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私与人性



以前喜欢写随感,想到点什么就写下来,我谓之随感。虽然写得不怎样,倒也勤快。后来变懒了,随感也没有了,但脑袋里总不能不想东西,有很多东西想过了,没有及时随感下来,也就忘记了,也有一些时常会想起来,所以还记得。关于自私的问题,就是这样。

过去我没有在意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接受一种比较大众的观点,就是说自私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总免不了自私,要顾自己,哪管他人,所以,自私是人性也。如果把自私自利作为“恶”,那么人性本恶,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往下,一些以人性本恶为基础的思想,也就很有道理。

我的一个朋友常说,人就是自私的,因为人一生下来,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表现的是自私,绝不会有什么助人为乐啊这些表现。好像真的是这样,刚出生的婴儿要吃要喝,绝不讲什么谦让、舍得之类。作为尚未受到教育改造的人,岂不正是表现他固有的本性吗?

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怀疑起来,觉得这有点问题。因为,我忽然反应过来,这种婴儿所表现的现象,不是人所特有的呢。其他的动物,不都是这样的吗?至少,哺乳动物是这样的吧?而在父母那一面,总是要哺育这自私的幼崽,也是普遍的现象。我们能说,这都是人性吗?不对。我想,这应该说是动物性,或者,哺乳动物性。所谓人性,应当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一种东西,才可称为人性。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会打洞”,便是老鼠相对于龙凤之性,是鼠所特有的。讲人性,也应当是人所特有的那些东西。而自私,实在只能说是动物之性。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的脑袋里,有些固有的思想观念在稀里哗啦地垮塌。

这样的问题,对于其他有识之士来说,也许太小儿科了。但是对于我,却是很深奥的问题。以至于,我会时不时地又想起来,而至今并没有总结出个系统的观念。大体上,我觉得,那么,人性——我们经常拿来作为思想之起点的这个东西——也许正是对于自私这种动物性的否定,或者扬弃。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在于他能够克服动物性,最主要的就是克服自私自利这一个动物性。孔子说“克己复礼”,克己,恐怕就是对于自私之克服。而复于礼,那一套礼,就是当时人们基于对人性的认识而构建的规则。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这里的“人之初”,并非是说人的自然的出生,而是成为人之初,即开始克服动物性之初,而这里的善,便是克己,对于自私的克服。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人”。迪伦的歌“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你称为一个男子汉”之所以出名,也就是包含了这样的道理。

但要说明的是,克服并不是说完全的不利己,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人仍然还是动物界的,动物性也仍然还在,但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他知道“克己复礼”,并进而把克己承担为义务:有时候,他是被迫克己,这是法律的义务和约束,有时候,他是发自内心的克己,这是道德的境界。当然,法律和道德也并非只此一端,而是包含了这一方面。

克己的克,怎么克,克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中庸”的考虑吗?

以上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觉得是正确的,对于那些把自私认定为人性,并以此作为思考的起点的人,或许可供斟酌。它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思想的新的起点吧。


楼主 西辞唱诗  发布于 2017-07-20 22:14:58 +0800 CST  

楼主:西辞唱诗

字数:1253

发表时间:2017-07-21 06:14: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8 21:15:56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