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三十回”的来龙去脉

红楼原著“后三十回”追踪

通行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世人都觉得八十回故事不完整,曹雪芹应该有八十回以后的文稿。民国以来陆续发现了带批语的手抄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止。也有一两种一百二十回手抄本,但后四十回跟高鹗续书文字一致。《石头记》批语说有一个“后三十回”,并且透露了一些情节,这些细节与高鹗续书有较大差异。红学界绝大多数认为脂批透露的“后部”就是曹雪芹原著。但这个“后部”为什么失传了呢?
有人认为原稿后部没有流传自然泯灭了。蔡义江先生认为那个署名“畸笏叟”的批书人,有可能就是曹雪芹之父曹頫,他保存着“后部”原稿,他死后原稿就失传了。周汝昌先生则认为署名“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书人同为一人,是曹雪芹之妻,即曹寅妻兄李煦的孙女,她保存着后部原稿,曹雪芹死后被人毁掉了。本文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先读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文章,因为周先生认为《石头记》有个后三十回或二十八回的后部,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根据就是脂批。周先生认定这“后部”是被和珅们销毁了,代之以高鹗的续书。他在《曹雪芹新传》中这样写:
第三是关于雪芹真书与伪续的问题。学界公认,雪芹原书只传下来八十回,以下的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伪称全本。此假“全本”是乾隆后期由宠臣和珅阴谋策划,得到皇帝默许的——篡改雪芹的本旨精神的。……
事情就是官方设法将雪芹原书一百零八回的最后那一部分(约三十回书)毁掉,而篡改成为那一百二十回的样子的。这个假全本歪曲了雪芹的本旨精神,变成一部“三角”式的“爱情悲剧”故事。原来的为妇女普遍命运悲悼的博大无私的心灵境界,为妇女人才埋没屈枉的愤慨胸怀……(曹雪芹新传第三十八章《传后余昔》283页)

周汝昌先生是红学界权威,他用毕生精力研究红楼梦,搞出了好多资料,为他人提供方便,对红楼梦研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周先生的古诗也有功底。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确实不敢恭维,说话老是说半句无下文,像红楼梦的故事一样有头无尾。一句话,学识有余而常识不足。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0 07:18:00 +0800 CST  
周老爱用“阴谋”二字,比如《新传》第八章写雍正查办李煦亏空几十万两库银一案,用了《阴谋——残酷的迫害》的标题,把曹頫和李煦两家写为受害人,理由是李煦亏空库银的原因是用于招待康熙南巡的花费。但是周先生忽略了一点,就是亏空巨额公款在任何朝代都是犯罪,用于招待谁都不能作为免罪理由。雍正查处李曹,不论动机如何,都是名正言顺的。用“阴谋”和“迫害”来描述此案,有点感情用事。
周汝昌先生认为和珅“阴谋策划”“篡改”“歪曲”红楼梦原稿,并毁掉了后部,其实是给古人扣大帽子,颠倒了常识。因为石头记原稿一直是以手抄本流传,没有刻成印本。而手抄本流传是极不可靠的,比如遇到战乱或官方禁止,就有失传的可能。红楼梦得以广泛流传,归功于程伟元和高鹗。“篡改”和“歪曲”两词也用得不对。任何朝代主办出版书籍,都要进行必要的审核修改,因为他要负社会责任。“文责自负”是近年来才有的词语,属明显推卸责任的托词。自己只管赚钱,出版了危害社会的书刊,责任全推到作者身上,这说得过去吗?因此,高鹗等人删掉一些“碍语”,避免文字招祸正是保护了作者,并让作品得以留传。把这样互利双赢的事说成“阴谋”,叫做不知好歹。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0 08:35:40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0 08:40:12 +0800 CST  
至于和珅“阴谋策划得到皇帝默许”来“篡改”《石头记》的主旨,更是三岁娃娃也不相信的大笑话。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位高权重,曹雪芹是个流浪贫民。当时是文字狱恐怖的年代,查办作者,禁止书稿传抄阅读,违者论罪,是很容易的事,根本用不着阴谋。而且从后来批准首次刊印发行《红楼梦》的事实来看,和珅跟曹雪芹无仇,乾隆也并不害怕红楼梦。
乾隆和珅高鹗程伟元等都死了,给古人扣上“阴谋”“篡改”“歪曲”等帽子,他们都不能反驳。“原书一百零八回的最后那一部分(约三十回书)”,是周先生根据部分脂批想像出来的。就算脂批透露的全是事实,作者在书的八十回以后还有原稿,也不可能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成为世上孤品,落到和珅程伟元的手里毁掉,不留一点痕迹。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35:55 +0800 CST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看高鹗程伟元是怎么说的。
红楼梦序: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册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达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乃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壁?爰为竭力搜索,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版,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 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 高鹗叙并书。(程甲本)


红楼梦引言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伙,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斟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览,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一、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鉅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一、向来奇书小说,题序署名,多出名家。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
一、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
——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乾隆五十七年程乙本)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37:46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1:31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2:36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4:22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4:44 +0800 CST  
程高二人的说法,要比周先生可信很多。《石头记》“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也就是说曹雪芹逝世时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始广泛流传了。流传的本子只有八十回。多种抄本文字有差异,“广集核勘”,他编书时根据多种本子参照,“斟情酌理,补遗订讹。”“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这都跟后来红学研究发现的资料相符。序文所云程收集到的三十多回,程说至此红楼梦全了,并没有肯定说百分之百是作者的原稿,也没隐瞒高鹗参与加工整理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原目一百二十卷”“ 既有百廿卷之目”这两句,迄今没有发现后四十回有目无文的手抄本,可能是程伟元说谎,因为程在序中并未具体指明有“百廿卷之目”是哪种本子,有关红楼梦的资料也没有发现这样记载。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6:33 +0800 CST  
程说假话也是情有可原的。《引言》末条说印刷本的花费并非公款开支,而是自掏腰包要卖书赚钱的。这本书的卖点就是后四十回。他说后四十回原来就有回目,是暗示他那后四十回不是仿品假货。言外之意,他所收集到的文稿正好符合原来的回目。如果他直说全是“鼓担”上买来的真假难辨,或者直说全是高鹗先生续写的,那就跟古玩市场直说卖仿品一样,虽然做到诚信,但是书本滞销会影响收益以至赔本。不用说高鹗续的了,纪晓岚续的价值也跟原著无法相比。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2 09:49:31 +0800 CST  
程高本对前八十回并无太多的改动,假如真有后三十回原稿,程高等人把它全部毁掉另费大力气续写,这两人不是有神经病吗?如果说后三十回跟前八十回不同,后三十回全是反朝廷的内容,且不说没有一个小说家这样写书,就算原著前八十回“碍语”不多,后三十回全是“碍语”没一句能用,全是乾隆皇帝反感的内容。那么把它毁掉也是正常行为,庇护了作者免受文字狱之灾。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4 06:46:15 +0800 CST  
“官方设法将雪芹原书一百零八回的最后那一部分(约三十回书)毁掉”,更让人难以理解。假设真有所谓“后三十回”是犯忌文字,唯一的办法是严令禁止传抄阅读,违者严惩。高鹗等人毁掉原稿也未必成功,因为小说跟绘画不同,画只有一张,书稿却能备份,流传的手抄本更是无法计数。过去写书修改完后要誊写一次,原来的就变成草稿。《石头记》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每修改一次就多出一份草稿。草稿并非无用,誊写出来的文字发现有误,要找草稿核对。像曹雪芹决不会把草稿扔掉,因为能卖钱,程伟元说了,价钱还很贵。即使不卖钱,至亲好友来了,只借给他草稿不借给正本,因为正本是要付印时做底稿的,要保存完好。这是写书的常识。所以即使有后三十回,绝对不会是世上孤品。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17 08:38:59 +0800 CST  
晚清和民国发现了《石头记》手抄本,二十世纪末,流行红楼梦前八十回改用《石头记》庚辰抄本的文字,说明高鹗等人改动原稿的失败。多种手抄本没有脂批所说的“后三十回”,就证明它不存在,起码是没有流传。因为除脂批外,再没有见到任何文字记载。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20 07:27:58 +0800 CST  
怎么没了的呢?又怎么到了和珅手中被毁掉呢?《新传》第三十六章写的是:

乾隆朝的最伟大的文化工作是下令收集全国的书籍,编纂一部规模浩大,包罗万象的《四库全书》。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皇帝出于政治顾虑,害怕世人还能看到金代到明代的满汉两族之间的历史矛盾而引起分裂情绪,因而将很多有“碍语”之处暗暗地删、改、抽换若干部分,最不容许留存则全部焚毁,宫内武英殿设有专门焚书的大炉。这种不正当的阴谋做法,不但对历史记载之书册如此对待,就连民间剧本、小说也是同样严厉办理。曾下令于各省地方大吏,彻查奏报。这个主意,是皇帝的一个宠臣名叫和珅提醒和建议的。和珅后来充当了大学士,《全书》的总裁,权势极大,而品行不端,贪赃狼藉。他就是那个“名公钜卿”,是指挥制造假全本《红楼梦》的总后台。据宋翔凤的传述,《红楼梦》是经和珅“呈上”,并且获得皇帝“然之”的——这是指什么而言呢?是说最后和珅将删改、拼配的真伪杂糅的假全本呈于皇帝,得到了首肯,认为可以过得去了(即“碍语”都删掉了,内容精神改变了),命用皇家武英殿修书处活字版的办法印刷了,公开流传。
这是一个十分“高明”(阴险)的不动声色,偷梁换柱的毒手段,用以消灭雪芹的真原本。
这件事,乾隆时代不少人知道,但不敢明白记载,仅仅隐约其词暗示于题记之间,以便后世人还可以考察知悉事情的真像。(新传272页)


此段文字的依据是一条记载:

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明珠遗事。(《能静居笔记》中引清人宋翔凤的传说)

周先生既然“考察知悉事情的真像”,但表述仍然“隐约其词”语焉不详。后三十回是删掉碍语呢还是全部烧毁了?前八十回也经过删改,“内容精神”并无太大改变。“后部”如果只也是删掉碍语,红学家的任务是应该分辨哪些回改动不大,哪几回是被烧毁以假货代替。如果说是后部全部焚毁了,就有一个疑问:曹雪芹写的书在和珅眼里,前八十回都是香花,后三十回全是毒草,没一回能用,这真是天下奇闻。
再看《新传》: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四字)“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拆充为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脂砚为什么要在此处记下这段读书感想?原来这背后正隐现着雪芹本年秋月的新遭遇。生遭丧乱,奔走无家,数椽片瓦也遭恶吏之毒手,才人之厄一至于此,这些话也都是为雪芹而发的。
壬午(1762)年的九月,雪芹的那处惨淡经营了五六年的小房屋,被这儿该管的官儿找了个借口,要他限期迁走,把雪芹弄得无一块立足之地。更重要的是又有一个来头命他限期将所写的书稿全部交出。
雪芹心里清楚,这个事故的发作不是下边小官的威福妄动,他是从上边来的。这得认真对付,却不同儿戏之事。
他先是回答搬家等找着地方,书等从借阅的友人那儿收回来,尽快地照办。这样支吾了一下眼下的紧急限令,但也知道是不能久拖的。和脂砚计议,赶快进城去找几个至友,商量和求助。(257页)


小尘土:周先生对乾隆皇帝篡改古书十分反对,但他自己也改动了脂批。将原批删去了五个字改掉几字,窃以为不妥。《新传》反复声明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对象是外国人越应该认真负责,显示中国学者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而不应随意更改古书。
庚辰本原批是: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词为郡守毁为已词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固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陆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官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渎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周先生给曹雪芹做传,因为资料缺乏,就像创作小说一样,以此条批语为素材,创作出了两段历史。一是从批语引的赵香梗的文字得出“上边”来人要占雪芹的住房,一是从“索书甚迫”引申出“命他限期将所写的书稿全部交出”

小尘土认为:此段批语并不是写贪官要霸占曹雪芹的住房,清代地方官是易地做官频繁调动,县官常是任一二年即调往异地。北京又在天子脚下,曹雪芹的住房狭小简陋,因此未必会发生地方官强占曹雪芹住房的事。把原批“克折”改为“拆充”,认为乾隆时也有拆迁,属以今例古以意为之。原文“子美词为郡守毁为已词”两个“词”字改为“祠”也不妥。笔者猜测是“子美词”“毁为己词”是比喻文字狱。“公词”即公众舆论,公正客观的文字。“为己词”,指讨好自己的溜须拍马文字。暗讽乾隆皇帝毁灭公众舆论,制造清一色为自己唱赞歌的舆论。《左传》有一篇《子产不毁乡校》就是讲公众舆论不能毁掉。批语“子美”或隐“子产”,“香梗”或隐“乡校”。跟“索书甚迫”讲的是一回事,譬喻钳制舆论的文字狱。当然本人也是猜测,不足为据。
把“索书甚迫”理解为“上边”要他交出书稿,小尘土认为合乎情理。因为曹雪芹当年写书,跟二十世纪写小说不同。二十世纪写小说是写完后才谋求出版,只有极少数名人能提前在报刊上发表。但曹雪芹写石头记是边写边传抄,这就会有动静。乾隆皇帝十分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文字狱就是证明。有人在写稗官小说传抄,上边派人来审查内容,是很有可能的事。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26 07:15:1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26 07:30:18 +0800 CST  
再看:

他找到敦敏,向他叙了新发生的事态,请他帮着拿个大主意。敦敏说:“书让它就势儿见了天日吧,偷偷流传,终究不是妥当办法,必然出事情,因为仇人坏人放不过您。依我之见,赶快整出一部问世的本子,把要紧有妨的地方收拾收拾。免了祸害,倒可以卖它几个钱使用。……”雪芹觉得有理,心下踏实了一些,非常感激好友的心意。(258页)


周汝昌先生1980写的《曹雪芹小传》,我读了感觉还是依据事实也合情理。时过二十年,红学研究并没有太多的新资料,改写的《新传》突然增加了许多臆想的不经之谈,令人惊讶。上面一段引文就是纯粹想像出来的。按照敦敏的谈话,官府索书还有稿酬,那就属于交易行为。估计当时没有买断版权的意识,现代社会如果买断版权,作者的书稿就不能自行出版了。不过古人做买卖也有规矩,买书稿的给了钱,怎么处置是买家自由。全部毁掉你也无权干涉,谁让你自己不留备份呢。我理解“限期将所写的书稿全部交出”,也不会是像没收贼赃一样不留一页稿纸,而只是索要《石头记》从头到尾的全本文稿,不是把你家里所有《石头记》的草稿全部拿走。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29 07:30:5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09-29 07:31:28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10-01 07:48:20 +0800 CST  
《新传》又写:
这个毒计并不是雪芹殁后开始的。壬午九月的“索书甚迫”,已然与此有关。雪芹、脂砚已在设法,考虑如何对付这个严重的局面。第二年的雪芹之病重以至下世,虽然爱子夭亡也是一个伤害健康的原因,但更悲愤的还是有人要毁坏他一生的心血。(272页)
(敦诚问老者)“(雪芹)临危有什么说的吗?”
“听说是来不及说什么就不行了。只听说他说过,书给毁了,还没弄齐,死也闭不上眼睛。”(268页)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4-10-01 07:54:40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21637

发表时间:2014-09-10 15: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5 08:14:50 +0800 CST

评论数:1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