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老师一起读薛老师的书

大概是前年欧洲杯期间吧,我见“我的心在飞扬2012”和“蝈蝈的江湖”“贾庄当真”“打起黄雀儿”他们一起在嘻嘻哈哈竞猜输赢。“一面湖水”则很郑重地在策划“天涯人物访谈”,并亲自和@薛依云 老师一起搭档主持。迷糊的我以为只有男同邪才爱看爱谈足球,女孩家才爱秀才艺好表演,就喊“飞扬”帅哥,“湖水”美女。很奇怪这么就两个称呼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朋友来打趣于我?简直莫名其妙!薛依云老师很厚道,他艾特我,告诉我“飞扬”是美女,“湖水”才是帅哥,我从此开始关注起薛老师的佳作。

今年的元旦,“湖水”哥和薛老师一起组织了《美丽家园》征文活动,除了赏金外,“凡一二三等奖作者,另可获赠薛依云于新加坡出版的著作一本:《坐看云起时》,《临窗揽翠》,《松月听涛》,《我把秋水山色送给你》。”。捧场图个热闹,我和@李华瑞 老师一起参与了其中。征文于3月2日结束,经过6位评委老师的辛苦打分,于3月12日公布了征文结果。很侥幸我能得到薛老师的一本书。
李老师同样的也获奖了,他说他的眼睛不好,早两年已经不看纸质书了,就申请“湖水”哥把他的那本书,也寄给我,因此我一下子就收到了薛依云老师的《我把秋水山色送给你》《松月听涛》两本书!:)

提起李华瑞老师,他是理工博士大学教授,他自称文科水平只有高中程度。我认识他时,zhongguoxuezhe那时还不是我师父,他拎着块板砖,在隔壁版块,见人就拍。李老师从不惧怕“者哥”,我属于扯着他的衣角,求保护滴。常了以后,大家互相熟悉了,就都成为了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竹韵姐看到我和李老师对话,就去拜访了他的帖子,并邀请他去了竹韵姐的地盘玩。从此以后,李老师离开了“红楼版块”,而我竟然被“偶像的清晨”和“素约”以“妖言惑众”罪封杀了7天和3天。为了不枉背了这个“罪名”,本来不喜欢《红楼梦》的我,掉在了那里,玩起了“鸠占鹊巢”的游戏来戏耍偶像姐和素约姐。在这期间,和“子复”哥争论“赤壁怀古”的谜底,挑逗“老正”“科苑”“团风县山人”等掐架,李老师都是不辞辛苦赶来给我站脚助威。
现在他又把他的奖品赠送给了我,我无以回报,就在此写这个帖子,和他一起读薛老师的书吧。
在“关天”,“xinfu1232016”网友说他是小学水平,我是“幼儿班”滴,就这样的水准,薛老师不要抱希望我能读懂或是读出什么感悟来,只是照顾李老师的眼睛,简短的挑重点的介绍一下你书里的内容,说的不当之处,请薛老师指正!

(我的照片不好,先投机取巧借清晨紫君网友的图片一用,请李老师欣赏:)











楼主 葡萄牙月桂  发布于 2018-03-22 22:14:24 +0800 CST  
接主帖:
《散文在散吗》是杨松年博士给薛依云老师的《我把秋水山色送给你》写的序。
我这个“幼儿园”水平的在【闲闲书话】这个大神大咖成堆的地,不知深浅惯了,脸皮再厚实,看了他写的序也稍稍地停顿了几分钟,考虑要不要把这个帖子写下去。
杨博士说散文“它没有诗歌的韵律结构限制,没有小说章法情节的制约。可以让作者行云流水,信口拈来,长则千言,短则数语。因此,创作散文,在题材的处理,内容的取择上,可以放开来写,穿越时间,跳脱空间,在想象世界里,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此之谓散。”
我是迷糊派的,什么文体都是属于“打酱油”,主要爱好就是为了溜达寻找八卦事件围观做吃瓜群众。尤其是散文,一直是不敢碰触。在天涯的好友里,颗珠姐、飞鱼姐、陌代哥是写散文的高手,他们主要是以随笔抒情为主。薛老师的这本散文集,不仅有“散文随笔”,还有“文化与历史”、“诗词书画欣赏”和“部落传奇故事”。

看了薛老师的跟帖说他不懂红楼梦,就不插嘴我师父在我帖子里的话头了,正随手翻到书里的《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一文,他一开始就提到了有署名俞樾的一副【枫桥夜泊】的书法拓文书轴讲起,一直到他的孙子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西还》》《忆》《雪朝》《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二》《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等,如数家珍。把这些书称为“延续了文化传承,一如寒山寺洪亮的钟声…”。我笑了。:)
好啦,李老师月桂不八卦啦,摘薛老师在这篇《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里的他参加寒山寺岁末听钟会的诗,做为我们一起今天读书的结束吧:
今夜客船不在
夜泊枫桥边的
就剩下这半截弦月
其实 何必去追究
当年鉴真大和尚东渡时带走了什么
谁会计较 我们有没有一口世界最大的钟呢
今夜 我们欢聚寒山寺
一百零八响的祝福 全世界都听得见

和我一起挤在台前人潮中的
还有一棵不知名的树
年轮般的暗槽里
回放着一首流传千百年的歌
它生生不息地
伴随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思念的脉动

今夜寒山寺
灯火辉煌
相同的钟声和祝福
在全世界响起

楼主 葡萄牙月桂  发布于 2018-03-23 20:33:33 +0800 CST  
@李华瑞 老师的一个帖子里写到:“ 我的原籍是辽宁海城。
1930年我的父亲进入沈阳冯庸大学一年级学习。冯庸大学的校长冯庸是张学良手下的空军司令。他主张教育兴国。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兴办了冯庸大学。冯庸大学对贫困学生是免费的(包括食宿)。
冯庸大学坚决主张抗日的,旗帜鲜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占领军查封了冯庸大学。冯庸带领全校师生200多人流亡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并没有人接待他们。有一支歌曲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哪年 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 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上面这首歌就是描写东北流亡学生的。
在北京,冯庸帮助大家各谋出路。我的父亲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中学教师。
我是在1936年出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开始了向西南地区大迁徙的艰苦旅程。”

没有想到,做为新加坡人的薛依云老师,在他的散文集里的“文化与历史”部分,也有一篇与日本鬼子有关的文章——《甲午海战惊涛拍岸与马六甲海峡小浪花》。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残酷场面,却用了近三万字,分十一个小标题,向我们介绍了“新马”文化名人翻译家曾锦文和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一段传奇故事。
曾锦文不但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等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故事翻译成了马来文畅销新马和印度尼西亚,还在早年担任有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主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担任帮教,来沟通外籍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
14:34:50
葡萄牙月桂 2018/3/24 14:34:50
就是这个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有十个担任“甲午海战”的中方十二艘主舰的其中十艘“管带”主将。他们是:
叶祖珪——靖远号舰管带,中军右营副将、生存。
方伯谦——济远号舰管带,中军左营副将,被诬罪杀。
林国祥——广乙号舰管带,都司,生存。
邓世昌——致远号舰管带,中军中营副将,牺牲。
林永生——经远号舰管带,左翼左营副将,牺牲。
黄建勋——超勇号舰管带,左翼右营参将,牺牲。
刘步蟾——定远号舰管带,右翼总兵,殉国自杀。
林颖启——威远号舰管带,精练前营游击,生存。
萨镇冰——康济号舰管带,精练前营游击,生存。
林泰曾——镇远号舰管带,左翼总兵,撞舰自杀。
以前,我对这些个先烈没什么好印象,因为我的家乡是甲午海战的重灾区,1894年日军在大连旅顺口登陆,进行了大屠杀,杀了我们无辜的两万多乡亲。看了这篇薛老师的文章使我对这些先烈有了重新认识,汗颜自己的家国情怀竟没有一个新加坡人高!

文章分两条线:一边是洋务大臣林则徐和布衣左宗棠的湘江夜话美谈,引出日后左宗棠荐举林则徐女婿沈葆桢主持【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一边又穿插介绍了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以及曾国藩的好朋友的好友,另一位新加坡人曾恒忠也和曾锦文一样是【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帮教。薛老师写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首届两名外籍帮教,既来自马来亚槟城的曾锦文,还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曾恒忠之相似人生轨迹,他们同样姓曾,却无亲戚关系,亦非权贵,但又如何同时席卷到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的大浪潮中来的呢?从梳理的资料中得悉,其实他们是通过二个不同的管道,也即洋务运动新政中的两派人马,在一个时间点,交汇而相遇在同一个历史舞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不起眼的水滴,无意间扬起甲午海战惊涛拍岸之浪头的小花,让人不得不惊叹冥冥中命运机遇之神奇。】
正如薛老师说【从晚清一所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切入面去了解从清末洋务运动,延伸到辛亥革命之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化的进程,就是这所学堂,它为中国最丧权辱国、最令人扼腕气短的近代史,抹上了一层亮色。】文章的最后,做为一名新加坡人,也祝福我们的祖国【开始了从陆权走向深海,走向世界,探寻一个新的强国梦。】
李老师,今天我是不是写的有点乱有点多呢?不要感到我写了,您不看有负担,您的健康最重要!
楼主 葡萄牙月桂  发布于 2018-03-24 15:18:33 +0800 CST  
李老师说他退休后曾经在一个新加坡在上海的“开圆文化公司”做过一段北京的商务代表。对新加坡也略有了解。不知道您知不知道【新加坡文艺协会】是不是和我们国家的【中国作协】一样性质?(或许老郑能知道?)
薛依云老师的《松月听涛(读诗词笔记)》的序言《浸沐中华.挥洒神韵》就是由这个【新加坡文艺协会】的会长“成君”写的。他在文中介绍了薛老师早在1968年就以一篇《漫谈诗圣杜甫》入选刊物,可见薛老师早已对唐诗宋词的韵文文学情有独钟,有着深切的爱慕情怀。
这位活跃于七八十年代新华文坛上的文艺青年,后来因工作原因淡出了新华文坛。但用薛老师自己的话说是:“从本土到区域到派驻海外拼搏多年,基于任职的世界五百强外企及美国上市公司工作基本上都是用英文,更由于工作节奏和强度较大,脑海总是超载,闭窒了当年文艺青年的天马行空,然而阅读的习惯还是坚持保留下来。”
这本《松月听涛(读诗词笔记)》是在2014年头,【新加坡文艺协会】策划第九届“向文艺敬礼”及出版纪念特辑的活动中,针对年趋六十岁曾经活跃文艺界的写作人予以表扬,亦作为新加坡2015年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




是薛老师【坐看云起时系列丛书】之三,共32篇,偏重读诗笔记及诗想情怀。尝试从人文及传统文学视角切入现代纷沓的物质生活,以提供一个阅读的选择。
我是最不学无术滴,在贤达面前更是没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就“拾荒”,抄一首薛老师的卷首小诗,请李老师欣赏:
湖上的荷花都盛开了
夏天尽是一片喧妍
是谁?
还在静静地回眸等待

这朵花语啊
含苞千年
就在今宵 楼西凝望处
为你绽放成一轮满月
清风徐徐拂面而过
那是内心深处久违的唐诗宋词啊

你见或不见
她都在哪里等你
楼主 葡萄牙月桂  发布于 2018-03-25 09:01:38 +0800 CST  

楼主:葡萄牙月桂

字数:4229

发表时间:2018-03-23 06:14:2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6 20:34:44 +0800 CST

评论数: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