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难和读书乐(读钱宾四先生论学书简)

王国维读书为学三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境界,也被称为人生三境界。描述这三境界的三句话,本来在前人原作词中,各有原意,王先生用来描述做学问要经历的三境界,从此被许多学人认同、引用,广为流传。 学人经历过前面二境,并且的确已经到达第三境的,他有亲身体会。而自己尚在第一境或第二境的学习者,尚少得此这第三境界的喜悦狂欢,则只能从长辈前贤的经历体会中来领会这三境界的精辟了。 钱穆先生《朱子新学案》一书,写了多年,终于完成呢。现在我们可以读到的是已经出版、重印多年的成书。当年作者怎样望尽天涯路,怎样消得人憔悴,最后怎样蓦然回首,是很难想象的了。 一九六六年,钱先生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返港前夕),有一通给杨联陞先生的书信,报告了一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喜悦心情,回到香港后,又续写一通继续报道。二信现收《钱穆先生全集》之《素书楼余渖》中。几十年后,后人读之,恐怕也会受到感染的 第一书(摘录)……内人为整理行装连日忙碌,穆则清闲如常,偶读《朱文公文集》前十卷,去年曾通读一过,并摘抄诗录一卷,不谓此次忽得新悟。盖其前一卷朱子所手编之《牧斋净稿》正好为考论朱子早年思想学术之最佳材料。第二卷便见转变,朱子毕生学问已转向与奠其深基之得益于李延平者,在此两卷诗中可以窥见其无上绝好之消息。而惜乎就穆所睹记,似乎前人颇少提出,至少在穆则为七十年来始知及此,心中十分愉快,午后在极热中摘写此两卷中重要诗篇,凡得四十八首,而兴有未尽,惜乎空堂寂寂,无人可语。走笔相告,得勿笑其狂愚否。第三卷以下,显然是朱子受了张南轩影响以后之消息存焉。至第四卷以下,此等痕迹转不甚显然。向来读朱子诗,多注意其中晚年诸作,而稍忽其早年诸篇。穆来此八阅月,此为其最后所得。想得此缄,当为一莞尔。 钱先生知道收信人会“为一莞尔”说不定还会“笑其狂愚”,但是实在是“心中十分愉快”不能不“走笔相告”呀。有句成语“喜不自胜”就是说的这个吧。一般人如我辈,或许不会做这样喜形于色的事,或也正因为是没有这种经过王国维先生所说第一第二境界达到第三境界的经历吧。 第一书写于二月十四日,马来亚大学,二月二十二日,钱先生回到香港,三月三日在自己家长中写第二书。以下此书之片段摘录 有关朱子诗首二卷之问题,穆临离吉隆坡前所发一书,自谓有所发现,其大体亦正如来缄所云。穆意前卷多出尘之想,而后卷一反之,此乃朱子此后所谓儒释疆界之所在也。如前卷《月夜述怀》诗谓“抗志绝尘氛,何不栖空山”,而后卷《教思堂作示诸同志》乃云“尘累日以消,何必栖空山”也。其《困学》两首,明咏前后之转变,曰“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旺寸阴。‘’此后朱子与象山异同,亦已于此诗中透消息矣。其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皆是再见李延平后之境界。…………穆前年细看《朱子文集》一百卷,竟未能窥见及此,直待月前在吉隆坡,正待向马大图书馆还书之前,始获覕见此意,始益信读书之难,与沉潜反复之功之不可忽也。…… 此信和前信相隔近二十天,而且从吉隆坡回到了香港,但是内容上完全是连续的,情绪上也是一致的。不过前信是十分愉快,兴有未尽,走笔相告,后信是娓娓道来,一一举例,而且结以“始益信读书之难,与沉潜反复之功之不可忽也”(前信是说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的景色,后信则说到前面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可忽)了。 当年这两信,和钱先生给杨先生其他信(全集共收四十通),都只是朋友之间交流心得和心情,可是流传至今,我们从《钱穆先生全集》中读到钱先生这些信却可能各人会有各人的心得和感受。不过钱先生的“始益信……”的结论,我们当然相信是可靠的,但是后学如我们,相信此结论,也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这读书之难和读书之乐,要得到真正的自己的体会,也真是必须经过王国维先生三个境界的“独上高楼”"衣带渐宽”……才能有希望吧。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4-17 14:40:39 +0800 CST  
读书之乐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这是昔日一些怕学习,视读书为畏途的少年喜爱的歌谣。“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这则是当年诗人名作《四时读书乐》之一节(春)。还有句名言则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读书,究竟是个苦事还是乐事?

《四时读书乐》这诗说读书是乐事。但是上面引文写的好像多是春光春色,有两句说到了读书,也好像语焉不详。没有说读了什么书,也没有具体说乐从何来的具体情形(有人戏把诗中二处“读书”字样都改成“出游”,说是也可言之成理,并可和“春天不是读书天”相映成趣)。

近日读书,见一具体叙述自己读书乐的文字,不是文学作品,不是议论文章,而是写给朋友的一通书信。摘录部分于下。

​ ……内人为整理行装连日忙碌,穆则清闲如常,偶读《朱文公文集》前十卷,去年曾通读一过,并摘抄诗录一卷,不谓此次忽得新悟。盖其前一卷朱子所手编之《牧斋净稿》正好为考论朱子早年思想学术之最佳材料。第二卷便见转变,朱子毕生学问已转向与奠其深基之得益于李延平者,在此两卷诗中可以窥见其无上绝好之消息。而惜乎就穆所睹记,似乎前人颇少提出,至少在穆则为七十年来始知及此,心中十分愉快,午后在极热中摘写此两卷中重要诗篇,凡得四十八首,而兴有未尽,惜乎空堂寂寂,无人可语。走笔相告,得勿笑其狂愚否。第三卷以下,显然是朱子受了张南轩影响以后之消息存焉。至第四卷以下,此等痕迹转不甚显然。向来读朱子诗,多注意其中晚年诸作,而稍忽其早年诸篇。穆来此八阅月,此为其最后所得。想得此缄,当为一莞尔。……

这是钱穆先生在写作《朱子新学案》一书过程中,写给朋友杨联陞先生的信,时在一九六六年二月,钱先生时在吉隆坡,正在准备回香港。五十多年过去,今天我们得读此文,尽管我们对朱熹夫子的思想学术、文学作品等等没有研究,但是字里行间,钱先生当年当时从读书得到的快乐,都是可以读出来的吧。几十年读书没有发现的书中奥秘,一旦得之,自然是心中十分愉快了。接下去,虽然“午后极热”(吉隆坡的气候特点?)还是奋笔疾书,寻找摘抄了“重要诗篇”四十八首。而还兴有未尽,还写了这样一信给朋友,分享此乐此兴。

读书是个乐事。我们闲来无事,找一本畅销书读读,或者看看电视播放的相声、小品,或看魔术、 杂技,或玩电子游戏,应该都有可乐。不过这和上节引用的钱穆先生信中说到的读书乐,还是很不同的。这读书之乐,或许是王国维先生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要经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的吧。所以有人说读书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说吃得苦中苦,这也确实是需要有此准备的。

(所引钱穆先生书信,摘自《钱宾四先生全集》之《素书楼余渖》书札部分)​



0以上为修改简版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4-19 10:29:08 +0800 CST  
现在的小孩,很聪明,还没有上幼儿园,都会玩手机,玩平板。甚至有比老人还玩得溜的。虽然没上幼儿园,不认字,但是从小让他养成阅读习惯,也是必要的,而且早一点的好,不要输在起跑线么。
小孩不认字,老人可以买有图有字的书陪他读。让他看书,老人讲给他听。这有两个办法。一是讲故事法,老人自己看了书上图和字,自己编成故事讲给他听。一是让他看图,老人就读书上字,不讲故事。我家外孙小时候,我们俩老人,两种方法都用过,外孙他也都能接受,都喜欢。
外婆,她是用读书法的。有一天,读到书上一句句子,中有“寂寞”一词,外孙问了,寂寞什么意思?外婆一时想不出怎么讲,就没有回答,继续读下去。外孙他也没有抗议,就这样听下去。忽然,他说,我知道了,寂寞,就是没有朋友,一个人,东走西走。当时两个老人都笑了,亏他想得出,真不错。寂寞就是没有朋友,一个人,东走西走。这符合这本书的故事,搬到其他场合,也大致可以这样解释吧。
钱穆先生在一通论学书信中说到“沉潜反复之功“,说读书不可忽视这个。外孙他会领悟出这个寂寞的意思,也是靠的这个沉潜反复,外婆一次一次一本一本的给他读呀。
从小让小孩有读书习惯,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外孙现在大了,他还是喜欢读书的。


附贴于此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4-20 14:40:58 +0800 CST  

楼主:毕明迩

字数:3392

发表时间:2018-04-17 22:40:3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3 04:53:49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