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三十三帖 读《建塔者》

读书破万卷(3733)·《建塔者》
《建塔者》,现代短篇小说集。台静农著。北平未名社1930年8月初版。列入《未名新集》之六。
台静农(1902—1990)现代作家。字伯简,笔名青曲、青辰、孔嘉等。安徽霍丘人。曾经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后来在该校国学研究所半工半读。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2年发表第一首诗《宝刀》。同年,参与发起成立“明天社”。次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负伤的鸟》。1924年,他通过李霁野等人的关系,结识了鲁迅。在鲁迅倡导下,他与韦素园等组织了未名社,出版 《莽原》和《未名》半月刊。他得到鲁迅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为了扩大鲁迅的影响,他编辑出版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1927年后,在北平中法大学等校任教。在这一时期,其创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地之子》,该小说集被鲁迅誉为“优秀之作”,他成了20年代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从民间取材,以朴实而略带粗犷的笔触描写了一幅幅人间的酸辛和凄楚的图画,乡土气息浓郁。1928年,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鲁迅等人营救出狱,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他又一本短篇小说集《建塔者》于1930年出版,这部小说集所表现的主题是:“我们的塔的建成,是需要血作基础的。”这是作者在政治上更趋向激进的产物。作者还写过一些散文,文字简洁。1930年,他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到1934年之间,他曾两次遭国民党当局逮捕。1935年释放后,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等校。1938年到四川白沙,先在国立编辑馆工作,后在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和散文。1946年应许寿裳之邀赴台湾,先在编译馆任职,后在台湾大学任教。退休后,分别在台湾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任讲座教授。台湾出版了《台静农短篇小说集》和一些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著作,还著有《平庐的篆刻与书法》。他是台湾出版的《中华大字典》编纂人之一。其近40年中所写的文章,结集为《龙坡杂文》。
附有作者《后记》,《建塔者》写一位释放出狱的革命者,讲述同牢难友被害时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青年烈士献身的事业是“崇高的人群的塔”,而他们的“血凝结成鲜红的血块,便是我们的塔的基础”。《死室的慧星》写牢狱中的革命青年备受毒刑,宁死不屈,他们都是“为了我们晨星的来日”而视死如归。《历史的病轮》写一女革命者乔的英勇就义,为了光明的到来,她“作了晨曦的使者了”。《昨夜》、《遗简》、《铁窗外》等也都是歌颂青年革命者为了“人群的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集中也有少数小说是承袭《地之子》的题材。《人彘》写驻防军队杀害欠租的佃户。《被饥饿燃烧的人们》写逃荒人的苦难生活。《井》写佃户父子两代先后身亡于田主的残酷劳役和地租剥削中,他们的后代终于觉悟过来,投身于革命去了。
《建塔者》是一篇自述性的作品,写“我”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以满腔的激情、无比的愤怒向自己的朋友讲述了“我”的四位难友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午夜的牢笼传来了阵阵的嘈杂,E君和他的女友玛丽及另外两位青年被敌人用卡车拉走了,夜空中传来他们雄壮的歌声和几声“万岁”的高呼:又一批建塔者献身了。《昨夜》是“我”在开往上海的船上对昨夜的回忆: 秋日微凉的夜晚,秋巧妙地躲过猎犬的追踪逃出深山,还和一群大兵烤火聊天。晚上“我”和秋装成富家公子模样坐火车到码头,将秋送上了船。“我”上岸后挤上火车别离了曾经战斗过的旧都和旧都狱中的难友,但愿将来和秋的相逢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死室的慧星》讲述革命者逸生在狱中的经历。芝姐被送进了女牢,在同牢的犯人中她认出了曾经一起工作过的逸生。听着隔壁的毒打拷问声,看着逸生暗自流淌的眼泪,芝姐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牢狱生活后终于出狱了。一天,芝姐收到了一封逸生出狱后寄来的信,信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逸生和她的男友庚辰,两个伟大的共产党人在狱中所经历的一切: 敌人用狡猾的伎俩骗取了年轻的逸生的口供,使她无意中承认了和她一起被捕的人就是庚辰。敌人又用尽了严刑逼问庚辰,然而宁死不屈的庚辰始终没说出军火的隐藏地点和革命同志的姓名,庚辰英勇就义了,逸生被营救了出来。然而怀着对亲人的内疚和对革命同志无限的敬佩,逸生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历史的病轮》讲述了一个共产党人被杀的事。一天,“我”从报上得知好友郁立的妹妹曼乔和另外五个同志被杀死于A门外的消息,“我”同S君来到郁立家,看望了郁立和他卧病在床的母亲。然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A门外,第一次看见曼乔站在演讲台上大声疾呼的情景又出现在“我”的脑海。A门外的荒野所能看到的只有一大片血迹和六座新坟。第二天S君走了,说是去开展新的工作。《遗简》写两个革命者是如何对待事业与爱情的。K爱上了他的同志,而她却告诉他,在这黑暗的时代,只有我们神圣的工作才能给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带来幸福,我们不能钻入另一个世界去享乐。K明白她所讲的一切,但他却不能战胜自己的感情。最后他只有离开她,离开他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K说他将会努力奋斗、工作,直到他们为之奋斗的光荣一刻来临,同时,他会永远祝福她。《铁窗外》是一位被判长期监禁的革命者给狱外的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爱人的关心与祝福,也总结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失误,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内疚和准备在后半生与世隔绝的生活中坚持斗争的决心,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和他光明磊落、坚贞不屈的品行。《春夜的幽灵》写“我”对在大屠杀中死难的朋友的回忆。看到报上登出的死难者的姓名,内中有你。除了激愤,出现在“我”心中的便是和你认识的经历以及你的微笑,仿佛还有你最后走上刑场时所唱的壮歌。在写“我”朋友高大伟岸的同时也写出了“我” 内心的懦弱与麻痹,以及“我”对朋友们所从事的事业的崇敬与信心。《人彘》写一个欠债的穷苦农民被“薄匆卫国”的兵们杀死的故事。学校宿舍的隔壁是一座军营,这天夜里军营内突然传来阵阵嘈杂的声音,第二天学生们才知道,昨晚兵营里杀了人,据说被杀的是一个欠吴大爷租又想逃跑的庄稼人。这天下午,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孩哭着把尸体收走了,这是死者的妻子和女儿。《被饥饿燃烧的人们》写理发匠老柯的故事。老柯逃荒要饭来到我们村,干起了理发生意。他脾气极好,见人总是笑,任凭别人如何讽刺辱骂,他从不生气,干起活来极卖力。由于年年饥荒,老柯有两次饿得实在受不了,偷了“我”家的东西又被人抓住。老柯六十岁时瞎了眼不能理发了,便又和他的妻子逃荒要饭而去了。《井》写一个穷苦的木匠被生活所迫,逐渐认识了社会,走上了革命道路。木匠的父亲是一个纯朴的农民,因为给主人吴三爷的花园挖井,被坍塌的泥土活埋了,母亲在饥年饿死,哥哥又因交不起租上吊自杀,嫂子侄女流浪街头,木匠终于认清了社会,参加了革命队伍。
本集小说时代气息浓厚,阶级意识鲜明,反映出作者在《地之子》之后创作思想追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幽默里饱含讽刺,诙谐中针砭现实,白描手法娴熟。但结构上“严格地讲,这集里所收的文字,十之八九是不能具有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外形,所以说它是些‘手记’与随笔”,“是更适合得多”(侍桁《文艺短评:〈建塔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建塔者》是以们的一组作品。所收十篇小说,除后三篇是写穷苦人苦难的生活外,其他作品都是写革命者的。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热情讴歌了晨曦的使者,表达了对共产党人无比的崇敬和由衷的热爱。如果说作者的《地之子》是在痛苦中呻吟,那么《建塔者》则由呻吟变成了抗争,在这一思想境界升华的同时,作者的艺术成就也有所提高。虽然仍常以第一人称手法结构作品,仍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但金刚怒目式的文风则是《地之子》所没有的。《建塔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形象,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有极大的意义。虽然个别作品仍显示出某种程度的粗糙,但总的来看,《建塔者》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集。
评:满腔激情述见闻,英勇就义四友人。午夜牢笼嘈杂阵,又走玛丽和E君;
雄壮歌声呼“万岁”,又有建塔者献身。精诚赤血奉先驱,英勇形象共党人。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9-04-23 13:53:24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3288

发表时间:2019-04-23 21:53:2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4 17:39:25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