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贸易战引发的杂谈(想到什么说什么)

话题一:技术封锁科幻版

看过三体的朋友,都对技术封锁不陌生,三体人用人类无法认知的手段(智子),改变了物理学现象的发生,或者制造一些超出既有认知范畴的神迹,从而让人类对于既有的认知产生怀疑。(其实我觉得这一段有一些硬推的成分。)


我们认知现象,到总结规律,到定义现象,定义是一个相对固化的描述、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无论是错误的还是未被证伪的定义,它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常性!什么叫常性!至少基于现象的重复发生!


人不是不能接受一个规律的崩塌,简而言之,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对于某些规律现象,在扩大观测后,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规律的情况。那么规律则变成了巧合!



就像一个人,他在太阳升起前睡觉,太阳落山后醒来,他可以认为月亮是伴随他生命周期每一时刻的!这种定义,可能因为他一次失眠而发展重大改变。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地球是一粒尘埃,那么我们观测到的现象,总结的规律,也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或许我们对现象的认知之于宇宙,也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这种可能性,是不可忽略的。这种可能性,也不允许科学有坚持“真理”的思维定式!我们谈“真理”,都是没有全面证实和暂且未被证伪的。这种“真理”,不如叫假定真理,准真理。如果非要也用真理二字,那么只能说他是真理概念的具象的定义!只是在用词方面和真理重名!文字游戏很讨厌。所以还是用准真理来说吧。



一个准真理,有被全面证实的可能,也有被证伪的可能。但是能作为准真理,至少,是一直被验证有效的且是长时期的。(主观世界的不算,也不涉及)。这种长期有效,一旦被证伪,我们可以说这个准真理,不是真理,他是一种巧合。但是巧合不代表没有用!也不代表,不能继续做准真理!!!



简而言之,当你遇到一个现象没有按照规律发生,那么首先你得考虑,是否存在干扰源!就像两个化学品,本应该发生某种反映,却出现了另一种不同的反映。我们至少要排除一下,是不是有其他我们未认知的干扰源让两方反映,实际变成了三方反映。没发现不代表不存在,至少先质疑,改变理论基础的现象的干扰源,或许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发现。不会一下就把既有认知给毙掉。



其次,我看三体人利用神迹“杀死”科学家时,我就觉得。这些科学家还是缺乏职业素养的。。就像那个台球实验。一个科学家,本就要有既有认知被颠覆的心理准备。。。。其实很多科学家都想颠覆前人的理论。。。这个很普遍。

而且即便经过严谨认证确实被颠覆了。也不代表没用。可能一个颠覆的理论,只是证明他不具备普适性,但在特定的环境中,依然有使用价值。这样反而使得这个理论,运用范围更加精准。从科学角度,这不是坏事!!


所以尼采说!真理是一种如果离开它 某种生物便不能活的错误!是的,因为理论被颠覆而痛不欲生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痛苦??我想科学职业者,可以感到沮丧,失落,但是不应该痛苦。除非,这个人,他的心理出现了冲突。且这种冲突,并没有因为认知进步了而化解。这种真理被颠覆的痛苦,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如果让我猜测那么他的价值观,并不是以认知进步和求知为重的,或许对于真理的信仰,前人的尊重,自我既有的坚持,已有成就的保护这样的因素,让他不希望出现颠覆既有认知的证据。


这种冲突是两种利益的冲突。但终究,不应对抗,科研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科学理论至少是有可证伪属性的,完全有可能被颠覆。排除个人因素,发现未知(包括未知的干扰源)。是值得喜悦的,你要拥抱这种本就存在可能性的风险。而不是害怕他。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26 16:06:00 +0800 CST  
话题二:生产力和基础工业影响技术发展


我想着把一男一女两个计算机科学家,关在原始丛林里一辈子,他们有生之年能不能造成一台过时已久的586电脑??
正常来说,这两人首先得思考如何活下去,生病了怎么办,住哪儿?

那么干脆我们就假设他们不会生病,可以依靠自己保证一日三餐。他们在充满细菌的环境下,可以健康活到80岁。他们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建设避难所,制作工具,去种植或者捕猎。这些成果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且他们所在区域有可以供其完成586建造的原材料。只不过不像我的世界一样,他们即便可以获得某些原材料,也无法通过点击菜单进行合成,即便他们知道冶铁的方法,也要先制作合适工具去挖掘。
在这样的设定下他们这一辈子能不能造出一台586电脑?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组装车的技术人员,如果他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时,他可能连打动机也造不出来。


那么换一个情况呢?
假设这两个计算机科学家穿越到了明朝,他们在人生自由可以保障且平安顺遂的情况下,能否制作出一台586?
但然如果他们穿越了,没有到明朝而是穿到西汉时期?或者西周呢?


试问:
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信息,带来的技术爆炸!需要多久才能恢复到,技术信息输出方所处的整体科技水平呢?
打个比方,外星人给了美国和肯尼亚,同样一份光速飞船的设计图纸。两个国家,同一时间开始研究,是否能同时造出这艘飞船??
不太可能吧。



有时候把技术的提高,的因素片面的归集与创新的层面,容易忽略了其他一系列因素。而主观认为只要我们努力自强,就最终可以有收获。我觉得这是立场层面,我们抛开立场不谈。


有没有朋友,嘲笑印度,想0对印度说:如果你们对我国的出口做出限制,他们的基础制造业更加难以复兴!
但对于美国,却说:如果美国限制对我们的出口,只会让我国的高科技制造业腾飞!君不见我国的空间站吗?


有立场没有问题,但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只要坚持立场就可以,那些为了增信而过渡的宣传,不是科研工作者的重心,这些事宣传口径和吃瓜群众才是最合适做的。


最好我相信,这一男一女如果关在原始丛林里一辈子是做不出一台586的,因为586的出现,除了理念还需要产生力,基础工业的配合。
但是如果他们穿越到明朝,我觉得,说不定可以完成。因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生产力保障。虽然工艺精度不高,但或许可以通过改变大小而弥补工艺精度的短板,一座房子一般大小的电脑。不是不可能。


一个成熟的理论是否能落实到产品,是需要一个可行性的环境中。如果你连二极管的材料冶炼都最终无法实现,那么还是先提高基础工业。但如果,你只是某一部分的专家,对于基础工业,没有涉猎,那么很可能你的这先进信息,会出现了认知断层。导致即便有先进的理念也被认为是现阶段无价值的存在!
换而言之,有先进的理念,并不一定必然出现技术爆炸。
技术进步是一个多维度共同作用的成果。给一个中学生讲物理,他可能在十年后他就可能提出一个创新的论点。那是因为他所生活的环境,给与了足够的基础保障。他不用先去造电子显微镜,就能看到物质的结构。他的成就,不需要他是一个全才,只需要他是一个专家,就能去验证自己的论点。


有个词叫做朴素世界观,在我看来。形成朴素世界观的信息来源,就是用肉眼看,用肉耳听。
如果我们把现代的观测工具给了古代哲人,让他们用这些工具观测世界,他们世界观会不会发生变化?或许,他们有的人会摒弃自己的观点重新审视世界,亦或者,用新的工具观测出的结果,去证实,也可能是附会自己的观点?直接给工具这应该比把自己知道信息的口述给他们更加有意义吧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09:55:00 +0800 CST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0:52:00 +0800 CST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0:52:00 +0800 CST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0:53:00 +0800 CST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4:39:00 +0800 CST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4:39:00 +0800 CST  
话题五:产品好企业不一定就能长寿,企业的生命线是现金流。
很多人有一个观点,贸易战是互相伤害,比的是一个耐受度!!就像上文的缩头游戏。有些朋友有这样的理论,那就是技术是慢慢可以实现,但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由,那是有数的。你用技术威胁我,我有突破的可能性,但是我用物质威胁你,这物质完了也就完了。
比如很多人认为稀土是王炸,但是这是一个误区,美国确实是中国稀土的最大进口方,但是,美国本身也是一个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美国应对的方法,实际只要改变本土开采政策。作为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早已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问题。减少稀土出口,是减少了他们储备速度,但并不能真的封锁美国某些产业的发展。比起芯片技术的断供,层级不一样。
那么话又说回来,很多人认为即便美国断供了芯片技术,也会促使我国芯片自主生产!到时候我们集全国之力,发展中国芯,届时强势低价冲击市场,那美国损失更大!!!没错,谁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就我经历,自从中复神鹰成功量产T700后,那T700可真的是一夜白菜价。四五年前的事,这个毫无疑问。但是有两点,有技术和能量产是两个概念。在成功量产T700后,T800中复神鹰花了2年吧,T1000可能今年能量产。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是T1400.。我们离他还有几年。但不排除我们成功量产后,别人会不会有T1600。
可是材料和芯片还有点不同
因为各个型号的炭纤维在全球,都是使用领域。且这种材料,参数单一,市场巨大。
目前没有什么淘汰的情况。它们没有迭代升级的情况,最多只是设备的产量问题。

芯片不同,我们的CPU是迭代升级的。比如I7到十代了i3也到十代了。而三代四代的i3或i7都被淘汰了!!!这不说没人用,而是当年三代I7两千多,现在十代i7相同层级的。也两千多!!(至于涨价,要考虑货币贬值率的)迭代升级的明显特征,就是升级产品与老产品价格趋同。每一个消费群体,能花差不多的钱,购买同一层级,但性能高于之前所用的产品。

芯片厂家没有因为产品性能上限的提高,就放弃低端市场。因为他们不仅想垄断客户!!!更重要的是想垄断供应商!!!也就是在英特尔或AMD架构下生产配套设备,运用软件的企业。软件能不能卖的多,固然与自身实力有关。但换句话说,软件的市场是基于硬件的。就像我卖车载用品,那么我的客户群,就是有车人群。但是因为每一辆车的构架不同,我的设备无法通用的情况下,那么我就优先选择市场保有率较高的车型。因为销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边际成本!!!

中国芯发展的痛点不考虑技术出现的偶然因素,就一点!
我们起步晚,别人已经占领了市场,有了绝对的优势!!及广大的忠实客户,和忠实供应商!(这是非常非常不利的商业环境问题)

你觉得,假设今天,我们突然宣布,可以全产业链生产3纳米芯片。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大吗?不大!!至少在市场培育出现成果前不大!!!!

拥有这个技术的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出现成本大于营业收入,甚至营业收入为0的情况。(当然,他们可以融资,可以不缺钱。但是缺乏经营性收入。也就是考投资或者举债度日。)这一点都不奇怪。很多企业会在这个阶段死去。因为企业的生命线,不在核心技术!!!而是现金流!!核心技术可以带来现金流,但是现金不仅仅来源于核心技术。(不要太过于认为苦心人天不负!举债度日缺乏还款来源!天使投资枯竭,各种对赌协议下的明股实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容易,没你们想的那么容易。)


很多人会忽视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些要素。老百姓嘛,朴实,认为只要你产品好,就能活下去。
但这太过理想化。就像有很多朋友说,只要所有人都讲仁义,世界就会立刻美好一样。这是一种狭隘而又静止的思维结构。事实是很现实的。为解决方法很简单,或许只是收集的信息太过于贫瘠。他们有一个共性,总喜欢谈这样的命题只要。。。。。就能。。。。他们不可能写可行性方案的,因为动嘴不需要什么成本,人人都能参与,但是光可行性方案的调研活动,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更不必说方案落实中的各种突发性变故和情况。。。而我认为最可恨的就是有些人认为我出思路,落实是别人的事!!(我想吐槽,没领导的命!没有领导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得了领导的病!!你以为领导就说一说??下面人就干事了!!你要是民企董事长,你的决策后果你要承担的,一系列债务你要有连带责任的!!没有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就得病的人,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就算客气了。)(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吃瓜群众,以此消遣也没什么,只是你自己得知道,我这是就只是消遣根本不是忧国忧民!!)

有很多好企业,不是死于,商海搏杀,而是一个被违约。市场是残酷的。打个比方,我要定你的货。但是我现在出了一点问题,这笔钱我给不了了,但是,我愿意赔偿你的损失,和违约金。。。!!只是这个钱我现在拿不出来,一周后,必然奉上。。。
怎么样看上去我是很有诚意的。。。。我认为没什么,但说不定就能让这家企业破产倒闭。很多看职场小说的朋友会不会奇怪,怎么一个照单赔偿的违约就能让一家企业焦头烂额,就能威胁的了他呢??很简单这个违约可能导致这个企业出现1周的现金流问题。。。而因为这一次钱没收到,可能导致他对供应商也逾期了,而这个逾期可能让供应商起诉你,冻结你的账户,这一次冻结账户,可能你的借款银行全部出动,要求你提前清偿银行贷款!!如果不还,你的征信会漂亮。而鉴于你现在的状况,你的供应商可能不会再允许你赊销,甚至要求你付全款购货。这样可能影响到其他业务,造成对其他客户的违约。结果一个企业瞬息崩塌。。。。

或者有人奇怪。就不能找笔钱,把供应商的欠款还掉,缓过一周,不就没事了吗???是的。缓过一周上述情况就不会出现。。很简单吧。。或者让供应商通融一下,不就过去了。也很简单啊!!!
借款嘛!或者展期!只要一周时间就好了吗!!
确实方法很简单。只是如果是国企,一周不算什么。基本一周后没有资金进账也没什么。你可以展期一两个月,不需要点对点卡死时间。因为政府的信誉备书,这种阶段性缺口,是可以被容忍的。
然而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那就不一样的。
这事,你别怪银行,也别怪供应商认死理,不讲情面。。。这是道德绑架。你没有按时还钱,当初为何要约定还款时间呢?说白了,你应该识别风险的,你也应该有风险的处理方法,再退一万步,你只少要有承担风险的思想准备。但是你还是侥幸的认为这么低的风险率,不一定这一次就爆发。于是,后果来了。
最担心也是最侥幸的事项出现了。。。你开始哭诉自己的困难,不得已,难处。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后果的本根,都是基于自己的问题,且是可以避免的问题。你呢可能为了增加收益,扩大生产忽略了起码的风险备用金。而这些备用金的用途,被你的侥幸心理忽略了。。。

上文说民营企业家不容易,是的,但是侥幸和逐利性也是有的。但是即便如此,不可否认,有些人侥幸确实可以认为是幸运,而有的人的侥幸就是灾难了。毕竟如果侥幸没有成功率,自然不能说是侥幸了。

有的企业年轻时喜欢冒险,但运气好都成功了,中年后了解了别人的不幸,或者自己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时,后怕了,开始制定一些列风控措施。结果他挺长寿。所以侥幸的人,不一定都走背运。

上文有些废话,只是想阐述,别以为产品好,就能活下去。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是现金流!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4:53:00 +0800 CST  
国芯的桎梏,我不会谈什么技术研发不出来。
因为在我看,一个技术的发展,量变到质变,是偶然的,那些都是国家干预的大工程,持续养着,虽然质变的时间节点无法量化具体的,但是期待是确定的!!
而技术突发性进步,是不确定的,只不过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需要资金介入的。这个观点你可以有疑问,你可以认为我扯淡,但是我知道,国家政策,是希望和鼓励有更多的散碎突破,且大量国有控股的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及各种融资优惠政策,会以区域为单位有效落实!
无论是这种鼓励,还是量变到质变的持续投入,是可以指标化的!


比如鼓励零星的突破,那就是参与者越多,孵化池越大,那么出现技术突破的概率就会大。这个毋庸置疑。不要说盘子大不代表就能有成功的。难道大企业去并购一些不起眼的小企业就是闹着玩的??对于偶发性的期待,所谓的促进,就是体量的问题!就像我们南京人说菊花脑是望天收不用管,但是前提是你得撒把种子!


而对于大工程,其实也一样,持续投钱,等待突破。


这两种区别,只是一个是从成立之初就做好了会持续性投入,且长期无法收益的准备。
另一个是我只投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土地上如果有一个苗头,我再投入。


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全国有多少产业园区,每个产业园区的孵化产业是什么。国家的政策,就是鼓励提高参与者的量。税收政策三免两减半,科研设备,标准厂房,实验室大幅度优惠出租。不怕没有投机者,就怕规模不够大。这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不可能把一国的科技前程全部押给中科院的。要的就是两条腿走路。谁都不能否认,财富的追求不如信仰的追求,可以激发人的更多创造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实际有没有结果不知道,但是选择面,是要宽的。


这是可以量化指标的。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5:01:00 +0800 CST  
所谓的封锁,没有绝对的实力,难以做多全方面。但是让国内科技型企业,望而却步。让他们对于10年甚至20年内的冲击市场可能性感到绝望。这对老牌垄断资本家,还是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就几个20年?只要我的技术一直进步,只要你与我有20年的差距。谁能承受,20年没有营业收入,只有投资成本的??国企是的,但是,美国不会封锁我们的国企,我们的中科院,我们的事业单位。除非切断原材料供应,而我国恰好没有这个物质。。。但是中国地大物博。从物质上的切断意义不大,美国在世界上不都是朋友。他们能封锁的手段,就是市场经济下的贸易。所谓的贸易战,贸易战。怎么不叫资源战?上文所说,新技术发生的指标。而减少从业者,无疑就是降低了新技术出现的概率!当然,你可以说国家补贴啊!国家支持啊!没毛病,但是,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活力。他的效率,不如一个科技型企业对发展的渴望。而且还有很多的投机者、并且会损失很多国帑。。原因还是很简单。因为在开发产品阶段,都是成本。一旦产品没有形成商品,很多费用就会打水漂。
而华为就是一个对发展和成就极度渴望的企业。我不认为,是中国文化造就了华为,而是华为的文化,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中。他的意义,很多是因为竞争对手而被我们认知的。也因为竞争对手,才让华为有了民意的支持,否则,他也不过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而不能升华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5:36:00 +0800 CST  
很多人现在关心,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有高精度光刻机,但是我认为,我更关心华为是否能存活。


说实话我从不用华为手机,我用过小米,中兴,早年也用过oppo和魅族。再早,诺基亚。
在去年我还在觉得华为,不过是做了一个成长性企业该做的。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炒出来的。
但是今年不同,正是上文所言,因为华为的对手,让我支持华为。我核算了一下,我的手机是小米8用了很久了。就我所用,性能是过剩的。所以我可去买一部华为手机,即便他们用就14或16纳米的芯片,或者28纳米的屏幕芯片。在运用上不会给我带来不适应。
但是我认为手机样式的决定性因素,是手机的概念!
现在的手机概念,就是大屏幕,触控(通信什么功能的,是核心概念,未来也不会改。)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去思考,未来手机的概念。。
为什么我说概念,因为在前不久我看到一个视频,有一家国外的通信生产产商,提及了他们的新概念手机,如,柔性屏腕表手机。或者立体成像手机,甚至科幻一点的,植入性手机!这些概念的变化,可能让一个手机的发展方向脱离大屏。而没有大屏,华为折中的屏幕芯片,就无法弥补14或28纳米的劣势。


所以我认为华为的折中策略(屏幕芯片)能争取的时间,是受手机概念的影响的。就目前而言,大屏幕的青睐是华为屏幕芯片的可行性的重要因素。简单说如果你的芯片够小,那么屏幕可弯曲的地方就多,反之就少。不用否认一个芯片无论缩小能否给他带来性能上的飞跃,即便性能持平,芯片越小,手机概念的设计的空间就越大。


但是我想,让市场去接受一个产品的概念性转变,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能不能在这个时间内对于高精度光刻机,或者炭基芯片生产设备。的研发出现突破性进步。我不是科研人员,我只知道,上述两个指标。钱和研发群体。


而至于最近云手机的概念。。。。我是不看好的。。。因为这个概念的难题,并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基建层面,并且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有太多竞争优势。这种概念比屏幕芯片,可以让手机更轻。看似可以突变芯片尺度的桎梏,但是,用手机串流电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数据安全性差,收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并且,一个正常手机只需要通过软件就能让它变成一个云手机。

楼主 商宫羽徵  发布于 2020-08-31 16:01:00 +0800 CST  

楼主:商宫羽徵

字数:7877

发表时间:2020-08-27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0 01:18:39 +0800 CST

评论数:4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