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西游》

一、对于天才,要学孙悟空,莫要伤仲永


读《西游记》时,始终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孙悟空是怎么识字的?书中第一回记载,他从石头里蹦出来,就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好像蓝精灵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后来受群猴的鼓动,跳进了大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看到洞里一块石碣上用楷书写着十个大字,出来以后告诉了群猴,那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可见,孙悟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识字,而且从认识的这些字来看,最起码也要小学三年级水平。

那么他是如何识字的呢?书中却没有交代。想来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别人教的,另外一种是自己会的。现在,在大山深处有很多的支教教师,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点燃了山区儿童的未来希望,都十分的可钦可敬。而在孙悟空诞生的那个时代,这种可能性比较小,首先个人的安全问题就难以得到保障,虽然猴子伤害值低一些,但作为孙悟空的那些狼虫虎豹朋友们,让人避之尚且唯恐不及,更别说进行教育了。而且,孙悟空作为石猴,算不得人类,尽管电影《阿凡达》中有科学家教潘多拉星人学习地球文化,但其中有实验的成分,所以,让私塾先生跑深山老林里,去教猴子读书认字,概率太低。至于神仙到大山深处支教,也不可能,否则,孙悟空就没有必要单筏远渡重洋,去学习长生不老的法术了。

因此,孙悟空识字必然是无师自通,识字的原因,我想无外乎还是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转世轮回的时候,丧失了情景记忆,但却把技能记忆保留了下来。这里,要解释一下情景记忆和技能记忆的概念,情景记忆是指对某些事情的记忆;而技能记忆是熟练掌握某些技能以后,通过身体实现的记忆,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演奏乐器等,相当于肌肉记忆。在《谍影重重》中,马特•达蒙虽然失去了情景记忆,忘记了自己是谁,但却保留了技能记忆,各种特工本领一样都没丢。《西游记》书中记载,孙悟空在石头里蹦出来后,学爬学走,拜了四方,之后便能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由此可见,他的技能记忆确实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也许就包括了对于文字的记忆。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信息植入,就好像《黑客帝国》中一样,基努•里维斯被植入功夫的信息,瞬间就变成了武林高手。据说,有科学家正在研究把芯片植入大脑,帮助阿兹海默症患者患者获取记忆能力,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可能将来有一天就能够把硬盘与人脑连接,每个人都可以瞬间储存数千TB的数据信息。孙悟空在石头中被孕育时,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想来这可能也是一种信息植入手段吧。但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无师自通便可识字的孙悟空都算得上是一个天才。

对于天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才还需要继续学习吗?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指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上天所赋,无法被改变,只能被证明,学习对能力起不到作用;而成长型思维则认为能力可以改变,通过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采取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绝不会把精力花费在学习上,他们鄙视努力,因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他们本身的天赋让他们无须如此。这种人往往只能面对成功,无法面对挫折,一旦失败,就将一蹶不振,永无出头之日。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恰恰相反。

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代表人物,那就是《伤仲永》的主人公方仲永,五岁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像孙悟空一样无师自通,提笔能写字,张嘴能吟诗,让很多人十分惊奇,成了当地的小童星,被老爸带着到处表演。但由于忙于演艺事业,后期教育没跟上,结果回归了普通人的行列。

孙悟空作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代表人物,尽管凭借着自己的天赋,成为美猴王,每天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过着优哉游哉的小日子,但在面对生死轮回时,却能深刻的体会到自己对长生不老这门学问的无知,义无反顾的放弃了花果山安逸逍遥的自在生活,孤筏重洋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并最终学到了真本领,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所以,人活在世上,就要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发展自己,如果像贾宝玉一样出生时就带着一块玉,就更要珍惜这上天所赐予的灵物,把这块玉爱护好,每日擦拭,经久摩挲,盘出晶莹剔透的好包浆。这样,才无愧于天地,无悔这一生。
楼主 布鲁伯德  发布于 2018-11-28 23:56:33 +0800 CST  
二、坐冷板凳多年,孙悟空终于靠拍马屁上位成功

孙悟空为学习长生不老之术,放弃了逍遥自在的美猴王生活,单筏远渡重洋,先在南瞻部洲混了八九年,感觉没有前途,又漂流到西牛贺州,寻到了方寸山三星洞,拜了菩提老祖为师。虽然悟空天赋异禀,但初入师门,并未因此使得菩提老祖另眼垂青,倾囊相授。对悟空初入师门的生活,在书中记载,在拜师之后的第二天,他便“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把堂堂的一个花果山猴王,水帘洞洞主,当做了东胜神州到西牛贺洲打工的农民工,耗费了六七年的大好时光。

那么悟空是如何挣脱逆境的呢?那就是拍马屁。一天,菩提祖师在三星洞唤集诸仙,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估计跟现在开大会可能差不多,领导讲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听众们却头昏脑胀、睡意缠绵。就在这个时候,悟空突然破坏了会场秩序,在一旁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手舞足蹈。菩提祖师不禁问他:“你在班中,怎么癫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答道:“弟子听到老师父妙音,喜不自胜,不觉踊跃,望师父恕罪。” 这一句“妙音”拍的菩提祖师热泪盈眶,相见恨晚,甚至还有一点埋没人才的悔恨,马上拿出“术、流、静、动”等大堆很有前途的技能供悟空挑选,并在被拒绝之后,使用暗语秘传长生之道,最后还把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看家本领教给了悟空。

拍马屁听起来不好听,是一件正人君子们都极为反感的事情,但在生活中却有很重要的作用。记得知乎上曾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赞同最多的答案是“夸奖别人”,夸奖别人也就是拍马屁的官方称呼。拍马屁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而且恰恰相反,这是能够保持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儒家讲“善”,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拍马屁显然也能达到这种效果,任何人都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是批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拍马屁甚至可以列入善的范畴。

当然,拍马屁要适度,夸奖别人可以适当夸张,但不能不顾客观事实毫无原则的夸大,更不能侵害到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德,那样就会彻底丧失自己的人格,成为一种病态心理,变成不折不扣的马屁精。

孙悟空拍菩提祖师的马屁,作为徒弟夸师父,显然是不违反道义的,而且他还颇有技巧,那就是他掌握了菩提祖师的心理,明白他想听到什么,也就是他的愿望是什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式是与别人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得到它。”阎真的《沧浪之水》中,有人陪领导去外地吃饭,领导喝了两杯酒后,在又有人敬酒时,那人为拍领导马屁,自告奋勇的站起来要替领导喝酒,结果被领导当场臭骂一顿,因为酒桌上都是领导的老朋友,让下属替酒,显然不合适。那人就是在不明白领导在想什么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拍马屁,结果拍在了马蹄子上。菩提祖师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心愿必然是学生领悟到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孙悟空的话就能够体现出这一点,因此让菩提祖师很有成就感。

另外,孙悟空奉承菩提祖师说的话是“妙音”,这也十分符合客观事实。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真正的隐士高人,在出场时有首诗描述他: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是典型的世外高仙形象。而且,他全知全能,在最初要传授给孙悟空的“术、流、静、动”等技能中,就包括了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各种高深学问。所传授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更是法力无边的顶级法术。像这样的世外高人所发表的讲话,被称为“妙音”显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孙悟空也就靠着这一句“妙音”的评价上位成功,最终学得了真本事,在以后的生涯里,才有能力去大闹龙宫、地府和天宫,护佑唐僧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楼主 布鲁伯德  发布于 2018-12-10 21:40:50 +0800 CST  
@关粉儿 2018-12-02 21:33:20
翻了翻,作者可能没想那么多,按理,应是猴子学艺的时候识的字,另外,那个时候不应有“楷书”吧?

-----------------------------
嗯,对滴,楷书肯定是没有的。
楼主 布鲁伯德  发布于 2018-12-10 21:46:54 +0800 CST  

楼主:布鲁伯德

字数:3396

发表时间:2018-11-29 07:56: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1 10:05:44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