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三帖 读《京华烟云》

读书破万卷(2973)•《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长篇小说。林语堂著。原著为英文本,英文原名《MomentIn Peking》,1939年由美国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出版。1941年4月,上海欧风社出版了该书郁飞翻译的中文译本。又译《瞬息京华》。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改名玉堂,又改作语堂,笔名有毛驴、宰予、宰我、岂青、萨天师等,福建龙溪人。散文家,小说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获哈佛大学硕士、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秘书。1927年春,去武汉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7月到上海,始专事著述。是《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之一。这一时期发表的杂文如《祝土匪》、《说文妖》、《读书救国谬论一柬》、《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揭露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抨击文化界一些学者名流的丑恶行径,表现出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勇气和对群众革命行动的热情支持,风格朴实隽趣,三十年代初,曾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文学方面。积极推动小品文的创作。从1932年起,陆续创办《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半月刊和《宇宙风》半月刊,提倡“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时期著有《大荒集》(1934)、《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下册《披荆集》 1936)等。1936年留居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湾省台北市,用中文写了后来收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的许多说古论今的杂文随笔。自1936年以后,还用英文写了《京华烟云》(1939)、《风声鹤唳》(1941)等8部长篇小说。加上传记、散文、论著、文选及词典、译作等共达30余部。
《京华烟云》出版后的十年间,仅在美国便销售了25万部,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又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五十多年来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林语堂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它和作者后来创作的《风声鹤唳》、《朱门》并称为“林语堂三部曲”。
《京华烟云》分为三卷:上卷 《道家的女儿》,中卷《庭园的悲剧》,下卷《秋之歌》。故事以清末京城富商之女姚木兰的经历为线索,在大跨度、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写了从1900年秋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进逼津、京到1938年初日寇侵占津、京、沪、杭近四十年间的姚家以及与之有姻亲关系的曾、牛两家的生活变迁。写了三家显赫的门庭和权势的更迭,爱情婚姻的纠葛风波,人伦婚姻的恩爱与怨仇;写了三家长辈的儒、道、释信念,中年一代的儿女情长以及年青一代的革命志向。在多线索交织的纷繁的人事中写尽了京华达官富豪的荣辱兴衰,沧桑巨变。作品着重塑造了众多善良、美丽而又不幸的女性:姚木兰、孙曼妮、姚莫愁、银屏、冯红玉、舒澹芳、董宝芬、孔环儿、牛黛玉等,她们的气质性格或有不同,生活道路也有差异,但她们悲剧的人生却是相近的。在这一切如梦如烟的人生命运的变幻中,作品寄托了人道主义的理想、道德和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40年间军阀的贪婪横暴,豪门权贵的荒淫奢侈,汉奸走狗的卖国求荣,帝国主义的凶残野蛮。同时也流露了庄子的世事如烟,人生如云,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宿命思想。艺术上对古典名著《红楼梦》借鉴较多。
整个作品以北京为基本的生活背景,在从义和团运动到1937年“七•七”抗战这40年的历史时期内,多方位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几个相互关联的大家族的命运沉浮,刻画了数以百计的各个阶级、各色人等的不同灵魂,特别是对大家之后姚木兰、冯红玉等女主人公“浮生若梦”的命运描写,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学,即生活的变幻莫测和人生的捉摸不定。小说三卷的开头,作者都分别引用了庄子的语录,借助那种似是而非的意境来表明一种人生机遇的突如其来: 或迷惘难解、或豁然明彻,以此强调人生命运的飘忽不定以及这种飘忽不定的合理性。这种意境使全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梦幻的、命定的色彩。但由于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准确揭示,所以作品又显示了较为深沉的时代历史的潮动,并且形成了庄子哲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刻冲突,这些既是作品流露出的思想矛盾,又是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刻性所在。书中大家族之一的姚家的分化,就深刻显示了社会历史对人物命运的重要影响。姚思安作为庄子哲学的化身,在成为所谓“真人”的同时走向了毁灭;而姚思安的后代、“道家的女儿”姚木兰,作为作者理想的化身,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越来越背离了庄子的哲学,在民众的抗日斗争中,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尽着自己对民族的一份力量。此外,作品还以较为广阔的艺术视野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风云变幻,特别是对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对青年一代纷纷投入抗日洪流的民族精神,给予了多层次的充分表现,加强了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感。然而作品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英勇斗争,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还远远不够,甚至有某些消极、抵触之处。整个作品在艺术结构和人物设置上,似有模仿《红楼梦》的意向,但无论如何,这部70万字的宏篇巨制,仍不失为一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品。
评:富商之女姚木兰,爱情婚姻为主线。权势更迭门庭显,人伦恩爱与仇怨。
三家纠葛风波起,交融儒道释信念。儿女情长革命志,荣辱兴衰沧桑变。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8-03-30 14:55:21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2224

发表时间:2018-03-30 22:55:2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1 15:24:06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