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正月读书模式

我读书喜欢采用比较阅读法,你们说霭理士的《性心理学》和波伏娃的《第二性》‖那本更有嚼味?两本书都是大部头,放在了手边,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很注重一个作家的出生年月,波伏瓦(1908---1986);霭理士(1859---1939)。这点对我理解二文有重要作用。霭氏幼于达尔文五十年,这个时间段对把人和事物放在社会中去理解也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估摸达尔文时代是一个人神分界的时代,是人定胜神的时代,在此意义和基础上,才有研究性的基点。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12:31 +0800 CST  
对于笫二性的I我很难翻下去,II倒是拿了第二本,兴致高些,愿意翻。毕竟我还是愿意了解被世俗观念束缚的女性。这在不文明不开化的社会,全世界是相通的。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21:56 +0800 CST  
更多的女性读第二性,更多的女性读性心理学,可能意味着有更多独立自信的女性和人存在。很佩服老祖宗的家教,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很佩服圣上的种种制梏,无思者不乱。眼前总无缘无故地浮现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可能那样的繁荣不输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但还是凋零了,繁华的背后有张择瑞的忧思,可世人谁识?还是多读书吧!仅求一个自我救赎。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33:51 +0800 CST  
我想起乔治.桑,我不能不想到这位女性解放的先驱。虽然中国也有武曌样的人物,但她还是通过男性的关卡走向了人的独立。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43:45 +0800 CST  
我读书非常浅陋,门罗对于性别的认知具有无可比拟的敏感性。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49:21 +0800 CST  
第一章看不下去,波伏娃的这种说法,我存在怀疑,没有说出我认同的东西。去看下性心理学。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54:36 +0800 CST  
我觉得从社会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去看性,应该更有说服力,在翻第二性。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6:57:12 +0800 CST  
波伏娃的第二性主观性太强,我不太喜欢主观性太强的东西,本来计划好好阅读第二性,现在无论如何读不下去,她所描述的事例不带普遍性,还是读性心理学。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02:22 +0800 CST  
男性作家比女性作家理性得多。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06:46 +0800 CST  
孔狄亚克的主张,放弃本能的名词不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探知的严谨。西方古风如是。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醒秦人的脑?实际上,你在看西方著作了解西方思想时,它才真正地远源流长,支流璀璨。而我们不是断层,就是考据,浪费人力物力,无所长进。不能在批判中科学地探求和思辨,更上一层楼。当然,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说破。我又想起《廊桥遗梦》,这样的一部小说,在当时的欧美,引发一波又一波离婚潮。我们的秦人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他醒的。无知者才能长眠。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21:49 +0800 CST  
我真不知是潘光旦译得这么精当,还是霭氏描述时人做研究又有这么精当。一边肯定自己一边又否定自己,也只有民国学者才能做出,因为当时的时代就是一个试错的时代。实际每个时代都是一个试错的时代,只是世人不知罢了。唐德刚所说的新文化运动的偏颇不无道理。我们仍处于这样的时代。所以记得谁说过,并不是西方体制是先进,只是在没有更好的情况下,相对好些。明明是看与性有关的书籍,却想到了其他的方方面面。思维够发散的。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36:10 +0800 CST  
我比较赞同对性是生命力的体现,这些时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不赞同是繁衍,繁衍是一种宗教信仰,因秦人无宗教信仰,我把一些默守于习俗礼法的东西都归于秦人信仰一类。我个人认为性生命力的呈现,体现在对衰老的对抗中。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52:02 +0800 CST  
我必须承认,我提不起阅读第二性的兴趣,对性心理学,趣味盎然。
楼主 吕家严  发布于 2018-02-17 17:55:41 +0800 CST  

楼主:吕家严

字数:4815

发表时间:2018-02-18 00:12: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8 12:47:51 +0800 CST

评论数: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