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20

17、南行记
艾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翻开来读第一篇《人生哲学的一课》,没读几句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跟此书中艾芜当时差不多年龄时我的境遇,最惨时吃不饱饭,一次在公交车上突然眼冒金星天旋地转,差点倒地,想到像他卖草鞋买饭吃一样去卖wallkman弄饭钱,想到走在大街上人群中内心的自卑羞愧悲伤。读着读着,想象中于百年前在昆明街头晃荡的那个身影竟就是我了。
再读两篇,想到了《湘行散记》,他们都是散文化的诗性的,都对凄苦的人间充满关爱,但又各有特色,沈从文写的是水乡,艾芜写的是山野,沈从文浪漫而充满烟火气,艾芜凄楚苍凉,沈从文是第三者视觉的从容叙述,艾芜是“我”的感同身受,沈从文的文字更加细腻优美,是水中的一条游鱼,艾芜简明精道,是深山中的一只野猫。这两本书堪称散文化诗性小说的双璧,两相对阅,十分有趣,喜欢《湘行散记》者必喜欢《南行记》。
读《我们的友人》,又想到了我的一个邻居。那时我们都借住在当地人搭建的棚屋中,他是浙江金华人,住我斜对门,在沪北城乡结合部一带摆小摊,生意一般般,但他总是笑眯眯的客客气气的,客气的让人受不了。我从他那里第一次知道原来好的金华火腿也可以生了吃,火腿芯的那点肉切一小片下酒特别棒。有一天他来了一个朋友,跟他住在一起,他还从我这里借了一条毯子。过两天,他和他朋友突然不告而别,欠了从一位邻居那儿借的钱和两个月房租,还卷走了跟另一位邻居借的相机,我的那条毯子他倒留下了,可能是嫌弃太破旧了。我相信他一定是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每次想起他,只觉得他可怜,还有点可爱,不觉得可笑可恨。
薄薄一本小书,呈现了百年前西南独特生动风貌,在那样的几近蛮荒中,仍然处处充溢着人心人情的温暖,仍然感受到时代洪流的震颤。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从中看到自己、摸到时光。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6-18 15:24:54 +0800 CST  
18、《<伊索寓言>古希腊诗歌散文选》
(古希腊)梭伦、伊索、普卢塔克、琉善等著 罗念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在前言中说“••••••以意境取胜,质朴,简洁,而意味深长,这是古希腊诗的特色。”古希腊与吾国春秋战国秦汉同时,那一时期汉诗同样有此特点,从《诗经》到李陵、苏武皆如此。那时候的哀伤都是壮美的,那时候的赞美都是朴实的,那时候面对命运的无奈都是坦然调侃的,那时候的天与人是合一的。或许古时期落后的生产能力限制了人的欲望的发挥,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多的更深入的关注到内心吧,使得他们的心灵更加坚强吧,或许之后的人们越来越被泛滥的物质和娱乐供给所耽溺迷惑,而使得他们的创作越来越浮于情绪的宣泄、情欲的褒贬,越来越轻俏无力。
《醇酒•妇人•诗歌》部分中所收作品是中世纪年轻人模仿古歌所作,内容多是对女人美酒的赞美,粗看十分无聊,写的水平也并不高,但是想想这些作品创作的年代,就不能不从中领会到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人对生命本身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些物欲的追求实则隐含着一种斗志。
《伊索寓言》的故事简单,用现在的眼光看,多数无趣,有的只是几句对话而已,所要表达的意思有的也并不高明,但是它的伟大意义在于很好的保留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情感、伦理、智慧、风俗,有些也涉及到政治、军事、学问等。虽然统冠以伊索的名字,实则创作者很多,创作时间跨度也很大,内容庞杂丰富,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古希腊演说辞选》可以当成散文看,就可以看到严密的逻辑、张力十足的语汇、如河决山崩的文采,充溢着古希腊人的热情、智慧、豁达,十分过瘾。但是考虑到这其实并不是普通的文学创作,是极有现实意义的法庭辩护辞、是充满战斗性的政治宣言,那么这几篇文章又是极好的认识古希腊政治、军事、法律、民情的珍贵文献。有兴趣的人如把此类文与吾国同时期诸子的文章对照阅读,当十分有趣。
《西塞罗传》并不长,一个小中篇的规模,主要着眼于西塞罗后半生政治活动的叙述,普卢塔克是在西塞罗死前三年出生,也算是同时代人写同时代人,实在是了解当时罗马政治、外交等的必读文章。写得也很好,结构紧凑,文笔冷静而精彩。西塞罗也是有风度,当发现追缉小队已经包抄过来时,索性叫人停轿,一手托着下巴,就那么静静地看着索命者奔到眼前,然后主动伸出自己的脖颈;他的弟媳妇也厉害,把出卖了西塞罗哥俩的那个人弄到手后,强迫他一块块割下他自己的肉,烤熟了,自己吃。
琉善对神对宗教对哲学家们对僭主的讽刺是时代转变的标识,是古典的神时代转向人时代的象征,引言中说后世欧洲作家受到琉善影响很深,并不奇怪,因为琉善对高高在上的神与贤人的嫌弃,给俗世的人进入文学创作、学问关怀打开了大门。
这本书内容庞杂、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刚翻开来还觉得编排有点乱,但是读完了却觉得很过瘾,因为它展现了一个多彩有趣光芒四射的古典时代,。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6-19 11:21:46 +0800 CST  
19、死水微澜
李劼人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好多年前就知道这本书,因为看了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狂》,是尤勇和许晴演的,印象中拍得还行,但是演员有点不合适,特别是尤勇,尤勇长相太正气,不太适合罗歪嘴这种痞气十足的人物,许晴还行,但是气质太现代化太城市化,演不出那种土、野,现在看了这小说,更觉如此,许晴的形象跟书中所描绘的蔡大嫂的形象差别很大。后来看过一篇八卦报道,说那片最初定的女主演是蒋雯丽,倒是觉得蒋雯丽演蔡大嫂更合适些。十来岁的时候就知道许晴,那时候看她是个大姑娘,许多年后,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出来,听说任盈盈是许晴演的,就觉得奇怪:她都大妈了吧,怎么还演大姑娘?后来一看,那形象还是大姑娘,很佩服,但是演得确实不咋滴,没灵气。那片最大的好处是片尾制作的好,歌好听。现在偶尔也还会看到许晴,形象总是个或大致是个大姑娘,有时候就想:这么多年了,老是大姑娘像,不累吗?不烦吗?
罗歪嘴和蔡大嫂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是两个颇有新意的人物,现在敲到这里突然想:莫言《红高粱》里头我爷爷我奶奶两个人物是不是受到这本小说的启发呢?这是这本小说最大的贡献。其次,书中对当时川西风土人情的描绘也颇生动,是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很好的参考资料,青羊宫我前两年还游过一次,只是书中写到的河早就没了。但是总的来说,小说成就有点不符盛名。似乎作者想写罗蔡二人的故事,似乎又想写江湖故事,似乎又想写地主农民的阶级故事,似乎又想写教会等西风对时代冲击的故事,当然,或者他可能是想把这诸多揉在一起写,但不得不说,揉得不高明,东一块西一块,这一笔那一笔,根本没有揉在一起,还互相碍事。就连会令读者一开始就抱了很大期望的罗蔡二人的故事也没有写充分,蔡大嫂对罗歪嘴情感的变化有些突兀,蔡最后突然要嫁顾天成的转变也有些突兀。小说开头部分对蔡大嫂的叙述,后来突然就没了一点照应,莫名其妙。此书的封底上还说李劼人“长于结构”,至少仅从这本李劼人的代表作来说,我是一点没看出来,或者可以说他有很强的结构意识,但没有结构好。李劼人翻译过《包法利夫人》,蔡大嫂身上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
突然又想把那部电影再找来看看,看看当年许晴的大姑娘像跟现在她的大姑娘像的区别,看看那片子是不是仅仅从这本书中截取了罗蔡二人的故事演绎,其他都撇除了,如是这样就好,展开过多,贪多嚼不烂。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6-20 10:37:11 +0800 CST  
20、腹地
王林著
解放军出版社



孙犁说:生活丰富,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诚然。
吕正•操说:真实生动,••••••富于史料价值。诚然。
此书48年初版时受到批•判,《文•艺报》发文认为写得太黑暗,但是周•扬也说:我看有的地方还写得太光明了呢。丁•玲最狡猾,作者问她意见,她说她还没看,作者问:为什么不看一看呢?她哈哈大笑:我听说有两种意见,我怕卷入旋涡。哈哈哈哈,姜是老的辣,人是老革命狡猾啊。
当时是凑单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本书,49年前出版的革•命军事文学作品、作者写作于反扫荡的战斗间隙、49后受批判又几经改动、而这版是48年的初版本,这几个因素吸引了我。我想看一看49前出版并在49后受到批判的革命小说是什么样子的。
这绝对是一部革•命意识主导性作品,但又受到批•判还说不够光明不够突出当的领•导,只能说明49后的文艺创作已经进入了一种变态领域,那时候还有周扬能发声说那样的话,但是之后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足见之后的wenge其实在49后就开始萌芽造势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然。
此书语言不错,有生活气息有地域特色,场景的描绘也颇有史料价值,人物相对来说还比较贴地气,辛大刚和白玉萼的爱情故事蛮有意思,前半段写得还比较自然,后半段掺入革1命斗争因素就恶俗了,人物塑造还是黑白分明三突出明显,不过比之以后同类作品中的不说人话要强很多了。冲着前面的优点,我认真读了三分之一强,但实在受不了那种宣传画似的腔调,后面一目十行浏览扫过拉倒。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6-21 09:25:33 +0800 CST  
21、鸟•凶宅•牧歌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 普劳图斯 (古罗马)维吉尔 著 杨宪益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鸟》的想象力惊人,上天入地、纵横八荒,创造了一个天、人之间的新世界,讽刺力度也惊人,讽刺人的自私、卑琐,讽刺神的故弄玄虚、无所作为,这个新世界的产生是人的自省和调侃。人物生动,情节巧妙,语言干脆利落、活泼有趣,实在妙绝。
《凶宅》是当时社会市井生活的一个小速写,人情味浓、现实感强、趣味性强,从中可见古罗马共和时期的社会状态已经十分成熟。此种故事其实之后的中外文学、戏剧作品中都常见到,此作可能就是那个所谓的“原故事”贡献者,小机智、小自私、小冲突、小惊险、小惊喜、互相迁就过关的结局,此类事的永恒性在于它体现了人的生活真实,人的一生所面对的绝大多数事情不就是这样吗?绝大多数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每个普通人都会从中获得共鸣、会心一笑、叹息一声。转折巧妙、推进利索,应是搞戏剧创作的人的学习典范。
《牧歌》纯净清丽、情感真挚,行文如流水,自然流畅,文字如野花,生动巧妙。如此的杰作来自于一颗难得的“诗心”,“诗心”是纯净的细微的,很多诗人是没有这种诗心的,他们的心灵既不纯净也不敏感,只有装腔作势,只有粗鲁夸张。《牧歌》之成为传世的经典就在于它让人看到了“诗心”。关于这几首诗的诠释,有的人会考究历史真实人物、事件附和之,虽未尝不可,但是纯从诗文字本身所显示的信息去理解,也足够了。
杨宪益先生的翻译确实棒,前几天网上看到有人说杨先生的翻译有些老套,不适合当代人阅读,我只能说莫名。杨先生所采用的语言十分适合作品本身的风格,我觉得是不会过时的。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找到合适的语言叙写人物故事很重要也很难,翻译也是这样,跨语种找到适合原著的语言更难,杨先生此译做到了。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6-23 10:04:30 +0800 CST  
午夜,10辆警车20余名警察进入北京一社区,带走一位年近六旬、有病在身的大学法学教授,说他在成都嫖娼······有感,随吟几句



不要企图窥探世界的黑暗
那会令你的双目如直视太阳般刺痛

不要企图测度人心的善意
那会令你发现你正立于薄冰之上

不要企图估算日出的时刻
那会令你的心彻底陷入冰凉的恐慌

你需闭上一只眼睛
这样你就可以安享一个
残缺的世界

你需缝上半片嘴巴
这样你才可以除了咀嚼之外不再担心它会发出
招祸的声响

你需堵住一个耳朵
这样你才可以不被身边的哀嚎搅扰你
冷血的平静

其实最干脆的是切掉半个脑仁
就可以免除一切烦恼
像猪一样无愁的度过每一天,
并把雪亮的屠刀当成往生的阳光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08 14:41:23 +0800 CST  
22、城南旧事
林海音著
(网络版本)



这是一部温暖的美丽的小说。
这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笼罩在同情、体谅、包容、善意的关怀下,让人感动,让人在凄凉的人间看到希望,让人看到性本善。伟大的文艺作品给予人的要么是希望要么是力量,这部作品做到了。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诗意,又满溢着生活气息,是活的,贴近人心的。这样的文字才是白话文的典范,有文化的积淀,有情感的参与,又有对现实的关注。此种语言的映衬下,以前读过的许多著名现当代中文文学作品的语言显得是那么简陋、寡淡、冰冷甚至粗暴。语言是人与环境互动最直接明确的结果,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佳最细微的诠释。环境之于我们到底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对于环境又形成了什么样的看法?
小英子用眼睛看到了世界的表面片面,然而却用心灵感受到了世界的整体本质。所以这部作品的叙述角度不是一个儿童,而是人心。用少年儿童视觉进行叙述的优秀文学作品也不少,比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打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它们无疑都做到了这点。小说的写作,叙述角度很重要,合适的角度可以做到稳准狠,但是千万不能忘记了,这些角度上面还有一个驾驭它们的人心。
在这个凄楚的时代,都来读读这本薄薄的《城南旧事》吧,秀贞、妞儿、小偷、蓝姨娘、宋妈是每一个人的朋友、是每一个人自己,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真面目,都应该学会如何善待自己,每一个人心底都应该有个小英子。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4 10:25:51 +0800 CST  
23、酒徒
刘以鬯著
(网络版本)



刘以鬯这个名字还是前几年版里一个朋友在我的一个贴里跟帖的时候提到,我才知道的。后来网上一搜,倒是先看到了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片子还不错,挺新鲜,很是钦佩主创者投资者的精神,甘于去拍摄如此冷门注定赔钱的电影。当然片子本身投入也不会大,一些场景太过简陋,处理手法相对于这种风格来说也太过单一传统,如能适当采用数码技术,是能够更好表达那种意识的流动,以及场景的频繁转换对接的。男主角年龄太大,据说演员是张震他爹;温碧霞也不是太适合这片子,她的形象太打眼。海报也太俗气,乍一看,成了骚情片,其实这应该是一部焦虑彷徨孤独的知识分子独角戏片。
想一想六十年代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主流,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大胆探索。此作品出现在那个大陆自戕、香港混乱的时代,实在是一个奇迹。此种探索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大陆又出现过一波,然而不久消失,不仅没有新的后继者参与,原先的几位也要么消隐要么回归写实主义的老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这部作品更显可贵。如今,那种千篇一律油腔滑调的低级现实主义几乎一统江湖,充斥各类期刊各个书架各类奖台,老实讲,读不了几句就犯恶心,很奇怪那些此类文字的高产者怎么就写不吐呢?每一个汉语写作者面对《酒徒》的时候,都应该反省一下,否则也太没有职业操守了。
全书篇幅并不长,意识流的手法也撇除了更具冲击力的形象化的塑造,但是作者在表现了一个彷徨苦闷无奈卑屈的灵魂之外,还表现出了一个独特时代独特地区的风貌,还向历史的纵深进行了开掘,实在厉害。此书在港台大陆的读者那里都能产生共鸣,并引起他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多方面思索。刘先生仅此一部书足可傲视许多著作等身者了,许多现当代的煌煌部头在此作前,不过是一座座巨大的垃圾山而已。
意识流的好处是可以避开表面琐碎的障碍在深层实现整体构建,但是这要求作者具有洞察本质和碎片化信息重组的能力,对语言表现能力的拓展和创新是要求极高的。每一种语言现状的形成都受到各自历史上经典文学著作的影响,我们时下的语言充斥着种种粗俗恶劣变态,与文学家们几十年以来缺乏像《酒徒》这样的探索、追求是有关的,他们没有承担起语言建设的责任。但是这又怪谁呢?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5 11:15:09 +0800 CST  
24、台北人
白先勇著
(网络版本)



这部小说集中没有哪篇的名字是《台北人》,所有的人物也都是大陆退台的,所反应的情感也是以怀念故国故乡故人为主基调,台北于他们只是一个寄居之处、一个飘零之所,但是作者偏偏用这三个字来总称他们、来作为整本书的名字,为什么?他是想通过这种明显的错位点出人物情绪产生的根源吗?是想通过这种“名不符实”的概括标识历史情境吗?不妨认为书名的这种拟定方本身也被作者利用为此作的一种创作手法了。
此书中所收作品风格各异、人物各异,创作手法各异,语言纯属老辣、韵味幽邃、个性鲜明,并且所有这些作品又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贡献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美学典范,堪称现当代汉语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作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只有二十来岁,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也只二三十岁,套用一句流行语式:他们的笔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吧!
杰出的创作者总是能够在被典型事物触动后,以此为出发点,突破典型、个体的表象束缚,达到共性世界,使其作品呈现出普遍意义。此作同样如此,所有那些独特时代独特环境独特身份的人物的情感和意义,都突破了那些短暂的“独特”限制,揭示出了人的普遍的生存状态、最深层的情感和欲望生发,尹雪艳的生动、一把青的幻变、金大班的沧桑、余教授的叹息••••••,都是这整个历久弥新而亘古不变的世界的真相。
最近通过阅读《城南旧事》《酒徒》《台北人》,有点认为49以来汉语在港台和大陆有着明显不同的发展方向,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后者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积淀、情感,大陆写作者应多读读港台作品。去年看过一个访谈视频,受访者是香港作家马家辉,生于六十年代,留着性感的小胡子,他对大陆记者说:我们中学都是用文言文考试的,你们呢,会用文言文写文章吗?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6 10:39:04 +0800 CST  
25、创业史
柳青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此书的视野够开阔,布局也颇具野心,但理解太单一,表达太狭隘,广阔的天地被扁平单一化了,丰富的人被简单化矮化了。可能他是想写部史诗,然而写成了政治史革命史的一个表态式的注脚。作者的语言和结构能力还是很有功底的,因为这两点,支撑着我读了一百多页,之后实在读不下去,这样的叙写是对人世的肆意扭曲。他意图把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硬装进惨白的躯壳,然后给这躯壳做尽可能像人的打扮,企图以此代替真的人。化妆技巧可能很高明,可是这做法本身实在太恶心。
此书很容易让人想到《平凡的世界》,二者的结构方法、叙述节奏、刻画技巧很大相似,好在后者的人物正常了些,还能获得些共鸣。《白鹿原》的写作也有与此书有关的传承,然而《白鹿原》对历史的纵深开掘、对人性的正面逼视使得著作获得了本质上的升华。《废都》则完全开辟了另一个浩瀚的世界。四著相比,令人感叹,但是至今仍有人如此吹捧这本书,实在是可笑可怜可唾。
当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虽然也有会碰到以上提到的那些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抱着很大期望,然而不得不说,此书可能未必比我之前读过的此类书差,但无疑这次读感是最差的,可能自己对此类作品的忍耐度降低,也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此类作品必然越来越呈现出它的腐朽落后,自然规律使然。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7 11:03:57 +0800 CST  
谁删我的文
来领图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8 19:09:41 +0800 CST  
谁举报我的文
来领图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8 19:10:33 +0800 CST  
小人猖狂
瘪三横行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8 19:13:13 +0800 CST  
还会发的
瘪三小人守着屏幕等着收图吧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8 19:17:12 +0800 CST  
26、野心优雅——任总回忆录
任总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一部负责的个人史就是一段历史的鲜明映照,任总随着改 革兴起而兴起,如今也随着改
革落幕而陨落,是一个典型的四十 年改 革代表人物。
中国的房 地产集中了中国政 治经 济之恶,浮在表面的是房 地产从业人员,往往成为众矢之的,而其实中国房产售价的70%是被政 府通过税、费及其他等方式收取的。并且这些钱收上去之后到底被谁花了,花在哪里了,真是除了那谁谁谁就只有鬼知道了。
作者的叙述展现了个人成长历程,也展现了一个街道企业成长为国际集团的历程,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四 十 年改 革中,所有的改 革措施都只是在表面拨动,本质上可说丝毫未动,以至于如今短短三两年内,蓬勃发展了四 十 年的 改 革 事业可以轻易摧毁,全社 会机 制迅速倒退。
据说面对各种劝诫压迫诱惑,任总毫不示弱,绝不改口,不低头不签悔过书,惹得上头大为光火。从媒体发布的公告上那些语无伦次、情绪化极浓的措辞看,此说十分可信,上头指定是被气晕了。如今对于他的被除 籍 ,有人遗憾有人庆幸有人不解,但也有人说“因祸得福,除 籍 是一种光荣。”也有道理。
但是他对于hong儿代的一些论述却多回护,狡辩矛盾之处多而明显,一看便知。此种心态在当下中国的文化、风气、政 策中处处可见,稍加留意,不难辨别。任总尚且有此心态,则hong儿代之无 耻野蛮可见一斑。此书初版于2013年,一则当时形势与当下大异,二则如今任总身在囹圄,可能现在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又有不同了吧。
书中有张照片,任总郭·广·昌张·维·迎三人坐在一起,看了颇有感触,这三位都是我尊敬的人。任总是个有个性有脑子有担当的真汉子,郭·广·昌的企业我曾两度进入服务,复星文化和圈子很长时间里面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张·维·迎是个有良心的学者,多次读过他的雄文。
全书近六十万字,叙述冗长重复之处颇多,章节安排混乱,建议下次再出应好好整理一下。
愿 上 帝 保佑这些杰出的人们,保佑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民,阿——门——!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7-28 23:11:07 +0800 CST  
27、天安门诗抄
童怀周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此书集各类文体之大成,古诗词、挽联、现代诗、祭文、书信、散文诗、快板书等等都有,再加上更直白的打油诗、顺口溜,蔚为大观,实在丰富。但是主题感情比较单一,读起来也易生疲惫,不过换个角度说,这么多人这么多作品有着如此一致的情感和诉求,也确实震撼。放眼古今中外,此种情况只怕无二。
几乎所有作品在怀念周恩来的同时,都不忘对那一小撮人的斥责警告,其他主题如警告赫修、继承遗志、歌颂喵喵等也常见,歌颂喵喵的比例低到出乎意料,可见当时群众其实对于喵喵已经不是一般的怀疑了。但是书中作品提到那一小撮人时只说江桥摇,我几乎不记得有提到王洪文的,好奇怪,难道王是后来才加进去的,这倒是头次发现。看到一首呼吁恢复生产秩序的,只看到这一首,实在难得。
此中的古诗词、挽联、祭文等古文类作品读起来感觉跟现代文体几乎无差别,原因在于所用语汇、行文气质太一致。所以写文章文体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不同文体时需知道不同文体对语言、气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另外,那种语汇的粗俗干枯毫无美感也破坏了所有文体的美学形态,当然也有少数几篇佳作,有的看着很粗浅,其实倒有直白之美。
全书主题一语概之:磨刀霍霍向猪羊。当这些诗词密集出现的时候,所昭示出的民心舆情可以想见,所造成的影响也可想见。彼时之中国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九州齐喑,暗流汹涌,此运动对一方的震慑和对另一方的鼓励定然是大大的。今日之中国又到此际,浏览翻阅,感慨良多。
书名由老实人题写,字一般,也确实老实。没有这些诗词鼓励,老实人未必有胆干那一小撮人,但是这些诗词中提到喵喵的地方如此之少所暗含着的意思他却没有读到。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8-03 10:42:00 +0800 CST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8-04 17:37:36 +0800 CST  
发了三次关于第二次握手,都被删,如果当时发不出或立马被删,是机器人或编辑的事,发了有一会再被删,就是有瘪三举报
瘪三,来领老子送你全家的图


还会发的,嫌图少,尽管举报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8-04 19:01:49 +0800 CST  
29、人啊,人
戴厚英著
花城出版社



现实主义的优点是能够搭建一个完整的世界,更加容易获得共鸣,缺点是过于详细繁复的表面描摹往往掩盖模糊了本质,貌似面面俱到的视野恰恰造成意蕴的稀释。对于不少此类作者来说,这种貌似极易掌握的叙述方式非常容易造成艺术创作感的麻痹,被虚假的创作成就感蒙蔽,沦落为纯粹的说故事者。并且并不是每个如此写作的作者都具备建构世界的能力,往往是七拼八凑、捉衿见肘。这其实是造成许多作家作品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刻意被警告或引导回避现实的当下中国,更是如此,现实主义成了伪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而对于读者来说,那种极易进入的叙述方式反而也极易引起审美疲劳,欣赏水平更强的读者就会抛弃此类作品,留下来的就越来越多是故事爱好者,而非文学爱好者。
文学在现实主义之外的探索一则因为发现了现实主义的这种陷阱,二则是为了寻求一种更加经济的表现,这种探索的目的是精准捕捉、焦点呈现。但它又并不是对现实主义的背叛,因为它貌似不完整的视野和信息碎片恰恰是在对整体世界的完整认识基础之上经过认真提炼、筛选之后的高超重新组合,这恰恰需要十分深厚的现实主义功力作为前提,这种探索是现实主义的再加工、升级版。换个角度说,如果某种探索不具备这个前提,其意义和动机就十分可疑。
49之后的大陆文学之所以令人失望,根本原因就在于伪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一统江湖,探索太少甚至很长时间以来是缺位的被恶意压迫的。一个中国当代作家在现实主义之外的探索,需要智慧,更需要有面对文学之外因素压迫的勇气,因为一旦当他的写作专注于精准捕捉的时候,被伪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模糊扭曲了的本质就会十分麻烦地暴露出来。
《人啊,人》的探索十分可贵令人尊敬,它之被指责批评,实在正常。它实现了精准捕捉,也做到了焦点呈现,也并不给人哗众取宠之感,因为它叙述的基础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全面把握,它搭建出的这个艺术世界就是在认真提炼之后的高明重构。它仅仅通过几个第一人称的单向叙述和意识流的摘取,就完成了事件的整体及本质的呈现。作者对人物的选取是极具代表性的,拥有不同历史的人、拥有相同历史做出不同选择的人、对相同的历史做出不同解读的人,这几个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群,这几个人的人生历程组合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这几个人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历史给他们造成的不同烙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格局和精神状态。这本书的真诚之处在于,它并不一味的批判、指责,它的反思触及了每个个体独有多维多层面的明与暗、情与怨、公与私,这是需要勇气和良心的。
此书的语言流畅、有激情而又克制,那些高深的话题、晦涩的探讨伴随着诗意充溢着体温,十分难得。
《人啊,人》的艺术水准和反思力度使它无愧为当代中国文学中一部真诚的杰作。一个人要有所进步提升,就要勇于智慧于面对自己的历史和失误,一个国家和民族同样如此,否则就只能螺旋下降,直至被彻底淘汰。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8-06 19:15:41 +0800 CST  
上面发错图,应是这张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20-08-06 19:17:01 +0800 CST  

楼主:卡夫卡李

字数:29005

发表时间:2020-03-01 20:03:4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32:14 +0800 CST

评论数:1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