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18

1、 奔马
(日)三岛由纪夫著 许金龙译
九州出版社



清显死后十九年,已经成为法律界成功人士的本多,偶然见到当年清显的学仆饭沼茂之的儿子饭沼勋,把他认做清显的转世。
清显与阿勋的共同点很明显,都执着于对纯粹的美的追求,他们会因为对美的陶醉和追求,漠视整个世界。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清显内向、纤柔、平淡,阿勋张扬、粗犷、刚烈。清显的“纯粹与美”由“优雅与爱情”定义,而对于阿勋来说,“纯粹与美”等于“死亡与勇猛”。《春雪》中作为“性”的标识的聪子形象鲜明,而《奔马》中的槙子不仅形象苍白模糊,并担当的不是“爱情”的“性”追求对象,而是青春期性冲动性发泄的对象,竹剑与短刀代替女性形象,成为烘托主人公形象的绝配。
清显之死被动而意外。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或许从来没有想到过死亡,偶然以极低几率路过的死亡,只是随意的开玩笑似的踹了他一脚而已。他的单纯导致了生命的脆弱,对于这样的生命状态来说,青春未必必然夭折然而必然也在意料之中,而最终必然的安排就是三岛个人对纤柔之美的看法了;阿勋的死是主动追求而来的必然,与清显相反,阿勋一早就把死亡与纯粹之美联系在了一起,美存在于死亡之中,如此观念与对美的追求的执着最终斩断了一切阻止死亡的力量。
作为丰饶四部曲第一部的《春雪》,可能因为着眼于对“纯粹与美”的“爱情”角度诠释,人物形象生动,对心理情感的把握也更细腻动人。这符合日本传统文学的习惯,也能够很好的给三岛的唯美倾向提供表演舞台,而这个唯美的表现角度又是为大家所习惯于接受的。这一切,形成了《春雪》的不俗表现,让人对接下去的丰饶产生了期待。
然而《奔马》阿勋的出现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这样一个明显概念化不可理喻的人物担当了全书的建构。表面上,他背离了《春雪》所展现和暗示出的所有传统。三岛是在倡导一种病态的死亡之美吗?是在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愚昧野蛮的所谓忠勇伦理粉饰吗?做此推测完全有理有据,你可以明显的看出三岛对清显多的是怜惜,却对后者充满了热爱。并且仅从技术处理的角度讲,这种热爱没有得到适度的控制,导致空虚浮泛。全书结束于阿勋之切腹,似乎三岛是想给全书一个戛然结束于高潮的震撼效果,然而,以我读之,最后那段叙述却使人陡然产生滑稽之感并对其行为进一步严重质疑为荒谬而几乎完全否定之。
不由想到刚读完的《水死》,战败之际军人针对天皇的“杀王”计划,与神风特攻队、与阿勋的行动何其相似!日本人对其传统文化中“忠勇”、对天皇制度的纠结和执念现实而深刻。
昨天刚刚读完《太阳与铁》,读不太懂,但其中对肉体的崇拜对死亡的赞美之热情令人惊诧,并且其中也与《奔马》一样以较大篇幅叙述了神风特工队的故事。如果说读《太阳与铁》之前我还对自己对《奔马》的理解有可能失之偏颇而担心的话,那么读完此书后,至少我的担心可以打消一半了。丰饶之海被认为是代表三岛美学的大成之作,最后一部《天人五衰》书稿送到出版社的下午,三岛切腹;《太阳与铁》被有人认为是三岛的文学遗言,写作于1970年三岛死前不久。两书参考阅读理解,实在必要。
但是《奔马》结束,丰饶之海也才过半,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还有另一半需要去探险。对于三岛的阅读果然是充满悬念,并时时被其天才表达欲望与现实进行碰触不同凡响的奇妙效果所感奋和吸引。或许天才所引发的期待最终给予的兑现远远优于大于我们最初对那个期待的肤浅理解吧。
《晓寺》已经摆在了我的手边。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6 12:35:13 +0800 CST  
奇怪,我写的正文发了两次删两次,上面这个广告倒一直在
那个正文是关于一本诗集的评论,无任何犯禁之处
什么情况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16:23:14 +0800 CST  
1、 芭蕉百句
(日)松尾芭蕉著 郑清茂译
联经出版

去年读了郑清茂先生译的《平家物语》,印象甚好,郑先生在那书译者言中也提到译过松尾芭蕉作品。此次在书店一见此书,以为就是那本,大略一翻,即置入篮中购之。然而次日在另一书店见到郑译《奥之细道》,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不过此书也堪称佳品。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17:38 +0800 CST  
1、 芭蕉百句
(日)松尾芭蕉著 郑清茂译
联经出版
俳句原为俳谐联句首句,与后面根据此句的起意和意境连缀之句,合起来为一完整作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文体,但是其原作为起句“点到为止、引起联想”的特点仍保留着。这点对于各种诗来说都是这样,但在俳句这里,我觉得更显突出。俳句字数极少,一般仅有17个字,偶有破例,也不过增加三四个字而已,实际上也更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相比之下,中国的古诗留给诗人阐发的空间就大很多,情感抒发更饱满,蕴意也更加明朗丰富。俳句虽自由随意一些,但是情感的流露却更加含蓄内敛,人情与物态之间较少明显可见的转换和呼应,需要读者仔细揣摩体会。正因此,好的俳句可以让人产生意蕴无穷、把玩无尽之感,但是不好的俳句也很容易露怯。此书中所收入虽然都是上乘之作,但是互相之间比较下来,上面所说优劣之对比还是可见一斑。十数个字当中,不能把文字之美、事物之美、性灵之感完美展现和结合起来,既属失败,对于俳人文字功底、对事物的体悟能力、审美的精深要求甚高。则从这方面说,中国的古诗倒是占便宜不少,利于藏拙。很多传送久远的警句,回看其整首原作,可能也就一般般。所以又有人说,一首诗能有一两句可称道就行了,可能也是因为看透了这个窍门。所以读俳句有一经济之处,就是不用担心被注水货忽悠或被迫接受夹私货,放心把玩精髓即可。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18:53 +0800 CST  
1、 芭蕉百句
(日)松尾芭蕉著 郑清茂译
联经出版
芭蕉提出枯淡、闲寂、轻妙的俳句美学,可谓参透了俳句之特点,如许短之篇幅,唯枯了寂了妙了,方可能撇除表面琐碎的遮蔽抵达最细微精深之处,呈现出本质来。但是这个与当下中国文坛很多人所倡导和津津于的淡而无味、轻而失体可完全不同。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19:29 +0800 CST  

芭蕉认为“人生即旅、诸行无常”,一生也游历多处,晚年病于羁旅,死前口诵一首,令弟子手录:病缠羁旅,梦中梦游荒原,到处奔走。可谓对人生大体悟之言,读之不禁令人惶惶然。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19:59 +0800 CST  

书中所收不过俳句百首,容量并不大,不过原文、译文、直译文统统收入,原文中汉字还用平假名注了音,对读者的理解和揣摩颇有帮助,对懂日语和想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更多益处。书中还附有书画家庄因先生专为此书所绘彩画共50幅,清丽喜人。全书编排合理,印装精美。如此一本书,放在易取之处,闲来阅赏一番,也是一件美事。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22:55 +0800 CST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1-17 21:23:21 +0800 CST  
3、 晓寺
(日)三岛由纪夫著 陈德文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跟前两部相比,这部丰饶之海之三有了很大的变化。
前两部中的旁观者配角本多变成了主角,叙述以之为中心展开。前两部着重于对美的展示,此部大部分篇幅展示的却是恶与丑,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本多,前两部中风华正茂、充满同情心并爱护和理解着美的本多,在这里已成老年,生命在走下坡路,过上了奢侈堕落的生活,结识了一些丑陋堕落的人,并变成了一个偷窥者、企图以卑鄙手段引诱少女者,甚至她的妻子也从第二部中的温良贤淑形象一转为恶俗的充满嫉妒心的肥胖大妈。故事的时空铺排也不再局限于日本,对人物的展现和主题的思考置入了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中,关于南亚的描绘炫目多彩、令人陶醉。
相同点当然也有,就是继续有一个美的象征月光公主,并且小说结尾处,月光公主同样没有逃脱青春夭亡的命运。但与清显和阿勋不同的是,美在月光公主身上的体现更多停留在外表,她的个性是随波逐流的,她的行为是世俗的,她不仅不具备清显和阿勋对美的执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美不知道美的价值。更加令人诧异的是,不仅是环境在时刻侵蚀和窥伺她的美,她自己也以扭曲的性向破坏糟蹋着自身的美。
如果说《春雪》是优雅的,《奔马》是热血沸腾的,代表着日本的文与武、菊与刀的两种古典美,代表着三岛的追求和认同,则《晓寺》中战后世界则是混乱、堕落、迷茫的,本多的丑陋和月光公主的轻薄扭曲似乎预示着一个优雅正义古典的日本和时代的消亡。三岛的怜惜之心字里行间处处可见。
关于佛教轮回说的体会和讨论贯穿三本书,在这一部里,通过本多,似乎得到了彻底的阐释,只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似乎彻悟了的本多走向了丑陋和堕落。这应该不是三岛自己的认识,他的观点应该是相反的,——人生短暂无常,但美以轮回的方式永恒,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短暂的人生中体现美感受美,而体现和感受美的极致就是死亡。本多的感悟似乎只停留在了“无常”二字,并因为认识到了生命之无常,反而觉得美不足惜、生无意义。
三岛通过轮回说所表达的关于人生、美、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似乎应该是丰饶之海的主题。但是既然美在此世已经如此不被理解(本多)和如此不堪(月光公主)了,那么轮回还有价值吗?本来就是短暂无常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岂不也就不足惜不足有了吗?如果三岛的想法就是这样,他的死亡就完全可以解释得通了。但是仅从一部小说理解三岛,不说一定不妥,起码不郑重。何况,第四部到底写的什么,还不知道呢。
月光公主之死留下了一个悬念,她死前独自快乐的笑声意味着什么?或许正如三岛意外的在《晓寺》中给了一个完全不同前两部的世界一样,三岛会在《天人五衰》中再次给出一个天才的发挥和阐释吧。这就是不同于平庸文学的优秀文学的魅力所在。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19 14:06:57 +0800 CST  
4、 太阳与铁
(日)三岛由纪夫著 邱振瑞译
大牌出版



元旦期间在香港呆了几天,专门腾出一天逛书店。一早先去弥敦道上的中华书局门店和西南书局。不料西南书局名号虽仍在,却全店改为经营文具、工艺品了。我冲着手扶电梯旁的水牌呆看一会,悻悻而去。中华书局门店倒是还在,只是一楼约一半面积也成了文具柜台,除此多是教辅书,到二楼逛了一会,觉得好像经营面积比以前小了
一些,书目也变得一般,最后挑了一本高行健的《没有主义》,家里那本《灵山》也是以前在这店买的。然后去又一城,据说那里有一家颇大的书店。商场倒是挺大,然而却找不到颇大的书店,一问,说:已经关掉了,新的书店还没开。再去太古广场找诚品书店。一出地铁,几家商场、几条街紧挨着,熙来攘往、市面骚然,我窜来窜去找,只见个个人一脸的兴奋,没一个像卖书的买书的,不由让我十分担心别再来个“已经关掉了”。然而不期然却被我找到了,三层楼面,人气颇旺,书目也佳,很是欣慰。购得《历史与思想》《芭蕉百句》《城门开》等六册。然而原计划要买的书却未见。次日又去旺角逛了几家批发书店,除一家沿街外,其余都隐在旧楼内,经营面积也不大,但书堆得满坑满谷,打八到九折,购得《墓碑》及《太阳与铁》。沿街的那家,也是大部分面积成了文具批发柜台。晚上顺弥敦道走到头,海边逛了一会,又去了星光行诚品书店,购得《守夜》。
实体书店经营之难,普天皆然,旺角那几家小书店真不知还能撑到何时。诚品几家门店倒都是在黄金地段大商场内,经营面积大,人气旺,书目佳,确实难得,其经营理念必有可取之处,其经营魄力也令人钦佩。《历史与思想》是 “诚品经典•共读计划”系列中的一本,太古广场那店专门腾出靠进出口的一整个书架及前面一个堆台展示这个系列的出品,我大略一看,还有《台北人》《奥之细道》《社会契约论》等,所涉范围广,书目也确实经典,平装朴素,书香怡人。
《太阳与铁》包括《太阳与铁》及《我青春遍历的时代》两长文,是三岛自传性质的文学回顾,要理解他的作品,此两文最好一读。然而惭愧的很,《太阳与铁》我读了两遍,还是不太懂。大致一说吧,就像肉体是自我的遮蔽一样,语言也是意识的遮蔽,在无法撇除这个遮蔽的前提下,似乎能做的就是尽量使得肉体形象能够多少展现一下真实的内心,使得语言能够尽量的忠实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追求肉体与自我的统一、语言与思想的统一,是创作者毕生追求却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创作者的痛苦就来源于此。三岛之对语言的追求、对自身肉体的锻炼,可以认为是纯粹的苛刻的狂热的艺术家对融己于艺术的追求的体现。不是那样纯粹的人,不会领略那样纯粹的痛苦。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他们担心的不是自我的不能真实表达,而是恰恰相反,他们担心自我被暴露太多,他们所提供和表现出的是一个完全不属于他她它的混世的假象。
文中提到神风特攻队,引用了一位武士的遗书,三岛说那是真正真实的表达。以我读了三岛几本小说的体会来看,其实那纸遗书上面了了几行字所表达出的美学和临近死亡内心的激荡与三岛的作品风格完全相符,《奔马》中对于特工队的叙述占据了大量篇幅。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是这样的一纸遗书启蒙了三岛的创作。
三岛对高空飞行的描述是他的自我安慰和欺骗,肉体永远达不到精神的境界,语言也永远不能充分表达他自己,似乎唯有撇除了肉体和语言的死亡才能够获得纯粹的美才能够使真实的自己得到显露。不过他追求的纯粹和热烈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三岛于此文,沉浸甚深,文学与人生、虚幻与实在、精神与生活交错融合,思维跳跃、词汇多义再加上他自身思想的复杂晦暗,不对他的创作和人生有相当了解,确实难读。不过,也正因如此,此文最大程度保存了他的诚实,要了解三岛,此文又不可不读。
《我青春遍历的时代》记录了三岛文学的成长历程。川端对于三岛的成长助益甚多,亦师亦友,三岛遇上川端也是幸运。则当川端置身三岛切腹现场,内心之痛亦可想而知,若说此事是造成他日后自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属合理。三岛对于太宰治颇看不上眼,认为他刻意带着明显的进城求进取的青年心态,这有点瞧不起乡下人的意思。太宰治是忧伤颓废的代表,作品中过于沉浸自我,三岛则是阳刚猛烈的一派,处处体现出宣示的欲望,风格相差确实大,但老实说,三岛的内心是心虚的不自信的,反而太宰治的颓废显出了面对自己的勇敢。太宰治的作品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三岛内心的虚弱,三岛之不喜太宰治,可能也出于面对太宰治的惶恐。三岛当着众人的面对太宰治说:我不喜欢你的作品。太宰治回说:你既然来了,说明你还是喜欢的。三岛对太宰治的反应颇不为然。但我以为,你既然这样说了,人家还能说什么,如此反应说不定只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呢,而且,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说一位成名作家前辈,也太没礼貌没教养。可能还是太心虚,所以故作此张狂态。川端对太宰治的态度与三岛极为相似,在重要文学奖项的评选中,说了不利于太宰治的话,据说太宰治还给川端写过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
三人如此的关系颇堪玩味,而结局却都是自尽,若有人为这三人的故事写本书,倒颇值一读。
书中提到《假面的自白》的写作,自呈后半部分过于粗疏,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19 14:09:56 +0800 CST  
5、 天人五衰
(日)三岛由纪夫著 陈德文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人五衰”的意思是神仙在天寿将满之时呈现出的五种衰像。此作中写的是一个已经堕落、腐烂的人间的衰像。
与前三部相同,此作中也有一个美的象征透。清显、阿勋的美是自觉的、内外兼俱的,月光公主虽虚有其表、浅薄庸俗,但其人之本性毕竟还单纯懵懂,然而到了透这里,本质上却一落而成为扭曲、阴险、自负的恶人,利用他外在美丽、单纯的表象,向身边的人暗投毒箭。清显、阿勋的爱人还都是美丽的女子,月光公主的性爱虽变态起码对象还是普通人,然而,透的妻子却是个彻底的外表丑陋的精神病。本多则已经从第三部中的普通丑恶者,进一步堕落为企图操控、玩弄别人人生的人。
自《春雪》始,美从被欣赏的到被迫害的而最终在《天人五衰》中干脆一变为恶,世界之堕落如此。
这是三岛的痛苦的展示,和他对继续堕落着的世界的控诉。但是透的转世身份又没有最终明确下来,这似乎又是三岛所给出的有点自欺欺人的一点希望所在。结尾处,本多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再次见到清显的恋人聪子,聪子依然美貌并有出尘之态,但是却说:我不认识你,清显是谁啊?你所说的一切是不是一个幻念?她是真的忘记了吗,还是在开导本多。不管如何,对于本多来说,聪子的反应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对他的纠结的一生是个巨大的讽刺。似乎三岛想说的是:面对这个堕落丑恶并无法改变的世界,唯一能做的就是遗忘、就是抛弃、就是回避。这种无奈甚至已经对“轮回”产生了质疑。
译者说“丰饶”的意思其实是荒凉、贫瘠。果如此,这应该指的是传统诗意的荒凉、人性本纯之美的贫瘠。《天人五衰》的时代背景已经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庸俗的繁华、蛮横的物质遮蔽了毁灭了一切。《春雪》《奔马》是呈现,《晓寺》《天人五衰》是毁灭。
综观四部,独特的语言是作者美学思想的很好体现,客观世界在他的叙述中呈现出别样奇妙之美,在这其中也蕴含着日本传统文学“物哀”的传承。叙述时间自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中后期止,堪称近代以来日本社会变迁的历史,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与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当代文化争斗、蜕变的历史,还是人类古典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化的历史,日本传统文化之美以及这美在时代洪流面前的腐变历历可见,时代转折之中人性之扭曲变态触目惊心。全书煌煌近百万言,结构宏大,局面磅礴,自非一般人可把握,以“轮回”概念架构全篇,虽显单一,但对四个不同人物的不同凡响的展现、对本多不同人生阶段状态的刻画、对不同时空特点与内涵的深刻把握非天才之笔无能为之,而全书情感之饱满、叙述之从容自始至终未显懈怠,更是难得。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最后至少四分之一部分明显泄气,有目共睹。
三岛的充沛的精力、绝佳的创作状态、高深的创作造诣当然是能够有此成就的保证,但是其将血肉融于文学的境界却是一切之基础。以文学展现生命阐释生命的诚实,字里行间处处可见的,更为打动读者的不是语言不是结构不是故事不是伦理不是美,是三岛自身的活生生的生命体验,凡有血肉不麻木之人,不能不被其感动。1970年11月26日,记住这个日子,三岛上午把《天人五衰》书稿送到出版社,随即前往策动自卫队起义,下午事败自杀。这绝非偶然,完成书稿、策动起义失败切腹,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缺一不可的交代。
他的内心由昂扬而悲观,他的性情由纯粹而执着,他为之所牺牲的是被现代文明非人的一面所压抑和扭曲了的人心深处的柔情和天地交流的和谐。陈寅恪论王国维:每一时代巨变之时,受前此时代文化之浸淫者必感剧痛,浸淫愈深,感之欲痛。此论同样可用于三岛。
但是比之大江、安部、川端,三岛终其一生没有走出自我,此自我纯也美也烈也,惜格局小而。他距伟大作家的境界终有一步之遥。他的天才成就了他的杰出,他的偏执遏制了他的成长。伟大永远不属于自闭的个体,而只能是个体融入全体历史洪流的精彩绽放。川端对丰饶四部之评价明显夸张,往好处想,一则是他对三岛有师友之情,二则是痛惜其天才之凋。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19 14:12:13 +0800 CST  
7、 武士道
(日)新渡户稻造著 张俊彦译
商务印书馆



古代日本的“士农工商”跟古代中国的“士农工商”有一点不同,他们的 “士”指的是武士,我们的 “士”指的是文士。相同的是,这两个士都是当时各自所在社会的中坚阶层,是塑造并维持着时代规范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准则往往为其他阶层所效仿,成为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中国人向来以至如今对所谓文化人都天然有种敬仰,再粗俗卑劣的人,教育孩子时也是以文化人为榜样;日本人也同样,身带两把刀成为身份的象征,像三岛由纪夫那样言行中有武士作风并在其作品中对武士道精神津津乐道,是有其历史和环境原因的。在中国则相反,只有尚武的人向往文士风范。
当然,武士阶层起于行伍,当他们成长为掌握社会权利的阶层时,其教养和习惯也绝不仅限于武士一途了,武士道由此而生,成为比较全面的处世为人的指导原则,只是因为出身原因,有着明显的武士遗风,就像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原则有着明显的儒士遗风一样。
武士道的形成受儒学、佛学、神道三方面影响甚深,可以说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是了解日本人及其文化的必需途径。其所谓忠勇仁义诚礼等,即使在当下日本文化中仍处处得到体现,由此而派生出的忍耐压抑等等也是众所周知的日本人的特性。
作者自小受武士道的教育,后又皈依基督教,本身又是位教育家思想家,其对武士道体悟至深、言说之精准十分难得,更难得是没有仅限于普通对武士道的介绍,更是针对当时19世纪末世界局势大动荡、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现实和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素养和习惯,又从此角度进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比较领域,并对武士道的未来做了预测。如此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维度,让人对武士道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作者虽为基督教徒,然而不掩饰对武士道的热爱,并不时显示出对以基督教文化为特色的西方文化的鄙夷,对大大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斯宾塞也时露嘲讽,则此公若早生30年,岂非西乡隆盛一走卒?
全书不过七八万字,叙述通俗精要,确是了解武士道的佳选。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20 14:02:42 +0800 CST  
上图发错,应是这张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20 14:03:48 +0800 CST  
@剑郭琴符 2018-02-21 10:13:05
楼主偏爱日本文学啊。
-----------------------------
我最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只不过近一年恰巧对日本感兴趣,集中读了些
楼主 卡夫卡李  发布于 2018-02-21 22:01:48 +0800 CST  

楼主:卡夫卡李

字数:1381

发表时间:2018-01-16 20:35: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9 08:10:21 +0800 CST

评论数:1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