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侃:打油诗



我偶尔也写个“古体诗”,但我都叫它打油诗。原因就是我并不懂得格律。也曾买过讲授格律的书来看,但是实在是没有认真学,所以我写的“古体诗”,就只有字数符合标准,勉强押韵,至于平仄,那就完全说不上了。只好叫做打油诗。

我觉得中国古体诗是一种建立了标准的文学体裁。就像现在的工业产品,通常都会制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等。前不久有关于5G的标准问题,联想的柳传志还被挖出来批评了一番,热闹了一下。文学也有标准,古体诗就是一个例证。这个标准大概是起草于宋齐梁陈时代,而经过隋唐宋元而制定完善的。有标准,也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就像生产商品一样,按照标准生产了,就是合格了。它便于文学的普及。一般人,只要对文学有所喜好,便可通过掌握这标准而写出作品,并且完全可以因此而成为诗人。当然,是不是伟大的、杰出的文学,那要另当别论。

我想,正因为有了标准,所以古体诗歌在中国古代才如此发达,几乎是所有读书人都能玩两首的活儿。同时,有了标准,它也便于教育、传播。靠着科举制度,可以说古代中国的统治阶层,基本上都是读书人,都是诗人。比如,我最近又读一读《雍正传》,上面就写道清朝皇族的教育,阿哥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非常严格和高档,文武双全,其中就有写诗。雍正当皇帝之前,多次跟随父皇康熙出巡,路上就要写诗记事,大概也是他父皇所要求的吧。所写的自然是古体诗,读起来也很不错,那就是掌握了标准的缘故。

中国书法也有点类似于此。一般来说,晋韵、唐法、宋意,其中唐法,即可以说唐人书法建立了标准,特别是点画上规范性。欧体、颜体、柳体特别明显,他们的点画,就像是标准化的结构部件一样。学书法的人,把这种标准掌握,写出来也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字的结构则稍微复杂一点,不大好完全标准化。但也有所谓欧阳询结体的三十六法。可见,人们还是有将写字也完全标准化的冲动。

古体诗的标准,可以拿来对比现在的新诗。也就马上可以看出,新诗这个东西,它就完全没有标准。所以,对于现代的诗人,我有时常觉得很有趣,一个写分行文字的人,说自己是诗人——现在诗人日益增多——这是凭啥呢?莫非就是因为句子分行了吗?呵呵。这也太有点不靠谱了吧。所以,我在我的博客上的签名是:注册律师,自封诗人。

现代的所谓诗人,也就是自封诗人。没标准啊。古代说某人是诗人,却是有凭有据的,这就是古体诗的标准。

说到诗歌的分行,不久前,还和于坚先生争论了两句。他说到诗歌分行,并说古诗也分行。这个我不赞同,我觉得古诗是不分行的。证据很容易找,随便找一本诗歌古籍来看,都没有分行。中国的古书,都是那样,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堆字。为什么这也能够成为书,就因为古体诗有标准,不需要分行。懂得标准的人,一看就明白。

这又提到标点符号。曾经在头条上看见某个学者型的高官的一篇文章,说到中国接受了西方国家的标点符号这个事情的意义,我比较赞成他的说法,标点符号的采用实在是一件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字运用以及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革新。其历史意义完全不只是文学的,可以说是全方面的。

不足者增之,标点符号的缺乏或不完善,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不足,增加起来,这是一个学习先进拿来主义的典范。

在回到没有标准的新诗,我想,它可能也不能说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被降到了极低,也就是只有一个分行的标准了。所以,我们出现了什么梨花体之类的东西。据说那个叫顾彬的外国汉学家曾经评说中国现代文学,说中国现代文学水平很低,就只有诗歌还行。在我看来,这是不靠谱的。在极低标准下涌现的现代诗歌,那水平,我真不知道高在哪里。

但是,正因为不需要标准了——极低的标准等于没有——所以,现代诗歌才面临了真正的挑战和考验。即如何在语言本身建造诗歌,如何在没有格律标准的情况下,达到美。我想,要成为真正的诗人,难度更大了。

好吧,都先自封诗人,时间总是会大浪淘沙,将真的诗歌沉淀下来的。
楼主 西辞唱诗  发布于 2018-07-18 17:58:17 +0800 CST  

楼主:西辞唱诗

字数:1567

发表时间:2018-07-19 01:58: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1 19:38:56 +0800 CST

评论数: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