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三百0二帖 读《二马》

读书破万卷•《二马》(2302)
《二马》,长篇小说。老舍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骆驼祥子>(2301)》。
《二马》,是老舍早年在英国期间创作的几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一部以英国伦敦为生活背景的作品。《二马》描写了马则仁(老马)和马威(小马)父子在英国伦敦的生活遭遇,通过中英两国民族性的比较,揭示了海外侨胞受人歧视的悲剧处境。老马的哥哥原在英国做贩卖古玩的生意,不幸去世了,留下遗嘱让他去继续做买卖。于是,老马带着儿子千里迢迢来到英国伦敦,住进一个寡妇温都太太的房子。在英国,中国人到处被人瞧不起,连寡妇温都太太和她的女儿温都姑娘对马氏父子也都是爱理不理、漫不经心的。马则仁想娶温都太太续弦,马威则爱上了温都姑娘,结果双双都碰了壁,因为温都太太说,英国人是一个骄傲的民族,看不起嫁给外国人的妇人,讨厌娶英国老婆的外国人。更何况中国又是这样一个弱国。马氏父子灰心丧气,并且相互间越来越看不顺眼,越来越谈不拢,俩人内心都陷入深深地矛盾痛苦之中。马氏父子在英国还闹出了一系列笑话,最终马老先生决定把铺子拍卖出去,而马威和父亲吵了一架以后也决定离开伦敦。马则仁是小说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恪守陈规的老派人物的典型,“马则仁先生是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他对中国的这个“老”民族中的重儒轻商和尊卑长幼等传统观念深信不疑,这样一个“老古董”来到国外,在帝国主义民族歧视的目光下,出尽了洋相,受尽了耍弄,丢尽了面子。老马的遭遇一方面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傲慢、偏见,另一方面也深刻暴露了中国传统封闭的民族文化心理对人的窒息和摧残,暴露了中国民族性的弱点。而小马的性格和遭遇则加强了对老马命运的突出和渲染。《二马》的主题和取材都是严肃重大的,既有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旋律,又有对民众性格的深层剖析,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但是,由于作者对当时国内的一些重大政治运动,只是“远远地立在一旁,没机会参加”(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因此他不可能对当时进步青年的思想动态有所把握。又因为老舍当时抱着“立意要幽默”和“看戏”的态度从事文学创作(同上),所以作品过于追求笑谑和嬉戏,使得本应更为沉浑的思想情感被轻松的笑声冲淡了,削弱了作品的批判讽刺力度,而某些近乎于油滑的幽默以及艺术结构的枝蔓过多、疏于严谨,也影响了作品总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但《二马》作为老舍早期创作的长篇小说之一,不仅具有特定的社会时代意义,而且也显示出老舍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评:《二马》父子闯伦敦,双恋母女英国人。
民族偏见爱难成,双双碰壁遭拒婚。
旋律反帝反封建,民族性格剖深因。
思想深度有体现,笑谑嬉戏淡灵魂。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7-04-28 09:26:00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1127

发表时间:2017-04-28 17: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29 09:31:43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