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没有说出的爱》探析意识流小说的写法

以《没有说出的爱》探析意识流小说的写法

爱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写法,试举一例,第288-290页片段——
原文:
在送走张峰后的头几天,尽管宋嫣让自己清闲了几天,却也没有立刻就想他,她每日里看看电视、听听音乐、读读书,有时候也做做饭,日子过得也算惬意。校园里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可也称不上冷清,来来往往的人还是有,但似乎都挤在了校园的西门口处,因为她每次进出那里时,都要等上一等才能从那侧开的小铁栅栏门的门栏上迈过双脚,而这种现象在平日里是绝少有的。主要是人们不往东门去了,由此可以看出,青睐那边的主要是低年级的学生,而低年级的学生通常在假期里尤其是寒假,是不会选择不回家的。宋嫣也没再出过东门,却还是偶尔会站在马路边上不经意地往那里远远地望上一眼,如果碰巧的话,也能看见有那么两三个人在进出。她从没在心里想过门外的那些推点是否还在继续营业着。那冒菜摊主人的面容更是一次也没有在她的眼前闪现过。她把自己囚在了校园里、宿舍内,偶然去西门外买买菜,简直如同放风一样,而这时候她也就越发能体会到街上和校园中那不同的气氛:一处喧喧嚷嚷,一处安安静静。一放假,校内的一切园艺活动也随之停止,何况又是冬季,这类工作本就不多,甚或压根就没有,然而忽一日宋嫣却怀念起了修剪冬青时散发出的那股子清新味道,于是,她揣着这样一种期盼,一路沿着冬青道朝南慢慢地走去。这条小窄道是她开学来校那日走过的那一条,之后又曾走过无数次,半年前那狼狈的一幕早已湮没在每一条铺设着的石板细缝中,如今她唯能感受到的是:同样是这条路,那时走来感觉格外漫长,现在却屡屡嫌短,经常是认为还没怎么走够就不得不在图书馆处原路返回,因为再往前,走过艺术楼就到了连接南门和西门的那条大路了。一如往常,她必然还是会在途中两处地方停留,一是车棚东侧那一大片草地,为的是寻觅一下小白猫波儿的身影,她已经有一阵子没见到它了,这次想碰碰运气,其实她完全可以在想看的时候就进到车棚里去看,可她却极少这样做,毕竟它属于那对老夫妻,有事没事总往别人家跑不是她的风格;再一是小石桥前,她抬头凝神端详一会儿鸟儿们的聚集地一一那棵大树的树冠,并仔细聆听从那里传出样鸣叫声,然后再浏览一下恬静的湖面,看上面浮着的几片树叶。她也会在图书馆那里双脚打个壳,不是单出于要返身的缘故,原因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那就是她始终有一个愿望,希望那位拉大提琴的女子能再出现,而且是以那日的模样。然而她不仅没有再看到过她,连同她一起不见了的还有那支乐队。是的,他们集体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留下任何与声音有关的东西。宋嫣的耳际从未回响过那一日听到过的任何乐器声响,其中就包括那把大提琴的,但却在心中记下了一幅永恒的图画,画中一位姑娘,长发飘飘,长裙及地,黑色的大提琴倚靠在她的膝盖处,熠熠生辉。她经常想起这一画面,也曾试着从陈逸飞所画的几幅人物画当中寻找那女孩身上的东西,可是她都失望了。显然,画笔下的人偏冰冷,她们个个透着一双孤清的眼睛,像是来自于外世似的,而她见到的那位拉提琴的姑娘,则属于人间,是有温度的。
在冬青道里闲庭信步时,宋嫣喜欢在来的路上以及回的路上用弯着的一根中指从冬青顶叶上轻轻点过,看上去仿佛是在弹琴,而这又几乎成了她的固定动作,除非是冬青刚刚被修剪过,她怕扎着手。然而今天她却仅点了去时的一趟,原因是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将其回的路线改变了。当然,同大多数情况一样,事情发生之前,总有铺垫,而这次的铺垫就是她进入了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览室不受放假影响照常开放,天朗日耀,空气清新,难得的一个冬季暖日,又是临近午饭之际,她却忽然想到这里边看看书。阅览室里的人依旧是不多也不少,在这里你永远也不可能据此判断出时间点来,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里边的人数就像定了似的,即使有人来、有人走,也均是在别人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的替换,由此,时间在这里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概念,而仅仅变成了一个场景。依据惯例,此刻还不感觉饿的她还是先读了几篇最新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其中重点关注了一下新设备,然后又翻阅了一点其他文献就离开了,在下到外面露天处离地还剩两三级台阶的地方,她一抬头看到了正要从前面经过的陈老师,便连忙叫了一声。陈老师背着只大书包,一看便知是要到学院里边去,由于他是先看到她的,因此一等听到被招呼,就立刻停下了脚步。自打上次住院以来这还是宋嫣第一次见到他,所以这一刻她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问问他的疾病恢复情况,然而等到她走上前时,陈老师却先于她开了口:
“你怎么没有回去,是等着过几天再走吗?”
“我今年就在这儿过年了。”宋嫣答道。
“就你一个人?”
“张之祥也不走。”这并非是宋嫣要有意
往旁处回答……

分析:这段内容集中描写女主人公宋嫣的心里感受。它没有一个明确又紧凑的主题。目的性很单薄。淡化的情节下,是在集中笔墨来展示人物的各种内心感受、心理活动。张峰走后,宋嫣获得了难得的独身时光。她先放空自己,看电视、听听歌、读读书、做做饭。作者简单地用素描手法勾勒了一下主人公闲散惬意又稍显落寞的生活状态。然后就进入到了女主角的视角,情节随着宋嫣的飘忽的意识而慢慢推进:首先,她看到了东门。东门偶尔出现的三三两两的身影引起了她的遐思:她想起了门外的摊点和印象很淡冒菜摊主人。她还想起了以前跨过东门时“等上一等才能迈过双脚”诸如此类的细腻极了的生活细节。一个迈字,勾起了少女的青春记忆。使得读者都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定格的静谧。宋嫣又体会起平日校园内和大街上一冷一热的气氛的对比,又联想到未放假前的园艺活动,和眼前的清静形成鲜明反差。烘托出了宋嫣的一丝寂寞孤独。
随着思路发展,作者笔锋轻跳,写到宋嫣怀念起了冬青的清新气味,读者跟着宋嫣的脚步,来到冬青道朝南走去。这只是一个噱头,为的是引出下面主人公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看到道路,她脑海中想起开学和无数次的走过的这条路,和湮没在石头细缝中那狼狈的一幕。仿佛宋嫣不是在用脚走路,是在用记忆来走路。这样的一条路,何年何月才能走完?所以,她感到了以前这条路走起来格外漫长。而如今无意识中就匆匆走完。因为过去的意识占据了她对走路的感知。
在路上走着走着,她又开始像往常一样寻找猫儿,因为她又想起了猫,进而又想起了猫的主人,那对老夫妻。而她又不是有事没事跑到人家家里的人,她不能破坏她的风格。猫儿没看到,那么就抬头看看大树冠和鸟儿们和平静的湖面,并注意到了几片树叶。宋嫣的思路又跳到图书馆,为想起心中的愿望——幻想着那位拉大提琴的女子出现,并要求她还是以前的模样。她还希望出现的,还有那支乐队。不过他们都集体消失了,无影无踪。往日留在她心底的印象起了作用,它没有给听觉留下声响,却给视觉留下了画面,长发飘飘,熠熠生辉。这可能就是感觉移位,叫作通感吧。旧日的记忆使得宋嫣开始了幻想,她要从别人的画中寻找消失不见的记忆和灵感。可是她没有找到。她要找的是有温度的感觉,具体是什么,她也说不清楚。您说怪不怪?
场景又切换到冬青道,宋嫣喜欢用弯弯的中指划过冬青也叶子,这一细微的触觉又使得她开始了感觉上的联想——仿佛是在弹琴。她回忆起这个固定动作,还有那刺手的疼。忽而宋嫣又好像飘回到了图书馆,图书馆的场景又让她开始了感觉派的回忆,沉浸式的体验:人来人往,时间失去了概念,图书馆成了一个场景。图书馆此时仿佛变成了哲学上的空间。当然,饿把她拉回了现实。她说不觉饿,那就读几篇论文,蜻蜓点水翻翻文献,嗨!该回家了。这不,下台阶时看到了陈老师,她的脑海又想起了他的疾病。而宋嫣的回答中,又想到了一个事实……
三页内容就这样在一段路和图书馆的切换中完了,可能宋嫣还没有走位这一来回。一条小路、一个小门、一个场景,作者无不抓住这些触发点,放开思路,就像水流漫地一样肆意地流淌。或者说,给主人公一个支点,她就能撬动意识的扳机。给您爆出一大堆玉米花来。然后,读者就能跟随主人公来一次自由自在的漂流。加妮走在冬青路上,就像是扑花戏蝶的猫儿,活泼可爱无比。三页的容量里,展示了小说细实的密度和感觉的蔓延。而其实,主人公也就是走了一个来回路程。真可谓蜗牛爬行,但也正是慢工出细活。还有更绝的呢,作者对一个眼神也能反复描写几页,粗糙浮躁的“小说情节控”读者自然要抓狂了。难怪很多人吐槽红楼梦读不下去。在这样的读者眼里,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样的的激情昂扬、风云变幻、起伏跌宕才够刺激。
上面段落的写法,贯穿了意识流的精神。它颠倒着时序,实现了现实与记忆穿插。淡化了情节,甚至取消了情节。极致地突出自我的内心感受,任由意识、情感的驱使,精致地刻画着传统观念中被所谓正统叙事所挤压忽视的潜意识里的幽微情感。这样的叙述,没有宏大结构、英雄模式,主题被打成碎片,它描述的是这些碎片本身,和这些碎片之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手法不是在讲述故事,似乎是在复活着一个鲜活的世界,是思维情感意识思考的交响曲。
据加妮讲,她的长篇肯定不是单纯的讲一个故事,就像某些人所讲的要有高潮、要有冲突,不是那样的,它一定是在讲述人生的一个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中你我他又都是如何出演的,以及人物命运的相关性。
如果把传统写法比作高大上的龙肉,意识流的写法就是普通的猪肉。张岱曾经说:“食龙肉,谓不若食猪肉之味为真也,貌鬼神,谓不若貌狗马之形为近也。余主何说哉!言天则天而已矣,言人则人而已矣,言物则物而已矣。余主何说哉!尝片脔而定其为猪肉,则其味不能变也;见寸而呼其为狗马,则其形不能遁也。何论大小哉!亦得其真、得其近而已矣。”用到意识流写法上,它最大的特点是掀下面具,保存了真,贯穿了情。使得人物鲜活起来。
张岱还说:“传奇至今日,怪幻极矣!生甫登场,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要改妆;兼以非想非因,无头无绪;只求闹热,不论根由;但要出奇,不顾文理。近日作手,要如阮圆海之灵奇,李笠翁之冷隽,盖亦不可多得者矣。吾兄近作《合浦珠》,亦犯此病。盖郑生关目,亦甚寻常,而狠求奇怪,故使文昌、武曲、雷公、电母,奔走趋跄,热闹之极,反见凄凉。兄看《琵琶》、《西厢》,有何怪异?【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传之永远,愈久愈新,愈淡愈远。东坡云:“凡人文字,务使和平知足;馀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已耳。”今人于开场一出,便欲异人,乃装神扮鬼,作怪兴妖,一番闹热之后,及至正生冲场,引子稍长,便觉可厌矣。兄作《西楼》,只一“情”字”。
借张岱的一个词,意识流小说就如布帛菽粟,其中自有许多滋味。意识流小说的写法抓住了真、情二字。它虽然没有鲜明的故事结构,甚至在常人忽视看低的花花草草上做文章,但它实在是一种真实又先进的写法。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调、价值。是十分耐读的。
再把意识流小说比作诗歌的话,可以适用李尚飞文中的一段话——
“何兆武先生口述的回忆录《上学记》其中的一段话:“诗人大概可分为四等,一般吟风弄月或别愁离恨,是低等的,即所谓rhymer(打油诗人)。李白的诗天马行空,睥睨一世的气魄更高一等,而杜诗则历尽沧桑,感慨深沉,似乎又再高一等。至于那些说出了人生中不可说、不能说的恍惚迷离,乃至肠断魂销、心肝破碎的愁苦和哀怨,应该是诗中最高的境界。记得或许是温德(R.Winter)教授曾说过,真正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雪莱、济慈的诗篇和肖邦的音乐,我以为,李商隐也应该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人吧。”这段话是李尚飞所看到的对李商隐评价最高的一段话,也是最契合他的隐秘的想法的一段话。在长期的阅读生涯中他始终也觉得,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够完全地表达头脑;而头脑的探索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完全地表达心灵;甚至心灵的感知也是有限的,总有一些东西是它接触到而难以真切地在其中得到实相的投影的,可正是那些如波光、如闪电的悸动,却独独属于我们自己。所以,诗歌最为崇高的意义就在这里,它正是以它的模糊和朦胧,带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触感”,正是在对这种触感的深味和凝望中,我们越过碎片找到了部分的完整。”
那么,意识流小说就如同李商隐、雪莱、济慈的诗歌,肖邦的音乐,属于最高级别的存在。
再来看一下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表述:
它一般是以人类精神世界的整体为内容,包括非理智、下意识活动、梦、幻想、一闪念,反对把人的思维条理化以后再写人。他们认为在人的精神活动里,思想是回忆伴随着幻想,理智混杂着感情,清晰的思想交织着复杂混乱的心理,意识流就是要表达这种复杂的精神世界。它可以将结构、情节完全淡化,甚至褪化,只让人物在主观的时空当中来活动。其写法多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时序颠倒等互相穿插为主要表现手段。他们以感觉中的现在代替客观现实的反应,随心所欲地自由联想。

还有,福克纳认为:“作家应该写人类的内心冲突和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真实情感就是内心深处的东西,甚至是从潜伏的意识到意识进行转化流动后的某种“呈现”,在转化的过程中,抽象的东西被某种“观念”和“经验”进行形象化,而这种“形象化”的东西,或者只经过一道内心“初加工”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东西。人类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诗人的内心恐怕会更加“复杂”,复杂的情感反复冲击内心,就会形成一种“碎片”式的灵感,这些灵感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幻的,既有合乎逻辑的,也有不合乎逻辑的,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但是这些“碎片”式的灵感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跳跃的、打破“时间-空间”的东西,因此它不具备一种时间性,更不会按照时间轴去排序,它可能将回忆、幻觉、真实所见等一切元素糅杂在一起,形成一个“包裹”。

伍尔夫也曾对它的原则和方法作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
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落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述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不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轨,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属于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东西,难道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9-07-26 10:59:27 +0800 CST  
@加加妮妮
效仿鲁迅。由《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推定夜航船之非比寻常,又由此推定红楼梦作者是张岱、进而又由此推定后四十回有大量的张岱真迹。

冰人、女萝、燕贺、仙舟


张岱程甲本:
贾政拆封看时,只见上写道: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仄,自叹无缘。今幸棨戟遙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救,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尚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故备【仙舟】【以俟】。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颖不胜待命之至。世弟周琼顿首。
贾政看了,心想:“儿女姻缘,果然有一定的。旧年因见他就了京职,又是同乡的人,素来相好,又见那孩子长得好,在席间原提起这件事,因未说定,也没有与他们说起。后来他调了海疆,大家也不说了。不料我今升任至此,他写书来问。我看起门户,却也相当,与探春到也相配。但是我并未带家眷,只可写字与他商议。”


张岱夜航船:

冰人冰泮

晋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占之,曰:“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当为人作媒,冰泮成婚。”后太守田豹,为子求张嘉贞女,使策为媒,果于仲春成婚。故今称媒人亦曰“冰人”。《诗经》曰:“迨其冰泮。”

女萝附松柏【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

李靖谒杨素,一伎执红拂侍侧,目靖久之。靖归逆旅,夜半有紫衣人扣门,延入,脱衣帽,乃美人也。靖惊诘之,告曰:“妾杨家红拂妓也。女萝愿附松柏。”遂与之俱适太原。

冰人

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占者曰:“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当为人作媒,期在冰判。”太守田豹为子求张徵女,使策为媒,仲春成婚。故称媒人为冰人。

桑梓地

祖父植桑梓以遗其子孙,子孙思其祖泽,不忍剪伐。故《诗》曰:“维桑维梓,必恭敬止。”汉寿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封关公为汉寿亭侯,即此地。后人称寿亭侯者误。


伉俪

《左传》:齐侯请继室于晋,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未有伉俪,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朱陈

白乐天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

燕贺

《淮南子》: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陶庵梦忆:

樾荫
朱文懿家桂:
朱文懿公宅后一桂,干大如斗,枝叶溟蒙,樾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弃之篱落间。


一水
于园: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吼山
水宕水胜,而亭榭楼台,意全在水,一水之外,不留寸址。非以舟中看水,则以槛中看水。



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宝钗也没很听真,只听得“无佛性”、“有仙舟”几个字,心中转又狐疑,且看他作何光景。


李郭仙舟

郭泰游洛阳,与河南尹李膺相友善。后归乡里,衣冠送至河上,车骑数千。泰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世称“李郭仙舟”。

游秦望用壁间韵
明 王守仁
蓬岛茫茫几万重,此地犹传望祖龙。仙舟一去竟不返,断碑千古原无踪。


不然,姑存其说,以俟马太守再生可也。

扫花以俟
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



说“造”
释义:前往;到:~访。登峰~极。
造雪而来,扫花以俟——若在夏天,此雪应当为“芦花荡”。若在冬天,可理解为冒雪来访。造即冒着…前往,冒雪造门。

红楼梦各版本此处的说法大致如下:
庚辰本、己卯本以及列藏本为“掉雪而来”
梦序本以及后来的程高本为“造雪而来”
戚序本,南图本以及蒙古本为“绰雲而来”
梦稿本则是由原来的“掸雪而来”改为“造雪而来”
舒序本则是大家熟悉的“棹雪而来”
增图补评本则如有正书局狄老板所言为“踏雪而来”。

这些争论,实在令人搞笑。脂本堂堂一大众人不知道“造”的用法,又是掉又是棹的。其中,无疑周汝昌是最扯淡,东拉西扯引经据典,搞得读者头晕眼花之际,得出结论应该是“掉雲而来”,怕是自己也搞不懂含义了。(掉妹啊,把宝玉当孙悟空呢?)不明觉厉者也不敢多问。蔡义江虽然大部分诗词注解都是扯淡,但在这个词的认识上,他认为是出自《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还是靠着谱的: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雪夜访戴”经常作为典故为旧时杂文小说引用,例如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寺主 判溪里旧鬼借新尸”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话说会稽嵘县有一座山,叫做鹿胎山。山上有个小庵,人只叫做鹿胎庵。这个庵,苦不甚大。宋淳熙年间,有一僧号竹林,同一 行者在里头居住。山下村里,名剡溪里,就是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所在。”

张岱的其他作品里“造”的用法:
造庐——
造庐而吊
杞梁死国事,丧归,齐庄公遇于途,欲吊。其妻曰:“君以吾夫之死为有罪,则不敢辱君之吊;如以为无罪,则先人有敝庐在,何吊于途?”公乃造其庐而吊焉。

造访——
儿必贵
王母李氏尝曰:“儿必贵,未知所与游者何人?”适玄龄、如晦造访,母大惊曰:“二客皆公辅器,汝贵不疑矣。”

造门——
家有赐书
班彪家有赐书,好名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琅嬛文集:
造门请见者,稍不当意,即举手楗户


徐渭金瓶梅:冰人

1.今既蒙金诺之言,何用冰人之讲
竹山又跪下哀告道:「小人行年二十九岁,正月二十七日卯时建生。不幸去年荆妻已故,家缘贫乏,实出寒微。今既蒙金诺之言,何用冰人之讲?」妇人听言笑道:「你既无钱,我这里有个妈妈,姓冯,拉他做个媒证,也不消你行聘。择个吉日良辰,招你进来,入门为赘。你意下若何?」这蒋竹山连忙倒身下拜:「娘子就如同小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宿世有缘,三生大幸矣!」一面两个在房中,各递了一杯交欢盏,已成其亲事。

2.一个是这里冰人,一个是那头保山
玉楼取了一条大红段子,使玳安交铺子里傅伙计写了生时八字。吴月娘便说:「你当初原是薛嫂儿说的媒,如今还使小厮叫将薛嫂儿来,两个同拏了帖儿去,说此亲事,纔有理。」不多时,使玳安儿叫薛嫂儿见陶妈妈,道了万福。当行见当行,拏着帖儿,出离西门庆家门,往县中回衙内话去。一个是这里冰人,一个是那头保山。两张口,四十八个牙,这一去,管取说得月里嫦娥寻配偶,巫山神女嫁襄王。陶妈妈在路上问薛嫂儿:「你就是这位娘子的原媒?」薛嫂道:「然者,便是。」




这封信写得文采飞扬,谦恭有礼,真乃旷世佳作。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在金陵的时候我们情投意合,玩得很好,我们都是故乡人,所以有着深厚的感情。“契”相投之意,“桑梓”指故乡,前人因房前屋后都种有桑树和梓树,且那桑树、梓树都是父母先辈所栽种,为了表示对先辈们的尊敬,于是就把桑梓代称故乡。

(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去年我奉命来京城任职,正为和你能够经常在一起而感到暗暗高兴。承蒙你的深情厚爱,愿意和我结为儿女姻亲,我感恩不忘直到现在。“窃喜”:暗暗欢喜。“座右”:你的左右。“雅爱”:高尚美好的爱意。“朱陈”:为婚姻代词。其来源据说徐州古丰县,有一朱陈两姓村,世世代代互相联姻成为美谈。久而久之那“朱陈”二字就成了婚姻代名词了。“佩德勿谖”:感恩不忘的意思。

(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仄,自叹无缘。)只是因为忽然调到那遥远的海疆去任职,所以不敢唐突冒昧前来求婚,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无奈,只有叹息自己实在是没有缘分。

(今幸棨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现在高兴地看到你的大驾远道而来,着实快慰我平生的心愿。在此正式表达我对你升迁的祝贺,先前蒙受你书信中的教诲,边地的军帐也因此增添光彩,本人和军士们额手相庆。“棨戟”:木戟,一种礼仪用具,用于仪仗队前导。后来也有插于门庭两边,是宣示礼仪的意思。“燕贺”祝贺的意思,有喜事都可用上。“翰”:在此是书信的意思。“光生”:增添光彩。“额手”:应是额手称庆之意。

(虽隔重洋,尚叨樾萌,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樾荫”:两木交聚而成的树荫,是渴望得到庇护之意。“茑萝”:一种藤生、蔓生植物,依靠攀援别的植物向上发展,争取更多阳光普照,从而获得比较优势的发展空间。因此这一句应释义:虽然隔着宽广的海洋,却渴望能够得到你的荫庇,想来是不会嫌弃我的卑微与寒酸,但愿能像茑萝那样依附你而得到发展。

(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青盼”:青出于蓝胜于蓝,青盼应是强烈的盼望。“淑媛”:美好的令爱。“芳仪”:古时帝王的内宫六仪之一,此处应解释花容月貌。所以这一句是:小儿已是望眼欲穿地盼望着能够早日娶了你那花容月貌,贤淑的贵千金。

(如蒙践诺,即遗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践诺”:信守承诺。“冰人”:媒人。这里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中说孝廉令狐策梦产冰上,与冰下人语。有解梦者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与冰下人语,乃有媒介事也。此句应释为:如果承蒙你肯实践诺言,在下马上委托媒人前往。虽然路途遥远,但一水可通,不敢说备了上百辆大礼去迎亲,但前往的船只已经备好。

(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颖不胜待命之至。世弟周琼顿首。)释义:现在写了一封信,祝贺你升迁增福,并诚恳地请求你答应婚事。提笔写信之时,恳切盼望答复。世弟周琼拜上。“寸幅”:简短的书信。“升祺”:升迁增福。“临颖”颖:笔锋,提笔写信之时。
这封信词藻华丽,言词诚恳,虽不乏阿谀奉迎之嫌,但终因有求于人,更何况所求乃联姻之事。写法上相当高明,巧妙借恭贺升官之事来提及联姻。先大谈特谈故乡情谊,年前交情,然后祝贺升迁高职,使人在高兴之时不经意地愉快接受请求。这是写信人的高明之处。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9-07-26 22:41:33 +0800 CST  

楼主:messiyun

字数:9495

发表时间:2019-07-26 18:59: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06 20:07:18 +0800 CST

评论数: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