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楼主杨栋《梨花楼书事》上市




----《梨花楼书事》后记
杨 栋
时值中秋,天高云淡,应友人之约编成这本小书,民间谚语说“年怕中秋月怕半”,一转眼,一年就又过去了。但这是我为书籍的一年,我的生活依然是访书、买书、读书、藏书、编书、写书,有书的日子就是快乐的日子,诗人华兹华斯说:“书是纯洁美好的特殊世界,生活在其中其乐无穷。”
书楼香溢,小院秋临,手持精籍,目送归鸿。读破万卷,下笔有神;闭户深山,不羡皇城。梨花书话,云淡风清;为爱书故,沉吟至今。世上无价宝,人间耳录经,读书明事理,开卷圣贤心。罗曼罗兰说:“一册美妙的书是一桩秘密,只应当在静寂的心头细细体会。”读书,还是要求静下来才能有收获的,如一味想着宝马香车,红颜玉人,高官大贾,花花世界,是不会读进去的。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3 22:39:51 +0800 CST  
转发微博
@北岳文艺出版社微博
痴书癖藏是杨栋——毛边本《梨花楼书事》读后

文|沈文冲

作家杨栋的爱书,我是早有所闻;因为爱书,他建起了自己的“梨花村藏书楼”。但他的嗜书如命、爱书成癖,则是我此次拜读了他的新著《梨花楼书事》后才领略的。

且以本书的开篇之作《爱书者的自画像》为例。譬如“借钱三年五年不还可不去催,借书三天必催归还”;“丢钱后一时遗憾,丢好书几十年难于忘怀”;“遇到好书一掷千金,读到好书寝食皆忘”;“以次书骗人者必咒其下十八层地狱”;“好书加锁高阁中”等等。所言甚得吾心,惟一不同者,吾庐除大门一锁之外,别无第二把锁,即使珍贵的好书也概不秘藏上锁。盗贼翻墙入室当为钱财珠宝而来,因为家中有好书而遭贼者,鲜矣。

杨栋博学多能,是当今作家中难得的才子,他集诗、文、书、画“十八般武艺”于一身,在读书界早已名声在外了。读他的博客方知,杨栋与省内外的书画家们也多有交接切磋。本书选辑的四十四题文章中,就有《我为孙犁画插图》、《吴藕汀先生画读书图》、《来新夏先生写匾》诸篇,专门叙述与书画相关的话题。在他六十多本的等身著作中,除了占据多数的散文集、书话集、小说集、日记集、书信集等作品外,有关漫画、书法的书画之著并不鲜见。

杨栋喜欢毛边书,他说:“我读光边书,但也还是非常喜欢毛边本。”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杨栋即已开始了解并接触毛边书。因此,他著作或编印的六七十种图书中,做了毛边本的几近一半!我陆续获得他惠赠的毛边书近二十册,都是他叮嘱了印刷厂才办到的。凑巧的是,杨栋的这一本书话集,恰好也做了五十部的毛边本,其设计印装都极有特色。这书由山西太原的北岳文艺出版社列入“格致文库”刊行,该文库以“留给未来中国的好笔墨”为职志,其选题入选之不易,书稿的总体质量之高,可见一斑。本书所用的印书纸张,为高级滑面双胶纸,三十二开锁线平装,封面以白色为基调,简约雅洁之至,书名则印在色若牛皮纸的艺术纸上,做成腰封,殊为别致。书中更有《品味“毛边书”》、《假日闲读毛边本》等美文,尽情地抒发和叙述了作者对毛边书真诚的喜爱之情。

不久前,他曽跟我说:“我读毛边书的习惯,是先裁开,听着裁剖纸张的嘶嘶声,像是听音乐一样的享受。有时特别喜欢的毛边书,我会同时一买两本,一本裁开读;一本收藏起来,不裁,看着高兴。”在当今社会,这样地爱书,这样地喜爱毛边书的人,你身边还多吗?

我与杨栋的交集已近二十年,近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机会见面一次。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活力四射、才情勃发的真正的读书人。交往多了,更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世正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实诚,憨厚,老实。记得明朝张岱有一颇为自得的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杨栋的爱书,因为梨花村藏书楼,早已扬名海内外;作为享誉华夏的藏书家,杨栋尤重中外文学名著,此外他还喜好搜罗和集藏古油灯、奇石、漫画、名人手札等,足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兴趣的广泛。

如此的爱书人,可交;如此爱书人的书,可读。我以为。

(作者系江苏著名作家、毛边书研究专家,著有《毛边本小史》等十几种。)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3 22:42:04 +0800 CST  
转载▼在春天里分享书香

---沁源县图书馆《梨花楼书事》新书分享会

阳春三月,万里春光,沁河两岸,风景如画,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沁源县图书馆读书学会联合沁源县作家协会于4月21日下午,在风景如画的沁河两岸举办了《梨花楼书事》新书分享会,这是我县文化界一件盛事。
《梨花楼书事》一书是杨栋最新的读书随笔集,这本书出版后,反响强烈,中国图书网一天点击率达3.6万次,著名书评家沈文冲、朱小剑、程启云都专门为这本书写了书评,《天津日报》《长治日报》《上党晚报》、“北岳出版社公众号”都进行了报道。
“窗临水曲琴书润,书读花间字句香”在美丽的沁河之畔进行读书研讨,是对杨栋这位沁河养育出的作家的致敬,同时,也期望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会,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阅读,爱上阅读!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3 22:47:31 +0800 CST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3 22:50:07 +0800 CST  
(转帖)精 神 明 亮 的 人 (转帖)精 神 明 亮 的 人




---读杨栋的新作《梨花楼书事》有感
程庆莲
杨老师一直笔耕不缀,总有新作问世,而且每次出书都签名相赠,使我非常感动。他是我们这个偏远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他的散文、诗词、漫画和藏书使他名扬在外,也因为他,更多的人知道了沁源,知晓了“梨花楼”、“梨花村”。读了杨老师的许多文章,也索要过他的笔墨和漫画,近日又得到他的新作《梨花楼书事》,一口气读完,甚是畅快,突然对熟悉的杨老师陌生起来,崇拜起来,仰望起来!
这本书收录了杨老师爱书、淘书、写书的趣事,也写了他和诸多写作者之间的交往,以及读书后的感想。对于这本书,我偏爱其第一辑的“爱书记痴”和第二辑“淘书记缘”的前半部分。通读这些篇目使我眼前一亮,正好当时我在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一书,该书同样记录作者读书后的感想感悟,我拿这两本书比较,虽然深度和广度,感想和感悟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深地打动了我,被书中的思想火花照亮了精神。
一本好书给人的启迪应该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引领,思想的升华。
杨老师的这本书虽然收录的篇目不多,但相比较以前的书文又有了新的高度,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思想开放、情趣浪漫的学者、作者、读者。他信手拈来娓娓道来的看似随意却是他文化思想的沉淀,是积淀之后的厚积薄发,尤其是他的语言在这本书里表现得更为精致娴熟甚至华丽,那些贴切自然的排比句,不是挖苦心思苦思冥想出来的,是他丰富知识和广阔视野的自然流露,就像涓涓小河哗哗流出,清新、清澈、清雅。
在这个浮躁浮华的年代,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读自己喜欢的书,通过各种渠道淘书买书藏书,用书香熏陶人生,用书墨勾画人生的人很少了,而且杨老师能不惜重金买书,倾其所有购书,在他的梨花楼几万册的藏书,每一本都有他触摸后的指印,有他淘书的故事。在这里他畅游书海,自得其乐,精神和思想一起升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多人比的是自己穿金戴玉,坐豪车住豪宅,而像杨老师这样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买书藏书写书事业中的人,在精神层面上属于上等人,是精神的贵族。看杨老师的作品,无论散文诗词书话,颂扬的都是真善美,他崇拜敬仰的人和事都是事关文学精神人性的,而且他一直躬耕文学园地,一生致力于写书码字,传播思想的火花,人生的真谛,似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纯洁,为此我认为杨老师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在这个偏远闭塞的山区小城,杨老师通过购书藏书读书结识了许多作家,在该书第二辑中就提到二十多位,尤其是他推崇的孙犁、黄裳、董桥等。我一直喜欢读书,而且有一些固执的偏爱,有阶段性,一段时间喜欢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就像杨老师那样把她的书一本本或借或买都找出来研读,经典句子还要抄录下来,后来莫言得了诺贝尔奖,我又花了400多元在当当网上把他的几十多本书买回来一有时间就读就看,后来喜欢自由现代诗,就又是订诗刊又是买书。但比起杨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是很肤浅,思想不够开放,眼界不够宽,思想相对保守,把关注点锁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不能广开思路,广泛吸收外界大家的闪光点。杨老师广交文友书友接收了外部的动态和气息,结合他的才气和文思,虽退居二线仍思想活跃,在各个领域不断有新品问世,是位思想开放者。
在浩瀚的书海陶冶下,杨老师从一个山里放羊娃成为作家,他的兴趣广泛,在梨花楼,院子里有树有葡萄,更多的是形态各异的石头,有海百合化石和树化石,各种造型独特的石头寓意深刻。另一间小屋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他多年收集的几百个灯盏。小时候家家户户用的煤油灯现在成了“文物”,看了他的收藏连我们这些曾经经历过用煤油灯时代的人都感到惊叹,这小小灯盏竟然有如此多的样式品种,想想小时候上学时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安装自行车上气阀嘴能够调节火苗的大小就已经是非常高级的了,而对于这些形态各异的灯盏还多是没有见过的。二楼是他的梨花楼---藏书楼,几万册的书分门别类地占据了整个二楼的空间,四面林立的书柜包围了一个大大的古香古色的书桌和明代的椅子,桌上堆积着杨老师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杨老师,是一个兴趣广泛的文人,而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独成一体,他的漫画惟妙惟肖,他的散文洋洋洒洒,他的诗词字字玑珠,他的石头会说话,他的灯盏照亮了黑夜……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3 22:51:24 +0800 CST  
《梨花楼书事》自序

杨栋

《中庸》上说:“好学近乎智”,所以,一个爱书的人总是让我很敬仰的。几十年来,我也以一个读书人自居,但书海浩瀚,我只能在海岸上捡到几枚贝壳。
我喜欢读的书大约有几类,一是文学作品,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古代笔记等等。二是自然考察的书,如《瓦尔登湖》《昆虫记》《自然史》《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之类,三是书话类书,周作人、孙犁、黄裳、阿英、郑振铎、唐弢等书话名家,我都购买了他们的全集。我自己也写点书话,但自知班门弄斧,是不入方家之法眼的。这本小书是天津罗文华先生早就鼓励我编的,他在网上给我的纸条中说“你应当编一本《杨栋谈书》的集子了。”但我一直没有编,几十年前,印过一本《荫园书话》,不少文友喜欢,后来编过一本《梨花村读书记》,目录都预告了,但终于还是胎死腹中,未能面世。这主要还是人微言轻,名望不足,文章写得不好之故。
但我不愿放下手中的笔,一直还在写着。巴金说:“作家的称号只能加重写作者的责任,它并不是装饰才能的花冠。”列夫.托尔斯泰也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的一生都在寻找美。”我把读书的感悟记下来,一是鞭策自己不要偷懒,二是想把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与友人奇文共欣赏。一位友人最近要编一部书趣丛书,想让我加盟,这是好事,于是就有了这本《梨花楼书事》,我只所以不称为书话,是书话这词让人们用滥了,有的人写的书话,实在是一种白话,读了叫人倒胃口。虽然炒作得红艳千般,但我是不去买,也不去读的。
我的书话,是一种闲话,所以叫话书,闲话也就是聊天,说的人不累,听的人不烦,好处是轻松,随意,闲话有许多叫法,北京叫侃山,东北叫拉呱,上海叫吹牛,西北叫谝转,新疆叫宣荒,闽南叫化仙,四川叫摆龙门阵,电视上叫脱口秀,酒场上叫黄段子,我们那里则叫倒歇歇,意思是忙里偷闲,可以歇一歇了。古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话字,叫人温馨,叫人意远,叫人舒畅,陆游诗:“闲话更端茶灶熟。”和友人品着香茶,说着闲话,这闲话又是有关书的话题,是读书人的一种福气了。
书楼香溢,小院秋临,手持精籍,目送归鸿。读破万卷,下笔有神;闭户深山,不羡皇城。梨花书话,云淡风清;为爱书故,沉吟至今。世上无价宝,人间耳录经,读书明事理,开卷圣贤心。罗曼罗兰说:“一册美妙的书是一桩秘密,只应当在静寂的心头细细体会。”读书,还是要求静下来才能有收获的,如一味想着宝马香车,红颜玉人,高官大贾,花花世界,是不会读进去的。我的人生,是为书籍的一生,有了这本小书,也就是我爱书的一份备忘录了,我会此生爱书不渝,是为序。

《梨花楼书事》杨栋著,北岳文艺 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4 05:36:42 +0800 CST  
守着他的沁河源

2017-04-05 19:54 星期三
守着他的沁河源(转帖子)


他笔下的“山地小品”“山地女儿”“山地风流”系列散文,都是为沁河立传的

沁河的源头在沁源县,因为有水,整个山城弥漫着植物的香气,生活在沁源县城的人群里有一位追梦一样地喜欢着文学的人,他的名字叫杨栋。县城里不光是杨栋,单单省作协会员就有20多人。听起来人很多,其实文学在当下的社会中还是显得孤寂素朴了,与大众人群多么不成比例。我去过杨栋的老家梨花村,小村庄水瘦山寒,有土的地方肆意张扬着青草,散发着季候囚不住的生命力。杨栋在这样的小村庄成长,必然会露出一线茂盛。杨栋说:“从小就在这儿的山沟里滚爬,在这儿的松林里放牛,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娃、放牛娃、打工仔、农民工,是沁河养育了他。”
我爱沁河。有水的地方才能发展文明,有水的地方滋养文学。
方履篯《沁河考》曰:“沁水出山西沁源县东。”《水经·沁水》云:“出上党涅县谒戾山。”《注》云:“即涅水也。或言出榖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奇注,径泻一隍。”《山海经》:“谒戾之山,有金玉沁水出焉。”
沁源县写作者陈小燕曾考证:杨栋的这个乡就是羊头山所在地。这个乡就有三个沁河源头。梨花村、南湾村、积善庄。这就是古书上说的“三源奇注,径泻一隍”。
我曾写过:沁河,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哺育了源远流长的山川文化,历经所有的王朝兴衰,堪称中国最悠远的一条河流。流经到现在,宛如一曲悠长缓慢而又情深意浓的民谣,当更迭的文明用高速度的发展来概括时,沁河细了、瘦了,依然有水,依然叫河,只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至深至静的美好少了。
我也生长在山西沁水县山神凹,荒山野沟,逃荒落住的祖先停下脚步,沟里有水,黄土崖壁少石,崖下挖洞,凹里人叫土窑窟窿,是藏人的避难所。小时候对山之外充满憧憬,跟随小爷上山放羊,站在山头上望远,小爷说:“山外有知识。”所以我能理解也是从荒山野沟走出大山的杨栋,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憧憬,使他从小爱书,向往外面的世界。一次我碰见他,谈及他在小城有两处房子,我问:“要两处房子干啥?”他说:“一处住人,一处住书。我不能委曲了我的书。”他爱书爱到走火入魔,恋之如美人,敬之如神明。这一点,像极了他的老师孙犁,孙犁先生曾说:“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缺,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他把放书的小楼叫成了梨花村藏书楼,他也真敢叫,在想象中陶醉于自己的富足。
沁河是有灵气的河,这条河养育过一个大作家赵树理,小时候常听人说:“半河腰出了个赵树理。”半河腰子上出的事情太多,但是,知道赵树理是一个编故事的,我知道了就很激动。因为,我们同喝一条沁河水,杨栋和小燕也是同喝一条沁河水,他们也是敬仰赵树理的。赵树理是一个高度,激励他们向文学之峰攀登。在山村子弟,这也是身在茅庐心怀天下了。一个山里人如果不读书上学,一辈子生活在山里,知命知足地活着就是幸福。童年的乡村给了我故事,乡村让我们成人长大。
赵树理活着时,我没有见过他,从沁河两岸四季变换的风物人事中,从他的作品中,我可以想见他活着时的情形:他只知道土地对他的情分不薄,他只知道他该牵挂一条河流两岸的风土人情。他太看中这条河水两岸的人世苦乐了,他有牵挂,有不舍,有情怀,沁河两岸的文学作者,都有对这条河的不舍,对这片土地的不舍,杨栋的乡土散文,也是写沁河两岸的风情。他笔下的“山地小品”“山地女儿”“山地风流”系列散文,都是为沁河立传的。
小燕的这本书写杨栋的轶事,杨栋的评说,杨栋的故事,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从她的文章里可见山地作者的文人相重之情,惺惺相惜之意。她写杨栋爱书、爱文、爱诗、爱书法、爱摄影、爱收藏、爱漫画、爱生活,写出了一个山里娃自学成才的艰辛,一个文化人山地坚守的坎坷。他们都是我的沁河乡亲,上党文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书人书痴的生活,一个古典文人的传统。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人的气质是需要沉淀人生阅历和知识的。有句古诗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文人,一个作家,更需要多读点书,这一点上,杨栋是一个真正的爱书人、读书人。
我越来越依恋故乡,城市让我没有方向感,那些作响,那些嘈杂的声音,心像挂在身体外的一颗纽扣,没有知觉。我很欣赏杨栋的小城生活,他在他的梨花小院,读书、作画、会友、闲暇时到沁河边上看看天鹅、看看鹳鸟、看看鸳鸯,或是到山坡上采野菜、觅奇石、摘槐花,那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明代洪应明有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海德格尔也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要“居住”,而且要诗意般居住,就要像艺术和诗歌那样,不要去掠夺、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以自己充满劳绩的活动来创造和丰富我们的世界,使大地和生命得到不断地充盈和繁荣,让青草和山林永远地绿翠和芬芳。这正与中国古人追求的“写意人生”一样。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共来往的人生观,启迪着无数的文化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找回自我。
杨栋正是顽固地守着他的“梨花村”,守着他的沁河源,才有了文学的收获,书画的收获。
葛水平

(原载《山西日报》2017、4、5日)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4 05:39:12 +0800 CST  






杨栋的画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4 05:42:07 +0800 CST  
读书便佳
杨栋
董桥先生是极会起书名的,他的书名如青花瓷一样温润,如黄龙玉一样雅致,《青玉案》《旧日红》《橄榄香》《一纸平安》 《墨影呈祥》,叫人读后满口中都有香味。最新出的一本书他叫了《读书便佳》,读书便佳,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准定不一样。
官人是不读书的,他忙于迎来送往;高人是不读书的,他自觉唯我独尊;商人是不读书的,他只会见钱眼开;美人是不读书的,她把颜值当资本;武人是不读书的,他以武力作炫耀;伟人是不读书的,他以天下为已任;妄人是不读书的,他以狂放为生涯;闻人是不读书的,他以名气忽悠大众;阔人是不读书的,他以财富鄙视学术;氓人是不读书的,他用耍横扫除公理;奸人是不读书的,他以权术战胜正义;
秦桧为天下大奸,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书中多处提到他。有一则说秦桧有门下有十客:门客、亲客、逐客、娇客、刺客、羽客、庄客、狎客、说客、吊客。足见当日秦桧为相时气焰之盛。最后“吊客”一说,谓秦桧死后,有人到墓前恸哭。本来只有九客,这一下秦家大喜,厚赠痛哭之人,称其为“吊客”,权贵门下尽走狗,奸臣家里宾客盈门,唯独没有“书客”。
读书便佳,“读书即使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女词人李清照在困苦时灯前愁髻,烛光泪眼,琐窗深处,褪粉收香,仍爱书如故。睹书消得泼茶香;古人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是读书便佳。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此为朱子书斋对联。上联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意谓做好事最快乐。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曰:“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明代的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说“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要安神要养心,就要读书,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是读书便佳。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郭沫若说:“能读书才必博”。所以古人“ 白酒酿成迎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涵养冲灵,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是读书便佳。
谈情时读几页书,会更多情;说爱时读几页书,会更可爱;吃饭时读几页书,饭菜可口;睡觉时读几页书,美梦沉酣;品茶时读几页书,茶更清香;喝酒时读几页书,酒更甘醇;旅途上读几页书,眼中都是好景;花荫下读几页书,花草皆能解语;读几页书,佳人就会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读几页书,文人就会下笔有神,倚马可待;读几页书,你会气质高雅;读几页书,你能谈吐不俗。要不入流俗,是读书便佳。
古人日:“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种树乐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读书便佳,为善最乐;抚琴养性 赏画怡情。这是古人的梦想。
玉萧吹梦,书香才子能引凤;琼花淡妆,绝美佳人喜檀郎。才华气宇,全从读书中得来,词笔藻思,皆是墨海中陶冶。人生如寄,读书便佳。世事如棋,读书便佳。
红尘让你疲惫,生活让你劳累,名利让你困惑,那就听董先生一句劝吧:
“读书便佳。”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4 05:44:57 +0800 CST  





杨栋漫画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4 05:46:44 +0800 CST  
谢谢楼上鼓励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6 21:57:38 +0800 CST  
网店大促淘书乐
――――丁酉书事之五
杨 栋
刚到 6月,几家网店搞起了促销活动,平时很贵族的书,此时凤凰落架,价格变得亲民了,大都半价出售。有的还可抢券,但我始终没抢到过,半价也满足了。
在当当购买了《鲁迅手稿丛编(15卷)》,这是一部大书,原价1980元,以700元得之。鲁迅作品手迹是弥足珍贵的文物。人们既可从中领略鲁迅高度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又能由此观赏品鉴他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他的字清秀,朴拙。看看也很享受。为了奖赏自己,买下这套堪称镇宅之宝的《丛编》,亦藉此体验了一把土豪的感觉。周氏兄弟的手稿都有味,什么时候再购入《知堂回想录手稿本》,就成双壁了。
《中国战争史》也是久已向往之书,7大本一次购回,以供浏览。西尔维娅•普拉斯是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自白派”著名女诗人,漓江出版社出了她的作品系列三种,选了这本和书信集。
《世界鸟类图谱》(软装函套装,共5册)是精美的鸟类图谱,共计704幅手绘彩图,在读图时代,这样的书是很受人欢迎的。《程千帆书法选集》是老先生的书法集,,分成条幅、横幅、对联、长卷、书札诗笺题录、题签、碑拓等七个部分,另附程先生用印若干方与砚铭一种。他是国宝级的人物,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他的字有书卷气,是很优雅也很养眼的。还选购了《纽约客闲话精选集》《胡适许怡荪通信集》《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阎连科自选集》《知寒轩谈荟》《海派时装变迁》,
湖南的“诗苑译林”是品牌书,选 了《樱花正值最美时》《世界在门外闪光》《褶皱与陷阱》《比萨诗章.庞德诗选》。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是很精美的书,又购买了新品《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李商隐诗歌集解》《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建安七子集》,“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196-220),活动于曹魏政权的七位文人,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本书即汇纂“建安七子”之诗文赋作,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有一书来翻阅,也是与古为徒了。也购买了《元杂剧本事考》《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小念头:恋爱中的沈从文》。
传统服饰和首饰收藏大家王金华先生出了几部精品收藏图文书,每本都 在三百多元,放在收藏夹几年了,这次半价,一起收了,有《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中国传统服饰:绣荷包》《中国传统服饰:儿童服装》《中国传统服饰:云肩肚兜》,藏品美不胜收,图片光彩欲流。是很豪华的精装书。这其实是购买了一座小小的民俗博物馆。在卓越网购买了《中国散曲史》《明代剧作家考略》《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作者罗锦堂,字云霖,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台湾地区第一位文学博士,他的书出了4 种,一起收了。
购买了汪曾祺的《梦故乡》,此书仍是选集,但因是陆建华先生编的,就有了特色,他是《汪曾祺文集》的编者,铁杆汪迷,此书用几种颜色的纸印刷,收了手迹、书画、照片,是很有趣味的书。汪的书出了一百多种了,读者们感叹说已“泛滥成灾”,单卓越网上他的书有17页200多种。近来又有了线装《人间送小温——汪曾祺经典散文选》,定价680元,有读者留言说:“什么书都能来个线装,真是无语了,想钱想疯了”“有规矩吗?有底线吗?有意义吗?有游戏规则吗?”可见出版界的乱象。是越来越不好说了。
在京东则选购了《朱湘全集》4种,《回望汪曾祺-高邮人写汪曾祺》《回望汪曾祺-汪味小说选》《全明散曲(增补版)》,此书收录曲家达473家,小令12306首,套数2202篇。以曲家时代先后为序,系以小传,曲后注明出处,缀以序跋。是很美丽的精装古籍。家里已有《全元散曲》,购买了这部,再购买一部《全清散曲》,就收全了,我从小喜欢散曲,它是欢快的,幽雅的,情感的。有民歌风,有文人味,时下的新诗,有些不知所云,读读古人的曲,也是一种乐趣。
终于购买到《契诃夫小说全集(套装共10卷)》,收录了契诃夫自1880年到1903年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近五百篇,纳博科夫说“我诚心诚意地建议诸位尽可能经常地拿出契诃夫的书来读读,并按照作者的意图陷入遐想。”毛姆说“在好的评论家的心目中,没有一个人的小说占有比契诃夫更高的位置。”他是短篇小说之王,我已有旧版本,但这次是精装本,也收了欣赏:有读者说:“他自然到毫不着力、看不出技巧的技巧,他采自日常生活、又似天外飞来般妙不可言的人物语言,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抒情本质”的阐发,都足以帮助我们回到源头,整理被二十世纪文学清洗过的头脑,激发起对小说本质和文学理想的重新认识。”看到这部书,我想起了流沙河先生在浩劫年代写的诗“焚书”:“ 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眼镜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记下那个疯狂的年代,对文明的摧残。想到此,更要珍惜这点读书的权利了。
在孔子网购买了《词系(精装本)》,这是一部词选集,收词调1029个。并附有逸调备考、宫谱录要、词旨丛说、调名汇辨,《乐章集》序曾介绍:陶然先生特意提到秦巘和《词系》,以及夏老承焘先生欲得之而不能的困窘。造化弄人,没想到在北师大的图书馆中沉睡着的宝贝已经被企盼了数十年。现在,该书终于问世了,我们后辈得来变得容易许多,想起当年的夏老等诸公焦急而无奈的神情,我们后辈真的太幸运了。有此书,也可告慰夏老等词学前辈了。诗词曲都是过时的东西,我却乐此不疲,可见我也是落伍之人了。

还在孔夫子旧书网邮购了《平遥县县政沿革》《赵力之自述》《众说赵力之与赵力之忆战友》,这些书是为写一篇“土炕上的县政府”寻找的资料,1985年我和山西副省长赵力之先生下乡,他介绍了抗战时他任平遥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就在梨花村我家西屋土炕上办公,现在赵老也去世十多年了,想记下来作为史料。看看现在的各级政府大楼,豪华威武,有的甚至仿白宫,仿故宫。领导们口中念着“不忘初心”,却总有些心口不一。这篇文章也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意气纵横秋月,神情澹宕春风。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土炕上的县政府”,那是很遥远很遥远的故事了…….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08 07:54:03 +0800 CST  
海裳真是睡美人?

---------------------海棠帖
杨栋


我处小城的公园早春开满了胭脂一样艳的花,我不认识,有人说是海棠花。我在诗里见过海棠,“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可见海棠是很红艳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还写过一首海棠的诗: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竟有富贵天姿,所以招人喜爱。还有一个故事说,大富豪石崇见到海棠说:“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后来真有香气扑鼻的海棠,人们说她是石家金屋中物。宋•周弼 有诗日“春风忽来花满树,海棠最多绕栏吐。客愁才动不复安,两脚春泥踏春雨。”海棠花是伴随着春雨开的,看看那妖冶的颜色,真叫人我见犹怜了。海棠也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清乾隆年间,袁枚在金陵小仓山构筑私家园林“随园”,园中多处栽植海棠。其孙袁起《随园图说》描写到:“廊外西府海棠二株,花时恍如天孙云锦,挂向窗前”。
晚清胡恩燮在南京建私园“愚园”,清邓嘉缉《愚园记》称赞园中海棠是:“编竹为藩篱,海棠八、九株,花时嫣红欲滴,为‘春睡轩’。海裳,真是一位睡美人了。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11 22:12:10 +0800 CST  
也有夫妻怨偶,文坛著名的二萧故事让人唏嘘,萧军说,萧红就是个没有“妻性”的人,我也从来没向她要求过这一“妻性”。萧红生来是病弱的身体,她却拼了性命地写作,这样的女性,性的欲望一定是微弱到几乎忽略不计。所以萧红在信中说:“你亦人也,吾亦人也,你则健康,我则多病,常兴健牛与病驴之感,故每暗中惭愧。现在头亦不痛,脚亦不痛,勿劳念念耳。”
“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在临汾车站,萧军对聂绀驽剖白自己的心迹。美国着名汉学家葛浩文在萧红传记中说,在“二萧”的关系中,萧红是个“被保护的孩子、管家以及什么都做的杂工”,她做了多年萧军的“佣人、姘妇、密友以及出气包”。 《萧军延安日记》中1942年4月8日萧军得到萧红死讯当天的日记:“下午听萧红死了的消息。芬哭了。” 但萧军却没有哭,在萧军眼里,萧红“做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做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从“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什么“遗憾”之情!”当年的爱意满盈,万水千山、倾国倾城,而今双手一放,红尘无爱、人世苍凉。正如张爱玲诀别胡兰成,在渡口的地方,岸凝江流,帆起舟行,此岸彼岸,放手之顷,即成永绝。泼水难收,弦断有谁听?红药栏边,素手相携;樱花树下,吹笛到天明。一朵一朵的青山犹在,沉重山盟却成了让人桑心的杯具。
林徽因的婚姻被当成夫妻典范,人称誉其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在他们父亲的介绍认识的,林长民和梁启超想以联婚是两家结为亲家,“虽然双方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最后决定还是在他们自己。”有段子说: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费正清回忆:我们在中国最亲密的朋友便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他们是两个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的人。她是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的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全部围绕着她转。同这样的朋友交往本身就是乐趣。她被诗人徐志摩追求,也被哲学家先生恋慕,却和丈夫终生相守。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她最终给出的答案并不完美,但他们相濡以沫的一生,一路执子之手走过故国的大好河山,想想,也就够了。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夫妻不是情侣,不能总是浪漫。狂热的爱要保持距离才能保鲜,这样才有美感。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夫妻恩爱,丈夫却因意外与她仙人永隔。迟子建在《群山之巅》的后记中写道:“……可是八个月后,他在归乡途中遭遇车祸,与我永别!与爱人有关的人和事,在那个冰冷的春天,也就苍凉地定格了。”迟子建说:“我和世君结婚后虽然经常两地生活,但彼此关心、志趣相投。我们都热爱大自然,只要在塔河,每天晚饭后我们都要出去散步,他的内心世界也是极其丰富的,对自然界风霜雨雪的变幻与我一样有着天然的敏感和感慨。我们最常去的是呼玛河边,他喜欢拣那些扁圆的石子打水漂,我则帮他数一共绽开了多少朵水花。”
“世君说,总有人问他,你娶了个名人做老婆,她会做饭么?听他的口气,很多人把我想象成那种只知道做事业、生活上一塌糊涂的女人。其实只要我没有特别重要的活动,总是回到老家来陪伴他。每天他一下班,屋子已打扫得干干净净,饭菜也已做妥。世君总是很知足地对我说:“我真有福,娶了你这么个好老婆。”
夫妻称呼,口语最常见的就是老婆,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此外还有堂客、太太、内子、爱人、亲爱的、女人、孩子他妈、牵手、另一半、蜜糖、甜心……等等,蒋介石则一生称宋美龄为“达令”。男人则称:良人、郎君、官人、老公、汉、孩子他爸。有个段子写男人描述自己的妻子:初识时美丽迷人,初恋时小鸟依人;夫妻 一年时有了点小脾气,夫妻五年时变得蛮不讲理;夫妻十年时成了最不讲理的女人,夫妻四十年时变成温和体贴的老伴。老伴去世时才觉得她是世上最好的女人,没有了她,今后可怎么生活呀 ? 生命是花,爱是蜜;夫妻是家,情是光。夫妻间如没了情,便是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便是零落鸳鸯。雨歇微凉,成了人生最感伤的行旅。
三毛说:“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这一类,因为难得一见,老天爷总想先收回一个,拿到掌心去看看,看神仙到底是什么样子。“这话好听,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城外的想冲进去;城内的想冲出来。又说,婚姻如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乡谚语则说“一辈子的儿女不如半辈子的夫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有情眷属,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人还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真正夫妻鸟当是鸳鸯,是会永远不离不弃的。
张爱玲说:“婚姻就是踏实过日子”。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18 19:24:36 +0800 CST  



梨花楼书事:一个作家的微观文学史

朱晓剑(原载《长治 日报》2017、6、18日)


春日暖阳,梨花漫天。正适宜一杯闲茶,享半日好风,《梨花楼书事》翩翩而至。此梨花楼,乃山西沁源杨栋所筑"梨花村藏书楼"之简称,在全国读书界鼎鼎有名。不少去过的书友都对藏书楼予以称赞,仅仅是通过文字、图片就已经了解到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好。
《梨花楼书事》是杨栋最新的读书随笔集。我记不得这是收到他的第几本文集了,这是因为他每年都有作品问世,且内容十分丰富,花样繁多。尤其是他做的生肖文集,每年一册,将一年里所写的文章集结在一起,诗歌、书话、小说、书信皆有,看似杂乱,实则是一年生活、写作的实录,可以做一个作家的微观文学史看。每次读了都有些许感慨,看看,像杨先生这样的作家,才是作家生活。
这里且说《梨花楼书事》,杨先生在序言里说:"我的书话,是一种闲话,所以叫'话书',闲话也就是聊天,说的人不累,听的人不烦,好处是轻松、随意。"这是可以作为这本书的特色看。通读之下,那就好像是一场对话,分享阅读心得,偶尔斜逸出来的色彩更有趣味,远比八股式的文学批评更有味道。
梨花楼书事:一个作家的微观文学史

这本书分为三辑,爱书记痴,记录下爱书的种种痴情处,那是看见书就眼睛发亮的神态,声音也会高几度,说出来的话语,那是掷地有声。这痴迷是爱书人都有的毛病,品味"毛边本"、新年十愿、述说与孙犁的交往,凡此等等,都有着一种情态在。读完一卷,也让人忍不住在爱书路上的痴迷故事来。淘书记缘,这一辑是将淘书所遇到的种种因缘,董桥、汪曾祺、铁凝、姜德明、孙机、柯灵等等的书事,这些篇章不只是有味,更可以看出对书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高,既有书友的往还,也有文坛名家的点滴,内容更是多姿多彩,让人向往。然而这一辑只是杨老师众多书缘里的一份,如果详细写下这些故事,恐怕是很厚的一册书了。由此可知,他虽居于沁源,却心系书界,好像普天下的书人书事都装了进来。但也不完全是,他淘书是有目的的,是有选择的,有的书一看价值不大,就难以走进梨花楼,而有品位又有趣的书,他则不肯放过。这里可看作一个人的书史,也多情味的。第三辑是读书记悟,三两百字谈一册书,有些似孙犁的的"书衣文录",但与此相比,又有拓展,且看《全唐诗》(全二十五册):
中华书局1985年一版三印。余幼嗜唐诗,1986年见书店有此部书,价五十八点五元,是余当时一月之工资,然既喜之,遂购归。今随余搬迁数次,亦二十年之老友也。
诸如此类的记录在书中极多,可看出杨栋爱书情之深、情之切。《放牛娃与梨花楼》一篇,让我想起前不久采访一位作家,他说一九八〇年代,书店里的书还很稀缺,有时来了外国名著,每人只能购买两册,夜里十点钟就到书店里排队,这还不算夸张。有时听说某人有一册梦寐以求的书,就徒步二十余里路去借阅,第二天一早就又还回去。这样的经历在今天想来不可思议。那是文学的力量。如今已不不是文学的天下,所以读这样的书事,很是惊奇。当然,那是文娱活动极少的年代,因之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梨花楼书事:一个作家的微观文学史

说起读书喜好,杨栋在文中亦有说词:"余生于乡野,偏爱乡土文学,但也不排斥新生代作品,故也喜涉猎欧美现代派和国内之新潮作品也。"如此喜好,也就可看出他的阅读趣味,并不是遵循某一条单线阅读,而是广采博收,从不同的作品中汲取养料,化作笔下的书画、随笔、散文、小说。这样也就使杨栋的文章既有乡野气,也有时代味。读之毫不枯燥,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来。
梨花楼书事:一个作家的微观文学史

读书,看似简单,然像杨栋这样孜孜不倦的阅读,以增广个人的品位与趣味,也才是读书人的本色。然而就连这一点本色,在今天也是越来越少见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时代的巨变,让人浮躁到怎样的地步?
读罢《梨花楼书事》,茶也淡了,梨花正浓,就这样枕着书事,也是快乐的事。这正如在后记中杨栋的坦言:"读书,不是一阵子的事情,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仍将战战兢兢,孜孜以求,在书山上探索前行。"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19 21:42:51 +0800 CST  
一星灯火照黄河



---收藏黄河碛口老木灯小记

杨栋

龙年的九月份,我到了一趟吕梁黄河的碛口镇,这里是被誉为黄河第一镇的古镇,古镇的形成很有些渊源,一是地理环境造就,二是有晋商作为其发展背景,使得小镇最繁华时发展到三千多个店铺商号,名噪一时。 镇口以北的黄河河道有四、五百米宽,到了镇口以南,河道急速收缩至不足百米,河道的其余部分都成了乱石滩,南北落差十余米,古时船行至此,为了不走险滩,纷纷上岸改走旱路。于是,西北出产的粮油、皮毛、药材从此处上岸,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晋中、京津等商业发达地区,回程时,驮回了棉花、绸缎、茶叶、火柴等日用品,再经水路运送西北。用现在的观点看,碛口镇的繁荣也是接受晋商经济辐射的结果。是历史上晋商的荣耀。
但到了近代,碛口就衰败了,这可能是交通发达之后,河运显得落后了。我们进了镇子,已房屋老旧,街道泥泞,人更是贫寒,老人们守着一点布娃娃或工艺品,在招徕游客。
我和村民们寻买老油灯,一个老妇说,家里有灯树子,可没灯了,我说:灯树子也行,我先看看。另一个妇女也说,她家里也有,就都去拿来了。我一看,这是普通老百姓用的油灯树子,木工粗糙,油渍老厚,木头上有了裂缝,座子上露出残迹,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我想,这是小镇贫穷落后的见证,而并不是繁华开放的象征。想到这里,我就不想要了。想这碛口,曾是黄河的大码头,如何就没有一个有品位的老灯呢?村后的黑龙庙上,有二副有名的对联,是形容碛口的历史繁华的:“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现在,这样的情景只能够在想象中寻觅了。
两个老妇见我不想买了,脸上有些失望,说:便宜点你要了吧,不然,我们也是扔呀。我说,那就20元一个要了吧。妇人一时欢天喜地,把钱收起了。周围老乡见这样丑陋的灯树子也有人要,都问我还要不要?我说:不要了,我有两个就行了。一个老乡说:前些年北京来拍电影的导演也买走了几个,想不通城里人要这破玩意儿干啥用?
我把两个灯树子拿回山居,清冼后放在明窗之上,看书累了时望上一眼,仿佛又到了碛口,想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黄河边上涛声如雷,岸上人家窗户里闪着黄黄的灯光,那就应是船工们的灯塔了吧?那神秘的灯光,幽雅的灯光,星星点点的灯光,是能给风浪中的人以温暖的,想到这些,我对这两个灯树子亲近了许多,这毕竟是来自黄河的灯,是中外驰名的碛口古镇的灯呵。。。。。。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22 21:36:56 +0800 CST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记乡土作家杨栋的笔墨春秋
(山西 作协会员、陈小燕)

每个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乃至二十出头,都是一名文学青年,或许有的人并没有将诗意付诸笔端,但爱上文学是这个年龄开始思索人生、社会、宇宙万物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一部分人迷恋上文学,疯狂读文学书籍,并发奋创作,立志今生与文学结缘。可是,走着走着就散了,就业,结婚,为了生活的更好,文学便抛至脑后了。毕竟许多人并不能以文学为谋生的手段,不能成为名家名人,靠寥寥发表的几次作品,收到的微薄稿费要饿死人。
平常人遇到的这些困惑,杨栋同样遇到过,但他坚持着走了下来,在小城,不论是临时工,还是转正后作编辑,文学一直是他生活的重心。有人说他有天赋,有人说他靠勤奋,有人说他遇到了好老师,孙犁、王立成、崔魏、孙涛……有人说他靠的是那股子痴,穿衣吃饭都不顾,工资能全买了书。

无论如何,杨栋以一个特例出现在了山区小县,而且以纯朴温婉的文风名扬南北,“溶溶月”、“淡淡风”的美让他成为了孙犁的得意门生。起先在山村里作牛倌羊倌时,他倾情古体诗创作,也偶有现代诗,虽发表出来的不多,但他自己抄录的整整齐齐,用粉连纸装订成厚厚的几大本,在封面上落款“人民文学出版社”。现在想来,有些好笑,有些幼稚,但对文学的追求,可窥一般。也就是这一时期积淀了他丰厚的古诗词底蕴,使得其后的散文语言行云流水,音韵叮咚。以电影公司临时工的身份来到小城后,杨栋觉察到古体诗词的时代局限性,1982年,他开始进入散文的世界,一触就很上手,一花一草皆动情,一事一思尽是文,随性随意,贴心入里,乡间的柴门、布鞋、窑洞、枣糕……在他的笔下朴素而温暖,一个个山乡女子在他的文中活灵活现,太岳山间的乡野村落怡然自得。诗歌是一道闪电,小说是浩瀚的大海,散文是一条河流。他的散文就是那清粼粼的沁河,源头之水,喷珠吐玉,汩汩流淌,不是吗?他寻到了文学园地中最适合自己的倾吐方式。
读书写作和饮食起居一样,成为了他生活的必需,一日不写点文字,心就不安宁,不读一页书,觉就睡不稳,写日记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日记奠定了他厚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写作素材,虽不免有些琐琐碎碎,但情真意切,有饱满的体验,有生活细致的积累,有时代变迁的履迹。待2003年《梨花村日记》出版,洋洋洒洒,近40万字,从1978年到2002年,二十余年的日记,令人看到一位作家的真情真性,生活的雅与写作的勤。日记,最真实的历史,春去秋来,朝花夕拾,雨丝风片,书香墨迹,记录了一个山里娃到作家的成长史,一个文人的勇气与智慧。
多少年的临时工生涯,受人白眼,生活拮据,恋爱几次失败,他在寂寞中与文学相依相恋,其乐陶陶。捉襟见肘,买书第一,众人以发家致富为荣,他却笔墨书香为念,常年穿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改革开放多年仍未着过西装,其志向之坚韧,其生活之淡泊,其胆量之骁勇。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22 21:56:47 +0800 CST  
相信光阴是有记忆的,三十多年前,县文化馆的小二楼上,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四季在走,细雨敲窗,明月朗照,白雪纷飞,风啸松呤,不变的是灯下一个伏案的身影,夜读或者写作。小城人都知道,那是个书痴,名杨栋。
结婚成家,工作转正,经济渐好,1993年,杨栋在沁源城北郊外建起了一座小楼,青山当户,清幽僻静,他给自己的小楼取名“梨花楼”,以怀恋养育他的山野村落黎和,小院植梨树棵棵,名曰“荫园”,自居孤楼居士。他心甘情愿作个闭户读书的孤楼居士,在一片如雪的梨花中,一个士子,坐拥书城,临窗默读,下笔如神,文字生花,是耕耘,也是行走在净洁芬芳之境。


时至三十年的写作生涯,杨栋出书三十余种,百万多字,获省内外,全国大奖无数。他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小城临时工到工作转正,时间大致为1982年至1986年,散文习作蹒跚起步到渐入佳境,四年共写散文一百多篇,达二十多万字,先后在地区报刊发表三十多篇,其中几篇还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标志性成果是以妻子为原型写成的《故乡月》获奖。第二阶段,16年的《沁源报》总编,时间为1986年下半年至2002年,作品收获丰盈,单1991年便芝麻开花节节高,哈尔滨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山地风流》,《散文选刊》一九九一年第九期编发了《杨栋散文特辑》,共选七篇,中国社科院文艺理论家曾镇南先生给写了评论,同年七月,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杨栋散文特辑》。紧接着,《月月儿》、《少女心事》、《古运河夜航》等收入到百花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中。杨栋以孙犁为师,勤奋笔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光明日报》、《羊城晚报》、《市场报》、《散文》、《随笔》等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常有他的作品出现,各大杂志为他辟专栏,设特辑,登专访,刊评论,电视艺术专题片《读书人杨栋》作为文化交流节目在美国入网,向欧洲、北美、南美观众播出。这一时间,杨栋共出版《山地风流》、《乡土纪事》、《荫园小品》、《梨花村随笔》、《红豆集》、《村居集》、《荫园书话》、《杨栋散文选》等16部书籍。第三阶段,调任县文联主席,时间为2002以后的时光,组织起13大群众文艺协会,创办《沁源文汇》,出版《梨花村日记》、《村居集》、《梨花楼书简》、《书楼集》、《紫陌集》、《太岳龙风俗》等书,同时主编了《沁源优秀作品选》、《太岳风情录》、《沁源文化志》,创办了独家研究龙风文化的学术刊物《龙刊》,成立沁源龙凤文化研究会,2005年开始成为“赵树理文学奖”评委,全国二级作家,编辑出版《杨栋文集》六部。
从小在乡村长大,书斋又名梨花楼,杨栋的文章就像梨花杏花一样清新艳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美的天成无饰,静寂悄然,原生态的沁河风俗乡情在他的行文中点滴可见。散文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写作方式,也不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有时一天之内,他可以写出多篇散文,每每于品茗之间,即掏出预先准备好的一页白纸,铺在膝盖上,顷刻之间,一千字的文章一挥而就,不粉饰,不作假,美点不放过,缺点不隐讳,远村旧事布衣裙衩皆文章。他的心是淡的,淡泊名利,他的心是阔的,放逐天地之间,物本归真。他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嗅到别人熟视无睹的芳香。人们就奇怪了,只见杨栋日日笔耕,却不知那些故事、人物、情思从哪里而来,熟悉的如身边邻里一般,人物又独具个性形象显明,咏物思情也别有味道。连续多年,杨栋的文章每年可发表一百余篇,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他自己戏称,铺天盖地式的短平快。南到羊城,东至津山,西到兰州,北到冰城,都有他的文章。
读书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远行,是助杨栋成才起飞的一对翅膀。自从爱上文学,特别是进入小城以来,他购书、理书、读书、谈书、品书、评书、藏书、著书、送书……一直以书为友,与书为伴,在书海里遨游,写下各类书评书话,购书藏书轶事。以书为媒,他与文苑大家孙犁、柯灵、黄裳、张中行、邓云乡、贾平凹、姜德明、张抗抗、舒婷等均有往来,书信留墨,文采各殊,惊觉读者。以书为阶,他的文章中自然增添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意蕴。一年春节,他自编一副对联挂在门口,“万卷藏书秀出荫园,百家文史春在梨花”。由此可见,读书为他的创作之路鼓足了风帆。身居小邑,可以闲云野鹤,梅妻鹤子,却有信息不畅的弊端,时有与社会时代发展不同步的恐慌。借用笔会,出差,也自费出游,杨栋踏足四方山水,饱览名川大山,走访名人故居,拜谒先贤古哲,思接千载,心胸无垠。卜居悠然小城,沉淀吸收,他的文章便有了历史文化的渗透。随意赋形,清雅如荷,曾是他笔墨之亮点,《红豆集》开始,明显地加大了扬弃的力度。作家自牧在《山家清供〈山窗集〉》中这样评说,“这种扬弃,决不是以丢掉已经形成的风格特色为代价,而是一种厚积薄发、自我蜕变意义上的成功拓展。同是写乡土风物,摈弃的是原先的那种状摹和浅尝辄止,张扬的是一种身心体验后的心音震颤和仰观俯察后的洞明和犀利。他的琐谈小品,纵涉古今,横猎百家,结体自然,浑然天成。一事一物,古今沉钩,一典一故,博引旁征。他的读书随笔,重情趣,袒心迹,把自己欲读情结和阅读快感淋漓传达给读者,引导人们去知识的大海畅游,去郁郁森森的书林中采撷。”
荫园小说的创作,是杨栋山城文苑耕耘的又一果实。女性仍是主角,场景多为山村,若是城,也是小小的县城,讲述着普通人家那本家家难念的经,平凡人不平静的生活。常常是开篇三五句话便营造出一个生存的空间,镂刻出人物的内心,这是语言的魔力。小说均为短篇,引人入胜的不是情节发展的跌宕,完全依靠细节,行走在文字中,如临现场,不论心理剖析,还是行为举止,美与丑,高尚与卑微,柔柔细细地呈现,渗漏到心的内层,让人不安。这不安就是振荡与思索吧,于是记住了这段为小说的文字。相比散文,这些短篇小说故事更完整,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更集中显明,可谓杨栋创作上的巅峰之作。只是多人知他为散文大家,却不知他的小说以男性的胸襟爱恋关切着身边的女性,母亲、姐姐、妹妹,以很小的切口入手,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问题。乡土语言仍是他的特色,揉搓碎了的心血,如蚕丝丝缕缕地吐出来,闪着光,如一条浩荡的河,从天而落,宽阔晶莹,带你走向远方。
早在散文《月月儿》获全省青年作家散文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时,杨栋在颁奖会上发了言,“我深深体会到,是老山故土养育了我的文章,是我的父老兄妹丰富了我的文章,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饱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他的发言泄露了他坚持写作的秘密。写作的都是痴儿,这个写字的人,为了阅读,可以不顾穿衣不顾吃饭,身处困境也无悔,含着泪,伤口淋漓着鲜血还在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笔一划,成疯成魔,只有写着,不顾一切的写,整个天地万物的创造,都是上帝写就的一出戏,而他的文字紧贴着黄土的纹理。“痴”几人能懂?“痴”的人不是广寒宫的嫦娥就是青埂峰下的顽石。他用一首打油诗自慰:
十年伏案钻故纸,心容枯槁似达摩;
若使文字化红豆,不枉此生为情魔。
小园闲话话相思,说与不说心相知;
写尽胸中无限事,任凭世俗笑情痴。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22 21:58:04 +0800 CST  
读书万卷始通神
---------------------丁酉书事之六
杨栋

这个月雨水多,小院里红果满树,葡萄垂珠,连大盆里栽得几苗黄瓜,也长得朝气蓬勃,叫人心喜。电商搞6、18促销,书大都半价。选购了一些大部头。
《黄宾虹全集》、定价7000多元,以2900元购之。这部书想了好多年,黄是山水画大师,我喜欢画画,是他的粉丝。有此一书,晨昏相伴,也是书生清福了。
《林斤澜全集》、老舍1962年曾说:“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我已有他的文集,这次是精装的全集,当然收进了。
《罗念生全集》、作者是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从事古希腊文学与文字翻译长达六十载,翻译出版的译文和专著达五十余种,四百余万字,序言中称赞:“这一套大书的编成出版会像是在中国文化大地上搬来了一座希腊群神聚居的奥林波斯山一样。”。学者刘小枫也说:“希腊戏剧诗人是罗念生先生的安提戈涅,陪伴他的“漂泊生涯”,“分担”他的不幸。在罗念生先生的希腊热情生涯中,希腊悲剧诗人的作品就是为他看路的安提戈涅的眼睛。”这部书定价1100元,以400元购买,也算便宜了。
《刘小枫集》,华夏出版社出了这部大书,是绿色封面精装本,刘先生学识过人,对哲学、文学、文化学、宗教等等皆有研究,他的书,是很丰厚的书。以前购买不少单行本,这次成合璧,也收进了。他的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是古希腊-罗马文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圣灵降临的叙事》、《现代人及其敌人》、《凯若斯:古希腊文教程》、《拣尽寒枝》、《儒教与民族国家》、《重启古典诗学》、《施特劳斯的路标》、《共和与经纶》、《设计共和》、《百年共和之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古典学与古今之争》等。
《董其昌全集》(套装共8册)半价购买。开本较大,用纸尚好,排版疏密得当,亦为良品!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在家乡,董其昌筑"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香光室"等,牙签玉轴,左图右史,置身其中,著书立说,探究古今书画艺术。他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估、米芾诸名家法书,于万历三十一年刊刻《戏鸿堂法帖》行世。连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这样一位书画大家,看看他的书,是会有收获的吧。
《凌濛初全集》、半价购买。有著名的白话小说,也有他选编的名宿作品。
《冯梦龙全集(全18册)》,半价购买。有《三言》、《古今谭概》《三教偶拈广笑府》《挂枝儿》《山歌》《太霞新奏》等等,也是明代民间文学的精品。

购买了《五讲三嘘集》,鲁迅曾在《南腔北调集》的“题记”中说要出一本《五讲三嘘集》,以与《南腔北调集》配对,但鲁迅生前一直没能编定完成这本杂文集。这本书是编者首次完整还原鲁迅“五讲”“三嘘”的全部内容,填补鲁迅研究的空白。木将在《忆鲁迅先生的“北平五讲”》中记述:“先生穿着一件灰朴朴的长袍,和在相片上所见到的一样,短发直直地立着,留着胡子,脸是苍白和瘦削的,没有笑,坚定地站在那里,两眼平和地看着大家。他不是叱咤风云、锋芒毕露地口若悬河,而是声调平缓地在讲话,像年老的长辈为孩子们讲沧海桑田的生活故事。然而就是这些讲演,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看见先生铁铸似的站在北中国的夜空下,站在人民大众的反抗风暴中,愈久弥新。”先生的书当然是珍物,赶快收进一本,以补缺憾。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孙犁读本》丛书,选购了《孙犁书信选》《孙犁论读书》《孙犁名言选》等。购买了《老树画画•四季系列:夏》 。他的画画面清朗,画风典雅,是值得收藏的。美术书还购买了《中国笺纸笺谱》《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稿本--画稿眉批札记》《戴敦邦缘画红楼录》《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出了新品,选购了《意大利的幽默大师》《金眼睛的玛塞尔》《孩子的头发》。购买了《大天使昂热丽克及其他诗》,本书汇集了乔治•巴塔耶的全部诗作。有读者说:“翻开这本诗集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即将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打破了一切传统观念里对诗歌优美、抒情的美好幻想的作品。如同出版这位作者诗集的第一位编辑贝尔纳•诺埃尔所说:“它们不只对诗歌的矫饰提出质疑,它们撕碎诗歌的矫饰,弄脏诗歌的矫饰或者说让诗歌的矫饰变成转瞬即逝的。”
购买了《泰伦提乌斯》、包括《安德罗斯女子》、《自我折磨的人》、《阉奴》等6部剧本,整体反映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状况,《普劳图斯(上中下)》,包括《赶驴》、《提匣》《一坛金子》等22部剧本,对于古希腊罗马的喜爱,越发觉得古人追求的东西,没有不同文明之间不可沟通的鸿沟。这种剧作所体现的,是古人对于众生百态的理性鉴赏和剖析。这两部书封面设计典雅,如同西方羊皮书的样子,是叫人看着就高兴的书。
杂书还选购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抒情诗代表作《黑塞抒情诗选》 精装本,国内首部黑塞诗选,德语诗歌翻译家钱春绮经典译本,收录黑塞亲笔绘制的水彩画,全彩印刷,独角兽文库!
《西窗内外:西方现代美文选》、本书系《西窗集》的增补本,不仅收录了初版本和修订本的全部译文,还收录了其他一些散逸文字。其中多为散文、随笔,也有短篇小说及长篇断片,还有散文诗。卞之琳翻译的短篇美文,可谓尽在其中。卞之琳的译文,纯净、典雅、隽永,富含诗意,充分显现了现代汉语的魅力。
《我爱你:关于爱情的理论》、《忘却斜阳上土堆:周作人传》《自深深处》,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书信集。在孔夫子网购买了旧书《至臻与永恒:海派名媛旗袍特辑.》《中国老旗袍》《风雅颂》孔网特邀作者阎连科签名钤印本。《独领风骚——汪曾祺研究论文选编1980—2016》《汪曾祺研究》在手机微信微店购买了《珍藏汪曾祺》《情不知所起》《一汪而深》,这是为纪念汪先生编的一套书,有先生的画、影像集、纪念文章,我是汪迷,购买一部以怀念先生也。想购买的书还有新版的《知堂谈吃》,是中华书局的增订本,有王祥夫兄的小说散文集,他的书也是很有味道的书。
盛夏苦热,但坐在书籍的荫凉里,就会忘情忘我,学问勤中得,莹窗万卷书,读书万卷始通神.想我已近老境,自当珍惜时光,补读旧书,以不负来此一回人世也。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28 23:08:37 +0800 CST  





楼主 梨花书屋  发布于 2017-06-28 23:09:42 +0800 CST  

楼主:梨花书屋

字数:46227

发表时间:2017-06-04 06:39: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6 15:17:04 +0800 CST

评论数:1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