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南宋侠妓严蕊

严蕊,南宋中期人。她本姓周,字幼芳,出身贫寒之家,从小就成了台州的一名营妓,改名严蕊。周密在《癸辛杂识》里说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可见,她是一位不幸沦落风尘的才女。
严蕊的美貌和才名远播四方,许多士人都不远千里慕名来访。
当时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名与正,字仲友,以字行)非常欣赏严蕊的才华,每次宴饮都要召她前往。据说,在一次宴会上,唐仲友让严蕊为红白两色的桃花写一首词,严蕊很快就吟出了一首《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唐仲友赞叹不已,赏给了她两匹细绢。
还有一年,正是七月七日乞巧节,唐仲友在府中设宴。客人里有一个叫谢元卿的人,他久闻严蕊的大名,就请她以自己的姓为韵,即席赋词一首。严蕊略一思考,就在酒席间作出了一首《鹊桥仙》: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谢元卿读了此词,也是赞不绝口。严蕊的名声就更加大了。
淳熙九年(1182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朱熹和唐仲友本有学术争论,更看不惯唐仲友狎妓纵酒的作风,就向朝廷上疏弹劾唐仲友,并且说唐仲友和严蕊有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
严蕊先被关在台州,后来被押往绍兴。娇弱的她遭到了严刑逼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但她宁死不屈,没有说一句不利于唐仲友的话。在绍兴狱中,狱吏见拷打无效,就对她百般诱劝:“你何苦不认呢?也不是什么大罪,只要认了,就不再用刑了,何必受这样的苦呢?”严蕊说:“我只是个卑贱的妓女,即使和太守有染,按刑律也不会判死罪。但是非真假,怎能乱说,我就是宁死也不能诬陷旁人。”无论在怎样用刑,总得不到严蕊的口供,朱熹也无法定案。
这件事影响很大,朝野都在议论,最后惊动了孝宗皇帝。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就把朱熹调走了,让岳霖任提点刑狱,去审理此案。
岳霖是岳飞的儿子,他很同情严蕊,就释放了她。当问到严蕊的归宿时,严蕊吟了一首《卜算子》,希望能脱离苦海,重归自由: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词词意很委婉,但表达出的意志却很坚定。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身不由己的无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她说自己并不是喜好风尘的淫荡女子,之所以沦落烟花,可能是前生的因果所致。这句既是自我辩解,自我感伤,更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怨愤。“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是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是要靠东君来作主,用自然现象来比喻自身的命运,象自己这样的歌妓,命运总是操在别人手中。这里也隐含着对长官岳霖的祈求——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
下阕写自己在去留问题上的不得自由。脱离苦海,自然是渴望的,“终须去”三字委婉地说出,歌妓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总有一天要离去。“住也如何住”从反面来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那样的日子已经不知能如何过下去了。这两句一正一反,婉转而又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鬓边,那就不必问她的归宿了。也就是说,那种平凡普通的妇女生活,就是自己的向往,就是自己的归宿。
岳霖读了这首词,明白了她的心意,就下令让严蕊脱籍从良。后来严蕊嫁了人,如愿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严蕊甘受酷刑,绝不诬陷他人的侠肝义胆得到了后人的赞颂。她的经历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和周密的《齐东野语》等笔记中都有记述,到了明末,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详细演绎了这段故事,并对她大加赞赏。

楼主 万卷纵横  发布于 2018-04-29 19:02:31 +0800 CST  

楼主:万卷纵横

字数:1496

发表时间:2018-04-30 03:02: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30 23:51:4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