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看三国之诸葛亮卷(下)从安居平五路到一出祁山

三国看火,火看三国~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9-08-05 10:29:53 +0800 CST  



三国志诸葛亮传: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白帝托孤,刘备对孔明说的这段肺腑之语,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完全遵循陈寿的原文,未作一字发挥。皇帝临终,对丞相说:我儿行,让他当皇帝;我儿不行,你来当皇帝。翻翻二十四史,有没有第二个例子?我孤陋寡闻,我没听说过。君对臣好的也多,好到以江山相送的地步,恐怕仅昭烈皇帝一个。

阴谋论者说,刘备这是刁买人心,跟摔孩子一样,假仁假义。明知诸葛亮不会篡他儿子的位,故意留句空话,卖个好,赚孔明的感激,将来对他儿子鞠躬尽瘁。怎说呢,刘备当然知道他就是捧着皇帝的玉玺送给孔明,孔明也不会拿,他儿子行不行,诸葛亮都会尽忠竭力地辅佐。知道是句空话,刘备还要说,为什么?因为那是他的真心话,没有孔明,就没有刘备的江山,他们两个人君臣一体,如鱼得水,如水得鱼,谁做皇帝谁做丞相,只是一个名分。鱼的儿子不成器,守不住江山,要这名分何用?不如给水,反正水也不是外人。孔明当然不会那样干,但此时此景,除了以江山相送,刘备找不到更好的言语来表达对这个帮助自己开基创业的人的感激之情,正如当年在长坂坡他除了摔孩子,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向赵云表达谢意。而这份感激之中还带着深深的愧疚:他不听孔明的劝阻,硬要向东吴开战,结果大败亏输,让蜀国损失了一半的实力,自己死了,丢下一个烂摊子给孔明收拾,还要人家辅佐你儿子,实在过意不去,所以他相父啊,阿斗行,皇帝你让他干,不行,就你来干吧,反正这蜀国的江山也是你给咱打下来的!白帝城刘备又摔了一次孩子,刘备一辈子摔过两次孩子,第一次对赵云,第二次对孔明——摔是假摔,情意却都是真情意。

孔明怎能不领刘备的情?他和刘备本是千古君臣,一体难分,前有三顾之恩,后承托孤之重,怎能不尽心竭力扶保幼主,收拾眼下的烂摊子?何况蜀国今日的局面,里头也有他这个丞相的过失。是他低估了荆州的危险,取西川定汉中后不及时增援关羽,反令他北攻樊城,空出后背让孙权捅刀子,导致荆州失守,关羽殒命。《后出师表》所云“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这一连串的失败都是从当初的一个轻忽大意开始的。孔明身为刘备集团的中枢和大脑,关键时刻掉链子,犯下了轻敌冒进的战略错误,让蜀国丧失了大好形势,他应该检讨。

至于后面孔明未能谏阻刘备起兵复仇,以致秭归蹉跌,白帝垂泪,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倒须怪不得诸葛亮。夺荆州,杀关羽,吴蜀已结下不解之仇,刘备与孙权势不两立,不倒下一个,吴蜀的战争便不能停息。有人认为孔明应该全力支持刘备打东吴,最好亲自带兵出征,定能战胜东吴军,夺回荆州。我不相信。吴蜀的实力本来相当,东吴占领荆州后,实力已超过西蜀,更兼陆逊善于用兵,忍辱负重不差给司马懿,又占据了地利,刘备来固然是送死,换诸葛亮也讨不到便宜,纵然不至火烧连营,也动摇不了东吴军,最后只得粮尽退兵。以后两国势必将长期敌对,吴蜀联盟不复存在,而曹魏势强,三足鼎立的局面岌岌可危。

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备在秭归大败,病死白帝城,才让吴蜀的僵局有了和缓的可能。两个负等于一个正,关羽死,刘备不死,吴蜀将一直僵持;关羽死,刘备亦死,吴蜀才能和好,复为与国。因为桃园三杰俱亡,仇恨的源头消失了,而三国形势魏强吴蜀弱,弱小的两国必须联合,才符合双方的利益。输的一方要肯认输,打落门牙和血吞,赢的一方也不能摆谱,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两国的主政者都是理性强于感性,务实多于务虚的稳重人,自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那么就再事后诸葛亮一回,把时间拨到关羽失荆州前,给孔明一个机会,听说曹操孙权有协同取荆州的阴谋,不令关羽反攻襄樊,只令其坐守荆州,再派两员上将五万生力军赶去增援,将如何?

荆州肯定不会丢了。有关羽坐镇,又得了西川援兵,孙权绝不敢来捋虎须,吕蒙“白衣渡江”的奇计也成了泡影。关羽不死,荆州不失,过几年后,形势果真就能像隆中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展望,待天下有变(曹操死,曹丕篡位)刘备率一军出西川,关羽率一军出荆州,两路夹攻魏国,克复中原了吗?

不见得。大抵蓝图都是美好的夙愿,实现不了的。战争的胜负靠实力,比较下实力就知道。曹魏占据天下十分之七,吴蜀加起来才十分之三,三足鼎立的这只“鼎”严重翘脚。吴蜀的力量平衡点在荆州的归属,荆州在吴,吴占十分之二,蜀占十分之一;荆州在蜀,蜀占十分之二,吴占十分之一。谁多,谁少,总量不变,都是十分之三。就算这十分之三都归一国占有,倾尽全力去打那十分之七,胜算也非常低。

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有好几次都是同东吴联合进兵,西蜀出秦川,东吴出荆州,东西夹击魏国。结果呢,动摇过魏国一星半点吗?中原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了吗?没有。这就是实力决定战争的天平。蜀国仅有益州,打不下魏国;同时有益州和荆州,还是打魏国不下。更何况荆州一直是吴蜀争夺的焦点,东吴始终坚持对此地区拥有主权,一有机会便要夺取,即使中原有变,荆州的主将又安能放心北伐?而无荆州的呼应,单凭西川汉中又怎能与魏国抗衡?所以隆中对的第三步注定是走不到的。三国鼎立,就是后几十年最好的局面。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9-08-05 10:33:59 +0800 CST  

楼主:石中火

字数:2227

发表时间:2019-08-05 18:29: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06 23:57:50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