槿,月季,木瓜,以及好多不知名的花木,小园很美。老姥爷在世时,养了二三十只猫,小院更是乐园一样。后来人去,园荒。我们两个常常溜进小院,砍一两棵竹子,做箫,做笛,做剑,做排箫…或者摘几颗木瓜,放在枕头下捂出香味…
可是后来啊,又一次经过小院的围墙,竹子开花,斑白刺眼。
时光啊,你还记不记得曾经那个叼着狗尾巴草,唱着跑调的歌,迈着轻快的步子下山,一转头遇见摘花椒小哥哥的小女孩啊,她还依旧是我珍视的妹妹。
红尘纷扰,还愿这浊世喧嚣,莫消磨了两个小女孩心里的美好与诗意。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1:24:00 +0800 CST  
近来读谢灵运。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谢灵运就处在这个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永嘉太守之后,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课本上是这么评价他的诗的:
——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锺嵘《诗品》卷中引);
——锺嵘说谢诗 “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诗品》卷上);
——萧纲也说 “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与湘东王书》)。
我不懂。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我觉得,《文心雕龙·明诗》里的这一句才能概括谢灵运的诗。
我去问无涯哥哥:世人对他的诗的特点的总结是,富丽精工,以及谢诗如芙蓉出水,谢客吐语天拨,出于自然,还有鲜丽清新。富丽精工和自然清新,这是两种矛盾的评论,却用在一个人身上。我读他的诗,也感觉华丽,陶渊明才是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1:53:00 +0800 CST  
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读书后》卷三)。
我查阅到了这样的评价。
就是谢灵运通过经营安排、琢磨锻炼,以此而能达于自然,后人说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原来如此,经营而反于自然。于是跑去把谢灵运游山诗抄了七八首,逐句推敲。谢灵运是写实的,他格外用心地观察山水,留意细节,不遗余力地把山水景物地客观状态表现出来,把它们的真实美再现出来,语言是富丽精工的,境界是清新自然的。
谢灵运和陶渊明诗风的不同,大抵是陶渊明重在写意而谢灵运重在写实吧。陶公是物我合一的整体自然美,谢公是对山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他极尽笔墨,用尽辞藻,其实是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景物美。像“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样的句子,大抵是工笔画,描摹入微,栩栩如生。至于陶公,写意画,南禅宗。
但毕竟“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清吴淇《选诗定论》卷十四)。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2:16:00 +0800 CST  
自认为,用南北禅宗来形容这二人还挺恰当的。
_
谢灵运,北禅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是渐悟,是工笔画。
陶渊明,南禅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顿悟,是写意画。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2:19:00 +0800 CST  
笔力有限,但也许能代表我的体会
——————
拟古谢灵运游山诗二首

5.31
朝云发叠嶂,夕景落榆阴。
浥露沾芳芷,绮霞染翠林。
清泉鸣绝涧,深壑起飞禽。
崎岖经鸟道,逶迤遍登临。
极目幽谷色,充耳密竹音。
闲旷烟水野,平明雾气喑。
浮名去人远,清晖兀自寻。
春风生细草,香霭湿兰襟。
茫茫驱远道,戚戚出乱岑。
眷言感弛废,虑物动沉吟。
或可论来事,岂足道明心。

5.18
日暮生瞑色,云霭带余晖。
野山吐雰气,层林拥水湄。
老病淹思苦,孤馆皓露滋。
兰芷覆汀州,荠荷侵沙坻。
年光惊暗换,岁月不复追。
迢递来路远,稀疏白发悲。
天光渐衰晚,人事忽凋疲。
涔水竞更迭,草木错葳蕤。
我志岂独有,赏废谁人知。

拟古陶渊明田园诗二首
5.18

闲居远人事,非在山林中。
不闻车马过,主人心自空。
采菊忽见山,盈筐满山风。
日暮树影斜,人静鸟从容。
有意还忘言,此中自谙通。

本自生野旷,羁游念丘山。
尘网缚手足,梦寐不能还。
倦鸟辞新树,潜鱼返旧渊。
归去开南亩,挥汗田土间。
荒居接林壑,松菊满故园。
三径铺草色,五柳种堂前。
漉漉林间雨,涓涓山上泉。
清晨闻鸡鸣,暮晚事桑蚕。
早晚勤耕读,晴雨有余闲。
飞鸟居笼中,近日返自然。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02:21:00 +0800 CST  
《深山藏古寺》赵佶
登临古寺前,小草何芊芊。
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
野花红烂漫,茫茫树生烟。
日落余晖后,声声响杜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美甚。
行走在山寺里,梵音静心,古琴婉转,隔篁竹又闻水声,如鸣佩环。整个人都是轻松的,只在请香的时候,甫一到我,引火时心里念了一个愿望,然后噗地,火源灭了,我手里的香,轻轻散去一缕烟,也灭了。再不复。香未请成,佛未拜成,愿亦无可托。
我忍着病痛,一连走了两座山寺,又一座道观。
所到之处,香烟缭绕,草木自由。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时候,在山廊卖了一壶茶,对着半山迷蒙的烟雾,寂静欢喜。
——————————————
生查子 涂山寺
5.24次韵
长夏减心情,宿雨消残睡。有花发幽心,经雨时含泪。
长空云是衣,堆柳风为被。阶阶落苔痕,檐下曳香繐。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11:10:00 +0800 CST  
越来越爱老杜了。
我的老师李旭婷说,“至此,杜甫已不再是简单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形象,他忧国,也爱妻儿;他忧民,也怜及于物;他沉郁,亦不乏清新;他顿挫,亦有一泻千里。”
沉郁顿挫,忆在潼关诗兴多。这个时期杜甫笔下尽是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的正面描述,还有对个人遭际的描写。“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句诗出自《哀江头》,与《丽人行》繁华上地两两相比何其悲惨的诗,读至此,心一震。白居易不是在长恨歌里写“在天愿作比翼鸟”的吗,一笑正坠双飞翼,坠落的不只是天上比翼齐飞鸟,还有正在寻欢作乐,不知祸之将至的玄宗杨妃呀。刘明华说“中国历史上的士之所以为士,就在于他们除了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还在于他们有忧国忧民之心、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和仁爱的胸怀,由此获得了超出常人的感悟力和判断力。”杜甫正是这种带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士人,他有敏锐的政治预见性,也根源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报负,忧国忧民的情思。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像《哀江头》《哀王孙》《春望》《三吏》《三别》…莫不肝肠如火,读之涕泪横流。他在《羌村》里写:“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从妻子邻里的反应,亦可窥见那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时期,“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杜甫之所以是杜甫,而不是李白,可以明白矣。但杜甫他也不是大禹,为生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有骨血,也爱妻儿。同时期,我最爱读他的《月夜》。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首联让我想到白居易的一首“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明明是自己思家,想念入骨,落笔却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生生地让让这种思念变得更加无可奈何更让人潸然泪下。杜甫亦是。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这首诗句句戳心,我只说说首联就为止吧,前人之述备矣。
这样的老杜是大家都熟知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老杜,但和成都草堂、夔府孤城的老杜是不一样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一类诗,居然是杜甫晚年写的,就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在他小儿子饿死以后,蜀道悲歌以后,他们逃到了四川以后。
至此,杜甫的形象不再单一
也是我最喜欢的那个时期的杜甫啦。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14:09:00 +0800 CST  
读诗——公元759-765,杜甫在成都
1.《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
黄生:杜诗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丽流逸之致。(仇兆鳌《杜诗详注》)
2.《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巧,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著水面为漚,鱼常上浮而谂,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叶梦得《石林诗话》)
3.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
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左成文:“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
《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
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
《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尤爱这句“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轻快灵动,以文为诗。有口语化倾向,读之轻快。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4.咏平凡之物
《舟前小鹅儿》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
杜诗有用俗字而反趣者,始鹅儿、雁儿,本谚语也,一经韵手点染,便成佳句。如“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是也。(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咏平凡之物,细致入微。
如《独酌》: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
又《徐步》:芹泥随燕觜,蕊粉上蜂须。
杜甫也是可爱的哇,还会担心鹅儿会不会遇上可怕的狐狸。
5.但是杜甫还是忧国忧民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太长,自己读吧。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一气流注,不见句法字法之迹,对结自是落句,故收得住。若他人为之,仍是中间对偶,便无气力。”(沈德潜《唐诗别裁》)
“律诗声谐语俪,故往往易工而难化……律诗不难于凝重,而难于流动,难在凝重又流动耳。”(刘熙载《艺概》)
_
杜诗到这个时期,渐工于律,体现艺术性。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这首诗中两句流水对: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在杜甫其他诗中比如:
《孤雁》: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诸将五首》: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即从巴峡穿巫峡”一句,又属于句中对:
《曲江对酒》: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惠义寺送辛员外》: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15:15:00 +0800 CST  
谈杜甫是谈不完的,有时间再说一说夔府孤城吧,夔府是重庆,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那里,秋兴八首就写于这里。
以后再继续说道。
现在回归我自己好了。
我的江湖星光点点哇,原以为这世间是永夜,无一丝光明,充满阴霾和恐惧。后来我抓住了你们,像一颗颗的星星,点缀在暗夜里,璀璨夺目。一度抑郁难解的时候,所幸还有这么一群亦师亦友的人,给我带来一片璀璨的星空。
我的师父,诗词的启蒙老师@仙凡阁主
我的哥哥们,也是我的老师。尤其十九哥哥槐清颜,无涯哥哥墨无涯…还有一个沈玉楼,都是良师益友。

临江仙·感怀学诗
4.17
知我诗中何所见,飞花逝水残春。搜肠试笔未亭匀,呕心敲不定,一字到黄昏。
长恨奇思吟不足,争如飞絮浮沉。宜当俊逸且清新,风骚分李杜,别有爱诗魂。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15:52:00 +0800 CST  
被我视若珍宝的——你们的赠诗。
赠小徒
玉清玄
依依稚子别师去,莫忘谆谆教诲时。
闲坐阁门前静待,观荷二度绽花枝。
————
写给小雪儿
沈玉楼
梅花画伞雨江南,飞雪未识又一年
别后忆来无有律,惟将长调为君填
————
写给小雪儿
沈玉楼

夜来萧索好沉吟,只怨娇柔未可任
愁绪也曾缘病敛,酒樽还复被情寻
迷离自觉非文曲,恍惚相怜是太阴
人事有违凡此类,不惟卿我两伤心

天然剔透最玲珑,桂魄冰身下月宫
浴罢只宜云拂拭,春来尤怕骨消融
怜卿别久香如在,恨我诗残句已穷
见过生涯无限雪,绝知此处不相同
————
示妹
槐清颜
命比春花,人如春水。两般消受伤心始。忧思难解更纠缠,未若重头学静气。
生即生来,悲何悲矣。芸芸半是难如意。要知心上有奇花,珍重年芳开绮丽。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1 16:14:00 +0800 CST  
最近。
临江仙
露珠斜坠三更重,花心未免低垂。莺声啼破为谁谁。夜深不到处,魂梦已先飞。
风到病容吹不展,今宵恍惚相违。小窗何事发新枝,每依檐外月,错认影归来。
唐多令
细雨晚来多,乘兴入水涡。障千山、意气傞俄。纵有奇思吹入夜,都飘落、奈风何。
庭叶小婆娑,故人记得么。到灯芯、一片微酡。梦向当年无限月,才圆过,又消磨。
虞美人
微风前后扑香絮,喧鸟斜飞去。绿荫随意欲成诗,恰在晴窗懒起画眉时。
远山慢扫钗慵整,笑眼临妆镜。去来最忆是如今,解道萍花隔水不相亲。
菩萨蛮
我悲木叶偏文弱,为谁簌簌风中落。相思不相逢,忽然到月中。
月中无限意,对此空垂泪。回首钓烟波,江湖秋水多。
江城子
卖花声声最圆匀,到黄昏,欲断魂。枝头蹀躞、碎碎不相亲。我是春城一片叶,知何处、落纷纷。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6 11:45:00 +0800 CST  
【关于小词的摘录】
:当词要写一种弱势的、被损害、被侮辱的感情时,词体是更容易、更适合写这种感情的,这是很微妙的。
(叶嘉莹《清词丛论》262页)
——
:小词的美感特质既不是比兴,也不是《离骚》美人香草的喻托。因为比兴和《离骚》里的喻托都是有心无意的,而小词中那种微妙的作用则是无心无意的,这正是小词吸引人的地方。
(叶嘉莹《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迦陵说词讲稿》,103页)
——
:小令要用很短的篇幅写很多的意思,就要用象喻。因为象喻的东西就有暗示性,暗示可以给人很多的联想,所以他说的虽然只是一个形象,可是这一个形象可以给你那么多的感发和联想,你可以把它想得很多很多。
(《北宋名家词选讲》页379)
——
:小词的妙处就在于通过它难以批评、难以掌握的游戏笔墨去探索最深隐、最微妙的本质是什么,而本质常是超出于外表之外的,而且本质也果然有高下的不同,这是必然如此的。
(叶嘉莹《清代词人在〈花间〉两宋词之轨迹上的演化及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反思》,《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页105)
——
:小词那温柔美好的感情,往往在闲澹的、似乎是不重要的景色之中表现出来。
(叶嘉莹《张惠言与王国维对词之特质的体认》)
——
:中国的旧诗词之所以妙,就是因为它能在那么简单的、那么短的篇章里面,表达那么丰富的、那么深厚的意思。
(叶嘉莹《苦水先生作词赏析举隅》,《迦陵说词讲 稿》页202)
——
:如果一首小词除了美女爱情以外还能引起你很多幽约怨悱的言外的联想,这首词就是有境界了。(叶嘉莹《简介几位不同风格的女性词人——由李清照到贺双卿(上)》,《迦陵说词讲稿》页265)
——
:私意以为“意境”与“情境”不同,“情境”所指的应是较为现实的感情及事件,而“意境”之所指则应是具含一种足以引人深思生言外之想的意蕴。
(叶嘉莹《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一李清照与朱淑真》,《中国文化》第 29期页92)
——
:要有言外的意蕴才是好词,要让人读了以后,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要有这种意味的才是好词。
(叶嘉莹《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一李清照与朱淑
真》,《中国文化》第29期页193)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8 00:37:00 +0800 CST  
今天找了一个好位置,读了一本好书。是叶嘉莹先生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呀。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9 00:43:00 +0800 CST  
只看了20多页,做了个简单的笔记,按脉络来啦,贴在楼下: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9 00:44:00 +0800 CST  
在他之前,七律尚不成熟。
_
“如果说在中国诗史上,曾经有一位诗人,以独力开辟出一种诗体的意境,则首当推杜甫所完成之七言律诗了。”
_
今日七言体式,当是骚体之简练凝缩与五言诗之拓展引申所合成的一种中间产物。第一个作这种结合尝试而得到成功的作者——写《四愁诗》的张衡。
_
而后,子恒魏文帝——《燕歌行》(句句押韵),兮之等字全部弃去。
_
自张平子、魏文帝后,七言诗一体消沉许久。
直到南北朝,五言之变既穷,于穷极思变之际,尝试七言。鲍照——给唐朝李白、高适等人歌行以影响,七言句式较多,但并非完整七言诗。
_
齐梁时期完整七言诗增多,音节韵律仍有乐府歌行遗迹。——受齐梁时期永明体,声律对偶之风影响,形成近于律诗的体式,只是平仄尚未完全合谐。
_
初唐时期偶有七律。然而句法工整平板,结尾尤其带有齐粱乐府诗的味道,在诗歌之意境和句法上,并没有新的拓展和成就
_
因为七律之为体,只要把平仄对偶安排妥适,就很容易支撑起一个看起来颇为堂皇的空架子。(深有体会,很多今人七律表面上看起来还过得去,但无法引起深刻的共鸣,总觉浅白。)
_
摩诘居士的七律,其内容固然已较沈、宋二家为拓展,词句亦更为流利顺畅,然而平仄对偶之间,则仍不免予人以粘滞之感,较之其五言律之天怀无滞、妙造自然,相差乃极为悬殊。
_
高、岑二家七言古风之边塞诗,固然为一世之雄,然而两家之七言律诗,则平顺板滞,全为格律所拘,其内容亦多为唱和之作,并无任何开拓扩展。
虽颇为工整流丽,然而其句法之平板,对偶之拘执,用意之凡近,亦可以概见一斑,清叶燮即曾讥之谓:“高、岑七律,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
_
至于李白。
太白之天才,与此种拘执狭隘之七律体式,全不相合,而太白复不能如杜甫之致力用心于扩建此狭隘之樊笼使成为博大之苑囿的尝试。
至于《登金陵凤凰台》。
中二联对仗。
《艺苑卮言》及《全唐诗话》,乃讥此二句云“并非作手”者,则以就句法格律而言,此二句仍不过承初唐之旧,平顺工整,并无可以称胜之处,尤其如果在读过杜甫的一些在句法种足以腾挪变化的七律之后,就更可以体会出此“并非作手”四个字的意味了。
_
李颀的七言律诗,其对偶之工整,声律之谐畅,转折之自然,都表现了对七律一体运用之成熟,唯一可惜的是并没有什么开拓独到的境界。声律虽熟,而失之平整,内容也就缺少开拓和变化,并没有什么极为过人的成就。
_
在杜甫的七律没有出现之前——
内容:大多是酬应赠答之作
技巧:大多直写平叙之句,所以严守矩矱者,就不免落入于卑琐庸俗,而意境略能超胜者,则又往往破毁格律而不顾。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6-09 00:47:00 +0800 CST  
唐诗晋字汉文章——
汉代最佳的散文作品:《史记》
1.西方人一直认为道德意识是不能加进文学中去的,如莎士比亚、歌德等大文豪,无不有如此想法。
我国的屈原、杜甫等大家,把道德思想融入其文学作品中,在文学中可以将道德和人生合一,讲公的人生,有其最高的人生境界,《史记》讲的是整个时代的大生活。
2.西方又有一问题,就是:“历史需要文学吗?”这亦可从《史记》中得到答案。可以说,最高的文学就是最高的历史。
3.太史公有史才,有史识,兼有文学的情趣和史学的理智,他虽然喜爱项羽多过刘邦,但也阐述了刘邦的成功之长处和项羽的失败之短处。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人生,批判时却只用寥寥数语,亦即是说:太史公描写人物分析得极为详尽,批判却极之简明。
4.撰写历史要具备史才、史学和史识,且太史公还具有史德,并不以感情意气用事,故其撰写《史记》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他在《孔子世家》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5.他的写作方法是将一人分述于各人之传记中,如写汉高祖刘邦之事迹,不集中在一篇中写,虽使人读来感到枯燥些,但却是公平的、客观的,并不重英雄观念。这也是科学态度,与西方的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此种写法,读来虽使人颇不感兴趣,不过却是严谨而公平的写法。
6.凡写历史,必须严格遵守两个条件,即是:不可以只着重于单一的领袖和以单一的团体为单位,须顾及其全面性。要着重于事件进展的过程,不能单看其结论。
7.中国有两大人物,即是两位大文学家:一位是屈原,他解答了文学与道德的问题。一位是司马迁,他解答了文学与历史能否合流的问题。
8.中国的历史是应用的、实用的,诗歌亦是应用的、实用的。正如中国的艺术产生于工业,如陶器、丝与钟鼎等。并不如西方那样专门为了欣赏而刻画像。中国的艺术是欣赏与应用不分,应用品与艺术品合一,亦即是文学与人生合一。
(笔记《中国文学史》钱穆讲述,叶龙整理)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7-13 21:01:00 +0800 CST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可以事君,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钟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
从滋味来论诗歌的艺术:
最早的要推《礼记·乐记》中“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钟嵘《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王褒《洞箫赋》中:“良醰醰而有味。”

楼主 沉溪落鸢  发布于 2018-07-13 23:26:00 +0800 CST  

楼主:沉溪落鸢

字数:15223

发表时间:2018-06-01 09: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4 15:32:00 +0800 CST

评论数:13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