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疑母字现读音归属问题

四川话中保留有一定的疑母字(日常用字中,如「我」「硬」「岸」),当然有一部分字已经归入泥母(疑孃合流混入泥母,应该是那么回事,如「牛」「嚴」「擬」),有部分字变成了零声母(混入影母,然后变成零声母,如「五」「魏」「御」)。


在归纳整理地方音系的时候,疑母字的归属个问题(个人认为),即使按照小韵归入,依《广韵》也有165个小韵,再者其中亦有一些生僻字。简单方便起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式,但不知哪个最为合理:
1. 仅将常用的几个已知的疑母字(或及其同小韵其他字)归入疑母,其他字归入泥母(不考虑泥来合流,多是细音)或影母(多是三等或合口)
2. 将韵腹为 a, o 并且无介音的字归入疑母字(但二三等基本都分出了有无介音两种读音如「講」「港」,因此可能会存在错误的归属),介音 -i- 全部归入泥母(不考虑泥来合流,但存在例外如「仰」「顏」),遇攝归入影母(包括一部分 -u(u")Xq 的入声,同样也存在例外如「虐」),这个方法还需要更为细致的探究规律(目前发现二等如分为有介音的则可能为影母)



疑母字有时候可能并不会发出 [ŋ] 的声母,个人倾向于将其理解为懒音而非混入影母的结果,这一点在大部分方言区都是如此。
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法,但第二种方法可能会无端生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读作疑母的疑母字(当然这一点就与上一段关于懒音的相矛盾)。第一种方法更为简单,但是容易失收一些本读作疑母字的字。

楼主 Sotvokun  发布于 2018-12-04 09:58:00 +0800 CST  

楼主:Sotvokun

字数:601

发表时间:2018-12-04 17: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4 08:10:17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