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可以先学习通玄真经 道原 第三

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

以天道来教化百姓,百姓自然会因天道而自然自化,百姓会因天下而少私寡欲,自然淳朴。

道化万物,万物应道而自然自化、应道自而自然运作,以道御物则无所不通。

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耦也。故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象也。

道至上无极,生、化万物,资天地万物,令天地万物常自然,使天地万物因天性自然而为,这便是万物之化无不应也。

万物的生长变化都会随自然环境而变化,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随天地而变化,天地的变化都随道而变化,所以万物的变化无不耦合于道也。

所以圣人的表现是

虚无:虚其人道好争好欲。

平易:谦逊平和,不以己之见曲道之全。

清静:虚静内守,抱神守一

柔弱:柔弱指天道天德

纯粹朴素: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庄子外篇 ·马蹄第九》,没有被人道之私欲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

这五者便是道的形象。

虚无者道之舍也,平易者道之素也,清静者道之鉴也,柔弱者道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纯粹素朴者道之干也。

通达达到者无物至虚,舍人之道;谦虚平和回归自然本性;内心安定明静以天道统御天下;以天道自然无为教化天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以天德之厚蓄养天下。

反者:指的就是要去人道而返回天道。去人伪智巧复归于天道,虚静无为,并抱道不离。

柔:天德之雌,以慈蓄万物。弱:天道之柔弱,天道自然无为,为而不持,谓道之柔弱。天道天德因柔弱而使万物自然自化,万物不因人道而改变天性,笃守大道不离,这便是道之刚强,

没有被人道之私欲所污染,便是朴素,以天道合一便是纯粹朴素。这便是道的主干,有了主干的自然无为,枝干才会随主干一般自然无为,这样这棵“大树”才能长久健康的生机勃勃。

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不忧不乐,德之至也。

虚其人之道好欲好争之心;万物处其和、平天下不积人之道;不积人道之欲;处天道之虚,重积厚德;自然就会去除人道的伪智巧。

万物处其和;一而不变:一指的就是天道,一而不变指笃守大道,抱道不离;虚静内守,抱神守一;不通人道;合于天道;人道:有喜有忧,欲望得失便有喜忧,天道则虚静自然,无喜无忧。不忧不乐指的就是不以人道之欲来治理天下;要以厚天德来蓄养天下。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乎公。

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弃人道之伪智巧。

灭人道之言说书文,遵循天道自然来废弃人道之智。

道化天地,天地造万物,民莫之命而自均,天道均天下,非人之命,而是天之命,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不以人道偏私天下,以天道均天下乃出乎公。

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贵欲,捐其思虑。

笃守与天道,抱道而不离;去人道之奇欲;去人道的名利诱惑;去人道的好积难得货物之贵;舍弃人道的思想。

约其所守即察,寡其所求即得,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牧之。

笃守天道,抱道不离,则能精神内守,合道而观天下。

与道相合,自然纯粹朴素,自然会少私寡欲,失去人道之强,自然能够复归天道。

天下万物同其一,圣人抱神守一,以契合天道来统御万物便是以中制外。

废人道,天道则兴,天道兴则万物遵循天道无为之教,自然百事不费,以契合天道来治理天下,以天德来蓄牧天下,自然国泰民安。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契合天道,与天道合一;少私寡欲自然五脏安宁;内心安然无虑;笃守天道之固;天人合一自然周知万物。

天道之宽广,包含于天地万物,天下万物莫不以道而自然运作,但是人道的兴起就会使天道衰亡。

所以离道不远的时候,要察大道,方而往返于大道。

一直往回走,才能追溯道天人未分的道术。

一直追溯到上古的道术,最终才能返回大道。
楼主 虚极先生  发布于 2018-08-23 10:31:25 +0800 CST  

楼主:虚极先生

字数:1561

发表时间:2018-08-23 18:31:2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3 18:51:54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