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的少年无线电往事》


(一)从木工玩意到矿石收音机

少年时期有过不同的爱好,曾经为这些爱好着过迷,但是,最吸引我的,也最能保持长久爱好的,还是业余无线电制作。

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是什幺机遇让我爱上这门活动的,那是1954年的冬天,我进入小学第二学年不久。

上一学年,我的爱好是制作木工玩具,那学期期中一次学校举行的儿童业余制作展览上,我的作品—一列小火车,受到老师们的表扬。说老实话,这件作品并不完全是我的劳动,其中至少有父亲一半的功劳。也记不清楚为什幺我会想起去做木工玩意,也许是父亲为了鼓励我多思考才为我想出的爱好,我能记住的,是那一本如何做木工玩具的书,书上有各种插图,把一件件玩具剖分成不同的部件,然后让制作者依样画葫芦,把每个部件按照上面注明的尺寸,用锯子锯成大致的大小,然后用锉刀粗打磨一阵,再用砂纸磨光,最后,主要用铁钉和熬好的牛皮胶把各部件固定或者粘和在一起,便大功告成。父亲是个谦和、极耐心的人,他舍得花时间来和我一起玩,自己做一部分,让我做另外的一部分,也许我比较细心,各部件打磨得中规中矩,这件作品放在其它作品之间,更显得“专业化”,也就赢得了学校的奖状。

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让我练习写大锴字和小锴字,后来又买了《芥子园画谱》让我练习,这些启蒙艺术训练也许帮助了我日后在少年科技制作活动里,保持一种认真和追求美学外观的精神。童年,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的年代,几样爱好同时进行一点都不会感到厌烦和疲倦,何况那个时代的孩子并没有更多的游戏去分心。下午四点回家以后,家庭作业布置得不算多,有些甚至在课间休息时就完成了。到了晚上,家里没有安电灯(直到1956年,家里才安上电灯),也不会到别家去玩,虽然院子里还有别的孩子,但大家不过在黑暗里玩一阵藏猫猫,便被各家大人喊回了家。一直到九点过才上床,这幺长的时间里自然得有法子来打发。练字,包括磨墨,最多不过半小时,有时写得兴起,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父亲为我选择业余爱好也是让我过剩的精力有个正当的发泄渠道。

初期的无线电制作活动是从矿石收音机做起,当我开始把兴趣从木工制作转向这个领域的时候,班上还没有一个同学想到这样干,当然,高年级里已经有人在这上面下工夫了。矿石收音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对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说来,毕竟还是艰深了一些,尤其是对我这样爱刨根问底的顽童,在不知道简单原理的情况下,很难让我能够沉下心去热爱它,好在有父亲的循循善诱。

父亲因为在旧政府当过职员,解放初期被政府遣散失了业,在一家无线电修理店打工,他在金陵大学学的是电化教育,基本的电工学知识还是具备的。当他知道我打算做矿石收音机这样的宏图时,积极鼓励我把它付诸实现。修理收音机和扩音机本来是他正在干的工作,向一个还没有学过《自然》课程的小学生作最简单的原理培训却也不是那幺容易,然而父亲做到了。

矿石收音机的主要结构分四个部分,一个是天线,天线接收传播在空中的电磁波;一个是调谐电路,由线圈和电容器并联的LC回路,它的目的是使LC回路的固有振荡频率正好调谐到所要接受的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更准确的说,是一个10KC带宽频谱的中心频率),为了保持灵活变动的调谐,电容器(电容C)要活动可变的,或者线圈(电感L)圈数要能够改变,这样在调谐过程里,乘积LC才能变化,由此其固有频率也相应变化。固有频谱呈现出一个“钟形”曲线,其峰值处的频率如果和所接收的电波频率一致,则所得到的电波强度最大,反之亦然;一个是检波器,也就是矿石收音机的核心,它是由方铅矿石,或者一种铜矿石构成,矿石是半导体,它将调制在高频无线电波上的声波解调;最后一个部分是发音器,在矿石收音机里,为了高效率地获取无线电波,通常采用的是高阻抗耳机,这是因为,矿石收音机不对所接收的电波进行放大,也就是没有自身能源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放音设备必须十分灵敏。今天,我对矿石收音机各部分的原理当然是懂得的,甚至对其中一些过程,比方LC回路的微分方程式及其解也背得下来,然而在那个时候,要想让我理解,肯定花去了父亲一番脑力。

父亲把LC部分的功能解释成电波在LC回路里来回运动,得以壮大!父亲没有像麦克斯韦当初在引入电容C在电磁场方程式里所起到的“虚”位移作用来糊弄我 (父亲确实也不懂麦克思韦方程组),如果那样的话,也许我将永远与无线电绝缘。父亲解释的矿石检波原理也颇为形象,他说它只让单向的电流流动,结果电流虽然“壮大”了,却不能顺畅地通过电容器,只好“被迫”让单方向电流流过矿石检波器,然后流过耳机的线圈。由于耳机的线圈是绕在一个马蹄形磁铁上的,电波产生的忽强忽弱的磁场于是便忽强忽弱地吸引着安装在磁铁端口的薄铁片,使之振动而发声。父亲说,假如没有半导体检波器的话,那幺,一个方向的电流刚把耳机上的铁片在某点处吸下去,另一方向的电流立即就赶到,它正好把那地方的铁片推出去,结果铁片在那一点还是不动,所以仍然发不出声来。

许多年以后,当我读到十九世纪末俄国发明家波波夫在构想和设计他的第一架无线电接收装置(注1)的科学史记载时,惊异地发现,父亲和波波夫都用了相当形象化与简明的解释来构思无线电磁波解调的过程,特别地,波波夫把解调过程理解成分布电荷逐渐被“挤”到装置的尖端,在那里,一个金属粉末检波器把信号抽取了出来。其实,理论都是因为数量在精密化以后,被放在精细的符号逻辑体系里才发展出来的,而在其初,在没有精密,完备的符号逻辑体系以前,往往科学家们都是用直观的形象思维来进行思考的,研究麦克斯韦尔方程组解的人未必能够发明出无线电装置,事实也是如此。父亲的形象解释培养了我一种宝贵的思维方法,使我后来在从事科学研究,包括抽象的数学研究中受益匪浅。

注释

1. 世界上第一架无线电接受装置是赫兹的发明(1888),但灵敏度非常低,是用来接受几米外电火花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其后,英国人洛奇的接收器比赫兹的稍微改进一些。波波夫的发明是无线电接收(也包括发送)技术上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装置(1895),这台装置并没有LC部件,当然,由于电路里潜在的分布LC参数(包括天线和地线之间的分布电感与电容),使得它同样具有一个固有的振荡频率,由于该设备被用来接收频带非常宽的电火花信号,所以仍然能够接收落入固有频率那一部分电波。而且,这架接收机也不用高效率矿石检波器,用的是低效率的金属粉末检波器。第二年,波波夫用改进了的接收装置首次发送莫耳斯电码,传播距离达250米。稍后,意大利人马可尼将可接收人造无线电信号的距离提高到2.7公里(1896)。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5 23:54:00 +0800 CST  
可以。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6 00:22:35 +0800 CST  

(二)矿石收音机是怎样做成的

父亲从培训我一开始,便引入了电路图的概念,而不象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那样,至少在矿石机阶段,是按照某些杂志或者书上给出的实物接线图。这一点我以为很重要,它使学习这门知识的人,较容易为进一步深入下去打好基础。在电路图里,矿石机被抽象成很简单的结构: 代表天线的Y字尾巴长长地拖下来,直接连接到螺线管,就是线圈。线圈的另一端连到地线,地线由几根逐渐变短的横杠表示。线圈上面并联到一个电容器(或者天线和地线接在一个线圈上称为初级线圈,另外再紧挨着绕一个次级线圈,并联可变电容器),电容器是两根短平行线,形象地表示了两块平行而绝缘的电极。电容器一般是可变的,于是上面斜划了一根带箭头的短线。矿石检波器则由一根箭头线,正好抵着一根短直线段,这是二极管的抽象表示,这个抽象把具有单向导电性质的部件全部概括进去了。我在学习电路图时并没有感到困难,然而理解其图象符号的深入意义,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制作矿石收音机的过程其实是很有趣的,它可深可浅。电路图虽然简单,却也允许对它进行一些花哨的改动,虽然这并非本质意义,对其功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这是我后来为提高接收效果挖空心思在电路图设计上尝试若干次以后才得出的结论,然而却可以启发少年发明家的想象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线圈是用十几号的漆包线绕制在一只事先做好的纸筒,或者竹筒上,矿石机接收广播波段(即通常所说的中波,大约从525KHz到1600KHz),为保证市售的可变电容器的改变范围,它的电感有一定的大小,因此,随螺线管的直径大小,相应的圈数也不同,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圈数,一般说来,导线的直径对电感的影响是不大的,但是,为减少LC回路对电流的损耗,应该使用较粗的漆包线。可变电容器是很难自己做的,市售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云母作电介质的,另一种是空气做电介质,前者较后者便宜,大约只要五毛钱就可以买到,后者却要一块五以上才能买到,穷家的孩子一般只好买云母电容器了。据书上说,云母的损耗大,Q值因素不高。自己做可变电容器的人很少。标准的矿石收音机电路图上,耳机插头两端会并联一只250微微法(微微法指百万分之一的法拉第,即电容基本单位)的固定电容器,说是为了过滤掉经过矿石检波器后残存的高周率电流对检出来的声频信号的干扰,其实是可以省略的,因为耳机线包里所存在的分布电容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一只这样大小的固定电容当时大约卖一毛多钱。矿石检波器市售有两种,一种是玻璃管外套的,一端固定了一小块两颗绿豆大小的方铅矿结晶体,另一端固定在球形轴承上的磷铜丝拨针,准确地说,矿石检波器是由磷铜丝与方铅矿晶体的接触产生的半导体效应。用磷铜丝,是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弹性,以便使铜丝和方铅石晶体较紧密的接触,之所以要让磷铜丝旋转,是因为需要随时拨动铜丝,使之在晶体表面上找到一个最佳检波点。称为活动检波器的这玩意儿大约要卖三毛钱一只。另一种叫做固定检波器的只要一毛五就可以买到,小如浙江产山核桃的圆柱面上有一个小孔,可以用针穿过孔拨动里面的一根磷铜丝弹簧,使它的尖端与方铅矿的接触调整到最佳检波效果,但调整很费力。一般初学者可以自己做,方铅矿可以在小贩的摊上买,也可以找来一块铅(比如印刷用的铅字)和硫磺块,将铅在坩埚里溶解后放入硫磺作用,冷却后就成了铁灰色闪光的矿石了。另外还可以在煤块里寻找一种铜的化合物,但做出来的检波器效果不好。自己做的检波器就不再遵守管状了,有时用粗铜丝把一小块方铅矿固定住。再在板上固定一根磷铜丝弹簧(钢丝也可以,但和方铅矿组成的检波效果不好),想办法压住矿石就行,但自己做的检波器常常不易调整,也很容易松脱,所以还是去买的多。

真正比较难做的,也是最考自己手艺和决心的是耳机,即听筒。

一开始,父亲在他的店里找了只旧的低阻抗耳机给我,所谓低阻抗,意味其线包的圈数不多,线径也较大,低阻抗耳机主要用于电话,能通过较大强度的电流。灵敏度不高。市售高阻抗耳机价格达六元以上,穷困家庭是很难提供出来的(那时候,我家还不算穷困,每个月也最多获得五毛钱的零花钱)。我后来只好自己试作耳机。

有些耳机部件可以买,比如说耳机的一对听筒外壳,可以在本城当时唯一的供应业余爱好者制作组件的市场,人民商场后门外十几家小地摊处买到,也可以用万金油小盒代替,但难度很大。每只听筒里有一只马蹄形磁铁,也能在地摊上买到。有人请工厂里工作的父兄用钢条做成,但还得想法用强力直流电上磁。听筒上的钢片自己不太好做,一般也在小摊上买到,都不贵。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绕制磁铁外面两只对称的线包(两只听筒共四只);二、将所有组件组装成两只听筒。不要以为组装很容易,其实最困难,也是耳机灵敏度的关键工作。假定一切都准备好了,你必须非常认真地用小螺丝钉和附加固定片把磁铁固定在外壳内,为了保证振动片与磁铁的距离最小,但不能接触上,你得用一些纸片垫在磁铁的下方,必须经过反复的调试,才能找到最佳高度,以使耳机的灵敏度最高。线包是由绕在塑料支架上的线圈完成的,用四十四号的漆包线绕数百圈,四十四号漆包线比头发丝还要细,手工绕制时常常中途折断,而且容易绕得不均匀。我利用父亲店里的绕线机绕的线包,绕线机较不容易把线扯断,且绕制美观、均匀。当然,绕线机所需要的绕制技术,也不是一学就掌握了的。顺便说一下,我掌握了这门技术以后,后来又用来绕制真空管收音机里的电源变压器,如果用手绕来做电源变压器的话,做出来的线包是相当差劲的,而且使用时很危险。

一种检验耳机灵敏度的方法是,带上听筒,把耳机的引出线插头端在地面上擦,好的耳机的听筒里会发出较大的“霍、霍”声,但自制的耳机往往声音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院子里一个专业军人有一付解放前的美国军用耳机,他的耳机所发出的声音是我听过的耳机(包括国产新耳机)里最大声音的。

所有的零件或是购买,或是自制都齐备以后,就可以正式安装矿石收音机了。许多新手用铜丝作连接线,把连线接头扭结在一起,长久使用。会因潮湿生铜绿而使收音机的性能降低。我利用父亲店里的电烙铁,用焊锡把连接线焊上。焊锡也是一门技术,需要有焊锡丝(或焊锡块),外加焊药或者拉二胡的松香作去氧化剂,电烙铁需要加热到较高温度,方能保证焊点处不“虚焊”,收音机的性能不好,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虚焊所致。好的焊接点处,焊锡头要小巧光洁。45瓦电烙铁需要十多块钱一把,很多业余制作者都因为无钱购买又借不到而放弃锡焊,有些人用火烙铁来焊锡,但火烙铁的缺点是很难在狭窄的机子上操作,必须非常细心。火烙铁的优点在可以焊接大零件,如可变电容器上的焊点,一般45瓦电烙铁常常导致虚焊。最好的电烙铁是75瓦的,我在1958年以后买了一把旧的45瓦电烙铁,我把它的机心取出来,折断一半长度的电阻丝,于是功率加大一倍,效果很好。另一个办法是,购买500欧的带陶瓷管的电阻(一般用在交流收音机上,作为电源整流的滤波电阻),在陶瓷管里插上一根紫铜柱作为烙铁芯,大约相当于100瓦的电烙铁,效果不错。

整个机子由一张面板和一个底版构成,也可以再做一个木盒。再把横侧为L形的机子推进盒里。机子面板上,有一个矿石检波器,有一只被固定住的可变电容器,可以在电容器轴外绘上刻度。有耳机插销,有天线、地线的插销。经过调试,就可以用来正式收音了。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6 22:40:17 +0800 CST  

(三)矿石机时代

不要错误地认为制作矿石收音机只是当时少年的业余爱好,从解放到1959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的主要领域就是制作矿石收音机。参与制作的,不仅有中小学生,也有大学生。不仅有少年儿童,也有青年成年,甚至有老人。制作矿石收音机在当时的大中城市里几乎成了热潮。实际上,早在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就进入了矿石收音机时代,在三十年代中期,即使日本向中国大量倾销三菱等大公司的廉价三管和四管再生式电子管收音机,以及美国(如Westinghouse和RCA,即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抗战胜利以后把更廉价的军事剩余物资--超外差式收音机向中国倾销,也难以把这些高级收音机推广到缺乏电力供应和电池费用昂贵的广大地区,而矿石收音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电。在大型广播电台附近的居民,一旦掌握了矿石收音机的原理,便可以通过架设高增益天线来吸收电波能量,将小功率的灯泡点燃,想一想:对于许多无钱点电灯的人来说,这是多么诱惑人的事啊!这是后话,按下不表。从我当时在旧书摊上买的解放前出版的业余无线电制作的书籍(相当多)里透露出,接近解放的前夕,中国已经快要迈入电子管收音机制作的时代了。在美国,矿石收音机时代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约也经历了十年。中国之所以把矿石机时代又延续了十年,大约有两个原因:

一、 经济虽然比解放前发展了,甚至某些地方还长足发展了,但是,这是计划经济,劳动人民的购买能力并未增加;
二、 安装电子管收音机是有一定政治冒险的。电子管收音机里的使用的强放真空管可以轻易地改装成短波无线电发射机,向国外发送消息。在那个极端强调政治,和西方阵营以及台湾对恃的情势下,这是很敏感的问题。即使不敢偷着改装发射机,放大能力很强的再生式或者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也容易用来接受美国之音或者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自由中国之声的敌对广播,这样的事儿各地都有发生,当事人将受到坐班房的惩罚。因此,五十年代早期,购买超外差收音机或者强放管,需要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在备案的情况下,方可被允许购买,所以还是少招惹为妙。

而矿石收音机却恰恰因为:一、廉价,易自己制作;二、其接受距离有限,一般只能接受方圆几十公里附近的电台中波广播,不但可以避免接受反动势力的蛊惑,而且也是接受正面革命教育的好途径,所以当局是提倡的;三、也可以用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除此之外,那时娱乐活动较少,能够经常听见广播里的节目和音乐,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享受,实际上,很多人一旦装好矿石机以后,就不再发展无线电爱好活动,原因在满足于收听广播,所以说,那时热心做矿石机活动的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为了增加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五十年代,制作矿石收音机成为热潮的基本动力,它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得到最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众业余科技活动。

假设时光倒流五十年,让我们大家乘坐一架小型飞机,飞临五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大城市上空,我们将看见什幺呢?

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一片低矮的,灰黑色或者土黄色的瓦屋。再仔细看,瓦屋之间除了有许多绿树以外,便是无处不在的天线树林!这些“树林”的树木都是一根根向上直立的竹竿,或者木竿。大多数天线竿顶端,固定着一个“蜘蛛网”,少数是由两根天线之间悬线构成的天线。前者叫做蛛网式天线,后者叫做L式天线。蛛网式天线的骨架是一个十字架,上面螺旋式盘着一圈圈铜丝或铁丝;L式天线是由电源线或铜丝系在天线竿两端,再在一侧连接引入线进屋,状如倒“L”形。

对于矿石收音机来说,天线的高度对于增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它条件的改进都是次要的。按照无线电电子学上面的理论计算,当天线长度接近四分之一电波波长时,其增益最高,由于广播波段的波长很长,一般居民的天线很难达到这个长度,因此,尽量在力所能够办到的情况下增加天线的高度和长度,将使你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最大程度得到增强。小学三年级时,当我对矿石收音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几乎绝望的改进以后,有一天,学校自然教师黄老师闻说我已经成了“专家”,特邀我到他的寝室里参观他的机子。

说来也不相信,他的机器竟然仅仅接了天线和地线,在天线和地线之间串联着矿石检波器和耳机,其它什幺线圈、可变电容器统统省略!我承认,他的耳机是一付军用耳机,灵敏度肯定比我的好,但是,他的耳机居然挂在卧榻旁边的墙壁上,发出虽然微弱的“吱吱”声,却是可以辨认出来的话语!我的机器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成绩。黄老师是个独身,作息规律混乱,年近三十岁的男人,他的寝室在楼上,窗口面对着学校大院,这当儿,仿佛看出了我的窘态,他微笑地用手指向屋外,屋外高高一圈大殿似(我们学校是由前山西会馆改建的)的屋顶上,高高耸立着一圈天线,既高又长,怪不得他那最简单的机器能够发出如此强大的声音!

一般人肯定没有黄的条件,后来,我的同学吴子林、吴子明兄弟采用两架高L式天线接收到自北京发送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信号。黄老师后来正儿八经做了一台矿石机,也收到了中央台的广播(黄必须做能调谐的机器不可,否则,他的最简陋的接收机再灵敏,再能把中央台微弱的信号捕捉到,在无选择性的接收下,也会被本地电台的强大信号所淹没),效果很好。而我的耳机里,除了本地两家省市台以外,压根儿没有其它任何外地台的影子。

如果耳机已经能够做到不带就能听得见声音的话,那么可以使用高阻抗高音喇叭来放送,效果更好一些。五十年代晚期,出现了晶体喇叭,这是用一种酒石酸纳晶体的压电效果来产生声音,增益比普通电磁式喇叭高,但音质不好。最后,住在强力发射台附近的爱好者可以用提高增益的方法来点小灯泡,我去参观过,效果不错,也需要检波和更强有力地滤波,以保证穿过灯泡的电流平稳而不至于使灯泡闪烁。

当然,还有其它窍门作一些改进。比方地线也很讲究,有人用家里一只废铜锅埋在地下,和良好的天线配合起来,更是锦上添花。至于其它零件的选择处理上,可以改进线圈的质量,使用所谓“脱胎”线圈,即无骨架的线圈,可以避免骨架的介质损耗,提高Q值。这样的线圈用很粗的铜丝绕成,本身强度很大。或者全盘取消可变电容器,因为其介质损耗颇大,采用滑键在线圈上滑动,原理如可变电阻,使得线圈的圈数,因而电感量变化来进行调节,确实可以提高一些增益。电路上的最大改进莫过于采用所谓“全波整流”式的检波,就是采用两只检波器,串行分配到耳机的两侧,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把电波曲线上下两面的电波分别检出声波再分别送到左右听筒里,似乎把接收到的能量增加了一倍,但其实效果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差别,至今我都不明白这样的理论到底什么地方和实践脱了节?这个新颖然而无用的设想文章最早出现在当时最畅销的杂志之一《无线电》上,以后又有类似的设计出现在另一本杂志《无线电爱好者》上。在《无线电》杂志上,有人还讨论过制造短波矿石收音机,我也试过,线圈只绕几圈,根本不可能收听到短波广播。

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把接收短波信号的线圈的线径加大,一直加大到十几公分粗的紫铜管(利用电流的趋肤效应,实心的铜线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同时把线圈直径加大到水桶般粗,只绕几圈,说不定使用这种线圈的矿石收音机真的能够接收到短波信号,我当时的稀少的知识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出这种线圈的电感量,而且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做这样的实验。

最令人吃惊的事是,吴家兄弟居然用改进后的机器和良好的天、地线接收到台湾和美国之音的广播,那已经是自然灾害时期(1960)的故事了。

我的第一架矿石收音机终于做好了,由于我的木工技能比较过关,机身和机匣打磨得很光洁,上面还涂了一层清漆。几根簇新的接线柱,上面的红绿色塑料和镀了一层闪闪发光的克罗米柱身真是爱煞人。调谐按钮下面,帖着我用水彩划的刻度盘。除了等分半圆弧的刻度盘以外,还用一颗红圆标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位置。说起来也可怜,那时不但没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以接收节目,甚至连市一级的广播电台都没有。那一天,家里顿时热闹起来,全家总动员,准备安装天线。父亲找来两根竹竿,把它们用劲扎在一起,使得竹竿的高度大约达到七米,在其顶端,我们还扎好一架木十字架,上面等间隔地钉上铁钉,铁钉的外面,盘着铜丝,一直盘到中心,在中心处,我们找来一根废皮线,把它和铜丝焊接起来,然后垂下来。天线必须高出地面很多,正好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苹果树,弟弟自告奋勇,爬上了苹果树。他自小就很顽皮,尤其喜欢爬树,现在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不过,破例让他冒险是有条件的,可不?母亲正站在树下指挥,不断唠叨着提醒他注意“谨防把脚杆拌断!”(四川方言:小心把腿摔断)。

天线引入线上必须安装避雷针,否则,在雷雨季节,一架良好的天线正好充当了引雷角色。避雷针并不难制作,只要用一块小木块,上面固定好两片废锯片,它们的齿相对,尽量靠近,但不可接触就行了。天线在引入时先在半路上与锯条连接,然后再把要引入的地线也连接到另一片锯片,这个避雷装置便竣工了。天地线从窗户缝里接到室内,一直拖到我床边的小靠几上,那上面就放着我的杰作。

我接好了天线、地线,耳机(那是一架单听筒的低阻抗电话用耳机),然后旋转调谐按钮,耳机里开始出现了清脆的说话声,我激动起来,但还能沉住气,仔细地拨弄着矿石检波器的栓头,一阵沙沙声以后,话声加大了。我大声向爸爸妈妈说“成功了!”他们一个个跑过来试听,老屋里充满了喜气洋洋。(其实,解放前,我们家是有电子管收音机的)

说话声音过后,接着是悦耳的音乐,仿佛天籁之音,从屋外青翠的苹果树梢传下来,从蓝天白云里传下来,这是一首当时流行的优美的儿歌〈小白船〉: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
飘向西天。。。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7 19:57:11 +0800 CST  
(四)闯开电子管的大门

一九五八年初,我被学校选进了新成立的成都市少年之家。

我之能进少年之家,并不是我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不错,我在班上成绩一贯第一,但一个年级六个班,班班都有高才生,何况我虽然成绩在班上突出,却比较调皮捣蛋,在小学五年级第一期时还没有加入组织,老师评语常常是“骄傲”,“希下学期改正”之类。但我有两样技巧却可以傲视同年级其他班的高才生:一是毛笔字写得好,班上墙报我是主抄者;二是我的无线电业余制作技能在四年级时名声已经响遍全校,一些想做矿石机的同学都慕名而来求教我。除了这两点原因以外,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及时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时临时火线入“党”, 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年先锋队员,否则,一个不入队的学生是没有资格进少年之家的,这可能是我司命之神暗中保佑的结果。

还有一个东风,对我进入市少年之家意义重大。那就是少年之家占有了学校,学校原来占用了山西会馆,现在少年之家又把学校赶到附近一条小巷里。少年之家为了报答学校,特意在首批进入家的少先队员名单里拨出最大比例给本校,这么扩大后的名单里我才会名列其间。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我在少年时代的记录里将留下一点值得记忆的骄傲。

在进入少年之家以前,我已经挤身于电子管收音机制作阶段。说实在的,随便矿石机的制作如何精益求精,毕竟还属于业余无线电活动的初级阶段,矿石、线圈、耳机几个简单零件拨弄来,拨弄去,也拨弄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来,既然已经成了“专家”,专家得比一般人多一两样杀手锏,这件杀手锏就是新近我试验成功的一灯真空管收音机。

把电子管收音机叫做真空管收音机,并简称为几灯收音机,是业余无线电界沿用我国解放前的习惯称呼。一灯收音机只能是直流真空管收音机,那时市场上还没有整流二极(晶体)管供应,因为一枚电子管已经担任了对信号电流进行放大,就不能再担任其他用途了。

这枚电子管可以在地摊上买到,它属于解放前留下的旧电子管,其中一些质量比较高。质量高的电子管是美制的,也可以去交电商店买到北京电子管厂和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仿苏序列产品,全市最大一家交电商店—春熙路交电商店可以买到绕过巴黎军事管制会暗地卖到中国的美制真空管,但价格奇贵,一般业余爱好者买不起,第二等是捷克制的欧式产品。一般说来,一灯机要求管子比较好,因为它既承担高频放大,又承担低频放大,强放管最为适宜。

有一种直流真空管外形较小,如拇指头大,所以苏联称之为拇指管,而美国则称之为花生管。它的灯丝电压为2.4伏,可以使用普通一号电池两节供电。这样的真空管是直热式的,意味着它的灯丝通过电池烧热直接发射电子,然后被屏极接收。(注1)最适宜作一灯机,起到高放大效果的真空管是美制3S4,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强放管。记得父亲给我提起3S4时,眼睛里有一股虔诚的光芒。3S4在春熙路交电商店里有售,价格相当昂贵,而且购买时需要凭公安局开的证明注册。一般人多买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仿苏放大管2Π2Π(后来用国产同类型管2P2),价格不高,只要2元多就能买上。

直接对高频电波进行放大再检波的一灯机的效果并不好,必须采用一种电路上的革命才能使一只管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个工作由所谓再生式放大(注2)来进行。再生式放大,或称正反馈放大的原理是,在真空管屏极的输出线路里,串接一只小线圈,这只小线圈和接收原始电波的调谐线圈挨在一起,如果线圈的方向符合(否则,颠倒一下线圈的接头便可以了),则通过屏极电路里残余的高频电流将被正反馈回到调谐线路,从而极大地加强了放大作用。可以在再生圈两端并联一只可变电阻,漏掉多余的反馈电流,以完成对反馈量的调节。再生式放大原理的引申,即使正反馈量超过一定量,则收音机就变成了一架发射机,它所产生的电波频率由其调谐回路参数所决定,产生的高频电波反通过天线被发射出去,一只3S4按这样的原理做成的短波发射机足以把电波送到境外,所以购买3S4要在公安局登记就不奇怪了。另外,为了让真空管工作,还必须给屏极(阳极)加上适当的直流电压,它是由九节一号电池构成的12伏电压(或者用24伏,放大能力更好)。

这样的单管机由于用一只管子同时担任高频、低频放大与检波,效果虽然比矿石机大大增强,然而毕竟有限,所以还得用耳机来收听广播。我当初做单管机时,没有想到做短波,所以只能接收到北京中央台的广播和少数几家外省电台的广播(其实,在深夜是可以偷听到敌台的)。记得刚一装好机器,带上耳机,便听见听筒里刺耳的尖叫声(这个尖叫声也被发射到空中!),根本听不见广播,按照书上的教导,我开始调节再生量的大小,同时调谐电台的正确位置,很快便听见鸟叫声(chirping),我把旋钮固定到一个位置,鸟叫声逐渐变低,直到尖锐的高声变成了“咕,咕”声,再一次减少再生量,咕咕声终于变成了说话声。

再生式收音机对矿石收音机的一个显著进步就在于有了放大,现在,耳机里已经有了洪亮的声音,这是对声波的低频放大。同时,它的高频放大作用使得一些外地电台得以被捕捉进了机器。除此以外,由于强烈的正反馈作用,使得选择性变得非常好(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超过了更先进的超外差式接收)。如果你在再生刚好发生多一点时,满度盘旋转旋钮,则会在听筒里听见一声声“啾、啾、啾”的鸟叫,如果鸟叫声挨得很近,就是说,不同电台的频率靠得很近,倘若你的矿石收音机都能接收到,一定会出现电台打架的严重干扰现象,而再生调节却可以把它们轻易地分开。因为这个原因,使用再生机在本地电台,或者干扰台电力强大的情况下,收听电力相对弱附近的敌台效果极佳。

一进入电子管时代,我的无线电道路就被打开了一扇门。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做的事情更多,而兴趣却更大。常常是,彻夜安装不断改进中的机器,或者为了排除故障而绞尽脑汁。我的桌子上堆满了用零用钱买的《无线电》、《无线电爱好者》杂志,上面沾满了焊药的褐色污点,一只从院子里另一位大朋友那里买来的旧电烙铁,一盒子电阻、电容,各种螺丝钉、引接线、焊锡丝和钳子、镊子、起子之类工具。书籍里最重要的经典是冯报本编写的业余无线电制作的书,还有一本解放初期由陆鹤寿编著的《真空管的精义》。那时候,在我们这群少年无线电爱好者的心里,外国科学家只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的没有,高斯的没有,齐奥科夫斯基的没有,波波夫有一点;中国科学家里,华罗庚的没有,钱学森的没有,李四光的没有,孟昭英(注3)的没有,只有一个冯报本(注4)!

亮闪闪玻璃花生管的2Π2Π在暗夜里发出微弱的红光,它正在吸收来自遥远地方的电波,电波在线圈、铜线和管子间穿梭奔跑,终于在耳机里砰然而出,变成了有意义的声音的溪流,追逐声音的行动,从此把我一生带进了自然科学的庙堂。

注释

1. 真空管是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J. Fleming)的发明,弗莱明在爱迪生对灯丝热电子发射实验的启发下,为灯泡增添了金属屏极,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真空二极管。真空二极管的主要用途在整流和检波。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De Forest)发明的三极管对电子放大作了革命性的开创。福雷斯特在二极管屏极和丝极之间,再添上了一根让电子流能够通过的栅极,栅极被用来控制电子流的发射,它上面较小变化的电场,将引起电子流(阴极射线)到达屏极时更大的变化,这样便成功了电流(变化)的放大作用。三极管的出现,才制造出放大电波的装置。同时福雷斯特把三极管用来产生电振荡,从而发射电波,从此结束了这之前,电台信号用火花震荡器产生的原始发射。福雷斯特三极管栅极控制阀的原理,后来被晶体三极管所采用,也被射流放大器所采用。其后,日本人安藤博和美国人哈尔研制出四极管(1919),四极管的结构是,在栅极和屏极之间,再添加一根栅极--帘栅,这个帘栅极帮助栅极起到了更大的放大效果,主要强放管都是四极管。1937年英国人朗德研制出五极管,五极管是在四极管的帘栅外面,更增添另一根栅极,称之为抑制栅,它的作用在抑制四极管过强的电流放大导致的畸变。这些通称为真空管或电子管,其中,五极管应用最为广泛。

2. 再生式电路是美国人费里斯特在1921年的发明。

3. 孟昭英(1906—1995),河北乐亭人,燕京大学毕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实验物理学博士。实验物理学家、电子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执教大学60余年,在人才培养、实验室与教材建设上建树甚多。在微波电子学、波谱学、阴极电子学诸领域的科学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冯报本,广东顺德人,我国最著名的业余无线电制作的教育家和实践者。他从50年代初期起,在解放前一批业余无线电制作的理论家完成的基础上,陆续出版了《实验矿石收音机》、《二管再生式电子管收音机》,直到他和冯炜然合著的《超外差式收音机》,以及带高放的《八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子管扩音机》一套业余无线电丛书,其中,《超外差式收音机》一书成为我国业余无线电收音机制作的经典。冯报本先生的书,理论上深入浅出,尤重实践,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8 20:15:20 +0800 CST  

(五)收获在少年之家

庞老师是一个高高的白面书生,国字形脸,鼻上架着付金丝眼镜,表情矜持。他分管少年之家无线电小组,这个新成立的小组一共十来个人,有初中一年级学生,最小的属于我这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新成立的第一天,各组成员在指定的小组活动室里接受各组指导老师的训话,无非是说党和政府给大家创造了这么良好的条件,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长大做个这方面的专家。

庞老师讲话完毕,为了测试大家对无线电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次叫每个人上去讲讲自己原来做的无线电机器的原理。我站起来讲了自己做的一灯再生式收音机的原理,讲这个我是不怕的,原因是经常有同学来请教我矿石收音机的做法,我不满足于给他们讲窍门,常常卖弄我对原理的“深入”理解,这样反复讲的结果,自己的条理也逐渐理清,同时给人留下了吃得透的印象。庞老师对我的无线电知识大为赏识,他指出其他几个少年虽然夸说自己已经做了多少灯的收音机,却嗫嚅着谈不清楚道理,他认为水平高不再做了多少“灯”,而在于应该有一个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

测试完毕,就是分组。由于我的表演深得他的嘉许,他把我分在两个初中生所在的小组,这个小组直接从二管电子管收音机做起,而不象大部分其他组的学生,只能从矿石收音机做起,炒回锅饭。他接着把这个活动室里的大储藏柜用钥匙打开,哇!一抽屉,一抽屉崭新的闪闪发光,大小不一的玻璃电子管、绿色和彩环的电阻(注1),各色电容器,各种可变电容器,亮黑矽钢片的电源变压器,我的眼睛都大了。

先是个人自己试做二管直流电子管收音机一台,使用仿苏电子管2К1П(遥截止五极管)和2П2П做一台再生式低放的收音机,推动一只小纸盆喇叭,电源电压24伏,灯丝电压3伏。这台收音机本质上和我做过的一灯再生式收音机一样,只不过现在腾出了2П2П作为低放(低频放大),由于在低放后面没有功率放大,因此,输出功率并不大,也只能推动直径大约6公分的小型扬声器了。做这台收音机考人的地方,是必须自己动手,绕制扬声器的输出变压器。用人工绕制变压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使用绕线机也还要熟悉几个小时的时间。首先必须制作木胚,木胚是一个方木块,中间用木钻打一孔,这个孔正好穿过绕线机的轴,然后用螺丝固定,再在木胚上裹上绝缘纸,就可以用手绕动绕线机上的柄绕了。绕一圈垫一张绝缘纸。绕线机最大的好处就在能自动记录下圈数,用手绕则很容易记错。另外的好处是绕在木胚上的漆包线既紧又整齐,绕熟了会绕得非常快,惟其快,才轻重均匀,线与线之间紧紧靠着,不留一丝缝。质量上乘的变压器的线面上会呈现出微凹,就是说线面的中央微微凹下去,而边缘却略高,即使线圈的边缘已经挨近了木胚的边缘,这样绕的线圈也不会垮下去。倘若用人工绕,一般情况是线面呈现凸形,很容易塌下。如果绕的是电源变压器,则塌下去的漆包线很易和矽钢片接触,造成电源短路(大量圈数的是初级圈,初级圈接电源220伏端)。最后是把涂上绝缘漆的E字形矽钢片交互插在绕好后的线包上(还应该增加I字形矽钢片,注2),就大功告成了。

这台二灯机是大家分做,大约用一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活动三次,便做好了。调试也是容易的,只要细心,别把灯丝电源和屏极电压接反了。我弟弟在文革期间,自个儿试制单管收音机,不小心把电源接反了,只见一道白光,管子自然报废了,从此结束自己的业余无线电爱好。我比较细心,制作无线电活动的十年间,没有一次烧毁真空管。

小组三人里,有一个初中生叫彭绍楣,他来自本市当时最好的中学--四中,我对他特别崇拜。他很聪明,经验丰富,而且人比较潇洒。有一次,他偷偷告诉我:他在家里曾用一只电子管试做短波收音机,收到了美国之音和台湾电台的广播。他这么一说,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也想做!他告诉我短波线圈的圈数,分成两种,一种圈数大约二十多圈,这涵盖了短波1范围,另一种只有几圈,这覆盖了短波2范围。我在自己家里改装原来的收音机以后,效果并不是很好,但确实收到许多短波电台的信号,其中,台湾电台的声音比较大,记得第一次收听时的宣传广播是,评论共军陈赓大将的逝世,该电台说,陈赓是周恩来的嫡系,被毛泽东凉在一边,说陈的死是周在军内影响的重大损失云。

有时候小组还请工程师、高中的物理老师(也是学校无线电小组的指导教师)来给大家作报告,或者就是讨论和制作相结合。日子过得飞快,我们已经从二管机而三管机,从再生式到超再生式(注3),到外差式,到超外差式。

正当大家忙着准备集体制作一台五灯交流收音机的时候,庞老师通知大家:暂停手边的活,为参加《全国少年业余无线电制作竞赛》制作参赛作品。这是一九五九年年初开学后不久的事,那个寒假,无线电小组一直在为这忙乎准备。

我被分配做的作品名叫“无线遥控路灯”,它的原理是用超高频信号感应一只连接有闭环的1.5伏电筒小灯泡发光。具体原理是:用一只美制功放管6V6产生超短波振荡(以5Y3对交流电源整流),振荡通过只有一圈半的粗铜丝线圈回路,然后从线圈上串接的铜丝扭成的一只小型“回”形环天线发射出去。在一块木板上,用一根木棍和其他材料做成一个“路灯竿”,顶端做个模型街灯。街灯罩里的灯,就是那种圆圆的小玻璃珠,它的两极上焊着一圈闭合的粗铜丝圈,直径大约4公分,这就是它的接受“天线”!

由于超短波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只要调整好发射机的回形天线,使其回形面保持与小灯泡天线面一定的角度,这时启动发射机工作,于是电波就从3米远的距离传输到小灯泡天线回路,激励出电流,使得小灯泡发光,这便是所谓“无线”点灯的奥秘。关熄街灯也很容易,只要调整发射机端上,控制正反馈量大小的可变电阻调得使发射能量减少,以至使振荡熄灭就行了,这样的调整甚至使路灯的灯光强弱也得到控制,所以又是遥“控”的。(注4)

这件作品被少年之家送到首都参加比赛,我没有去。后来庞老师通知我,该作品获得全国业余无线电制作三等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的荣誉,它鼓励我继续无线电制作的兴趣直到高中毕业而不衰。

注释

1. 老式电阻以彩环在电阻身上表明其阻值的大小,上面的环数共三圈,左两圈表示数字,最右一圈表示零的个数,单位是欧姆。彩环的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依次表示1、2、3、4、5、6、7、8、9、0。

2. 变压器的铁芯采用相互绝缘的矽钢片互插的目的在:减少电通矢量横截面上的铁心因感应出涡流而造成损耗。

3. 当调谐时,由于回路对不同固有振荡频率的电流Q值损耗的不同,同时也由于电子管极间参数的固定,以至对不同频率的电振荡放大率不同,造成了再生式接收机工作时所产生的临界振荡点极不稳定,而再生式接收机恰恰需要对灵敏的临界振荡点进行仔细的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接收,也就是既要保证灵敏度,又要保证音质,这就使得接收时需要不断调整。超再生式接收机正是为了解决再生式接收机需要不断调整的麻烦。它的改进是在再生式接收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淬熄电路,一方面使正反馈量加大到足以自激振荡的程度,另一方面给器件加上一个超音频的偏置,使放大器的工作点不断在自激振荡和截止关断之间切换,这样电路由于较强的正反馈而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但又没有完全进入自激振荡状态,其平均工作点受到输入信号的调制。只要工作点的变化速度在超音频范围内,就不会影响人耳对音频信号的分辨。超再生接收机只要一级电路就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不但可以接收调幅信号,也可以接收调频信号。超再生接收方式常见用于早期的超短波接收机,如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广播爱好者制作的早期电视伴音(调频)接收机,无线电遥控爱好者制作的遥控接收机,以及一些廉价玩具对讲机,很多都是超再生式的。但超再生接收机有三个致命的缺点:一是选择性较差,不能选择接收频率相近的信号,只能用于信号占用频带较宽的超高频段;二是没有信号时会输出强烈的咝咝声;三是向外反向辐射信号,实际上成为一个电磁污染源;因此这种接收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4. 我不知道这台发射机经竞赛评比委员会测定的发射功率有多大。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9 21:05:29 +0800 CST  
殊心慈小姐欣赏,:)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09 21:20:46 +0800 CST  
很对不起大家,因为家里电脑主板坏了,拿去修了十天
还没结果,文件放在家里,没法帖上,待电脑修复,马
上续帖。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0 11:00:16 +0800 CST  
谢谢大家欣赏,电脑已修好。本文还有三节,敬请指正。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1 20:55:19 +0800 CST  
实际上没有时间把制作五灯超外差式交流电子管收音机的项目付诸实现了,当大家把参赛作品交给少年之家时,学习已经临近期终考试,我面临着小学毕业。那一年小学考初中采取分片,没有重点学校供考生选择,也好,就不会花脑力了。秋天,我进入了离家不远的一间初级中学。

进入初中的时候,刚好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开始,肚皮逐渐一天天收紧,少年之家的正常活动也受到了影响,实际上是停止活动了。虽然无线电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活动业已停顿,但奇怪的是,无线电活动在社会上却并未中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更向深入发展。这里有一个客观原因。

原来,在1956年,苏联为支援中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156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了在成都建设电子工业基地,也包括了建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注1),许多七机部和四机部的工厂在成都东郊先后建成试产。过了1959年,有些工厂生产的电阻电容和其他一些电子零件,包括雷达用的显像管逐渐投入生产(主要是军用),一些废次品被工厂投放到市场上作为民用零件卖,被称为“处理品”,价钱非常便宜,例如电阻、小型电解质电容便宜到甚至可以用斤秤来卖。同时当局把北门外城隍庙开辟为各种处理电子元件的集散地,成都遂一跃而成了全国另一个电子元件生产基地,如同上海福州路电子元件市场一样,成都城隍庙也成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星期***圣的地方(注2)。

李定清是我在少年之家交下的朋友,他比我晚一学年进入少年之家。他进来的时候,我已经变成了“元老”,不知什么原因,我和他变成了一对好朋友。我进中学的时候,他还在小学,“自然”灾害停顿了少年之家的各项活动,却没有停顿我和他在课余时间继续在业余无线电制作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那时候,他经常在星期天来我家,约我去北门大桥附近新建立的城隍庙元件市场逛逛,看能不能买点便宜货?我最遗憾的事,就是在五十年代居然没有去过成都当时这个最热闹,最刺激的阴间历史艺术展览馆,接受一次深刻的畏天命,畏因果报应的教育。现在,城隍庙里当年那些拉大锯、下油锅阴森森的景物早已荡然无存,廊庑依旧,只是被东郊各国防工厂切割成一间间处理品门市部,玻璃柜里摆满了各种元件,这些元件明显地比前几年商店里卖的要先进一些,甚至可以发现一种直径只有六、七厘米的超小型花生管!还有各种胖乎乎的仿苏拇指管,其中有些管子上面盖着一个“军”,或“J”,意味着这些玩意儿是军用级别被淘汰者,至于各种仪表和电阻电容,则琳琅满目。

我们去城隍庙的活动,大部分次数是以两手空空而归,却乐此不疲,仿佛现在的妇女逛衣物、化装品商店一样。不过有些时候,确实也会买些好东西,例如,我曾经买了一只非常好的电流表头,我用它配置了一个万用表,这是无线电装配调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仪器。后来,当鸟枪进一步换大炮的时候,我还安装了一台真空管电压表(注3)。

李定清家在一条肮脏狭窄的小巷里,破败的瓦屋里一张旧式方桌上堆满了各种零件、漆包线、电阻、电容,一只正冒着青烟的电烙铁,他的脑袋象是要沉进一架铁皮机座里。人生活在世界上,喜怒哀乐都是凭感觉而来,兴趣也是如此。正因为凭感觉,感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常想,要是我们那时和现在都市里的孩子们一样,锦衣玉食物,电视节目、电脑游戏玩不辍手,哪还能有什么兴趣去搞什么无线电捞什子?唯其家徒四壁,唯其破屋败墙,才陪衬出那里面经过努力做出的无线电作品的智慧光芒。

我真佩服李定清对无线电的热忱,我更佩服他那老父靠给人挑自来水挣得一点钱,省下来支持儿子的爱好。那时候,我们常常在自己家里,在他的家里,一起切磋心得,或者互相观摩安装和焊接艺术。我们正在分别制作一架五灯交流超外差式收音机(注4),我们自己绕制电源变压器,我们自己绕制“蜂房式”线圈。蜂房式线圈的绕制很困难,它必须先特制模子,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绕制(注5)。这架收音机装好以后,修修改改,后来一直用到我高中毕业离开家里。

后来我还先后帮助同学装置两台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效果都不错。在快要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开始试作扩音机。

回忆那个饥饿时代的无线电制作活动的开展是饶有兴趣的,尽管粮食定量了,肚子常常是空空的,但社会上开展无线电活动却比过去更红火。我许多小学同学原来不曾安装过矿石收音机,现在也加入到这个热潮里。也许一些人因为饥饿,对政府产生不满,想通过收听更多的信息来排解内心的迷惑。也许党和政府忙于解决饥荒,对群众的政治思想控制也适当地放松。无论如何,困难时期的小阳春是出现了,而且持续了三年。

使我至今不明白的,为什么在这个困难的三年,许多一般家庭能够掏出钱来购买在五十年代视为比较昂贵的电子元件?难道收入都增加了?我不认为会如此。我想,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从六十年代初自己生产的电子元件大批上市了,价钱也相应地降低。

李定清在我考进普通高中的第二年,考入了省邮电学校,也许以后他把一生完全献给了电信事业,我和他因无线电制作而建立起的友谊一直保持了很多年。

注释

1.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创建于1956 年9月。它是在我国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高级通讯技术人才的急需,按照国务院“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的部署,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 至今,城隍庙仍然是成都,据说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处理元件的市场,极盛时的城隍庙市场在方圆近五里的范围内,聚集着可能达上万家的商店或者工厂门市部。

3. 真空管电压表,即高阻抗电压表,它是通过真空管的极间来隔离所测端口。目的在克服普通万用表在测量端口的电压值时,由于电表自身的低内阻导致所测源电压值的减低,而使测量值出现大的误差。真空管电压表的特性尤以测量高频电场值最为重要,用普通电表测定的值完全不可参考。

4. 外差式电路为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发明(1921),超外差式电路为美国人费森顿发明(1921)。所谓“外差”,就是说,在接收到一定频率的电波时,收音机自身同时产生一个和所接收频率相差一个常数的振荡,这两个频率的高频电流在一个特殊的真空管里完成混合的过程,被称为“混频”。由此输出一个常差数的振荡,其振幅和所接收的电波一样变化(调制),被称为“变频”,这个与外界接收高频电流同步常差频率的本机高频电流的同步是由另一个叫做“本振线圈”和一个双连可变电容器来完成的(按:其实混合的新频率电流还有这个差频的倍频、三倍频等等,学过福里埃级数展开函数的人不难明白个中道理,但是,平均电平最高的还是这个差频,其他倍频电流将被后面的中周所滤掉)。新的,频率已经转变为固定的振荡将被检波,检波出来的音频信号再被放大(低放),最后再被功率放大,这类电路被称为“外差”式。如果在变频以后,不直接检波,而加上一级、二级、甚至三级高频放大(为了和变频以前的高频放大区别,这样的高频放大常称为“中放”),然后再作检波、低放、功放,这样的电路被称为“超外差”式电路。超外差式电路最大的优点是,它把所接受的不定频率的高频电流变成了固定频率的高频电流,对于这样的电流就可以相应设计最佳的分布参数的电路来进行放大,而原来直接放大的高频电流的电路却不能保证对不同频率的电流进行最大效率的同样放大。超外差式电路还有一个优点是,它能有效地隔离自身振荡,使之较少泄露向空中,这是它比较再生式电路最明显的优点。一般说来,对中短波广播频率的差频被选作495KHz,用一个专门设计的调谐的谐振线圈来进行级间耦合,它被称为“中周线圈”。用来混频和变频的真空管可以用两只(如晶体管收音机),也可以用一只,一只真空管被用来同时进行混频与变频的管子被称为“变频”管,它含有七极,仿苏管中最常用的是6А2П。其他还有6И1П等。超外差式电路是无线电接收里最重要的发明,至今,虽然元件已经飞跃了很多代,但接收电路的基本模式还是超外差式。

5. 蜂房式线圈,采用漆包线在一个线圈筒上呈六角折线式地一层层“堆积”上去,采用这样绕制的线圈目的在减少并行绕制线圈必然产生的线与线之间的潜布电容,从而减少Q值损耗。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1 20:57:19 +0800 CST  
对不起,上节的标题帖漏,是:

(六)困难时期的无线电活动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1 20:59:13 +0800 CST  

(七)无线电的转化

1962年秋天,我考入本市一家重点高中。那时,困难时期已近尾声,供应丰富起来了,学生们的脸颊也红润起来。这是一个振奋人心时代的开始,学校里一遍朗朗读书声,虽然刚刚传达了《九评》(注1)内部文件,似乎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趋向,但同时又传达了邓小平、陈毅在广州接见知识分子的讲话与高校工作会议纪要的精神,在传达里,强调了过去一些年在对待知识与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有左的倾向,党中央和政府要纠正过去犯的错误,给教育和科研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学校非常认真地重视了教育质量,这所中学本来就在全市高考记录上名列前茅,现在更是三天一小试,半月一大考。在这种氛围下的中学生,个个兴奋莫名,时间抓得很紧。还在进入高中以前,我已经把对无线电的兴趣逐渐转向了数学、物理,好像这种转向还和业余无线电爱好有关。虽然小学时我的“算术”、“自然”成绩不差,也有一定的兴趣,却多少是为了和同学们挣成绩,比高下去推动努力学习的,并非发自内心的热爱。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肚皮问题造成同学们没有心思读书,即使成绩好点,也是敷衍。

有一天,在和几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朋友闲聊时,突然觉得数学很有用处,比方计算电源变压器初级圈数、损耗率,就要用到一些公式,而我们只能去书里找公式来用,为什么要那样算?记得有一次在书店里翻一本书,那上面一篇文章向读者介绍国外如何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给定一定发射频率、一定功率、一定波束半径的雷达脉冲波束,在雨中发射时的有效反射距离。这个问题之吸引我的兴趣在于,它让我知道,高精尖的无线电技术并不是我们现在这样半定量式的,凭经验能够实现的,它需要计算(简化)电磁场方程式,它需要考虑一滴雨滴(假定是一个椭球)然后是一大片降雨区甚至风向对波传播的衰减(雨水对电波的吸收和椭球面对电波的散射)。这样的问题对一个初中学生说来,仿佛是天书奇谭,根本不可能理解(恐怕对现在学偏微分方程专业数学或者理论物理的大学生来说,也未必那么轻松,^o^),但因文章只是简单介绍解决思路,却使我大致理解了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使我第一次知道,知识的道路之遥远莫测,也第一次使我知道电子计算机是怎样应用到科学计算上的,如果没有计算机把每一滴雨滴对电波的作用算出来,这个问题靠专家拉计算尺,凭公式计算,绝对不可能在三五天内拿出结果来的。

在当时我们这些懂得一点电子学知识的少年心中,电子计算机无疑是无线电技术的最高发展阶段。不是吗?它那些寄存器、单双稳态触发器不过就是两只真空管对称式地“盘扭”在一起,造成强烈的正反馈而致“雪崩”,无非是把再生式收音机电路里的“再生”原理应用到极致而已。所以要想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充实,前瞻式地学习比单纯无线电知识更玄乎的数学、物理知识实属必要。

初三时换了班,来了一个同学,大家叫他唐娃,他也是个老跑城隍庙的信徒。那唐娃以神童自居,傲得不得了,平常在班上,出口就是高中的“三、几、代”吓唬人,其实这些初浅的“本钱”,我也在私下里预先抓了点,只不过因官拜过班主席,比他多懂一点政治,不敢过于在同学们面前露出骄色。那个时代的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无一不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只有文科成绩好不过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安慰,如果由无线电而数理科成绩好,则被视为多才多艺的才子,其自豪感可想而知。所以唐娃也在暗中和我较劲,毕竟,我少年之家“科班”出身,他自学成材,还需要加把劲。在我眼里,唐娃并不可怕,因为他那时不过才刚试制成功三灯机,成绩不太踏实,有点浮(注2)。怕就怕在我已经无线电声誉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就促使我必须在数理(那时的化学比较简单,往往临考试前背过几小时便可达标)上刻苦努力。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个优秀的几何老师刘信含,她把平面几何简直教活了,在她的淳淳诱导下,我才对数学有了真切的热爱,而不是为了和同学争输赢。几十年以后,每当我回忆起当年学习时的追逐、比赛,就觉得好笑,争取成绩好固然是对的,但真正使自己终身受用,或许在机遇来临时能做出一点成绩,却不是靠读书时期比高低奠定的基础。

高中的学习虽然抓得很紧,但课外活动也开展得很普遍。学校物理教研室穆老师组织的无线电小组活动尤其活跃。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是试制一台示波器,电路图穆老师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使用的示波管是5SJ38,这是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示波管,它那圆面的荧屏只有6厘米直径,由于电子束最大偏角不大,因此所要求的第二阳极高压并不高,记得只有1千伏。其实示波器的电路并不复杂,不过是多级低放(主要使用三极管6N1),只是对每一级都要用两只管子同时对上下波形进行对称放大(颇似晶体管电路的推挽放大,但不是用两只PNP和NPN晶体管,因为电子管没有这样相应的特点)。最后将放大后的输入连到示波管的栅极便成了。

这台示波器虽然小,却非常有趣。它那荧光屏上晃动着绿莹莹的正弦波曲线,像蛇似地扭动着,有时若分别从X轴和Y轴输入正弦波交流电压,它们还会形成椭圆,或者四叶、五叶等花瓣(因此由此法,可以测定被测交流电的频率),在屏幕上慢悠悠地滚动。

我在无线电小组一共活动了两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国业余无线电活动正从真空管向分离式晶体管电路转型,我与时俱进地参与了晶体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试制。以后,又使用示波管和真空管安装简易电视机(注3),收视试播不久的成都电视台节目。

1964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主办下的四川省青少年业余无线电制作竞赛给了这台电子示波器以一等奖,同年春天举行的成都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里,我获得了名列前茅的奖励。

注释

1. 九评,从1963年9月6日开始,到1964年7月14日为止,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连续发表了9篇评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公开信的社论,史称这9篇社论为中苏论战里的“九评”。九评社论阐述了中共中央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大阵营的共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及与苏共中央的分歧,同时批驳了苏共中央的相应观点。在一评社论发表以前,中央命令各级基层事先传达了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的决裂。传达是从1962年夏天开始,在那以前,人民都不知道中苏会闹到后来那样的田地。

2. 后来我上高中后,唐娃考上了另一所中学,在全市数学竞赛的考场上,我们又碰到了,大家假惺惺地问好。我从别的崇拜他的同学口中,知道他那时声望如日中天,据他好友称,他要在竞赛里拿个名次如探囊取物。那一次竞赛的结果,他名落孙山。我第二次见到唐娃时,已经是我在外地参加工作后回乡探亲,无聊之际又去城隍庙散心,不料看见唐娃带着一泼人也来朝圣。经过文革最初五年的沧桑,我们都已经成熟了,不再为少年时那些捞什子成绩斗意气,我们很友好地攀谈起来。我才知道他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以后去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而我正好在石油物探队工作,我们殊途同归,又走到一起了。唐娃家境贫寒,成绩很拔尖,如果在今天,一所好大学还是考得上的,我为他惋惜。

3. 使用示波管代替电视机里的显像管将造成图像质量不好。一个原因是图像不清楚,这是因为示波管电子束打击在荧光屏上的光点辉光时间短促,另一个原因是碧绿的辉光(也有白色的)使成相绿油油的,有点别扭。但电子管用来制造的电视机却有当时一些质量不高的晶体管电视机所不具备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子管里有一种适应超高频放大的型号,它的高频特性优异,非那时的晶体管所及。电子管电视机的灵敏度很强,缺点是耗电量太大。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2 23:39:52 +0800 CST  

(八) 逝去的爱好及其反思

大约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注1)共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之久,一批一批的青少年前赴后继地投身到这个活动里,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然而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相关的科普史或专门的研究书籍文章全面地评价这个影响深远活动的意义。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这个当年喧嚣一时的热潮早已悄然离开了社会的视界,离开了当代青少年主流业余活动的舞台,但是,回过头去仔细思考它,再把它和现在的业余科技活动进行比较,我们仍然能够从逝去的过去里总结出许多珍贵的经验和借鉴,它们对于科学教育以及青少年教育心理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较过去和现在的青少年业余科技活动,我以为无线电制作活动具有三个迄今为止其他业余科技活动所不具备的长处:

一、 无线电制作活动具有最广泛参与的人群。虽然今天吸引青少年参与的电子计算机编程活动可以和它相比,却大约不会超过它的参加人数,因为至少目前农村地区的青少年问津计算机编程活动的人数还寥寥无几,而当日的矿石机制作活动里却不乏农村颖秀青年的投入。这是因为,无线电制作活动的最初投入是从矿石收音机的制作开始,而矿石收音机制作所需要的经济支持,按照当时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的水准来衡量,相对比现在人们要想编程,首先得购买一台家用电脑的支出要少得多。在当时和现代,另一个较广泛参与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业余航模制作,我在小学时也曾经短暂参加过,虽然所要求的经济条件比高级阶段的无线电制作活动要少得多,但参与的人数却远远少于无线电活动,其原因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是我国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最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二、 无线电制作活动具有循序渐进发展的特点。六十年代以前的无线电制作活动的投入主要是从矿石收音机的制作开始的,除了较昂贵,或者较难制作的耳机以外,其他的材料都很廉价,也很容易变成收音机里的零件。矿石收音机的电路结构原理可以很简单地得到解释,使初学者能够很快理解和掌握。从完成矿石收音机制作的第一步出发,业余爱好者以后能够一步一步向更高级的阶段攀登,在这条探索道路上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步深入学习无线电电子学、通信科学以及电子声学的知识,而在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附带加深了对物理、数学等基础自然科学的理解。对于计算机程序编制业余活动来说,虽然它的入门比较无线电制作活动更简单容易,但是,却缺乏无线电活动的一环环相扣的明晰区别阶段,从掌握微机的操作着手,进入简单程序的编制(例如BASIC语言的程序编制),以后基本的道路是拓展学习者的知识,比方操作系统的熟悉,学习更高级的语言,以至数据库知识等等。由于当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快速,大量纷杂的知识不断出现在这么科学及其分支里,使得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掌握基础的技能和知识以后,前进的方向变得十分杂乱,业余爱好者无法选择出适宜自己知识结构和发展前途的支路。当然,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不象无线电制作技能的掌握,它已经成为将来进入中层以上社会必要的,基本的谋生技能,也因此多少显得不那么“业余爱好”了。其次在知识的吸收上,学习计算机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分开成两个方面讨论:(一)硬件方面,爱好者只能购买组件来组合装配,他/她无法自己制造零件,这就决定了他/她无须像无线电制作那样要更深入理解零件在实现电路结构功能里的物理原理;(二)软件方面,爱好者所要掌握的知识是鲜明的逻辑关系,抽象的逻辑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从这方面看,它应该使爱好者比学习无线电知识得到更良好的基础数学思维的训练,但是,它也容易使爱好者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实际上,当代计算机软件科学的许多前沿领域的创立,都是数学工作者参与的结果,却较少计算机科学本身研究者的创建。这个事实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说“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即到此止步的道理。至于航模活动,它从制作简单的橡皮筋弹射的微型滑翔机开始,到较大的滑翔机,到乙醚驱动单缸发动机的小型模型飞机,到无线电遥控的模型飞机(注2),或者更进一步制造小型固体燃料火箭(我高中时期的航模小组曾经试飞一只约一米长的火箭)。它所掌握的知识主要是空气动力学原理(例如,在打磨微型滑翔机机翼的横截面上,需要尽量将其锉磨成所谓儒可夫斯基函数的图形),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没有无线电制作那么广泛,也没有那么明晰的知识阶段的划分。

三、 从手脑结合的角度看,无线电制作活动是最好的业余科技活动。这个方面,航模制作活动大约可以和它旗鼓相当,而计算机业余活动则相形见绌。绕制线圈、变压器以至焊接技术的提高显然远非仅仅只用手插硬件组件所及,而软件不过是敲击键盘而已。今天,我们在美国的WAL-MART商店里,所能发现的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训练的,不过是由厂商专门制造的各种汽车、房屋玩具的零件拼拆的组合售品,或者干脆就是拆开的一台收音机的各种零件套件(RADIO SHACK可能有卖),设计这样产品的思路固然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提高动手能力,可这种“动手”训练,既不彻底,又很快使青少年感到厌倦,道理很简单,依样画葫芦,按着模子套的动手怎能使青少年满足于自己创造性手脑结合的体验?

业余无线电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众科技活动,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已经进入了它的式微阶段,要想再恢复当年它的热潮是不可能的了,它是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见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有如此广泛参与,有如此循序渐进,有如此手脑结合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它可能是最吸引我兴趣的科技活动。

然而,不能不遗憾地指出,从五十年代开始,到六十年代为止的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里培养出的大批青少年爱好者里,很少有爱好者把他们在活动里学会的技能和知识继续发展到更加职业化的生产和研究领域。从1964年开始的极左阶级路线(即讲出身,讲成分的升学、就业),把很多已经掌握了这门知识,有一定技能的爱好者排斥在外,到了十年文革期间,学习无线电知识仅仅变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换句话说,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部分由官方在少年宫以及一些中小学组织的业余无线电活动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基本上被浪费了,对比当时美苏对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业余爱好者的态度,可以认为,这是对国家发展一项极大的损失。今天,虽然业余无线电活动的高潮已经成为往事的回忆,但是这样埋没人材的教训不应该再在未来发生。

1965年,我因为家庭出身和个人争取所谓“进步”的消极,被高中班主任定为“走白专道路”,在学校向高校录取所递交的内部鉴定上被定性为“建议不予录取”(注3),从而失去了进入重点高校和有关无线电专业(注4)的机会。从此以后,我永远结束了少年时期伴随我十年的业余爱好活动,但是,这门业余活动如此深深地给我的童年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我永远都忘不了它给我带来的欢乐和追求,我也永远忘不了它给以我的基本科学训练,这些训练实际上都以思维的方式,帮助我日后在曲折的道路上理解科学。

1973年,我参加了一项模拟计算机(注5)的验收和后来的维修工作,我的同事里,有无线电专业的老大学生,他们曾经都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是,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学习的理论基础不足以使他们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反而是我这样过去的业余爱好者能够较快地发现出技术问题之所在。我想,这大概得力于十年无线电制作活动里获得的较为丰富的经验。至今,我还能不靠书籍的帮助,纯粹靠记忆绘出五灯电子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路图。由此我想到,要是像我这样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能够不因政治表现而继续进行专业上的理论深造,将对工作有多大的裨益啊!

(全文完,写于2004年4月末,北京西郊区兰园小舍)

注释

1. 同名无线电活动里,还有另一项活动,即今天被戏称为“火腿”(HAM)的无线电活动。火腿活动本来和无线电制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火腿”,就是业余制作电台,然后依靠电台和其他同好在空中进行联系和交流。国际无线电标准委员会为火腿爱好者规定了一定的频率范围,让他们能够在这个频率范围里自由利用其频率资源为自己的电台确定频率。火腿活动从一开始就出现在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里,它比单纯制作接收广播波段的收音机及其伴生的声音放大装置内容更广泛。火腿爱好者们对现代通信技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短波的长距离传播。原来当初的无线电传播专家们根据大地对近地面电磁波传播,按照波长愈短,传播时衰减愈大的规律,错误地认为短波通信没有实际工业意义,而将这个频段留给火腿爱好者们去拨弄。然而,短波爱好者们却意外地发现,短波能够通过电离层的折射,将低功率的信号通过跳跃方式越洋送到另一方的听筒里。火腿活动从开展以来,在西方一直持续到现在,仍然有少数爱好者们在那里通过改进自己的电台发射和接受能力而孜孜不倦地钻研。火腿活动的一个推进动力是通过电台的联系方式,和远方不相识的人建立友谊,这是二十世纪末叶互联网建立以前,一些如OICQ、MSN、聊天室方式的先驱。我国的火腿活动大约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了抗战前夕,在以上海为首的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一批爱好者,他们利用短波通讯,和国内国外的爱好同人之间建立了友谊。解放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火腿活动被禁止了(改革开放以后,当局已经取消了火腿活动的禁令)。以后出现了无线电测向运动,这项运动被纳入到国家体委的运动项目里。无线电测向运动被简称为无线电运动,这个简称常常与无线电制作活动混淆起来。无线电测向运动类似于火腿活动,它的电台是用超短波频率发射的,也因此传播距离是安全的。参加这项运动的运动员们手拿一个测向机,用戴在头上的听筒去追逐一个未知电台的位置。比赛是按照哪个人或哪个队最先发现未知电台的位置来确定胜利者的,所以,无线电测向运动比赛时除了敏锐的方向判断,还得继之以奔跑来实现,因此也就成了一项体育运动。敏锐的方向判断自然得进行对接收机进行改进(我不知道被允许改进的限制有多大,因为显然,纯然利用无限制的技术改进将使这项运动失去运动的意义),但参加这项运动的人只能改进接收机,而不做发射机。我在高中时曾经接触过省体委的老杨,也去看过运动员们的比赛,但我对这项运动没有兴趣,原因在它不过是在规定的超短波频率上的接收机,而无线电制作活动的内容比它广泛得多。

2. 无线电遥控航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趣味的活动。它既需要具有高超的航空模型技能(比较容易实现的是无线电遥控航海模型),又需要无线电制作技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得以实现。一架具备无线电遥控能力的模型飞机也就是一架单缸乙醚驱动发动机的飞机,但是还不够,它的机翼和尾翼必须精确自如地被安装在飞机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所控制。一般地,这台无线电接收机采用超再生方式接收。国际无线电遥控航模的组织者对参加这项活动比赛的爱好者们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飞机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起飞,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降落在一定的范围内,起飞和降落的姿势都有要求,而且飞行中的飞机要尽量呈矩形路线在指定的空间飞行,还要求做一些高难度技巧的飞行。我有幸在1991年夏天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丁观摩了一场世界无线电遥控航模比赛。

3. 这是在文革初期,学校档案被当时在校的中学生抄了出来,再被有关同学知道的,我那时已经毕业一年了。

4. 在1960年代文革前和文革中,高校无线电专业录取的新生被要求有“清白”的家庭出身和不差的政治表现,主要为当时的三线工程培养人才。这项政策导致了大量业余无线电制作活动爱好者被摈弃在此专业之外,而所录取的大学生里,大多数人都没有无线电制作的经验。

5. 模拟计算机是不同于数字计算机的另一类运算机器,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前者采用对电流或电压放大的模拟数据的提取,后者则采用对对数据进行二进制运算。电子模拟计算机里采用所谓运算放大器来做基本的数据运算,如加法器、减法器、微分运算放大器、积分运算放大器等等。显然,模拟计算机的运算是不够精确的,但是它却具有速度快的优点。许多现代超级电子数字计算机都配备有模拟计算部件,对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模型进行初值计算。例如大型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采用叠代解法时,常常苦于不能精确选择叠代初值而造成逼近解序列的收敛缓慢,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先用模拟运算器粗糙地确定初值,再切换到用数字方法进行叠代,这样运算的步骤将大大节约计算时间,从而提高了运算的效率。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5 18:27:55 +0800 CST  
上帖里注释2里一段:

》但是还不够,它的机翼和尾翼必须精确自如地被安装在飞机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所控制。

应为:

但是还不够,它的方向舵和尾翼必须精确自如地被安装在飞机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所控制。

特此向欣赏这篇长帖的上面朋友表示感谢!!!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5 20:59:19 +0800 CST  
谢谢注注兄看重,:)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5 22:57:43 +0800 CST  
谢谢城市兄转帖,下面是我对观察使先生跟帖的答复:

谢谢观察使先生的读贴和评论,我以为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导致他理解和我想的不一样。我的意思不是正负接反,而是指甲电和乙电接反,即把灯丝电源(2.4)伏,一般业余爱好者是用两节电池串联形成(而不是买专门较贵的甲电)与至少12伏的乙电(即电子管的屏极电压)的电线接反,造成12伏电压烧毁电子管,而不是电子管的灯丝电压两端极性接反(没有任何影响),或者屏极电压接反极性(如观察使先生说的的,不会工作)。
楼主 愚人-  发布于 2004-04-27 22:48:11 +0800 CST  

楼主:愚人-

字数:28215

发表时间:2004-04-06 07: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9 19:50:59 +0800 CST

评论数: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