筌蹄馆文字音韵训诂学笔记

筌蹄馆文字音韵训诂学笔记
1、青岛话里,鸡依旧唤做“鸡”,鸭子唤作“老崴”,大约因为鸭子走路姿势,彷佛崴了脚。青蛙叫作“崴子”,大约因为青蛙只会跳,不会走,脚崴坏了。鹅唤作“鹅子”,不过鹅发“我”的音罢了。
麻雀,叫作“家(左斥右鳥)”,(左斥右鳥)鷃,本写作斥鷃,是一种小鸟,在《逍遥游》里嘲笑过大鹏。因此,写作“家斥”也可。

2、只有钥匙,既可以读yue4,又可以yao4。其余如密钥、关钥都读yue4。读yao是北京话读音。根据《广韵》所推的书面音只有yue4一个音。钥匙,青岛方言读作yue4shi,反而更符合语音演变规则。北京话许多词汇,把ue读作ao,并且儿化。如上学的学,读作xiaor;家雀的雀,读作qiaor。一个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存在不同读音状况。读音不同,并非意味着字不同。比如青岛方言“没有”“磕倒”读作“mu4you3”“ka1dao3”,字是一样的。
再如森,按规则本应读shen1,青岛方言便读作shen1。鸟,按规则本应读diao3,但因为不雅,变音为niao3。李逵骂人为“鸟人”的“鸟”,应读作diao3。不变音的话,“处处闻啼diao3”,读起来也难免煞风景。

3、粲,本义是粲米。按段玉裁的观点,粲米最白,故为鲜好之称。粲然,鲜明也。粲然而笑,即露齿而笑。齿洁白,故曰粲然。

4、新罗,又写作斯罗。英语写作Silla。王力《广韵》拟音:新sĭĕn,斯sǐe;罗,la。斯罗便是sǐela,与Silla,无多区别。新斯主要是n有无的区别。一个阳声韵,一个阴声韵,阴阳对转。与韩语、英语对音,便可容易决地判断出,声母x是从声母s分化出来的。粤语较多中古音遗留,声母没有j、q、x。

5、杭州萧山普通话,j、q、x发音容易接近zh、ch、sh。“七”听起来,接近“吃”。j、q、x舌面前音,z、c、s舌尖前音,zh、ch、sh舌尖后音,确实有紧密的联系。青岛方言中,ing、eng、ong混乱。不仅三元音的高低混乱,元音的不圆唇、圆唇也混乱。如“庸”读作“鹰”,“冬”读作“灯”。

6、森,青岛方言读shen1,小时候觉得土,当然,现在依然觉得土。森读shen1,虽然音感不美,但却是符合《广韵》的推导读音。《广韵》是音韵学的圣经。sen的音,最早出处未找到。普通话里读sen1的,还有椮、襂等。小时候曾以为sen1的音,只有森字。这是对《新华字典》的误解。
所,青岛方言读shuo3,《广韵》的推导读音是shu3,在声母上是更近古的。

7、以前见小学课本将“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a2,这样做,是为了跟后面的“家”、“花”押韵。但是,斜根本就没有xia2的音。这样强行押韵,不过是重蹈朱熹“叶韵说”的覆辙罢了。斜,周法高版中古音拟音为:[zia]。

8、道行,许多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将其读为heng2或heng。高中语音题里,也经常出这个梗。但是,从《广韵》里根本就推不出heng的读音。《王力古汉语字典》里也没这读音,也就是说,在文言的书面音中,是不存在这音的。那么,这诡异的读音,是采用哪个地方方言的口头音呢?
道行(heng)、一石(dan4)米、陈寅恪(que4),可以称之为,三大装逼失败的错误读音。道行,石读xing2,比较好。道行、德行,意义差不多。一石米,石本读shi2,读dan4是“同义换读”。陈寅恪,恪,就读ke4。

9、青岛方言称男孩为“小厮”,女孩为“闺女”或“嫚儿”。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摺:“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他家得了个小厮。”杭州方言称男孩女孩,一律为“囡囡”。吴语似乎都如此称呼。囡是囝的分化字,本义是襁褓中的小孩。较有趣的是,青岛方言念“麦子”如同“妹子”。


10、看人喷将美国White House 翻译成白宫,而不是白屋,他们以为翻译者太看重权力,为什么是白色的宫殿而不是白色的屋子?这群可怜虫,不知道宫的本义就是房屋。特指宫殿,是后起义。再者,不知道少年宫吗?所以说,无论左派右派,还是要多读点书,多掌握点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思想。但是,没知识,一定没思想。

11、“抽象”似乎是引自日语的汉语词。这词大约是对“abstract”的意译。抽,从手,由声,本义是拉出。象,象物字,即大象。此处的“象”是“形像”的“像”的假借字。“抽象”,本字应写作“抽像”。“像”,似也。“形像”,形似也。可见,“像”是可见的、具体的。“抽象”,动宾短语,义即从具体、可见的形像中抽离出来。

12、有一次看讲历史的视频,讲述者大声说道,神爵三年,把我雷得不轻。爵是雀的通假字,此处应该念成神雀三年。史汉读成这样,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13、北岛“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汉字不只是有象形文字,六书听说过吗?汉字的历史有五千年吗?写诗,还是需要有点学问的。

14、《离骚》的“灵氛”,意思为名字叫氛的巫师。灵,即巫师之意。春秋战国时,多以职业加名称呼非贵族的人,如庖丁、师旷、匠石之类。

15、爱因斯坦的Special Relativity和 General Relativity,翻译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实不如翻译成特殊相对论和普适相对论,容易理解。许多西方术语,看汉译,觉得晦涩。看原文,反而容易理解,就是因为翻译者汉语水平低的缘故。

16、卢卡奇的Materialized,译为“物化”,不恰当且生硬,不如译为“物役”。《庄子·齐物论》“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的“物化”皆非Materialized之意。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物役”才是与Materialized意思相近的概念。Materialized以为“物物”也可。《庄子·外篇·山木》“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卢卡奇的Materialized论,看似新奇,也不过是庄子的余唾而已。科学,今人胜古人远矣。而文学与哲学,则未必然。

17、近现代涌现的新名词,许多不惬人意。Sociology,严复译为“群学”,本极恰当,可最后,还为“社会学”所替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乃是日语词。但也有不错的,比如“抽象”。所谓“抽象”就是从象中抽离出来,在象之外。

18、自学完音韵学后,在诗词方面,帮我彻底理解了两个问题。
举个例子。上平十一真的“巾”字,下平十二侵的“心”字,今天读起来,韵母完全一致,那么在《广韵》里的它们的差别是什么?看《音韵学教程》的《广韵反切下字表》的拟音就可以理解。巾的韵尾是n,心的韵尾是m,并且它们的主元音也不同。所以它们在广韵系统里,是绝对不能押韵的。
二、为什么有些韵可以合并用,比如二冬三钟,而东跟冬要分开用。《广韵反切下字表》的拟音,东的主元音是u,而冬钟的主元音是o,冬钟的区别在于介音有所不同而已。冬的介音是u,而钟的介音是iw。诗词的押韵是看主元音跟韵尾,而不看介音的。

19、西周叔上匜,读仪,先秦时代给客人用的洗手盆。所谓奉匜沃盥。奉,即捧的初文。
屈,本意是无尾巴。又有断绝之意。屈虹,断虹,非屈折之虹。
写,本意是移置。又通卸。有旋车完封,写之权门。
實的简体写成实,愚蠢极了。从中你根本看不出实的本意是富足。實,从宀从贯。贯,从毌、贝,本意是穿钱的绳索。所谓腰缠万贯。其余意思是引申假借意。
薇,野豌豆。
罪,本意为捕鱼器具。犯罪之罪,原为辠,以刑具割鼻之意。秦始皇认为辠与皇近似,改辠为罪。
坚强之强的本字,原为彊。彊,弓有力之意,引申为强韧之意。强,本意为昆虫名。周星驰电影里叫蟑螂为小强,与强的本意近似暗合了。说文,强,蚚也。蚚,一说是米象。即油子。
箭,原本为竹子名,此竹子可以作箭矢,所以称呼矢为箭。
褆ti2,襛,衣厚之貌。衯fen1,袁,衣长貌。祩,由大红衣引申为美好。静女其袾。
襞,折叠衣服。裭Chi3,脱衣服。
襮,bo2,绣有花纹的衣领。黼领谓之襮。
流氓,原意是流民。无赖,原意是无所依赖,跟流民差不多。古人也是歧视穷人的势利眼。章太炎已经指出。

20、今日方知,方言里花生榨油后的渣滓,应写作麻籸。普通话读作麻shen3。方言里念作麻shan1。差异只是一个元音的旁转。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一·胡麻》:“﹝麻枯饼﹞此乃榨去油麻滓也,亦名麻籸(音辛)。荒岁人亦食之。”麻籸本是指芝麻榨油后的渣滓。芝麻是我国历史较早的油料作物。麻籸一词,也诞生得较早。而花生,原产地是南美洲,明代以后才传入中国。我推测,花生的油料渣滓,便直接袭用了芝麻的术语,也称麻籸。麻籸经常压制成大圆饼状,所以又称麻籸饼。
农村麻籸一个主要作用,喂猪。据说长期喂养,可以使阉猪毛发光泽。养猪,为了使其快速和平地生长,在其幼时,便要将其生殖器摘除,无论男女,谓之摘猪。元代《农桑辑要》卷七:“阉猪子待疮口干平复后,取巴豆两粒去壳烂捣,和麻籸糟糠之类饲之”。可见阉猪的养殖技术,最迟元代便有了。芝麻籸,也算是阉猪的复健食物了。

2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王念孙指出佳是隹的讹体。甲骨文、金文里开头一字,经常是隹。隹是鸟的一种象形字体,被假借当作唯来用。唯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词。隹王伐楚伯,翻译成浮夸的郭沫若体就是:啊!周王去砍楚伯了。李白"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他显然没有将句理解成佳兵。不过,佳兵这个词,还是可以用的,符合语法。

古人造字很是很有妙处的。葬,死人埋于荒草之中。暮,古体四草围日,太阳落到草莽中了,便黄昏了。羹,汤中最鲜美的是羊肉汤。羡,下面是口涎水的意思,看到别人喝羊肉汤,很羡慕啊。我也想天天喝啊。

22、帮滂並明的“並”与“并”不是一个字,音也不同,非得强行合并成一字,大为可笑。此等拙劣的简化,非但不符合语言学的经济原则,反而增加了表达交流的障碍。
除了对音韵学的影响外,对写文言诗也有影响。比如“大盈若沖”的“沖”和“折衝”的“衝”,都简化成“冲”,可是沖属于一东,衝属于二冬。把“蘋”强行合到“苹”里,“小蘋”简化成“小苹”,蘋属于上平十一真,苹属于下平八庚,毫不搭界。另外,小蘋,好听文雅;小苹,则乡村气。


23、青岛方言词汇管窥

读音韵学书,忽然意识到,青岛方言中,儿、耳、二等子都多了一个边音L,而声母也与普通话不相同。它们既不读le,也不读ler,我竟然无法用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标注出来。并且不理人的“理”也与“儿、耳、二”读音相同,只是声调不同。零散想起一些方言词语,笔之于下。并不是说这些方言词汇,完全占据乡民语言。只是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它们是极端高频词汇。音,青岛人都会念。本字,却未必会写。他们写方言的时候,大多用的是假借字。就所闻,笔于纸上,权当方言资料了。当然,我写的有些方言,是以我住的乡镇为准,每个镇的方言,都有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音。有的则是整个市区的。

埝儿:地方。埝有土埂的意思。“去别的埝儿呗。”大约起初就是农民们在土埂上的对话。

攋(念lai3):撕。“你不会攋开那布吗?”我说方言时,极少用撕,大多时候用攋。

嫚儿:闺女。闺女本意是未出嫁的女儿,所谓待字闺中。方言中,闺女,是女儿之意,不论是否出嫁。“俺嫚儿。”我女儿之意。

杠子头:爱抬杠的人。

夜来:昨天。贺铸 《浣溪沙》“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沥落(念la4)雨星儿:下雨滴。

庄户人:农民的自称。

冻冻(念dong4dong4):冰。上冻了,即结冰之意。

打饥荒:还债 大约是因为借债是发生在经济饥荒时,所以还债叫打饥荒。打是打理之打,非打仗之打。

浮炱:烟囱。 炱,俗称烟子,烟子油儿,烟气的黑色凝结物。浮炱,是比较有古意的名称。

娘娘(念niang3niang3):近亲的婶婶。

婶儿婶儿:远亲的婶婶。

腋窝:胳(念ga3)肢窝。

聋汉:聋子。

要谎:商人漫天要价。

出门子:女人出嫁。

送汤米:给产妇送礼。

杌子:凳子。

面汤:面条。面汤耳朵:即软耳朵,称呼那些毫无主见的人。

饽饽:馒头。

褂子:上衣。

牛(念you2)子:米象。此处牛都念you2。之所以叫牛子,可能是因为米象的前端的触角像牛角。如同星天牛之类的。之前我叫它名字的时候,下意识里可能将其写为油子。因为它们成群结队的出现在粮食里,看上去很油腻的感觉。

胡秫:高粱。既然原产地是非洲,叫胡秫也可以吧。《说文》:秫,稷之黏者也。《说文》段注注解稷云:“粘者为秫。北方谓之高粱。通谓之秫秫。又谓之蜀黍。”

地瓜花:大丽菊。为什么叫地瓜花?和地瓜也就是甘薯有什么关系?大丽菊原产墨西哥,甘薯也原产美洲,莫非是因为此的缘故?

菠菠丁:幼嫩时期的蒲公英。蒲公英的得名,似乎与姓蒲的人有关?又或者蒲公二字,只是通假字?

作声:念作zu3。很明显的音变。 不过是失去了一个尾音o,然后声调有变化。

挺脱:健康。脱似乎是假借字。

扔:此处说luai,似乎与扔没有语言关系。如说音变,变得有点大。当然古语上有传承关系,也未可知。

障子和围箔:用高粱秸秆编织的席状物,高的称为障子。矮的高度近于毛巾的,称为围箔。是不是让你想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珠箔来?障子主要是立于囤基之内,围成圆圈,以收藏玉米花生等。如今多用铁丝网围之。

死木疙根:形容不知变通的人,异常形象。

裂璺:即裂缝,念作wen4,偶然知道其写法。方言看似土,其实有不少古雅之处。所谓礼失求诸野。

量天尺:即尺蠖。吊死鬼儿:即槐尺蠖幼虫。水鬼儿:即孑孓,蚊子的幼虫。长虫:即蛇。

狗臊:与抖擞同意,讽刺举动亢奋者,如狗发情之时,带着荷尔蒙味道,俗称打鸡血。夜猫子:即猫头鹰。

溜道士:刻意附和别人的谄媚或无主见主见者。

经常用巴字作动词后缀。砸巴人,议论攻击或排挤别人。把鸡食剁巴剁巴。把胡子刮巴刮巴。把桌子擦巴擦巴。把麦子捆巴捆巴。把芹菜掐巴掐巴。
野巴,野蛮。巴是个形容词词缀,无意义。类似的有干巴,窄巴,紧巴。
痴巴,结巴,嘲巴,是名词词缀。痴巴,嘲吧都是傻子的意思。痴巴傻得更厉害些。以前痴巴,嘲巴流行度比较高。如今多用彪子来骂人了。

芫荽:香菜。这是比较古的称法。

㼧瓦:㼧,念作tong3。如今多写作筒瓦,大约以为像半筒状,其实应该写作㼧瓦。屋脊上用来合拢南北屋斜面的半筒状瓦。它跟西班牙瓦是不一样的。


24、青岛方言本字刍议。()为方言读音,汉语拼音隔音字母y、w不用。
青岛方言,元音e,经常变为a:如蛤(ga2)蜊、喝(ha1)酒、鹁鸽(bu1ga4)、傻了(la1)吧唧、磕(ka3)倒。e有时变为uo:如哥哥(guo1guo1)歌(guo1)曲、饿(uo4)了、河(huo1)水、快乐(luo4)。

n有时不发音:如日(i4)子、牛(iou2)。n有时变成m:一身泥(mi2)。

ing、eng、ong混淆,似乎没有ong音:ong前有声母,多读为eng。如洪(heng2)水、山东(deng1)、龙(leng1)、红(heng1)、公共(geng1geng4);ong前零声母时,ong有时读为ing。如金庸(ing)。

恶(u4)酥人(in2):令人讨厌之意。也可以简称酥人。酥,有酸软无力之意,此处指讨厌带来的不适感。

别依赖(i4lai4)人:即别恶心我之意,跟别恶酥人同义。此处的lai4的本字似乎不是癞。讨厌别人,不想让其接近或给予帮助。写作“别遗癞人”的可能性较小。

癞:脏。《水浒传》“但凡客商在路,早晚安歇,有两件事免不得,吃癞碗,睡死人床。”癞,本义是麻风病,麻风病让人不适,引申为脏。

25、忧与猴子的文字学关系:忧愁的忧,本义是心动,繁体应写作憂。憂,本义是平和的走路状态,是(上頁下心)的假借字。頁(读xie2),头部的意思。頁又是夒(读nao2)的类化,夒,即猴子的意思。甲骨文假借音同或音近的夒,来表示忧愁的忧。不是有了头(頁),有了心,就会忧愁。上面的会意解字法,不过是王安石式的解字法。还不如说心猿意马,容易忧愁。

26、一頁与一葉:頁的简体是页,页的本义是头部。一頁紙的经典写法,是一葉紙。一頁是一葉的俗体写法。葉的本义是叶子,由叶子量化引申为一葉,葉才是本字。有容易理解的本字不用,而用假借字,只会增加文字理解的难度,与简化的初衷南辕北辙。

27、章太炎曾指出乌、鸡、鸭、鹅、蛙等的得名,是因为它们的叫声。这个见解是很高明的。幼儿不知道如何称呼狗猫,便称呼狗为汪汪,称呼猫为喵喵。古人起初命名事物,跟儿童一样的思维。乌鸦、青蛙的叫声,都是以a为主元音,它们都属于上古韵鱼部,鱼部的拟音就是a。呜呼的呜,肯定也是带a元音的,它的感叹作用跟今天的啊差不多

28、臣,象形,竖目也。左安民《细说汉字》解释为古时奴隶只能低着头,要看人也不能抬头,只能低头扭脖把头侧过来看,这时候眼睛是竖的。《庄子》有“横目之民”一说,人不都是横目么,每怪其特指,见左先生此说,方知吾辈得天赋横目之权而不自知矣。

29、小时候读到楚楚可怜,很喜欢楚楚这词。当时误以为可怜是可怜悯,遂以为楚楚有哀怨动人的意思。字很美。其实可怜是可爱之意,楚本是叫牡荆的丛生灌木。中原各国贬称楚国为荆。楚的古字形是以刀割荆,或是人足为荆所伤,又有什么美感呢?楚楚其实是(黹虘)(黹虘)的假借字。(黹虘),从黹,《说文》云“合五采鲜色”本意是颜色鲜亮,引申为清楚。楚楚动人的楚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美女很亮眼啊。

30、失粘,亦作失黏。据《王力古汉语字典》粘本是黏的后起俗字。《说文》里只有黏。而黏只有nian2一个读音。那么失粘的粘,也应该读nian2。《汉语大字典》粘的zhan1的读音下,括号备注,旧读nian2。《广韵》里,粘,也只有一个读音,女廉切。《广韵》是音韵学的圣经。所以,不要再没文化地把失粘念成失zhan1了。

31、有人把日曆写成日歷,一群认几个繁体字的人,上来纷纷嘲笑写字人没文化。他们不知,曆本是歷的分化字,日歷是比日曆更高古的写法。

32、有老外问人,为什么木上面有口是呆,下面有口是杏?那人也不明所以。其实很简单。呆是保的古文,所谓的口,其实是人的脑袋。《说文解字》里,杏,木形可省声,即可省略掉丂(可,从口丂声)。这说法里的口,才是真正的口舌的口。段玉裁以为杏是向省声,此说法的口,是窗户的象形。向有一义,为朝北的窗户。《诗》“塞向墐户”,有的北方农村,依然有这习惯。

33、杭州的学生,大约受吴语方言的影响,经常n、ŋ(即汉语拼音的ng)分不清楚。在北方官话区,n、ŋ区别明显,不大容易搞混。中学老师称n、ŋ为前鼻音、后鼻音。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鼻音是一种发音方法,没有前后之分。n、ŋ的区别在于发声部位,n是舌尖中音,ŋ是舌面后音或舌根音。所以,准确的全面的说法是,n为舌尖中鼻音,ŋ为舌面后鼻音。

34、IPA的标准元音,终于彻底理解了。只把剩下的一些辅音发音差异,弄清楚,IPA就算彻底学会了。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最后一块短板,补上了。学会后,只要有严式国际音标,那么几乎所有语言,便可自主读了。

35、哀感顽艳,本义是悲伤之情,同时打动笨人和聪明人。玩,鲁钝者。艳,聪慧者。但是,解释为美丽,从语法和美学上说是通的,是合乎道理的误解。钱钟书《谈艺录》说况蕙风就这么干过。许多人对顽艳的用法,是蒙对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跟使用狂狷一样。许多人用作狂,以为狷也是狂的意思,不知道“有所不为”为“狷”。但狂狷又可以当偏义词语用,理解为狂。他们也不知道偏义词语。汉语就这么任性灵活。

36、初中语文书《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此地老师教学生读作xing2,课本也未注音。按照教科书文言文多音字的注音惯例,显然编选者也以为读xing2。其实应该读hang2,行,即行伍之意。同一个部队十二年,显然明显比一块行进十二年,符合语感和句意。

37、里脊肉,其实是吕脊肉的音变,吕是膂的本字,脊梁骨之肉。于是,我又学到新技能。一人在讨论里脊肉多少钱,我问他,里脊肉为什么叫里脊肉?他困惑不已“我知道这个干什么?”
与之类似的:宫爆鸡丁是宫保鸡丁的音讹,木须肉是木樨肉的音讹,夫妻肺片是夫妻杮片的音讹。杮片,切片也。所以,不要再诧异木须肉里为什么没有须,夫妻肺片里为什么没有肺了。

38、提篮,乡音读作提lian2,增加了i介音。我以前误写作提敛。但是乡音只有提篮的篮读lian2。篮子依旧读lan2。所以,我又怀疑可能写作提奁。篮的本义,《说文》说是大篝,篝是熏笼的意思。段玉裁说,熏笼俗称烘笼,与如今的提篮,并不是一种东西。提篮,又称手提篮,加上手字,难免废言,难道人用脚提吗?

39、喝的古义里,没有喝水的意思。一篇文言文里,见到喝水一词,那么文章便不合格,说饮水即可。

40、乡音称“下坡”为“下崖儿”,读作“yiair3”。矮与崖同音,读作yiai3。由此感叹,汉字“一字统诸言”,真是鬼斧神工的设计。

41、乡音称蚯蚓为qu3、xian4,以前不知如何写。后来翻《王力古汉语字典》,才知道写作曲蟮。大约因为它很像黄鳝,所以得此名。黄鳝的鳝,方言里是读xian4的。

42、乡音称多雨天为lao4天,写作潦天。潦有五种读音。

43、很多人谈爱,但未必知道爱的本字写作㤅。爱的繁体愛,本义是走路的样子,假借字而已。愛是由(上㤅下夊)演变而来,心只是愛的声旁而非义旁的一部分,所以,电视剧的编剧和网络段子手,不要再感叹爱没心了。

44、造个句子,比如,他是个愚蠢笨蛋。从语法角度,愚蠢笨蛋,前后重复,是病句。但是,要是从修辞角度,说这是重言呢?并且,你要知道,修辞是突破语法、高于语法的。修辞是特别法,语法只是一般法而已。所以说,就怕流氓有文化。

45、《屏箫函剑盦集》繁体版用字惯例:梅作槑,仙作僊,草作屮,柳作桺,梦作㝱,香作薌,椅作倚,斗作鬭......近体诗骈文宜用分化字常字,古诗文宜用本字僻字。二者分两集为宜。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8-31 19:50:02 +0800 CST  
46、肖,月小为肖,何琳仪以为乃“宵”之初文。从肖声之字,多有渐微或末端之意。以下所列各字,皆与“小”为同源词。禾末端谓之“稍”,树枝末端谓之“梢”,船末尾谓之“艄”,持物末端或为物末端谓之“捎”,头发末端谓之“髾”,鞭子末端皮条谓之“鞘”,弓末端谓之“弰”,旗帜末端装饰物谓之“旓”,衣领末端交接处谓之“䘯”,容器末尾端小者谓之“筲”,鱼类末端细小者谓之“鮹”,虫类末端细小者谓之“蛸”。除“蛸”外,普通话皆发shao音。但凭声音,无以分别。由此可见,倡汉字拼音化者,皆不肖之徒。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01 09:30:39 +0800 CST  
47、有许多人把调类和调值搞混。中古音的调值,根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如何复原?况且声母、韵母也只能推测构拟大概,不能完全确定。这本是常识,无须多言。那么,诗词吟诵的意义何在?吟诵的既非古音,又不美听。所谓的诗词吟诵的范式,它的依据是什么?

48、过年时节,往往被家人派遣打扫庭院。方言称庭院为“tian1zing4”,今日顿悟应写作“天井”。井,一般念zing3,舌尖前音未颚化,是尖音。因为声调的变化,导致本字的难猜。《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遂将弹弓拿了,走出天井来,向腰间锦袋中取出两个弹丸,拿在手里。”天井,即庭院之义。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06 01:48:50 +0800 CST  
49、中国人喜欢配对。蝴蝶,本写作胡蝶。鸬鹚,本写作卢鹚。卢,黑色之义。泸水,即卢水,黑色之水。凤凰,本写作凤皇。茼蒿,本写作同蒿,类同蒿之义。芍药,本写作勺约.....非将偏旁一致才甘心。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06 21:20:55 +0800 CST  
50、青岛方言称男孩为“小厮”,女孩为“闺女”或“嫚儿”。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摺:“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他家得了个小厮。”杭州方言称男孩女孩,一律为“囡囡”。吴语似乎都如此称呼。囡是囝的分化字,本义是襁褓中的小孩。较有趣的是,青岛方言念“麦子”如同“妹子”。

51、每次买奶茶离开,奶茶店小妹都机械地以“欢迎光临”道别。临,本为阳平声,她们一概念阴平。并非为了美听,只因发阴平比发阳平省力。阳平在句尾时,需拖长,更费力。

52、乡言好以豆形容农作物。玉米,称为玉豆,义即似玉之豆。马铃薯,称为地豆子,子为词尾,义即埋于地下之豆。马铃薯有方言叫作洋芋,义即海外之芋。所收获部分形体较小,所以称之以豆。较大的,则称之以瓜。番薯,称之为地瓜,义即埋于地下之瓜。豆、瓜本是土产,玉米、马铃薯、蕃薯是后来传入,故得如此名。这都是拿熟悉的事物来命名陌生的事物。再如,江豚、海豚,即江猪、海猪之义,也遵循此规则。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07 13:58:42 +0800 CST  
53、guitar[gɪˈtɑ:(r)],吉他,粤语gat1'to1。decron,的确良,粤语dik1'koko3'loeng4。club[klʌb],俱乐部,keoi1'lok3'bou6。carnival[ˈkɑ:nɪvl],嘉年华,粤语gaa1'nin'waa4。这些词都是用粤语音译的,用普通话读便觉得不甚相似。尤其是嘉年华,很容易误解为意译词。大学时,初见此词,误以为是庆祝年华之义,但又觉得晦涩难通。后来,便忘却了。最近几年,忽有兴致搜索,才知不过是狂欢节之义,兴致索然。俱乐部,则容易误解为半意译半音译词,其实它是全音译词。如果用普通话翻译,则可能翻译成可乐部或可啦部。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07 15:32:15 +0800 CST  
54、夏日的村庄和田野,总是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喜欢闯入你的眼睛。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蠛蠓。方言称之为“瞴眼子”,今日始知本字写法。瞴,微视也。瞴眼,眯眼之义。人遇到蠛蠓群时,需要眯眼经过,由此得名。方言称“眯着眼”为“瞴瞴着眼”。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15 15:45:30 +0800 CST  
55、原生词,一般认为大部分词是音义的偶然结合。有一部分词,音义并非偶然结合。如:鸡、鸭、鹅、蛙、鸦、妈......与动物或人的发声,有关系。更特殊一点的,有牛和猫。牛、牟、哞,是同源词。或者说,本来就是一个词。牛,最初也是以其发声来命名的,如同现在的小孩可能会把牛命名为“哞哞”,将猫叫作“喵喵”。后来,人的思维进步,将发出声音的牛和牛发出的声音区别开来,分别造出“牛”和“牟”、“哞”。《说文》“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其实,应该加上一句,牛亦声。“猫”和“喵”,也是如此。这类词,近似于现代的拟声词。

56、有的江西人r、l不分,“天好热”,讲普通话念成“天好乐”。有的湖北人n、l不分,“男人”,讲普通话念成“蓝人”。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09-20 23:42:06 +0800 CST  
57、今日方知,方言所谓的土埝子枣,就是龙葵果。如果本字正确,得名便可如此理解:常生于田埂之上的果实如枣的植物。最早知道龙葵这名字,是玩仙剑三。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龙葵果和覆盆子,去田里见到便摘。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0-09 14:20:20 +0800 CST  
57、方言中,称厨房为“当门”。厨房一般在堂屋的进门那间,面当堂屋门,大概因此得名。堂屋两侧的房间,叫厢屋。与堂屋相对的,叫南屋。由南屋进入天井(庭院)的,叫过道(道,此处方言念作dang)。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0-14 16:34:56 +0800 CST  
59、看《萤火之森》,竟然关注的是日语汉字音,比如怪,日语读音里没有u介音,读gai。

60、乡言称土块为「坷垃ka3la」,坷的本字,应该是「颗」或「堁」。「颗」「堁」同源。颗,小头;堁,小土。均有小物之义。「垃」,很可能是「粒」的音变,「坷垃」就是「颗粒」。「垃」「粒」,都从「立」得声。「垃」,或为语助词,暂不能定。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0-25 12:23:49 +0800 CST  
59、鼓吹用古音读文言诗词的,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门学问叫音韵学。

60、青岛方言无r声母。对应普通话r声母的,绝大部分为零声母。然,读yan2;让,读yang4;肉,读you4;褥,读yu4;日,读yi4;扰,读yao3;热,读ye4;任,读yin4;容,读ying2;润,读yun4;软,读yuan3;扔,读leng1。算是特列。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0-26 14:09:05 +0800 CST  
61、乡言称「煮汤」为「爊汤」,如「爊鱼汤」、「放在锅里爊一爊」。爊,即文火久煮之义。

62、乡言称「拽头发」为「捽头发」,捽,念zuo2。如打仗(即打架)时,常喊道「别捽我头发」。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0-31 12:05:49 +0800 CST  
63、去年才知道,从小吃到大,最爱吃的海鱼鼓眼鱼,就是比目鱼的一种,学名木叶鲽。鲽就是鹣鲽的鲽,鹣,就是比翼鸟。多么鱼情侣,葬在我肚中。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01 12:39:56 +0800 CST  
63、辟谷,辟即避,本来义指避开不食五谷,没说不吃别的食物。古代辟谷的隐士,也会采食山间的植物和菌类。后来,辟谷的谷,被人误解,意义泛化,指所有的食物,才不近科学起来。人的思维,受制于语言,精通语言学,会避免许多认识的误区。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08 12:03:56 +0800 CST  
64、去东北饺子馆吃饭,问老板启子在哪里。老板说,你是东北人吗?我说,不是。忽然明白,南方称之为开瓶器。一如海蛎子,南方称之为蚝;豆腐皮,南方称之为千张。

65、忽然想出中华剑角蝗方言称谓的本字写法:梢目角。中华剑角蝗的眼睛,与两触角接近,所以称之为梢目。梢,长形之义。角,方言读作jia3,容易误写为甲。角,即指其触角。小时候,常于草丛中见到梢目角,并且是成对的,小雄蝗伏于大雌蝗之上。问大人,大人说这是梢目甲背负着它孩子。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16 16:33:11 +0800 CST  
66、帚,方言读作zhu3,脱落o元音。帚,常用的有笤帚、扫帚和饭帚。以前总是分不清楚笤帚和扫帚。笤帚,用作扫炕。扫帚,用作扫地。饭帚,自然是刷锅用的。有的地方叫炊帚,比较古意。奇怪的是,扫帚的扫,音讹为sao4。笤帚,古代又写作苕帚。苕,有芦苇之义。也许古代常用以芦苇作帚,故名之曰苕帚。后来,多用竹枝扎制,便从竹字头,写作笤帚。家乡的帚,多用高粱穗扎成。也有用糜子、扫帚菜(地肤)的。只有扫天井的大笤帚,才是竹枝编织的。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16 17:00:25 +0800 CST  
67、厦,本写作廈,《说文新符》:廈,大屋也。厦,是夏的分化字。夏,大也。有趣的是,有一种比主房小、主要作储存用的矮房子,青岛方言称之为「厦子」。厦,读作sha4。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28 20:31:03 +0800 CST  
68、青岛方言称傻瓜为「嘲巴」、「野巴」,「巴」是语助词,与形容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嘲巴」,即被嘲笑的人;「野巴」,即未开化启蒙、野蛮的人。所以,「野巴」除指傻瓜外,还指野蛮、不讲道理的人。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1-28 20:51:29 +0800 CST  
69、檩子,是屋顶用来托椽子的小梁。放在檩子上的木条,圆形的称为椽,方形的称为桷。朱彝尊「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乡言不区分椽和桷,一律称之为「檩棒子」。
楼主 丁哀鹤  发布于 2017-12-01 15:42:12 +0800 CST  

楼主:丁哀鹤

字数:18034

发表时间:2017-09-01 03:50: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1 05:47:23 +0800 CST

评论数:1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