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不知心里事:乱世佳人唐五代词》:古典文学最佳普及读物之一


《山月不知心里事:乱世佳人唐五代词》

目录

第一回 李太白开创词家 王梵志弘扬佛法
第二回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第三回 张志和烟波钓徒 刘采春风尘歌手
第四回 白居易最忆江南好 刘禹锡多谢洛阳人
第五回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第六回 温庭筠鹦鹉高才 韩冬郎雏凤清声
第七回 韦端己暴走蜀山 皇甫松闲梦江南
第八回 伤心明月凭栏杆 含颦不语恨春残
第九回 晚逐香车入凤城 东风斜揭绣帘轻
第十回 牛希济常怜芳草 鹿虔扆暗伤亡国

第十一回 小才人戏老才人 真天子演假天子
第十二回 李珣闲忆似花人 尹鹗归来月满身
第十三回 顾敻嘲笑角斗士 阎选暗恋邻家女
第十四回 几度香闺眠过晓 一庭疏雨湿春愁
第十五回 欧阳宰相长笛随身 花蕊夫人不受骂名
第十六回 李璟梦回鸡塞远 和凝恐乱马蹄声
第十七回 韩熙载豪门夜宴 冯延巳纸上谈兵
第十八回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第十九回 李后主千古悲哀 徐鼎臣万般无奈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44:34 +0800 CST  
本贴是我的古典文学演义系列读物之一。这个系列的唐诗贴实体书已出到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社《无诗不成唐》、清华大学出版社《唐诗演义》和上海社科出版社《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宋词贴也已再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宋词演义》和上海社科出版社《断鸿声远长天暮:回到宋词现场》)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47:40 +0800 CST  
第一回 李太白开创词家 王梵志弘扬佛法




天宝二年初春,五十八岁的唐玄宗老夫聊发少年狂,携手二十四岁的杨玉环走进洞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供奉翰林的李白很想溜出去找贺知章饮酒,可是又怕唐玄宗醒来找他,只好每天在御花园散步。
这天他正在小桥流水的花园里偷看宫女梳头,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走来,一边走一边唱着欢快的童谣。李白估计她不是公主就是郡主,普通宫女不可能这么小,也不敢在宫中蹦蹦跳跳。不过让他觉得奇怪的是,小贵主怎会独自乱跑,身边无人侍候。
那小姑娘看见李白,也停止歌唱。她绕着李白转了两圈,上下打量。
“先生,你是菩萨蛮吗?”
李白起初没反应过来,但随即释然。他长得有点象西域胡人,所以小姑娘以为他是进宫为皇室表演的少数民族艺人。
“不是。我是大唐人,家在剑南。”
“那你肯定是太监。”
李白在宫中最忌讳别人把他当作太监。要是这样说他的是别人,他肯定立刻还击:你才是太监,你们全家都是太监。
“我是诗人。你学过诗吗?”
“我会背骆宾王的《咏鹅》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李白的诗你知道吗?”
“我知道《峨眉山月歌》。”小姑娘随即摇头晃脑背诵起来,“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就是李白。”
“不可能,你这么黑。”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2:13 +0800 CST  
李白因为喜欢游山玩水,经常暴露在阳光之下,肤色确实比较黑。
“我小时候真的很白,白得有点像欧罗巴人,所以我姓李名白,字太白。”
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就是太白金星,所以他以太白为字。但为了让小姑娘相信他本来并不黑,只好胡乱拆解。
这时几个太监宫女远远追来。
“郡主,郡主。”
那小郡主说声“李黑,再见”,蹦跳着消失在百花深处。
当天唐玄宗醒来后,要求李白写《宫中行乐词》。李白想起那个天真可爱的小郡主,一挥而就。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小小生金屋”的典故出自汉武帝“金屋藏娇”,阿娇是汉武帝姑姑长公主刘嫖之女,正符合小郡主的身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把郡主比作仙女,认为她会化作彩云归去。
有人提醒李白应该把杨玉环当作主角。他只好又写了四首。玄宗一看写得还不错,下旨赏赐李白宫锦袍。这里选录其中一首。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乐词》具备词的主要特征,可以用来歌唱,题目是乐府旧题。不过所有乐府诗都具备这两个特征,因此一般认为《宫中行乐词》只能算乐府诗。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3:41 +0800 CST  
李白仿佛预见到后人的疑惑,所以他又写了《清平调》三首。李白的天才是一剂灵丹妙药,专治各种不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李白屡次把杨贵妃比作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而汉成帝是西汉亡国昏君,所以此事后来成为高力士攻击他的把柄。赵飞燕身轻如燕,能为掌上舞,而杨贵妃体态丰盈,每次去临潼洗温泉,华清池水位都会明显上升。经高力士提醒之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也认为李白是故意这么做。李白一看此地不宜久留,主动要求归山。唐玄宗赐金放还。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5:25 +0800 CST  
词本是诗的余脉分支,所以又名诗余,此外词还有长短句、曲子词等别称,名字就带着委屈和风尘。这种能歌善舞的诗体出现在隋末唐初,就像一个美丽的精灵穿越千年不断诱惑中国诗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诗人们艰难抵挡野花香,但是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的晚唐,他们终于放弃抵抗。
词的三个别名正好代表她的三个特长,她能取代律诗绝句成为时尚,就是因为她更加即兴随意热情奔放,更加灵活多样,更加适合歌唱。词的诞生或许和唐诗的横行霸道有关,但词的成长完全是因为它适应能力更强。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词比诗更适合佐酒助兴。
多数学者认为词的出现是由于唐诗的高山仰止无法超越,晚唐以后的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求新求变。随着大唐盛世的水流花谢,这种新的诗体迎合了诗人们对理想政治的幻灭。既然世上没有永恒,那我们就专注此生此夜;既然不能建功立业,那就让我们及时行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温庭筠、韦庄为首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后主父子、冯延巳为首的南唐词人,不约而同开始把主要精力用来填词,而且很快成就斐然,完全没有新生文体的脚步蹒跚,可以说出手不凡一鸣惊人。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7:40 +0800 CST  
但是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词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们断定那些称赞词体少年老成的人别有用心,企图缩短词的悠久历史。他们相信李白才是词家开国君王。如果李白也是伟大词人的说法成立,那么词的生日就和律诗绝句相差无几。
几乎所有词选都把李白的《清平调》列为词家经典,但依然有人认为这三首《清平调》只能算乐府诗,而乐府诗只是词的前身。惟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种按照词牌也就是固定曲调填写的才能算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么李白有没有写过符合严格标准的词呢?北宋和尚文莹站出来力挺李白不但写过,而且李白的词和他的诗一样空前绝后。出家人不打诳语,文莹在他的《湘山野录》中列出了自己的证据。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8:59 +0800 CST  
文莹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鼎洲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沧水发源常德境内沧山,与浪水汇合形成屈原笔下的沧浪之水。《湘山野录》的这段记载不但没有一锤定音,反而引发更多争论,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李白写过《菩萨蛮》这么成熟规范的词。白居易和刘禹锡出生比李白晚七十年,他们诞生时李白已经逝世十年,他们都喜欢“听唱新翻杨柳枝”,可是他们也只会写相对简单的小令《江南好》以及和绝句几乎没有区别的杨柳枝词。
除了这首《菩萨蛮》,另一首《忆秦娥》也记在李白名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两首词无论形式还是技巧都完美无缺,所以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的编者南宋人黄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对《忆秦娥》评价很高,他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范文正即北宋名臣范仲淹,夏英公是指和范仲淹同时的英国公夏竦。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0:59:34 +0800 CST  
宋人普遍相信这两首词是李白所写,北宋大儒邵雍之孙邵博在他的笔记小说《邵氏闻见后录》提到《忆秦娥》,他说:“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坐凄然而罢。”
直到明朝最有才华的汤显祖,依然认定这两首词非李白莫属。和汤显祖同龄的著名学者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出质疑,他认为《菩萨蛮》调名始于晚唐,而且这两首词气象衰飒,极有可能出自温庭筠之手。可是到了清朝,刘熙载、陈廷焯又认为这是李白的作品,况周颐更证明《菩萨蛮》是盛唐开元教坊旧曲。李白原创的说法再次占据上风。
风里落花谁是主,双方都找不到铁证确定这两首词的归属。力挺李白的一方认为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他们时常得意地反问,如果你们否定作者是李翰林,那么你们认为还有谁能把词写得如此高华悠远、浑然天成?对方往往哑口无言。现代词学大家吴梅断言“太白之词,实冠古今,绝非后人可以伪托”。当代学者何满子提出了另一个旁证,那就是《菩萨蛮》中的那句“寒山一带伤心碧”可能是四川方言,至今川中仍有“好得伤心”、“甜得伤心”的说法。在找不到新证据的情况下,多数学者宁愿相信这两首词是李青莲随意留在世间的几朵莲花。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1:01:33 +0800 CST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2 14:51:19 +0800 CST  
双方的争论其实是艺术和技术之争,一方从艺术的角度力挺李白,另一方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否定。仿佛为了终结这场纷争,敦煌曲子词及时现身。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早在盛唐甚至初唐就开始有人写作长调,李白创作《菩萨蛮》、《忆秦娥》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
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泛龙舟》,说的是隋炀帝下扬州事。吴梅的得意门生当代词学大师任半塘先生认为这是硕果仅存的隋词,也就是说这是现存最早的词。

春风细雨沾衣湿,何时恍惚忆扬州。南至柳城新造口,北对兰陵孤驿楼。回望东西二湖水,复见长江万里流。白鹤双飞出溪壑,无数江鸥水上游。泛龙舟,游江乐。

就算没有敦煌曲子词作见证,李白写出《菩萨蛮》、《忆秦娥》也完全有可能。天才作家这种无视文学发展规律,提前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标新立异并写出经典的例子在中外文学史上不胜枚举。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17:36 +0800 CST  
魏文帝曹丕生长在汉末建安年间,那时五言诗刚开始流行,七言几乎无人涉及,但曹丕的《燕歌行》不但是七言诗,而且清新流丽,看起来很像四百年以后的唐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南朝诗人何逊去世的时间距离唐朝开国正好一百年,但他的五言诗在声律上已经非常接近唐代近体诗,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甚至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选入《万首唐人绝句》。何逊的名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都是杜甫等人模仿学习的范例。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18:36 +0800 CST  
外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古希腊戏剧。按照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戏剧的成熟时间和长篇小说相差无几,远远落后于散文和诗。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最有意思的巧合是,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中国的汤显祖在公元1616年同时离开人世,也就是说多幕戏剧和长篇小说在公元1600年前后同时举行成年礼。可是这个所谓的规律完全不适用于古希腊戏剧,因为它的全盛时期在公元前五百年,整整提前了两千一百年。提前两千年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斯巴达三百勇士用巡航导弹轰击波斯大军,一个航空母舰编队参加了赤壁之战。
古希腊戏剧还不是个别诗人登峰造极,而是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同时出现。他们那些伟大诗剧闪耀着奥林波斯诸神的光辉,后世只有莎士比亚可以望其项背。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苕溪渔隐丛话》作者南宋胡仔说李白“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汤显祖说“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这样飞扬豪俊的李白,这样神骨秀异的李白,这样舍我其谁的李白,提前上百年写出《菩萨蛮》和《忆秦娥》完全有可能,不必大惊小怪。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19:25 +0800 CST  
有据可查的最早词人可能是隋末唐初的王梵志。李白是天上谪仙,王梵志似乎也不是凡人。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说王梵志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此取名梵志。晚唐冯诩子的《桂苑丛谈》以及宋朝的《太平广记》说他是卫州黎阳即河南卫辉一带人。孙悟空来自花果山上的石头,商朝著名大臣伊尹生于桑树林中,王梵志则来自黎阳城东王德祖家的林檎树。王家的林檎树长了斗大一个树瘿,三年之后树瘿朽烂。王德祖听到树瘿里传来啼哭声,于是小心翼翼扒开朽木。王梵志因此来到人间。
王梵志直到七岁才开始说话,一张口就要求对王德祖的收养资格进行审查。王德祖生怕王梵志离家出走,赶紧把财产清单和历年收到的压岁钱全部交给他。王梵志小时候生活富裕并受过良好教育,成年以后因为战乱家道中落,经商失败做官被裁,不孝儿女把他赶出家门乞讨。饱经沧桑的王梵志开始信仰佛教,在他八十多岁的人生中,写了很多通俗劝世的歌谣,唐宋以后很多诗话经常提到。他的诗歌一度失传,直到上世纪初才和敦煌曲子词重返人间。
王梵志的很多作品都是无题诗,流传较广的有“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和“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土馒头指坟墓,门限即门槛。传说王羲之后人陈朝和尚智永书法名重一时,上门求字的人把他家的门槛踏破,他只好在门槛上安装铁做的护套。南宋范成大把王梵志这两首诗提炼成一个名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红楼梦》中妙玉很喜欢这两句诗,这也是小说中“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20:25 +0800 CST  
后人把王梵志视为白话诗的祖师。王梵志最有名的白话诗是“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棵。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清末民初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体,王梵志的作品恰在此时重见天日,风靡一时。
现存王梵志一组《回波乐词》,其中一首如下。

回波尔时大贼,不如持心断惑。纵使诵经千卷,眼里见经不识。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头陀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剋。若悟生死之梦,一切求心皆息。

敦煌遗文中和佛教有关的古词还有很多,比如《太子五更转》。

一更初,太子欲发坐寻思。奈知耶娘防守到,何时度得雪山川。二更深,五百个力士睡昏沉。遮取黄羊及车匿,朱鬃白马同一心。三更满,太子腾空无人见。宫里传闻悉达无,耶娘肝肠寸寸断。四更长,太子苦行万里香。一乐菩提修佛道,不藉你世上作公王。五更晓,大地上众生行道了。忽见城头白马踪,则知太子成佛了。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21:31 +0800 CST  
盛唐高僧禅宗七祖神会大师也有《五更转》和《南宗定邪正》等词传世。另一位留下大量歌词的唐代高僧是船子和尚德诚,他身为四川武信人却长期生活在上海松江华亭,做过多年金山法忍寺住持。也有学者认为他以摆渡或垂钓为生。他的《拨棹歌》堪称名篇。

千尺丝纶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后来北宋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用《拨棹歌》敷衍出一首《诉衷情》。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宗教宣传是词产生的重要原因。最早填词的多半是王梵志、神会和德诚这种有文化的出家人,他们利用歌词适合传唱、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点,劝导世人皈依佛门。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09:22:11 +0800 CST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3 21:44:53 +0800 CST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4 14:34:17 +0800 CST  
第二回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敦煌曲子词的重现过程很有戏剧性。上世纪初,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因为战乱没有香火,和尚都饿得信仰动摇,借口化缘集体落跑。地方政府请来看门的竟然是个来自湖北麻城的老道。王道士出家前是驻守敦煌的清兵,本想通过杀敌立功拜将封侯,没想到上级却让他放马养猪。壮志未酬的王道士退伍时已经年近四十,除了养猪标兵的证书一无所有。他接受这个工作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他想让佛教圣地莫高窟改奉道教。
这天王道士扫地累了之后,随意靠在一处洞壁上休息,没想到那洞壁弱不禁风,他跌进一个封闭千年的藏经洞。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从这里出土的历代文书和画作刺绣超过五万件。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同时也包括诗词歌赋,其中有些已经失传多年。韦庄的著名长诗《秦妇吟》、王梵志的白话诗和敦煌曲子词就是因此重返人间。这些发现还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洞中出土的文书最晚写于北宋,却不见西夏文献,历史学家由此推断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当在西夏兵临敦煌之前。
王道士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这些文物都是无价之宝。当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等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用一万多件文物换了几百两银票,随即带着这笔钱衣锦还乡,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土豪。
王道士得意忘形,经常在父老乡亲面前毫不避讳地讲述自己的发家过程。有个读书人提醒他那些文物随便一件就值上千两纹银。王道士越想越郁闷,从此以后成为哑巴,拒绝开口说话,几年之后含恨离开人间,没有留下遗言。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6 20:14:09 +0800 CST  
因为王道士的无知和贪婪,我们现在想要看到这些文物的原件只能去欧洲低声下气求人。有些文物即使去欧洲也很难再见,那些信奉上帝的文明人巧取豪夺的文物太多,其中有一部分只好堆在地下室任其腐烂。学者王重民辗转巴黎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搜集整理《敦煌曲子词集》,收录唐五代词曲一百六十多篇。
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五代民间词,朱祖谋和任半塘称之为千年词曲的大辂椎轮。正是由于唐朝民间词人的默默奉献,晚唐以后的文人词才会一鸣惊人。
就像我们难以忘怀初恋一样,最初的往往是最好的。
敦煌地处边陲,因此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也是边塞歌词。

菩萨蛮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有人推断这首词写作时间是在安史之乱以后。那时吐蕃趁唐朝内乱,阻断敦煌和中原交通长达七十年。

生查子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生查子》亦名《楚云深》,本是唐教坊旧曲,形式看起来很象一首五言律诗。这个边关将士认为必须先立战功再见君王,和高适《燕歌行》“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正好相反。
楼主 李晓润  发布于 2019-03-26 20:15:06 +0800 CST  

楼主:李晓润

字数:28930

发表时间:2019-03-22 18:44: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8 06:44:23 +0800 CST

评论数:1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