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歸傷離別

test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4:24:23 +0800 CST  
2011-06-18 16:40 星期六

在廈門機場,看到南渡北歸第一部南渡,順手翻閱幾頁,便去收銀臺付款。漂亮的女服務員熱情的幫我找到另一本北歸。前幾日朋友帶來最後一部大結局離別,三部曲終得團聚。

很久沒有沈浸在這麽快樂的閱讀過程中,那一代的大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吳宓李濟梁思成傅斯年胡適梅貽琦蔡元培金岳霖林徽因聞一多董作賓劉文典吳晗等眾多知識分子群體形象在岳南先生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刻畫,他們在家國危難年代所堅持的操守抱負氣節人格,至今仍讓後輩如我感動潮湧不能自已。文章史實的搜集選取對照分析別具匠心,資料豐富而不拘於史實羅列,更有作者的冷靜思考和獨立審視,實在是近年來難得的輝煌巨著。

本書主要描述抗戰期間西南聯大,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國營造學社的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在山河破碎顛沛流離的艱難歲月裏,傳道授業,考古發掘,科學研究,提攜後進,為民族文化精神傳承保存血脈火種以及內戰後他們對何去何從之選擇和最終的命運歸宿,從不同的角度,以全新的視野展現最後一批大師們的個人遭遇,學術追求及理想抱負。在每個章節後,作者都有大量翔實的史料註解詮釋,穿插綿密瑣屑細節,令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飽滿。如吳宓毛彥文戀愛情史,西南聯大校歌考證,徐誌摩墜機遇難事件,梁思成建議盟軍不要轟炸日本京都奈良,胡適博士論文考證,周作人之死等事件,通過名人日記回憶錄等相互佐證,頗具狗仔之專業執著精神,有理有據,娓娓道來,更加“南按”意味深長之點評,讀來頓生幾分快感。

岳南先生耗八年心血,三下江南與西南邊陲實地考察采訪,拍數千張照片,批閱超過千萬文字的珍惜資料。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通過考察訪問,實地勘察,資料搜集,文獻參考,檔案研究,細節甄別得以披露。作者對此一大部頭巨著人物出場時間事件采取水滸傳的結構創作書法和技巧,脈絡銜接有序,層次分明,梳理明晰透徹,絲毫沒有突兀夾生之感。

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直至1984年老金(金岳霖)去世,中間夾雜諸多學者大師二三十年代求學放洋歸國執教的心路歷程以及思想轉變等。可謂發凡起例,考證精實,爬疏有序,脈絡貫通。行文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之精神如影隨形。比如描述蔣夢麟辭別北大之謎一章,從其幼年生活困境至羨慕道臺氣派而生“大丈夫當如是”之感慨,而後西南聯大家事校事國事令其愁腸百結,焦灼無計與惶恐不安。當時黨派滲透,教授學生卷入各種政治鬥爭急流漩渦而不能自拔,蔣遂感桑榆已晚,寒秋將至,再也無力與之抗衡和周旋,在這一悲觀,頹唐心理作用下,蔣開始為自己的前程打算,並考慮脫身之計,後辭別北大入主內閣。如同外科手術層層剖析,將人物當時心境放在其所處環境在中詳加考證,謎團自然解開。在血性男兒,從學者到鬥士,聞一多之死等章節中,詳細描述聞一多清華求學留美放洋回國任教,從青島大學到西南聯大,治學從教,從反共反蘇到成為民主鬥士,及至子彈穿過頭顱,岳南先生在當時大背景下縱橫考察對比,借此洞悉大歷史下人物活動與思想情感變化的幽微。分析聞一多的轉變成因,作結道:聞一多之所以成為鬥士,主要與他生活窮苦有關,當然還有中共地下組織的暗中拉攏與助力,盡管二者不能形成決定的因果關系,至少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這似乎也能從後來吳晗在上海為夫人袁震治病時得到共產黨資助的一筆錢得到間接證實。

岳南先生的文字(包括引用的相關文字)寓莊於諧,極盡筆墨渲染當時之情形,如同寫生素描,將場景如實還原。如描述吳宓混跡學生中間聽劉文典開講莊子,當講到自己認為出彩的節骨眼上,戛然而止,擡頭張目望著教室後排的吳宓的問道:雨僧兄以為如何啊?吳宓聞聽立即起立,恭恭敬敬的一面點頭一面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還有跑警報時,眾師生匆忙向野外山中或防空洞奔跑躲避,劉文典夾著一個破包袱與狂奔中發現一年輕人沖到自己前面,定睛一看,乃是他平時最瞧不上眼的沈從文,立時火起,一把抓住沈的衣領,喝道:我跑是為了給學生講莊子,你一個搞新文學的跑什麽跑啊,要跑也應該是莊子先跑!活靈活現的白描勾勒出消逝場景中的人物,讓人不禁莞爾。

而在戰亂紛荏年代,知識分子們表現出的民族大義和愛國精神更是讓人感慨萬端。比如劉文典將附逆日偽政府的四弟逐出家門並對日本翻譯官橫眉冷對:我以發夷聲為恥,只有你們這些皇城底下的太監們生就的孫子,才甘當日本人的奴才與胯下走狗!傅斯年奉蔣公命令力促胡適出美為國效力,胡不答應。傅於焦急中流著眼淚說:”要說我有先生的名望和地位,我就要去了,為了抗日……”胡深為所動,同樣流下熱淚,遂以現在國家是戰時,戰時政府對我的征調,我不敢推辭為由答應赴美,開始了自嘲為過河卒子的非正式外交使節生涯。還有傅斯年為梁思永林徽因的病情寫信請求政府補助,傅與梁家並無深交,只“因二人皆今日難得之賢士,亦皆國際知名之中國學人。今日在此困難中,論其家世。論其個人,政府似皆宜有所體恤也。”(後介公贈送兩萬元正)。陳寅恪被困香港,在不能出門、無法逃亡,只有苦撐待變的日子裏,日本駐港首領預拉攏陳寅恪為其謀事,特送來兩袋大米。陳氏夫婦竭盡力氣把已放於室內的米袋拽了出去,並表示寧肯餓死也不要這來歷不明的大米。舍生取義威武不屈貧賤不移之大丈夫氣節讓人動容。而護送聯大學生由湘至黔的黃師岳將軍則婉拒西南聯大贈送的金表及川資五百元,並回信道:雖云跋涉辛苦,為民族國家服務與數百青年同行三千裏,自覺精神上痛快與光榮。到滇承招待慰勞,反使內心感與愧,並所賜紀念像,謹什襲珍藏,永遠存念以紀此行。至贈送金表一只及川資五佰元,在公等為誠意,在師岳實無法受,均原璧交來人帶回矣。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年代,學者軍人同仇敵愾,關乎民族存亡的衡陽保衛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之青年遠征軍,四千萬方裏之國從內到外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所爆發的愛國熱忱亦如江水奔騰,不可遏止,“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迎來抗戰之勝利,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巍然屹立而不倒,誠可嘆也。

西南聯大,“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馮友蘭 西南聯大紀念碑文)。經南遷流離之辛苦,師生持不屈之壯誌,終盼得最後之勝利。使命完成,欣然北歸。然太平時日不久又臨內戰,在新舊交替,江山鼎革之際,知識分子們對形勢的判斷,對未來的期盼不盡相同,也昭示了他們的最終命運。胡適在離開北平的時候,說過“在蘇俄,有面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面包也沒有自由。”而傅斯年“對中共緊隨蘇聯後,學斯大林那一套,搞的不是民主而是專制,有一套不講事理不重人性的辦法”,因而認為一旦共產黨掌權,社會秩序就將大亂,甚至認為人民的自由也會被剝奪,文化會變成一片荒漠等。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在面臨個人命運前途選擇時,他們皆傾向再次南渡歸骨於田橫之島。

離別一曲斷人腸,建國後,隨之而來的批胡運動反右文革等(如陳夢家所言:這是1984來了,這麽快!),知識分子歷經洗腦改造。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場,千姿百態窮形盡相不一而足。如文中描述郭沫若以唯物史觀弄出古史體系,有阿諛仰合者道:郭沫若院長的論述之所以正確,就因為郭院長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指導下,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上進行考古研究的,而董作賓與此完全相反,他只是準備殉葬,所以是腐朽和荒謬的。楊樹達為此在日記中寫道:郭沫若來書雲董某妄人,其說未可盡信。記博辭通纂曾言讀董氏斷代研究歷,拍案叫絕,今乃斥為妄人,鼎堂真妙人哉!“人間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身處西南一隅的吳宓對中山大學老友陳寅恪的關切和掛念,他不顧個人安危,前去廣州探望陳寅恪夫婦。陳寅恪詳述自己二十年來身居此校,始終不入民主黨派,不參加政治學習,不談馬列主義,不改造思想,不作頌詩,不作白話文,不寫簡化字,縱有攻詆者,莫能撼動。吳宓對老友多年來能夠安居自守,樂其所樂,不降誌、不辱身之舉動深為感佩,稱其“堪誠為人所難及”。臨別前陳贈詩云:“暮年一唔非容易,應作生離死別看”,可謂一語成讖。當年陳寅恪為國民政府搶救學者,本有機會去臺,50年代初也可赴港,而吳宓亦可去美講學或去港台,“然宓決定不去”,二人皆選擇留在大陸,欲靜觀其變。孰料命運造化弄人如此,言語真不可盡其一二。想起巫寧坤建國初應趙蘿蕤邀請回國。啟程前,李政道等前來話別,巫問李為何不回去為新中國服務,李答:我不願讓人洗腦子。巫當時不明其意,亦不以為然。待到知時,追悔已晚。後巫在反右文革中九死一生,從報上獲悉“愛國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博士回國講學,遂至北京飯店與李匆匆一晤。臨別時,他忽發奇想:如果當年在舊金山,是他巫寧坤送李政道回國任教,結果會怎樣?是啊,結果會怎樣?即便三百年才出一位的陳寅恪也猜不到這結果,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早已成為牛鬼蛇神掃地出門。歷史在和史學家們開玩笑,他們都被玩弄於無形的鼓掌之間。陷入絕境中的知識分子生不如死,悲憤交加,以至於吳宓會發出“而今則無術遠遁,寧願原子彈從天而下,毀滅此無人性不合理之中國”的詛咒。

歸骨於田橫之島的傅斯年梅貽琦胡適董作賓李濟等,死後備受哀榮。當年對於堅持留在大陸的學者,傅斯年說:“留下也好,共產黨會重用你們的”。情形又如何呢?死後無人收屍的曾昭掄,高才短命的曾昭燏,引火燒身的吳晗,壯誌未酬的陳夢家,全部努力也完成不了普通生活的穆旦,自縊於住宅的饒毓泰,過不了文革關的梁思成,精神分裂的葉企孫,如在死囚牢中的陳寅恪,臨死前喊要飯吃要水喝的吳宓教授……這些民族文化的精英們最終歸宿讓人心驚膽寒欲哭無淚,唯有搖頭嘆息唏噓不已。最後的離別,從曾昭掄、陳夢家、吳晗、穆旦等人家族的興旺與他們後來的悲慘命運,特別是他們家族毀滅的對比中,我們會知道為什麽我們文化傳承的血脈會斷掉。聲播四方、名揚天下的豪門世家,連同這個世家的文化遺存,在精神層面上已香消玉殞,消散殆盡,於日後的神州大地不復見矣。岳南先生謂之:世家傳統遠去了,只能在史料裏緬懷。

北歸一夢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是非誰定千秋史,哀樂終傷百年身。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南渡北歸這一紀實性作品,以宏觀的文化視野,於史料的心通意會中,“發思古之幽情,探文化之良知,求天道之轉還”,為我們全景再現了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打開這塵封已久的歷史之門,拂去塵埃,那些被忽略的人物情感與事件,被蓄意扭曲的歷史真相逐漸還原。不容青史盡成灰,萬裏江山酒一杯。感謝岳南先生。


文章勘誤:

北歸:
p077頁:三十團團長“郭先才”,似應為“葛先才”?
p133頁:“估妄言之,估妄聽之”,應為“姑妄”;
p254頁:1931年3月,應為1913年;
p282頁:“另尋佳耦”,應為“佳偶”;
p293頁:可惜地方過於“陜小”,應為“狹小”。
離別:

p174頁:在北平養病的“柒思永”,應為“梁思永”;
p353頁:“後來這支部隊被美國民黨軍隊”,似應為“美軍”?
p390頁:另據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昊虞”,應為“虞昊”;
p403頁:這一條件令朱家驊“未知可否”,應為“未置可否”;
p420頁:時代的“大湖”,此處不知是否幽默還是應該為“大潮”?
p440頁:“當他伏案寫這封面的時候”,應為“寫這封信”。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4:25:20 +0800 CST  
因看書話

@xixiange1963 @小桃花庵 @批蓑戴笠行走客

諸兄皆有購置此書, 嘿,俺貼篇舊文同觀~~~


豆瓣 拔刀诀 有則評論 庸厨子糟蹋了好材料,對此書“失望之情大于收获之喜。” 批評道:其一,文字粗鄙,行文间江湖气十足,与所描述的群体极不协调。其二,囿于作者学识所限,书中叙述大师群体,社会关系层面远高于学术层面。作者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之类八卦轶闻过于津津乐道,很多时候不免肉麻当有趣。总之,看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庸厨子糟蹋了山珍海味,令人怅恨不已。

事了曾有跟貼:

事了扶伊去 2011-06-21 21:54:47
徐復觀初見熊十力

徐復觀問:該讀什麽書?
熊十力答:王夫之《讀通鑒論》。
徐說:已讀。
熊說:你沒讀懂,再讀。
一段時間後,徐復觀再見熊十力。
徐說:已讀完《讀通鑒論》。
熊問:有何心得?
徐說:好多地方寫得不好。

熊怒斥徐:你這個東西,怎麽會讀得進去書!任何書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 方。你為何不先看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也不會受到書的什麽益處。

後來徐復觀回憶:此乃起死回生的一罵。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4:40:15 +0800 CST  
@yangjianzhong @xiaohuihuahua 同觀~~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4:48:03 +0800 CST  
文中有幾處別字:

“劉文典夾著一個破包袱與狂奔中發現一年輕人沖到自己前面,” 與 應為 於;

“為民族國家服務與數百青年同行三千裏,”“四千萬方裏之國從內到外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萬裏江山酒一杯” 裏 應為 里;

“楊樹達為此在日記中寫道:郭沫若來書雲董某妄人,” 雲 應為 云;

“當年陳寅恪為國民政府搶救學者,本有機會去臺,”臺 應為 台。

@青鸟12345 煩請青鳥兄指正,謝謝。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5:23:36 +0800 CST  

青鸟12345: 2018-04-04 15:53:12

奉命校读一过,发现一个别字:徐誌摩、不降誌、 壯誌未酬--------------誌繁体皆应为志

青鸟12345: 2018-04-04 15:57:28

志 (②③④誌) zhì ㄓˋ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 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 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 4. 记号:标~。 汉典搬来的。

青鸟12345: 2018-04-04 16:01:07

上述2、3、4义项繁体为 誌。第1义项繁体就是志。

————
非常感謝青鳥兄!嘿,無以為報啊~~~


吕家严: 2018-04-04 16:07:04 评论

原来读书要这么认真!我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向俩位兄致敬,问好,学习!
————————

問好呂兄,觀兄之讀書筆記,大好,亦有學習之,謝謝分享。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4 16:17:57 +0800 CST  
問好七三兄。俺讀書毫無章法,筆記亦不成系統,實在慚愧。倒是觀七三兄系列文字,涉獵廣博,縱橫捭闔,信手拈來,幽默風趣,兄真一秒人也!

兄之藏書購書閱讀體驗也該開貼分享哈~~~潘石屹有言:在共享經濟時代,使用比擁有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哈。。。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6 15:42:20 +0800 CST  
@青鸟12345

關於葉企孫,柴靜(非柴進 @江南柴進)有文章寫道:

1977年1月13日,他去世。在生命的盡頭,錢臨照去看他時,他取出《宋書》來,翻到范曄寫的((獄中與甥侄書》中的一段:「吾狂釁覆滅,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然平生行已在懷,猶應可尋,至於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吳宓日記早年多有與其往還,傅斯年日札也多有公函往來,彼時葉任中研院總幹事。

維基百科:葉企孫被稱為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對中國物理學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業乃至世界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振寧、李政道、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王大珩、朱光亞、周光召、鄧稼先、陳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華羅庚曾受到他的提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半數以上曾是他的學生,因而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

趙元任、任之恭、林家翹、戴振鐸、楊振寧等人回國時提出要探望葉企孫,均被政府拒絕。1975年隔離審查解除,1976年春節陳岱孫、吳有訓、王竹溪、錢偉長等人方有機會探訪他。1986年清華校友寫信給呂正操將軍,要求為葉企孫平反。1987年,葉企孫的平反文件正式公布。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6 15:56:24 +0800 CST  
@青鸟12345 2018-04-06 13:22:59

评论 sound1973:我说的还不是入狱这段,叶一生未婚,出狱后由一前清时的老太监照顾其起居,此人心肠歹毒,为将叶的财产据为己有,竟将叶活活冻饿而死。此事闻于北大老人。

此節書中未有記述,還真是首次得聞,唏噓嗟嘆。。。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6 16:26:01 +0800 CST  
@小说读者

真正做学问的,多是寂寞的。
————
確實如此,問好 小說讀者。

熊十力學問如何余後輩小子不敢妄評,此處引文只是想表明一個讀書觀點。

周作人有《懷廢名》一文,提到熊十力與廢名辯論佛學爭執扭打,頗有意思:

廢名平常頗佩服其同鄉熊十力翁,常與談論儒道異同等事,等到他著手讀佛書以後,卻與專門學佛的熊翁意見不合,而且多有不滿之意。有餘君與熊翁同住在二道橋,曾告訴我說,一日廢名與熊翁論僧肇,大聲爭論,忽而靜止,則二人已扭打在一處,旋見廢名氣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見廢名又來,與熊翁在討論別的問題矣。余君雲系親見,故當無錯誤。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8 19:24:08 +0800 CST  
如我所见,熊先生精力壮盛时,不少传世之作。比及暮年则意气自雄,时有差错,藐视一切,不惜诋斥昔贤。例如《体用论》、《明心篇》、《乾坤演》,即其著笔行文的拖拉冗复,不即征见出思想意识的混乱支离乎。吾在《书后》一文中,分别的或致其诚服崇敬,又或指摘之,而慨叹其荒唐,要皆忠于学术也。学术天下公器,忠于学术即吾所以忠于先生。吾不敢有负于四十年交谊也。”
——————
前輩學人讀書論學之風範讓人伏膺。

@samwang996 2018-04-08 21:35:37

废名的佛学观点反映在《阿赖耶识论》,和熊十力一样,也完全是在自己的理解和结构体系中。两人虽然都以唯识为根底,但其实是各说各话,相互不同意也很正常。

南懷瑾講唯識與中觀,似對熊氏不以為然。指熊十力將易經和唯識融合著《新唯識論》,不通。熊的書以前略微翻過,看不大懂,歐陽竟無這一派似乎行文皆如此?倒是讀南懷瑾多有所獲。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8 22:48:59 +0800 CST  
@草桥关 时间:2018-04-09 11:25:54

家烟,想大致了解中国文化,唯识学不是非过不可的一关。
一,古印度瑜伽行学派,即唯识学派的系统而原汁原味的传入,是玄奘大师,但因唯识学过于浓厚的经院气息与繁琐的论述,在当时并未成为显学,玄奘大师所创立的法相宗即唯识宗,只传承四十年左右便告衰歇,此后亦少有人专攻并研究。所以,在历史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大的。
二,直至近世,许多华严、唯识经典由日本传回,因这两系经典都有重思辨的特点,一些有识之士如杨仁山、欧阳竟无诸先生开始对其弘扬,支那內学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支那内学院在名义上虽为挽救近世佛教之没落,但它在本性上却有匡时救弊、开启民智的一面,于是,它既出了吕澂先生这样比较纯粹的佛学大家,也出了一位熊十力先生。
三,熊十力先生是近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新唯识论就是他试图赋予新儒学新生命的一种尝试,看来并不成功,实际影响也不大,因为新儒学的主流好像是直奔宋明理学而去。
供你参考,新唯识论,散木兄可读,你完全可以不读,你有你的任务:)
——————————

草桥关 兄提到唯識學派,頗有見解。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09 23:57:50 +0800 CST  
@青鸟12345

多謝青鳥兄點撥。陳寅恪審查報告 提到一個觀點:

竊疑中國自今日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之思想,其結局當亦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詔【昭】示者也。

吸收外來學說,不忘本來思想,方能有所創獲,自成系統。

又,錢穆及胡適對馮友蘭的哲學史評價似乎不高?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10 20:21:21 +0800 CST  
@samwang996 2018-04-11 09:25:05

不论冯友兰行为,也不说其他人如何评价,其哲学史还是很可一读的。

@青鸟12345: 2018-04-11 09:30:13

评论 samwang996:是,读过。

問好青鳥兄,三木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真沒讀過,只讀過年譜和三松堂自序。聽兩位兄台教誨,待有閒時把卷敬讀。

至於說錢穆評馮,師友雜記讀到略微評說。“一日傍晚,馮芝生來余室,出其所撰新理學一稿,囑余先讀,加以批評,彼再寫定後付印。約兩日後再來。余告以中國理學家論理氣必兼論心性,兩者相輔相成。今君書,讀論理氣,不及心性,一取一舍,恐有未當。又中國無自創之宗教,其對鬼神亦有獨特觀點,朱子論鬼神亦多新創之言,君書宜加入此一節。今君書共分十章,鄙意可將第一章改為序論,於第二章論理氣下附論心性,又加第三章論鬼神,庶新理學與舊理學能一貫相承。芝生云,當再加思。”“芝生告余,南嶽所言已在河內醫院中細思,加入鬼神一章。即以首章移作序論。惟關心性一部分,屢思無可言,乃不加入。余常聞人言,芝生治西方哲學,一依其清華同事金岳霖所言。其論中國哲學,亦以金岳霖意見為主。特以中國古籍為材料寫出之,則宜其於心性一面無可置辭也。惟在南嶽,金岳霖亦曾聽余作有關宋明理學之講演,而屢來余室。則芝生之出示其新理學一稿,乞余批評,或亦出岳霖之意。”

@毕明迩 老師。

楼主 事了扶伊去  发布于 2018-04-11 19:42:05 +0800 CST  

楼主:事了扶伊去

字数:8050

发表时间:2018-04-04 22:24: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4 21:07:32 +0800 CST

评论数: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